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文豪-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正道瞪大眼睛,下意识地问道:“学旨,什么学旨?”
陈凯之恭恭敬敬地道:“下官惭愧,不过是赐封下官学候的学旨罢了。”
学候……
此时,陈正道的脸色一下子的铁青下来,尴尬得厉害。
是很尴尬啊。
学候……这学候可不是学子,衍圣公府赐封的每一个学候,可都是名噪一时的人物,他们不只是要有才学,还需有足够的家世,道德上也需无可挑剔。
上一次,衍圣公府要赐方先生为学候,这已是让人震惊了,因为谁也不知道方先生的底细,可这一赐封,大家便晓得,方先生一定不是一个一般人。结果,方先生却将这学旨拒绝了。
而现在……这陈凯之,何德何能,竟得以赐了学候呢?
第四百八十八章:如雷贯耳
衍圣公府的心思,实在是难以猜度啊。
可是无论如何,能赐为学候,足以证明陈凯之和衍圣公府之间,已是建立了某种特殊的联系。
陈正道张大口,本来还想呵斥一下,可现在……竟是哑口无言,完全是找不到话来说了。
倒是这时,有人道:“什么学候,说来听听。”
却见这时,慕太后已是带着一干宦官进来,众人太后,纷纷行礼。
慕太后只左右张望了一眼,目光落在陈凯之身上。
吴学士立即道:“娘娘,陈凯之今被衍圣公府赐为学候。”
“呀?”慕太后先是一愣,随即一喜,抿唇淡笑起来:“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咱们大陈的俊杰,而今实是让人刮目相看了。”
陈凯之忙道:“臣惭愧,这都是娘娘的功劳。”
慕太后便只是笑了笑,随即目光一闪,她心里虽是大喜过望,可是面上,却不好表露的太过,只是神色如常的将话题转移了:“今日召众卿家,商量的乃是北燕的事,北燕的使者,今早已经来拜见了,他们在乐浪遭遇了大败,竟被倭寇连连战败,倭寇的实力已是大增,现在这北燕,可谓是焦头烂额,自然,我大陈与北燕同气连枝,自也不可看笑话,大陈的海境,亦有千里,谁能保证,倭寇狼子野心,不袭了我大陈呢?”
众人纷纷称是。
陈凯之微微皱眉,他一边记录,一边想,乐浪乃是燕国北边的边境,在上一世,便属于北部的朝鲜,自汉以来,历来是大汉的疆土,现在北燕在乐浪遭遇了败绩,倒是够喝一壶的。
因为北燕的中心,理论上是在河北一带,乐浪等地,距离河北有千里之遥,北燕若是驰援乐浪,势必要穿越千里北国,消耗实在太大,可若是不派驻大军,单凭在乐浪一线的军马,显然是抵挡不住倭寇的袭扰了。
一旦乐浪丢失,这乐浪等地,俱都成为了倭寇的乐园,他们有乐浪乃至于朝鲜南部的一些海岛,瞬间,便使大陈的山东诸州遭遇巨大的威胁。
说到底,北燕之所以焦头烂额,是因为他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了北部边境的胡人以及河北一线,乐浪等地,毕竟只是一隅之地,不可能为了一个乐浪,而放弃对胡人的城塞,以及河北等地的卫戍。
陈一寿这时道:“娘娘,倭寇凶残,他们以劫掠为生,好勇斗狠,个个都是不畏死的亡命之徒,据说倭岛连年经历了大灾之外,巨十万的倭人出海谋寻生路,这些人,本以是存着必死之心,盘踞在海外诸岛,以劫掠为能,这些人战力,堪称可怕,据说在乐浪诸地,数十个倭人,竟可以追杀上千北燕军马,上千北燕军,竟是犹如羔羊,竟不敢战!”
说到倭寇,这里顿时流出了恐怖的气氛,许多从乐浪送来的战报,是不少人都曾看过的,确实是太骇人听闻了。有人甚至将倭寇形容为鬼兵,攻无不克。
因此陈一寿一副担忧的样子,皱眉深深锁着,叹息起来。
“而今北燕连败,倭寇得了乐浪,实力更为壮大,这般下去,他们欲壑难填,迟早要借海外诸岛,袭我大陈海边,不得不防,以臣之见,这一方面,大陈为了自己的安全,少不得要资助北燕人,让他们继续对倭寇作战,以拖住倭人。另一方面,大陈山东、金陵诸地,只怕要加强防范,以防不测。”
也有人道:“北燕此败,恰见北燕的虚实,这数十年来,他们表面国力颇强,实则暗弱,不如趁此机会,要挟他们退还当年所侵的泰山以北的诸州郡,若是不肯奉还,则大陈枕戈待旦……”
“不可。”姚文治摇头,说这话的乃是梁王,可是姚文治一副极力反对的模样:“当年北燕入侵大陈,确实割走了不少州县,此后双方会盟,虽是让北燕人奉还了一些,可泰山以北的七府四十五县虽落入了北燕手里。可眼下,倭人才是大患,若是此时落井下石,且不说可能引起各国的疑虑,倘若北燕人不服,索性放弃乐浪诸府,与我大陈决战,岂不是最后便宜了倭人和胡人?”
“北燕从前虽是我大陈的仇敌,可他们也是我大陈北面和东面的屏障,他们与我们,毕竟是同气连枝,两国亦有血缘,大陈不可以全无道义。”
梁王显得有些恼怒,便冷冷问道:“此时不取,将来哪里有机会?”
陈凯之伏案,一面记录,一面心思开始活泛起来,他心里更倾向于姚文治和陈一寿,梁王看重的只是眼前的小利,表面上,似乎有机会收复一些数十年群的失地,可北燕之所以陷入困顿,本质上它是三面受敌。
或许正是因为防范大陈的需要,而不敢发大军去驰援乐浪,而一旦大陈对他们抱有敌意,多半这北燕的朝廷会索性破罐子破摔,为了应对大陈的威胁,收缩占线,舍弃掉乐浪等北疆的土地,甚至直接放弃对胡人的防范,将北燕的军马集中在河北,与大陈决战了。
如此一来,不但使其他各国不得不支持北燕,使大陈在道义上难以立足,最重要的是,大陈又能讨到多少好处?
当今天下的大势,在于各国谁都没有碾压其他诸国的实力,这才维持了一个均势,既然大陈的国力无法做到一次性吞并北燕,反而落井下石,就算得到了几个州府又如何?
可陈凯之人微言轻,这些意见自然不是他可以说的,他只是乖乖做着笔记,即便现在他可以参与话题,他也不想出风头,听听就好,其他的自己现在管不了那么多。
慕太后闻言侧是深深的皱起眉头:“姚爱卿和陈爱卿的话更有道理,我大陈泽被四方,倘若背信弃义,只恐得不偿失。眼下最好的办法,理应是支持北燕对倭寇作战,不过,北燕内部,怕也是多有疑虑,他们不敢征发河北的精兵去乐浪驰援,只怕根本的目的是害怕我大陈北上,所以,大陈要做的,该是取信他们,争取北燕派出精兵,与倭寇决战,若是能剪除倭寇,对我大陈,也不是没有好处。倭寇凶残,今日纵容,到了明日,害的便是我大陈的子民了,只是,如何才能取信北燕人,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呢?”
众人沉默。
这显然是个艰巨的任务,这意味着出使的人,不但要有很高的声望,足以减少北燕国的疑虑和不信任,同时还需表达大陈朝廷取信北燕人的决心,当然,最好是这个人和北燕的君臣有莫大的关系,这才好在北燕斡旋。
太后既然已经做了主,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派谁去合适了。
突然,有人道:“臣倒是有一个人选。”
慕太后眼眸一闪,说话的人竟是赵王,因此她神色淡淡的看着,困惑的问道。
“哦,是谁?”
陈贽敬笑吟吟的道:“说起来也是一桩美谈,北燕国使来时,最先见的,乃是方先生。”
“方先生……”慕太后想必是知道这么一号人的,却是故作不知的样子:“此人是谁?”
“此人和北燕的先皇帝乃是旧友,论起来,便是当今的北燕天子,亦是对他客气无比,这位方先生声名显赫,是名震天下的大儒,燕国上下,无不对他礼敬有加,倘若此时,方先生能够以我大陈朝廷的名义,出使北燕,那北燕国主,必以叔父之礼相待,到了那时,宾主尽欢,北燕国主见到了我大陈的诚意,自然疑虑尽去,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
“方……方先生……”陈凯之特么的像吃醉了酒一样,笔下一滑,我去,果然是莫装逼、不然遭雷劈啊。
自己这师叔几斤几两,自己岂会不知,现在好了,这么重要的国家大事,人家想到了他的头上,这若是被派去了北燕,咳咳……陈凯之心里默哀,若是露了馅,完了。
若是师叔露馅了,朝廷肯定会调查起来,那自己岂不是也跟着完蛋了。
哎……
真是的。
做人还是需要低调,不能装逼,不然迟早有一日会露馅的。
这边陈凯之在担忧着,慕太后这头却依旧皱眉,一双眼眸环视了众人一圈,才徐徐开口问道:“他并非大臣,当真可以完成使命吗?”
听了慕太后的话,梁王顿时打起精神:“娘娘,臣弟倒是可以做保,这位方先生,不但和北燕的先皇相交莫逆,据说,他还和北燕的公侯,亦是交情不浅,方先生乃是高士,他虽非大臣,可诸国的贵人,无不礼敬他,此事若是交给别人,臣弟还不敢保证,可只要方先生出马,势必成功。”
也有人跟着点头:“臣也听说过,北燕国天子,亲自备了礼物给方先生,对他以叔伯之礼相待,纵观本朝,朝野之中,谁有这般的殊荣?依臣看,方先生若去,则大事可定。”
“是啊,是啊,此人如雷贯耳,臣也略有耳闻,这是真正的高士……”
第四百八十九章:太皇太后
平时的朝议,还真没有宗王和内阁大臣们一起,异口同声举荐一个人的。
能被所有人吹捧,可见这个人实是一个不凡的人物,大家对他,都有信心。
显然众人都将方吾才当神一般的存在了,好像他已经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了,而且现在的形式,恐怕方吾才连拒绝的理由都找不到了。
因为这满朝文武,所有人都觉得他行,对他信心满满。
唯一没有信心的就是陈凯之。
陈凯之觉得自己握笔的手有点抖,面色也是随着沉了下来,这是要露陷了,要露陷了,师叔这牛逼吹得太过了头,这若是去了北燕,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他哪里懂得交涉,哪里知道如何出使?
他只知道装**,吹吹牛,哄哄人,哪里有什么真本事呀。
这些完蛋了。
陈凯之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在颤抖,此刻的他真恨不得自己代替他去一趟,这样就可以相安无事了。
太后凤眸巡逡了众人一圈,见每个人都力荐方吾才,便也没反对,而是收敛起目光,徐徐开口:“既如此,那么……待诏房……”
陈凯之忙道:“臣在。”
太后朝陈凯之望去,目光掠过慈爱之色,抿唇笑道:“今日撰写一封旨意发出去。”
陈凯之道:“臣遵旨。”
太后似是松了口气,似乎总算是解决了一桩事,神色也是惬意了不少。
她眼眸微转间看向众人,便突然又道:“甘泉宫来了书信,说是太皇太后择日,要摆驾至洛阳,这些事,你们是知道的吧?”
太皇太后……自然是先皇帝的母亲,便是太后,也要称她一句母后。
自然,她也是赵王的生母,不过据说,在十几年前,因为皇子的失踪,导致了这位太皇太后性子大变,和先皇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此后便摆驾去了长安的甘泉宫,一直在那里生活。
可是现在,却突然要摆驾,回到洛阳,这便使人产生疑虑了。
太皇太后只回了洛阳两次,一次是在七八年前,而还有一次,便是先皇驾崩,她毕竟是先皇的生母,地位尊贵无比,无论是太后还是赵王,俱都要仰她的鼻息。
据说先皇克继大统的时候,年纪还小,当时朝中有人对先皇帝的帝位虎视眈眈,尤其是宗室中的几个叔王,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太皇太后十分果断,直接下旨,命自己的兄弟带兵入京。
那自长安老家的兵马入京之后,杀了一夜,次日一早,几个心思叵测的亲王,也就是先皇帝的叔叔们自此便销声匿迹了,那一夜的事,顿时变成了一件朝野内外,所有人都忌讳莫深的事,自此之后,也再没有任何人,敢对先皇帝的统治有任何的质疑。
陈凯之听到太皇太后四字,不禁愕然,从翰林文史馆里的实录来看,这位太皇太后在十几年前,是大陈朝的定海神针,只是这十几年来,却只一心在长安的甘泉别宫里闭门不出,现在,她竟要回来了?
这其中肯定有什么事,不然一个人突然间要离开生活十几年的地方,想来是不习惯的。
显然,慕太后是有些焦虑的,因为太皇太后回到洛阳,会增加许多的不确定性。
这位出身长安的太皇太后娘娘,当初就是凭借着自己娘家人,一举定住了先皇帝的地位,可现在,她的这些娘家人,却依旧把持着整个关中,长安附近的兵马。
陈贽敬闻言,笑吟吟的道:“是,臣弟也接到了母后的书信,说是过了年,就要动身,母后虽然年迈,可身子却甚是康健,身为儿子的,不知有多欣慰,现在母后回洛阳,实是令臣弟振奋。何况……”他双眸晦暗莫测,面容上却依旧保持着笑意:“母后也很久不曾见他的孙儿了,若是母后见了陛下,不知该有多高兴。”
他的话里,似是带着刺。
当今皇帝,乃是太皇太后的嫡亲孙儿,他的意思仿佛是,太后你毕竟只是太皇太后的儿媳,可对太皇太后而言,我才是太皇太后的血脉,而皇帝却是孙子啊,固然先皇帝在世的时候,太皇太后对先皇帝甚为宠爱,可毕竟,先皇已是死了,当年的时候,太皇太后得知先皇生了儿子,喜不自胜,可这孩子,也早已没了。
无论太皇太后是不是偏心,现在,她已没什么可偏的了。
只有他这个赵王才是她的儿子,如今的皇帝才是她的嫡孙,不管他们俩人谁都是太皇太后的亲人,身上流着她的血液。
倒是太后你,一个没有儿子做依傍的女人,你却以太后的名义干政,固然是因为你地位崇高,可论起宫中的长幼之序,您不还是太皇太后的儿媳吗?
太皇太后,地位更高一筹。
倘若她支持陛下,自然也就是支持我这个小儿子,太后的日子,怕也不太好过了。
太后自然是听出了赵王话里的讽刺之意,神色变了变,不过也是眨眼间的事,她立即恢复了常色,朝赵王笑了笑。
“前些日子,哀家还修书去问安呢,母后倒确实惦念着赵王,现在她回来,自是可喜之事,不过母后身子不好,这沿途,要责令甘泉宫的宦官和侍卫,小心照顾,稍有疏失,哀家可不轻饶。”
陈凯之则是心里想,太皇太后为何是这时候来,此前没有见过一丝半点的征兆啊。
这太皇太后可是赵王的母亲,现在太后跟赵王面和心不好和,只是不知道这太皇太后心向谁。
他心里疑惑着,却不做声。
太后被赵王讽刺了一番,心里自然是不好受的,凤眸微微垂了垂,旋即便淡淡道:“好了,哀家乏了,诸卿家退散吧。”
于是众人起身,行礼告辞,慕太后抬眸,看着陈凯之,突然开口说道:“凯之,你且留一留,你是待诏翰林,哀家有些事,要向你征询。”
陈凯之心里很困惑,却依旧神色淡淡的道:“臣遵旨。”
太后独独留下了陈凯之,倒是使人意外,陈贽敬别有深意的看了陈凯之一眼,旋即微微一笑,便带着众人退了出去。
太后命人斟茶,缓缓的端起茶盏,小心翼翼捏着茶盖,将茶泡刮去,随即轻轻抿了一口,便朝陈凯之含笑道:“你也喝茶。”
陈凯之先将记录统统收拾好,方才抿了口茶,这宫中的茶水乃是上等的佳品,回味无穷,不过陈凯之心思没放在茶水上,而是小心的观察着太后,想着她留自己下来,是为了何事。
太后放下手中的茶盏,深深叹了一口气,旋即格外认真的问道:“太皇太后之事,你可知道吗?”
陈凯之轻轻颔首。
“臣在文史馆,翻阅过一些实录的记载,略知一些。”
太后笑了笑,继而一脸正色的看着陈凯之:“那么以你之见,太皇太后此番,来这洛阳,可有什么用意?”
陈凯之万万想不到,太后竟问起自己这家事,不过细细一想,天家的家事,不就是国事吗?
现在这太后,颇有考校自己的意思,陈凯之稍一沉吟:“臣之愚见,无外乎是两个可能。”
太后默不作声,凝神聆听陈凯之的高见。
陈凯之徐徐而道:“这其一,就是太皇太后自己想来,她毕竟年纪大了,甘泉宫虽是个好去处,可人年纪大,便越希望靠家近一些,这里,毕竟曾是太皇太后的家。”
“只是这其二,便是赵王将太皇太后请了来,不过臣以为,这个可能其实并不大,倘若太皇太后当真向着赵王,要来,也早该来了,何必要等到这个时候,臣倒是以为,太后实在有些多心。”
太后闻言略有所思的样子,陈凯之自然知道太后的担忧,最怕这太皇太后心向着赵王,然后事事刁难她,这样的话,太后的日子便不好过了。
虽然太后地位尊贵,可是太皇太后却是她的长辈,不管怎么样,太后都不敢逾越太皇太后,毕竟太皇太后的身份摆在那里,若是稍不慎,就落下一个不孝的名声了。
不过现在想什么都没用,陈凯之便没再多加分析,而是安慰太后。
“太皇太后既然来了,那么太后身为子女,好生的侍奉着便是,其他的事,倒是不必牵挂。”
慕太后闻言心宽了不少,便朝陈凯之颔首点头:“虽说………”她笑了笑:“虽说你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不过至少,倒是让哀家安心了一些。不过……等那太后来了,想必赵王人等,一定会尽力想要表现一番,哀家是妇人,却不能去接驾,那么,你便代哀家去吧。”
陈凯之愣了一下,我去,我只是一个翰林啊,以什么名义去呢?赵王去,那是去争宠的,我一个翰林,争个鬼啊,多半连个说话的机会都不会有,真是活见鬼了。
岂不是去走狗腿子了,忙上忙下的累得半死,指不定还受到赵王等宗室的排挤,这活不是人干。
可慕太后既有安排,陈凯之哪里敢说个不字,只好领命:“遵旨。”
第四百九十章:神兵利器
其实慕太后这么做,是有自己的打算,她是希望陈凯之去接近太皇太后,好让那太皇太后发现陈凯之身上有先帝的气魄与魅力,这样指不定就……
毕竟太皇太后曾经毕竟便向先皇,她现在老了,看到一个跟先皇有些像的孩子,自然会很欢喜的。
当然这些只是慕太后自己的想法,这些事情并不好告诉陈凯之,因此她继续端起茶盏,又抿了一口茶,一双看着陈凯之的目光里满是慈爱,优雅的放下茶盏,含笑着对陈凯之道。
“你就以护卫太皇太后周全的名义去吧,你和你的勇士营,西出洛阳九十里,途中,不要有任何差错,更要好生的侍奉着。”
“啊?”陈凯之诧然张嘴,一脸吃惊的问道:“臣带这么多人去,似乎……”
慕太后见陈凯之有些不乐意的样子,自然也是明白陈凯之心里想什么的,官微言轻,自然去了只是多余的,可是不怎么的,她就是想让陈凯之去迎接太皇太后,也许是心里的执念作祟吧。
在心里深深叹了一口气,真是为难这个孩子了,太后在心里思索了一番,旋即一双眼眸很是认真的看着陈凯之。
“怎么,你不愿意代替哀家去?”
陈凯之自然是不知道太后的心思,不过他不能抗旨,只好领了命,只是一时他也是无语了。
因为这不科学,莫非是太后听说太皇太后来了,以至于智商都降低了。
所以才会让自己去迎接太皇太后。
既然赵王肯定会去,那太皇太后眼里,哪里会有一个翰林,自己不过是以护卫的身份去,又有什么作用呢,至多,也就是在太皇后面前争取露个脸,然后说几句:‘太皇太后,今日骤雨,怕是不能成行。’,又或者是:‘道路崎岖,车驾不能行走,臣命人清楚障碍。’。
呃……有意义吗?
好像……是没有意义的。
自己极有可能变成众人眼里的障碍,这样的事情太后竟然让自己去做?
陈凯之细细的思索,眉头不禁皱了起来,莫非,慕太后的本意,是让自己去盯着赵王,这倒极有可能。
毕竟赵王和太后之间的关系太微妙了,一个不慎就是你死我亡的局面,因此太后格外担心,只好让自己这个不起眼的翰林去盯梢。
陈凯之心里想着,回到待诏房,继续坐堂,好不容易捱到了下值,便回到了山上。
现在回到飞鱼峰,陈凯之有两处地方是非去不可的,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