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文豪-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凯之只点点头。
姚文治道:“你而今是济北节度使,所以啊,心思多放在济北,朝中的事固然要紧,却还是要少操心,老夫若是说明哲保身,你这少年郎,肯定听不进去,那么,不妨就改一改说辞吧,老夫希望你……”姚文治深深的看了陈凯之一眼,接着一字一句道:“老夫希望你凡事都要三思后行。”
陈凯之便朝他作揖:“谨遵教诲。”
说是这样说,陈凯之心里却不以为然,想来,是姚公担心自己又闹出什么事来,或许是,他已经吓怕了,心有余悸,这才给了这么一个忠告。
这姚公……是个怕事的人啊,不过也不怪他,这做官到了年纪的人,总是不免担忧,自己晚节不保。
却说那巴图王子怒气冲冲的出了宫,心里不免冷笑连连,如今横生了枝节,却不知大陈的朝廷会如何。
他心里这般的想着,越想越是愤恨,刚走几步不远,身后有人唤他:“巴图王子。”
巴图王子回眸,却是那赵王陈贽敬,见了陈贽敬,巴图忙是驻足,朝快步而来的陈贽敬行了个礼:“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陈贽敬笑吟吟的道:“方才的事,王子不必往心里去,这陈凯之,历来都是如此,少年人嘛,总是不太将人放在眼里,有时,本王也被他奚落呢,不过……本王不和他见识,巴图王子,也不必动怒。”
第五百七十二章:雁门关
巴图听这陈贽敬话里有话,心里不由高兴起来,这赵王恐怕是愿意跟自己合作的,即便他发现了陈贽敬的心思,他也没表现出来,而是淡淡说道。
“殿下,我便实话实说了,此番入燕,是再好不过的时机了,若是殿下为此而犹豫不定,小王说句不该说的话,你们汉人有一句话,叫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又有一句话,叫做一将功成万骨枯,那陈凯之畏战,可殿下也和他一般,愿意做缩头乌龟吗?”
一双盈亮的眼眸微眯着,格外认真的反问陈贽敬,陈贽敬闻言面色微表,巴图细细的观察他一番,又继续说道。
“想一想,我们与大陈,并不接壤,所以历来,也没有什么冲突,一直都是相安无事,反而是燕陈之间,乃是世仇,这陈凯之,妄称宗室,可哪里还记得,大陈历代先皇所受的侮辱,殿下三思啊。”
“此事……”陈贽敬眼眸微垂,略微犹豫了一会,才淡淡笑道:“本王确实也有所考虑,而今我大陈天宁军预备要入京换防,若是趁此机会攻燕,倒是正好可以立一些战功,不过想来,你也知道,朝廷要痛下决心,却也没有这样容易,不但太后游移不定,便是百官,也是争论不下,所以啊,此事,只能从长计议。”
他前头的话,表明了和巴图王子立场相同,可后一句话,却又是告诉巴图,而今阻力不小,实在不是他不肯帮忙,而是……争议太大,他也无能为力。
巴图非但没有觉得失望,反而是打起了精神来,笑着给陈贽敬画一个大饼。
“若是这个时候,我们在北境,有一场大捷呢?”
“噢?”陈贽敬动容,一双眉头微微挑了起来,很是兴奋的问道:“大捷?”
巴图继续笑着:“倘若是雁门关,被我们攻下了呢?”
陈贽敬眼眸里掠过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整个人越发兴奋了,也愈发来了兴趣,认真的看着巴图:“真有把握吗?”
“十拿九稳!”巴图见陈贽敬来了兴趣,一脸胜券在握的说道。
陈贽敬并没接话,一双眼眸转了转,在心里盘思忖着巴图的话。
巴图得意洋洋看着陈贽敬。
“到了那时,想来,大陈就很愿意,和小王继续谈下去了,不过战机稍纵即逝,大陈还是及早拿主意为好,否则,一旦错失机会,小王也只能遗憾了,好啦,告辞。”
陈贽敬颌首点头。
正欲离开的巴图突然转身,一脸认真的询问陈贽敬:“殿下听说过,布衣社吗?”
“布衣社……”陈贽敬微微一愣,不禁动容,整个人显得毕竟激动,双眸睁大一脸认真的看着巴图,吃惊说道:“怎么,王子竟也知道这个?”
“我如何不知,听说这些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和你们的明镜司一般,俱都如幽灵鬼魅一般,他们消息极为灵通,到处都有眼线,不只如此,他们在寻常百姓之间,影响力不小,你们大陈,许多百姓,都将其视为活菩萨,盖因为,但凡有不平之事,或者是穷苦的百姓,他们大多愿给予帮助。”
陈贽敬冷笑:“这些不过是诸子余孽而已,口里自称侠义,实则却是打着替天行道和济世救人的旗号,蛊惑人心,早在两百多年前,就曾有布衣社之人,在南楚揭竿,至此之后,衍圣公府,早已将他们视为余孽,四处都在打击,现在,已经愈来愈销声匿迹了,怎么,王子为何突然提起这个?”
巴图看了陈贽敬一眼,见他格外关心,不由冷笑道:“在咱们胡人里,竟是混杂了布衣社的贼子行踪,他们居然蛊惑牧民,差一点闹出乱子,依着我看,他们并没有销声匿迹,只是,藏的更深罢了,上月,我们捉拿了一个余孽,拷打之下,倒是有了个有意思的事,这贼子,竟和大陈有关,原先,竟是贵国户部一个姓张的主事的亲兄弟,说来也奇怪,他兄弟是高官,荣华富贵享用不尽,竟还和一群贼子厮混一起,你说,这不是很吃饱了撑着吗,那个余孽,已被我们打死了,不过,此人的兄弟,怕也脱不开嫌疑,因为他出关的文谍,本就是他的兄弟经办,殿下,我们与大陈,可是坦诚相待的,好了,话不多言,再会!”
陈贽敬眯着眼,听到这布衣社三字,目中顿时露出了凶光,神色也是变得格外暗沉起来,细细的回味了巴图的话,才回过神来,朝巴图点头:“有劳,本王等着王子殿下的好消息。”
“你放心,很快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这巴图显得很自信,话音一落,便挥了挥衣袖,扬长而去。
………………
陈凯之回到山中,不禁有些疲倦,倒不是身体上的疲累,只是今日和那王子作口舌之辩,心里又些操心罢了,那巴图目的不简单,若是与他们一切灭了大燕,那大陈朝的麻烦只会越来越多。
现在的陈凯之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有地位,有钱,有土地,而且现在的一切都刚刚起来,他实在是不想生什么事,再说了,那胡人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胡人狼子野心,和他们合作,只怕到最后,指不定大陈朝跟着完蛋了,这样的事,他绝对不会做。
上了山,吾才师叔已是下山去了,这样也好,免得面对着吾才师叔,听他各种稀奇古怪的言论。
此时这飞鱼峰的后山,炮声隆隆,却是铁坊和火药作坊那儿,又在开始鼓捣各种火器了。
这山上的人,早已习惯了炮声,所以个个习以为常,而在陈凯之的正堂里,现在也是哒哒哒的响,坐落在正厅的位置,是一个大钟,这确实是一个大钟,而且还是一个大笨钟。
足足有一人多高,雄踞于此,指针有节奏的游走,发出清脆的声音,动静是大了一点,但是还能用,这中棉,用的乃是玻璃,大笨钟的每一个结构,都是陈凯之设计,这是飞鱼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陈凯之亲自指导,而经过了无数匠人努力之后,折腾出来的第一个钟。
为了这个钟,飞鱼峰上付出的人力不少,不只是如此,花费也是惊人,要弄出钟来,绝不是这样简单,这里头牵涉的是弹簧,还有齿轮,以及玻璃的诸多工艺。
弹簧必须得由质地较为柔软的低碳钢抽拉出来,这得益于工坊的炼钢技术的提高,而齿轮,则对于磨具的要求极高,尤其是对匠人的技艺要求更高一些,若是各个构件不能做到丝丝合缝,便功亏于溃了。
这座大钟,用的是振动的摆钟,下头一个类似于秤锤一般的挂件,左右摇摆,形成周期性的震动,很是原始,不过经过一次次的改进,报时还算精准。
当然,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大了,太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许多构建,因为工艺的原因,不能做到更小,越小,而且还要做到精度没有问题,难度就越高,因此,只能尽力做大,做大之后,构件精度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当然,即便是如此,现在这大摆钟放在陈凯之的大堂里,依旧让人觉得新颖,这是跨时代的产品。
陈凯之并不急着推广这大钟,因为太大了,必须得不断的改良,尽力的做小一些,不过,因为出了不少的成品,自然也不该浪费,索性让人搬到了这儿来。
很多时候,陈凯之都会让匠人们研究各种小玩意,虽然这些玩意现在没有什么产出,可在改良过程中,却能让匠人们的技术储备,也随之变得充足,就比如现在,匠人们已经可以炼出透明的玻璃,又比如,他们不断的在提高模具还有冶炼的技术。
这便是技术储备,现在可能无法生产出完美无瑕的产品,可是慢慢的,等一个个难关攻克,最终,却将一个个巧夺天工的东西,可以做到适应千家万户。
所以,陈凯之不急,无非……就是朝里头源源不断的投入罢了。
就这么在山中呆了几日,一个消息,却是飞马报来,刘贤疾步匆匆,手里拿着一张便笺:“公子,公子……快看,邸报……”
陈凯之这些日子,都在山中,极少下山,所以消息较为闭塞,完全是靠邸报来获知这山外的消息。
而刘贤,也有阅读邸报的习惯,毕竟他曾是主簿,早就习惯了通过这个,来了解朝廷的动向了。
陈凯之将邸报接过,好奇的道:“发生了什么事?”
“昨天报来的消息,今日就抄录进了邸报……”刘贤哭笑不得的道:“胡人,破了雁门关了。”
雁门关……破了。
陈凯之呆住了。
“这雁门关,已有七八十年不曾攻破,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告破?”
“邸报中说的是,雁门关副将献了关,应该此人,乃是胡人的细作。”
陈凯之手里握着邸报,忙是低头去看,果然,一切都如刘贤所言。
第五百七十三章:御驾亲征
将手中的邸报放下,陈凯之也是目瞪口呆,他随即看向刘贤,略微着急的道:“取舆图。”
书斋里,藏着舆图,刘贤一点都不敢怠慢,将舆图取了来,陈凯之铺开,随即目光在舆图中逡巡着。
雁门关啊,这雁门关,向北则是大同,而向南,便是大陈的晋城甚至是孟津,也就是说,胡人入关了。
自秦汉开始,汉人便开始修筑长城,将大漠与关内隔开。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护关内的城镇,毕竟,胡人擅长弓马,而最重要的是,他们穷,人穷起来,就不要命了,就如饿了的狼一样,拉倒吧,都快饿死了,谁还管你有没有危险。
在这长城之上,有无数的关隘,而这些关隘,便是阻挡胡人南下的屏障。
可是一旦有一个关隘被破了呢?
这就意味着,关内之地,成了狩猎场,胡人已经没有关墙阻碍了,他们可以一拥而入,驰骋着快马,想要袭击哪里就袭击哪里,大雁的幽州、并州一带,俱都是他们袭击的目标,而在黄河以北的大陈城塞,也可能成了胡人的盘中餐。
胡人入关,是极可怕的事,当初的五胡乱华,还有五代十国,俱都是胡人入关时的杰作,此后大唐覆灭,契丹人得到了幽云十六州,也使汉人失去了长城的屏障,正因为如此,所以此后的大宋,几乎无险可守,契丹人只要愿意,随时可以放马南下,一座座繁华的城镇,都可以化为灰烬,无数的村庄,夷为平地。
他们烧杀掳掠,几乎无恶不作。
现在雁门关失守,已经不再是大燕的问题了,即便陈凯之相信,燕军绝非是吃素的,他们绝对会发动一切力量,动员起来,与胡人决一死战,燕人大多勇武,而燕国的皇帝亦绝不软弱,可决战的地点是在关内,和之前的关外决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就意味着,无论燕人是否保住了社稷,大量的军民,也将惨遭杀戮,胡人们以劫掠为生,连辎重粮草的概念都没有,他们的补给从哪里来?
他们是一群饿疯了的狼,此时掉进了米仓里,jianyin掳掠,几乎是家常便饭的事。
这就意味着,一场浩劫开始了,被波及的人,可能是十万,可能是二十万,甚至还远远不止,而是伏尸百万,血流漂橹。
陈凯之脑子已是嗡嗡作响。
他不喜欢燕人,也和燕国的君臣,没有任何一丁点的交情。
可是他无法想象,一场浩劫就发生在眼前,陈凯之深吸一口气,随即左右四顾,有些茫然,胡人入关,那有多少将受到危害,可以说是生灵涂炭也不为过。
虽然他不是心系苍生的高尚者,但是一想到这些胡人也会危害到自己身边的人,甚至是自己,心里不免就担忧起来。
刘贤见陈凯之茫然无措的样子,不禁忧心忡忡的,皱着眉头道。
“雁门关之后,倒有一些燕军的城塞,可以用来阻止胡人,不过想来,也坚持不了多久,燕人一定会想方设法,在那里,与胡人进行决战,公子,我明白了,难怪前几日,公子口里念叨胡人遣使而来的事,小人终于明白了,破了雁门关,只是第一步,胡人唯一担心的是,从各路驰援的燕军,燕军依托着这些城塞和堡垒,依旧可以一战,可若是在此时,我大陈只要对燕人用兵,燕人首尾不能相顾,到时,必败无疑,他们……原来在做这个打算,此次他们来势汹汹,就是奔着灭燕来的。”
陈凯之叹了一口气,竟是冷笑起来:“只是灭燕吗?唇亡齿寒,一旦灭燕,我大陈无险可守,又凭什么认为可以泰然处之?”
“即便抛开这些唇亡齿寒的利益之念,若是胡人当真能够击败燕军,那么,这河北之地,会死多少人,是一百万吗?还是两百万,又或者是赤地千里?”
刘贤额上尽是冷汗,他显然也明白陈凯之的意思,脑中自然而然的,有了一个可怕的景象,他虽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乱,却也从无数的史书之中,看到过许多惨无人道的记录。
那样的画面简直让心惊胆颤。
刘贤苦笑,叹了口气:“可惜,可惜了。”
陈凯之抬眸,看着刘贤问道:“可惜什么?”
刘贤摇头:“现在雁门关一破,朝廷一定会痛下决心,和胡人联手灭燕。”
陈凯之猛地醒悟到了什么,一双眼眸里满是焦虑之色。
方才自己还处在震撼之中,没来得及顾忌这个,幸亏是刘贤的提醒。
若是胡人没有破雁门关,朝廷一定是有顾虑的,可现在不同了,胡人入关了。
入关就意味着,灭燕的把握增加了无数倍,这时,燕国就如一个草舍,只需要用力一脚,便可让它变为废墟。
否则,大陈依旧还在犹豫不决,一旦独自灭燕,这就意味着,大陈丧失了主动权,胡人占据了关内,大陈将来无险可守。
而那巴图王子提出来的却是,关内尽归大陈,而关外的燕地则尽归东胡。
这……绝对是对大陈有足够诱惑的条件。
这时,朝廷会做什么选择呢?
谁都知道,兄弟同心,御侮于外,可要做到,却是太难太难了,现在大陈平安无事,凭什么,让大军开去雁门关附近,和燕人一起,承受如此巨大的牺牲,去和胡人决战,毕竟,和胡人结盟,将获得巨大的利益,而和燕人结盟,却是需要流干大陈无数军民的血。
陈凯之摇摇头,一双清澈如水的眼眸微微眯了起来,面色露忧色,整个人沉默不语像是在思忖什么,刘贤见到陈凯之这个样子,不由越发的忧心了,这胡人确实让人头痛,刘贤见陈凯之一直沉默着,不由觑着他的面色,见陈凯之似乎陷入了沉思,他不禁小心翼翼的唤道。
“公子……”
陈凯之忙是回过神来,抬眸看了刘贤一眼,连忙开口:“我得下山一趟,打探朝廷的动静。”
恰在这时,有门子上山,唤道:“公子,有请柬,赵王殿下设宴款待东胡巴图王子,请公子前去赴宴。”
陈凯之眉头一冷,嘴角轻轻上扬着,竟是勾勒起浅淡的笑意,那笑意满是嘲讽,甚至是厌恶的。
这时,他知道,朝廷的动静不必打探了,因为从赵王的态度,就可窥见一二,消息刚刚传来,这赵王立即大摆宴席,宴请巴图王子,如此大张旗鼓,完全不避讳流言蜚语,这意思还不够明显?
赵王历来最喜欢假装自己是贤王,平时和胡人交往,历来是谨慎的,而现在大张旗鼓,只说明了一件事,难便是朝中有相当多数的人大臣,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
自然,本来,陈凯之或许是没资格参加赵王宴会的,之所以请自己去,多半是那巴图王子,想借此机会,在自己面前,扬眉吐气一番罢了。
陈凯之看着请柬竟是冷冷一笑,嘴角微微一挑,满是不屑的说道:“倒也好,将请柬收着,到时我自会去。”
他反而不下山了,却是若有所思,大陈,是不会有人愿意为燕人流血的,而胡人给予的巨大好处,足以让人动心,这才是其中问题的关键,他不禁心里叹了口气,却只是苦笑,似乎,这浩荡的潮流,根本不是自己可以阻止的。
只是……
上一世发生的事,也要重现了吗?
………………
燕京,禁军已经开始预备开赴雁门关一线,无数的大燕军民,带着些许的悲壮,他们虽也是汉人,可久在北地,却没有南方的清雅和委婉,他们的人生中,大多时候,都带有一丝悲壮和苍凉。
自然,也有豪情。
浩浩荡荡的大军,蜿蜒如蛇,沉默的军队,一直伸至天边。
大燕天子燕成武,此时已是一身戎装,浑身金甲,带着禁卫后行,这里的风,依旧冷冽,吹得他的面颊带着微红,胡人的入侵,彻底的打乱了他的一切计划。
而此时,他已稳重了许多,竟开始极少动怒了,在听到噩耗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竟是出奇的冷静,好像一切都在预料当中一样。
其实不是预料吧,从知道方吾才逃跑之后,他便知道胡人入侵是迟早的事,可恨的是自己被人骗得团团转,还不知,心里恨得牙牙痒,却无处发泄。
那个时候他便决心御驾出征,因为若是再不决战,整个大燕,将没有一处险关可守,想要保住社稷,唯一的办法,就是决战。
风萧萧,却无落叶,有的是道旁无数的人群,大量的民夫被征用,这就意味着,留下来的,俱都是老弱,而‘老弱’们,站在道旁,没有人高呼万岁,他们目送着,因为这蜿蜒的队伍中,总会有自己的亲人在其中,只是,这无数的面孔里,更多的,却是对未来的茫然。
大燕……还会存在吗?
明日,又有几人可以看到升起的太阳。
众人的内心深处都是恐慌的吧!
第五百七十四章:汉贼不两立
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此时,没有人能够说清,也没有人能够未卜先知。
不过燕成武却想起了一个未卜先知的人。
他不禁取出了一份书信,书信之中,乃是方吾才的亲笔,他告诉自己,陛下还有一场浩劫,胡人要做垂死挣扎,他甚至告诉燕成武,他不告而别,为的就是决定燕国的命运,为大燕谋一条出路。
胜负的关键,在于大陈。
当燕成武第一眼,看到这封书信,他的反应,却是觉得可笑。
这个方吾才,到现在这个时候还在忽悠自己,还真是够可以的,到了现在,竟还以为朕会轻信他,燕成武的嘴角冷冷勾了起来,露出一抹厌恶之色,他将信笺揉成了一团,只恨不得,立即将信笺的主人碎尸万段。
可当噩耗传来时,他却急令神宫监的宦官在垃圾堆里翻寻出这张信笺,他重新读了一遍,这时,方才意识到,自己竟是误会了方先生。
他不禁唏嘘,万万意想不到,自己竟愚蠢如此,怀疑方先生。
“哎……”他叹了口气,口里同出呵出一口白雾,等他出城,回眸看了一眼自己的燕京城,这高大的城墙里,有自己的臣民,有自己一生中的点点滴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列祖列宗,大燕的宗庙,历代先皇们的陵寝,俱都在此。
远处的易水,从前浮在表面上的薄冰早已融化,而此时,跨越这里,连接两岸的石桥上,已是乌黑黑的人影憧憧,连绵不绝的军马,过了河,朝着西方,慨然而去。
……………………
傍晚时分,陈凯之下山,带着两个护卫,匆匆的启程,等他抵达了赵王府。
这赵王府门前,早已是车马如龙,宾客络绎不绝,几个衣冠整洁的人在府门口迎宾。
辉煌的灯火照亮着整个赵王府,一条名贵的地毯铺在府门口,一直延伸到府内的正厅,在灯火的照亮下,格外耀眼。
这排场,可想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