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娱救世主-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真是无欲则刚啊,这小妮子好像一点都不在乎转型的成功度,完全是为爱在拍电影,这就难对付了。”
陈撸鱼微微蹙眉思索了几秒,转向下一个吃瓜群众们喜闻乐见的话题。
“相信看过本片的观众们都知道,本片细节上的亮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您和顾诚等演员自然而细腻的演技,另一方面就是电影唯美的画风和精致的特效包括流星雨坠落、毁灭落星镇的场景,各种梦境穿越中的奇幻镜头,不仅超越了所有国产片,甚至比肩了最优秀的扶桑动漫效果。
很多人都说,这部片子一改了国产电影或者合拍片‘五毛钱特效’的问题,从披露的信息来看,也确实用了好莱坞一线奇幻大片的的后期供应商。我想很多观众都会对顾诚在这背后的决策过程有所好奇,这真的是土豪的随性撒钱、一掷千金所致么?您和顾诚那么熟,应该知道一些内幕吧?”
权宝雅的嘴角微微上扬,莞尔一笑:
“您提到的这个问题非常有建设性。诚哥在拍这部电影时,对于预算的尺度确实是放得比较大的。但是片子最终能够做到这么好的画面效果,不仅仅是砸钱的问题。这背后涉及到一整套惠及整个行业的制度设计,诚哥这两年一直在诚品影业内部尝试,也想过在适当的时候向整个华夏电影行业号召,让大家一起来重建行业信用。”
“重建行业信用?”听到这几个字眼的时候,陈撸鱼的眼睛一下子睁大了几分,不由自主地念出声来。
她以为是权宝雅的汉语水平不够好,以至于用错词了。
“我没听错吧?难道顾诚认为目前华夏的电影行业没有信用不成?权小姐,需要把这句话剪掉吗?”
陈撸鱼访谈了半个上午,终于精神抖擞起来了,那是一种揪住对方劲爆语误时的职业兴奋。
可惜,权宝雅非常自信:“你没听错,我学汉语已经七年了,我知道我在说什么。”
第11章 五毛钱特效该怪谁
“我没听错吧?难道顾诚认为目前华夏的电影行业没有信用不成?权小姐,需要把这句话剪掉吗?”陈撸鱼访谈了半个上午,终于精神抖擞起来了,那是一种揪住对方劲爆语误时的职业兴奋。
可惜,权宝雅非常自信:“你没听错,我学汉语已经七年了,我知道我在说什么。”
陈撸鱼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甘,但更多却是“赌注又加码了”的激动,她得意地笑着,语气温和地问:“好,那我一定要恭聆高论。”
权宝雅淡定地娓娓道来:“常年以来,我知道华夏电影圈有比较严重的特效问题,让观众非常失望,经年累月,人们都戏称国产电影是‘五毛钱特效’,然后一看好莱坞大片,就会说‘看看这些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的米国大片,让国产电影拍,现在都拍不出这’这些当然是气话,其实近年来电影特效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华夏最多只落后米国5年。
但是,这种问题其实不光华夏有,在我的祖国东夷也有,但是没那么严重。扶桑也差不多,不过只局限于真人电影,扶桑人对动画片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在筹备《不能说的秘密》时,诚哥多次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说为什么亚洲电影拍不出好莱坞式的顶级特效当然他只是纯粹就事论事,并不是认为堆砌优质特效的电影就一定是好电影、或者艺术价值较高。”
说到这里时,权宝雅不得不解释了一句,提前堵住漏洞。免得又被带节奏、引到“顾诚是不是觉得特效好的电影艺术价值也高”的岔路上去。
陈撸鱼果然嘴唇微微扇动了几下,本来是准备发难的。见权宝雅修辞那么四平八稳,无处下手,她才故作点头沉思、继续闭嘴静听。
权宝雅继续说:“如果说是因为钱的问题,曾经的华夏电影公司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用不起好特效,这似乎是一个解释。但近年来华夏的国力和经济增长非常迅猛,头部的顶级电影公司完全应该拍得起国际一线特效大片才对。
但是我们此前看到的最好的场面成就,也仅限于在布景和建模上砸钱的《赤壁》,和好莱坞依然有差距。
我们不禁要问:工业光魔和d2的大门始终敞开着。只要有钱,华夏的电影公司也能去买他们的最顶级后期制作,为什么就没人买呢?”
权宝雅说到这里时,陈撸鱼已然被绕了进去。见对方破题如此宏大,她都忘了自己是来找茬炒作的了,情不自禁地就捧哏着问:“对啊,为什么呢?”
五毛钱特效盛行,这个锅究竟该谁背?是让做特效的人本身来背么?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华夏电影行业的套现制度,和常年以来形成的信用体制。众所周知,好莱坞电影制作方和发行方都是形成巨大品牌效应的。一部电影,是不是华纳或者20世纪福克斯、索尼发行,几乎就注定了观众对它们的投资规模认知。
所以即使他们的大片票价卖得比普通无特效剧情片贵五到十美元,观众依然会有这个心理期待去掏钱他们知道他们就是在为这个视觉享受才多掏这额外的五美元的。
但是在华夏,电影行业允许民资进入才短短六年,出片才五年。哪怕是华艺兄弟或者诚品影视,也依然没有形成品牌口碑。观众掏钱买票的时候是不在乎国产片的片头插着谁的标儿,也没有形成‘xx出品,必属精品’的品牌印象。
所以华夏观众看国产片时,就像是一个上淘宝买组装机电脑的人,他们只看配置,不看牌子。配置好了性价比高他们才掏钱,如果牌子好但是同等配置比别人贵,他们就不掏钱。”
顾诚没让权宝雅举小米手机这种“性价比”卖点的例子,因为这个世界不可能出现小米手机了。
后世的小米虽然销量不错,但是小米这两个字,真的谈不上品牌价值。因为它并不能让自己卖出去的任何产品产生任何品牌溢价。不管这个牌子卖了几亿台产品,它也只是卖了几亿台贱货而已。
毛利率,是品牌的尊严。烧钱或者平价得来的品牌,销量再高也是没有尊严和忠诚的。
“这……听上去很有道理,可是跟我们刚才讨论的话题有关系吗?”陈撸鱼好不容易绕回来,才发现自己险些晕了。
“当然有关系。”权宝雅有些紧张,似乎后面的话是顾诚教她的,“如果没有品牌,这时候电影制造商就要具体分析:是哪些因素在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是决定票房收入的关键?
正如男人在网上买电脑。最容易量化和影响购买决策的,是cpu主频、内存、硬盘、显卡这些指标;而电影圈子里,容易量化和描述的指标主要是导演、影星,加上可描述的剧情、场景大小,这些属于容易被豆瓣网和人人网分享的内容,也能促成观众购票欲。
而最不容易被影评人和网红用语言文字描述的是什么呢?正是画面的特效细节。比如说《赤壁》,豆瓣上最热的影评或许会说‘梁超伟和陈建斌对决那场戏,烧掉了40条道具战船’这个可以量化的指标,但影评很难抨击‘其中有六条船的建模完全一样,物理运动有多少穿帮的地方’。
所以,常年累月下来,就逼得电影公司更愿意在那些‘影评人容易量化描述的方面’花血本。在有限的总成本投入下,就只能把‘后期细节打磨’这些不能影响观众购票的环节抛弃掉、粗制滥造。因为观众只有在买了票、进了电影院之后,才能亲眼看到这些细节上的瑕疵,而这时他已经花了钱,买了票,完成消费了。
华夏电影公司没有品牌效应,也注定了他们不在乎观众的忠诚度,每一部电影都当成了‘只要把观众骗进电影院就算’的一锤子买卖。正如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店都会宰客,因为他们知道客人一辈子只来消费一次,你给他好的体验也变不成回头客。
长此以往,就算好莱坞顶级特效公司的大门始终敞开着,拿着钱就能买到,大家也不愿意去买因为特效好不好,是要买了票,或者至少看过盗版之后才知道的。长此以往,观众也形成了心理预期:只要是国产电影,不管什么片子特效都是不好的。
而华夏电影的拍摄成本,也越来越倾向于‘把更多的钱花去作为片酬请明星、布设大场景’这些方面在东夷和扶桑,演员和编导等人员片酬很难超过全片制作成本的一半,而在华夏达到70%甚至80%的钱用于请明星这是很正常的。”
陈撸鱼听到这儿时,竟然已经设身处地地陷了进去,觉得这番话好有道理。
确实,只有面对去精品店买东西的人,才能强调‘整体用户体验’。
而对于在淘宝网上点鼠标关键词搜索性能指标买东西、‘去掉一切中间环节,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技术宅而言,他们是不需要用户体验的。
既然他们要的指标就是明星、烧掉多少道具,那就把钱花在明星这个刀口上好了。
一个领域的生产者如果都倾向于粗制滥造,往往不是因为从业者卑鄙,而是因为“哪怕他们做好了,别人也怀着恶意揣测他做得跟大多数同行一样坏”,是因为“我做好了,却没有一个大数据统计维度,来证明我做好了”。
正如当年日系车卖到华夏,底大杠材质比它们卖到欧美去的同款差太多。一方面固然要谴责扶桑车企偷工减料,另一方面也应该检讨国内的质检标准早期国内只测正撞强度,不测试侧撞和翻滚,扶桑人自然降低成本造侧撞不合格的车子。后来国标升级,也要测侧撞和翻滚了,扶桑车强度才有所提升,但总的来说还是“尽可能卡着法律的底限、做一个法律允许的的坏人”。
“那顾诚是怎么这个问题的呢?难道还是不计成本不顾回报地撒钱?”陈撸鱼消化了很久,还是想不出怎么解决。
陈撸鱼甚至不无恶意地揣测:莫非顾诚只是让权宝雅来帮他发发牢骚、实际上还是毫无解决方案?
“诚哥尝试了一下内部引入监督机制,模仿好莱坞的‘完片保险制度’,弄一家类似保险公司的外部第三方机构收取一定的费用,确保电影可以完片,并且全程跟进摄制工作。
确保制作方在各个环节的投入比例符合当初项目报备时的预算案。如果前期超支过于明显,第三方机构有权剥夺导演的导演权,将剩下的钱和半成品片交给保险公司雇佣的导演拍完,并且确保包括特效、剪辑等后期制作环节的资金充裕度与预算计划相符。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培养国内行业自律习惯和产业信用的临时措施,没什么创意。这些制度好莱坞都已经有了,而且在国内要想实施还有非常大的困难,据我所知根据华夏的法律,并不允许民资办理保险公司,法律上也不存在这种经营业务范围的保险公司,一切都是空白。
从远期来说,诚哥希望建立一个国内的电影行业自律机构,大家建立起一套制作方信用值评估体系,愿意做品牌的制作方们,大家联合起来自愿加入、主动报备项目并申购保险,接受这个机构的监督。诚哥也会筹备一套电影公司的信用大数据采集平台,将每一次按预算比例完片或者未能按预算比例完片,都由一套中立的算法给出一定的信用分值增减就跟蚂蚁金服去年年底在支付宝上尝试推行的‘芝麻信用’一个道理。”
第12章 天道立法者
在好莱坞,电影行业有严密的行业工会,管制和自律非常严格(当然有些投资在300万美元以下的片子,因为过于小虾米,工会可以不管,随便搞,这是为了降低普通人业余试试水的门槛。)
同样,在好莱坞也有一套严格的完片保险制度。
投资300万美元以上的电影,会被工会要求强制投保根据片子类型不同、后期制作资金需求的比例不同,大致要缴纳相当于全片投资2%~4%的钱,给一家专业的电影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拿了这些钱之后,会成立一个基金池,用于保护投资人的风险比如100部投保电影里面,有两三部因为出现意外事故,靠原有这点钱绝对不可能拍完了。如果这些意外事故是不可抗力的,没有人对此有过错需要负责,那么保险公司就出钱接管,把片子拍完。
但在好莱坞的保险公司要做的远远不止是这些,他们收了保费之后,会派出一名甚至数名评估师,全程跟着为这部电影的剧组服务。这些评估师每天、每个拍摄环节都会查账,确认导演在拍到某个进度时已经花掉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如果导演超支了,一次两次他们还会善意提醒,并要求整改。次数多了,或者金额明显超支打不住了,他们甚至有权申请司法协助,强制执行把这个乱花钱的导演换掉,换一个保险公司另聘的导演来把片子拍完。
所以,在好莱坞拍大制作,一部电影的预算案是非常细的,比如:演员片酬30%,编导薪酬12%,灯光道具场景等剧务人工累计8%,道具服装器材支出15%,布景场租10%,后期剪辑6%,配音合成8%,特效制作15%~30%……
导演必须严格遵守每一部分具体花多少钱,绝对不允许和国内那样“写预算给投资人看的时候,演员片酬只占35%,后期特效音轨35%,到了实际拍片的时候给演员片酬65%,只留下5%给特效”。
从这个逻辑可以轻易看出,电影完片保险制度,除了保证完本之外,最大的受益方就是后期制作团队。
因为没有这项制度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前期环节预算超支,坑害后期环节”。
一部电影,演员明星总是第一个环节雇佣的,片酬支付也是最早花出去去的钱。后期制作总是最后才花钱的,等他们想花钱的时候悲惨地发现已经没钱了。
这样没有“第三方过程监督”的胡搞,能不产生“五毛钱特效”的悲剧么?
最可怜的还在于:因为国内人人不要品牌,人人都跟旅游景区纪念品店一样做一锤子买卖的宰客生意。大家都致力于把钱花在把观众骗进电影院的显性、易量化指标上。
于是就导致了“谁老实谁吃亏”,因为华夏观众根本不相信国内制片方会好好做特效,你明明做得好,也被同行的名声给坑了。
陈撸鱼花了很久很久,才把权宝雅刚才那番话里的深刻沉重道理彻底想明白。
“没想到,顾诚拍一部《不能说的秘密》,搞几个良心特效,唯美的后期制作,这背后竟然还有那么深刻的思考和深邃的道理。
怪不得他不屑于让权小姐去参加《快乐大本营》或者《天天向上》了,这么沉重深刻的话题,上上我们《撸鱼有约》都嫌不够严肃呢。”
陈撸鱼内心如此思量,已经收起了全部的轻视之心,决心回去好好把这一期节目打造成爆款。
她彻底拿出谦虚的心态,向权宝雅私下里请教交流了很多意见,并且明言让摄像师关掉摄像机,保证这些话不会被拍出来。让她把顾诚想要说的、哪怕再惊世骇俗,也不要怕,尽管说出来。
……
《撸鱼有约》的这一期,在两天之后就播出了,引起了非常剧烈的反响。
yy贴吧上当晚就讨论得热火朝天。
“原来国内的电影后期投入始终不足、效果始终不好,是有这方面的原因的呀!我一直都错怪五毛钱特效工作室了!”
“还是诚哥敢说话,而且一贯霸气。看这架势又是要来颠覆一个行业的法则了。诚哥就是牛逼,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一个行业地震了。”
“谁说不是呢,唱一首歌就搞个叮铛网,出一本书就搞个某点网,现在来拍部电影,又要指点电影行业的江山了。我诚就是厉害!”
“不过宝儿姐看上去也好有深度哦,看来跟着诚哥混的人就没一个简单的,原来我还当她就是个纯情元气偶像呢。好羡慕啊,要是我也可以跟在诚哥身边打杂跑腿沾点仙气就好了,没工资都无所谓啊。”
“楼上少发花痴了,先上个照鉴定一下姿色再说吧。”
在新浪博客上,很多圈内专业人士也热烈地发文讨论了这个话题,博客上的人大多专业理性,倒是少了吹捧,多数都言之有物。
尤其是那几个在国内电影圈目前还算有头有脸、一旦真的搞品牌后,最容易受益的民资制片方,统统第一时间站出来力挺顾诚的这种尝试。
“我认为顾诚说出了我们所有人想说却不敢说、或者原先没有想透彻,只在脑子里朦朦胧胧的事情。华夏电影圈如果不搞这种信用制度的建设,迟早会变成一堆人捞快钱、骗观众进电影院的乱局。
而且随着互联网资讯的爆炸、用户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带着‘花个几小时下去也不知道片子好不好看’的疑虑之心去买票,迟早会让这个国家的电影产业陷入停滞。今年国家如此扶持国产电影行业,在高增长面前我们更该持续做品牌,把底子和行业信用打好。”
这番话,是华艺兄弟老板王忠军在自己的博客和人人网公众号上写的,算是旗帜鲜明的力挺了顾诚的说法。
其他几家民资电影大佬也纷纷跟进。最后只剩一些国有电影制片厂之类的吃皇粮不知信用为何物的企业浑浑噩噩,说些“顾诚管得太宽,保险公司涉及金融行业哪能乱来”之类的话和稀泥。
当然他们也不是故意添堵,而是国企确实不需要什么信用。因为国企拍片很少真的资金链断裂,主旋律电影钱不够了国家会补贴,这些国有制片厂至今也没有彻底市场化运营。所以他们也不太存在“前期挤占后期的钱,后期钱不够了偷工减料”。
这点还是要赞一下国企的,对于他们来说亏本不是大事儿,没必要为了防止亏本就干偷工减料这种罪名更大的坏事儿。
然而这种酸唧唧的言论,在不明行业内幕的吃瓜群众眼里,就变得非常恶心了。一时之间一股讨伐的风潮掀起,无数人缀着那些国有电影制片厂的官方博客之类的狂骂,说他们不做人事儿。
三天之后,因为舆论较大,连电影管理局市场管理处的程处长都发现问题了。
“程处,这事儿会不会是顾诚故意在引导舆论?要不要敲打他一下?”下面的科长怕事情闹大了舆论引导不回来,不无担忧地请示。
“怎么搞成这样了?不过看样子也不像是顾诚故意引导的。这样吧,你找个渠道,让顾诚自己发声澄清一下。如果他愿意,这事儿就当没发生。”程处长皱着眉想了一会儿,决定还是不要乱来。
顾诚已经是明面上的亚洲首富了,海外传媒也掌握了那么多,不是随随便便好封杀的,能先礼后兵就先礼后兵。
“成,那这事儿我通过高大松反映一下。”那个科长也就没再多事儿,通过高大松先礼后兵去了。
……
“怎么搞的,我啥都没说,就让宝儿去参加了个《撸鱼有约》,怎么一放出来就这个效果了?这明明是陈撸鱼怕事情不够大,在旁白和总结上挑唆的嘛!”
顾诚听了高大松转述的总局方面的通报,这才去重新看了一下权宝雅上的那期访谈节目,以及秘书给他摘要出来的目前网上的一些论战,皱着眉头摇头叹息。
“总局的意思是,如果不是你指使的,那就把这事儿引导一下,别让网民继续围攻那些持有‘希望在涉及金融领域保守持重’观点的单位。”高大松在电话里强调了一句。
“行,就帮他们解个围吧,我亲自到我自己的人人网公众号上留点言。”古城说着,挂掉了高大松的电话,翻开电脑思索起来。
不一会儿,他就噼里啪啦地开始在屏幕上码字。
“前几天我让宝儿去参加了个访谈,没想到后来影响力那么大我一直以为也就圈内专业的人看。今天才知道,这几天网上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在此我想说,对于电影完片保险制度的讨论,各方意见都是应该被尊重的。金融牌照不是儿戏,而且那天宝儿的言论也只是我平时的一种设想之一。我们完全可以绕过金融的手段,用别的方法同样把事情最终做成。
而据我所知,国有电影制片厂的同行们,在完片和后期预算方面的节操还是很不错的。偷工减料的事情他们不太做,所以导致他们对民资在这方面的隐痛点体会不到,也就不觉得这种改制有多迫切。大家不应该因为这种观点就攻击他们他们是宁可亏本,也不会偷工减料的,这一点我相信。”
顾诚写到这儿,基本上算是把最近因为不小心质疑了他而被网民喷成狗的各大国有电影制片厂解围了。
他立刻点了发送,先把这一段发了出去。结果刚刷新了一下f5,就发现冒出了几百条回复和评论。
“握草!我的公众号怎么关注度这么高?文章刚发五秒就三百条回复了?这个效率也太高了!”
他手一抖,又f5了一下,这次已经有发帖20秒了,回复数已经几千。
第13章 干一行灭一行
顾诚刚点了发送,顺手f5了一下,结果就看到冒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