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纵横四海-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太太带着贾琏,来到了大果园。
往日里姑娘们美丽的倩影和欢快的笑声,都已经没有了。此时只留下了一片空旷。
“鸳鸯,你们回去吧,这里有琏哥儿陪着我就行了,我跟琏哥儿说说话,一会儿就回去。”
鸳鸯和琥珀等见老祖宗如此说,知道是有要紧事,不愿意叫她们知道,答应一声,就退到了远处。
贾琏扶着老太太,在的大观园里慢慢走着。
潇湘馆,蘅芜苑,秋爽斋等,一一走过。
“琏哥儿,你知道我如今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么?”
“孙儿愚钝,还请老祖宗明示。”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府里这一大家子,高高兴兴、和和睦睦、平平安安地过日子,每当我见到你们这些晚辈们一个个高高兴兴的样子,我就感到非常满足。”
“我希望咱家的姑娘们,一个个都能找到个好人家,让她们风风光光的嫁出去。”
“姑娘们都会有这一天的。”
“当然会有这一天的,不过,我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老祖宗长命百岁,一定会等到姑娘们回来那一天的。”
“但愿如此。不过,这一切,就要靠你和珉哥儿了。你知道我为和要找你到这里来么?”
“孙儿不知。”
“琏哥儿,若是依着你以前的样子,我是不会跟你说的。如今你跟着珉哥儿几年,终于出息了,现在终于能跟你说了。”
“老祖宗要说何事?”
“我要告诉你贾府的最大秘密。”
第0493章 贾府的惊天秘密
在一处水榭上,老太太停了下来。
“琏哥儿,你知道我为何叫你除去赖嬷嬷么?”
“孙儿不知。”
“因为赖嬷嬷关系到东府的一件天大的秘密。”
尽管贾琏已经知道赖嬷嬷必定关系到一件巨大的秘密,但是,这个时候见到老太太郑重其事地说出来,还是心中一凛。
“二十多年前,赖嬷嬷和焦大从外面抱回来了一个女婴。这个女孩儿,就是当初的废王诚意亲王的女儿。”
“诚意亲王?不是被满门抄斩了么?”
“是满门抄斩了,在满门抄斩的头一天晚上,诚意亲王和王妃求到了贾家,请求收养这个女孩儿,给她家留下一条血脉。”
“于是老祖宗就收留了那个孩子?”
“是的,诚意亲王对咱家不错,有难了,求到咱家,那孩子才一岁多,她又懂得什么?我心一软,就答应下来。上次谢鲲找焦大,查的就是这件事儿。”
“那个女孩儿是谁?”
“蓉哥媳妇儿。”
老太太这么一说,贾琏虽然有些吃惊,还是不假思索地相信了。
按照当初的说法,秦可卿是秦业从荣养院抱回来的孤儿。
可是,在迎娶秦可卿的时候,她的嫁妆却异常丰厚,还高档豪华。
秦业只是工部营缮司的一个五品官儿,此前也未听说有什么丰厚的家业。却拿出了如此丰厚的嫁妆,当时就引起了人们的惊奇和一些议论。
后来秦可卿过门,在家里的用度排场,也跟秦业的家境,有些不符。
如果说秦可卿是诚意亲王的女儿,这一切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这件事,简单来说,就是贾府收留藏匿了废王之女,也就是窝藏了钦犯。
也就难怪谢鲲追查了。
此事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现在重新纠了起来,显然就是要对付贾府。
“此事蓉哥媳妇自己是否知道?”
“不知道,一直没告诉她。若是她知道了自己是钦犯,这些年来,叫她怎么活?岂不是天天提心吊胆的?此是只有我、焦大和赖嬷嬷三人知道。如今告诉你,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你能把她的身世告诉她,免得她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谁。”
“既然如此,为何不叫蓉哥媳妇离开?”
“一是东府那边如今离不开她,她若是一走,那一大家子将来怎么办?珍哥儿只会玩乐,珍哥媳妇又是个不担事儿的。”
“二是锦衣军已经盯上了她,此时若是走了,恰好给人家坐了口实。我想他们此时尚未抓到真凭实据,倒是在这里不动,反倒安全些。此时一走,正好就打草惊蛇了。”
“倒是有些道理,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但愿他们皇家不要做得太绝,不过是个女流之辈,只是留下一条血脉,又能对皇家怎么样?是能反了还是能乱了,何必赶尽杀绝?”
两人慢慢走着,来到了翠拢庵前。
“琏哥儿,你知道为何把翠拢庵修在了大观园里面么?”
这个问题,其实贾琏早就注意到了。
按说贾府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家庙铁槛寺,根本没有必要再修盖一个翠拢庵。
一般的寺庙道观,都在郊外,离住家也比较远。
这既是为了避免寺庙人多杂乱,也是为了避免跟寺庙争夺风水。
大观园是省亲别院的一部分,里面是要住人的,贵妃省亲回来,在这里见到寺庙,其实也不太合适。
当初修盖的时候,山子野、贾赦、贾政就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老太太说了如此,最后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并且明确地指定了用途,翠拢庵就是专门给妙玉准备的。
“这不是为妙玉姑娘准备的么?”
“对,就是为她准备的。妙玉这丫头,也是个可怜的孩子,之所以把翠拢庵修盖在这里,就是为了叫她能经常到府里走动,跟姑娘们在一起,省得她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莫非妙玉的身世也……。”
贾琏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妙玉的身世,其实也有很多谜团。
她无名无姓,只有妙玉这个号。说她是出家人,却是戴发修行。说她不是出家人,却有个出家人师父,且一直住在寺院里。
以前说她出家修行是因为小时候有病,可这么多年,也没发现她有什么病?
只说她是官宦之家之后,可是家世到底如何,却也没人知道。
说是破落之家,可是吃穿用度,茶具茶叶等,却多是贡品,那茶具,就连贾府用的,都有所不如。
说她是苏州人,说话却分明是帝都口音,虽有苏杭吴侬软语,却是不多不重。
“对,妙玉的身世,也是个重大秘密。”
“她不是从小跟着师父在苏州玄墓蟠香寺长大,后来才跟着师父到了帝都的么?邢姑娘也说过,小时候后跟妙玉做过邻居,两人还一起玩耍过的么?”
所谓的邢姑娘,就是邢岫烟,小时候她家租赁过蟠香是的房子十来年,跟妙玉是邻居。
“这一段倒是不假。可是她在蟠香寺之前,却是在帝都过活的。后来在帝都呆不下去了,才到了苏州。”
“为何又回到了帝都?”
“自然是因为在苏州也呆不下去了,这才重新回到了这里。”
“难道妙玉的身世也有重大秘密?”
贾琏几乎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判断,只是还不知道这个秘密到底是什么而已。
“你还记得荣禧堂里的那副乌木楹联吗?”
“就是‘座上玑珠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那一副么?莫非……?”
贾琏想起了这副对联下面的一行小字:“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莫非是东安郡王……。”
“你猜对了,就是东安郡王。妙玉就是东安郡王之女。东安郡王后来犯了事,也是满门抄斩,最后把妙玉托付给了咱家。咱家就收留了下来。”
“后来先皇叫忠顺亲王查找妙玉,在帝都呆不下去了,这才去的苏州。”
天啊,老祖宗,你的胆子怎么这么大啊?怎么就知道窝藏钦犯之女啊?
“东安郡王是咱们的同乡和世交,有了难,相信了咱们,咱们不能袖手旁观。”
“诚意亲王也好,东安郡王也好,当时对咱家都是有过恩的。人这一辈子,谁能保证就没个七灾八难的?有恩之人有难了,我们岂能不管?”
“况且,可卿也好,妙玉也好,当时都不过是什么都不懂的婴儿,竟然连一个小孩子都不放过,也实在太无情无义。”
“如今过去了这么多年,她们两个,早就是咱们家的人了。咱们自己家的人,咱们不管,还要谁来管?”
“妙玉如今跟珉四弟在一起,倒是不必担忧。”
“你写封书信给珉哥儿,叫妙玉不要回来,免得再生枝节。若是我有什么不测,你就把妙玉的身世告诉她。”
“老祖宗且放宽心,这两件事情,孙儿记下了。”
“不止这两件,还有一件。”
“还有?”
贾琏不禁失声叫了出来。
“嘿嘿嘿,琏哥儿,不要害怕,就这一件了。两件都做了,也不在乎多做一件了。”
是啊,这两件惊天大事儿都做了,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呢?
“这一件,就是金陵甄家的事儿了。他家的事儿,你也该知道的,倒是没有大的事儿,就是他家把一些金银细软,放在咱家寄存着。”
这事儿还不是大事儿?人家皇上抄甄家的家,你在这边儿帮人家窝藏赃物,皇上知道了,能高兴么?
“甄家也是咱们的世交,要说这甄家,倒也够可怜的。先皇先后四回到江南,都住在甄家。皇上去了,甄家能不大兴土木,好好招呼?咱家大姑娘回来了,都是大兴土木的,何况皇上去了?”
“甄家虽然富裕,但是皇上去了四趟,他家有再多的钱,又哪里够往里面填的?少不得就得想些别的法子弄些银子。最后竟然因此被当今查抄了。落得个如此下场。岂不是可怜可叹。”
“便是如今的周贵妃和吴贵妃两家,不也是被省亲别院给压得快要垮了?若不是珉哥儿的主意,我们家如今不也跟他们一样?”
“用着你的时候,拿你当牛做马。用不着你的时候,就卸磨杀驴。自古无情帝王家,可见是说的不假。”
“还有几件事儿,也算是咱家的把柄。不过,都是一些无关紧要之事。只有这三件,才是大事。”
于是,老太太就把贾赦交结外官和贾珍聚赌等事,大致说了一下。
这些事情,要说有事也有事,要说没事也没事,其实全在皇上一念之间。
“其实,也不只是咱家,叫上个世家大族的,谁家没有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儿?那些事儿,都比咱家严重的多呢?”
“况且,这三件事儿,咱家也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不过是为了情义二字,救人于危难而已。做了就做了,也不必为此耿耿于怀。人活一世,有些事情,该做的是一定要做的。”
贾琏相信,老祖宗做这几件事,确实是出于情义。
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这几件事给贾家带来的,除了巨大的风险,确实没有什么别的好处。
“原本我是准备把这些秘密带进棺材里去的,如今看来,怕是要不行了。当今龙体欠安,若是太子继位,恐生变化。所以,不得不有所防备。”
“如今宝玉和姑娘们都走了,到了珉哥儿那里,我也就放心了。剩下我们这些老的,就在这里应付着。若是将来没事儿,就再回来。”
“今儿个叫你来,就是要嘱托你最重要的一件事儿。”
“请老祖宗示下,孙儿洗耳恭听。”
“我虽然不知珉哥儿在做什么,但是,以他的性子,一定是在做大事。琏哥儿,你给我记住了。若是咱家将来有难,你要做的,不是想法解难,第一个要做的,就是逃走。”
“老祖宗,孙儿岂能独自逃命?”
“不是叫你逃命,而是叫你去找珉哥儿商量。你告诉珉哥儿,就说我说的。若是皇家不太为难咱家,也就算了。若是他家做的过分了,也就不必顾忌什么君臣名分了。”
“老祖宗的意思是……?”
“造反!”
老太太说完,就拄着拐杖向前走去。
一时间,贾琏竟然有些泪眼模糊。
看着老祖宗蹒跚的背影,竟觉得那形象非常高大。
第0494章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就在宝玉和姑娘们从帝都启程,赶往卜奎的时候,焦/利、戴植、腊梅花等人,带着从法国购买的火器和蒸汽机等设备,回到了平远城。
此时谢尔登河还处于冰封季节,在海上登陆后,在当地雇了一些马车,爬犁,又购买了一些马车,爬犁,在冰面上,把货物运送回来。
去年七月中旬从法国出发,这一趟,一共走了将近八个月时间。
回到平远城,焦利和戴植立刻就开始建设兵工厂。
冯紫英和卫若兰接收了新的装备后,立刻就将武器装备了自治军,开始熟悉武器性能和使用方法,并按照贾珉信中告诉的方法和思路,开始了战术训练。
这些装备,跟以前的火器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原来的战术,已经不适用了,必须尽快熟悉新的战法,才能让火器最大限度地发挥威力。
这些新的火器和设备,让冯紫英和卫若兰等人,在意识到了他们的强大威力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原来认识上的差距。
现在他们才真正的意识到,原来那种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国观念,以及以为除了大德之外,都是蛮夷蒙昧之地的想法有多么可笑。
就在这种骄傲自大,固步自封中,天朝已经落后了。
尤其是是听得焦/利和戴植等人说了在欧洲的见闻,更加使他们震撼。
现在他们才真正地体会到,珉长官究竟为什么花费如此巨大代价,执意到法国去了。
焦利这一艘船,绕着大德从南到北航行了一圈儿。
一路上虽然没有回家,但是,也不时地到一些港口停靠补给。,有时候还上岸休息两天。
在那里,他们了解到了不少关于大德如今局势的情况。
大德的局势,加上从法国带回来的消息,以及戴植他们一路上见识到的欧洲殖民者对于南洋等地的渗透,让冯紫英等人,有了紧迫感。
焦利等人回来三天后,冯紫英,卫若兰、林大江、焦利、戴植五人,在一起召开了一次会议。
了解贾珉建国计划的七个人中,此时陈也俊还在卜奎,跟平儿忙于烟草和其他生意。
刘成跟着贾珉,留在了法国。这五个人,就是贾珉建国计划在北海的实际决策者和执行者。
“说句实在话,当初珉长官说我的火器已经落后了,我还是很不服气的,以为是珉长官使的激将法。没想到,这回到了法国,才知道珉长官所言不虚。咱们的火器不仅落后,而且是落后太多。”
戴植此时说起来此事,就显得非常诚恳。
“戴先生说的对,其实不仅是火器,就是在军制和战力上,我们也落后了。哥萨克虽然强,但他们如今也不是最强的。尤其是水军,更是叫人心惊。”
焦利此行,感慨更多,算是彻底开了眼界。
“自古以来,我们就说天圆地方,可是,如今才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原来是个球形的,这叫做地球,它是圆的,竟然还在旋转着……。”
关于地球是圆的,戴植此次回来,已经多次提起,起初别人也不相信,但见他说的信誓旦旦,又列举出了一些例证,才半信半疑。
感慨了一阵,开始进入正题。
“如今兵工厂建设,就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务必要在三个月内建成。目前虽然没有战事,但哥萨克随时可能前来。以前他们在我们手里吃过两次亏,下次再来的时候,兵力会更多,来势会更加凶猛。”
冯紫英停顿了一下,看看几人,接着说下去。
“冯紫菁,你的水军还要抓紧操练,水军练好了,将来运兵和海战,才能有所作为。等谢尔登河开化,就把水军开到大海去练兵。”
“如今开办兵工厂,迫在眉睫的事情有两件,一是需要大量的工人,二是需要大量的生铁。”
焦利又提出了很现实的问题。
“工人我们可以再从卜奎招募一些,一会儿就给陈训练长去信,叫他尽快再输送些人来。”
冯紫英提出了解决办法。
“现在人力紧张,卜奎有些释放的流人,在那里生计差的,不妨多招募一些过来。我有个想法,在生产兵器的同时,也生产一些农具等民品,在法国,见到了不少新奇的东西,我也搜集了不少样品,戴先生还带回了不少图纸。”
“此次带回了谢尔曼先生,就是个找矿专家,明日我带着他出去找矿。若是在北海找到了铁矿,将来就省得从卜奎千里迢迢输入生铁了。”
焦利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自然没人反对。
要想在北海立足,生铁问题,是个早晚都得解决的瓶颈。
“黄西德和赵半城的人,还在这里么?”
冯紫英问卫若兰道。
“还在这里,昨日杨典史还跟他们核计在此开立票号的事情呢,已经基本上定下来了。”
“招募新兵的事情进展如何?”
“已经派人去卜奎联络陈训练长了,叫他在那里再招募一些。”
这一次会议,开了三个多小时,五个人各抒己见,献言献策。制定下来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和操作要点。
三月十八,贾珉在法国租赁的第二艘货船,满载着枪支弹药、三台蒸汽机,经过改良的新式喷火筒三百具、四百台手摇式卷烟机等货物,从法国,前往北海。
这一次航行的路线,跟此前戴植那一艘船的路线一样。
宝钗、妙玉和黛玉想体验海上航行,于是就跟着秦钟等人,一起随船回来。
贾珉带着晴雯、塔玛拉、高大壮,青格勒等人,则从陆路,经过罗斯帝国,返回北海。
塞万特夫妇和贾芹以及另外三人,则留在巴黎,负责协调和罗浮兵工厂的后续合作、烟草生意,造酒设备等事宜。
卜奎的五月,已经进入了夏季。
除了晚上要比较凉爽之外,白天的气候,跟帝都其实没有多少差别。不过,这里的雨水似乎比较频繁一些,所以倒不像帝都那样,时常会干旱。
卜奎城里,如今到处是一片热闹的场景。
每每走在城里的时候,陈也俊就时常想起当年府兵团初到卜奎时的情景。
此时,他正跟卜奎参将何佳林,骑马并排走在卜奎的街道上。
“转眼之间,就来卜奎好几年了,时光如白驹过隙,逝者如斯夫啊。”
“陈老弟何必如此感慨,在此世外桃源之乡,远离庙堂是非之地,我倒是很羡慕你啊。”
何佳林的声音,不禁有些萧索。
“王大帅如今还在九江?”
“一去就两年多了,如今还在那里。我们是京营,本是拱卫京师的,没想到,如今一南一北,相隔万里。硬生生地把京营分做了两处,也是怪事一件了。”
“唉,一入官场,身不由己,想当初,我们府兵团不也是说裁撤就裁撤了。如今想起来,还心有戚戚然。”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倒是觉得,珉长官这一步走对了。远走北海,到他乡安身立命,倒也不失为良策。如今我才理解,他当初为何不让姐夫为他争取官职了。”
“当初,我和冯幕僚长、卫军情长,也为珉长官感到惋惜,甚至还为他愤愤不平,如今想来,还是珉长官做得对。”
“珉长官远见卓识,深谋远虑,特立独行,朝廷那些老朽之辈,必将不会容他,与其每日里跟他们斗来斗去的,倒不如现在这样,一心为自己谋划。”
“是啊,如今皇上龙体欠安,太子监国,怕是要改朝换代了。此时的帝都,必是刀光剑影,处处杀机。倒是我们在这里,还有些闲情逸致,笑看云卷云舒。”
“陈老弟倒是可以如此,我们可就未必了,说不定什么时候,那刀光剑影就波及到了卜奎了。卜奎能有今天,实在不易。但愿不要波及到这里,给卜奎留下一片清净之地。”
“何参将放心吧,如今他们还顾不上这里。”
两人一路聊着,到了红楼夜总汇。
沈冰衣迎了出来。
“平儿姑娘还没过来么?”
“在那里忙着处理些事情,一会儿就过来了。陈训练长,今年的烟草,到底要种多少?”
“比去年增加一倍。如今烟叶销路大增,各地都来要货,没想到,短短几年,就会出现如此喜人局面。还是珉长官当初有远见啊。”
何佳林喝了一杯茶就走了。没一会儿,平儿就来了。
跟陈也俊和沈冰衣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了起来。
几乎每天,几人都要这样到一起,聊上一会儿,交流各自的信息,有些比较大的事情,在一起研究一下,就办了。
如今的卜奎,成了府兵团在大德境内的一个重要中转中心。
来自大德的人员、货物、信息,就在这里汇集,然后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海。
陈也俊、平儿、沈冰衣三人,如今就是府兵团在大德境内的代理人。
几人正在聊着,双喜推门进来,带来了一个人。
“贾营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