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亚尔抚摸着手中的《神女》,感叹道:“这部小说太伟大了,我从没见过这种小说写法,它让我沉迷在神秘而奇妙的东方世界中。说实话,我的写作风格偏向于幽默俏皮,本来不喜欢这种沉重的作品,但这本《神女》却是个例外。”
安德烈说:“《神女》也有许多幽默的地方,幽默当中带着冰冷的讽刺。”
“我正在为《先锋文学》供稿,”法亚尔道,“我决定把这本好书,推荐给更多的文学爱好者。”
安德烈笑道:“周先生的作品可不只有《神女》,《狗官》也很有意思,带着神秘的东方佛家轮回思想。佛教你知道吗?”
“知道一些,好像起源于印度。”法亚尔道。
安德烈得意地说:“哈哈,前年我跟朋友一起,在北非的法属殖民地发动袭击,把殖民者从帕米尔抢来佛陀头像弄走了。”
“……”法亚尔瞬间无语。
这尼玛,你到底是作家,还是恐怖分子?
安德烈打赌说:“你信不信,《神女》肯定能获得今年的龚古尔小说奖,我就拿那只佛陀头像做赌注。”
法亚尔擦汗道:“我对佛陀不感兴趣,不过我相信它能获奖。”
就在二人聊天的时候,法国多家火车站的书店,《神女》和《狗官》已经卖脱销了。
287【声名鹊起】
安德烈马尔罗的生活,远没有他自己叙述的那么精彩而正义。所谓从殖民者手中抢来的佛头,其实是他从吴哥窑附近的废弃小寺庙偷来的,还被金边法院以“盗窃文物罪”起诉,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是他的老婆克拉拉,回到法国串联文学界展开营救活动,才让安德烈改判一年徒刑并缓期。
安德烈都还没有消停,居然又跑去西贡创办报纸,猛烈抨击殖民政府的高层。结果印刷商遭到西贡总督威胁,不再帮忙印刷,安德烈便跟老婆一起去香港购买印刷设备自己干。
如今,安德烈正在担任咖里玛出版社艺术部主任,并定期为《新法兰西评论》撰写文学评论文章。
这家伙虽然有些虚伪,但却是真正的左派份子,一天到晚脑子里都想着革命,把自己当成法兰西的救世主。
最新一期《新法兰西评论》里,安德烈以《东方文学的伟大杰作》为标题,撰文写道:
“《神女》这本小说虽然离奇晦涩,但却揭示了中国近20年来的社会变迁,堪称是远东版的《人间喜剧》。周赫煊先生之于中国,就如同巴尔扎克之于法兰西,他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
抛开这些外在因素不提,仅从艺术角度来探讨《神女》,这也是一部不可思议的杰作。他的作品虽然反应现实,却追求梦幻世界,情节支离破碎,思维跳跃,风格怪诞,冷漠的文字下蕴含着火山般的酷烈情感……
最近几年,欧洲文学界热衷于探讨卡夫卡,法国甚至因此诞生‘新小说派’。《神女》跟卡夫卡的作品风格很像,经常运用象征式的手法,在荒诞当中发人深思。但我必须要讲的是,卡夫卡相对于周赫煊来说,他的格局太小了,前者专注于个人,后者反应了整个时代……你若是想了解中国社会,那么只需要读完《神女》和《狗官》即可。”
安德烈在评论文章里把周赫煊吹上了天,居然说他碾压卡夫卡,比肩巴尔扎克。
其实也很好理解,艺术评论往往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安德烈做为坚定的左派份子,肯定对卡夫卡的小家子气感到不屑,而倾向于马尔扎卡那种反应大时代和讽刺揭露现实黑暗的作品。
与安德烈相同,让法亚尔也在《先锋文学》杂志上推荐了《神女》,不过他的语气就要客观得多:
“《神女》毫无疑问带着艺术探索性质,作者营造出一个魔幻而现实的宏大世界,让人很难分辨出虚与实的差别。或者说,根本不用去加以分辨,读者只需要徜徉在那个梦幻世界,随着女主人公经历一个个冒险即可。河神、山神、土地、城隍、狐仙、幽灵……一个个陌生而又神秘的东方传说陆续登场,它们似乎是女主人公的想象,又似乎真实存在过……《神女》是代表着当今世界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惊世骇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作者试图通过女主人公的遭遇,与虚幻荒诞的民间传说相结合,带着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中国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
真正让周赫煊名声大噪的,是罗曼罗兰的评论文章:“我读了《神女》,深受感动。我只记得青年时代,拜读雨果的《悲惨世界》、巴尔扎卡的《人间喜剧》时,才有着如此震撼的阅读体验。周赫煊先生的作品《神女》,既有雨果的浪漫,又带有巴尔扎克的批判讽刺,于黑暗之中向往光明,于冰冷当中寻找温暖,于荒诞之中呼唤正义,这是一部难得的伟大作品。”
罗曼罗兰此时定居在日内瓦,他早已被法国抛弃,甚至被法国主流文学界讥讽为虚伪。但他的影响力却非常巨大,拥有无数粉丝和崇拜者,他的高度赞扬,瞬间让《神女》在整个欧洲扬名。
反倒是《狗官》,由于写得太过直白,不那么讨法国文学界喜欢,虽然读者们对《狗官》的评价也颇高。
1929年,这是二战前法国出版界繁荣的最后一年。
《神女》的首周销量便达到3万册,第二周增至11万册(总销量),第三周才终于减缓下来,总销量刚刚突破15万册,《狗官》的同期销量是7万册。
从没有哪个远东作家的作品,能在法国图书市场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神女》甚至在法国带起一股“东方热”。
连带着周赫煊的学术专著《大国崛起》、《枪炮、细菌与钢铁》、《菊与刀》,都随之热卖。特别是前两本史学著作,因为顺应了此时法国史学界对“新史学”的批判潮流,以其超越时代的学术观点和方法,受到法国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界的巨大关注。
正好费弗尔和布洛赫的《经济社会史年鉴》杂志创刊,许多力图推翻“新史学”的学者,纷纷加入学术大讨论中,这本杂志瞬间成为法国史学革命的阵地。
怎么说呢,就相当于中国五四时代的《新青年》,这本《年鉴》杂志成为了史学革命的旗帜。
而周赫煊莫名其妙就成了法国史学革命的旗手,没办法,他那两本书太超前了。别人还在号召摸索新的史学研究方向,他直接扔出两本现代史学巨著。
这就好像科学家在研究模拟信号的移动电话,周赫煊直接生产出智能手机,没法不让人感到震撼。
吕西安费弗尔在《年鉴》杂志中直言:“《大国崛起》和《枪炮、细菌与钢铁》,无疑引领着世界史学研究潮流,如同茫茫大海当中的灯塔,引导着世界史学界的前进方向。周赫煊先生,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开创性。”
嗯,周赫煊这个“现代史学开派祖师”是当定了。
由于周赫煊的几部作品,同时在法国文学界、史学界、人类学和社会学界引起轰动,瞬间成为最耀眼的学者明星。
法国的各种报刊杂志,纷纷加入对周赫煊的大讨论中,称周赫煊为“继泰戈尔、辜鸿铭之后,东方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而这种响亮的名气,正在以法国为中心,向整个欧洲飞快扩散。
288【诺贝尔候选人】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正在台上用法语做着演讲:“中国的思想和文化改革,是有着巨大阻力的。就拿穿西装来说,菲律宾人摩登的西式装扮,令我非常吃惊。他们穿着最时尚的欧式服装,显得十分惬意。与他们相比,中国人差得很远,还有好多人在穿长衫马褂。我震惊不已,思索良久之后恍然大悟。事情其实很简单:以前菲律宾人并不穿衣服,他们都光着身子行走。有人给他们衣服穿,他们自然就穿了……”
“哈哈哈哈……”台下的法国佬一阵哄笑。
张伯苓继续说道:“中国人就不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按照自己的方法,依着自己的方便和性子量体裁衣。这样就是衣服总是顺着中国人,适合中国人,一旦穿上西方人的衣服,就觉得很别扭,没有日本人和菲律宾人那样自在。文化和思想也是如此,即使在直接受西方影响而产生的现代化问题上,中国人已然保持着自己的传统和习惯……向外国文化学习能够帮我们处理好国际关系,保持中国应有的国际地位,但也要注意外国文化有许多局限性,决不能让外来文化成为民族精神之魂……为此,中国青年决不能忘本,只有充分了解本国历史,才能热爱本国历史,才能置身于国家发展的潮流中,带来有益的革新,而不是损害民族文化!”
“啪啪啪啪!”
掌声雷动,现场的法国人和中国留学生热烈地拍着巴掌。
等张伯苓演讲结束,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校长杜卡尔,热情地和他握手道:“张先生,你的讲话非常幽默生动,你的爱国情操也令本人十分佩服!”
“您太客气了,”张伯苓说,“还要多多感谢贵校,对中国学生的照顾。”
杜卡尔笑道:“中国学生非常刻苦,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
民国时期,特别是20年代,留法的中国学生非常多,数量仅次于美国。
因为法国很多学校免收学费,而且一战后法国人口锐减,需要大量的廉价工人。为了增加自身在中国的影响力,以及招收更多的中国劳工,法国政府积极鼓励中国人赴法留学。
只1919年7月份,法国政府就赠送了500张船票给勤工俭学的学生,还向中国的留法预备班提供奖学金。
于是乎,无数追求进步,但又没钱留学的中国贫寒子弟,便有了一个难得的留洋机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穷学生疯狂涌入法国,年龄最小者才10岁,年龄最大者54岁(女性)。他们的学习环境极其艰苦,干的是最廉价、最辛劳的工作,还要在做工之余努力学习知识。
我党的多位领导人,都有在法国勤工俭学的经历,具体名字就不说了。
李石曾为什么在民国教育界那么有影响力?
就是因为他在留法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不仅和蔡元培等人一起组织留法活动,而且还自己在法国开设豆腐坊,为留学生创造工作岗位。
至于张伯苓这次到欧洲,主要是来为南开大学筹集经费的,顺便做为中国代表参加日内瓦国际教育会议。
聊了一会儿中国留学生,杜卡尔突然问道:“张先生,你认识周赫煊先生吗?他是一位著名的中国思想家。”
“当然认识,我的学生正好和他创办的电台有合作。”张伯苓笑道。
张伯苓这次筹集办学经费的旅行,是从东北开始的,找张学良忽悠了20万大洋。然后沿西伯利亚铁路抵达苏联,再从苏联南下经过德国,随后来到法国,他还准备去西班牙看看。
自从来到法国后,张伯苓不管是跟谁打交道,对方都要问起周赫煊,这让他大感诧异。
张伯苓看了报纸才知道,原来周赫煊的小说和学术著作,这段时间正风靡整个法国,已经成为法国人最熟悉的中国人。
张伯苓在前几天寄回国的旅欧游记中写道:“周先生在法国的受欢迎程度令我吃惊,无论大众报纸,亦或学术期刊,谈及中国者,必谈周赫煊。对法国人而言,周先生之于中国,正如泰戈尔之于印度,具有着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意义。而中国留法学生,亦将周先生视为偶像,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张伯苓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做完学术交流,又会见了一些当地的留学生,这才继续南行前往西班牙。
在火车上,张伯苓阅读报纸时,又看到好几篇提及周赫煊的文章。
不过另一则新闻更加引起张伯苓的注意,题目为《在国联会议上,第一次听到中国话!》
国联就是联合国的前身,召开国际会议只用英、法两种语言。
而就在前两天,中国驻德奥公使蒋作宾,坚持用汉语在国联会议上发言,这让许多参会者感到吃惊。
甚至在散会之后,日本代表专门找到蒋作宾,恭敬地说:“鄙人极为敬佩您的勇气,能在国联里用本国语言讲话,以后我们日本也要学习。”
果然,日本代表明年在伦敦开会时,也首次使用了日语发言。
这位首倡用汉语在国际上发声的蒋作宾,也是少有的清醒人啊。如今苏联与中国已经断交,好多人都觉得苏联是中国的劲敌。而蒋作宾却大声疾呼: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是日本,全国上下必须团结一致,枪口对外。
张伯苓看完报道,高兴地在日记中写道:“中国话可以在国联发言,中国人亦在法国受到尊敬,正是中国强大之征兆。吾辈当再接再厉,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而此时此刻,远在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正收到一份关于周赫煊的提名表格。
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只有几大专门机构和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才有资格进行提名,必须要提交对方完整的信息资料。
周赫煊对此事毫不知情,他是被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提名候选人的。而帮周赫煊制作提名资料的,正是负责出版《大国崛起》和《神女》的美国出版社。
诺贝尔文学奖每年的候选人提名截止日期为2月1日,当周赫煊的提名信息送达瑞典文学院时,已经是1月中旬了,还差不足半个月就到期。
289【急电】
一般而言,影响力越大的奖项,其评选的过程就越复杂,而且耗时旷日持久。龚古尔小说奖的评选历时半年,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则长达整整一年时间。
去年九月份,诺贝尔委员会就向具有提名资格的机构或个人寄出了提名邀请信。美国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收到候选人提名邀请信后,选择了周赫煊做为提名候选人,并联系美国出版商制作提名资料。
今年一月底,提名候选人时间截止。
诺贝尔委员会要花两个月时间,从数百个候选人提名当中,筛选出1520人做为初步候选人,并把名单提交给瑞典文学院。
接着,又要花一个月时间,从这1520人当中,选出5名最终候选人出来。
六月至八月份,瑞典文学院的成员,要花三个月时间,阅读5名最终候选人的全部作品,诺贝尔委员会还要准备单独的评选报告。
到九月份,瑞典文学院成员开始讨论,评价比较候选人的优点和贡献。
直至十月初,瑞典文学院成员开始投票表决,获奖者的得票必须超过半数才算有效。
接着就是准备颁奖礼,到12月中旬才开始正式颁奖。
周赫煊不仅不知道自己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数百名候选人之一,甚至连他的作品在法国引起轰动都不知道,消息从欧洲传到中国,至少也要一个月以上。
由于张谋之想在上海发展,周赫煊只能带着老丈人去四处拜访。反正他只负责引荐,至于能攀上谁的关系,就要看张谋之自己的能力了。
“陈管家,又停水了。”府上的佣人前来报告。
“停水了就去找送水工啊,”老管家陈汉郁闷地说,“这上海真是的,连九江都不如,三天两头断自来水。”
周赫煊正好跟老丈人一起从外面回来,听到管家的抱怨,他笑着解释说:“法租界自来水厂的工人正在闹罢工,估计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家里还是多备着饮水好。”
“姑爷说的是,我这就去安排。”陈汉恭敬道。
张谋之摇头说:“水厂工人提的要求也太不像话了,居然想涨一倍的工资,法国人怎么可能答应?”
周赫煊解释道:“听说法租界水厂已经好几年没涨工资了,这些年物价又涨得厉害,北伐到现在银元更是连续贬值,涨一倍薪水也算合情合理。”
不止他们在发牢骚,整个上海法租界都怨声载道。
人可以三天不吃饭,但却不能三天不喝水,最近断水断得让人欲仙欲死。
此事连上海市长都惊动了,派人苦劝协商无果,最后市长只能亲自登门拜访杜月笙,希望杜月笙能够出面解决。
杜月笙因为前段时间的鸦片走私案,正和上海市长闹得很僵。此次他趁机摆谱,市政府出面联络好几次,又许下不少好处,杜月笙才终于答应帮忙。
别看只是个帮会头子,但杜月笙在上海还真有手段,在他的联络沟通下,水厂工人罢工事件圆满解决。法租界水厂同意给工人涨75%的工资,但罢工期间的工资不承认支付,这些钱由杜月笙自己掏腰包垫付给工人。
虽然花了些钱,但杜月笙好处占大了。此事办下来,法国人欠了他人情,上海市政府欠了他人情,水厂的工人也纷纷夸赞杜老板仁义。
“贤婿,你说我在上海该做什么生意好?”张谋之还没有确定发展项目,他说,“我的老本行是做买办和房产,但这两个行业,在上海的竞争太激烈了。咱们初来乍到,根本争不过别人啊。”
周赫煊笑道:“爸爸,你相信我吗?”
“当然信!”张谋之连忙说。他现在深知女婿的厉害,连阎锡山阎部长都要上门问计,虞洽卿、徐申如这种商界名流也对女婿青睐有加,没点能耐是不可能的。
周赫煊说:“现在什么都别做,再等几个月去美国发财。”
“美国?”张谋之惊讶道。
周赫煊解释道:“据我推测,美国很快就要爆发经济危机了,到时候不管是买空做金融,还是买设备和人员建厂,都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真的?”张谋之将信将疑。
周赫煊笑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张谋之皱眉苦思,良久之后才说:“那我就再等几个月,到时候一起去美国看看。”
翁婿俩相处得还算比较愉快,周赫煊把“魅蔻”内衣的江西独家代理权,也交给了张家来运作。如今虽然山寨内衣很多,但“魅蔻”却是牌子货,上层名流女眷们只认“先生内衣”。
由于政府保护专利不作为,周赫煊跟徐申如、张嘉铸商量后,已经决定改变经营策略。“魅蔻”今后只做中高档内衣,把低端市场让出来给那些杂牌子去争。
周赫煊也想发明其他的赚钱玩意儿,可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该做什么。味精早就被日本人发明了,丝袜虽然很赚钱,但技术太过复杂,没有石油化工基础的中国搞不出来。
这年头,越是利润高的独家发明,其风险性就越大。
像云南白药的创始人曲焕章,就是被民国政府给活活逼死的。抗战爆发后,政府号召商人捐款,曲焕章认捐一架飞机都没用,非要他捐30万才行。曲焕章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现金,于是被关押起来。
就在这时,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向他发出邀请,让曲焕章去国医馆做事。曲焕章以为遇到救星,连忙跑去重庆,结果却被要求交出云南白药药方,由焦易堂私人控股的中华制药厂进行生产。
这明显就是精心设下的局,只为霸占云南白药药方。曲焕章拒不答应,结果遭到软禁,最终绝食而死。
要知道,曲焕章经营商场、官场30多年,也是认识许多大人物的,根本不缺政治保护伞。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谁让他手里有宝贝呢,被人盯上了只有死路一条。
想清楚这个,周赫煊立刻就没兴趣搞独家发明了。
翁婿两人在聊商场之事时,佣人突然拿着电报纸进来说:“姑爷,北平急电!”
电报纸上只有八个字:协和医院,任公病危。
290【一个时代结束】
三天后,周赫煊在北平协和医院的病床上,见到了弥留之际的梁启超。
病房里站着梁启超的夫人王桂荃(正妻的陪嫁丫鬟),以及长子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四子梁思达,五子梁思礼,三女梁思颖,四女梁思宁。
至于梁启超的其他几个儿女,除了长女远嫁南洋外,剩下的都在欧美留学。
周赫煊走进去,跟王桂荃、梁思成等人点头致意,问道:“任公先生病情如何?”
梁思成无奈地低下头,王桂荃则抹着眼泪说:“有时清醒,有时昏迷,怕是不成了。”
“唉!”
周赫煊一声叹息,默默地走到病床前。
自穿越以来,周赫煊所结交的朋友当中,就数梁启超和冯庸感情最深。
梁启超对周赫煊而言亦师亦友,这位老先生的品行几乎找不到缺陷,令人可敬可慕可叹可哀。
似乎是听到脚步声,梁启超突然睁开眼睛,虚弱地笑道:“明诚来啦,坐吧。”
“先生,安心养病。”周赫煊握住梁启超的手。
“我是不成了,”梁启超明显回光返照,状态变得精神了许多,他吩咐家人说,“我死以后,尸体可让医生解剖,找出病因所在,也算是对现代医学做些贡献。”
“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