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纵横四海-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珉赚多少钱,他都不担心。最怕的就是召集旧部,有什么图谋。

    他的京营在卜奎虽然有七千五百人,但是,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这些人,甚至都不是府兵团两千人的对手。

    这些天以来,陆陆续续地有士兵离去。

    他们离开的时候,也大多是十几二十人成群结队地走。

    他们离开的时候,都骑着自己的战马。

    这些战马,有的是从野渡居时代就跟随着他们,有的是后来在卜奎添置的,最近的一批,就是在收复南温都拉的时候,从希德哇人那里缴获的。

    按理说,这些战马都不属于士兵本人,但也不属于朝廷。最起码,老府兵团的那些战马,都是属于贾珉自己拿钱买的。应该归贾珉所有。

    不过,贾珉做主,把战马都给了士兵们。仅此一点,就远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士兵们离开的时候,气氛有些悲壮。

    送别的时候,除了一些祝福和安慰,更多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竟然是当年老府兵团在剿灭五龙山鲁霸王土匪时,说得那句话。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这句话,是贾珉当初到贾府不长时间时,说的一句话,当时曾在帝都风靡一时。

    府兵团的士兵们此时说出这句话来,倒是跟他们的心境颇为吻合。

    府兵团裁撤了,我们走了,那些关于府兵团的故事,从此成为了一个传说。

    王子腾在卜奎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在接到军机处公文之后的第三天,就起程回朝。

    临行前一天晚上,何参将为他设宴饯行。贾珉、冯紫英、杨林等原卜奎官员,都应邀出席了酒宴。

    酒宴上,王子腾再一次邀请冯紫英等人,到他麾下效力。但都被委婉地拒绝。

    王子腾走后的第二天晚上,贾珉在红楼夜总汇给冯紫英等人饯行。因为第二天冯紫英等人也要启程返回帝都。

    他们之所以比王子腾晚了两天,就是不愿意一路上同行。

    尽管他们都清楚贾珉跟王子腾的关系,对于王子腾也都比较尊敬,但是,现在这个时候,在一起相处,毕竟有些尴尬。

    这种尴尬是双方的,都会感到不自在。

    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塞万特夫妇也被邀请参加了宴会。

    在吃酒正酣,气氛达到了**的时候,塞万特夫妇出面,当着大伙的面儿,表演了华尔兹。

    贾敬似乎也按捺不住,拉着沈冰衣也跳起了华尔兹。

    此前贾珉已经叫冯紫英等人看过自己和沈冰衣跳舞,也跟他们说了学习华尔兹的目的。

    虽然这种舞蹈叫他们感到有些意外,但是,他们原来也都是世家子弟,世面也是见过的。短暂的意外之后,也就不感到有什么大惊小怪。

    卫若兰、贾芹、秦钟、孙远飞等人,还张罗着自己也要学,以免将来到了法国之后,影响了大事。

    此时见塞万特和贾珉跳的也确实精彩,加上又多喝了酒,于是就一个劲儿地叫好。

    这种叫好,部分是发自内心的,部分是给宝钗等人看的。

    宝钗等人虽然对跳舞抵触,但是,贾珉叫他们跳,也不得不应付一下差事,所以就在沈冰衣那里,关上门,偷偷地跟着沈冰衣学习。

    对于跳舞,女人似乎格外有天赋。

    虽然从来没跳过,心里也抵触,但是,她们还是在一天之内就学了个差不多。

    其中尤以晴雯学的最快,并且正像贾珉所说的那样,渐渐就上瘾了。

    黛玉学的也很快,并且也喜欢上了这个游戏。反倒是宝钗和妙玉,虽然天资聪颖,但由于心理抵触大,学的倒慢些。

    不过,两天时间,到底也学了个七七八八。

    此时见塞万特夫妇,贾珉和沈冰衣跳的如此精彩,冯紫英、杨林、赵大海等所有人都纷纷叫好,并没有人出言讥讽,心里的压力就减轻了不少。最后也跟着喝彩起来。

    贾珉见了宝钗等人的表现,心里不禁暗喜。

    基本上成功了。

    虽然在这里你们不好意思跳舞,等到了法国,就怕我不让你们跳,你们也要争着去跳呢。

    一场酒喝了三个多小时,这才散去。

    宝钗等女留在夜总汇跟沈冰衣说话,贾珉、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林大江、焦利、戴植、刘成八人,则到了贾珉的办事房。

    “你们还记得钟鼎这个人吗?”

    贾珉突然提起了似乎不相干的事儿。

    “记得,怎么会不记得?那个小子,是我们到卜奎第一个拿下来的家伙。”

    “是啊,不就是宁古塔将军韩天魁的外甥么。”

    钟鼎原来是卜奎守备署的一个佐领,是宁古塔将军安排在卜奎的眼线和利益代表。

    贾珉到了卜奎之后,第一个开刀的,就是钟鼎。

    不过,当时考虑到跟宁古塔的关系,和卜奎的战略后方掌握在宁古塔手里,所以对钟鼎网开一面,把他放回了宁古塔。

    当时从钟鼎那里起获了他和宁古塔将军跟盛京以及朝廷不少官员私自交往的证据,为了牵制和震慑韩天魁,才把他放了回去。

    这个举动,现在证明是非常正确的。

    这两年多以来,宁古塔方面,基本上对卜奎没有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珉长官,怎么突然之间提起钟鼎来了?”

    众人现在都是机警之人,见贾珉突然说起了钟鼎,就知道必有缘故。

    “给你们看样东西。”

    贾珉从怀里掏出了当年杨林给他的那封法语信。

    “这上面写的是什么?似乎跟薛姑娘他们学的法文有些相似。”

    七个人传看一圈,没人认得。他们都不懂法文。

    “这是当年杨林给我的。是罗斯帝国一个叫做塔玛尔的女公爵写给宁古塔将军韩天魁的信件。韩天魁要从她那里买两万支火枪。”

    贾珉就把信的内容,讲述了一遍。

    “两万支火枪,他要这么多火枪做什么?朝廷让他买么?”

    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凝重了。

    韩天魁是南安王韩天斗的弟弟,南安王又属于三藩之一。多年来,三藩互相倚重,同气连枝,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隐隐跟朝廷对抗,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这个形势,他们都很清楚。

    “难道他们有异心?”

    冯紫英终于把重点说了出来。

    “现在还不能确定,因为我们还没有更多的证据。”

    “若是那三家有异心,可就天下大乱了。”

    “是啊,朝廷的军队,有三成在他们手里,还都是精锐之师,若是他们反了,可就没有人能抵挡得了他们了。”

    “就是反了,朝廷也是活该,连我们府兵团这样的,都给裁撤了。三藩反倒是年年大把的军费养活着,也活该朝廷倒霉。”

    因为都是自己人,陈也俊说话也就不客气。

    “是啊,也该有人给朝廷个教训。”

    其他几人,也都纷纷附和。

    “你们都错了。三藩若是反了,对我们来说,不是好事儿。”

    贾珉不紧不慢地说道。

    “他们若是成功了,结果是什么?”

    贾珉问道。

    “大不了改朝换代被呗。”

    陈也俊不假思索地说道。

    “问题就在这里了。若是改朝换代,他们对我们家里会怎么样?”

    贾珉这一问,众人都不吱声了。他们意识到了那个可怕的后果。

    贾珉、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都是勋贵之家出身。

    这些勋贵之家,都是大德皇朝的开国功臣,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这些勋贵之家,是皇权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也算是大德皇朝中的既得利益者。

    虽然皇帝会时常打压这些家族,防止他们坐大。但是,也不能做得太过分。

    做得太过分了,把这些家族逼得走向了反面,对于皇权来说,也是削弱了自己的支持基础。

    这就是元亨天子虽然对贾珉非常不满,但最后也只是把他革去功名,削职为民,没有再追究他的主要原因。

    一旦三藩造反成功,改朝换代,这些勋贵之家,作为前朝的支持者,就必将受到清算。至少也是被迫站队。

    无论怎么样,都将受到极大地削弱,原来享有的各种权利,也将大大缩水。

    这还是好的结局,还有很大的可能被铲草除根。

    “珉长官,你打算怎么做?”

    冯紫英问出了这句话,证明他想通了其中的关窍。

第0456章 一段新的传说

    贾珉看了众人一圈,慢慢地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我们分两步走。第一步,这封书信我还有用处,你把这里的话记住,回帝都后,设法见到长安殿下,把信里的意思告诉她。我想她会知道怎么做的。”

    “她若是不相信怎么办?”

    “从我们这里传出去的消息,她会相信的。至于皇上是否相信,就看天意了。”

    “不如叫薛姑娘她们临摹一封,交给长安殿下。”

    林大江出了个主意、

    贾珉刚想否定,冯紫英先说话了。

    “不行,万一皇上不相信,留下了薛姑娘的笔迹,反而给他们留下了把柄。对此,我们不可不防。”

    “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呢。皇上说翻脸就翻脸,说不定就以为我们别有用心呢。”

    贾珉也正是如此想法,临摹之事也就作罢。

    “第二步,就跟我此次北行有关了,我要去见一见这个塔玛尔女公爵。”

    “他们还有女国公?这倒是稀奇了。”

    “武则天都能当皇帝,有个女国公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陈也俊有些瞧不起林大江的没有见识。

    “也是啊,我怎么把武则天给忘了呢。”

    “珉长官,这个塔玛尔敢做这么大的生意,看来在罗斯也是个人物。”

    “珉长官,你的意思是要把这两万支枪给截下来?”

    卫若兰提到了一个关键点。

    “是的。不过,不是她原来打算的那两万,而是新的两万。”

    “这有何区别?”

    “是升级换代的两万支,或者说,不是她的那两万,而是我们从法兰西弄出两万支,但是,一路上,万水千山,我们还需要借助这个塔玛尔的力量来把枪运回来。”

    “珉长官,火铳我们自己也可以造的。”

    戴植终于有些沉不住气了。

    “戴先生,等我们到了法兰西,你就会明白,我们造的火铳,其实已经落后很多。在大德对付鞑靼人还行,等将来到了北海,我们的敌人就是罗斯的哥萨克骑兵,那个时候,我们的火铳就不行了。”

    此时欧洲,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的最明显标志,就是蒸汽机的大规模使用。

    蒸汽机改变了千百年来,一直以骡马、风、水等自然能量为主的模式,使得人工能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从而推动了制造业的大发展。

    在武器制造上,也掀起了一场革命。不久之后,世界军事历史,就进入了坚船利炮时代。

    此时,罗斯帝国正在向东方扩张,此前,罗斯帝国的哥萨克骑兵,足迹就已经到达温都拉草原,甚至对卜奎以南的地方,都造成过威胁。

    要想在北海那里立足,将来就不可避免地要跟罗斯帝国的哥萨克骑兵打交道。

    没有更加先进的武器,就很难抵挡他们的铁蹄。

    这才是贾珉要去法兰西的主要目的。

    之所以要带戴植,刘成和焦力去那里,就是要用戴植的连环铳、地雷、喷筒这些先进的理念,跟欧洲的工业基础结合,制造出一批先进的武器。

    并且引进蒸汽机等先进的加工机械,将来建立自己的军工体系。

    若是在大德境内,再过几十上百年,都难以实现这个目标。

    “这个塔玛尔公爵,不知道长得如何。若是长相上说得过去,珉长官你就不妨收了她,到时候人财两得,连运枪的钱都省了。”

    林大江出了个自以为高明的主意。

    “此计不妥,既然是个国公,想必也是四五十岁了,岂不是委屈了珉长官?”

    陈也俊还是很替贾珉着想的。

    见这些人越说越离谱了,贾珉只好转移了话题。

    “若兰,这些日子,可搜集到了北海那里的情报?”

    “风土人情,地理山水什么的,倒是搜集到了一些。倒是有个意外的收获,叫我有些吃惊。”

    “哦,什么意外收获?说说看?”

    “据一个皮毛商人讲,在北海还有我们卫家的本家人在那里,还是个大家族,在那里多少还有些势力。”

    “竟然有如此情形,倒是叫人意外。怎么会在那里还有你卫家人呢?”

    “这就要从苏武牧羊说起。你们还记得,苏武当时在北海,送给谁牧羊吗?”

    “卫律啊,哦,还真是你卫姓人呢。”

    “这个卫律,也是汉人。当时是到匈奴那里出使的汉朝使者,后来被扣留在了那里,时间久了,单于对他不错,就投靠了单于。单于封他为王,给了他几万部众,游牧到了北海。”

    “苏武当时就是给他牧羊的。在那里呆了十九年,后来才被放回来的。如今那里有卫家人,也就不奇怪了。”

    “我在家里时,也曾听长辈说过,汉代的时候,卫家确实有一支人,到了匈奴那里,想必就是卫律了。”

    “若是如此,倒是可以接触一下,或许会有所助益。”

    这个卫律,倒是可能跟卫若兰有共同的祖先。

    在汉武帝时期,以卫青为代表的卫家,也是个显赫之家。

    卫律既然能出使匈奴,想必在朝廷也有一官半职。很可能就跟卫青的卫家,有些关系。

    但若说是卫家有一支人到了匈奴,可能性则不大。

    卫律作为使者出使,随从会有,但不一定就带上太多的本家人。

    但此事也并非绝无可能,若是他带去的有一些家兵家将,本家人较多,最后留在那里成为一支人也有可能。

    此事已经很难考证,但是,若是攀上了本家,总有些用处。利用一下这层关系,倒也未尝不可。

    “焦利,那批香料何时可到?”

    “按照行程,再有五六天,就该到了,连同瓷器,一起到达。那时就可启程了。”

    这批香料和瓷器,就是加贾珉此次北行要携带的主要货物。

    此时,在欧洲,中土的瓷器正是风靡之时,尤其是一些高档瓷器,更是被视为奢侈品。

    高档的瓷器,即使在大德,也是昂贵的奢侈品。

    象妙玉用的那些成窑的器皿,就绝非一般家庭能用得起。

    好在还有变通的办法,那就是高仿品。

    这些高仿品,在大德这个瓷器之乡都时常可以以假乱真,叫一些行家都走了眼,况且到了欧洲呢?

    贾珉的这批瓷器,就是高仿品。

    虽然是高仿,价钱却跟普通瓷器差不多。

    因为这批瓷器,来自帝都郊区的万家窑。

    说起这个万家窑,就要追溯到贾珉在野渡居的时代了。

    那个时候他刚刚带着平儿和焦力在野渡居创业,发的第一笔大财,就是国公酒。

    国公酒的酒瓶,就是在万家窑定制的。

    后来贾珉自己不生产瓶装酒了,在他把造酒技术卖给了胡一道时,也把万家窑介绍给了胡一道。这几年,胡一道的酒瓶子,一直就由万家窑供应。

    上回回府时,贾珉就顺便到万家窑定了这批高仿的成窑瓷器。

    他准备用这批普通价格买来的高仿品,到欧洲卖个大价钱出来。

    其实,这也是无奈的选择。

    此去路途漫漫,又是陆路运输,瓷器比较重,又是易碎品。在路上损耗也比较大。即使是普通瓷器,运到欧洲去,成本也极高。

    况且,一般瓷器和高档瓷器,在运输成本上,几乎没有多大区别。既然运了一回,何不运“高档货”呢。

    至于香料,则主要是桂八角、川花椒和来自南洋的一些香料。

    之所以选择香料,是因为几个原因。

    一是销售市场的因素、此去往北,越走香料越贵,不仅价格高,还可以一路走,一路销售。估计用不了到法兰西,就可以销售一空了。

    二是运输成本的因素。

    香料的重量比较轻,单价比较高,在运输性价比上,具有优势。

    三就是采购价格的优势了。

    此时的大德皇朝,香料的价格,相对于欧洲来讲,具有很大的优势。

    从欧洲到南洋的海上商路,欧洲各国争夺的很厉害。

    但是,从南洋到大德的海上商路,却一直控制在大德手中。商路畅通,就使得香料的价格也比较低廉。

    中土与南洋的香料贸易,在明朝的时候,就很兴盛。

    在后世人看来,郑和七下西洋是为了炫耀明朝武力,或者是寻找建文帝下落。

    这些原因可能有,但是,却把问题太简单化了。

    在郑和的远洋航行中,进行香料贸易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南洋香料输入到中土最多的时候,曾经造成供应过剩,大量积压。以至于为了消化这些香料,有一段时间给官员发俸禄,都用香料替代。

    此时的香料价格,就比较低廉。

    贾珉用的是卜奎衙门的名义,一路上过关卡不用交税,

    到了卜奎往外输出,按说也是该交税,并且受限制。

    但是,现在是何参将在此主政,卜奎衙门的人,又都是他的部下。

    虽然可能出现人走茶凉的现象,但是,府兵团刚刚裁撤,他在卜奎又有巨大的影响力,即使茶凉,也不至于凉的这么快。没人好意思跟他收税。

    光是税款这一项,就使得他的香料在成本上占有巨大的优势。

    瓷器也好,香料也好,去法兰西也好,贾珉早就在就在暗中布局。

    现在,只等货物一到,他就要启程,到欧洲大陆去上演一段新的传说。

    这个传说,是府兵团传说的续集。

第0457章 再也回不到从前

    时间似乎过的很快,转眼之间,就是初夏。

    迎春花开了,树叶绿了,长安的心情也好了起来。

    自从去年冬天从卜奎回来之后,长安基本上就深居简出。

    除了各家人来请她,大多数时间,都在宫里呆着。

    以前在野渡居练兵的时候,她几乎每天都很忙。现在闲了下来,反倒觉得似乎没有什么地方可去。

    她曾经到野渡居去了一趟,到了门口,却没进去。

    贾珉不再那里,她不知道自己还到那里去干什么。

    塔娜被迎回贾府的时候,她曾经想到贾府去。至少也要到野渡居去一趟。

    她希望见到珉长官,又害怕见到他。

    珉长官如今被父皇革去功名,削职为民,她觉得不好意思见到珉长官。尽管珉长官不说什么,也从未跟他抱怨过,但是,长安就是觉得没脸见到他。

    似乎是她做了什么对不起珉长官的事情。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长安就常常回忆起跟珉长官在北温都拉时的情形。

    雁落湖那座茅草屋,那湖里活蹦乱跳的大鱼,味道是那样的鲜美,就连宫里的御膳,都没有那样美好的味道。

    收复南温都拉的兴奋和荣耀,并没有让长安兴奋多久。现在,她已经懒得跟别人再提起那些事情。

    其实,她是很愿意跟别人讲讲在落雁湖那段时间的生活的,但是,不能讲啊。那是自己跟珉长官的秘密啊。

    说了出去,会叫人笑话的。再说了,这样的事儿,怎么能跟别人说呢。叫人害羞呢。

    长安坐在镜子前,用梳子慢慢地梳头。

    这是一把很土气的梳子,制作的很粗糙,形状也难看。

    立春和宫女们,已经多次跟她说,叫她换一把好梳子。

    怎么能换呢?这就是世上最好的梳子啊。是珉长官亲手为我做的,专门给我一个人做的啊。

    只要看的这把梳子,就像看到珉长官一样。我要一生一世的带着它。

    回来之后,只要有机会,长安就会向父皇宣讲贾珉的好处,宣讲卜奎治理的如何如何好。

    当她听说要裁撤府兵团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去找父皇,竭力宣讲府兵团的好处,甚至直言不讳地跟父皇说,要给贾珉官复原职。

    尽管父皇每次都默默不语,但是,长安还是要说。

    她痛恨那些想要裁撤府兵团的大臣,认为他们是在欺瞒父皇,误国误民。

    他也曾经找过太子哥哥,希望哥哥跟他一起劝说父皇收回成命。但是,太子哥哥表面上答应,背后却迟迟不动。

    长安就不明白了,象珉长官这样,既忠于朝廷,又有本事的人,父皇怎么就不喜欢呢?

    难道就因为他曾经反对对北温都拉用兵?

    事实上,珉长官是对的啊。那次用兵,最后不就是一败涂地了吗?

    父皇就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难道面子比江山社稷还重要吗?

    罗大学士上奏,说要启用珉长官为宗人府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