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华夏好先生》一模一样。
这也引起好多人的关注,纷纷猜测两档节目究竟谁会赢。
一想到这个问题,王庸就头疼。
直到现在《好先生》整改的消息还在捂着,周六可就露馅了。
到时候会面临怎样的风暴还不知道呢。
为今之计,也只有全力狙击《国学论剑》的宣传了,为《好先生》保留一丝绝地反击的希望。
周二。
《国学论剑》再次放出一位论剑明星。
陶即。
却也是一个老资历的歌手了。
消息一放出,自然又引发一片讨论。
而陶即也在微博上承认了这一消息,并且表示自己参加这节目纯粹是为了学习。以前语文成绩就差,做了歌手后歌词都记不住。笨鸟先飞,想在《国学论剑》中学习到足够的知识,补益歌唱事业。
有吴正权、刘宇等人的前车之鉴,陶即很低调。坚决不提王庸的名字。
“陶即这算不算变相挂白旗?这样搞多没劲啊!”吃瓜群众没热闹可看,都意兴阑珊。
陶即则抹着脑门上的冷汗,心里嘀咕。这关头谁还乐意招惹王庸?王庸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陶即可跟王庸耗不起。
陶即过气一段时间了,还指望着这档节目翻身呢!
坚决不能招惹王庸!陶即心中暗暗下了决心。
第七百九十三章 抬头不见低头见
只是陶即不想惹事,事儿偏偏找上了陶即。
其实严格来说也不算事。
就是王庸随手在陶即微博下面回复了一段话。
“佛陀当年在王舍城安居,看到有的比丘很精进,有的很懈怠,就跟他们讲道理。
佛陀说:我们王舍城有四种马,有一种马只要看到鞭子的形状就急速前进;还有一种马,鞭子刚刚触及毛就马上急速前进;第三种马,鞭打到身上疼痛之后才急速前进;第四种马,被主人以铁锥刺身,痛彻入骨才惊醒前进。
很高兴你目前只是第三种。如果成了第四种,就悔之晚矣。”
陶即傻傻看着王庸这条评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挑衅?不算。毕竟王庸只是讲了一个佛家故事。
友好?那更不算了。王庸可是话里带刺,将陶即比喻为第三种马,鞭子打到身上才知道疼。暗指陶即过气了之后才想到补充文化知识。
就是这么一条略带讽刺却又颇有道理的回复,让陶即犯了难。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了这一幕,当即呼朋引伴,喊来众人围观。
“咦,王老师还真是深入贯彻了欺软怕硬的精神啊!不过人家陶即不算小明星吧?虽然过气了一些,但之前也上过一线呢!”
“正因为陶即上过一线,王老师才没有那么激烈。你看,这禅理讲的多棒!估计陶即自己看了都觉得深受教育。”
“哈哈,理中带刺才是最难办的。估计现在陶即为难的脑袋都要炸了。”
网友们一语成谶,现在陶即确实揉着脑门,为难的要死。
不理会吧,容易遭人笑柄。
理会吧,回复什么都不合适。语气太友好别人以为自己怕了王庸;语气太难听,肯定会招来王庸的攻击。
回什么都不行,干脆跟相声里讲的那样,顾左右而言他,说句“今天天气不错”得了!
本来这是陶即的气话。可转念一想,陶即忽然眼睛一亮,似乎找到了对应之道。
他噼里啪啦在键盘上打下一行字,敲下回车。
“陶即回复了!快看看回的什么。”守候在微博的网友们立马察觉。
但是当网友们点开陶即回复后,却一个个大眼瞪小眼,懵了。
“我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就提前跟王老师拜个早年吧!”
这就是陶即的回复。
拜个早年?陶即这早年未免也太早了!距离过年还有五个多月呢!
谁家提前五个月跟人拜年?
网友们还没从陶即的回复中回过神来,却见王庸的回复紧随而至。
“谢谢陶老师!那我也祝陶老师鸡年大吉吧!”
扑哧!
一众网友笑出声。
王庸这回的也太黄太暴力了。教坏小孩子怎么办?
很快,王庸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这句话不对,立马补充一句:“抱歉,刚才发的太急,忘了‘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了。大家不要学我哦!”
扑哧!
网友们又笑起来。
王庸这些梗用的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关键毫无明星包袱,什么话都敢说。
这种话茬搁到任意一位明星身上,谁敢接?不被网友们骂成狗才怪!
偏偏发生在王庸身上,毫无违和感。娱乐圈里的流浪汉蜘蛛,似乎就应该具备这种毒性。
众人也期望一潭死水、各种潜规则横行的娱乐圈能够有一只剧毒蜘蛛闯入,吓得那些习惯了醉生梦死的明星们狼狈逃窜。
在人们潜意识里,王庸支持度其实是相当高的。
电脑前的陶即看着王庸最新回复,一张脸皱成了苦瓜脸。
这tm王庸怎么不按套路出牌?这种话让人怎么接?
“唉!惹不起躲得起,我还是别回了吧。”陶即自言自语说着,关掉了电脑。
却是不准备再回复王庸任何留言。
好在王庸也没刁难陶即,一天安静过去,王庸除了那句“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的话,都再没任何留言。
第四天,央视再度爆出一位明星。
不大不小,也算是一位小鲜肉。
小鲜肉大概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大概不服气于其他人都惧怕王庸。
他很聪明的不指名道姓,但是绵里藏针将王庸讽刺了一番。
王庸这次破天荒没去当事人的微博留言回复。
而是在自己微博上发了一段话。
“我昨天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叫《错爱空间》。电影时长一个半小时,我也坐了一个半小时。
我清晰记得那个放映厅里有18排座位,每一排32个单座。天花板上有44盏小灯,门口有一个绿色指示灯,每33秒钟闪烁一次。其中有十一次不在33秒这个间隔范围。”
王庸这微博一出,好多人当时不解。
“什么意思?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为什么连在一起却看不懂了呢?”
“唉,愧对语文老师啊。来个朋友帮我压住我语文老师的棺材板。”
“啊哈哈哈哈,笑死我了,王老师真搞笑……抱歉,我也没看懂。”
网友们被王庸这段话弄得一脸懵逼。
直到有个人站出来解释道:“《错爱空间》是讽刺王老师的那位小鲜肉主演的电影,上映两周了,票房惨淡,口碑极差。王老师说他在放映厅里看见座位、灯光闪烁什么的,其实是在变相的嘲笑电影无聊。无聊到他宁愿数座位,数灯光,也不愿意看电影一眼。”
“我去,原来是这个意思!王老师这神补刀!简直是往人家小鲜肉伤口上撒盐啊!”
一众网友恍然大悟,幸灾乐祸。
那小鲜肉则气得跳脚,很想把满肚子的脏话发泄出来。但是为了形象只能强忍。
也写个段子黑王庸吧,偏偏没有这种本事。
只能恨恨的用一句“跟某些人说话掉价”找了一个台阶下,再也不敢挑衅王庸。
第五天。
一位颇有身份的老艺术家加盟。
王庸只是写下一句:“倪阿姨,我是看着你的电视节目长大的。”
老艺术家倪静回复:“看出来了,不然不能这么捣蛋。”
虽然有揶揄之意,但是话语里的宠溺可见一斑。原因无他,只因那倪静跟王庸同为天泰人。
第六天,众人以为会有什么大咖呢,结果蹦出来的却是张庆之。
王庸直接表示:“麻烦换个能打的来。”
气得张庆之骂了王庸一整天,却没能换来王庸多一句的回复。
这可笑掉一众网友大牙。确实,张庆之在王庸手底下输了太多次,王庸估计打脸都打腻了,完全提不起兴趣。
周六,来到了《国学论剑》首播的日子。
从上周末宣布明星开始,到今天正好七天。
已经爆出来了六位明星,薛杰跟倪静堪称两位重量级嘉宾,在圈内都有相当影响力。
第七位,众人已经不抱太大期待,很多人估计顶多也就是个新人。
因为第七天已经算是鸡肋时间,节目晚上就首播了,不需要明星帮忙拉名气了。
可没想到,爆出的明星名字还是让大家多少吃了一惊。
却是郭小汜!
郭小汜是华夏少有的作家类明星,青春文学搞得如火如荼,转行拍电影之后更是依靠华丽夸张的叙事场景,收割了大量未成年少女的钱袋子。
这人少年成名,所以比较骄傲。
一公布他名字之后,他就迫不及待的发表微博,说从他出道以来从不忍气吞声,如果有人欺侮他,他就会让那人知道他是不好惹的。
很明显,是冲着王庸来的。
不少人王庸,各种怂恿两人大战一场。
出乎意料的是,王庸竟然罕见的流露出和解意思。
“你们别这样,其他人也就算了。我跟小郭同学都是文化圈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好!”
王庸这条微博一发,评论区顿时炸了。
“我去,这tm绝逼不是王老师发的!肯定是有人盗了王老师微博!”
“同意!七天了,王老师除了对薛杰、倪静比较客气之外,对谁留手过?对薛杰是因为两人有基情,对倪静是因为两人是老乡,倪静又是受人尊重的老艺术家。可是郭小汜什么都不是啊!王老师绝对不会说这种话的!”
“王老师你在哪里?快点找回自己账号啊!你可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现在一天不看你怼人,我就浑身难受!”
网友们千呼万唤,却得不到王庸的回应。
而郭小汜看着王庸最新微博,得意的泛起一丝笑容。
这个王庸果然欺软怕硬,看见自己这种狠茬儿就不敢挑衅了。算他识相!
郭小汜关闭了微博。
只是郭小汜不知道,在他关掉微博后不到五分钟,一个网友的解读就让他沦为笑柄。
那位网友如此说:“大家太单纯了。你们难道真的没有看出王老师暗藏的意思吗?抬头不见低头见,表明是客气话,放在其他人身上都没问题。但是放在郭小汜身上,那就……”
剩下的话不需要讲明白,所有人秒懂。
郭小汜最恨别人说他什么?矮!
抬头不见低头见,岂不正是讽刺他矮到王庸抬头看不见,只能低头去看?
“噗哈哈,王老师够狠!这一刀直接捅进了郭小汜心脏啊!”
“以前我以为我高考语文考了130分,很牛比。认识王老师后我才明白我tm根本就没及格过。王老师这文字玩的简直太溜了。”
“郭小汜怎么没反应?大家帮忙一下他啊!好想看郭小汜气急败坏的模样,会不会跳起来狠狠打王老师膝盖呢?”
“哈哈哈哈,你们也够损,不比王老师差……”
尽管众人疯狂嘲讽,疯狂郭小汜。可郭小汜都没有反应。
不是郭小汜度量大,也不是郭小汜忍了。而是郭小汜正关了手机在飞机上,毫不知情。
网友们见郭小汜始终没回应,终于死心。
转头兴冲冲数起《国学论剑》死在王庸手上的嘉宾数量了。
“吴正权、沈虹、舟拳、张庆之……八个!”
“不对,是九个。你忘了那个东洋浪人了?充电三小时,装比三秒钟的那位。”
“对,忘了他了!九个人,王老师这是要凑成九九归一啊!”
网友们疯狂热议。
《国学论剑》精心打造的一连串宣传非但没有起到预想中作用,反倒成了给王庸作嫁衣裳。一下子让王庸知名度再度上升,都成了当月微博红人榜前十的人了!
而排在王庸前面的,无一不是苦心经营数年,发过无数微博才打下的名气。
只有王庸,仅仅一个星期时间,就实现了弯道超车!
第七百九十四章 首播
“这个王庸也太吓人了,一周时间排名涨到这种地步!我凭借着两年多的节目积累,才勉强爬到十五名。这厮一下子就爬了上去!真是好心酸。”一个网综节目的主持人在聊天群里眼红的道。
“老王,你的人气可是实打实的人气,王庸的不过是虚名而已。下一周立马就打回原形,干吗跟他比啊。”另外一个也被王庸压下一头的人劝说。
“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我心中就是不服啊。咱们当年费了多大劲才从一百名开外一点点爬上来,现在眼看有人坐火箭上去。这心情就跟《龙珠》里面吃瓜群众看见孙悟空只用了一天时间爬上卡林塔一样,又心酸又嫉妒。”老王说。
“哈哈,老王你要是真的嫉妒,就去招惹一下王庸嘛。你绝对也可以大火起来的。”
“别!火了却活不了,那有什么用?我还是老老实实做我的网络脱口秀去吧!好在这星期的素材又有了,要是能够邀请王老师来我节目坐坐就好了……”老王嘟囔着,不再发言。
如此“副作用”,让《国学论剑》导演组的人都气得不行。
这次为期七天的宣传经费足足数百万,不光微博,还包括一些视频网站、论坛的广告投放。可是到头来竟然成全了王庸一个人,把王庸捧成了新网红。
这口气谁能咽得下?
可是咽不下又能怎样?就连火爷砸了一堆杯子之后,也默默接受了这个现实。
现在全节目组都指望着晚上八点后的首播拿回面子了。
只要《国学论剑》第一期收视率超过《华夏好先生》,那么王庸这一周蹦跶的再欢、叫的再凶,也只是镜花水月、梦幻泡影。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收视率决定一切!
《国学论剑》节目组上下都卯足了劲。
另一边,燕京电视台的人则明显信心不足。
先不讨论对手的收视率问题,单单自己身上的问题还没解决完呢。
眼看周六,到了《好先生》的播出时间。之前冯奎极力辟谣说节目根本没有被封杀。
瞒得了一时却瞒不了一世。只要观众们晚上看不见最新一期的《好先生》,立马就得炸锅。
“王老师,这可怎么办?还有不到八个小时,咱俩一准成名人!”冯奎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王庸倒是安安静静,拿着手机点来点去。
“我的祖宗哎!都火烧眉毛了,能先不玩手机了吗?你给想个辙啊!”冯奎看见,抱怨道。
王庸抬头看冯奎一眼,还是不说话,手指依旧在手机上点个不停。
冯奎半晌无语。
摇着头叹了口气,看来是指望不上王庸了。直接去找主任吧,看看主任那边有什么对策没。
冯奎刚想走出办公室,忽然听身后的王庸开口了,不过问的却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话题。
“这个月好像没有什么重大节假日吧?”
冯奎感觉莫名其妙,不过还是回答:“这才月初,月底倒是有农历的乞巧节,除此之外应该没了。”
乞巧节就是七夕。在现代社会也愈加受到重视,跟西方情人节一样,都是一个炮火连天的节日。
“月底?有点晚。我再查查。”王庸嘟囔一句,又低下头摆弄手机。
冯奎一下子好奇了,王老师这是在干吗?问节假日做什么?
于是冯奎不急着找主任去了,而是留下想要看看王庸到底在作甚。
几分钟过去,王庸似乎找到了答案,猛然一拍桌子,道:“就是它了!”
冯奎被吓一跳,问:“谁啊?”
“今天7号,明天8号。你说谁?”王庸反问。
“8号,也没什么特殊的啊。不知道。”
“八月八,八月八,当然是爸爸节了!”王庸鄙夷的看冯奎一眼,似乎在嘲笑冯奎没文化。
“……”冯奎顿时满头黑线。
听说过每年六月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可没听说过爸爸节啊。
这个爸爸节是什么鬼?
“王老师,您到底想说什么?就算明天是爸爸节,那跟我们什么关系呢?”冯奎不解的问。
“关系当然大了!这么重大的节日,我们电视台怎么可以不重视呢?必须在黄金档的黄金节点,播放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科教片。让人知道爸爸,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他用坚强的脊背撑起了整个家!是他用粗糙的双手庇护了孩子的成长!没有爸爸,就没有家庭!没有家庭,就没有国家!你说跟我们有没有关系?”王庸慷慨激昂的道。
冯奎一脸懵逼。
似乎……有点道理。啊呸,有什么道理!全都是歪理!
没有爸爸就没有家庭,这不是废话吗?女人自己也生不出孩子。
而且王庸强行把国家跟爸爸节扯到一起,也是够了。
“那什么,王老师你先玩着,我去主任那儿了。”冯奎尴尬的摸摸鼻子,抬脚就走。
谁知道王庸一把拉住了他:“很严肃的告诉你,我没有开玩笑。这个理由虽然蹩脚,但是好歹可以遮羞。是被人看光光还是保留一条裤衩,你自己选吧。”
冯奎陷入了犹豫之中。
是啊,有几片遮羞的树叶,总好过裸着强。
“但是主任那里……”冯奎迟疑道。
“你放心,主任比咱们还要脸!你就照实跟他说,实在不行就说我出的主意。保管他答应。”
听了王庸的话,冯奎出门了。
一见到主任,冯奎就一五一十按照王庸所说说了,果然主任听完没多久,就拍板决定了。
就放一期爸爸节的专题片!
至于素材,哪个电视台没有点有关父亲的纪录片?稍微剪辑剪辑,拼凑成一期就行了。
甚至直接让王庸解说都成!反正光电限制的是《好先生》节目,不是王庸。
拍板后,冯奎立马去做了。
王庸自然也少不了出力。
夜色很快降临。
八点钟,正好是燕京天色刚刚黑下来的时间点。放在更南方的地带,恐怕到现在还能看见太阳。
这个时间段,人们吹着空调、吃着西瓜,或者坐在路边摊撸着羊肉串,正好需要一档节目以供娱乐。
有的人选择了央视的《国学论剑》,有的人则选择继续坚守《华夏好先生》。更多人则是在两个电视台来回切换,不为了看节目,就为了看两个节目组较劲。
央视三套。
《国学论剑》如约播出。
首先是一段恢弘的武侠纯音乐,迅速将观众们代入了刀光剑影的江湖中。
让人们隐隐有了期待,期待明星选手们组成的论剑战队,会如何互相攻击、一招制敌。
而片头音乐过后,来到正片。只见绚丽的舞台上,走出一个带着面具的男子,手持麦克风,伴随着现场音乐响起,唱出一段语速奇快的粤语歌词。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赫然是周华健那首经典的《难念的经》!
这首歌曲难度非常之高,就连周本人在演唱会上也不曾演唱过,因为唱不下来。
有人曾经称其为最难唱的粤语歌曲,有些人只是念一遍都觉得费劲,别说一口气唱完了。
第一秒,观众们就被吸引住了,难道这个戴面具的人要将整首歌曲唱完吗?
紧接着,却见舞台上再度出现一位戴面具的人。
却是接着前面那人的歌词唱起来。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刻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
这人唱完,又从后台走出一个面具歌手,唱起了第三段。
赫然是一个歌曲接力。
最终舞台上出现七个人,七人合力演唱着这首《难念的经》。
等到最后部分,又分成七句,一人一句。
“啊舍不得璀灿俗世。”
唱完这句的人揭下面具,当即引来电视机前一堆少女尖叫。
却是刘宇。
其实一些人早就听出来了,因为这里面就两个人的声音不稳定,一个是刘宇,另一个不用猜,是跨行演唱的张庆之。
“啊躲不开痴恋的欣慰。”
这句之后,又一个人轻轻将脸上的面具摘下。
是陶即。
陶即的唱功就比刘宇好了太多太多,几乎完美再现了周华健的意境。
“啊找不到色相代替。”
这句之后,揭开面具的人再度引发山呼海啸的欢呼。
能有这种号召力的,除了薛杰也没别人了。
薛杰唱功跟陶即不相上下,还进行了一些个人理解上的演绎。不愧是目前华夏正当红的炸子鸡,真的有实力。
“啊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
这是一段民族唱法的发音,不用猜,肯定是倪静阿姨。
倪静早年学过美声,她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