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师傅便是酒楼老板的大徒弟。
姜师傅在酒楼工作多年,什么门道没见过?他一听经理这番话,就知道里面有事。
因为玉泉楼的做菜材料本身已经是精挑细选过的了,何来再次挑选一说?明显有人不想让另外一桌人吃上饭。
不过姜师傅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神仙打架,小鬼只需要躲得远远的就行,哪里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
再说,多出来的材料拿着做给员工吃也不错,这一样样可都是真正的好东西。
见姜师傅很上道,经理一笑,快步走了出去。
而此时二楼雅间,王庸一行人还不知道下面发生的事情。
王庸正跟潘森饶有兴致的聊着。
不交流不知道,一番认真交流之后王庸才发现,潘森对于华夏文化的了解确实非常惊人。
甚至有些生僻知识,潘森都知道,并且能够提出不同寻常的观点。怪不得潘森敢孤身一人来华夏,并且仅仅通过一堂课就可以判断一个学校的教学情况呢。
潘森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华夏通”。
而潘森对王庸也是愈加满意,觉得没有看错人。这位王老师虽然年龄不大,可是对于华夏文化有着洞若观火、明察秋毫式的理解。在华夏方面,王庸不单可以做孩子们的老师,做他的老师都绰绰有余。
而且王庸提出一个观点,更是让潘森大为赞赏。
国学,乃是强国之学,非是某一流派或者某一意识形态单一学说。
现实中人们一提到国学,往往会联想到儒学。觉得儒学就是国学。
事实上国学的概念远超儒学,包含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各大类。只是因为儒家典籍比较多,又最为人热议,这才形成这种错误概念。
不过有一点人们基本达成一致,那就是认为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讲,一切西方的学术都不是国学,需要被排斥。
王庸对此却是持否定观点。提出了国学乃是强国之学,是立足华夏传统学术基础上,吸收了各式学说而成的一个国家之学。
它不偏不倚,允执厥中,实为中庸之学。始终掌握着一个适度的原则,吸纳精华,舍弃糟粕,发展自己。
“妙!妙不可言!”潘森拍着桌子称赞道。
兴之所至,却是忘记了这是在宴席上。一下子震动桌子,将杯子里的茶水溅出来许多。
“抱歉,抱歉。”潘森慌忙道歉。
只是道歉完随即疑惑道:“为什么等了这么久都没有上菜呢?我在美国吃的时候似乎不需要等候这么久啊。”
经潘森这么一提,众人随即都察觉到了不对。
从入座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分钟。即便速度再慢,也不可能到现在一道菜都上不来。
这不合常理。
校长脸色微微一变,却仍旧笑道:“潘森先生别急,我们华夏有句话叫做好饭不怕晚。我这就去看看。”
校长说着要起身,却被王庸按住了。
“还是我去吧,校长。您陪着潘森先生聊聊。”
不容分说,王庸就径自走了出去。
不是王庸非要抢这个差事,而是王庸意识到很可能他们被人耍了。
小时候没少跟爷爷来过这种老酒楼饭馆的王庸,很清楚这种酒楼的上菜速度。传统鲁菜费时费力,是体现在原料的筛选跟炮制上。真正做起菜来实际上快得很。
这么久没上菜,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有人刻意不给他们这一桌上菜。
蹬蹬蹬下楼,王庸一路冲到厨房。
而酒楼经理看到王庸动向,不屑的冷哼一声,没有理睬。
他当然知道王庸想干嘛去,但是他不觉得王庸能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反正就是一句话,材料不够。要么你们慢慢等,要么你们换一家。
进入厨房,王庸扫一眼忙碌的掌勺师傅,只见他正熟练的做着一道九转大肠,菜还没成型,就已经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而在旁边,清晰可见上菜的托盘里流下的点滴汁水,兀自冒着热气。
显然厨房已经上过不少菜了,只是没有一道送到王庸房间。
“师傅,二楼雅间的菜什么时候开始上?已经很久了。”王庸客气的问。
谁知掌勺师傅看都不看王庸一眼,只是瓮声瓮气回答:“不知道。”
这个答案可把王庸气得够呛。
他作为大厨都不知道,谁还能知道?
不过王庸仍旧压抑着脾气,继续问:“那师傅你能不能给催下?快一个小时了,我们客人都有些等不及了。”
“等不及不等,今天材料不大够,我们只能保证一桌的。”姜师傅还是没看王庸,道。
材料不够?
这个理由找的未免太过牵强。这种老店的材料准备从来都是超量的,绝对不会干砸自己招牌的事情。
就算真的材料不够,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去别的地方拆借。
分明就是故意不给王庸等人上菜!
“这个理由不够充分。”王庸语气渐渐变得冰冷,看着姜师傅说。
姜师傅终于斜眼看了王庸一眼,然后眼中泛起一抹蔑视的目光,道:“你懂什么?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每一种技法对应的原材料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林林总总加起来不计其数!一天怎么可能准备的完?你们点了葱烧海参是吧?葱烧海参的原料必须是胶东半岛或辽东半岛产的优质刺参,以及章丘产的优质大葱,且只用其葱白精华部分配菜。你们另外一道芙蓉管挺脊髓,必须选用猪脊大动脉血管、猪脊椎骨髓腔中的骨髓为主料,还必须去脂、去膜后才能烹制。一个小工花费数小时才能处理出一盘来,刚才已经上给另外一桌了。你们再要当然没有了!”
姜师傅试图直接用专业知识让王庸闭嘴,同时也是告诉王庸,不要在厨艺领域挑战他的权威!
只是很可惜,王庸偏偏是个不信邪的人。
王庸没有立即说话,而是先走到配料的案板前,用手轻轻在板子上一摸,然后闻了闻。
再摸起一把刀沿着刀刃看了一遍,随后冷笑问道:“既然海参跟骨髓没有,那么请问这道九转大肠还有吗?”
姜师傅想都没想,说:“也没了!”
咔!
王庸脸上闪过一抹寒意,接着就见一道寒光划破空气,射向姜师傅。
却是王庸将手里的菜刀扔了出去。
这可把姜师傅吓得不轻,一个寒颤,一下子就抱着脑袋蹲在了地上,小腿兀自打着哆嗦。
砰一声,菜刀不偏不倚,正好嵌入灶台上的一道缝隙里,根本没有伤到姜师傅丝毫。
姜师傅这才面色惨白的站起来,心头一股怒气涌上,指着王庸鼻子就大骂:“你想干什么?蓄意伤人!信不信我报警把你抓起来?让你在号子里蹲半辈子!”
王庸冷冰冰看姜师傅一眼,拍拍手,说:“手滑而已。我再问一遍,九转大肠还有吗?”
一边说,王庸一边又拿起一把刀。
姜师傅见状,拔腿就想跑,可不知为什么双腿情不自禁打哆嗦,就是跑不动。又着急又害怕,姜师傅差点哭出来。
“没……真没了!”姜师傅战战兢兢回答。
“可我看了案板上的残留,切开的九转大肠绝对数量不少,覆盖了案板一半范围。而且刚才那把刀的整个横刃上都有大肠气味,显然并不是只切了一段。你现在告诉我没有了,你觉得我会信吗?”王庸淡淡道。
“……”姜师傅觉得自己遇上了一个怪物。怎么能够根据这点微末痕迹判断出事实呢?
不过他一想到经理的嘱咐,还是硬起头皮,说:“大肠确实切了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废料。你随便搜一搜就能知道,一根大肠能用的部分只有6…10厘米,一盘九转大肠需要用到六头猪的大肠才能做出来。为什么叫做九转大肠?就是因为制作工艺复杂,跟仙家炼制九转仙丹一样,才得名。我真没骗你!”
王庸微微冷笑。
姜师傅这话如果骗骗不懂行的人还行,骗王庸还嫩了点。
这所玉泉楼王庸光小时候就来过不下三十次,更是常常跑到后厨来观看。
九转大肠的用料考究是没错,但是完全没到姜师傅所说的那样。
真正的大师傅,是可以将大肠其他部分都做出一样味道的!
“我怎么记得别人跟我说过,就算是大肠最差的部分,只要精心烹制也能起到不输于精华部分的效果。要不然这九转的名头如何显现出来?要的就是历经九种手段,将普通原料变成仙丹一样的神仙物品。”
姜师傅面色微变。他没料到王庸这么懂行,这番话确实有人说过,而且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师父!
只是这种境界,姜师傅他目前还达不到。
“随口一说谁都会。你既然听人说过,那你就找那人来给你做啊!反正我不会,你爱吃不吃!再在厨房闹事,我可报警了!”姜师傅心一横,道。
第五百二十五章 为往事道歉
姜师傅本以为这句话出口,王庸一定会知难而退的。
谁知道王庸却缓缓将手里的菜刀放下,脸上莫名其妙泛起了一丝笑容。
“这人,傻了?”姜师傅疑惑的想。
事实证明,王庸好像真的傻了。因为他竟然把姜师傅的话当真了!
他摸出手机,一脸玩味的看着姜师傅,说:“好,既然你不会,那我就找个会的人来做。”
“你没病吧?”姜师傅被王庸给气笑了。
这天泰市,别的不敢说,就鲁菜厨艺这一块,绝对找不出另外一个能跟他媲美的人来!
兴许燕京城里有,可天泰市,绝对没有了!
被逗笑的姜师傅回头看一眼王庸,一扬下巴:“得,你来劲是不是?那你就找吧!今天你要是能够找到一个你说的那样的厨师,我以后跟你姓!”
听到姜师傅这么说,厨房里其他人也跟着哄笑起来。
玉泉楼已经是天泰市最正宗的鲁菜馆了,相当于少**当那样的武林地位。姜师傅敢说这样的话,自然就有信心。
接下来就等着看王庸出丑就是了。
王庸却像是浑然不知一样,带着盲目的自信笑着,然后走向一旁,生怕姜师傅听到他的电话内容一般。
这不由让其他人又爆发出一阵哄笑。
姜师傅乐意听吗?求着姜师傅,姜师傅都未必愿意张开耳朵!天泰市有名的鲁菜师傅全都在姜师傅手机通讯录里,王庸搞得跟国家机密一样,岂不可笑?
“行了,都别笑了!抓紧干活!把这几个菜作完就可以收工了,至于其他人,恐怕就今天要挨饿喽!”姜师傅一摆手,示意厨房的人赶紧工作。
于是厨房里又响起锅碗瓢盆的声音。
此时的王庸,正站在厨房门口,有些懵逼。
刚才他光顾着装比了,却忘了一件事。他好像没有那位大师傅的电话。
无奈之下,他只能给勺子发个信息,让勺子帮忙查查。
勺子回复的倒是很快,没多久就回过来一个座机。
座机号码,万一人不在家里,那就完蛋了。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王庸打通了这个号码。
嘟嘟的声音连续响起,等待了好久都没人接。
就在王庸心里咯噔一下,以为今天要丢人了的时候,却听电话终于被接通,一个年老的声音问道:“谁啊?”
王庸一喜,赶紧道:“甘老爷子,是我,王庸!”
电话那头却是犹豫半晌:“王庸?不认识。不要给我打电话了,我就一个快入土的糟老头子,没什么钱!再说我也不傻,你们骗不到我的钱的。挂了吧。”
“……”王庸无语了。
感情甘老爷子将他当成了电话诈骗的。不过说起来,许多电话诈骗还真是经常用这种手段。装出一副熟人的样子跟你套近乎,然后不知不觉中哄骗的你给他转钱。
看来甘老爷子没少接过这样的电话。
“别,老爷子!我真是王庸,您再想想!”王庸赶紧道。
“不认识!”老爷子干脆利落的直接挂了电话。
嘟嘟嘟,王庸听着电话里的盲音,整个人处于懵逼状态。
半晌,王庸又拨打了过去。
电话那头甘老爷子应该是还没走远,这次接通的很快。
不过一听又是王庸的声音,直接就叱责上了:“我说你们这些小年轻学点什么不好,学别人诈骗!你没看前段时间的新闻吗?刚刚抓了一个你们这种诈骗团伙。我劝你赶紧收手吧,不然下次上电视的就是你!”
王庸脸色尴尬,知道不能跟老爷子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也别试图让老爷子记起自己是谁了。
直接放大招吧。
定定神,王庸用一副诚恳的口吻道:“对不起老爷子,我要向你道歉。”
对面甘老爷子却是愣了半晌,然后道:“道歉就不必了,毕竟你也没骗到我什么东西。就是希望你洗心革面,好好做人。”
“老爷子,我要道歉的不是这个,是另外一件事。”
“另外的事?你还做过什么?”甘老爷子奇怪的问。
“您家是不是有一幅‘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书法横幅?”
老爷子一听,却是一下子态度大变,声音变得气愤又严厉起来:“好啊!弄了半天你在打我这副横幅的主意!告诉你,没门!这幅字是我好不容易才从王鸿瑾手里顺来的!想要,拿几个亿来换!”
给这幅字标价几个亿,可见甘老爷子对这幅字的喜爱。
王庸哭笑不得,这老爷子的防范心理也太重了,别人说什么他都以为别人在打他主意。
摇摇头,王庸只能解释道:“老爷子你别生气,先听我说。这幅字其实不是王鸿瑾的真迹。”
谁知甘老爷子一听王庸这话,更加生气了:“你说不是真迹就不是真迹啊?你以为你是谁?滚!滚的远远的!王鸿瑾已经逝世这么多年,我不容许你在我面前诋毁我的朋友!”
对一个逝世之人的名誉依然百般维护,王庸闻言也是大为感动。
不过只是感动没用啊,王庸想要取得甘老爷子的信任,必须得跟老爷子将事实解释清楚。
“老爷子,我无意诋毁任何人。我说的都是事实,那幅字真的不是王鸿瑾真迹,您怎么就不相信呢?”
“我凭什么相信?随口一说我就信,那要是一会你说我的钱都是你的,我是不是也得把钱都给你?”老爷子忿忿道。
“老爷子,事到如今我只能实话实话了。您那幅字是我写的!”王庸硬着头皮道。
王庸没开玩笑,甘老爷子手里那幅字正是他写的。
那年王庸练习写字有成,在爷爷的指导下模仿爷爷的笔迹写了一句话,就是甘老爷子手里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原话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就是说“求学的人,其知识要逐渐的增加;而求真理的人,就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思维见解等。由于人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见解都有分别性、局限性,在寻求真理的路上会成为障碍。而大自然真理是无分别性的,所以我们求真理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思维见解”。
这也是王鸿瑾一直警告王庸的,学习要有区别,不能一味的贪多。
当时王庸用这八个字写了横幅,被爷爷夸赞写的不错,得到了出去玩的机会。
等王庸回来,却发现那幅字不见了。
问爷爷,王庸才知道被别人拿走了。还是完全不听王鸿瑾解释,也不给王鸿瑾解释的机会,强行顺走的。
那人就是甘老爷子,也正是玉泉楼的创始人。
王鸿瑾跟甘老爷子关系不错,甘老爷子也没少顺王鸿瑾的字画。那天来喝茶看见王庸的字后,下意识以为这是王鸿瑾新写的,也不问,就以半年的吃喝免费顺走了那幅字。
听说还当成至宝,找了高人裱起来挂在了家里。
王鸿瑾当时生怕伤了老友的心,也就没揭穿。而且王鸿瑾也觉得此事脸上有光,毕竟自己孙子的字被人看上,也是荣耀。
就这样一年年过去,直到王鸿瑾去世,甘老爷子都不知道真相。
本来王庸也没想说出来的,谁知道甘老爷子完全不记得王庸这个人了。
这倒也怪不得甘老爷子,毕竟王庸后来离家当兵去了,加上甘老爷子年龄也大了,记不起以前的事很正常。
“什么?”一听王庸的话,甘老爷子惊呆了。“你在逗我玩吧?”
甘老爷子并不肯相信王庸的话。
王庸苦笑一声,说:“如果您不信,就把那幅字上王鸿瑾三个字跟其他王鸿瑾的字画比较下,看看是不是一样的。”
“你别挂!我现在就去看!”甘老爷子心急如焚的说一声,然后就听脚步声响起,显然是去看字画了。
数分钟后,只听脚步声又响起,甘老爷子的声音出现在电话里,异常严肃的问:“你是谁?”
这么问,明显是承认了王庸的说法。那幅字的落款跟王鸿瑾其他字画确实不大相同。
“老爷子,我叫王庸,你说我能是谁?你不记得当年那个最喜欢吃你做的九转大肠的小毛头了?”王庸回答。
听到王庸说起这个往事,甘老爷子就像是醍醐灌顶一样,一下子记起了那些已经沉没在心底最深处的回忆。
“王庸,王庸……你是王鸿瑾的孙子!是你!真的是你?!”甘老爷子又惊讶又兴奋的问。
“甘爷爷,是我!”王庸也高兴的回应道。
“好多年没见你了啊!我还以为你早就不在天泰了呢!真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啊,说不定哪天我也要两腿一蹬见你爷爷去了……”甘老爷子却是伤感起来。
“甘爷爷您千万别这么说,您老得长命百岁!我还想吃一辈子您做的九转大肠呢!”王庸由衷的说。
“小破孩,吃一辈子我做的九转大肠,你这不是在咒你自己短命吗?行了,什么都别说了,你来我家,我现在就给你做九转大肠!”甘老爷子干脆利落道。
他早就不给人做菜了,除非遇见一些非常尊贵的贵宾。如今愿意为了王庸而下厨,可见他对王庸的疼爱。
王庸却脸色尴尬,支支吾吾道:“那什么,甘爷爷,恐怕我现在过不去……我在你酒楼遇见了点事情。”
王庸一五一十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电话那头甘老爷子一听完,却是勃然大怒:“混账!我还没死呢,他们这是要反天啊?你等着,我现在就过去!”
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王庸颇有些过意不去,也将手机揣回兜里,走向门口,准备迎接甘老爷子。
第五百二十六章 来这里吃吧
只是王庸刚刚走出门,就见站在大厅里的酒楼经理鬼头鬼脑的缩回了脑袋。
他却是一直在关注着王庸的动向。
见王庸出来,酒楼经理还以为王庸吃瘪退缩了,嘴角不由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一个小老师也敢来这里装比!知道这是哪里吗?玉泉楼!连省府最大的那几位官员都光临过!你算老几?
酒楼经理傲然想着,心里满满的自豪感。能在玉泉楼工作,是他这辈子最明知的选择,通过这种工作建立起来的人脉也是远远超出其他单位的。
毕竟这是一个相当高档的老酒楼。
“有些事情啊,不服不行。”酒楼经理在王庸经过身边的时候,阴阳怪气的说道。
很明显在嘲笑王庸不自量力,结果被打了脸。
王庸听到后,也不反驳,只是冲经理一笑,道:“说的没错,这句话送给你正好。”
“你……”经理被王庸气得脸色一红。想跟王庸大吵几句,可想到这是在大堂,被客人听见影响不好。
只能恨恨的瞪王庸一眼,转身走了。
王庸则走向门口,在那里等待甘老爷子过来。
“姜师傅,那煞笔在干吗?”经理凑到厨房门前,诧异的问姜师傅道。
姜师傅不屑的一撇嘴,说:“还能干吗?强行装比呗!我就不信他能找来一个比我厨艺还高的人来!还用废料做九转大肠,做了喂给狗都不吃!”
听明白事情经过,经理不由哈哈大笑起来,拍着姜师傅肩膀说:“看来今天姜师傅又要在一众宾客面前扬名了!”
姜师傅一愣,随即就喜笑颜开起来。
经理说的没错,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如果把这件事情闹的大一点,整个酒楼人尽皆知。到时候再在众位宾客面前好好表演一把厨艺,力挫王庸请来那位厨师。岂不是扬名立万了?
要知道能来这酒楼吃饭的都不是等闲之辈,最差的还是王庸那一桌。其余的不是富商就是权贵。
在他们面前打出名声,以后哪天离开玉泉楼自己开个酒店,也就不愁生意了。
姜师傅却是很早就在打着离开的主意,只是碍于师徒情面一直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