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佳肴记-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奴大欺主的仆婢们陷害。

    不回去也好,只不过京城那头恐怕要让云霆霄想个主意了。

    “爹,我知道了,你放心,这种事情就顺着自己的心意来,你不想回去,没有人会勉强你的。大哥那边,我去说。”

    周大海有些忐忑,“闺女,你说,你哥……”

    “不会的。”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周小米打断了。

    “我大哥从来没有那种心思,爹,你放心好了。咱们以后就过自己的日子,小富即安。他们将来若想出人头地,便要靠自己的本事去挣,我们都是你的儿女,与那家没有半点关系。”

    周大海觉得安心不少,孩子们别怪他这个当爹没本事就好!那个家,于他来说真是如同龙潭虎穴一样,真是回不得啊。

    马车慢慢驶入镇子。

    周大海下车后自觉的跑到铺子里看看伙计们工作的情况,他这个东家,有名无实,只能干点不重要的活。相反周小米这个少东家身上,担子可是不轻啊!

    “东家好。”

    “东家好。”小伙计们都跟周大海打招呼,在他们眼中,东家这个人特别和气,一点架子也没有,铺子里工钱也好,怎么想都觉得能在周家铺子里做活是走大运了。

    周大海点了点头,见闺女跟耿掌柜似乎说着什么,就去了豆腐铺子后面的小书房,他每次来,都在那儿坐一会儿,喝点茶。

    已经是熟门熟路了。

    没一会儿,周小米过来找他,“爹,反正你也没事,不如去我大舅那儿看看。”

    林家酱菜铺子的生意是越来越好了,现在林家铺子已经是远近闻名了。他们家的招牌酱走得特别快,一些酒楼甚至为了多抢几坛酱,提前好几个月向林家下订单。生意红火,家里日子越来越好过,李氏即便忙得脚打后脑勺,那也是甘愿的。

    周大海想了想,觉得闺女这个主意不错,就起身去了林家铺子。

    周小米呢,一边盘帐,一边想着是不是在镇上买个宅子?要知道她天天往返于镇上和家中,实在是有些吃不消。在镇上住吧,又怕林氏担心,不住吧,又着实有些辛苦。

    唉,生意越来越好,可是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了。如果在镇上买宅子的话,手里的钱又要流出去不少!所幸去年庄子的收益还不错,两家铺子也争气,让她赚了不少,不然啊,在镇子上买宅子的事儿她也不也想。

    “少东家,掌柜的,前头的红油肥肠全卖光了,又有人来问,您看是不是再做一些?”

    这种事情,自然要看周小米了。

    耿亭就转而看向周小米。

    周小米看了看天色,觉得时间还早,少做一些应该没什么问题,就对小伙计道:“行,把灶间该准备的准备起来,我这就去。”

    那伙计答应了一声,转身出了屋子。

    周小米叹了一声,自己真该收个徒弟了,不然啊,早晚得把她累死。

    耿亭也道:“这说来也怪,自打咱们的铺子开起来,再吃别人家的东西,就感觉没法入口了,怎么吃都不是那个味儿。不过少东家,这活也太累人了,就算有小伙计给你打下手,长此以往,你怕是也吃不消。”

    眼前这小姑娘才多大,既管着铺子的运作,又料理着铺子里的招牌熟食,实在是分身乏术啊!

    “行了,不说了,先把这锅东西做出来再说。”她转身去了后院的灶间,准备做红油肥肠。

    有些菜,之所有味道好,除了调料秘方的问题以外,最得要的就是对火候的掌握和手法熟练度这两样。比如包饺子和馅吧,都是一样的馅,一样的料,不同的人调出来的饺子馅,味道就不同。

    周小米有两世的厨艺心得,所以做什么都是得心应手,东西做出来以后,味道自然也不同。自打周记熟食铺子开张以后,有不少人都想模仿她家的菜式,试着做那个挂炉脆皮酥鸭,不说别人,光是林家人就明着,暗着来过好几回,买了不少鸭子回去,可是还是没能做出来。

    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说得就是这个道理。私房菜,自有私房菜的秘密在里头,要是谁都能轻易猜出来,还叫什么私房菜?(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章 救人

    年节的余味儿还没有完全散去,不出正月都是年,这是老传统了。一年当中也只有这个时候,是人们光明正大偷懒的时候。不管身份地位如何,家境如何,似乎只有这个时候,人们才会放下心里的负担,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过一个属于他们的,丰盛的春节。

    热气腾腾的红油肥肠出锅了。周小米嘱咐小伙计道:“小心点,搬到前面去。等稍稍散散热气再卖。”不然滚烫的肥肠会将油纸包烫坏的。

    “好嘞,您放心吧!”两个小伙计各自端着一个大托盘下去了。

    周小米趁这个工夫洗了洗手,又擦了一把脸,才将身上的特制袖围扒下来,挂好,去了前院。

    她前脚刚迈进步子里,后脚就有伙计来跟她说,她刚做好的红油肥肠,很快又卖光了,那家主人大概是要待客,迫不及待的把所有肥肠都装走了。那来买东西的下人还一个劲儿的说自己运气好……

    周小米笑笑,道:“行了,我知道了,若再有客人问起,就说卖完了,不能再加单。”

    “唉。”小伙计脆快的应了一声,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外面的天,又阴沉起来,好像要下雪了。街上行人急匆匆的低头走路,似乎想要在大雪来临之前赶回家中。

    周小米站在铺子门口,抬头看了看天色,暗道:瑞雪兆丰年,想必来年应该是个富足的年头。只盼老天爷开恩,让年景好一些,没有天灾**,百姓能安居乐业,过几年太平日子。她也没有太大的野心,能做个平平安安的小地主,便开心了。

    天空中渐渐有雪花飘落下来。

    周小米伸手接住一片雪花,直到它在自己的掌心中慢慢融化掉,才转身道:“去个人,通知东家一声,让他赶紧回来。其他人麻利点,赶紧上门板,该回家的回家。”

    这场雪,怕是小不了,但愿他们能在雪大起来之前赶回家去。

    大伙都忙碌了起来,转眼的工夫,洋洋洒洒的雪花便落了起来,很快地上便覆盖了一层青雪,方才还人来人往的街道,瞬间像是被清空了一样,许多商家都上了门板,准备打烊。没能及时赶回家的人们,更是不顾地上的湿滑,一路小跑了起来。

    雪越下越大,雪花像鹅毛一样,铺天盖地的洒落下来。远处的房子,树,都成了雪白的,放眼望去,整个镇子似乎都被笼罩在了一片银白之中。

    有那不知农事的人,一边跑一边忍不住骂两句:“这鬼天气!”

    也有知道俗语的,忍不住乐呵呵的来一句:“瑞雪兆丰年,是个好兆头啊!”

    周小米不管别人说什么,反正她心里是十分欢喜的,前世,她活到三十多岁,总共也没见过几场雪。倒是有一年,也是刚过完春节,突然下了一场让人猝不及防的大雪。那雪下了有一夜吧?所有交通工具都被迫停运了,听说是五十多年来最大的一场雪,有人为了回家,只好雇铲车上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听着倒是好笑。

    托重生的福,她能呼吸到没有污染的空气,吃到纯天然无污染,没有农药和化肥的果蔬,吃鸡肉的时候不用想着抗生素,激素这一类的词汇,吃猪肉的时候也不用纠结它是不是养了三个月就出栏了。

    谢天谢地,她不用想苏丹红,地沟油,三聚氰胺这些问题。且不说自己有仙府小筑在手,就是没有这个逆天的宝贝,古代纯天然的食物也足够让她品尝到前世从没有体验过原汁原味了。

    正想着,不远处突然有两个雪人在移动。周小米仔细一看,不由得乐了,来人正是她亲爹周大海还有铺子里小伙计林二羊,这俩人从林家铺子走过来才能用多长时间,结果身上落了不少的雪,冷不丁一看,可不就是两个移动的雪人吗?

    两个雪人到了店铺前。

    “爹,快进来。怎么也没打把伞回来啊!”周小米伸手拉了周大海一把,紧接着从一旁小伙计手里接过毛帽,把周大海扫身上的雪花。

    “急吼吼的往回赶,忘了带伞。”周大海一边抖落身上的雪花,一边道:“我看啊,咱们也别着急回家了,这雪这么大,一时半会儿停不了,路上滑,万一出点事也不好。”

    安全第一嘛。

    “嗯。”周小米也没想到雪势会这样大,一柱香的工夫,这雪就迷得人睁不开眼睛,可不是不能走了嘛。

    这会儿的工夫,耿亭也过来了。

    “东家,少东家,豆腐铺子那边已经打烊了,这边的门板也上起来吧!雪这么大,你们怕是不能回去了,我让两个伙计留下来陪你们?”

    两家铺子的后院都有住的地方,一般周小米留宿的时候,都住在熟食铺子这边。

    “有周平和周安在,出不了什么事,你们都回去吧!”周大海想了想,便道:“趁着还能看清路,先回家,注意安全啊!”

    “唉,知道了。”耿亭招呼一声,让小伙计们先把铺子这边的门板上好,然后给大伙发蓑衣,发伞,让他们先回家。

    耿亭是最后一个走的。周平送走耿亭后,顺手从门外的草棚子里抱进来一捆柴火,然后栓好后门儿,这才转身回来。

    “老爷,外头雪下的大着呢,咱们先把炕烧起来,您跟小姐先回屋。”周平一直在铺子里忙活着,白天跟着铺子里的伙计叫周小米少东家,等没人的时候,他还像以前那样叫周小米小姐,称周大海老爷,没有因为不在他们身边而忘本。

    其实每个卖身给主家的人,都有过一段忐忑的心理期。他们因为没有人,权,没有自由,长时间有被压迫的心理阴影,都怕自己在不小心触犯了主子的忌讳,成了主子的出气筒。

    奴婢哪儿有人权?生死全由主子作主,喜怒哀乐也要与主子保持一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换来一顿毒打,再严重点连小命都得搭进去。

    正是因为知道卖身为奴的苦,所以周平他们几个才特别珍惜在周家的日子,主人和善,从来不做苛待他们的事儿,最重要的是不管是老爷,夫人,还是几位少爷,小姐,都拿他们当人看,甚至是拿他们当亲人看。

    周平觉得,自己这辈子,就算不能赎身去过自由的日子也没什么,在周家,他一样很自由,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又何必在乎自己是什么身份呢!

    周平和周安手脚麻利的将后院正房的灶膛点燃,屋里的温度很快就升高了,周大海将外面的大氅脱掉,对二人道:“把厢房收拾一下,你们俩住那儿,多烧点火,不然后半夜可有的受了。对了,那边柜子里还有多余的棉被,你俩再抱过去一床。”

    “唉!”周平应了一声,虽然外头天寒地冻的,可是他的心里热乎乎的。

    周小米唉声叹气道:“爹,这雪啥时候能停啊!”

    周大海把鞋子脱下来,换了一双替换的老梆棉布鞋,道:“怕是要下一宿。”

    果然,到了晚上雪也没停。

    周小米便道:“干脆晚上吃热汤面吧,吃了暖和,好好睡一觉,明天早上就能堆雪人了。”

    周大海觉得自家闺女是小孩心性,不过这样也没啥不好的,闺女才十岁,就该有点孩子气才好,要不然整天老气横秋的,那种感觉太怪了。

    周平倒是挺高兴的,“正好,我给小姐烧火打下手,好久没尝到小姐的手艺了。”

    “来来来,说干就干。”周小米高兴的下地穿鞋,找了盆,面板,又找到了白面口袋,开始准备和面做面条。

    肉和面都是现成的,再配两样简单的蔬菜,就能做出十分地道暖胃的热汤面。铺子里还有卖剩下的卤肉,切一盘子过来就着汤面吃,味道也是十分不错的。

    很快一大锅汤面就见了底,几个人吃得心满意足,浑身上下都暖和了起来。

    周平和周安自动收拾碗筷,周小米顺便让他们烧些热水,晚上临睡前好泡泡脚。

    不一会儿,周平忧心忡忡的进来汇报:“外头的雪越下越大,这会儿雪怕是已经有半尺厚了。再这样,明天就不用开张了。”

    周大海倒是觉得没什么,反正还没出正月,歇歇也好。

    周小米想了想,只道:“你们再去抱些柴火回来,尽可能的多抱一些,万一雪一直不停,那可是要冻死人的。”铺子里用的柴火,都堆在后院门外搭的一个草棚子里。

    “对对对,有备无患。”周平跟着耿亭一段时间,学到了不少新词,说起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周平和周安穿着蓑衣,准备到外头去抱柴火。周大海心生不忍,却也知道没柴火的后果,只好道:“快去快回,我让小姐给你们煮姜汤。”

    周小米做了一个鬼脸,把二人逗得憨厚一笑,应了一声,推门就往外走。

    风大,雪大,刺骨的寒风直往人的骨头缝里钻。那风刮在人的脸上,像刀子一样。

    周小米前世是南方人,对她来说,这样寒冷的天气是陌生又熟悉的。她毕竟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十年了……

    她挽起袖子开始做姜汤,将老姜去皮切丝,再放上一点红糖,慢慢的煮开……

    突然,周安推开门走了进来,他一脸的惊恐之色,身上的雪花因为遇到温暖的缘故,开始渐渐融化。他顾不上这些,大口大口的喘着气。

    “怎么了?”周安做事还算稳妥,从来没有这样惊慌过。

    “老爷,小姐,外头草棚子,有,有死人!”

    有死人?

    这还得了?

    周大海显然已经慌了,腾的一下站了起来,脸色很难看。

    周小米猛的站起来,严厉的问道:“是死人,瞧清楚了?什么样的人?”

    周安不安的道:“好像是一家子。”

    一家子?

    周大海急得直转圈。

    这一家子要是都死在了草棚子里,事儿可就大了!万一有官府的人要问罪,那他们可就摘不清了。

    周小米一边穿衣服,一边想着,这种天气,如果真有落难无家可归的人被冻死,那倒是一点也不奇怪。怪就怪在,周安说冻死的是一家子!

    一家子最少也得是两口人吧?

    事情到底怎么回事,还得亲自去瞧瞧。

    “爹,我们出去瞧瞧吧,万一人没死呢!”冻僵的人都有假死的症状。

    周大海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穿上那件狐狸毛大氅,连鞋都来不及换,就打着伞跟闺女一同出去了。

    院子里的雪足有半尺多厚,快要没到周小米的膝盖了。

    周平一直守在那里,见周大海和周小米来了,顿时像有了主心骨一样。

    “老爷,小姐,你们快过来瞧瞧。”

    草棚子里四处漏风,勉强能挡住一点风雪,柴火堆的最里面,有四个抱成团的人。两大两小,衣着单薄的抱在一起,两个小的后背抵在墙上,那个男人的怀里似乎抱着一个女人,两个人将孩子们围在怀里,似乎想要为他们遮风挡雪。这也许是他们当父母的,能给予孩子们的,最后的温暖了。

    周小米大吃一惊,竟是一家四口?

    不得不说,眼前这一幕,深深的震撼到了她。前世她就从新闻报道里听过不少父母拼死救子女的事儿,特别是在那年的那场地震中,有不少母亲用自己瘦弱的血肉之躯,为她们的孩子争取了一丝生机。

    前世的周小米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还捐了不少钱。然而新闻中的报道,远远没有眼前这活生生的一幕来得震撼。

    “人还有气吗?”

    周平点了点头,刚开始发现这几个人的时候,可把他吓坏了,后来周安回去报信以后,他上前看了看,还有气呢!

    周大海愣了一下,不是死人?

    “还愣着干嘛啊,是活人就得救,赶紧的,把人抬回去。”

    “唉。”主人都发话了,他们哪还敢干看着?周平和周安连拉带拽的,把里头的人抱了出来。

    “小姐,抬到哪儿去?”

    周大海连忙道:“先抬去厢房。”

    几个人齐上阵,没用多少工夫就把这四口人抬进了厢房。也顾不得几个人身上脏,直接抬到炕上,用被子盖起来。(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 有故事的一家子

    周小米叹了一口气。

    看样子这一家四口也是实在没辙了,不然大冷的天,怎么会躲到人家的草棚子里?身子都冻僵了,嘴唇都是紫的!

    周小米猛然想到灶上的姜汤,连忙让周安去取来,给这几个人喂下。

    周安给那两个小的喂姜汤,一边喂,一边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家里灾了难,弄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最后只剩下了他一个。不过年代太久远了,那时他还小,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已经记不大清楚了。

    这样一想,周安就对这两个孩子更加同情了,动作也更加温柔了起来。

    周平呢,给那个男的喂完姜汤后,端着碗有点不知所措的看着周小米:“小姐,那个……”这是不好意思直接上手给那女的喂汤。

    这个时代虽然讲究男女大防,但是他们又不是大户人家,在生死面前,别的都是小事。能救人一命,那可比什么都强。

    “我来。”

    周小米接过姜汤碗,小心翼翼的靠近那个女的,刚想喂她,却发现那妇人的脸白得吓人,脸上一点生机也没有。

    周小米是见过死人的,她把姜汤碗递给周平,伸手在那妇人的鼻子底下试了试。

    没有任何反应。

    人死了?

    她哆嗦了一下,就在这时,那个男的先醒了过来。

    他睁开眼睛的时候,显得有些茫然,甚至有点不知身在何处的样子。大概是陌生的环境刺激了他,他先是不确定的揉了揉眼睛,接着像是想起来什么重要的事情似的,猛的从炕上坐了起来,看到一双儿女和妻子都在自己的身边时,明显松了一口气,等看到周大海等人的时候,顿时明白过来了,自己这一家子,是被人家给救了。

    “恩人,受我一拜。”那男的连滚带爬的从坑上爬了起来,扑通一声跪到炕上,使劲朝着周安等人磕头。

    周安连忙道:“我就是个下人,这是我们老爷,小姐,是他们救了你。”

    “多谢老爷,小姐救命之恩。”那汉子一直不住的给周大海和周小米磕头。

    周小米连忙往边上避了避,不肯受他的礼,她救他,也不是图这个,况且他媳妇死了,一会儿他知道这噩耗时,心里指不定多难受呢!

    周大海连忙让周安把他扶起来,“你刚缓过来,身体正虚弱,不要行如此大礼,我们受不起!”

    那汉子抬起头来,黝黑的脸上流着两行清泪,等转回头看到自己媳妇也趟在炕上的时候,吓了一跳,连忙又跪了回去,道:“恩人恕罪,我那婆娘已经是个死人了,你们,唉,我对不住恩人,我这就走。”还没出正月呢,让人家把死人抬进了屋里,多晦气啊!

    “原来你知道啊?”周小米惊讶极了,“我还以为……”

    那汉子神情黯然,只道:“她是在我怀里咽气的,我……”一副一言难尽的样子。

    周平和周安都觉得这汉子挺苦,可眼下还在正月里,把死人抬回了屋里,确实有点不大吉利。老爷和小姐毕竟是生意人,也不知道在意不在意这事儿。

    “恩人,我,这事儿赖我。你救了我,我不能恩将仇报,你放心,我现在就带着孩子们,带着孩儿他娘走。”说完,竟挣扎着要起身离开。

    周大海像是看明白了他的心思似的,直道:“大雪的天,你要去哪里啊!就算大人受得了,孩子能受得了吗?你要是真的有处可去,就不会躲进我家草棚子里了。救活人是救,不让这位故去的大嫂子暴尸荒野,也是功德一件。等天亮了,我就让人去给她买副薄棺,再雇个车,把人送到郊外葬了吧!”

    那汉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恩人不但没有嫌弃他们晦气,反而还要给孩儿他娘买棺材,下葬?

    好人啊,活菩萨啊!

    那个汉子郑重的起身,一个头磕在了炕上,良久没有起身。

    这次,他什么话都没有说,可是周小米却能从他的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中,感受到哀伤还有感激。

    救都救了,好歹是三条命啊,难不成还把他们撵出去?周大海扪心自问,他做不到,他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家人,再重亲回到满是风雪的世界当中去,抱着那具尸体,活活的被冻死。

    既然知道了那位妇人是死人,就没有再将人留在炕上的道理。那汉子强打起精神把她的尸身抱下来,暂时放到堂屋里去了。先前给她盖的那铺床盖,就暂时充当她的棺材,就算是给她停灵了。

    那汉子一直跪在他媳妇的身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没一会儿,那两个孩子醒了。

    大的是个男孩,十一,二岁的样子,眼睛里装着浓浓的戒备神色,小的那个是女孩,七八岁的模样,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