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纵横四海-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流人都是坏人,我俩如今就是坏人头儿,他们都听我们的。”
“嘿嘿,谢鲲,你知道我贾家犯的是什么事儿么?”
“自然是知道的。”
“在我跟前儿,你还敢说你是坏人么?”
“这个……,老太君,在下干的那点儿事儿,确实比不了老太君。”
“谢鲲,你也当过锦衣军统领,以往你们拿人的时候,有谁敢跟你们火拼么?”
“从来没有。”
“这回锦衣军到我家拿人,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么?”
“叫你们打死了一百好几十人。”
“我如今如何?”
“老太君还活的好好的。”
“咱们此行是去哪里?”
“北海。”
“北海那里谁做主?”
“自然是怀远了。”
“我跟珉哥儿谁是老祖宗,谁是孙子?”
“自然您是老祖宗。”
“我俩谁听谁的?”
“自然是怀远听老祖宗的。”
“现在你们该听谁的?”
“自然听老祖宗的。”
“刚才凤哥儿说,我是佘太君挂帅,你觉得她这话说的怎么样?”
“她说错了。”
“错在那里?”
“她把姓名说错了,应该是史太君挂帅。”
“好了,琥珀,把你的腿伸过来,让我枕着迷糊一会儿。修同贵和谢鲲这两个猴崽子,连午觉都不让我睡,就把我拉到车上来了。凤哥儿,你也去迷糊一会儿吧,有了一万多保镖,咱们还怕什么?”
老太太说完,就在车上枕着琥珀的腿,打起盹儿来。
谢鲲看着修同贵,一脸懵懂。
“修大人,我问你个事儿?”
“什么事儿?”
“他们和咱们,到底谁是人质?”
“谢鲲,我也问你个事儿?”
“什么事儿?”
“咱俩什么时候成了猴崽子?”
第0522章 早朝变成清谈场
在锦衣军和五城兵马司的合力拦截下,帝都居民的外逃风潮算是勉强被制止住了。
天佑天子听到了这个消息,心里算是稍微宽松了一些。
不过,也有人认为,此时是否进行拦截,已经没有多大必要。因为能逃走的和该逃走的,都走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除了是逃到外地也没有什么门路的,就是认为自己留在帝都,不管是谁来了,也可以应对自如的人。
人员虽然不怎么走了,但是帝都并不平静。各种各样的消息,传得似乎更多了。
其中流传最广的,有两条。
这两条都跟三藩有关。
第一件,据说三藩已经上书朝廷,向朝廷索要他们的家眷。因为他们留在帝都的家眷不见了。根据他们得到的消息,三藩的家眷是被朝廷给关押起来了。
三藩的理由很充分。
他们几家世代为朝廷镇守西南边陲,如今正为朝廷到处剿匪。自己的家眷留在帝都,如今不明不白的就不见了,希望朝廷给他们一个交代。
今天的早朝,议的事情当中,就有这一件。
“各位爱卿都说说,此事如何答复他们?”
天佑天子靠在龙椅上,有些没精打采的。
刚刚继位的时候,他每天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早朝。
那种君临天下,万人之上,自己一句话,就可以决定许多人生死存亡的感觉,让他陶醉。
但是现在,这种感觉似乎远去了。
自己刚继位那会儿,所有的有资格位列朝班的大臣,没有一个缺席早朝的。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起,朝上的大臣就越来越少了。
有的是抄家了,有的是告老还乡的,有的是赋闲在家的,有的据说是逃走了。
更多的则是告病的。甚至还有的干脆什么理由也没有,无缘无故就不来上朝的。
这种情形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天佑想起来了。
似乎是从贾家等六家国公被抄家的时候,就开始了。
但是,那些事情都过去了,现在的燃眉之急,是如何答复三藩索要家眷的事情。
见没人出班答话,天佑只好自己点名了。
“顺天府,三藩家眷监管之事,也是你们的责任,如今三藩家眷不见了,他们又来索要家眷,你说说,该如何应对是好?”
“皇上,三藩家眷虽然住在帝都,但一向是由锦衣军监管。顺天府对此事实在是一无所知。”
贾雨村觉得,皇上这么问自己,很不公平。
自己当顺天府尹才几天,这件棘手的事情,就找到自己头上来了。
本来是锦衣军的事儿,你不问他,反倒问我,是何道理?
“孙同仁,顺天府如此说,你怎么解释啊?”
“回皇上,虽然锦衣军负责监管三藩,但是,锦衣军事务繁忙,一时看管不周,也是难免的。三藩家眷不准离开帝都,一百多年都是如此,在座的谁人不知?难道他们就都袖手旁观么?”
按照行程计算,宋宽等人此时应该到了三藩控制的地盘。此时他们倒打一耙,向朝廷说要家眷,孙同仁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所以,此时他只能拼命推脱自己的责任。
当初曾经有两个锦衣军头目,知道宋宽是他放走的。
不过,孙同仁的动作足够快,已经将他们灭口了。如今,再也没有人知道是他派人把宋宽送走的了。
“朕没打算追究谁,你们就不要互相推诿了。如今当务之急是如何回复三藩?”
“皇上,臣有话要讲。”
罗启华出班了。
“罗大学士有话就说。”
“谢皇上。臣以为,三藩家眷已经回到了三藩,如今他们索要家眷,不过是倒打一耙而已。皇上可以下旨斥责他们。”
“如今他们已经占据到了江浙,如果他们继续北上,如何是好?”
“皇上,如今三藩反意已明,朝廷不应再对他们抱有任何幻想。昨日,臣还听说了一件事,听来令人非常气愤。”
“什么事情?”
“近日里帝都传说,南安王韩天斗有一日吃酒,斩了一条白蛇,据说那白蛇有数十丈长……。”
“混账的韩天斗,他究竟是何意?难道他想效仿汉高祖斩白蛇,谋取天下么?”
这个传说,大臣们很多人都听说过。
当初汉高祖刘邦斩白蛇其义,最后得了汉家天下。
皇帝是真龙天子,能杀了白蛇的,自然是龙了。
此时传出这个传说,用意其实已经非常明显。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罗启华没有顺着皇上的话说下去,说起了一个似乎不相干的话题。
“江南士林,今日突然大刮尧舜之说,其中甚嚣尘上的,就是禅让之说。近日,这股风气也传到了帝都士林,据说许多士子对此颇有兴趣。臣以为,这也是三藩在幕后推手,妖言惑众。”
“哼,他们是何用意?难道想叫朕把天下禅让给他们?”
众大臣没人接话,但谁都明白,三藩就是这个意思。
“孙同仁。”
“臣在。”
“叫锦衣军和五城兵马司严加追查,有谁敢妄议是非,妖言惑众,严惩不贷。”
“臣遵旨。”
“李源,对于三藩擅自入境江浙一事,你有何话可说?”
作为兵部尚书,对于此事,李源自然是清楚的。
本来他不想在朝上提及此事,但是如今皇上问到了,也就不得说了。
“回皇上,如今已经查明,三藩兵马确实进入了江浙。此前两广两湖,江西、安徽的所谓匪患,也是三藩人马自己假扮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借着剿匪的名义,趁机北上。”
“对此,你有何良策?”
“臣以为,皇上可下旨,叫他们退回西南之地。”
“他们会回去么?”
“这个……,嗯,臣也不知。”
“李源,朕叫你操练兵马之事,可花了不少银子,如今兵练得如何?”
“皇上,已经兵强马壮,召之即来。”
“为何南方那些地方的兵马,连几个土匪都剿灭不了,若是他们跟三藩交战,可有胜算?”
“这个……,皇上,三藩之师,尽是精锐。不过,若是遇上王师,仍然不是对手。只要皇上下旨,王师即可将三藩赶回西南。”
“罗大学士,拟旨,叫三藩兵马撤回云贵,回原地驻扎。关于他们家眷一事,既然已经逃了回去,就叫他们把人再送回帝都。”
“李源,即刻备战,若是三藩不撤回去,就把他们就地歼灭。”
“臣遵旨。”
“户部,江浙的税赋,可都交上来了?”
“回皇上,江浙来报,那里的税赋,已经被三番收去了,说是由他们转交给朝廷。”
“他们转交了么?”
“没有。”
“也就是说,江浙的税赋,如今都在三番手里了?”
“是的,不仅江浙,连同光州的税银,如今都已经被三藩控制了。”
“宁古塔韩天魁那里的税银,可曾交上来?”
“至今未收到分毫。韩天魁说,讨伐鞑靼人失利,他那里军饷已经没有了,请求朝廷拨付军饷。”
“哼,都这个时候了,还想要钱,他拿朕当傻子么?东北边疆如何?”
“韩天魁在温都拉失利,已经撤回宁古塔。卜奎如今只有六七百人防守。鞑靼人围困卜奎一个月,把一万流人尽数放走了。”
“流人如今去了何处?”
“四处逃窜,不知所踪。”
“传旨下去,叫卜奎和各地缉拿逃犯,不得有误。”
“臣遵旨。”
“还有何人要奏?”
天佑四下看了一圈儿。此时,他对早朝已经感到索然无味,只想尽早散朝。
“皇上,臣有本要奏。”
工部吴尚书出班。
“说吧。”
“去年黄河决堤,河工的银子至今尚未给付。如今快到雨季了,还需加固河堤,急需银两。”
“户部,为何去年的河工银子至今尚未给付?”
罗木生出班。
“回皇上,岁入不足,就只好拖延一阵了。如今帝都官吏的俸禄,还欠着一个月的。库中实在没有银两了。”
“众爱卿,你们谁有主意,能够筹集些银两来?”
“皇上,臣倒是有个主意。”
吏部尚书出班了。
“嗯,吏部,你说。”
“臣请再增一批捐官,可以筹得几十万两。”
“再增就是今年第四批了,是不是有些多了?先皇的时候,可是两年才有一回的。”
“如今皇上英明神武,四海归心,万民景仰,朝廷清正,官吏廉明,所以人人以为官为荣,宁愿花钱捐官,也要为民请命,为民做主。如此才是天朝盛世景象。”
“嗯,既然如此,就再捐一批吧。众爱卿以为如何?”
“皇上圣明。此事正当如此。”
“皇上,河工银子的事情……。”
工部吴尚书好不容易提出来了这个事情,可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
“你跟户部罗尚书协商吧。”
“皇上,各地拖欠的军饷,至今尚无着落。”
李源也趁机要钱了。
“你跟户部商议吧。”
“皇上,今年是皇上登基的大喜日子,文武制科一事,何时举办?”
吏部尚书又来事儿了。
文武两科制科科举,天下的文人武夫,莫不趋之若鹜,这样捞钱的大好机会,他可不愿意放过。
“照常举行。”
“皇上,那钱的事儿?”
“你找户部商量,散朝。”
天佑叫钱的事儿弄得焦头烂额,自己就说了散朝。刚说完,就转身走了。
众人于是就去找户部尚书罗木生,却不见了人影。原来罗木生也溜了。
此次早朝,议了很多事,又似乎什么也没议。皇上下了好几道旨意,似乎什么问题也没解决。
众大臣退出,心里似乎都有一个感觉。
这早朝变成清谈场,大臣们也都成了清客。
第0523章 营救秦可卿
刑部大牢是归姜明前管辖的,作为刑部侍郎之一,姜明前时常会到大牢里巡查一番。
有的时候,有些人对大牢的情形很好奇,就会有一些来到大牢看看热闹。
当然了,大牢属于关押人犯的重地,并不是谁想来就能进来的。
但是,如果在大牢里有熟人,这个熟人在大牢里又是说得上话的,则另当别论。
姜明前自然是在大牢里说得上话的,所以,他带几个人来,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况且,此次带来的还不是别人,而是五城兵马司的人。
其中一个,就是五城兵马司中,最有权势的中城兵马司指挥使裘良。
同属六扇门中人,大牢的狱吏和狱卒,很多人都认识裘良。
以前,裘良也会时常到大牢里来,这一次来,也没什么奇怪的。
跟在裘良身后的,是他的手下。一看两人的神色气度,浑身充满了肃杀之气,就知道,他们虽然岁数不大,却已经是杀人的老手了。
大牢里似乎永远都那么阴暗潮湿,即使是靠窗的正房,有阳光照射进来,也是如此。
一行人在长长的甬道里走着,两边就是一个个的牢房。
狱吏老蒋和狱卒老吕,已经是这里的老人儿了。此时就由他们陪着姜侍郎一行。
“这里就是天字号牢房,这边一排,就是地字号的。东边的那些是玄字号的,西边那些是黄字号的……。”
几乎每次有人来,老蒋都是这样给人介绍的。
一会儿,一行人就到了天字十六号牢房。
这是最里面的一间,在甬道的拐角处,若是不特别注意,从甬道里看去,很难发现这里还有一间牢房。
这间牢房,跟其他的牢房,显得很不一样。
首先是比较小,,与其他牢房都是关押几个人和十几个人不同,这间只关了一个人。而且是一个非常年轻漂亮的女人。
即便是个囚徒,也挡不住她那绝世容颜的美丽。似乎是一支美艳的梅花,在冰雪之中,依然怒放。
其次,这间牢房里非常干净。虽然没有豪华奢侈之气,那些用具,却也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家用得起的。
“咦,这个人犯倒是有些特别,莫非有什么来历?”
跟着裘良的一个人,似乎很奇怪地问道。
“你算是说对了,这个女子,就是宁国府的蓉大奶奶,在宁国府里,可是当家的。”
“莫非就是那个诚意废王之女?”
“正是她了。她可是钦犯,为了拿她,锦衣军跟贾府火拼起来,被贾府打死了一百好几十人。”
“此事倒是听说过,令人奇怪的是,贾府打死了锦衣军那么多人,最后皇上竟然收回成命,放过了他们。”
“老弟,这你就有所不知了。”
老蒋的神色,就有些自豪。
“莫非老哥还知道什么内幕?”
来人显得有些孤陋寡闻。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原来是长安殿下给贾府求情了。”
“哦,我明白了。当年长安殿下被困在温都拉山上时,是贾府的贾珉给救出来的,当时皇上也是贾珉给救出来的呢。”
说的贾珉的名字时,里面的秦可卿眼睛忽然亮了一下。不过,。随即又恢复了正常。
“正是如此。”
老蒋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这个女子是钦犯,似乎没有什么忧愁的样子,莫非是吓傻了?”
“这倒不是。自从当日进来,痛哭了一场之后,就再也不哭不闹,。每日里吃穿坐卧,就如常人一样。倒是个奇女子呢。”
“奇女子又有何用,如今是钦犯了,说不定哪天就拉出去杀头了。”
此人跟老蒋说着话,就将后背靠着牢房的栅栏,就在几人往外走的时候,此人落在了后面。
“唉,当初贾珉救了圣上和长安殿下,若是她知道了他家人如今成了钦犯,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说着话,此人就随着众人离去,在离开的时候,将一个纸团儿扔进了牢房里。
秦可卿知道,自己在这里受到优待,是姜侍郎和裘良关照的结果。姜侍郎她虽然不认识,但也知道当初是曾经跟贾珉在卜奎相识的。
至于裘良,因为是跟李纨合伙做生意,秦可卿认识他。今天见两人一起来了,就觉得有些奇怪。
听到来人一再谈起贾珉,心里就有所动。
她本就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一下子就意识到,来人一定意有所指。
来人身影消失了,她就下了床,果然在地上发现了一个纸团儿。
“两府所有主子已携研儿去北海投奔珉长官,近日将进行营救,稍安勿躁。卫若水字。”
一看见这张纸条,秦可卿就情不自禁地流泪了。
珉四叔,我就知道你会来救我,不会扔下我不管的。
虽然此时心潮澎湃,但秦可卿并未失去冷静。如饥似渴的把纸条又看了几遍,生怕漏掉了上面一个字。
牢牢地记在心里,就把纸条放进嘴里,嚼了一会儿,吞了下去。
然后上床,面向里面,脸上虽然仍在流泪,却心中狂喜。
珉四叔,我就知道你会来救我出去的。如今我们的研儿到你那里去了,你就会见到他了。他长得越来越像你了。
当初秦可卿被锦衣军突然拿下,对她来说,可说是晴天霹雳。
贾珍做下了一些犯法之事,她也有所耳闻。所以锦衣军到了宁国府,她还以为是奔着贾珍去的,没有自己什么事儿。
直到后来自己被拿下,来人说自己是废王诚意亲王之女,竟然是钦犯时,她都不相信这些是真的。
直到到了大牢里,听说贾府竟然跟锦衣军打了起来,第二天锦衣军来人提审了她一回之后,她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自己竟然是废王之女!
她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可又不得不相信。
不过,随后她就镇定下来了。
因为她知道,只要珉四叔知道她在这里,就一定会救她出去的。
不为别的,就为当初珉四叔曾经承诺,要一生一世地保护她。
只要珉四叔说了,就一定会做到。
她就是有这个自信。
自己要做的,就是等待着哪一天,珉四叔突然出现在这里,带着她逃出生天。
这一天终于就要来了。
两天后。
今天是四月十八,是庙会的日子。
刑部大牢里的不少狱卒,也到庙会去看热闹了。
天字号牢房,今天又是老蒋和老吕两人当值。
快到午时了,老蒋正要去吃饭,就见到两队人马进来了。
从着装上看,一队是锦衣军,一队是顺天府的人。
老蒋在这里很多年了,帝都的六扇门衙门,许多人都已经认识了。但是,今天来的这两队人,一队八个人,却没有一个人是认识的。
就在老蒋狐疑间,两队人走进了班房。
这些人一进来,就带进来了一股肃杀之气。
即使老蒋久居刑部大牢这样的肃杀之地,仍然感到了这股强烈的气息。
“我们是锦衣军和顺天府的,孙大人和贾大人要会审钦犯秦可卿,我们是来提人的,这是提票。”
老蒋接了过来。
这是两张提票,一张是锦衣军的,一张是顺天府衙门的。
检查提票,似乎没有什么异常。但是老蒋就是觉得就某个地方不对劲儿。
究竟是什么地方不对劲儿,他也说不出来。
多数的人犯,办案衙门都是在刑部大牢里审讯。但是,把人犯提走到衙门里审讯,或者是出去指认作案现场,也是时常会有的事儿。
但是,秦可卿是钦犯,老蒋不得不慎重。
“二位眼生得很,以前从未见过啊。”
“实话告诉你吧,此次是孙大人和贾大人亲自会审。我们一向在大人身边儿办事。若非秦可卿是钦犯,就不用我们来了。”
锦衣军那个家伙,说的很傲慢。
“是啊,就你这破地方,以为我们愿意来啊。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疑问?要不要叫姜明前来给你说句话?”
两个人都是帝都口音,倒是叫老蒋心里的疑虑打消了一些。
自己这里是牢房,外围还有三重警戒岗哨,他们都进来了,也是经过盘查的。
看这些人的狂妄样子,也像是大人身边人的样子。
若是他们真的去找了姜大人,惊动了姜大人亲自前来,也不是一件好事儿。
轻则被姜大人训斥一顿,重则被开革了。
当个牢头,虽然被人轻视,但却是个地地道道的的肥差。自己家里的两处宅子和一房小妾,可都是靠着人犯家属孝敬的钱财得来的。
但是,老蒋就是觉得哪个地方不对劲儿。
“这个……。”
“什么这个那个的,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明白了,早就听说你们这里人,勒索钱财,如今竟然勒索到我们头上来了。好,人我们不提了,如今已经午时了,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