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4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有这种人的存在,国学才越来越被人质疑,才越来越无法跟西方文化竞争。

    如果我这种时候还要顾忌什么‘僭越’,那国学早晚会被这批人毁的片瓦不存!到时候,我怕爷爷会出现在我梦里,把我骂到狗血淋头!

    所以,我不知天高地厚的站了出来,我要整理国学,我要树立范本,我要告诉世人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学!

    不是摇头晃脑背诵之乎者也,不是脱掉西装换上宽袍大袖,不是寻找长生妙法,不是言必称古,而是真真正正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华,真真正正从中获益!”

    话音未落,哗啦啦的掌声已然响起。

    是台下的一千多名京华学子鼓的掌。

    台上的校方领导没有,因为王庸宣扬的东西对他们而言是一种离经叛道;记者们也没有,因为王庸的话无形中把他们也捎带上了,哪家媒体没有报道过王庸嘴里的国学骗子?

    只有京华学子,他们还没步入社会,他们还没被勾心斗角的利益羁绊,他们还保持着最本真的心性。

    他们觉得王庸说的很对,所以他们鼓掌。

    “有你们的支持,足矣。谢谢。”王庸一弯腰,郑重鞠躬。

    台下学生们的掌声愈加热烈,经久不息。

    说完,王庸转身就走。

    对于兀自摆在主席桌上的荣誉证书,视而不见。

    一干记者注意到这个细节,全都愕然看着王庸。怀疑王庸真的舍得放弃这个荣誉证书。

    被王庸言论气到的一干校方领导,则冷哼一声,觉得王庸还算有自知之明。现在的他,根本不配带走这张证书。

    王庸走的潇洒,也快,转眼间就到了礼堂门口。

    就在即将走出礼堂之时,却听身后主席台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王教授,等一下,你的东西忘了。”

    却是京华大学的校长。

    校长手里拿着王庸的聘任证书,隔着老远递向王庸。

    王庸微笑着转身,道:“这东西还是留在贵校吧,我怕有了这东西,我会更加不知天高地厚。”

    校长闻言也不生气,依旧坚持将证书递给王庸,道:“如果知道了天高知道了地厚,那上下求索还有什么意义?正是因为不知天高地厚,古人们才前仆后继的探索未知,寻求真理。京华,本来就是一所因为不知天高地厚才创立的学校。王教授的性格跟我们京华很配呢!”

    “没错!王老师注定是我们京华的人!京华注定是王老师的家!”京华学生们听到校长的话,也高声喊道。

    王庸看看校长,再看看学生们,心中忍不住一阵激荡。

    有这么多支持他的人,他害怕什么?

    离经叛道?僭越无矩?

    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这本《国学正典》王庸偏偏还修定了!

    “遇见你们,三生有幸。”王庸一字一顿,缓缓说着,走回主席台将证书接在手中。

    看到这一幕,所有京华学子都欢呼起来。

    而反对王庸的几个老教授,面色变得异常难看。

    毫无疑问,在这场民意的较量中,他们落于下风。

    只是,学术圈不同于社会圈,起决定作用的可不仅仅是民意!

    王庸必然会为他的狂妄自大付出代价!

    发生在京华大礼堂里的事情,就像是雪花一样飘飘洒洒,传遍了华夏每一个角落。

    本来王庸被授予荣誉教授,已经是一件引发轰动的大新闻。争论的余波即使在王庸前往京华大学颁奖典礼后,仍旧没有停息。

    可谁都没想到,转眼间,王庸又搞出来一个大新闻。

    而这次的新闻,比荣誉教授更大,更让人震惊!

    “少年得志,最年轻荣誉教授宣布修订《国学正典》”

    “王庸放话为国学订立规矩,是年少轻狂还是狂妄自大?”

    “归来英雄,不可避免陷入捞金老路,自断前途”

    “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论王庸宣布修订《国学正典》”

    所有主流媒体都疯了一样,用大字号标题报道了此次事情。

    而在媒体的言辞里,显然对王庸不看好。

    更有某个大型门户网站,措辞严厉的批评王庸“从东洋回来就得意忘形,忘记了自己是什么人,早晚会自绝于人民”。

    再一翻这家门户网站的历史,却是去年曾经大张旗鼓的宣传过一位国学大师。而那位国学大师就屡屡在讲课中提到养生、神学之类的字眼,正符合王庸唾骂的“国学骗子”行列。那家门户网站能不将王庸当成敌人吗?

    与媒体相反,大多数网友对王庸倒是持支持态度。认为国学领域良莠不齐、乌烟瘴气,早就应该有个人出来整理一下了。

    那个人不是王庸,也会是张庸。

    王庸不过是恰逢其会,被历史选中了而已。

第一千章 我想要的人生

    王庸坐在寰众传媒的办公楼里,翻看着网友们的留言,不断露出欣慰的神情。

    媒体说什么,他不在乎,他编写《国学正典》的目的本来就不是给媒体人看的。

    大众说什么,才是王庸在乎的。《国学正典》的目标人群是大众,哪怕有一位民众看了从中受益,也是值得的。何况现在大多数网友都支持王庸呢?

    姚星辰坐在王庸对面,眼睛一眨不眨盯着王庸,似乎想从王庸脸上找出王庸真实想法。

    “你别这样盯着我,万一被你哥知道,我会挨揍的。”王庸忍不住提醒姚星辰道。

    姚星辰翻个白眼,道:“我发现我真的看不懂你。明明顺顺当当接受了京华大学的荣誉教授称号,再做几个电视访谈节目,就能从此成为国内数得着的大师学者,吃喝不愁。为什么一定要搞幺蛾子,平白给自己增添这么多阻挠呢?”

    听到姚星辰的话,王庸瞬间放下手机,一本正经道:“成为大师,吃喝不愁?抱歉,这是你想象的我的人生,而不是我自己想要的人生。我一路走来所做的一切,从来都不是为了获取名利、吃喝不愁。我想走的路,你现在不懂,但是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后,你一定会为之惊叹的。”

    “是吗?”姚星辰蹙眉道。

    五十年后的事情她看不到,但是现在的事情她看到了,王庸正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王庸笑笑,没再回答,而是摸起手机,发出一篇微博。

    “刚才去楼下喝粥,恰逢几位女白领坐在隔壁桌。她们似乎不太开心,闷声喝着粥,话语都很少。

    忽然,一个人已中年的女人站了起来,指着桌上一碗皮蛋瘦肉粥道:老板,为什么我这碗皮蛋瘦肉粥里没有瘦肉?

    老板看了一眼,回答:可能煮的太过了,瘦肉都煮化了。

    女人听了老板的解释却骤然激动起来,大声道:那为什么其他几碗里的肉没有化,只有我这一碗化了?几十块钱一碗的粥,你还如此偷工减料,还有没有点良心?

    老板刚想说话,却听女人越说越激动,竟然哭了起来。

    老板吓到了,还以为遇见了难缠的顾客,赶紧说马上给女人换一碗,同时赠送几个小菜作为补偿。

    谁知道女人却哽咽着道:我不是为了这一碗粥而哭,我哭的是我都已经三十多岁了,竟然还因为一碗粥跟别人斤斤计较、大吵大闹,这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啊!

    女人话音落下,整个粥店都陷入了沉默,包括忙碌的服务员。

    我也被女人的话震撼到了,我忍不住想,我现在的人生是我想要的人生吗?

    想了许久,本以为我也会像女人一样大哭一场的。谁知道,我非但没哭,反而笑了起来。

    因为我心底有个声音告诉我: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

    所以,我不会退缩,不会放弃,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这则故事,与大家共勉。

    你的人生,是你真正想要的人生吗?”

    微博发出,姚星辰手机马上就传来一阵叮咚声,显然,姚星辰也关注了王庸微博。

    姚星辰第一时间看完,然后沉默了。

    微博网友看完,也沉默了。

    没有人抢着留言,每个人都在沉思,自己目前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吗?

    吱呀一声,门被推开,却是秦铮进来。

    秦铮显然也看到了王庸那条微博,笑着道:“早知道你要发这样一条微博,我应该提前关掉公司网络的。你这样会在公司引发一波离职潮的。”

    “自古知者多,行者少。真正懂又敢去做的,万中无一。师兄多虑了。”王庸道。

    “是啊,万中无一。你真的决定了?”秦铮感慨一声,问。

    “决定了。你写了一本《学藏》,我这个当师弟的总要写点什么,否则不就被你比下去了?”

    “你啊!”秦铮无奈的摇摇头。“有时候真羡慕你这种性格,从不畏缩,敢想敢做。我就不行了,顾虑太多。如果不是你帮我,恐怕直到现在我还在天泰做着补鞋匠的营生。然后看到你那篇微博,保不准也得大哭一场。”

    王庸一眨眼,道:“谁说你不行?现在就有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

    “什么机会?”秦铮愕然。

    “跟我一起编写《国学正典》!”

    “你在开玩笑吧?我每天做不完的工作,哪有时间编写那个?况且……”秦铮一犹豫。“我脱离学术圈太久了,久到我已经丧失信心。小师弟,我知道你在给我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但是还是算了吧。”

    “如果能够写出《学藏》的人,都没资格参与《国学正典》的编写工作,那么我想不出还有什么人够资格了。师兄,刚才的微博不止是发给网友看的,也是发给你看的。现在的人生,真的是你想要的人生吗?”王庸注视着秦铮,问。

    秦铮愣住了。

    他只顾着调笑王庸了,浑然没有去想,他现在的人生,是他想要的人生吗?

    秦铮目光迷离,思绪渐渐飘回到十几年前。

    那时候的他才华横溢,学识无两,被人们誉为“秦端木”。他出入华府,乘坐豪车,被无数人恭维。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觉得无比的空虚,他每每梦回深处,出现在脑海的不是坐在多高的权力位置上,而是坐在老师的书桌旁,写下一篇篇文章。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与满足。

    直到后来他被牵连,人生陷入灰暗,痛不欲生,几欲自杀的时候,忽然想起了那一个梦。于是写出了《学藏》,写出了他心底真正想要的东西。

    原来,从始至终,他身上有过各种光环,却都磨灭不了“文人”这个最初始的印记啊!

    秦铮目光骤然变得坚定,抬头看向王庸:“什么时候开始?”

    王庸微微一笑,像是早就预料到秦铮会答应一样,道:“最晚三天后。公司的工作你先交给姚副总,有你的《学藏》在前,不会耽搁太多时间的。半个月,差不多。那时候,正好我的学生们也该开学了。”

    如果外人听到王庸这句话,一定会被惊呆的。

    王庸竟然准备只用半个月时间编写一本《国学正典》!

    未免太狂妄无知了吧?

    可秦铮却像是坚信王庸能够做到一样,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旁边的姚星辰则不满的抱怨道:“早知道就不上你们两个的贼船了!一个公司还没成立就当起了甩手掌柜,一个公司才步入正轨,也当起了甩手掌柜。我好歹也是一个股东,怎么跟打杂的苦力一样?”

    面对姚星辰的抱怨,王庸跟秦铮相视一笑,默契的选择了逃离。

    从姚星辰办公室出来,王庸就开始琢磨《国学正典》的编写委员组。

    从一开始,王庸就没打算一个人做这件事情。

    王庸还没狂妄到那种地步。

    解缙编纂《永乐大典》,用了147人,历时六年才完成;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更是召集了360多位高官、学者,耗时十三年才完成。

    其中固然有古代查找资料困难、抄写困难等因素,可也远非一人能够完成。

    王庸的《国学正典》虽然比不上《永乐大典》跟《四库全书》那么浩繁,但是也要整理大量的传统文化资料。

    单单靠王庸一个人,不说容易遗漏出错,耗时更是难以预计。

    所以王庸也需要召集一批人,共同编写。

    国内有名的国学家,王庸倒是全都心中有数。

    首选就是顾衷德这个王庸的老熟人。

    顾衷德资历跟学识都完全符合王庸心中要求。

    没有犹豫,王庸第一时间就给顾衷德打去电话。

    “顾爷爷,有件事我想请您帮忙……”不需要王庸细说,顾衷德早就知道了王庸编写《国学正典》的事情。

    “唔,这种有益于苍生的事情,我自然义不容辞。王庸啊,多谢你还记得我这个老家伙,肯给我这么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顾衷德道。

    顾衷德一直看好王庸,在这件事情上自然也不例外。他认为《国学正典》绝对能够成为未来华夏的教科书级典籍,王庸让他参与,却是变相给了他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

    “顾爷爷客气了,哪里是我给您机会,是您提携我啊!如果没有顾爷爷当初的帮助,恐怕我到现在还是无业游民呢,更别提编写什么《国学正典》了。”

    王庸又跟顾衷德闲聊几句,约定好了见面时间,便挂断了电话。

    “下一个找谁呢?”王庸想着,心中浮现另外一个老国学大师的名字。

    周道鲤。

    这也是一位不输于顾衷德的国学大师。

    只是王庸跟周道鲤不熟,用电话邀请的话,会显得诚意不足。必须上门拜访才行。

    幸好,周道鲤就住在燕京。

    王庸当即出门,赶往周道鲤的家。

    在一处四合院前,王庸见到了周道鲤。

    周道鲤正站在院子里一棵核桃树下,写着毛笔字。

    笔精墨妙,劲骨丰肌,寥寥四个字“不外于求”,尽显其功力。

    “周老师。”王庸上前一步,客气的道。

    周道鲤一眼就认出了王庸,眉眼间闪过一抹厌恶,道:“你来做什么?”

    王庸敏锐捕捉到周道鲤眼神中的厌恶,心中不由咯噔一下,知道此次恐怕难以成功了。

第一千零一章 集体排斥

    “周老师,我想邀请您参与《国学正典》的编纂工作。”王庸依旧试着说道。

    周道鲤似乎早就猜出王庸意图,轻轻扫了王庸一眼,没作声。

    而是提笔继续写起字来。

    落款,印章,慢悠悠全都完成之后,周道鲤才退后一步,一脸满意的欣赏着自己的书法作品,道:“我的答案就在这四个字里。”

    不外于求。

    显然,周道鲤不愿意跟王庸产生任何的牵扯。

    “周老师,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您再考虑一下吧。”王庸站着不动,而是继续恳求道。

    周道鲤闻言,嗤之一笑:“利国利民?恐怕利的只有你自己吧?你不用再说了,我是不会跟你这种人同流合污的。现在我还能跟你说个‘请’字,待会我就直接拿扫帚赶人了!”

    说完,周道鲤扔下毛笔,背着手进了屋子。

    将王庸一个人晾在了院里。

    王庸神色复杂的看着周道鲤的背影,怎么都没想到周道鲤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周道鲤用刚写的四个字告诫王庸,他不像是王庸一样,不择手段达成目的。他的为人之道是“不外于求”,达成自己心中圆满,而不求借于外人跟外物。

    他跟王庸“道不同不相为谋”,甚至连跟王庸多说几句话都不想。

    王庸目光闪烁,看着周道鲤摆在院子里的笔墨纸砚,蓦然走上前,拿起那支紫毫笔,刷刷刷写下四个字,掉头而去。

    屋内,周道鲤端着一碗茶,眯着眼看着院外。

    他本以为王庸会气愤的拂袖而去,谁知,王庸竟然不慌不忙写下几个字之后,才悠然离去。

    好似,被王庸不是被周道鲤赶走的,而是王庸不屑跟周道鲤为伍,主动离开的。

    “哼,如此心性也想代替圣人行使‘定一’之功,差远了!”周道鲤神色鄙夷的从屋子走出。

    在他看来,王庸此举就跟要糖不得的小孩子一样,最终使小性子摔门而去,谈不上什么光彩。

    只是,当周道鲤看到书桌上王庸留下的几个字之后,却半晌无语。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这就是王庸留下的八个字。

    且不说王庸字里行间展现出来的筋骨笔力,丝毫不比周道鲤逊色。单单这八个字对比周道鲤的“不外于求”,境界上就将周道鲤完全碾压了下去。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是孔子说的话,意思是成全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开启道义的大门。人的本性是什么?是诚,以至诚之道对待自然万物,就可以得到道义的真谛。

    假设周道鲤的学问之道是一方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的小园子,那么王庸的就是一个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的大天地。

    两相对比,孰高孰下,一目了然。

    周道鲤在明面上拒绝王庸,让王庸吃了一个亏。但是王庸却暗中反击,给了周道鲤自信心上的打击。

    小巷外,王庸走在路上,眉头不展。

    虽然没有惯着周道鲤,照旧把他怼了回去,但是这次的邀请却是无功而返。

    国内的国学大家就那么几个,周道鲤拒绝,剩下可选的目标就少了一个。

    “下一个找谁呢?李正一还是赵媛?”

    这两人也是在国学上有相当造诣的大师,只是两人的身份有点特殊,都是燕京大学的教授。

    而且不是那种退休教授,还是现任教授。

    王庸跟燕大不和,众所周知。想要邀请这两人,难度估计比周道鲤还要大。

    “总要试一试,也许人家的肚量根本不是我想象中这样小呢?”王庸喃喃自语着,赶往燕大。

    现在的王庸可是燕大保安重点关照的人物,王庸特意戴了一个口罩跟墨镜,欺骗保安说病毒性感冒,这才混进燕大校门。

    不然大夏天带口罩,王庸早就被保安当成神经病抓起来了。

    “赵教授,我是王庸。”赵媛的办公室门口,王庸找到了赵媛。

    赵媛年近六十,带着几十年前知性女人特有的优雅,轻轻扫了王庸一眼。

    “哦,我知道你。找我有事吗?”赵媛倒是对王庸还算客气,并没有直接表现出什么恶意来。

    只是,也绝对谈不上热情。

    “是这样的,我想邀请您参与《国学正典》的编纂工作,不知道您是否愿意……”

    王庸话还没说完,却听赵媛直截了当的拒绝道:“抱歉,我课程很紧,今年还要带研究生,恐怕无法参与。您另寻高明吧!”

    “我保证不会花费您太多时间,只是课外时间就好。您再考虑考虑……”

    赵媛轻轻叹口气,直视王庸,道:“王老师,我想有些事情不用说太明白。别说我真的课程很紧,就算我有大把宽松时间,我也不能答应你的邀请。我从十八岁进入燕大,直到现在六十岁,都没离开过燕大。我对这所学校的感情,无法允许我跟您共事,请您谅解。”

    说完,赵媛就头也不回的走出办公室,去上课了。

    王庸站在赵媛背后,目送着赵媛背影离去,道:“仍然谢谢您!您的《古文现解》我可是足足看了五遍呢!”

    赵媛脚步微微一滞,随后加速离去。

    只是一句话随之飘来:“你可以去问问李正一教授,他最近空闲时间比较多,或许会答应你。”

    “谢谢。”

    王庸微微一笑,往李正一所在的办公室而去。

    对于赵媛的选择,王庸表示理解。大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感。赵媛没有贬损王庸,也没有发表任何侮辱性质的语言,而是实话实说,这一点很让王庸喜欢。

    “见到李教授了吗?”

    “李教授没来上课吗?”

    半个多小时过去,王庸还没找到李正一。

    有人说李正一在办公室,王庸扑过去,扑了一个空;有人说李正一在教室,结果学生们告诉王庸李正一刚走;又有人说看见李正一去教师宿舍楼了,结果王庸一溜小跑,仍然一无所获。

    李正一就像是早就得知了王庸找他的消息一样,提前消失了。

    “唉,看来今天不适合出门办事。”王庸叹息着,走入一间厕所。

    从早上出门到现在,王庸连小便的时间都没有,早就憋坏了。

    一进入厕所,王庸就迫不及待开闸放水,尽情发泄。

    而在王庸旁边,一个老男人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略带羡慕的看着王庸哗哗的水柱。

    他那边,却是滴滴答答,如断流的自来水管,好大劲才挤出一滴。

    王庸被看的有点心里发毛,暗想不会遇见老色狼了吧?转头一看,却差点叫出声来。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羡慕王庸的老男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正一!

    “李教授,你好,我是王庸!”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