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那些年的人和事儿-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刘备笑了笑道:“不走了,不走了,这次我们就永远赖在你的别墅了,”曹操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道:“小伟,其实也不瞒你,我们这次回来,主要兜里快没钱了,要不然也不至于这么早就回来,你不会介意吧。。。。。。”
曹操刘备到底多有钱,黄小伟是不知道的,反正他估计最少也是过了十几亿,但他们居然说那些多的钱,在几个月全花完了!最算剩,估计也剩不了多少。
对此,黄小伟并没有感到意外,就看看刘备曹操去的哪些地方吧,光行李肯定就丢了不止一次。
再加上他们每到一处地方,就要品尝当地最豪华的美食,住最上档次的酒店,花钱花的多也正常。
黄小伟叹气道:“不介意不介意,反正我都习惯了。”
曹操刘备嘿嘿笑了几声,随即俩个老头打开了自己的行李箱,从里面拿出了两件很漂亮的小衣服,曹操本想把衣服递给小婉儿,但看了看已经长大的小姑娘,又看了看手中的小衣服,不由自嘲一笑,“唉,这次算是买亏了。”
刘备拽了拽黄小伟的胳膊,道:“小伟,婉儿,到底是什么情况啊?怎么突然就变得这么大了。”
黄小伟低头看着乖乖抱着自己胳膊,躺在他怀里玩电话的上官婉儿,一时语塞,也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短短两个月,一个六岁的孩子,忽然就变成了九岁,而且马上就要十岁了,这带来的冲击力,可远从秦朝前脚走,后脚就过去了三年的冲击力要大。
别看两者之间都是三年,但有句话说的好,女大十八变,小婉儿虽然才长了三岁,但跟以前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现在的她给人一种聪慧灵巧之感,还非常有礼貌,说起话来细声细气的,就算是微笑也不像以前是开怀大笑,而是抿嘴浅笑,倒是跟变成淑女的楚梦瑶差不多。
不过人家小婉儿跟那个腐女不同,婉儿纯粹就是长大了,更懂事了。
而且俱武则天所说,这三年来,婉儿带给了她强烈的震撼,她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聪慧的孩子,学什么东西都很快,一点就透,对啊,如果婉儿不聪明的话,她又怎么会成为日后的上官昭容呢?
黄小伟搂着小女孩儿的娇躯,双目一阵虚幻,陷入了回忆中。
第五十五章缘分呐
事情还要从两个月前说起。
两个月前,把秦始皇和蒙恬送回秦朝后,黄小伟下午将小婉儿也送到了大唐,在大唐短暂逗留了一会,黄小伟就回来了,顺便还欺负欺负了李治武则天两口子。
比如说掐一掐武则天的嫩脸,让李治给自己鞠躬喊老师,简直是不要太嚣张。
在回去之前,黄小伟跟当时只有五岁的小婉儿细心嘱咐道:“婉儿,听话,我两天后就接你回家,你一个人在这里要乖乖的,当然我这个乖乖你可以理解成,只要不受伤干什么都行,哪怕你把这大唐皇宫都烧了也没事。”
“是吧,徒弟?”黄小伟撇向了李治,不轻不重道。
李治连忙拱手道:“老师说得对,婉儿姑娘您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啊不对,当成别人的家,额。。。。。”
李治低下头暗暗琢磨,这好像也不对啊,把自己家房子烧了这种缺心眼的事儿谁能干的出啊,更别说上别人家烧房子了。
想了好半天,李治只得道:“反正婉儿姑娘您想干什么都成,不就是房子吗,随便烧,但有一点,您要是想烧大明宫的话可得提前通知朕一下,朕也好收拾收拾家当。”
听着李治和黄小伟的话,小婉儿郁闷的撅起了小嘴,自己看起来就那么喜欢烧房子吗?
黄小伟对李治的态度很是满意,继续拉着小婉儿的羊脂玉般的小手嘱咐道:“另外婉儿,假如两天后,我没来。。。。。这也没关系,大不了你就再多等几天,黄小伟伸出了自己的三根手指,认真道:“我在这里跟你保证,两天一到,一定已最快的速度赶来。”
小婉儿脆生生的说道:“可是你要是像上次那样一走就是好几个月怎么办?”小丫头抱起了自己的两条小胳膊气呼呼道:“那婉儿是会生气的。”
黄小伟轻松道:“哎呀没事儿没事儿,不就是生气吗,这算个屁啊,婉儿记住了,以后你只要生气,就把所有的火都撒在武则天和李治的身上,哎,对,就是眼前这俩人,那个穿龙袍的窝囊废和打扮的极为妖艳的老女人。”
黄小伟指着站在宫殿内,脸色异常难看的武则天李治道:“婉儿,到时候你就学我,上去啪啪给他们几个大嘴巴,肯定气就消了不少,如果还生气的话,那你就继续打,什么时候打消气了再说。”
李治尴尬道:“老师,您这样教婉儿姑娘是不是不太好啊。。。。。。”
“嗯?”黄小伟瞪起眼珠子,扬起下巴看着李治道:“想去阎王爷那儿提前报到就直说。”
李治立马没动静了。
黄小伟掐着腰,嚣张的开始训斥李治:“妈的,老子教育自己孩子,有你什么事儿,边待着去,话说你个老小子是不是不服气啊,要不然本老师现在就给婉儿示范一下好了。”黄小伟作势就撸起了袖子。
李治被黄小伟吓得连忙摆手苦笑道:“老师,朕错了,你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朕以后绝对不在瞎说话了。”
李治老实了,可黄小伟还是上去给了他脑袋一巴掌,骂骂咧咧道:“别老在我眼前朕朕的,你以为你是谁啊,人家秦始皇顶了天就敢跟我说个寡人,你爸爸更是跟我俩称兄道弟的,你小子居然还敢跟我摆谱,知道么,论辈分你都得喊我一声二叔呢,来,叫声二叔听听。”
李治一个五十多岁的中老年人,黄小伟让他喊自己二叔,真是太过分了。
但李治看样儿属于那种能伸能屈,也就是属王八那号的,当即便开始喊黄小伟二叔,喊得那叫一个高兴啊,还拉着武则天一起喊。
不是这俩儿人不要脸,也不是他们傻,相反,这俩可贼着呢,因为现在的宫殿中,除了李治武则天还有小婉儿和黄小伟外,连一个太监宫女都看不见。
早在接到了黄小伟到大唐的消息后,李治就把所有人都赶走了,只留下了武则天陪自己。
因为这样至少不用在外人的面前丢脸,还能拍拍黄小伟的马屁,要多划算有多划算。
好吧,李治还是怕挨黄小伟大嘴巴子,对这位二叔,啊不对,是对这位大魔王,李治真心是怕得很,你就看看他现在这幅卑躬屈膝,满脸汉奸样儿的德行吧,是个皇帝该有的模样吗?跟以前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以前的李治虽然也是软弱了一点,但再怎么讲也是当皇上的,身上自然而然就带着一抹帝王的威严,可是自打黄小伟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后,那是一个巴掌又一个巴掌的打在了李治的脸上,彻底将李治身上那股帝王之气打了个一干二净。
现在的他充其量就是个贪生怕死的中老年人而已,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小伟的磨练下,李治的脸皮也有了很客观的增长,看他现在这幅德行,脸皮能不厚吗。
又简单的跟小婉儿说了几句话,黄小伟骑上自行车离开了大唐。
两天后,黄小伟早早的从家中起来,大概是十点。。。。。。咳咳,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自打秦始皇他们走后,黄小伟天天都在和东方晴努力造人,东方晴倒是被他滋润的是越发美丽动人了起来,而黄小伟则是越来越瘦。
每天晚上他都折腾到一两点才能睡,在过度劳累之下,黄小伟没有肾虚,只是起来的晚,已经要去烧高香了。
去厕所洗了一把脸,黄小伟也没吃饭,推着自行车就去了唐朝,他要带小婉儿回来一起去吃好吃的。
。。。。。。。
到了唐朝,在黄小伟眼中,这大唐皇宫根本没有任何的变化,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清华丽。
黄小伟推着自行车大摇大摆的走进了皇宫,在一队御林军的护送也就是监视下,黄小伟来到了皇宫内的一座偏殿。
这里是一间私塾,在外面还能听到孩童读诵文章时那稚嫩而又清脆的声音。
不过此私塾可不同于彼私塾,因为只有李治的儿子女儿才能来这里上课,当然了,其中还有一位萌萌哒的小婉儿。
只见小女孩儿穿着一身白红色衣裙,小脑袋上扎着一个发髻,安静的坐在书桌上,听老师讲课,水灵灵的大眼内写满了求知欲。
黄小伟欣慰的站在门口望着私塾里认真的学习的小婉儿。
哎呀,孩子知道主动学习,恩,很好很好啊,他这个当爸爸。。。。。。那个,是当哥哥的终于能放下心了。
来到私塾大门前,黄小伟没有让身旁那些御林军喊什么逍遥侯驾到之类装逼十足的话语,而是一个人安静的站在门口看着。
在黄小伟心中小婉儿从来都是摆在第一位的,作为孩子的家长,虽然他很有权,在大唐属于天王老子那一号的,但他在无法无天,也不能打扰孩子的学习。
自己就老老实实的在门外等她放学吧,对了,回去必须要好好奖励婉儿,带她去吃肯德基吧,正好我也跟着蹭一口的。。。。。。
黄小伟现在的心情跟一位站在校门口等孩子放学的家长一般无二,有那么句话说的好,你爸就算是市长,见了老师也得客客气气的。
所以,黄小伟目前都有了一种要给里面那位私塾先生送红包的想法,希望他能好好照顾照顾小婉儿,把她的成绩提一提。
怎么说呢,黄小伟的思想还是属于普通人的思想啊,不对,应该说他从来都只是一个现代人,并没有习惯性的把自己代入到逍遥侯这个角色中,不管是在大秦还是在大唐,都是如此。
事实上,逍遥侯这三个字,黄小伟从来都是说说而已,或者用来吓唬吓唬别人,他几乎就没怎么动用过自己的权利,也可以说是没意识到他手中的权利到底有多大。
也不知道,所谓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就看他打算给老师送红包这一点就知道了。
祖宗啊,您自己都说了,您在唐朝是天王老子,敢问哪个教书先生敢不好好教导您家孩子?
嘿,别说,还真就有那不怕死的主儿,比如说眼前这个正在给小婉儿上课的三十多岁中年人。
这位老兄穿着一身红色官服,手里拿着一本《论语》摇头晃脑的给皇子和公主们一句句普及着孔圣人的思想,讲的还算可以,中规中矩吧,不算什么名师,跟误人子弟那伙儿倒也挂不上太大的关系。
中庸二字就挺适合他的,但要是让认识他的人,对他做出评价。。。。。。中庸?啊呸,快别糟践这俩个字儿了。
咳咳,之所以这位老兄现在的表现勉强能评上个中庸,主要是你们看看他教的是什么啊,论语,还是那种最低级的,意思也就是说都没打算让你懂它的意思,会背就行,就这,还教的不咋地呢。
说白了,这哥们就是个幼儿园老师的水平,如果现在还有扫盲班的话,他倒也能去混个班主任当当。
但这位老兄的来头一定很大,光看他穿的官服便知道,这哥们的官职不能太低,最少也得是正三品!
这说来可就有点吓人了,要知道当官讲究的就是一个熬资历,把个三十多岁的人丢在一群槽老头子为患的官场里,正儿八经是个毛头孩子。
正三品那个职位,最年轻的都得是四十多快五十的人。
当官就是这样,必须得一步步熬,一点点向上趴,四十多岁快五十的能当上正三品那还是属于祖坟冒青烟的呢。
有些倒霉的,六七十还在地方当县长呢,更惨一点的就是范进,范老先生,妈妈的,五十多岁还坚持跟年轻人竞争当官呢,年年考,年年败,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都快做了一辈子考生,考场看门的都换了三批,他还屹立不倒,光是这种精神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范进是儒林外史中一个虚构的人物,但他这种情况在封建王朝并不少见,缺心眼不有的是啊。
话说回这位给皇子们当老师的年轻教书先生,看看他的模样,恩,长得还算过得去,也就是一般般的普通人,属于丢进人群下一秒就找不着他的,但别看这位兄弟长得其貌不扬,胆儿是真大,居然敢公开为难小婉儿。
这要是让武则天和李治知道了,估计立刻就会开始为这位烈士之后,着手准备追悼会。。。。。。
你说你为难谁不好,你居然敢为难小婉儿,这不是上赶着找死找灭门吗?
可别说我们对不住你那死去的老爹,是你自己缺心眼,正好你爹才刚埋了没几年,你现在去说不定还能跟他一块儿投胎,下辈子搞不好还能成兄弟呢。
简单说一下,你们就会明白这位兄台为什么会干这种找死的事儿了。
此人姓刘,名叫刘光路,时任户部侍郎,而他爸叫刘龙海,去年刚殉职,职位是礼部尚书,死因是上吊,(不排除竞争对手肆意谋杀)
看着眼熟吧?
没错,这位刘姓兄弟就是当年黄小伟他们率百万雄师围攻长安城时,那位很倒霉很倒霉,上吊自杀,结果就真的死了的礼部老尚书儿子。。。。。。
怎么说呢,反正应了那句话。
“缘分呐!”
…分割线,咳咳,这是今天的加更,唉。。。。。。小伟今天要是在不加更的话,估计就会被人骂死的,明明说好这个礼拜天天三根的,但。。。。。这个。。。。。哎呀,年根了,大家都挺忙的,我也不例外。
而且后面也不太好写,小伟得好好描绘,争取给你们一个好的观感体验,那个啥,我觉得自己还是很够意思的,虽说目前还是欠了十一章,但我起码没有天天放你们的鸽子,大家伙说是吧。
小伟还是那句话,呃。。。。。。欠的债,我是一定会还清的,这本还不完我下本也能还完,当然了,我会尽量这本全还完的,明儿见。
第五十六章如果可以
刘光路,前任礼部尚书刘龙海之子,显庆二年进士出身,说一下,这位兄台从十八岁就开始考科举了,结果一直考到了三十岁才当上官,足足考了十二年,这也就是家底丰厚,经得起折腾,换了寻常老百姓别说四次,要是连续三次不中,基本就要放弃改行了。
刘光路同志家住长安,每年到了考试季,外地学子们,提前几个月就得从家中出发,一路风吹雨打,爬山过河的朝长安挺进参加考试,而每到这个时候,刘光路同志都是在家里喝着茶水,听着小曲,要多快活有多快活。
要不说京城户口好,不用累死累活的进京赶考,顺便还能省一大笔的开销,估计老尚书活着的时候,没少偷着乐。
但烈士刘龙海先生,你先别急着高兴,虽然你的好儿子替你省下了进京赶考这些乱七八槽的费用,可更多的钱还在后面等着你花呢。
至于这更多的钱。。。。。。对于刘老尚书而言,也不算什么,用他的好儿子刘光路同志的话来讲就是,“这叫钱吗?这点儿特么的也叫钱?”不客气的说,已刘老尚书的家底,富可敌国谈不上,富可敌州还算贴切。
刘龙海同志贵为礼部尚书,当朝二品大员,什么白色收入,灰色收入,搞得很是兴隆,可有一点,那就是刘烈士这个人比较正直,不喜欢搞什么歪门邪道,仔细想一想,如果他要真是一个遇见什么事儿就想着走后门的家伙,刘光路也不至于在家里吃了他十二年的闲饭吧?
一个贪污受贿的混蛋好似是跟正直这两个字挂不上太大的关系,但光看他临死前打算以身殉国的表现就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贪官都是周御史那种卖主求荣的小人货色。
唉,如果朝廷能多开点响钱,让这些当官的天天都吃香的喝辣的,过上富足的日子,估计贪污的官员恐怕就会少上不少,毕竟大家伙刚进入官场的时候都是抱着一腔热血,救国救民来的,情况允许的前提下,谁不想做个大公无私的清官啊。
可现实的情况根本就不允许他们当一个清官,在那个时候当官要是不贪污。。。。。过的还不如个老百姓呢,这一点都不夸张,什么黑钱也不收的清官们,顿顿糠咽菜,大碴粥,衣服上还得打着补丁,那叫一个惨。
肉?还想着吃肉?快别做梦了,就你那点死工资买得起肉么!
听说过明朝的海瑞海大人吗?他就是清官中的代表人物,所以他一年能吃上肉的机会掰着手指头都能算清。
过年,改善一下生活,吃上一回,老娘过生日吃上一回,自己和老婆过生日就别想了,加个小凉菜意思意思,就算庆祝了。
要是运气好赶上顶头上司来视察工作,如果饭钱不是自己掏的话,也可以跟着蹭点好的,但如果你是让他请客吃饭。。。。。。
那就不好意思了,白菜梆子,小米稀饭,凑合凑合吃吧,我反正都吃习惯了,你要是觉得下不去嘴,那您就别吃了哈,正好明天我就不用做饭了。
据传,海大人的生活水平,跟当时最穷苦的边远山区的百姓属于一个档次,即便他后来当了大官,生活水平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善,家里头就一件官服是好的,其他的都是打着补丁的破衣烂衫,走在大街上,要是遇见了丐帮的人,估计都会把他当成新来的二袋弟子。
不贪污不受贿,清正廉明的官员,就是这个下场!
所以说,当官的不贪污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你想想,大家伙辛辛苦苦了十几年,天天又是头悬梁,锥刺股,努力读书,图的是什么啊?别告诉我图的是体验基层百姓的劳苦生活,这他妈说出去谁信啊?
他们这么废寝忘食,还不就是为了一朝中举,光宗耀祖,让自己成为人上人吗。
可谁见过哪个人上人过的还不如个老百姓的啊。。。。。。
如果可以的话,我也不想贪啊,这是贪官们在收到了人生中第一笔黑钱,和最后一笔黑钱时,心中响起的一句话。
刘龙海烈士初入官场时,跟和痛笕艘谎且桓龃蟠蟮那骞伲岫ú灰频母孀抛约盒闹械睦砟钭吡艘荒辏缓蟆!!!!!<依锞徒也豢耍掀哦龅难壑樽佣济捌鹆私鹦牵豕饴范伎旄蠡思业墓非朗沉恕!!!!�
刘老尚书见到这一幕眼泪汪汪的,寻思着过两天是不是得出去借高利贷了,维持生计了。。。。。。妈的,老子好歹也是个官员,怎么还得借钱过日子啊,这还有天理吗?
哎,正巧这时有人找他帮忙办事,还给了不少好处费。
刘龙海挣扎了一番,便收下了第一笔黑钱,心中也就浮现出了刚刚的那句话,可等到了第二笔第三笔,那句话早就另一句话所取代了。
有钱真好啊。
说回刘光路同志。
刘光路同志的学习成绩跟他的相貌一样,普通到了没边,十八岁那年他壮志凌云的进了考场,信心十足的写满了考卷,当从考场出来,刘龙海问他考的怎么样时,刘光路拍着胸脯道:“爹,你放心,我全答上来了。”
老尚书听得这个高兴啊,看这小子这么有信心,肯定是考得不错,这次应该能中举,恩,得赶紧去拜拜观音菩萨,感谢她老人家保佑自己儿子啊,对了,也得准备联系一下酒楼,等这小子金榜题名时,他可得好好的庆祝一番。
可刘龙海不知道,刘光路的话只说了一半。
“爹,你放心,我全答上来了,可就是看不懂那些题在说什么。。。。。。”
恩,没有任何的意外,刘光路第一年落榜了。。。。。
刘龙海对此也没说什么,这很正常,他当年也是连续考了两次才考上,下一次说不定就中了呢,不着急不着急。
结果第二次。。。。。。。还是没中。
第三此。。。。。。依旧没中。
刘老尚书郁闷了,他不明白,自己儿子为什么连续考了三次也没有考上?
刘老尚书很少管教这个儿子,一天天被朝廷里的大事小事忙的晕头转向,没事儿的时候还得去搜刮一下油水,哪有时间去管儿子的学习怎么样,反正在他的认识里,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应该还算可以吧,毕竟那可是他的血脉啊。
老尚书完全是想得太多了,你的血脉又能怎么样?人家皇帝的血脉不比你优秀多了,后代该出废物不还是一样出。
在刘光路同志连续三次失败后,刘老尚书渐渐想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
在科举放榜结束后的第二天,刘老尚书难得没有出去跟那些狐朋狗友吃吃喝喝,反而是留在了家中,今晚他要考一考自己这个儿子,看他的学习水平到底怎么样,要成绩还可以,只不过是发挥不好,那没关系,自己继续供着他,什么时候考上什么时候再说。
可要是成绩太烂,靠他自己的本事只怕一辈子都无缘仕途的话。。。。。。那。。。。。。那他这个当爹的只能大出血一回了,为了自己的儿子,他就算是散尽家产又能如何。
老尚书是一位好父亲,因为刘光路同志从来都不属于前者,是妥妥的落后分子,就一点,当天晚上老尚书要考他的时候,这兄弟居然没影儿了,过了好一会儿才上气不接下气的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