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术对裴元绍有些愧疚,于是拉着他,两人叙旧说了一下午,直到晚上掌灯,袁术又留他吃了一顿饭,才算完事。

    唉,麾下人才太多,裴元绍什么都不行,要是让他出去,怕也是送命啊!袁术知道裴元绍的情况,无不感慨的想到,这些老人还不止他一个,像张珣、张侃、何仪、何曼,杜远、廖化、周仓等人还不都是以守城为主么?

    算了,既然他想外放,就放出去吧,所幸全乎他的心情。殊不知,一张看不见的大网正在缓慢的铺开,最终爆发出来,竟然鸠占鹊巢,让袁术后悔不迭。

第423章 诸葛叛刘备入蜀() 
第二天裴元绍拿着袁术开具的通关文牒,调动文书,带着一万大军离开了宛城,一路向南,奔武陵郡去了。

    又一个月的时间,汉中郡传来消息,诸葛亮巧说张鲁,现在汉中益州的战乱总算是平息了。

    而此时却有一则奇怪的消息,从武陵郡传来,裴元绍一个的时间还没到达武陵郡。

    接着怪异的消息开始一则接一则的传来,先是益州的张松谋逆被揭发,直接被刘璋斩首在成都。接着许久未发现的裴元绍突然出现在巴东郡内,而随军的居然还有刘备、张飞、关羽等徐州系官吏。

    巴东的孟达、法正联合巴郡的严颜共推刘备为益州刺史,起大军八万,打出替天行道,讨伐逆贼刘璋的旗号,开始在益州内兴风作浪。

    而最让袁术吃惊的确实,诸葛亮居然到了刘备身边,彻底的叛变了。

    袁术被这一连串的事件震惊的说不话来,还是郭嘉立刻反应过来,让袁术直接包围刘备的府邸,这厮难道会分身不成?

    这一进入刘备的府邸,袁术傻眼了,床上是有个人形物,房间内的药味也非常重,但是袁术一掀开被子,居然是个稻草人。

    袁术并没有受到监视影部的消息,这刘备是飞走的?

    一连责问了相关的监视之人,才在最后探查收夜香的车帐后,才知道,刘备是藏在这车中离开的宛城。

    而他什么时候联络的诸葛亮,裴元绍,这就不得而知了。

    看到这里袁术悔的肠子都青了,当初想的事情一一应验,这个打不死的小强,还是小瞧他了。

    这厮太能忍了!

    现在他们都进入了益州,再追是没办法了,有坚关在彼,进入益州势比登天。

    而这时益州商队埋伏的影部才传来消息,袁术展开一看,这才知道益州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张松带着诸葛亮先回的成都,见礼之后诸葛亮便提出先去劝和,这正好是刘璋的意愿也就没有阻拦。

    而张松则没有再跟随,他毕竟是益州别驾,虽然受到冷落,但这些事,刘璋还是不会让他去做的。

    当天夜里张松就跟法正碰了个头,关于南阳发生的一切,张松都跟法正说了,说道投效南阳王袁术,而且袁术还听说过他法正的时候,法正也很高兴。

    总算是等到这一天了,他法正也终于可以一展所学,施展抱负了。

    然后两人派人去联络巴东的孟达,法正亲自写的书信,相约一同起事,归附南阳王。

    然后暗地里张松先通知的商队影部的人,把他们合谋的事说了出来,等到诸葛亮回来,便开始行事。

    影部的人想多贪功,就没有立即传消息回去,而是蛰伏了下来。

    半个月后,诸葛亮成功返回,交了令之后,就跟张松碰了头,又见到了法正。这一交谈法正跟诸葛亮谈的很是投缘,一直谈了一夜,而张松因为困倦就先睡去了。

    也就是这一夜时间,法正改变了看法,诸葛亮说的刘备才是他们需要的人主,而袁术太过强大,麾下人才太多,根本没有他们出头的机会。

    打定主意之后,法正又给孟达去了封书信,只是告诉他如约起事,但是具体投效谁,还要看谁先进来。

    一番安排之后,诸葛亮在走之前,为了防止张松给袁术告密,因为他猜测,应该还有备用的渠道。所以诸葛亮假意在刘璋席间喝酒的时候,醉酒吐露了真言,让刘璋起了怀疑。

    有了怀疑,一番探查刘璋便发现了蛛丝马迹。看着手中的证据刘璋怒火中烧,这还了得,张松居然要把他推翻,拥立袁术为益州之主。

    接下来就是上文说道,不由分说直接把张松立拘锁带,没两日就出斩了。而这时候诸葛亮跟法正正在去巴东的路上。

    在路上诸葛亮就把他的计划说了出来,刘备会跟一万大军进入益州,然后联络巴郡的严颜,以两郡为根基攻入成都,推刘备为主,联络张鲁,共抗袁术。

    事实也正是如诸葛亮所料的那样,没到一个月的时间,裴元绍躲过了周瑜的探查,偷入了巴东郡,跟他们汇合了。

    然后两郡反,开始攻入蜀中平原。

    至于影部的消息因为开始的贪功,张松谋反的戒严而传不出消息,直到偷了个空才把消息传了出去。

    看到这里,袁术不知道该气愤还是该悲伤了。

    如此看重诸葛亮他居然还会离自己而去,让属下一定要看住刘备还是让他跑去了益州,偌大的局,他做了全部,等到摘桃子的时候,没他什么事了,这到哪去说理去?

    诸葛亮叛变,这让诸葛玄一家很是惶恐,唯恐袁术会对他不利。

    刚开始的时候,袁术也确实想诛杀诸葛氏出气,但是他还没下令,就被郭嘉劝阻了。

    郭嘉问袁术“主公,你是要诸葛氏的人头,还是要天下?如果要诸葛氏的人头,那我无话可说,但是要天下的话,即便诸葛亮叛变也不可牵扯诸葛氏。”

    “诸葛小儿,欺人太甚,我如此厚待于他,他还敢反叛于我,我这口气实在是咽不下!”袁术愤怒的说道,手上更是因为用力的握拳而青筋毕露。

    “诸葛叛变是他的过错,但是主公如果因此牵连诸葛氏便是主公的不明智了。”郭嘉说道“成大事者,必不拘小节,能海纳百川,胸容天地,如果主公因为一人的过错,直接打死一个家族,今后还有谁敢在主公麾下效命?”

    “天下氏族,以家族为重,诸葛亮行此道,便被天下人不齿,主公是要自己的名声,还是要全乎诸葛亮的名声?”郭嘉又说道。

    “此话怎讲?他背叛我,还能全乎他的名声?”袁术压着怒火问道。

    “如果主公诛杀诸葛玄一家,便是落了口实,诸葛亮便占据大义的一方,只需败坏主公名声,到时会怎么样还需我说么?”

    袁术这才有些吃惊了,是啊,如果他杀了诸葛玄一家,诸葛亮便有背叛的理由,他背叛不是因为他的错,是因为你袁术太过小气,不仁不义,他才会离你而去!

    “还好有奉孝,不然就坏了大事!”袁术惊起了一身冷汗,气也消了,对着郭嘉躬身行礼道。

    “主公不必如此!”郭嘉看着回复了理智的袁术,很是欣喜的说道“常言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主公不但不能苛责诸葛氏,还要重用于他!”

第424章 亲征冀抚诸葛氏() 
“你的意思是……”袁术有点明白郭嘉的意思了。

    “正是如此,如果主公以德报怨,他诸葛氏必然对主公死心塌地,而诸葛亮,哼哼,必被天下人认成上不忠不孝之人。如此背主求荣的小人,就算他在益州辅佐刘备这个小人又能如何?两个为士族不耻的小人再彼,其必不会归服。”郭嘉冷笑道“我敢断定,不出两年,益州还是必会为主公所得。”

    “哈哈,奉孝真乃吾之子房也!”袁术哈哈大笑,觉得郭嘉说的在理,就应该这么办。

    第二天袁术召集诸葛玄、诸葛均还有责命赶回的诸葛瑾,在议事厅议事。

    诸葛瑾也知道了他二弟诸葛亮的所作所为,这完全就是不顾家族,把他诸葛氏往火上烤,这要是惹怒了袁术,整个诸葛氏都要覆灭。

    诸葛玄更是气的一夜没睡觉,大骂诸葛亮不为人子,给他大哥诸葛圭丢人现眼了。诸葛均虽然年幼,却也有些不耻诸葛亮的所作所为,汉人以家为首,二哥敢这么做,怎么是家族的子弟?

    袁术坐在首位之上看着噤若寒蝉的三人,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不成想我麾下也出了背主求荣的小人,我……”

    诸葛玄赶忙跪倒,颤声说道“主公息怒,我诸葛氏没有这种不忠、不义、不仁、不孝的子弟,他诸葛亮的所作所为跟我诸葛氏没有关系,请主公明察秋毫!”

    诸葛瑾也跪倒说道“主公,请不要以点盖全才是啊!我诸葛氏为主公鞍前马后,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他诸葛亮行此大逆不道之举,跟我诸葛氏绝无半点瓜葛。天下大势我诸葛氏还看的清白,今后这气运皆在南阳王,如此大树,我们又怎能不智,弃之从贼?”

    诸葛均年纪还小,没他说话的份,不过看到兄长跟叔父都跪倒了,他也跪在袁术面前,算是表着忠心。

    袁术看了一眼郭嘉,心中暗道,果真如此啊,丢一个诸葛亮,却能得诸葛一门的忠心,也不算亏。

    于是袁术走下首位,一一扶起诸葛氏三人,感叹道“唉,诸葛氏有如此忠心,我就满足了。君子应以德报怨,我袁术的心胸还没那么狭隘。既然此子不愿投效于我,我又何必强求?诸位放心,只要你们忠心于我,我必不相弃!”

    袁术说着直接下令道“即日起,隔去诸葛亮一切职务,他的征南将军府从事又诸葛均接任,待得弱冠之龄,再行接替谋士之职。诸葛玄、诸葛瑾职位不便。”

    这道令一下,诸葛氏三人便长出一口气,看来袁术是有广阔的胸襟的,如此宽宏大量怎能不成就大业?唉,孔明糊涂啊,真是白瞎了他这表字。

    “多谢主公,诸葛氏必倾力相助,助主公成就大业!”诸葛玄拱手道。

    袁术感叹一句“唉,时也,运也,命也,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诸葛氏这个小插曲虽然事情不大,但是传到大汉天下,却让天下的士人无不侧目,袁术能如此恩怨分明,祸不及家人,又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如何还能败?

    袁术这举让前来投效的人更加多了,就连益州的法正都无不感慨道,袁术真雄主也,要是能在他麾下那该多好啊!

    虽然失去了诸葛亮但是袁术真的收了天下士人的心,后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更是让袁术欣喜连连,那真是应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了。

    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沉默了许久,叹了一口气,便不再多想,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助刘备入主益州,其他的都是小节。

    刘备则大骂袁术刁买人心,不仁不义,居然把他们打成叛逆,这从何说起。

    虽然是为了安诸葛亮的心,但这话说出来,却让诸葛亮听的有些变味,当初一门心思的要助刘备成事难道真的错了?

    不管如何,他们已经停不下来了,唯有成就大业,才能堵住天下的悠悠众口。由此攻伐的更急,更是联络张鲁牵制暇萌关的张任所部,让益州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益州事不可为,但是袁术并没有因此放弃,他让周瑜密切关注益州的事态,校练军马,随时等待突入的机会。

    而北方的调兵遣将从虚招就变成了实招,整个袁氏治下都动了起来,大战的阴云在魏郡、河内郡越聚越厚,大有平地一声雷,鹊起大战的意思。

    袁术让贾诩、庚乘留在宛城处理政务,他则带着郭嘉、庞统并三万新军赶赴河内,他要御驾亲征。

    这一战由不得袁术不上心,如果攻破了他那便宜大哥袁绍,其他诸侯便再无翻天的可能!

    大军一路疾驰一个月后便到了汲水南岸的朝歌,跟魏延、张辽汇合了,他们到来的时候,冯翊郡的赵云也让袁术调了过来。冀州多有平原,正适合骑兵突击。

    在朝歌城外袁术看到此地连营何止八百里,数十万聚集在一地,这场景蔚为壮观。而河对岸的袁绍军也不遑多让,营连着营,帐连着帐,也是一眼看不到尽头。

    现在天下最强胜的两个诸侯隔河对峙,汲水两岸的军士怕得有一百万之众,为了那天下之最,将要展开一场声势最浩大的杀伐。

    进入朝歌之后,袁术歇都没歇,直接在县衙议事厅着急文武议事。

    小小的议事厅根本放不下这么多将军谋士,有很多直接在议事厅外站立,等待着主公袁术的将令。

    袁术满意的看了看周围的文武,很是自得,朝歌宛如个小朝廷一样,谋士如云,武将如雨。

    陈宫、庞统、郭嘉等谋士站在上垂首,纪灵、赵云、文聘、张辽等站在下垂手,其他小将更是数不胜数,多如牛毛。

    “诸位,这最关键一战将要开始,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面袁绍军是何情况,还不报于我知?”袁术在首位上说道。

    陈宫走出班列,从袖中拿出一卷书简,拱手道“主公,此便是冀州袁绍的详细情况,请主公过目。”

    “不必了,念于我听。”袁术一摆手,让陈宫直接念。

    “诺!”陈宫称诺之后,打开书简宣读起来“冀州袁绍在汲水对岸拥兵四十万,号称‘河北四庭柱’的颜良、文丑、张颌,高览皆在彼处,谋士……”

第425章 大将军说笑了吧() 
通过陈宫的叙说,袁术了解到,他大哥还真瞧得起他,怕是河北的所有都聚集在了这里,兵有四十万,将千员,谋士更是除了守家的审配以外都在对面的大营之中。

    了解了对方的情况,袁术直接问道“诸位,可有良策破对面的冀州军?”

    谋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没有说话,大厅之中瞬间就冷场了,谋士都没话说,将军们更是不堪,一个个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出。

    袁术看着众人,心中也没有生气,这也不怪他们,对面这么多兵将,不是一个良谋诡计就能破的,这大军团的作战,怕还得是正面作战啊,不然恐怕还是难有斩获。

    正在袁术要宣布的时候,庞统走了出来,拱手说道“主公,大军团作战历来以阳谋为主,阴谋诡计难以得逞,要么行拖字诀,以南阳庞大的基础拖垮冀州,要么就堂堂正正的开兵见仗,以兵士赢之,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袁术想了想,庞统说的有道理,但是这两方面他都不想选,拖垮冀州那得到猴年马月去啊,堂堂正正的对敌,怕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到时就算攻破了冀州,他拿什么防守?旁边可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曹操在呢。

    陈宫这时候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想取得大胜,怕是还得劫其粮道,军中断粮,士气低落,未战先衰,或可一战而胜之。”

    这个想法好,这不正是上一世官渡之战曹操的战法么?

    袁术点点头道“公台此计甚妙,不知他袁绍的粮草囤积在哪里?”

    “呃……在邺城!”陈宫一脸的尴尬,计虽然是好计策,但是几乎不可行。

    查看了下地图,可不是么,朝歌离邺城也就百八十里,根本不需要再寻地方安置粮草,而邺城做为冀州的州治,城池的情况可想而知。

    “好吧,此计,此计容后再行!”袁术也是无奈,又问道“还有别的什么计策么?诸位,不必有负担,大可畅所欲言,议事,议事,集思广益也。还有什么别的没有?”

    袁术这么一说,人们都大胆起来,就连将军们也开始绞尽脑汁、冥思苦想。

    有的说行水攻,掘开汲水水淹三军。但是查看过地形之后却发现,他们的地势比北岸还低,若是水攻,他们肯定先遭殃,更何况汲水平缓,水量不丰,聚拢不起大洪,根本建不了攻。

    有的说偷营劫寨,但是袁绍军四十万,去偷营人少了不行,人多了那还叫偷营么?必被对面提前发现,若是他们来个将计就计,怕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有的又说行诈败之计,寻一峡谷处,用火烧,但是此处并无峡谷,一马平川,哪里来的地形条件?而且对面那么多谋士,许攸、郭图、逢纪、辛评等等,能被这么小儿科的诈计骗了?

    虽然这一策策都被否决了,但是他们肯动脑子想,这比想出好计策还让袁术欣慰的。征战不是武力高就一定能胜的,最主要的还是谋略。

    这时候庞统在旁边说话了“主公,正面对敌是为不智也,不妨行声东击西之策。”

    袁术止住议事厅内嗡嗡声,问道“如何声东击西?难道是令黄忠部出东郡攻入冀州?那曹操攻兖州怎么办?”

    “非也,非也。”庞统笑呵呵的说道“河内中部段煨所部不是一直都在准备攻伐并州么?何不让他先入并州,由并州做为跳板再入幽州,如此一来绝袁绍后路,即便他能坚持许久,但没了战略纵深,大后方,单单一个冀州,主公还怕他能翻了天?”

    庞统这计策让袁术眼前一亮,是啊,段煨所部屯驻在河内中部拥兵十万,早就准备妥当了。而并州的高干部不过三万人,尽占并州轻而易举,然后再由西向东攻入幽州,他在魏郡拖住袁绍大部,嘿,幽、并可下也。

    郭嘉眼前也是一亮,却补充道“正面主公或可如此。下战书给袁绍,相约赌斗如何?”

    “赌斗?怎么个赌斗法?”袁术饶有兴趣的看着郭嘉问。

    “反正如此声东击西的话,正面便是拖住袁绍便可。主公可按照跟袁绍是一家来说,恐伤亡太重,被其他诸侯所乘,所性阵前斗将,排兵布阵,对方解阵,行此文斗,可拖时间,又不会让他起疑心。到时已经占据幽、并,他就算反应过来也来不及了。”

    袁术击节赞叹道“好计策,好计策啊!便如此行事。”

    “诸位。”袁术目光灼灼的看着大厅内的众人道“便按照两位先生的计策行事,即刻派人通知段煨,让他起大军攻伐并州。再派人给袁绍下书,明日阵前,便行赌斗之约,到时还需要尔等出力才是!”

    阵前斗将正和了武将的心愿,一个个摩拳擦掌,把胸脯拍的震天响,赌咒保证道,顶打的冀州武将屁滚尿流。

    确定了大事,袁术才大排筵宴,提前恭祝这些武将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他这边吃上酒了,出使的人也到了袁绍的大营处,说明来意之后,便在中军大帐见到了袁绍。

    袁绍坐在首位上,一看来人,就乐了“呵呵,这不是阚德润么?怎么我那兄弟没有杀了你?”

    阚泽看着袁绍心中有气,却不敢真的爆发出来,就他对袁绍的了解,如果他真的嘲讽两句,怕袁绍那小心眼,肯定会杀了他。

    “大将军这说的哪里话?”阚泽压了压心中的怒火,说道“我还要多谢大将军,如果没有大将军,我阚泽也投不到明主麾下。现在更是官拜出使令,轶比两千石。”

    阚泽这说的感谢的话,听在袁绍耳朵里却很刺耳,他这里弃之如敝屣之人,到了他那便宜兄弟那里成了重臣,这不是打他的脸么,说他不会用人。

    “哼,废话少说,你因何而来?”袁绍把脸冷了下来,喝到“两军交战之时,你还敢前来,不怕我杀了你么?”

    “哈哈,大将军又说笑了。”阚泽怡然不惧的说道“正所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若是因我这个小人物,坏了大将军的名声,我倒是死得其所,倒是大将军怕是就要众叛亲离了吧?”

    “这……哈哈……”袁绍大笑着化解尴尬“想不到你如此的伶牙俐齿啊。当初真是错看了你,先生不若弃暗投明,投效我麾下如何?我袁本初必重用于你。”

    “大将军怎么还是说笑呢?”阚泽笑呵呵的说道“正所谓一仆不侍二主,我主待我甚厚,我岂敢背信弃义?”

第426章 使袁绍舌辩群儒() 
这阚泽不卑不亢说的却是字句铿锵,弄得袁绍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看了看手下的谋士,袁绍咳嗽一声,示意他们来战。

    “哈哈,真是笑话!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好笑的事情?”郭图首先站了出来,对袁绍拱拱手,却对阚泽哈哈大笑不止。

    阚泽看了一眼郭图,知道他要说些不中听的话,所幸不去搭理他,看向袁绍就要说明来意。

    郭图这下尴尬了,阚泽不理他,他满腔的话语说不出来,脸都被憋红了,没办法直接叫住阚泽道“哎,阚德润,不懂礼仪乎?”

    “敢问这位先生,你是何人?你再对我说话吗?礼仪为何?”阚泽这才看向郭图,一连的反问。

    阚泽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你说礼仪,你不报通名姓,不对我行礼,我怎么知道你是在对我说话?你都对我无礼了,我还怎么可能对你有礼?

    “他……这个……”阚泽的反问说的郭图有些气短,想了半天才说道“我这是说,方才你说一仆不事二主,似乎说的不对吧?”

    “不对?怎么不对?”阚泽知道他要拿孙权说事,一口就怼了回去“所为主者,明辨是非,贤达之人主也。我主袁术,雄姿英发,宽宏大量,能海纳百川,但凡投效量才适用也。昔江东之主孙策便为我主麾下之将,现江东之地吴县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