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嘛,这老家伙也不怀好意,存着歹心要看热闹呢。

    辜鸿铭不屑道:“一个黄口小儿,有什么好吵的?”

    “明诚且稍等,”章太炎喊住周赫煊,又问辜鸿铭,“你读过他的《大国崛起》吗?”

    辜鸿铭道:“没有。”

    章太炎这才抱拳道:“你或许可以先找来读一下,告辞!”

    “去吧。”辜鸿铭挥手道。

    章太炎与周赫煊联袂而去,等走出辜家大门,他才笑道:“有何感想?”

    周赫煊没好气道:“说好听点叫狂生,说难听点叫老贼。”

    “哈哈哈哈,你还真不客气。”章太炎大笑。

    “可惜没要到墨宝。”周赫煊耸耸鼻子。

    却说辜鸿铭在家中,赶走两位访客后也暗自叹息。他几年前死了心爱的日本小妾,最近正妻又病逝,晚景颇为凄凉孤独,而政治上更是失意。

    前两个月辜鸿铭回国,日本人推荐他去给张作霖当顾问,辜鸿铭兴冲冲地就去了,打算辅佐张大帅统一中国。

    结果张作霖根本看不起他,语气尖酸地问:“你能干啥?”

    辜鸿铭愣是没反应过来,怔怔地看着张作霖,最后气得拂袖而去。

    坐在家里翻了会儿《论语》,辜鸿铭闲得蛋疼,便拄着拐杖出门,喊了辆黄包车直奔书店。

    “有《大国崛起》没有?”辜鸿铭问老板。

    书店老板瞅了瞅他脑后的小辫子,笑道:“《大国崛起》当然有,不然我开什么书店?”

    辜鸿铭说:“还不快拿来!”

    书店老板立即去取书,双手捧着递给辜鸿铭。

    辜鸿铭拿到书后,没有付钱,也没有离开,而是说:“快端凳子来啊,你懂不懂敬老?难道让我一大把年纪了站着看书!”

    书店老板狂汗:“老先生,本店只能短暂翻阅,不可以在店中读书。”

    辜鸿铭顶了一句说:“我不先看内容,怎么知道值不值得买?饭馆吃饭,还要先吃了再给钱。”

    书店老板无言以对,只能搬来一张凳子,不再理会这个奇怪的老头儿。

    辜鸿铭坐在书店中,优哉游哉地抽着烟,还让老板给他泡了碗茶,这才翻开《大国崛起》细细品读。

    一直看到晚上天黑,书店老板提醒说:“老先生,我要关门打烊了,你明天再来吧。”

    “天黑了?”辜鸿铭看着外边漆黑一片,恼怒道,“你这人真是,天黑了都不知道叫我吃饭,我说怎么饿得慌。”

    书店老板苦笑道:“得,我请你吃碗面吧。”

    辜鸿铭拿出购书钱,拍在老板手里就走,回家对女佣道:“快把饭端来,饿死我了。”

    说完,他又去书房,认认真真写下拜帖,交给仆人说:“把帖子送去北大,交给那里姓周的校长。”

    周赫煊住在北大的接待宿舍里,快晚上十点才收到辜鸿铭的拜帖,看完之后哭笑不得。帖子是用文言文写的,大致内容是:白天的事我不跟你计较,今天看了你的书,写得还行。明天请在北大备好茶水饮食,我要找你聊聊。

    (未完待续。。)

170【明白人】

    清晨。

    辜鸿铭站在镜子前整理仪容,他穿着崭新的绸衫,将辫子扶得端端正正,然后才戴上亡妻亲手缝制的帽子。

    辜鸿铭是很讲礼仪的,因为他尊崇孔孟之道,“礼”是核心要素。

    但这种“礼”,只展现给他看得起的人。比如张之洞,比如蔡元培,今天勉强再加上个周赫煊。

    很久没有一本书,能让辜鸿铭读得废寝忘食了。他是熟知世界诸国的人,但《大国崛起》还是让他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有些存留心中多年的疑惑,也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黄包车在北大门口停下,辜鸿铭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往里走。他近年来身体不好,正是感觉活不了多久,才从日本辞职回国,他想死在心目中的理想之乡。

    “辜先生?你怎么来了!”北大教授马衡惊讶地看着他。

    辜鸿铭点点头,以命令的语气道:“周赫煊在哪儿?带我去见他。”

    马衡和辜鸿铭共事过,知道他的脾气,扶着他说:“你慢点走。”

    片刻之后,两人来到周赫煊的住所外。

    马衡正想去敲门,辜鸿铭制止了,自己敲门喊道:“周校长,辜鸿铭特来拜会!”

    周赫煊打开房门,正待说话,辜鸿铭突然双手抱拢作揖。

    这是中国人来的古礼,日常使用的话,性质相当于西方的握手,但也常用于庄重场合,比如官场和朋友之间的会晤,到晚清时候还经常使用。不过它太繁琐了,作揖时腰弯得很深,就如日本人那种九十度鞠躬。

    周赫煊愣了一下,立即作揖回礼,然后笑着对辜鸿铭和马衡说:“辜先生,马教授,二位请进。”

    马衡感觉很有趣,也不走了,坐在旁边想听两人聊天。

    周赫煊取出茶叶和糕点,笑道:“辜先生,应你所需,我专门弄来了上好的龙井,糕点也是大厨做的。”

    “有心了,”辜鸿铭与昨日判若两人,他非常有风度礼仪的拿出一本书说,“昨日拜读周校长大作,颇有感触。这是拙作《春秋大义》,还请雅鉴。”

    《春秋大义》,别名叫做《中国人的精神》,此书在西方曾引起轰动,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一版再版,甚至在德国掀起长达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辜鸿铭也是位作家,他曾与泰戈尔一起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周赫煊接过书笑道:“这本书,我早就读过了。”

    “读过就好,”辜鸿铭开门见山地说,“为免言语冲突,今天我们约法三章。第一,不谈妇女解放;第二,不谈白话文写作;第三,不谈宪政民主。”

    这些都是辜鸿铭强烈反对的,他反对妇女解放,反对白话文,反对宪政。

    “可以。”周赫煊点头道。

    辜鸿铭说:“我观《大国崛起》,对列强诸国颇多推崇,周校长认为中国人比西方人劣等吗?”

    周赫煊摇头道:“我认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比谁优等之说。”

    辜鸿铭笑道:“总是有区别的,难道非洲的黑人,也能跟黄种人和白种人平等?在我看来,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族群,你觉得呢?”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周赫煊说,“别说黑人,就连南太平洋那些茹毛饮血的食人族,只要是人类,我也认为他们是平等的。”

    “你这叫博爱,墨家的信徒?”辜鸿铭不置可否。

    周赫煊说:“跟墨家无关,即是人类,自然平等。”

    辜鸿铭问道:“既然平等,那世界各民族之间,为什么会存在那么大的差异?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文化风俗上,还有智力、道德和性格等多方面。”

    “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复杂,”周赫煊道,“先来说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南太平洋野人,他们为什么会原始落后?因为孤悬海外,跟外界缺乏交流和沟通。中国和欧洲,来是互相影响促进,这种交流大大加快了人类的文化和科学发展。”

    辜鸿铭笑道:“中国人的四大发明,确实促进了欧洲科学的发展。至于中国嘛,在近代以前,一直是独自进步的。”

    “也可以这么说,但中国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的,”周赫煊道,“比如二胡和琵琶,这些乐器就来自中亚、西亚。西方的星座学说,也早早传入中国,苏东坡就是忠实的星座迷,他常常自嘲摩羯座都是倒霉蛋。”

    “哦,苏东坡还信星座之说?”辜鸿铭惊讶道。

    周赫煊道:“《东坡志林》里有记载。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直斗。乃知退之磨蝎(摩羯)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这段话的大致内容,是苏东坡吐槽自己和韩愈同命相怜,都跟摩羯座扯上关系(一个命宫摩羯,一个身宫摩羯),命不好,经常遭到诽谤攻击。(老王语:感觉这是摩羯座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辜鸿铭听了大笑:“哈哈,想不到韩愈也是摩羯座,看来以后我要多多研究星座了。”

    周赫煊又说:“一个民族的特性,跟它最初的发源地有关。适合耕种的地区,发展出农业文明,而土壤浅薄的地方,则发展出游牧文明。就拿中国来说,为什么起源于北方?因为以原始的农业技术,南方炎热多雨的气候,是不适合耕种的。”

    “有点意思,你继续说。”辜鸿铭研究中国人,是从文化道德角度来展开,周赫煊的观点让他耳目一新。

    周赫煊继续道:“中华文明属于典型的农耕文明,远古农业要发展,需要秩序性和稳定性,所以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儒家的礼教道德,不外乎是为集体主义说项。然后逐渐演化下来,就成为三纲五常之类的东西。”

    辜鸿铭想要反驳,但细细想来却似乎有点道理。

    “而西方呢?”周赫煊又说,“如今欧洲兴盛的国家,在古希腊、古罗马的时候都还是野蛮人。但野蛮征服了文明,于是迎来中世纪的黑暗,直到文艺复兴才重见光明。他们因为靠近地中海和大西洋,最后诞生了异于农耕和游牧的海洋文明。海洋文明是商业文明,戳穿了就是逐利。工业革命是为利益,殖民屠杀是为利益,十年前欧洲那场大战,也是为了利益。”

    “这个观点很好,甚合我意。”辜鸿铭也认为西方文明是利益文明,不过他也强调中华文明是道德文明。

    周赫煊说:“辜先生的《春秋大义》我读过,也很同意你对各国族群的分析。但我认为,这种民族性差异并非天生,而是长久以来的史影响造成的。”

    辜鸿铭问:“那你是否同意我书中的观点?”

    周赫煊笑道:“我很同意辜先生所言,中华民族确实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也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正如辜先生说的那样,中国是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拥有永葆青春的秘诀。我敢预言,用不了一百年,中国又会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哈哈,同道中人也。”辜鸿铭欢喜道。

    周赫煊语气一转:“但我不认可辜先生说的道德兴国。”

    辜鸿铭有些不高兴了,质问道:“你觉得西方的逐利治国方式,能够长期有效?我看不然,西方国家,已经被商人财团操控了,总有一天,这些国家要被毫无道德的商人搞得崩溃。”

    所以说辜鸿铭通晓西方呢,他眼光看得很准。从20世纪到21世纪,欧美各国确实被财团利益捆绑,渐渐在走下坡路,他的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他还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预言德国的军国主义将会毁灭。

    可惜看准了问题,开的药方子却不对,咱们的辜先生说,爱和道德才能拯救世界。

    这得有多天真!

    周赫煊无奈地笑道:“辜先生在着作中所言,是想做民国的孔子吧。但先秦乱世,最终以秦国统一天下而告终,秦国恰恰靠的就是逐利。你跟那些军阀谈道德看看,听说张宗昌邀请你当山东大学校长,你可以跟他讲讲道德,且看他听不听。”

    辜鸿铭瞬间无语,继而反驳道:“秦国虽然统一**,但却二世而亡。逐利只能走向崩溃,道德才能长治久安。”

    “但利能聚人心,只要让大部分人有利可图,中国就能统一,”周赫煊说,“不过我也同意辜先生的观点,道德能使国家长久。我的看法是,以利谋国,以德治国。”

    “以利谋国,以德治国,”辜鸿铭嘀咕着这两句话,突然哈哈大笑,“这八个字说得好,你要是早几年当上军阀,我一定给你做谋士。”

    两人继续聊着,总的来说气氛还很融洽,只是偶有观点不同,谁也不能说服谁,辜鸿铭心里堵得慌。

    辜鸿铭午饭也没留下来吃,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中,还写了副字让仆人给周赫煊送去。这位老先生后来在年底时接受德国记者采访,他大言不惭地说:“中国现在只有两个明白人,一个是周赫煊,另一个就是我。”(未完待续。。)

171【人类学著作】

    跟辜鸿铭的聊天,周赫煊其实并不尽兴。有好些话他都没说,一些观点也尽量模煳,因为讲出来会刺激到那个老头儿。

    看辜鸿铭那年迈老朽的样子,周赫煊生怕对方一个激动,就捂着胸口趟地上咽气。

    气死辜鸿铭,这个骂名周赫煊可不想背。

    什么“以利谋国,以德治国”,说得太笼统了,而且不尽不实。

    常校长也是以利谋国,他手下大大小小的新军阀和新官僚逐利,背后支持他的江浙财团也在逐利。最后的结局是人人为我,不管他人死活,国是谋到了,但却一塌煳涂。

    我党的打土豪分田地也是以利谋国,可道德却在利的前头,人人心中都有高尚的追求,“利”才能归于一处。

    周赫煊真正想说的是以法治国,辅以道德底线和利益驱动。但他为了反驳辜鸿铭的“德治”,不能把依法治国说出来,因为那老头儿听了肯定胡搅蛮缠说不清,甚至还会批判周赫煊法家思想。

    众所周知,辜鸿铭是儒家信徒,而儒家和法家又是死对头。

    倒是关于民族优劣性的讨论,让周赫煊想起一本书。那本书叫《枪炮、细菌与钢铁》,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并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周赫煊在北大的接待宿舍里,提笔写下这本书前言。因为年代关系,里面的许多内容都需要修改,而且某些观点周赫煊也不完全赞同,他需要按自己的想法来解释比如说关于中国的部分。

    “前言

    辜先生的问题

    对于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各民族来说,在上一次冰期结束后的一万三千年里,世界上的某些地区发展成为使用金属工具、有文字的工业和农业社会,还有一些地区仍然保留着使用石器的狩猎采集社会……

    近日与辜鸿铭先生谈到了民族优劣性问题,他的观点是世界各民族皆有其特性,中国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民族。我认可他的观点,但谈到非洲及美洲、南太平洋的一些族群时,却出现了偏差。

    为什么白人能够制造现代工业品,而非洲的黑人却只能被奴役,南太平洋的土着还是原始社会?

    来自欧亚大陆的民族,以及仍然生活在欧亚的民族,控制着世界的财富和权利。其他民族包括大多数亚洲人,却还未摆脱欧洲人的殖民统治,在财富和权利方面远远落后。还有一些民族,如澳大利亚、美洲和非洲最南端的土着居民,甚至已不再是自己土地的主人,遭到欧洲殖民者大批杀害和征服,有的甚至被赶尽杀绝。

    因此,关于现代世界的差异问题,可以进行系统的阐述如下:为什么财富和权利的分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非洲人和澳大利亚土着杀害、征服或消灭欧洲人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史。从公元1500年开始……”

    周赫煊确实有闲心写各种文章,武侠小说他都是找别人录写的,《狗官》一个月只用交几万字的稿,报纸那边的工作也可以交给沈从文、李寿民帮忙负责。

    《枪炮、细菌与钢铁》的原本行文太过嗦,周赫煊进行了大量简化。不过在关于中国的问题上,他准备展开篇幅来论述,他有信心写得比原作者更深刻透彻。

    里面关于种族主义的描述,周赫煊不需要像原作者那般忌讳,用大量文字篇幅来说明自己不是种族主义者。如今的国际社会弱肉强食,种族主义也很流行,没什么见不得光的。

    这本书的内容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不同民族的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周赫煊还决定在书的结尾处加一章私货,从中国的史、文化、地理角度,阐述中国的未来发展道路,相当于《大国崛起中国未来篇》。

    此书在20世纪20年代拿出来,应该是极具震撼力的,因为许多观点都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各种考古数据也很详细。比如书中各种纵向和横向对比

    对植物的驯化:新月沃地(公元前8500年)、中国(不晚于公元前7500年)、英国(公元前3500年)、安第斯山脉(不晚于公元前3000年)、亚马逊河地区(公元前3000年)、中美洲(不晚于公元前3000年)、美国东部(公元前2500年)

    后面还有对动物的驯化,以及陶器、村落、部落、金属工具、国家、文字、铁器出现的时间。

    别的不说,把这些数据丢出来,就足够在世界考古界引起轰动。

    20世纪初没有网络,信息交流非常困难。这上面的许多数据已经有人在研究发现,但却没人将它们整合汇总。欧美的情况还稍好,亚洲考古学家们都是各干各的,出了成果也不会引起太大关注。

    这是一部“人类学”着作,而且杂糅了社会人类学、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几大分支的内容。

    人类学最初是专门研究人类解剖和生理学的,不过几十年前,开始出现针对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时至今日都未形成完善体系。《枪炮、细菌与钢铁》一书,扔到欧美人类学界,估计会让那些学者们彻底疯狂。

    周赫煊在接待宿舍里忙活了一下午,总算把前言和第一、二章正文写完。

    刚吃过晚饭,章太炎和他的弟子钱玄同、马裕藻、刘文典等人便来拜访钱玄同和马裕藻那天有课,并没有去车站迎接。

    章太炎笑问:“听说辜老头儿今天来了,你跟他谈了些什么?”

    “还能有什么?”周赫煊无语地道,“他要搞孔子那套,当民国的孔子,提倡用爱和道德来感化社会。我只能顺着他说,要以利谋国、以德治国。”

    “哈哈哈哈……”

    章太炎大笑不止,笑得连眼泪都挤出来了。

    钱玄同摇头叹息,说道:“辜先生有些迂腐了,就连我这个一头扎在书堆里的人,都知道跟军阀讲道德是没用的。”

    周赫煊说:“他当然也清楚。我猜他是见中国西化速度太快,把许多西方陋习也引进过来,所以才坚持老一套来警醒世人吧。可惜也未免有抱残守缺之嫌,居然反对妇女解放,那丑陋的女人小脚有什么好看的?”

    “名士嘛,总得特立独行一些。”马裕藻颇为理解地说。

    刘文典调侃道:“要说名士,咱们钱先生最近也成名士了。”

    “别往我身上扯!”钱玄同白了他一眼。

    “哈哈哈哈!”

    众人又是大笑。

    周赫煊被笑得莫名其妙,连忙打听是什么情况。

    刘文典一解释,周赫煊才终于闹明白。

    原来半个月前是钱玄同四十大寿,他年轻时曾说:“人到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这话被好多人记在心里,于是胡适、刘半农等人就来给他隔空祝寿了。众人为钱玄同写了讣告、挽联、挽诗和悼念文章,计划在《语丝》杂志出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刊”。

    钱玄同得知消息,被气得哭笑不得,打电话把胡适等人大骂一顿,他的悼念专刊才最终取消。

    专刊是取消了,其中内容却被南方的报纸知晓,于是将各种挽联和悼念文章登载出来,搞得南方的读者以为钱玄同真死了。

    于是乎,钱玄同在南方的朋友,纷纷给他的家人发来慰问电报。还有许多名人学者,特地写文章悼念钱玄同,数他“生前”的学术贡献,那个悲哉痛哉、呜唿哀哉,看得人潸然泪下。

    就在昨天,还有个南方的好友,专门坐船乘火车来北大,向钱玄同的家人慰问致哀。结果那朋友一登门,就看到钱玄同坐在客厅吃饭,顿时惊唿:“德潜兄,你可还有什么遗愿未了?竟舍不得投胎转世。”

    钱玄同苦笑道:“我就快被你们气死了。”

    众人把钱玄同调侃一阵,刘文典瞥到桌上的书稿,问道:“周校长又在写什么大作?”

    周赫煊解释说:“跟辜先生聊天有了灵感,准备写一些人类社会学的东西。”

    章太炎毫不客气,自顾自翻开书稿读起来,读完之后笑道:“有点意思,你是准备把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分析论述一遍?”

    “正有此意。”周赫煊点头道。

    “嘶!”

    章太炎倒吸凉气:“你可真够厉害的。”

    众人纷纷惊讶于周赫煊的博学,关于世界史、世界民族,有眼界的学者们多少都有些了解。但着书立说可不一样,你得深入研究分析,否则写出来只能贻笑大方,被人所不齿。

    《大国崛起》就足够让人惊艳了,现在周赫煊又要写世界民族,这里面需要的知识储备太过恐怖。在不能用网络查资料的民国,必须得周游世界,造访各地的图书馆和学者大腕才能动笔。

    就连章太炎这种狂人,也都对周赫煊肃然起敬,说道:“你这本书写完,一定要寄得邮寄给我。”

    周赫煊笑道:“不如你给我写一篇序吧。”

    “那正好,我也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