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纵横四海-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话的是卫若兰。
“此事确实有些令人怀疑。即便是宁古塔那边缺人,周边的军队乃至老兵们,尽可以抽调的,怎么轮似乎也轮不到我们这些新兵的头上来的。”
冯紫英也感到迷惑不解。
“宁古塔在关外几千里之外,是极北苦寒之地,一年里,倒有半年是冰天雪地的,从这里前去,光是在路上,就得走上三四个月。”
“走三四个月也就罢了,只是这一路上,我们这一千多号人的吃住,就是个大事儿。路上虽然有驿站和军台,但是都没有多大地方,到时候,也免不了露宿在外。若是天气暖和还好,这冰天雪地的,越往北走越冷,只怕是半道上就冻死了。”
“那宁古塔不过是个流放之地,即便是驻军,也不过是看守刑徒罪犯,。哪里就用的着我们了?”
“是啊,若是仅仅看守犯人也就罢了,只怕是还要打仗的。前几日听说,这几年来,罗斯帝国的哥萨克骑兵,经常犯境,有时候深入几千里,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若是遇上了,免不了要跟他们打仗的。”
“打仗咱们倒是不怕的,只是咱们的军队还没训练出来。再说了,罗斯帝国的哥萨克骑兵,装备的都是火器,他们那骑兵,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之师,很是彪悍骁勇的。咱们一帮新兵,又没有什么火器,怎么跟他们打?”
贾珉任凭几人抱怨,自己一个人来到了院子里。
兵部的这个命令,来的确实突兀而且怪异,他需要好好地捋一捋思路,冷静一下。
宁古塔作为流放之地,其实从大德王朝建立之初就开始了,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最初的时候,那里主要作为前朝犯人的流放之所,后来,就作为罪犯流放地,沿袭了下来。
那里在冬季冰天雪地倒是真的,但是,也并非就全是蛮荒之地,有些地方,还是有比较繁华的市镇的。但是,相对于江南、直隶和京畿之地,那里无疑还是要荒凉的多的。
其实,宁古塔并不只是流放之地。它还是大德王朝管理整个东北边疆的政治和军事中心。所管辖的地盘及其广大。
从奉天的盛京城以北,一直到库页岛一带,都是宁古塔的管辖范围,南北横跨几千里。
即便是流放地,也不仅仅是宁古塔这一处,它南边的明阳堡、再往北的卜奎,都是流放罪犯的地方。
明阳堡距离最近,在开原一带。贾珉的同科进士好友孙远飞,就在那里当守备署。
至于卜奎,则比宁古塔还要远。从宁古塔到卜奎,还差不多要走上一个月。而且卜奎那里的人烟更加稀少,位置更加靠近北方,也更加靠近罗斯帝国。
若是跟罗斯帝国交战,那里就更加接近前线。
前世的知识告诉他,卜奎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更为适合骑兵作战。也就难怪会有哥萨克骑兵深入境内掠夺的事情发生了。
如果是到了东北边疆,相对而言,到了宁古塔这样的地方,就算是好的了,如果被派到了卜奎那样的地方,可就要倒霉了。
宁古塔将军,是东北地区最高的军政长官,兵部的军令里,说是归宁古塔将军节制。那贾珉就归他指挥了。
他会不会把自己的府兵团安排到卜奎那样的前线去?即便不是前线,会不会给安排到更荒凉的地方去?
贾珉倒不是怕苦,也不是怕打仗。从练兵那一天起,他就知道,将来就很可能要打仗的。
还没有参加武举的时候,他就知道,一旦中了武举,将来就很可能外放的。
所以,他才加快了在贾府的改革进程,意图在自己将来不在贾府的时候,能够让贾府处于稳定当中,自己也好有个稳定的后方。
问题在于,这个变化来的太快了。许多事情,他还没有准备好。
在兵员的训练上,目前正处于最关键的阶段。但是,真正的兵器操练和战术训练,其实还没有正真开始。
虽然打下了比较良好的基础,但是,府兵团距离形成战斗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把府兵团现在就拉到战场上,别说打胜仗,连能不能自保都是问题。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去当炮灰的。
不仅仅是人员素质,装备的问题,也是个关键的短板。
虽然获得了军队的正式编制,可以获得一些装备和和军费。但是,装备水平和军费额度,顶多跟别的军队一样。
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于战斗力的提高,就是很有限的。
他自己的火器作坊的武器研发,现在也还没有到生产的阶段。这就决定了,他目前还不能从自己的火器作坊里获得想要的火器。
即便是将来生产出了火器,对他的帮助,也很可能是有限的。
首先,几千里的漫长距离,决定了从帝都往军营运送装备,几乎是不可能的。
火器的成本本来就高,再加上巨大的运费成本,火器的价格就会高的不可承受。
朝廷给的军费,只是按照一般军队的水平给的,即便是贾珉自己往里面贴钱,也是贴不起的。
即便是他自己有足够的钱,漫长的运输距离,也决定了这个计划是难以实现的。
从帝都到宁古塔,一个单程就要走上三四个月的时间,等到你把装备运到前线去,战事兴许在三四个月之前就结束了。
第0232章 突然要外放(二)
把火器作坊搬到驻地去,也是一个选项。
但是,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
技术和人工还好解决,关键是原材料的供应,是个巨大的障碍。
那里的社会发展阶段还很落后,基本上处于渔猎时代,就连农耕社会的水平都没有达到。根本就没有基本的工业体系和比较发达的商业体系。
各种火器原料,即便是有钱,在当地几乎也采购不到。若是从外部采购,就又回到了长途运输这个怪圈儿上了。
还是成本和距离的问题。
况且,即使自己不计成本地在某处建成了火器作坊,因为受宁古塔将军的节制,他只要命令自己换防,花费巨大人力和物力建立起来的火器作坊,就立刻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这种情况,几乎是注定会发生的。
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贾珉确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此次叫自己的府兵团到宁古塔去,是针对他的一个阴谋。
他被某些人给算计了。
自己到了宁古塔,就离开了帝都这个发迹的舞台,自己在这里的资源,几乎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所谓的山高皇帝远,到了那里,就只能任人摆不了。即便是当地人不挤兑自己,只要把自己放在那里,不招自己回来,也就只能在那里自生自灭,对别人也就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算计他,目的不外乎这么几个。
一是报复他,二是切断他在仕途上的崛起之路,三是借此打击贾家,四是连同史家、冯家、陈家和卫家一块儿打击了。
贾珉、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史松,史柳,以及各个家族在府兵团的子弟,已经成了各个家族年轻一代中,最有出息的人物。
尤其是贾珉,更是贾府中兴的标志性人物。把这些家族的人才排挤出去,对于各个家族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
既然在帝都都能采用这种手段,那么,到了宁古塔之后,顺便找宁古塔将军或者别人给他们戴上个紧箍咒,就是小菜一碟了。
成侍郎说,调贾珉去宁古塔的事儿,皇上也是知道的。对此,贾珉是不怀疑的。兵部的胆子再大,也不敢在此事上假传皇上的旨意。
贾家和贾家集团在帝都也是有根基的,此事很容易查出来。所以,他们是不敢在此事上做什么手脚的。
之所以把此事告知皇上,就是要防止贾家找到皇上那里,叫皇上改变这个决定。
至于他们是如何施加了影响力,让皇上知道并且同意这个决定,现在知道不知道,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贾珉要到宁古塔去,这已经是既定的事实,改变不了了。他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去了之后怎么办?
距离出发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若是安排得当,还是有许多事情可以做的。
贾府这边,他可以在临走之前,再做一些制度性的安排。
原来计划的对于管家阶层的改造,看来就只能暂时不动了。
好在基本的框架和新的权力格局已经建立起来,如果没有什么大的事情,贾府的正常运转,应该不会出什么太大的问题。
方秀才主持的技术培训,目前挂着贾府族学的牌子,可以继续进行。不仅要进行,还要扩大规模。
将来自己到了宁古塔,是需要大量的金钱的,没有财政上的源源不断的支持,到了那里想做事,也是很难的。
皇上已经下旨,由季大学士在主持汉语拼音的实验,在这个大环境下,刘家庄和贾府业余学校的汉语拼音启蒙教育,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府兵团这边,就按照原来的计划训练。至于装备的事情和进一步的训练,就只有将来到了驻地再进行了。
火器作坊是一定要办的,这是将来到了宁古塔之后,自己的生存之本,也是对自己手下这1300多名士兵负责。很可能,也是将来在那里建功立业的重要支撑。
自己的个人生活方面,平儿和晴雯、喜鹊、画眉是一定要跟着去的,南儿、风花、雪月走不开,宁儿在直隶搞培训,也是走不开的。
妙玉的问题,目前也就只能叫她在这里呆着了。幸亏给她弄了个诗社和刊物,以后就可以在贾府名正言顺的待下去了,在安全上还是能保证的。
可卿那边,现在在东府里掌权,贾珍对她的威胁,已经彻底解除。以可卿的聪明,还是会生活的很好的。跟她的将来,也就只好等到将来再说了。
如今才十五岁,来日方长,还等得起。
至于宝钗那边嘛,她自己足够聪明,主意又正,跟府里又是实在亲戚,又有母亲和哥哥,倒是不用我怎么操心的。
至于我俩的婚事?唉,恐怕就要有些波折了。
原本薛姨妈有意,如今我突然到了宁古塔了,今后的前途就变得不明朗起来了,她会不会改变主意?
至于说史湘云那边?估计他家里也要重新考虑了。这倒也不错,我对史湘云本来就没有什么感觉,倒是可以省了许多麻烦。
剩下的,就是尽可能多地了解宁古塔当地的情况了。
同时,对于火器作坊的事情,也必须要做一个决断了。
火器作坊的最大瓶颈,就是原材料供应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几乎就没有什么障碍了。
戴植是内行,又在辽东呆过,见多识广,贾珉相信,戴植会给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意见的。
思考已定,贾珉回到了屋子。
见贾珉回来,冯紫英、陈也俊和卫若兰三人知道他已经有了主意,就等着他开口了。
“此事已经是既定事实,如今再抱怨也没有什么用处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做好出发的准备了。”
贾珉看了几人一眼,继续说下去。
“目前的训练,按照原计划进行,冬季的野外生存训练,要加大训练量和时间。火器的训练计划取消,等到了驻地再进行。刀术和骑射的训练正常进行。”
“从明天起,若兰就到兵部、吏部、户部、刑部去,搜集关于宁古塔的所有材料,包括军事、户口、吏治、流人等各方面的情况,越详细越好。”
“今晚上,各个府里的子弟放假回家,跟家里解释这个情况,让家里做好准备,免得出现流言。自己的个人事务,也要及早做出安排,不能耽误了开拔日期。明年正月十八,部队准时开拔。”
“此事虽然看起来是个坏事,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或许到了那里,我们建立起一番丰功伟业,也未可知呢。”
贾珉交代完毕,就到了下洼子。他要跟戴植研究一下火器作坊的事情。
目前,这件事情已经成了一个基点。解决了这个问题,贾珉才好开展其他的计划。
贾珉介绍了情况之后,戴植沉吟了一会儿,说话了。
“珉长官,我在辽东呆过,虽然没去过宁古塔,但是,跟那里的人却是打过交道的。”
“说说看。”
“宁古塔并不象外界传说的那样可怕。要说可怕,主要是对于流人来讲的。他们是犯人,是奴才,在那里自然是苦的。即便是苦,倒也未必就比别的地方的犯人苦。犯人、奴才,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那里天是冷了些,但也未必就把人给冻死了。相反,那里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地大物博,虽然没有关内繁华,生存却是容易的多呢。”
“商业虽然不像别处那样发达,但是,也是有的。其实,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只要是有利可图的地方,就总是有生意人的足迹的。”
“关乎于火器原料的事情,本钱或许会比这里贵上一些,但是,也不至于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
“哦?真的吗?详细说说?”
“有些东西可以就地取材,有些东西,可以到高丽去买。”
“高丽?”
“对,高丽是我朝、罗斯、扶桑之地商路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站,那里我曾经去过。我在辽东家里做实验的一些东西,就是从那里买的,价钱并不比关里贵上多少,还比关里要近了许多。”
“至于商路,也是不必担忧的。陆路自然路途遥远,价钱要贵上许多,但是,可以走水路啊。”
“还能走水路?”
“那里都有我朝水师的,能没有水路?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海参崴都是通航的。即便是老宁古塔,也是有海浪河的,如今的宁古塔将军府,吉林乌拉,也是有松花江的。再远至卜奎,也是有松花江可通的。”
“是啊,水路的成本可就低了许多了,速度也会快上许多,我怎么把这件事情给忘了呢。如此,可就解决了最重要的问题了。”
“只是如今不知道驻地在何处,若是知道了,就可以早作筹划了。”
“戴先生,从现在开始,就做出个方案搬迁出来,这里用得上的,就拆了运过去,即便是多花些钱,也是值得的。”
“至于工匠们的问题,你跟刘成确定一下,若是不够,就叫方秀才给选一些,实在不行,就到了驻地,从当地选一些培训。但是,师傅是要从这边带去的。至于钱的问题,先生不必担心。”
贾珉当即决定,下洼子这里的作坊,军品立刻停止生产。戴植和刘成率队,准备前往宁古塔。留下刘铁山和吴红梅,在这里生产民品。
如此安排,既是为了保留火器作坊的许可,也是为了通过生产民品赚钱。
剩下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将来到了宁古塔之后的驻地了。
在一般人看来,驻地仅仅是个驻军地方,但是,对于贾珉来说,驻地是有着更多的功能的。
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好了,对于贾珉的府兵团,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0233章 欺负小孩儿玩儿
第二天,贾珉带着冯紫英、陈也俊和卫若兰到兵部办理各种手续。
移师出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递交官兵名册,登记备案,军官授予官职、品级,办理行军关防文书,领取饷银、粮草、军械等各种辎重物质,都是很麻烦的事情。
这些办完后,兵部还得派人到野渡居去,根据名册核查人数。以防虚报冒领。
如今,许多地方的卫所,甚至正规军队中,都存在着虚报员额吃空饷的现象。对此,也让兵部感到很头疼。
大德王朝的军队编制,一般是有定例的。
但是,对于贾珉的府兵团,兵部却似乎很宽容。虽然已经被正式收编了,但是,在具体的编制上,却根本就没有提及。
除了核查人数外,对于贾珉所报的团、营、连、排、班这种以前根本没有的编制形式,军官数量等事宜,都没有干预,只是大致地问了一下,就没再说什么。
对于军官的委任和职级,也根据所辖人数,例行公事地问了一下,见没有多大问题,也就都按照贾珉的申报材料登记,算是认可了。
事情办得如此顺利,让贾珉和冯紫英等人甚至怀疑,自己来的到底是不是个假的兵部。
需要贾珉出面和签字画押的事情办完了,陈也俊跟兵部的人到野渡居核查人数去了,其他的具体**务就交给了冯紫英和卫若兰去办。
想着自己要走了,没什么事情就不再来兵部了。贾珉就想去跟兵部尚书李源打个招呼。
不管如何,李源是今科武举的主考官,也算是自己的老师了,临行前跟他告别一下,也算是学生的应有之意。
找到了李源的办事房,就听得里面传来一阵争吵。
贾珉觉得来的不是时候,就想退回,一会儿再来。
不料,李源在屋子叫他了。贾珉就只好进去了。
见贾珉来了,两人暂时不吵了。但是,跟李源争吵的人也不走,就在那里坐着。
李源介绍了一下,原来此人是刑部的姜侍郎。
“姜侍郎,你到隔壁去喝茶,我的学生来了,要跟我说些事情。”
李源显然是想要撵这个姜侍郎出去。
“你们只管说你们的话,我又不插嘴,何必要赶我走。我走了,你借机溜了,一会儿回来,我找谁去。”
这个姜侍郎,说话很冲,似乎满肚子的火气。
贾珉跟李源说了些客套话,李源勉励了几句,贾珉就要退出。
“这位小哥,请稍后。”
姜侍郎叫住了贾珉。
“姜侍郎有何指教?”
“可是荣国府的贾珉贾怀远?今科武探花,商业天才,诗词天才?一路单枪匹马击杀十几名五龙山悍匪,十五岁就领军府兵团的军事天才,那句‘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的原创者,是你不是?”
怎么了?我现在这么有名吗?随便遇到个刑部侍郎都是我的粉丝了?
一见到姜侍郎那兴奋的眼神,贾珉就觉得有些不妙。
他有一种又被人盯上和算计了的感觉。
“都是外人谬传,在下实不敢当。”
“此事成了。”
姜侍郎一拍桌子,差点儿跳了起来。、
什么事儿成了?莫非跟我有关?
“李尚书,你说没人,这不就是现成的人么?反正他也是去宁古塔,就把我的人顺便给带去不就得了?”
什么人?叫我给带去,往哪里带?
“他是去宁古塔,离卜奎还有一千多里地呢,怎么给你带去?”
“卜奎那里你不是也要去人吗?刚才成侍郎还说,卜奎那里没人愿意去,叫怀远去不久得了,宁古塔那里,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怀远又是军事天才,到了那里,一定会大展宏图的。”
贾珉一听,就恨不得立刻把这个姜侍郎给拉出去揍一顿。
你个王八蛋,咱们今天才第一次见面啊,我跟你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你为什么要害我?
原来这刑部姜侍郎,是负责罪犯发配流放的。也就是负责遣送已决犯到各地服刑的。
象流放宁古塔、琼崖、西域以及各地军台的罪犯,都是归他遣送的。
朝廷判决罪犯,一般都是在秋季举行的,叫做秋决,取秋天肃杀之气。
今年秋天顺天府和直隶一带的罪犯,有500多人是要流放到宁古塔的。
说是到宁古塔的,其实宁古塔本地已经无力接受了,于是就流放到了比宁古塔更往北的卜奎去了。
押送罪犯,一般是由各地官府负责的。但是,由于耗时太长,耗资巨大,各地官府都苦不堪言。
所以,有的时候就把罪犯集中起来,由军队派人统一押送。
如今顺天府和直隶的大牢已经人满为患,但兵部一时之间又没有到卜奎方向的派兵任务,加上此时已近年关,派谁去了,都不能在家过年。也没人愿意去。
此时一路上天寒地冻的,走起来也不方便,更是人人视之为畏途。
又是年底了,经费也紧张,所以,押送这批犯人的事情,就耽搁了下来。
姜侍郎已经来了兵部多次,就为了交涉这件事情。刚才还为此事跟李源争吵呢。
如今听说了贾珉要去宁古塔,这就把贾珉给赖上了。
卜奎虽然也是宁古塔下辖的流放地,历史却比宁古塔短得多。是因为宁古塔的罪犯时常人满为患,所以才在那里新开了一个流放地。
那里更冷,也更加荒凉,流放到那里的犯人,也多是重罪。绝大部分是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即使到了那里,也经常逃跑,甚至杀死看守的兵卒。
上一任卜奎守备,就是被犯人暴动给杀死的。
这些还不是全部问题,还有来自于外部的威胁。
外部的威胁,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是近年来时常入境骚扰的罗斯帝国的哥萨克骑兵,进来后到处烧杀抢掠,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