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华夏好先生》一模一样。

    这也引起好多人的关注,纷纷猜测两档节目究竟谁会赢。

    一想到这个问题,王庸就头疼。

    直到现在《好先生》整改的消息还在捂着,周六可就露馅了。

    到时候会面临怎样的风暴还不知道呢。

    为今之计,也只有全力狙击《国学论剑》的宣传了,为《好先生》保留一丝绝地反击的希望。

    周二。

    《国学论剑》再次放出一位论剑明星。

    陶即。

    却也是一个老资历的歌手了。

    消息一放出,自然又引发一片讨论。

    而陶即也在微博上承认了这一消息,并且表示自己参加这节目纯粹是为了学习。以前语文成绩就差,做了歌手后歌词都记不住。笨鸟先飞,想在《国学论剑》中学习到足够的知识,补益歌唱事业。

    有吴正权、刘宇等人的前车之鉴,陶即很低调。坚决不提王庸的名字。

    “陶即这算不算变相挂白旗?这样搞多没劲啊!”吃瓜群众没热闹可看,都意兴阑珊。

    陶即则抹着脑门上的冷汗,心里嘀咕。这关头谁还乐意招惹王庸?王庸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陶即可跟王庸耗不起。

    陶即过气一段时间了,还指望着这档节目翻身呢!

    坚决不能招惹王庸!陶即心中暗暗下了决心。

第七百九十三章 抬头不见低头见

    只是陶即不想惹事,事儿偏偏找上了陶即。

    其实严格来说也不算事。

    就是王庸随手在陶即微博下面回复了一段话。

    “佛陀当年在王舍城安居,看到有的比丘很精进,有的很懈怠,就跟他们讲道理。

    佛陀说:我们王舍城有四种马,有一种马只要看到鞭子的形状就急速前进;还有一种马,鞭子刚刚触及毛就马上急速前进;第三种马,鞭打到身上疼痛之后才急速前进;第四种马,被主人以铁锥刺身,痛彻入骨才惊醒前进。

    很高兴你目前只是第三种。如果成了第四种,就悔之晚矣。”

    陶即傻傻看着王庸这条评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挑衅?不算。毕竟王庸只是讲了一个佛家故事。

    友好?那更不算了。王庸可是话里带刺,将陶即比喻为第三种马,鞭子打到身上才知道疼。暗指陶即过气了之后才想到补充文化知识。

    就是这么一条略带讽刺却又颇有道理的回复,让陶即犯了难。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了这一幕,当即呼朋引伴,喊来众人围观。

    “咦,王老师还真是深入贯彻了欺软怕硬的精神啊!不过人家陶即不算小明星吧?虽然过气了一些,但之前也上过一线呢!”

    “正因为陶即上过一线,王老师才没有那么激烈。你看,这禅理讲的多棒!估计陶即自己看了都觉得深受教育。”

    “哈哈,理中带刺才是最难办的。估计现在陶即为难的脑袋都要炸了。”

    网友们一语成谶,现在陶即确实揉着脑门,为难的要死。

    不理会吧,容易遭人笑柄。

    理会吧,回复什么都不合适。语气太友好别人以为自己怕了王庸;语气太难听,肯定会招来王庸的攻击。

    回什么都不行,干脆跟相声里讲的那样,顾左右而言他,说句“今天天气不错”得了!

    本来这是陶即的气话。可转念一想,陶即忽然眼睛一亮,似乎找到了对应之道。

    他噼里啪啦在键盘上打下一行字,敲下回车。

    “陶即回复了!快看看回的什么。”守候在微博的网友们立马察觉。

    但是当网友们点开陶即回复后,却一个个大眼瞪小眼,懵了。

    “我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就提前跟王老师拜个早年吧!”

    这就是陶即的回复。

    拜个早年?陶即这早年未免也太早了!距离过年还有五个多月呢!

    谁家提前五个月跟人拜年?

    网友们还没从陶即的回复中回过神来,却见王庸的回复紧随而至。

    “谢谢陶老师!那我也祝陶老师鸡年大吉吧!”

    扑哧!

    一众网友笑出声。

    王庸这回的也太黄太暴力了。教坏小孩子怎么办?

    很快,王庸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这句话不对,立马补充一句:“抱歉,刚才发的太急,忘了‘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了。大家不要学我哦!”

    扑哧!

    网友们又笑起来。

    王庸这些梗用的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关键毫无明星包袱,什么话都敢说。

    这种话茬搁到任意一位明星身上,谁敢接?不被网友们骂成狗才怪!

    偏偏发生在王庸身上,毫无违和感。娱乐圈里的流浪汉蜘蛛,似乎就应该具备这种毒性。

    众人也期望一潭死水、各种潜规则横行的娱乐圈能够有一只剧毒蜘蛛闯入,吓得那些习惯了醉生梦死的明星们狼狈逃窜。

    在人们潜意识里,王庸支持度其实是相当高的。

    电脑前的陶即看着王庸最新回复,一张脸皱成了苦瓜脸。

    这tm王庸怎么不按套路出牌?这种话让人怎么接?

    “唉!惹不起躲得起,我还是别回了吧。”陶即自言自语说着,关掉了电脑。

    却是不准备再回复王庸任何留言。

    好在王庸也没刁难陶即,一天安静过去,王庸除了那句“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的话,都再没任何留言。

    第四天,央视再度爆出一位明星。

    不大不小,也算是一位小鲜肉。

    小鲜肉大概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大概不服气于其他人都惧怕王庸。

    他很聪明的不指名道姓,但是绵里藏针将王庸讽刺了一番。

    王庸这次破天荒没去当事人的微博留言回复。

    而是在自己微博上发了一段话。

    “我昨天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叫《错爱空间》。电影时长一个半小时,我也坐了一个半小时。

    我清晰记得那个放映厅里有18排座位,每一排32个单座。天花板上有44盏小灯,门口有一个绿色指示灯,每33秒钟闪烁一次。其中有十一次不在33秒这个间隔范围。”

    王庸这微博一出,好多人当时不解。

    “什么意思?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为什么连在一起却看不懂了呢?”

    “唉,愧对语文老师啊。来个朋友帮我压住我语文老师的棺材板。”

    “啊哈哈哈哈,笑死我了,王老师真搞笑……抱歉,我也没看懂。”

    网友们被王庸这段话弄得一脸懵逼。

    直到有个人站出来解释道:“《错爱空间》是讽刺王老师的那位小鲜肉主演的电影,上映两周了,票房惨淡,口碑极差。王老师说他在放映厅里看见座位、灯光闪烁什么的,其实是在变相的嘲笑电影无聊。无聊到他宁愿数座位,数灯光,也不愿意看电影一眼。”

    “我去,原来是这个意思!王老师这神补刀!简直是往人家小鲜肉伤口上撒盐啊!”

    一众网友恍然大悟,幸灾乐祸。

    那小鲜肉则气得跳脚,很想把满肚子的脏话发泄出来。但是为了形象只能强忍。

    也写个段子黑王庸吧,偏偏没有这种本事。

    只能恨恨的用一句“跟某些人说话掉价”找了一个台阶下,再也不敢挑衅王庸。

    第五天。

    一位颇有身份的老艺术家加盟。

    王庸只是写下一句:“倪阿姨,我是看着你的电视节目长大的。”

    老艺术家倪静回复:“看出来了,不然不能这么捣蛋。”

    虽然有揶揄之意,但是话语里的宠溺可见一斑。原因无他,只因那倪静跟王庸同为天泰人。

    第六天,众人以为会有什么大咖呢,结果蹦出来的却是张庆之。

    王庸直接表示:“麻烦换个能打的来。”

    气得张庆之骂了王庸一整天,却没能换来王庸多一句的回复。

    这可笑掉一众网友大牙。确实,张庆之在王庸手底下输了太多次,王庸估计打脸都打腻了,完全提不起兴趣。

    周六,来到了《国学论剑》首播的日子。

    从上周末宣布明星开始,到今天正好七天。

    已经爆出来了六位明星,薛杰跟倪静堪称两位重量级嘉宾,在圈内都有相当影响力。

    第七位,众人已经不抱太大期待,很多人估计顶多也就是个新人。

    因为第七天已经算是鸡肋时间,节目晚上就首播了,不需要明星帮忙拉名气了。

    可没想到,爆出的明星名字还是让大家多少吃了一惊。

    却是郭小汜!

    郭小汜是华夏少有的作家类明星,青春文学搞得如火如荼,转行拍电影之后更是依靠华丽夸张的叙事场景,收割了大量未成年少女的钱袋子。

    这人少年成名,所以比较骄傲。

    一公布他名字之后,他就迫不及待的发表微博,说从他出道以来从不忍气吞声,如果有人欺侮他,他就会让那人知道他是不好惹的。

    很明显,是冲着王庸来的。

    不少人王庸,各种怂恿两人大战一场。

    出乎意料的是,王庸竟然罕见的流露出和解意思。

    “你们别这样,其他人也就算了。我跟小郭同学都是文化圈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好!”

    王庸这条微博一发,评论区顿时炸了。

    “我去,这tm绝逼不是王老师发的!肯定是有人盗了王老师微博!”

    “同意!七天了,王老师除了对薛杰、倪静比较客气之外,对谁留手过?对薛杰是因为两人有基情,对倪静是因为两人是老乡,倪静又是受人尊重的老艺术家。可是郭小汜什么都不是啊!王老师绝对不会说这种话的!”

    “王老师你在哪里?快点找回自己账号啊!你可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现在一天不看你怼人,我就浑身难受!”

    网友们千呼万唤,却得不到王庸的回应。

    而郭小汜看着王庸最新微博,得意的泛起一丝笑容。

    这个王庸果然欺软怕硬,看见自己这种狠茬儿就不敢挑衅了。算他识相!

    郭小汜关闭了微博。

    只是郭小汜不知道,在他关掉微博后不到五分钟,一个网友的解读就让他沦为笑柄。

    那位网友如此说:“大家太单纯了。你们难道真的没有看出王老师暗藏的意思吗?抬头不见低头见,表明是客气话,放在其他人身上都没问题。但是放在郭小汜身上,那就……”

    剩下的话不需要讲明白,所有人秒懂。

    郭小汜最恨别人说他什么?矮!

    抬头不见低头见,岂不正是讽刺他矮到王庸抬头看不见,只能低头去看?

    “噗哈哈,王老师够狠!这一刀直接捅进了郭小汜心脏啊!”

    “以前我以为我高考语文考了130分,很牛比。认识王老师后我才明白我tm根本就没及格过。王老师这文字玩的简直太溜了。”

    “郭小汜怎么没反应?大家帮忙一下他啊!好想看郭小汜气急败坏的模样,会不会跳起来狠狠打王老师膝盖呢?”

    “哈哈哈哈,你们也够损,不比王老师差……”

    尽管众人疯狂嘲讽,疯狂郭小汜。可郭小汜都没有反应。

    不是郭小汜度量大,也不是郭小汜忍了。而是郭小汜正关了手机在飞机上,毫不知情。

    网友们见郭小汜始终没回应,终于死心。

    转头兴冲冲数起《国学论剑》死在王庸手上的嘉宾数量了。

    “吴正权、沈虹、舟拳、张庆之……八个!”

    “不对,是九个。你忘了那个东洋浪人了?充电三小时,装比三秒钟的那位。”

    “对,忘了他了!九个人,王老师这是要凑成九九归一啊!”

    网友们疯狂热议。

    《国学论剑》精心打造的一连串宣传非但没有起到预想中作用,反倒成了给王庸作嫁衣裳。一下子让王庸知名度再度上升,都成了当月微博红人榜前十的人了!

    而排在王庸前面的,无一不是苦心经营数年,发过无数微博才打下的名气。

    只有王庸,仅仅一个星期时间,就实现了弯道超车!

第七百九十四章 首播

    “这个王庸也太吓人了,一周时间排名涨到这种地步!我凭借着两年多的节目积累,才勉强爬到十五名。这厮一下子就爬了上去!真是好心酸。”一个网综节目的主持人在聊天群里眼红的道。

    “老王,你的人气可是实打实的人气,王庸的不过是虚名而已。下一周立马就打回原形,干吗跟他比啊。”另外一个也被王庸压下一头的人劝说。

    “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我心中就是不服啊。咱们当年费了多大劲才从一百名开外一点点爬上来,现在眼看有人坐火箭上去。这心情就跟《龙珠》里面吃瓜群众看见孙悟空只用了一天时间爬上卡林塔一样,又心酸又嫉妒。”老王说。

    “哈哈,老王你要是真的嫉妒,就去招惹一下王庸嘛。你绝对也可以大火起来的。”

    “别!火了却活不了,那有什么用?我还是老老实实做我的网络脱口秀去吧!好在这星期的素材又有了,要是能够邀请王老师来我节目坐坐就好了……”老王嘟囔着,不再发言。

    如此“副作用”,让《国学论剑》导演组的人都气得不行。

    这次为期七天的宣传经费足足数百万,不光微博,还包括一些视频网站、论坛的广告投放。可是到头来竟然成全了王庸一个人,把王庸捧成了新网红。

    这口气谁能咽得下?

    可是咽不下又能怎样?就连火爷砸了一堆杯子之后,也默默接受了这个现实。

    现在全节目组都指望着晚上八点后的首播拿回面子了。

    只要《国学论剑》第一期收视率超过《华夏好先生》,那么王庸这一周蹦跶的再欢、叫的再凶,也只是镜花水月、梦幻泡影。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收视率决定一切!

    《国学论剑》节目组上下都卯足了劲。

    另一边,燕京电视台的人则明显信心不足。

    先不讨论对手的收视率问题,单单自己身上的问题还没解决完呢。

    眼看周六,到了《好先生》的播出时间。之前冯奎极力辟谣说节目根本没有被封杀。

    瞒得了一时却瞒不了一世。只要观众们晚上看不见最新一期的《好先生》,立马就得炸锅。

    “王老师,这可怎么办?还有不到八个小时,咱俩一准成名人!”冯奎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王庸倒是安安静静,拿着手机点来点去。

    “我的祖宗哎!都火烧眉毛了,能先不玩手机了吗?你给想个辙啊!”冯奎看见,抱怨道。

    王庸抬头看冯奎一眼,还是不说话,手指依旧在手机上点个不停。

    冯奎半晌无语。

    摇着头叹了口气,看来是指望不上王庸了。直接去找主任吧,看看主任那边有什么对策没。

    冯奎刚想走出办公室,忽然听身后的王庸开口了,不过问的却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话题。

    “这个月好像没有什么重大节假日吧?”

    冯奎感觉莫名其妙,不过还是回答:“这才月初,月底倒是有农历的乞巧节,除此之外应该没了。”

    乞巧节就是七夕。在现代社会也愈加受到重视,跟西方情人节一样,都是一个炮火连天的节日。

    “月底?有点晚。我再查查。”王庸嘟囔一句,又低下头摆弄手机。

    冯奎一下子好奇了,王老师这是在干吗?问节假日做什么?

    于是冯奎不急着找主任去了,而是留下想要看看王庸到底在作甚。

    几分钟过去,王庸似乎找到了答案,猛然一拍桌子,道:“就是它了!”

    冯奎被吓一跳,问:“谁啊?”

    “今天7号,明天8号。你说谁?”王庸反问。

    “8号,也没什么特殊的啊。不知道。”

    “八月八,八月八,当然是爸爸节了!”王庸鄙夷的看冯奎一眼,似乎在嘲笑冯奎没文化。

    “……”冯奎顿时满头黑线。

    听说过每年六月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可没听说过爸爸节啊。

    这个爸爸节是什么鬼?

    “王老师,您到底想说什么?就算明天是爸爸节,那跟我们什么关系呢?”冯奎不解的问。

    “关系当然大了!这么重大的节日,我们电视台怎么可以不重视呢?必须在黄金档的黄金节点,播放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科教片。让人知道爸爸,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他用坚强的脊背撑起了整个家!是他用粗糙的双手庇护了孩子的成长!没有爸爸,就没有家庭!没有家庭,就没有国家!你说跟我们有没有关系?”王庸慷慨激昂的道。

    冯奎一脸懵逼。

    似乎……有点道理。啊呸,有什么道理!全都是歪理!

    没有爸爸就没有家庭,这不是废话吗?女人自己也生不出孩子。

    而且王庸强行把国家跟爸爸节扯到一起,也是够了。

    “那什么,王老师你先玩着,我去主任那儿了。”冯奎尴尬的摸摸鼻子,抬脚就走。

    谁知道王庸一把拉住了他:“很严肃的告诉你,我没有开玩笑。这个理由虽然蹩脚,但是好歹可以遮羞。是被人看光光还是保留一条裤衩,你自己选吧。”

    冯奎陷入了犹豫之中。

    是啊,有几片遮羞的树叶,总好过裸着强。

    “但是主任那里……”冯奎迟疑道。

    “你放心,主任比咱们还要脸!你就照实跟他说,实在不行就说我出的主意。保管他答应。”

    听了王庸的话,冯奎出门了。

    一见到主任,冯奎就一五一十按照王庸所说说了,果然主任听完没多久,就拍板决定了。

    就放一期爸爸节的专题片!

    至于素材,哪个电视台没有点有关父亲的纪录片?稍微剪辑剪辑,拼凑成一期就行了。

    甚至直接让王庸解说都成!反正光电限制的是《好先生》节目,不是王庸。

    拍板后,冯奎立马去做了。

    王庸自然也少不了出力。

    夜色很快降临。

    八点钟,正好是燕京天色刚刚黑下来的时间点。放在更南方的地带,恐怕到现在还能看见太阳。

    这个时间段,人们吹着空调、吃着西瓜,或者坐在路边摊撸着羊肉串,正好需要一档节目以供娱乐。

    有的人选择了央视的《国学论剑》,有的人则选择继续坚守《华夏好先生》。更多人则是在两个电视台来回切换,不为了看节目,就为了看两个节目组较劲。

    央视三套。

    《国学论剑》如约播出。

    首先是一段恢弘的武侠纯音乐,迅速将观众们代入了刀光剑影的江湖中。

    让人们隐隐有了期待,期待明星选手们组成的论剑战队,会如何互相攻击、一招制敌。

    而片头音乐过后,来到正片。只见绚丽的舞台上,走出一个带着面具的男子,手持麦克风,伴随着现场音乐响起,唱出一段语速奇快的粤语歌词。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赫然是周华健那首经典的《难念的经》!

    这首歌曲难度非常之高,就连周本人在演唱会上也不曾演唱过,因为唱不下来。

    有人曾经称其为最难唱的粤语歌曲,有些人只是念一遍都觉得费劲,别说一口气唱完了。

    第一秒,观众们就被吸引住了,难道这个戴面具的人要将整首歌曲唱完吗?

    紧接着,却见舞台上再度出现一位戴面具的人。

    却是接着前面那人的歌词唱起来。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刻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

    这人唱完,又从后台走出一个面具歌手,唱起了第三段。

    赫然是一个歌曲接力。

    最终舞台上出现七个人,七人合力演唱着这首《难念的经》。

    等到最后部分,又分成七句,一人一句。

    “啊舍不得璀灿俗世。”

    唱完这句的人揭下面具,当即引来电视机前一堆少女尖叫。

    却是刘宇。

    其实一些人早就听出来了,因为这里面就两个人的声音不稳定,一个是刘宇,另一个不用猜,是跨行演唱的张庆之。

    “啊躲不开痴恋的欣慰。”

    这句之后,又一个人轻轻将脸上的面具摘下。

    是陶即。

    陶即的唱功就比刘宇好了太多太多,几乎完美再现了周华健的意境。

    “啊找不到色相代替。”

    这句之后,揭开面具的人再度引发山呼海啸的欢呼。

    能有这种号召力的,除了薛杰也没别人了。

    薛杰唱功跟陶即不相上下,还进行了一些个人理解上的演绎。不愧是目前华夏正当红的炸子鸡,真的有实力。

    “啊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

    这是一段民族唱法的发音,不用猜,肯定是倪静阿姨。

    倪静早年学过美声,她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