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伏藏师-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这种解释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很可能被认为是胡说八道,而原先生作为“四大游侠”之一,完全有能力也有兴趣做到这些。所以,四个镜头的作用是真实可信的。

    “第一个镜头连接的是哈勃望远镜吗?”林轩问。

    原先生点头:“没错。”

    那是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为名、在轨道上环绕著地球的望远镜,位置在地球的大气层之上,因此获得了地基望远镜所没有的好处,影像不会受到大气湍流的扰动,视相度绝佳又没有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还能观测会被臭氧层吸收的紫外线。它于1990年发射之后,已经成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填补了地面观测的缺口,帮助天文学家解决了许多天文物理方面的难题,其超深空视场是天文学家迄今为止获得的最深入、最敏锐的光学影像。

    “还有空间红外望远镜、空间干涉望远镜、地外行星搜寻者、康普顿太空望远镜、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等第一手的宇宙观察资料。”原先生继续说下去,“我已经动用了所有的力量,试图找回失去的那个人,而且我隐居到珠峰之下,就是为了不受任何打扰,在天然极寒的最佳思考环境中完成这项工作。可惜的是,我没有找到我想要的,但却发现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蜂巢宇宙。”

    普通人听到这么多晦涩的概念就已经头昏脑涨了,但那些进入了林轩耳朵里,自然而然地连缀成有巨大的价值的情报。他非但不畏惧这些专业性词汇,而且希望越多越好。在他看来,只有堆积如山、汗牛充栋的资料才能让一件事从量变到质变,令最终事实浮出水面。

    “古代中国禅宗已经发现‘一花一佛国、一沙一世界’的宇宙真理,并编纂成这种对仗文字流传于世。可惜,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太快,每一代都充斥着炼丹、风水、堪舆等等招摇撞骗之徒,重复上演着劣币驱逐良币的闹剧。结果,真理被谎言和邪说埋没,成了文学家们消遣的小玩意儿——一花一佛国,一沙一世界,这是多么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文字啊,前辈们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永远不要舍近求远,去遥远的虚空之处寻找,因为那种行为等同于大海捞针。相反,要从小中见大,从小我中求伟大,从一朵花、一粒沙中找到真正的宇宙。对比以上道理,美国太空总署乃至全球任何一个太空研究强国目前走的路都是错误的,宇宙之内,空空如也,人类要寻找的东西就是地球上。”原先生又说。

    林轩一言不发地听着,把原先生的话全都装进脑子里。

    “你听得懂吗?”原先生问。

    林轩点头:“你的意思是,人类到外太空里去探索能够移民的星球、寻找活的生命、与外星人沟通都只是缘木求鱼,永远不会有结果的?”

    原先生脸上掠过一阵惊喜:“没错。”

    林轩接着问:“那么,按你的意思,外太空空无一物,没有人类需要的东西,对吗?”

    原先生点头:“没错,就像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想找一个美国人,最好是到哪里去找?”

    林轩回答:“当然是去美国找,因为那里全都是美国人。”

    “如果你是要找一个地球人或者是一大批与地球人相似的人呢?”原先生追问。

    林轩自然而然地回答:“当然是在地球找,因为只要出现在这里的,全都是地球人。”

    这样的回答看似顺理成章,但却包含着很高深的智慧。

    宇宙学家、天文学家、航天学家们都以为飞出地球、飞向太空才是寻找地外生命的唯一途径,殊不知,反向思考就能明白过来,人类脚下踩着的地球还没有探索清楚,何须着急向宇宙发展?

    这个星球地大物博,人类仅仅占据了表面的一层,却不思进取,以为已经完全掌控了它,肆意开采挖掘、污染糟践,无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性,着实是鼠目寸光之至。

    “人类能够认识的,只有身边的宇宙,就算强行发展超过光速的外太空航行器飞出太阳系和银河系,也一定毫无发现,就像是去大海里捞一个不知长度、不知形状的针一样,耗费百年千年的光阴,依旧是沙上建塔、水中起屋,毫无意义。”原先生终于讲出了答案。

    林轩连跳了两次,跃上了一个稍微宽敞的高台,转身看着原先生。

    刚刚他们讨论的问题非常深奥,值得天文学家、哲学家们写一篇洋洋万言的长文。只不过,文章是文章,现实是现实,林轩眼下就是要确认“蜂巢宇宙”的事。

    “原先生,关于‘蜂巢宇宙’,你还知道什么?”林轩问。

    同时,他观察到岩浆的流速越来越急,可见这个空间是逐渐收窄的,到了最后,也许会缩成一条管道。

    “管道?”林轩猛然警醒,“热流由管道注入某个巨大的机器,机器产生动力,驱使地球轴心转动——一定是这样,一定是这样,地球的转动要依靠岩浆的高热来驱动,那是天然的燃料,比任何一种油料、酒精更能提供持续恒久的热能。各国都有活火山、地下岩浆井、地火沼泽之类的奇怪地理构造,那些都是为地球轴心提供热能支持的。”

    数年前,美国曾拍过一部名为《地心毁灭》的电影,那部影片讲述的就是一群科学家深入地心驱动地球自转的故事。在影片中,一群全球最杰出的科学家驾驶一艘前所未有的地心航舰,深入地心内部的高温岩浆之中释放核弹,核爆炸的威力使岩浆发生震荡,地球核心再度转动,避免了地心毁灭导致世界末日的大悲剧。

    以前有无数例子说明,美国的科幻电影具有无比正确的前瞻性,电影中展现的很多当时匪夷所思的细节,时至今日已经成了人类的真实生活。

    如果《地心毁灭》这部电影的主题能够站得住脚,则其中心论点与林轩所想的不谋而合,都是证明了“地球轴心存在、地球依赖轴心动力的驱动、谁掌控了地球轴心就掌控了地球和人类的命运”。

第三百二十一章 未知生焉知死

    火山喷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那只是地球内部岩浆总量的极小部分,更多的岩浆已经被地球轴心消化掉。

    林轩忽然又想到:“人类以为地球上种种自然灾害都是针对自己而来的,实际上,那只是地球的自我循环过程,无论地表有没有人类、动物、植物,这些循环都会自动进行,亿万年来一直如此。那么,可以说,人类只是寄生于地球,而非地球的主宰者。如此想来,美国的航空航天部门踌躇满志地要立足美洲、飞向宇宙有多可笑?中国古人已经说过,未知生,焉知死?这才是真正的地球先民的智慧,只不过被人类忽视了而已……”

    “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原见于《论语??先进第十一》: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思想精华,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类似的反对迷信鬼神的话还见于《论语》中的其它地方,比如《论语??述而》中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敬神如神在”等箴言名句。《论语》中很多句子与世界各国的启蒙思想家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一样,但孔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存在的年代却比欧美思想家早出2400年之久。

    现代人并不理解古代人的智慧,但却拥有无比强大的盲目勇气,大刀阔斧地前进,成了思想的懦夫、行动的巨人,与古代人面对大自然时的谦卑、恭谨恰恰相反。

    古人的“未知生、焉知死”名句到了现代就变成了“不知生、不知死”,更有甚者,已经被独裁者演化为“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林轩想到这些,心情顿时变得沉重起来。

    组织存在的要旨,是想打击各国的恐怖主义活动,使人类生活于安定和平之中,以减少地球上普遍存在的暴戾和仇恨。不过,某些小国总统却是不断地横征暴敛,加重了平民与统治者之间的敌视,最终逼迫平民离心离德,成了恐怖行动的看客,为飞机撞楼、市区爆炸而叫好。

    简单说,组织要团结人民,小国统治者却是肆虐践踏人民,不知死活,只顾当下。

    那么,组织只能采取变通的手法,帮助平民推翻这些小国的暴君,让小国走上民主之路。两次海湾战争中,组织一直派驻了大量高手以无名英雄的身份参与其中,使得石油小国中倒悬于水火的平民获得解放。

    “人类如果不停止自残,则大自然的扑击将来得更猛烈、更彻底。”林轩自言自语地说。

    地球轴心是地球存在、发展、毁灭的唯一枢纽,如果像獠牙魔的邪恶组织控制了它,地球本身和人类的命运都悬于千钧一发之机。

    七十年前,盟军全力进攻柏林一战,正是为了阻止纳粹元首染指地球轴心,毕竟以元首的疯狂程度,只要获得了进入地球轴心的钥匙,必将在某个众叛亲离、弹尽粮绝的时刻,与星球同归于尽。

    “那么,元首成功了吗?没成功的话,他之前所做的那么多努力都去哪儿了?”林轩不禁在心底自问。

    “关于蜂巢宇宙,我知道一些事,但并不全面。”原先生说。

    两人在平台上停下来,不约而同地转头向后看。

    远处,赤色的岩浆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像一条蜿蜒的红龙,气势磅礴,威力无比。他们经过的一些地方已经被岩浆淹没,要想回头,只怕已经难上加难。

    “这些事,我跟那位先生聊过。”原先生接着说。

    他的脸色极其苍白,那是失血过多的缘故。在这种艰苦环境里,两人无法得到任何外来的给养,只能依靠各自深厚的内功支持。

    “林轩,你还记得那位先生曾讲过两则跟火山、熔岩、迷途天外来客有关的故事吗?”原先生一边问,一边缓缓坐下,采取盘膝跌坐之势调匀气息。

    林轩熟知那位先生的生平,立刻点头:“记得。”

    那两则故事实际可以合并为一个,大概意思是,两位驾驶航天器进行宇宙探索的宇航员误入镜面宇宙中的地球,两人却误以为是航线折返回到了原来生活过的地球,但发现一切物是人非,连时间也退后了数百年。

    两则故事的题目分别为《天书》和《奇门》,那位先生曾帮助幸存下来的一名宇航员寻求真相,最终功败垂成,因为以人类现有的知识与技术,对两位宇航员的奇遇(抑或可以说是“遭遇”只能是瞠目结舌,袖手旁观,根本无法给予实质性的援助。

    就是在那个故事中,那位先生认识到了“镜面宇宙、平行宇宙”的存在,并亲自与来自镜面宇宙的同类们交谈、合作。如此经历,天下再没有第二个。可惜的是,那位先生本来以为可以跟随宇航员逆行进入镜面宇宙,去探究平行世界的更大奥秘,最终没能成功,航天器也毁于火山喷发。

    那样的结局,也从侧面证明,镜面宇宙是不可逆行的,其中包含着太多未知因素,宇宙航行之旅并非是观光旅游一般悠闲自在,而是充满了诸多诡异危险。

    “当时,我们在港岛中环文华东方酒店二十四楼健身中心咖啡厅见面,一起把‘蜂巢宇宙’与‘镜面宇宙’做了最详细的对比,在座的还有麻省理工学院的几位宇宙学专家,大家一致认定,按照现有的资料,能够判定之前‘镜面宇宙’的认识是有缺陷的,而‘蜂巢宇宙’更合理。只不过,随着以后物理学知识进一步发展,人类也许会发现宇宙的构成模式甚至比‘蜂巢’更科学,是目前的人类无法理解的一种形式。当我提到‘蜂巢宇宙’就存在于地球上时,麻省理工学院来的专家们纷纷摇头,表示无法理解,只有那位先生说出了‘藏须弥山于芥子窍’的真理。他赞同我的意见,也批判了人类盲目向外太空发射航天器的行为,认为那只会造成宇宙交通的大混乱……”

    林轩心头一动,因为原先生说的那个见面地点具有相当特殊的意义。十年之前的愚人节之夜,港岛最具人气的一位影视歌三栖明星就是从二十四楼一跃而下,做了最辉煌、最轰动的谢幕。

    原先生目光如炬,马上猜到了林轩心底想到的问题,轻叹一声:“其实,当时在座的还有一位,因为他对灵学、玄学、心理学的高深认识,我们特邀他参加了讨论。没想到,正是这次讨论,才造成了当日的悲剧。”

    林轩浑身一震,没再追问,已经明白原先生这些话的意思。

    那位天皇巨星的骤然离世牵动着全球华人粉丝的心,而他挑选了愚人节这一日离去,则更像是跟所有粉丝开的一个巨大玩笑。很多玄学人士曾经出面声明,他的生命并未结束,但这种奇怪的论调在铺天盖地的悼念声里被迅速淹没。

    “难道玄学人士做的推测是真的——”林轩虽然这样想,但那不是此时此刻的重点,所以他并未开口提出自己的见解。

    “林轩,我其实一直很佩服那位明星,因为他对于生命、宇宙有自己极深刻的认识,超过了大部分科学家们的臆测和推理。我相信,他已经到达了自己苦苦追求的最高神境界。”原先生的话,对林轩的猜测做了间接回答。

    两人的思路重回眼前的困境,如果前面没有生路的话,就要永远葬身于这岩浆世界了。

    “幸好,堂娜是安全的。”林轩淡淡地笑起来。

    “是啊,我相信,她是在一个普通人根本无法抵达的地方,即蜂巢宇宙的边缘地带。”原先生说。

    “什么意思?”林轩注视着原先生的脸,心底有了不祥的预兆。

    “在我们的宇宙中,时间空间的发展是线性移动;在镜面宇宙中,时空除了线性发展,还会产生等量反向发展;在蜂巢宇宙中,时空极度扭曲,黑洞、虫洞、白洞随处可见,而且大量出现了层叠虫洞、时间悖论,无法用地球物理理论去解释。所以,不管你想不想听,我都要告诉你,堂娜的存在已经成了一件极度荒谬的事,而你以为她‘安全’,也仅仅是一种心理安慰。”原先生极为严肃地说,“我不想打击你,但不得不讲出我的真实看法,那就是……那就是——她未必存在。”

    林轩皱眉,低声重复着原先生话中最后的五个字:“她未必存在?她、未、必、存、在?”

    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关己则乱”,一旦身在局中,再聪明的人也都会陷入“灯下黑”的困境,看不清事情的关窍所在。

    “你的意思是,我们一起见到的堂娜只是一个虚幻的影子?但她明明跟我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对话,她的一言一行、音容笑貌都是真实存在的,不会是虚像。”林轩急急地解释,为堂娜辩解。

    原先生先点点头,后摇摇头。

    林轩努力回想堂娜出现在那小窗后面的时候,自己眼中看到、耳中听到的一切。他确信那时的堂娜是“活着”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因为大自然磁力地貌、人脑幻影而产生的一个影子。

    他的确看到了她,只是因为某种特殊的力量存在,所以他无法抵达她的面前。

    “我也承认她那时是‘活着’的,但是,那种‘活着’与我们平日所说的‘活着’完全不同。”原先生试着解释,但这一次的事相当复杂,急切间,两人的沟通出现了大问题,根本说不清楚这个问题。

    在那蓝色的立体海洋面前,虎梦禅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穿过那道小窗,可知人类一直以来研究并推演的物理学存在着巨大缺陷,在三维世界以外的地方无用武之地。

    其实,原先生反复解释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堂娜活在一个林轩毕生无法抵达之地,那么,她的“活着”与林轩的“活着”还有什么联系吗?

    在这一刻,林轩突然想到了远古神话中另一个经典例子,即“牛郎织女”的故事。

    故事中,织女是王母的孙女,善织五彩缤纷的云锦,后来与孤儿牛郎结成了夫妻。在人间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王母派天兵将织女捉回天宫,但牛郎用箩筐挑着儿女追到天上。王母用头上的金钗在织女和牛郎之间划出一道银河,无情地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他们只能隔河痛哭。后来王母动了恻隐之心,命喜鹊搭桥,让他们每年七月七日在银河上相会一次。

    相见而不能相守,正是神话中牛郎与织女最悲哀的结局。

    同样,林轩看到了堂娜,却不能更进一步握她的手,那这种相见只是徒增痛苦,让两人的见与离变成了一个反复撕裂的伤口。

    忽然间,林轩觉得自己的视线变得模糊起来,有两颗泪珠猛地涌出来,让他内心的煎熬与痛苦暴露无遗。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他爱堂娜,爱的开始点就是受伤害的开始点,一旦爱了就再难割舍放下。

第三百二十二章 阿里寺庙

    “那是一个无论生死都无法抵达的地方,跟我们的世界没有任何交集点,我不知道在你朋友身上发生了什么,在这种事面前,只有见招拆招,却不能做更多。”原先生说。

    林轩身心俱疲,艰难地摇头:“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在原先生的启迪下,他的脑子很快就转过了弯,知道原先生要表达的意思了。

    “你可以在这里小憩一下,我们再往前走,不知道要面对多么复杂的状况呢。”原先生说。

    林轩接受了原先生的建议,调匀呼吸后,慢慢地平躺,闭目休息。

    时间分分秒秒过去,林轩的思想越来越平静,渐渐地忘记了堂娜,只是全身心放松,强迫自己迅速恢复体力。

    他进入了一种非常深沉的“假寐”状态,神游物外,物我两忘。

    “啊?我在哪里?”不知过了多久,林轩从假寐中醒来,一跃而起,身轻如燕。

    原先生不在,平台上空空如也,只剩林轩自己。四周,岩浆仍在奔涌,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

    “原先生,原先生……”林轩纵声大叫,却没有人回应。

    他向前看了看,马上选择路线,跳跃前进。

    又走了一公里多,林轩就看见原先生正站在岩浆之河正中的一根石笋上,高高矗立,俯瞰八方。

    “原先生!”林轩迅速赶过去。

    “我以前似乎见过这里的情形。”原先生低声说。

    前面,四面的石壁进一步收窄,只剩下三米宽、三米高的方形洞口。当然,岩浆液面以下的部分不知深浅,按照流速估算,深度至少还有十几米。

    “在超级望远镜里,我见到过这儿。通过那个洞口之后,就到达一个奇怪的竖井,唯一的通道就是从竖井坠下。现在,岩浆高热,我们等于已经没有去路了。”原先生说。

    林轩远眺了一阵,的确如原先生所言,除了进入那洞口之外,再没有第二条路。

    “失去了那把宝刀,你就再也没有潜入岩浆的能力了,是吧?”他问。

    原先生点头:“当然,我也只是血肉之躯。”

    两人面面相觑,同时叹气,失去了主张。

    林轩想过回头,但来时的路被渐渐上涨的岩浆液面淹没,也已经失了退路。

    “你还看到过什么?”他只能继续寄希望于原先生。

    “洪水倒灌陆地,淹没一切,地球变成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与之前有部名为《未来水世界》的电影一模一样。”原先生回答。

    水火无情,人类在这两种自然元素面前,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看来我们只能自绝于此了。”林轩长叹。

    他脑中仍有残存的睡意,无奈之下,先坐下来,身体后仰,想闭目休息几分钟。就在他后仰之时,一下子看到五米高的洞顶上竟然镌刻着许多文字。

    那是古藏语里的一种,曾出现在阿里地区的许多寺庙根基基石上,大概意思是:轮回无尽,万劫不复,热极转冷,冷极热生,一切天定,人不能御。

    “看那些文字。”林轩向上一指。

    原先生抬头看,嘴唇噏动,通读了一遍,满脸都是困惑。

    “谁会刻这样的文字在这里?”原先生低语,“我曾在阿里地区的很多寺庙里看到过同样的文字,难道它们之间是相通的?”

    林轩的记忆力超强,在藏地三年,很多地方的文字、地貌完全是强记下来的,双眼如同高精度照相机一般,看到便记在脑子里。

    “我也看到过,至少在三个寺庙看到过……”他边思索边回应。

    阿里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行政区,元朝称纳里,明朝称俄力思,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貌。地理坐标为东经78°23′40″至86°11′51″、北纬29°40′40″至35°42′55″,地域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全地区总人口95803人,地区行政公署驻噶尔县狮泉河镇。

    它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