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4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衷德瞬间对王庸有点失望。
可谁知,王庸却否认道:“当然不是。我们要接的人在后面!”
“后面?”顾衷德看过去。
然后眼睛就瞪大了。
他再反应迟钝,再老眼昏花,也认出了年轻人身后的那个老人是谁!
千叶真昔!
王庸竟然把千叶真昔邀请来了!
怪不得王庸说来人不是一线,也不是二线。千叶真昔当然不是一二线了,他是货真价实的超一线学者!
“顾老师,我认识你。”千叶真昔首先走向了顾衷德,伸出手。
顾衷德伸手跟千叶真昔一握,感叹道:“我怎么都没想到王庸能把你邀请来,你能入组,对我们而言不啻于如虎添翼。我对这本《国学正典》的未来,又多出几分信心。”
“你过奖了。有顾老师在,不会差的。”千叶真昔客气道。
两人正寒暄着,却见王庸撇下徒弟英朗,挤了过来。
“呵呵,千叶老师还是有点记仇啊。第一个寒暄的对象竟然不是我这个邀请人,而是顾爷爷。”王庸打趣道。
千叶真昔则板着脸,扫了王庸一眼:“我可不像是你一般小家子气!后面是我带的十个学生,你负责安排食宿。”
“没问题!”王庸拍胸脯保证。
众人又聊几句,以为可以走了的。
谁知王庸却一动不动,仍旧看着远处的国际航班通道,似乎还在等什么人。
千叶真昔见状,也不多问,也站在原地静静等待。
秦铮坐在轮椅上,就像是早就猜到了王庸邀请的两人是谁一样,一脸淡定。
只有顾衷德,盯着王庸看了好一会,蓦然一个激灵:“臭小子,你不会把南韩那个也请来了吧?”
王庸呵呵一笑:“为什么不呢?”
“我x……”顾衷德差一点没忍住,骂出一个脏字。
确定了要等的人是谁之后,顾衷德不由变得兴奋起来。
千叶真昔、李在先,再加上他跟王庸、秦铮,这已经是一个银河战舰式的豪华编委会了。
什么周道鲤,什么李正一,全都相形逊色!全都不值一提了!
“好小子,瞒我瞒的好苦!”顾衷德假装生气拍了王庸后脑勺一下,道。
王庸则嘿嘿一笑。
终于,在机场广播的通知下,王庸等人迎来了李在先。
李在先同样带了十个学生,他跟千叶真昔在这点上倒是不谋而合。
“你会来,是我没想到的。”李在先看见千叶真昔,直接道。
千叶真昔则针锋相对:“你不也来了?”
“要不是得知你先放下脸皮非要蹭进来,我才不来。”
“呵呵,怎么跟我知道的相反?不是你先答应了王庸来的吗?”
旁边,王庸听到两人对话,脸色不由变了。
心中暗叫着糟糕,转身就想溜。
只是为时已晚。
千叶真昔跟李在先同时堵住了王庸退路,气势汹汹看着王庸。
不需要开口,一个眼神足够。
“咳咳,两位来都来了,就不要在意到底我先邀请的谁了。重要的是咱们从现在起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相信用不了半个小时,两位进组《国学正典》编委会的消息,会传遍整个东亚地区。整个东亚区域16亿人口都会眼巴巴看着我们,等待我们的成功或者失败。我想两位也不想被16亿人看笑话吧?”王庸眨眨眼,道。
“哼!这笔账先记下,等工作完成再找你细算!”千叶真昔跟李在先同时冷哼一声,不再追究。
王庸则抹抹额头上的冷汗,赶紧领着这一批人赶往预定好的酒店。
为了编纂《国学正典》,王庸特意租借了一整层办公楼,相应设施已经全都弄好,就等人员进驻了。
只不过今天就算了,毕竟别人长途跋涉而来,总要休息一下。
另外王庸跟千叶真昔、李在先等人也需要沟通一下,确定编纂的基本原则。
王庸这边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外界,在一个网友无意中拍到王庸跟千叶真昔、李在先机场碰面的照片之后,就已经炸了。
“卧槽,王老师怎么会跟千叶真昔、李在先一起?这三个人不是水火不容,见了面就得当场分出生死的那种吗?这画面太违和了!”
“我隐隐约约感觉到王老师又要搞个大事情,之前孤立王老师的那些人可能要倒霉了。”
“抛去国籍偏见,这三个人可谓是东亚文化圈最牛批的三个学者了吧?真的不敢想象他们三个要是合力干一件事情,会是什么结果。总之很惊天动地就对了。”
“我怎么觉得千叶真昔跟李在先是来报仇的呢?看这张照片上两人面对王庸的表情,气势汹汹啊!这种表情可不像是来合作的,分明是来找事的!”
“不会吧?难不成又要来一次三国大战?哇塞,想想就兴奋。这次王老师能不能捍卫华夏的尊严呢?真的好期待哦!”
网友们的脑洞大开,从偷拍者拍摄到的照片分析出一大堆可能性。
而最受欢迎的无疑是三国大战这个版本。
只是,王庸随后的声明让一众喜欢看热闹的网友们失望了。
因为王庸宣布:《国学正典》编委会正式成立!成员包括王庸、秦铮、顾衷德、千叶真昔、李在先以及两人学生等人。
这微博一出,虽然不如人们设想的三国大战爆炸,可也着实把所有人都惊到了。
“天呐,我没看错吧?最后两个人竟然是千叶真昔跟李在先?这两个人怎么可能会进入王庸的编委会,他们之间不是生死仇敌吗?”
“这世界怎么了?前一秒还打生打死的人,后一秒就笑嘻嘻坐在了一起。我的三观有点崩塌,容我缓一缓……”
“牛批!王老师真的牛批!国内学者孤立他,他就干脆从国外请人!这下《国学正典》摇身一变,要成为整个东亚的汉学范本了!恐怕这就不是那些孤立王庸的人所能想到的了吧?”
“平心而论,这个阵容确实超一流豪华。国内的周道鲤、李正一等人在华夏或许还算有名,但是拿到东洋跟南韩,就一般了。完全比不上千叶真昔跟李在先的名望。而王庸又是华夏国学第一人,三个国家的第一人汇聚一起,要编一本正典,没有比这更具备权威性的了。我忽然期待《国学正典》的诞生了。”
“我也是!这尼玛就是国学圈的银河战舰啊!无敌!”
消息先是在国内传播,然后很快传到了南韩跟东洋。
南韩方面。
“李老师怎么跟王庸混到一起去了?太不可思议了。不过说实话,经过东洋事件之后,我有点喜欢王庸了。他能够跟咱们南韩的学者交好,我心底还是挺高兴的。”
“这次可是个大事情,建议南韩政府抓住机会,以即将诞生的《汉学正典》为契机,重建南韩传统文化生态体系。”
东洋方面。
“世事如棋,真的想不到千叶老师能跟王庸走到一起。我想这是一个华夏、东洋友好交流的开端,希望这次他们编纂的书籍能够成为真正的经典,流芳百世!”
“三国汇编,光是听这个词就很厉害了呢!虽然三个国家之间仍然有着各种矛盾,但是大局上讲三国都是华夏文化圈的传承者,在抵御西方文化入侵上,应该同心协力。所以我对此事举双手赞成!千叶真昔老师加油!王庸加油!李在先……也加油吧!”
“期待一本通行三国的文化典籍诞生!这必将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件,可以在三国的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是华夏,还是东洋、南韩,三国的网友对此反应都差不多。
一致认为是一件好事情,有益于日渐游离的三国文化再次交融相会。
而另外几个受到古代华夏文化辐射的亚洲国家跟地区,此时也掀起了讨论热潮。
纷纷要求本国也派出学者参与此次编纂。
南越、新家坡、湾湾、香江,全都在本国家/地区人民建议后,向王庸提出了入组请求。
这种文化盛事,没人想甘居人后,都想加入进来,青史留名。
而王庸接到这些国家、地区的申请之后,跟组委会的人紧急商议一番,同意了他们的入组申请。
于是,原本三国汇编的组委会阵容,再次扩大,变成了五国两地的多国盛事!
此时,之前质疑王庸人品不行才被孤立的网友,只剩下目瞪口呆,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第一千零七章 出个英文版
“是谁说王老师人品太差,所以学术圈内没有一个朋友的?连千叶真昔跟李在先都接受了王老师的邀请,这俩人可是跟王老师有仇啊!这就足以证明王老师的人品了!”
“光是两个人也就罢了,关键其他国家跟地区的学者也要求加入,这就耐人寻味了。为什么别的国家学者对王老师毫无芥蒂,反而信任有加。咱们华夏的学者却对王老师百般抵制呢?这到底是王老师有问题,还是他们有问题?”
“还用说吗?这些人分明就是嫉妒王老师年纪轻轻就取得了远超他们的成绩!就跟咱们工作中忽然来了一个新同事,结果第一个月就做出了老同事一年才能做出的业绩。这种情况下老同事是仇视他还是奉承他?尤其那些担心自己地位受到威胁的老同事。答案显而易见嘛!”
“+1,有理。我也觉得这里面有猫腻。不过不管怎样,这次王老师又赢了,而且赢得有点惨无人道啊!那些抵制王老师的学者,得有多少哭晕在厕所。一个千古留名的机会就这样没了。”
网友们的评论渐渐触摸到了真相。
而周道鲤等人,此时聚集在茶楼中,一个个面色难看,无心饮茶。
就连李正一也没心情骚扰茶艺小姑娘了,板着一张脸,忽然拿起茶杯,狠狠摔碎在地上。
咔嚓!
声音传出去,惊得门外路过的茶楼经理推门而入。
“李教授,您这是……”经理问。
李正一冷冷扫了经理一眼,道:“看什么?担心我赔不起?一个破茶碗而已!今天我不光摔茶碗,还要摔茶壶!”
说着,李正一摸起茶壶,又狠狠摔在地上。茶汁溅了经理一身,好像风干的褐色血迹。
经理眼中闪过一丝厌恶,却随即收敛,根本没被李正一看到。
“李教授严重了,您几位是我们茶楼的贵客,一套茶具而已,我让人再送一套新的来。”
经理说完,出门让人送茶具了。
李正一见茶楼经理不接茬,他心中一腔怒火没能趁势发泄出去,不由轻蔑的扫一眼经理背影,道:“懦夫!”
旁边其他几个学者都神色尴尬,不知道说什么好。
只有周道鲤,比李正一年龄大一些,地位也高一些,不紧不慢的劝道:“李老弟,我们这把年纪可不能随随便便生气了,且不说损身体,一旦传出去,又是一场风波。”
“哼!谁敢往外传?”李正一扫视一圈,最后目光落在茶艺姑娘的身上。
茶艺姑娘忍不住一个颤栗,低下头道:“我什么都没看见。”
李正一这才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只是一想到王庸,心中就忍不住再次心烦意乱起来。
“周兄,你怎么这么淡定?王庸这个混蛋请了一批外国学者,已经把编纂《国学正典》炒作成了一场五国两地的跨国文化盛宴。而咱们,偏偏成了他的背景板,被人无情的嘲笑。这口气你就能忍?”
周道鲤表情淡然,回答:“不能忍又怎样?难不成你还跑进他们的编委会把他们的摊子砸了?炒作嘛,谁都会,但是没有真正的成绩支撑,炒作的再热也没什么大用处。咱们不是早就布置了后手?”
李正一眼睛一亮:“你是说……古籍的事?”
李正一跟周道鲤等人,早就吩咐学生将燕大图书馆跟国家图书馆的相关古籍借走。而且还是借的长期,在王庸完成《国学正典》之前都不会归还。
这一招被他们称为“釜底抽薪”。
《永乐大典》跟《四库全书》编纂的时候调用了多少典籍?数不胜数。
没有这些典籍依托,王庸编选的《国学正典》就无法做到严谨。
一部不严谨的书籍凭什么流芳百世?
做梦呢!
这就是周道鲤的底牌。
“我觉得,咱们不如做的更狠一点!提前找关系把全国范围内仅存的那些孤本典籍都借调过来。哪怕是影印本,也一本不少的拿走,坚决不给王庸留下。彻底切断王庸查阅这些孤本的源头!”李正一脸上凶光闪烁,道。
“还是李老弟心思缜密啊!事不宜迟,那就立即去做吧。至于这个茶碗跟茶壶,记在我的账上,一块赔了就是。咱们什么身份,没必要跟人家一个开茶楼的小老板计较这点得失。”
“周兄所言甚是,那就多谢周兄了。”李正一拱手道。
目送周道鲤离开。
直到周道鲤背影消失,李正一才用微不可查的声音骂道:“沽名钓誉!你以学术研究的名义侵吞经费的时候,怎么没想到体谅一下国家财政的不容易呢?”
…………………………
燕京一栋写字楼六层。
王庸跟千叶真昔、李在先等人齐聚一堂,坐在临时会议室里进行着誓师大会。
因为南越、新家坡等国家的加入,现在的《国学正典》编委会已经扩大到了十二个人,至于下面负责琐碎事情的人手就更多了,足足五十多人。
这么一个庞大的团队,必须协调好分工,不然只会拖累进度。
“首先感谢大家的参与。”王庸坐在最前方,站起身冲所有人郑重一鞠躬。
“此次《国学正典》的编纂,对我们而言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做好了,或许我们可以借此完成三不朽中的‘立言’;做不好,咱们将会成为整个东亚地区的笑柄。当然,因为有我的存在,或许届时嘲笑我们的人还要多一些。”
听王庸说到这里,所有人都笑起来。
确实,王庸得罪的人可不算少。除了东亚地区,美国也是王庸得罪的重灾区。
王庸自己也笑一会,接着道:“假大空的东西我就不说了,咱们在座的都是这行的专家,说那些玩意谁也不会比谁差。我只说一点,那就是学问的究极目的是什么?名?还是利?都不是,是学贵有用,是经世致用,是笃实尚行。学问做不到这方面的,都不能称之为圣人。而咱们的《国学正典》,便是以‘学以致用’为目的,让普罗大众在读过这本书之后,能够真心实意的受到启发,获得感悟,提高思想。
现在咱们编委会是五国两地的学者,对应的也是五国两地的民众。这就对我们提出了莫大挑战,怎么才能编出一本通用于这五个国家的书籍呢?这五个华夏文化圈的国家民众能够读懂,那么非华夏文化圈的民众能不能读懂呢?我们除了编写五国语言版本之外,还要不要也编写一个英文版呢?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编写英文版?”在座学者听到王庸这句话,都有点震惊。
本以为这本书面向整个东亚区域已经够牛比了,王庸竟然还想面向全世界?
那可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啊!
毕竟东西方的文化观念不同,编写英文版的时候少不得要考虑文化相悖的状况。
这样一来,工作量却是大大增加。
当场,就有几位学者提出了疑问,怀疑能不能做到。
“事在人为,能不能做到,还得先做了才能知道。我觉得可以试一试。”李在先首先表示赞同。
“可行。”千叶真昔也点点头。
他们对于东方文化的野望,早就不在东方区域了,而是瞄准了世界。
跟王庸相同。
而其他学者,就未必有这种野望了。
只是见李在先跟千叶真昔同意,他们也不好反对,全都点头通过了王庸这个提议。
接下来,一众人则开始进行分工。
分工完毕,则立即开始了马不停蹄的工作。
而作为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东道主,王庸自然有义务提供一切典籍的查阅。
这件事情,王庸直接交给了钱小峥跟英朗去做。
这两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用白不用。
燕大学校图书馆里。
钱小峥找关系开了一个条子,正跟图书馆老师磨着嘴皮子:“我们虽然是拿到校外去看,但是以人格担保绝对不会损坏或者遗失。喏,这是燕京教委的吴主任开的条子,信不过我,还信不过吴主任吗?”
看到条子,图书馆老师终于答应了:“把你们需要的清单给我吧。”
钱小峥赶紧递上。
清单上是王庸跟一众学者商议出来的可能会用到的书籍,很多,也很杂。
需要跑多个图书馆才能凑齐。
燕大图书馆老师皱着眉头看了半天,忽然将清单还给了钱小峥。
钱小峥一愣:“什么意思?”
“我只能说很抱歉,清单上的书有的我们图书馆没有,而我们图书馆有的,早在两天前就已经被人借走了。”
“借走了?那什么时候归还?”
图书馆老师摊摊手:“借阅记录上没写,大概是教授们拿走做研究去了吧。等到研究项目完成,就会归还的。到时候我通知你。”
“卧槽!”钱小峥当场就脸色变了,不顾场合怒骂一声。
煞笔都听出了这老师的言外之意:那些被借走的书,没时候归还了!
估计等到所谓的研究项目结束,黄花菜都凉了!
“你去其他学校看看吧,或者去国家图书馆,那里的藏书量比我们丰富多了。”图书馆老师有点幸灾乐祸的看着钱小峥,道。
“走!”钱小峥拉上英朗,气呼呼出了门,奔国家图书馆而去。
第一千零八章 天无绝人之路
国家图书馆。
钱小峥有个大学师哥在这里当管理员,钱小峥很快就找到了师哥。
把情况一说,师哥倒是对王庸很喜欢,算是王庸的半个粉丝。当即就痛快的领着钱小峥跟英朗往馆内走去。
“铮啊,不是师哥夸口。你借的这些书,也就咱们国家图书馆才有。虽然也不全,但是百分之六七十还是能够找到的。这次你算找对了地方!”钱小峥师哥跟王庸夸着海口,走到电脑前,开始查询这些书籍分别存放在哪个位置。
只是,随着他手指敲击键盘,他脸上的表情愈加让人看不懂。
“怎么了,师哥?”钱小峥问。
“哦,没事。凑巧有几本书刚借出去,少几本应该不影响什么。”说完,师哥又继续查找清单上剩下的书籍。
然后,就一脸懵逼的叫了出来。
“怎么可能!”
钱小峥察觉事情不妙,赶紧凑上前一看,却见电脑上显示,刚刚输入的这本书籍也被借出去了。
师哥像是不信邪一样,噼里啪啦连续又输入了几本书籍名字。
但是结果都一样。
全都显示该书籍已经被借走!
“没理由这么巧啊!我再看看剩下的……”钱小峥师哥整个人已经茫然了,好像这个图书馆不是他认识的图书馆了。
“师哥,别看了,剩下的肯定也已经不在馆里了。”钱小峥脸色森寒,道。
“好像……真被你说中了……”钱小峥师哥随机挑选了几本,那几本赫然全都显示借出。
“不对劲,这事情绝对不对劲!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何况这清单里好多书籍都是不能外借的,竟然也全都借了出去。绝对有人搞鬼!”钱小峥师哥仿佛感觉丢了面子,忿忿的道。
只是他话音刚落,就听门外响起一个声音:“你说谁搞鬼?”
却是副馆长。
“馆长,有一批书借出去的有些蹊跷,我说可能有人搞鬼……”
副馆长冷笑一声:“你不过是一个管理员,还没资格接触上级部门的行政决策。那批书是我借出去的,借给几位教授做研究了,怎么,有意见?”
“不敢……”钱小峥师哥慌忙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管理员,面对的是一个对他有生杀予夺权利的副馆长。
“呵呵,又是研究?我好想明白了点什么。别让我查到你的底细,不然有你好看!”钱小峥混不吝的劲头上来了。
作为一个富二代,他何曾吃过这种气?
一个闲职部门的小副馆长,也敢对他阴阳怪气!
副馆长一张脸登时拉的老长,指着钱小峥怒声道:“你是什么人?这里不欢迎你,出去!”
钱小峥师哥也赶紧拉住钱小峥,不断用眼神示意钱小峥别惹事。
钱小峥冷笑连连,道:“我肯定会出去,就算你哭着求我留下来,我也不会呆在这个充斥着小人气息的地方!好好的文化圣地,都被某个小人给污染了。替我转告你背后的主子,他想阻挠王老师编纂《国学正典》,根本不可能!提前借走几本书就能为难住王老师了?幼稚!”
“你……滚!”副馆长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