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4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
王庸开口,新致辞却是一篇四字文言,标准的古祭词格式。
别说是东洋民众了,就连华夏民众都听得有点懵。
“咳咳,王老师这几句话什么意思?哪位大神给解释一下?”
“别说整句了,我连单个字都没听懂,这要是有个字幕就好了。”
“得,慢慢听吧,总有听懂的不是?”
可接下来王庸又念的几句,却是比前几句更晦涩,全程下来,华夏民族只听懂了两个字——汉奸!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
王庸念得并不快,咬字缓慢而清晰,整段下来,耗时数分钟。
直到最后两个字“尚飨”落下,一干人才大梦初醒一般,意识到祭词结束了。
只是,王庸到底念了些什么?
没人知道。
幸好这个年代科技足够发达,一个留学生拿出手机将记住的几个字输入进搜索引擎,下一秒,祭文的原文就整篇跳了出来。
留学生仅仅看了一眼这篇祭文的题目,就惊叫一声,手腕一抖,差点把手机摔落在地。
第九百六十二章 凭什么原谅!
“搞什么?你女票跟人跑了还是喜当爹了?吓成这样!”
留学生旁边的一个同学取笑道。
留学生没说话,只是把手机递了过去。
而那同学看到祭文题目之后,也是浑身一震,下一秒就激动起来。
“妈的,我说怎么没听懂,原来是他写的!牛批!强无敌!这名字一出,绝对吓尿这群目中无人的东洋人!”
同学的叫喊引来一群华夏游客的侧目,纷纷问道:“怎么了?”
那同学神秘兮兮的冲着华夏同胞一笑,道:“你们猜王老师刚才念得那篇祭文原文是谁写的?”
“谁啊?不是王老师临时写的吗?”
“王老师虽然才华出众,但是临时写出这么一篇祭文来也不大可能。因为这篇祭文的原作者是毛!”
“毛?”所有华夏游客都打个激灵,难以置信。
“不信?不信你们看!这是毛在1937年清明节祭祀黄帝陵的时候写的,现在黄帝陵前还有依照原稿刻成的碑文呢!”
嘶,在场华夏人全倒吸一口冷气。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王庸看似“改过自新”的一篇新祭文,竟然更加过分!
“怪不得我从头到尾没听懂几句!这祭文到底什么意思?”
拿着手机的留学生赶紧找到翻译,给大家念起来:“我们显赫功高的始祖,你最先建立了华夏民族。你的子孙繁衍生息香火绵绵,山岳巍峨黄河浩荡向前……
以土地敬奉敌人,敌人的**岂能满足?敌人手持皮鞭和绳索,我们沦为奴隶受其*。我们光荣的祖先啊,曾是闻名世界的英雄。黄帝激战蚩尤于涿鹿,而天下得以和平与安宁。我们是黄帝的后裔,岂能不具有他传下来的勇武?我中华堂堂大国,难道任她沦亡?”
念到这里,一众侧耳倾听的华夏游客只觉脑子嗡的一声,血液上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胸膛里燃烧起来一样。
每个人嘴里都喃喃念叨着“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表情变得庄重而神圣。
几十年前,先辈们用生命换来了华夏的今天;而今天,华夏子民依旧不屈的奋斗着,只为换来更美好的明天!
王庸这个时候选择这篇祭文,对东洋人来说无异于挑衅,可对华夏人来说,却极为提气!
现场华夏游客的议论,传到了华夏电视台记者的耳朵里,记者当即就通过摄像机把这个发现传递给了电视机前的华夏观众。
本来王庸服软,让不少华夏观众骂声四起。
可知道王庸念诵的新祭文出处之后,所有谩骂王庸的人都没了声音。
“如此大气磅礴的祭文,近代也就毛能写出来了!纵使他晚年有许多过错,可仍旧无法掩盖他经韬纬略的大才啊!王庸这篇祭文引用的恰到好处,华夏文明的绵延不息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的,这才是属于我们华夏人的大祭!”一位电视台嘉宾感慨非常的解读道。
现场。
华夏记者旁边就是n的记者,本来听得一脸呆滞的n记者,正发愁该怎么跟美国观众解释呢。忽然听见了华夏记者的讲解,顿时笑了起来。
看来学习中文还是有用的!关键时刻就派上了用场!
于是n记者鹦鹉学舌般,把华夏记者的讲解一字不落翻译给了美国观众。
末了,还没忘加一句:“真的想不到,这篇祭文竟然是出自毛之手。在几年前一次调查中,美国民众对于华夏人物知晓最多的就是毛;而许多美国明星比如泰森,也毫不避讳的把毛的头像纹在身上,这都证明了毛在美国的影响力。他是一个可怕而伟大的人!”
英语的流通范围就广泛许多,其他国家的记者听完n记者的解说,立马有样学样也开始给本国的观众普及这篇祭文的知识。
一时间,只剩下东洋民众还处于懵逼之中。
虽然华夏语言跟东洋语言有着相通处,甚至东洋文字中就夹杂着大量的汉字,即便不认识东洋语言也能依稀猜出一些意思。
可这篇祭文终究是用古言写的,远超普通东洋民众的理解能力。
“他们在笑什么?王庸这篇新祭文到底什么意思?怎么好像全世界都明白,只有我们成了那只被围观的蠢货?”有东洋民众疑惑的问。
“不知道啊!那边有记者在用英文解释,我去听听!”
懂英文的东洋民众开始往英文记者身边靠。
祭台上。
东洋官员有点迷茫的碰了千叶真昔一下,问:“千叶老师,王庸说的什么?”
千叶真昔眼中闪烁着隐隐怒火,沉声道:“刚才那篇祭文是毛在1937年写的《祭黄帝陵文》,王庸根本不是道歉,而是进一步挑衅!”
东洋官员闻言,豁然变色。
不需要具体询问祭文内容,只是听“毛”跟“1937”就知道里面绝对不是什么好词。
“八嘎!这个混蛋在挑战我们东洋人的耐性!必须要给他点教训!”东洋官员怒气冲冲道。
千叶真昔目光冷冽,摆摆手:“不要冲动。这次是世界范围内的转播,万一发生什么群体行为,对东洋形象是极大打击。王庸显然知道这一点,才有恃无恐。我们只能文斗,不能武斗。让我来。”
说着,千叶真昔再度走上去,站到了王庸面前。
“如果你的歉意就是进一步的挑衅东洋民众的忍耐力的话,我想你已经成功了!”千叶真昔朝着台下一指。
台下东洋民众已然沸腾起来,个个表情狰狞,义愤填膺。有几个冲动的甚至要冲上祭台,要不是安保人员拦着,王庸已经被人海湮没了。
东洋民众却是终于从英文记者那里得知了祭文的真相。
“打死这只支那狗!”
“无耻的支那人,滚出东洋的土地!”
“什么狗屁大师!就是一个存心不良的战争煽动者!华夏正是有这种人存在,才放不下以前的仇恨,才不断发起一次次愚蠢的抵制东洋、抵制南韩的行动!”
东洋民众叫嚣着,咬牙切齿。
王庸表情淡定的扫视一圈,点头道:“是挺成功的。”
千叶真昔被王庸这种态度气到了,他愤怒的指着王庸,大声斥责:“我原本以为你是一个心存高远的真正大师级人物,没想到我错了!原来你只是一个心胸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我不明白几十年前的仇恨,你为什么紧抓不放?那些事情跟现在的东洋人有关系吗?你把过去的仇恨强加到这一代人身上,始终放不下执念,不肯原谅。这是一个志向于和平的人士应该有的心态吗?如果你代表的就是所有华夏人的态度,那我只能说,华夏人没救了!华夏民族没救了!”
千叶真昔声音激昂,侃侃而谈。
话音一落,登时获得无数东洋人的喝彩。
“说得好!一个只知道记恨,不肯原谅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记恨,是最愚蠢的行为。尤其记的还是上一辈的仇恨!”
“天天抵制这个,抵制那个,你们什么时候抵制全世界?学会放下仇恨,才是正途!愚蠢的支那人,醒醒吧!”
东洋民众你一言我一语,开启了对华夏的指责。
周围的华夏游客们听着,脸上肌肉连连抖动,却无可奈何。
因为这些东洋人找到了道德制高点,他们居高临下的指责华夏不该心存记恨,应该学会原谅,和平共处。
这种价值理论是非常符合西方人的理念的,当场就获得了不少外国游客跟外国记者的点头赞同。
甚至一向以提问犀利狠辣著称的n记者,直接跳上了祭台,话筒对准王庸,问道:“是啊,王庸先生,你们华夏人为什么就是不能放下过去的仇恨?选择原谅呢?”
王庸看了n记者一眼,又看了台下叫嚣的东洋民众一眼,蓦然冷冽一笑:“原谅?我想问问,凭什么被原谅?!”
王庸声音极大,犹如雷霆万钧,带着强烈的声势冲击进了在场每个人的耳朵中。
所有人都被王庸突如其来的吼声吓了一跳。
现场瞬间变得安静,落针可闻。
“无数人置身事外,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对华夏人说着:原谅吧。
其实我们何尝不懂这个道理?我们也想原谅。
只是不是我们不能原谅,是我们不能忘却十万万同胞流淌的鲜血!
不是我们不能原谅,是我们无法容忍东洋政府拒绝道歉的跋扈!
确然,学会原谅是一个成熟民族的标志。就像是过去曾经遭受德国侵略的国家,选择了原谅德国一样。
但是,德国是东洋吗?
1970年12月7日,在白雪皑皑的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德国总理勃兰特惊人的一跪,胜过任何言语。也是这个时候世界人民选择了原谅德国。
可反观东洋呢?
别说学习德国了,就连最基本的道歉意图都没有释放过!
从抗战结束至今,仅仅东洋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次数就达到了六十多次!
一国最高领导人都如此,别说底下民众了!
而就在前段时间,东洋更是流行起‘金陵屠杀是谎言’的说法。
我就想问问那些制造这个谣言的人,他们晚上睡觉不会做噩梦吗?!
三十万人的尸骨未寒,却可以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否认。我想除了东洋,再没有一个民族这样了!
所以,你们告诉我,华夏人凭什么要原谅?!
历史从来不会真正过去。
如果你们有空,我想邀请你们去金陵纪念馆逛逛,看看那些血淋淋的证据,看看那些惨绝人寰的悲剧,我想你们绝对不会再开口提起‘原谅’这两个字的。
想要原谅,请先道歉。”
第九百六十三章 抄袭而已
“想要原谅,请先道歉”,这八个字,就像是铮铮之音,透过电波传到所有华夏民众的耳中。
刷!
瞬间所有华夏人血液都沸腾了。
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百岁老人,听着王庸的话语,默默流下一行清泪。作为那个年代的见证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那场侵略战争的残酷性,也更比任何人清楚侵略者的所作所为;
一个刚刚还在网上发表帖子,斥责华夏民众无脑抵制,不知道理性对待当年仇恨的中年人,悄悄的删除了自己刚刚发的帖子。是啊,想要原谅,请先道歉。对方连道歉都没有,为什么要故作大方的原谅呢?
一个本来受到东洋动漫影响,对东洋文化极为推崇的青少年,呆愣半晌。然后毅然拿起手机订了一张前往金陵的火车票。他想亲眼去看看那场惨案的过往,他不知道这会给他带来什么改变,但是他知道至少比沉浸在虚幻的动漫里强。
芝樱祭现场的华夏游客,一个个泪眼朦胧,无声的握紧了拳头。
隔岸观火的人们只会用道德大棒强加在华夏人头顶,说华夏人放不下仇恨是因为想要挑起复仇战争。只有华夏人自己清楚,这个自古以来爱好和平的农耕民族,之所以迟迟放不下仇恨,仅仅是因为对方连一声道歉都没有。
既然没有道歉,凭什么要华夏人原谅?
凭什么?!
一种激烈的情绪在现场华夏游客的胸口滚动,灼烧的他们快要炸裂,想要不顾一切的怒吼出来。
只是华夏游客还没开口,却听媒体区陡然传来一声大喊:“说得好!没有道歉,绝不原谅!那些试图将道德枷锁加在受难人民头上的人,都是虚伪而卑劣的!有本事把你们的国家拿出来,让东洋侵略一次!”
这句话是用英语说得,只是带着浓重的腔调,不似纯正英文记者。
众人看过去,果然,说话的不是西方人,而是一个东方面孔的家伙。
“哼,华夏人自吹自捧,演戏给谁看呢?”东洋人不屑的冷哼一声。
声音不大,却也传到了那个东方面孔的记者耳朵里。
那记者呵呵一笑,陡然将挂在脖子上的记者证举了起来:“我不是华夏人,我来自南韩!在这次的事件中,南韩跟华夏站在一起!”
“南韩跟华夏站在一起!”
“南韩跟华夏站在一起!”
现场人群里响起一个又一个的声音,却是前来旅游的南韩游客纷纷站了出来,站到了华夏游客的旁边。
“什么?”东洋民众目瞪口呆。
只是这才是一个开始。
“菲律宾跟华夏站在一起!”
“马来跟华夏站在一起!”
“新加坡跟华夏站在一起!”
……
一个又一个曾经受到过东洋侵略的国家游客,站了出来。
尽管人数仍旧不抵东洋民众,可却又一股强大而坚定的气势凝聚,牢牢掌控了整个芝樱祭会场的气场。
王庸看着台下目光坚定的游客,眼中有淡淡泪光闪烁。
他喃喃说了数声:“谢谢,谢谢……”
然后蓦然将头转向了n记者,道:“你们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仅仅在珍珠港一役中死亡的美国民众人数就超过2400人,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被破坏,以至于罗斯福将其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大度的美国人民是不是已经原谅了那群刽子手呢?”
n记者嘴巴半张,想要说些什么,却说不出来。
他其实很想告诉王庸,美国作为一个大国是不会永远记恨一个国家的。但是不知为什么,他眼前浮现了那些惨死在炮火、海水里的人影,几千条人命在浪涛里挣扎呼喊,然后沉没消失。这让他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而沮丧起来。
美国才死了两千多人,他的感觉就已经如此。而华夏在此期间丧生了多少人?3000多万!其中将近1800万还是无辜的平民!
这个数字足以让所有铁石心肠的人为之颤栗。
是啊,没理由原谅。
“我……对不起。”n记者冲着王庸郑重鞠了一躬,轻轻走下祭台。
n记者对王庸道歉,完全出乎东洋民众的预料。
原本他们以为n肯定会站在他们这一边的,他们怎么能向王庸道歉呢?
东洋民众想不通。
原本一脸义正言辞质问王庸的千叶真昔,也面色僵硬的愣在了原地。
他万万没想到局面会发展成这样。
“怎么办?”一个东洋官员焦急的走上前,悄悄问千叶真昔。
千叶真昔微微沉吟,冲那个官员道:“我来解决。”
然后就见千叶真昔一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下一秒,他换上一副略带沉痛的语气,缓缓道:“反战,永远是人类不变的主题,也是我多年来始终坚持的观点。在此,我愿意利用这次芝樱祭,为所有死于战争中的人类祈祷,同时祈盼未来永远不会再有战争,所有人类都能和平共处。祭典,开始!”
王庸脸上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怒意。
千叶真昔实在太老江湖了,他就像是一个修行百年的太极高手,可以轻而易举的将施加在他身上的重量化解。
王庸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优势,被千叶真昔一句话就化解了一半。
本是针对东洋政府拒不道歉的一次发难,在千叶真昔嘴里却成了一场所有人类的反战大祭。
如此一来,应该受到谴责的对象也从具体的东洋,转变成了虚无缥缈的全世界战争发动者。
从古代到现代,发生过多少战争?死亡过多少人类?根本无法统计。
自然也就没法谴责了,只能高举反战的标语,表示决心。
“老狐狸!”华夏游客愤怒的骂道。
“狡猾的东洋矮子!”南韩游客也怒骂。
“千叶大师果然不愧东洋国宝级大师!有他在,东洋国运无忧!”东洋民众则喜滋滋的赞叹。
砰!
而这时,忽然一声巨响传来。
所有人都被惊到,下意识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然后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樱花烟火绽放在圣樱山的山顶。
这朵烟火笼罩范围十分巨大,持续时间也极长。在空中连续爆开五次,五种不同颜色的花瓣相继绽开,重重叠叠排列一起,构成一朵繁复而美丽的樱花。
“好漂亮!”
“真壮观!”
“吓我一跳,差点以为圣樱山爆发了呢!”
圣樱山是一座活火山,只是近三百年陷入了休眠之中。过去它可是曾经爆发过十多次,每一次爆发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据专家估计,如果圣樱山于现代再次爆发,会造成至少25000亿日元的损失。
这种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所以那个说圣樱山爆发的家伙一出口,就招来不少东洋民众的白眼。
这个时候可不适合说这种不吉利的话语。
山顶的烟火足足持续了一分多钟,才缓缓消散在空中。
“美极了。只可惜只有这么一次,照片都没来得及拍。”有游客遗憾的叹息道。
而游客的话音才落,忽然就见一朵焰火又腾空而起,绽放在空中。
依旧是一朵樱花,只是比起山顶的那朵来,小了不少。
“还有!快拍!”游客们纷纷拿起手机拍摄。
还没按下快门,却见又是砰的一声响,第三朵樱花焰火也升空了。
紧接着第四朵,第五朵,第六朵……
一朵又一朵的樱花焰火绽放在空中,连接成一条直线,从山顶径自朝着山脚而来。
焰火燃放的时间也卡的很准,前一朵刚刚消失,后一朵就正好绽放。
就如同一朵樱花正在横渡虚空,穿梭空气而来。
当最后一朵樱花升起时,坐标正好来到了祭坛的上空。
随着这朵樱花的消散,矗立在山脚下的祭坛轰然一声,熊熊火焰倏忽腾起,绽放成无数朵细小的芝樱。
千叶真昔设计的祭坛点火,却是如此完成的!
“卧槽,这创意有意思啊!这次芝樱祭比往年搞得大气多了!”
“东洋人在精致创意方面确实有着特殊的天分,这樱花焰火的燃放有一种让人窒息的美丽。”
“快看,更震撼的来了!”
随着呼喊,人们立马发现漫山遍野的芝樱花海里蓦然冒出道道火光。
火焰汹涌,以祭坛为中心,从山脚迅速蔓延到半山腰,覆盖了所有芝樱花海。
远远望去,就像是圣樱山被极光火海笼罩了一般,美轮美奂,煞是漂亮。
看到这一幕的游客全都张大嘴巴,合不拢嘴。
他们自然看出来这不是真正的火海,而是一种利用高科技led灯光造成的渲染。
但是在火海燃起的刹那,他们差一点就信了这是真的。
那种心底强烈的震撼,久久盘桓在他们心头不散,以至于好多人都举着相机忘了按动快门。
千叶真昔站在台上,将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
他得意的一笑,看来这次的设计非常成功。不光让所有人忘记了刚才的不快,还成功收拢了众多外国游客的心。
可千叶真昔没得意多久,就听王庸蓦然哂笑一声,开口道:“我真当是什么新鲜创意呢,原来只是抄袭而已!”
第九百六十四章 怕你钱不够
听到王庸这句话,千叶真昔胸中压抑已久的怒意瞬间爆发出来。
“抄袭?你以为这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像是你们华夏一样,除了抄袭再也不会其他手段?要说抄袭,谁都有资格说,偏偏你们华夏人最没有资格说!”千叶真昔胸膛剧烈起伏,怒斥道。
台下东洋民众正沉浸在美丽幻想中,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