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来吧,都开吧,能有如此多的人过来投效,我就更不可能会失败,大事所成指日可待!袁术想着,开始幻想美好的未来。

    也是高兴,袁术带着护卫信步走进宛城最大的酒楼——旭日酒楼,打算喝两杯庆祝庆祝自己的阶段性胜利。

    袁术也没包间里去,就在这熙熙攘攘的大厅找了个僻静的位置坐下,护卫队长韩庆陪同,其余几个护卫做在隔壁,暗暗扫视着大厅的人们,警惕可能会发生的危险。

    大厅之中坐着许多儒生,都在讨论袁术的事迹,赞美之词毫不吝啬,一言群和,叫好声、鼓掌声不绝于耳。

    “好!”“说的好!”“南阳有后将军在此,兴旺在即!”“大汉得后将军中兴有望!”

    就在袁术陶醉在群起而赞声中时,一道极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可笑,可笑,皆肌肤之言,腐儒之见!如若确实如此,大汉江山何至衰败如斯?”一位坐在袁术不远处的年轻儒生道。

    听到有不和谐的声音,袁术眉头一皱,顺声音观瞧。只见此人儒生打扮,面白如玉,眉目俊俏,英俊潇洒,年纪颇轻,似刚及冠(二十岁)。

    年轻儒生的言辞,打了在坐所有人的脸。一道道不善的目光顺着刚才的声音射在他的脸上,瞬间安静的大厅弥漫着压抑的气氛。

    迎着这道道不善的目光,年轻儒生毫无畏惧,正襟端坐,挺直腰身,昂首对视!

    接着群起而嘲的声音炸开了锅,人们纷纷指责这个年轻的儒生。

    “汝为何人,敢大言不惭?”“后将军大才,岂可轻辱?”“袁将军刚任南阳,便把南阳治理的井井有条,如此睿智之人世人皆看在眼中,如何为肌肤之言?”“董卓残暴无道,后将军大举义旗,替天行道,如何不为中兴肱骨?”“袁将军在南阳广施仁政,安抚黎民,今朝得以丰收全赖袁将军之能,汝何德何能敢出妄言?”“庶子狂妄,妄为孺子!”……

    反驳辱骂之声顿时充斥着整个大厅,人们纷纷指责年轻的儒生狂妄自大,出言不逊,驳斥他们的观点。但是年轻儒生敢出此言怎会没有辩驳之理?

第54章 谋主侍舌辩群儒() 
不管众人说的如何难听,年轻儒生都是笑呵呵的,一脸的镇定,毫无慌张的神情。

    见到众人稍歇,年轻儒生站起身来,向四周一一拱手行礼。然后正了正衣冠,扫视在坐的众人,一股颍川腔响了起来。

    “诸位有礼了,某不过无名之辈,名号不提也罢。后将军袁术在南阳所作所为某也略有耳闻。施仁政、抚黎民、整沟渠、分土地,拉拢氏族,编练军伍,把南阳从纷乱之中解救出来却是其功;

    设立招贤馆,广纳贤士,量才适用,能有识人、用人之能,确有明主之姿;

    编练军伍,征伏牛寇,讨黄巾贼,知兵善战,确有良将之能!

    然某曾闻后将军袁术未到任南阳之前飞鹰走狗,纵马闹市,欺凌弱小,纨绔不仁。市井皆骂之,更有童谣‘净街王,净街王,庶子无能命不长;袁长水,袁长水,路中悍鬼必定亡’。如若袁公路为仁义之人如何得世人如此唾骂?此其一也;

    依大汉律,一郡之兵不得超五部(一部五千人),然袁公路收伏牛贼,收黄巾贼,编练军伍已有十二部之多(常规的五万军队,比阳舞阴各五千),拥兵倍之,其为中兴之臣乎亦是篡逆之将耶?此其二;

    董卓残暴不仁,把持朝纲,行恐怖之道,逆反而行。天下诸侯大举义旗,群起而讨之。意在清君侧,除灭董卓,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现在十几路大军兵围河南,进逼洛阳。然袁公路先是拖后举事,后又按兵不动。跟洛阳董卓眉来眼去,互通有无,此为讨逆,亦是从贼,不得而知也!似其南阳太守亦为董卓封赏,其安肯叛旧主而行义道?此其三;

    伏牛贼寇、黄巾贼众皆叛上作乱为逆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然袁公路窝藏包庇贼众,任用其在南阳军中。贼寇摇身一变成为官军,何其荒拗?长沙太守孙坚虽举义旗,然其擅自攻伐州长,逼死刺史王睿,其亦要谋反耶?其行与黄巾逆贼有何不同?然袁公路不但不捉拿孙坚以儆效尤,竟让其屯驻鲁阳。又多有资助,又表其为假中郎将,爱护之心路人皆知。包庇谋反逆贼,与逆贼同伍,其行亦同谋反也。此其四。

    只此四点袁术如何能中兴大汉,如何能为肱骨之臣?其不过谋私利尔!”

    年轻儒生夸夸其谈,天下大事信手捏来,把袁术批驳的一文不值,形同反贼,如何还能为被称赞的明主?!

    年轻儒生所说皆是事实,不容其他人反驳辩解!

    一番话语说的众人哑口无言,张口结舌,脸面憋的通红。这一巴掌甩的啪啪响,打的众人一个个低头不语,无地自容。

    袁术听着年轻儒生的话震惊的无以加负。此人分析的入情入理,又明了天下大势,此人有才,必是大才!我一定要拉拢过来,肯定能成为我争霸天下的臂助!袁术暗暗的想着。

    看着沉默的众人,年轻儒生哈哈大笑道“哈哈,好一个招贤馆,尽收些酒囊饭袋,摇头晃脑之蠕虫。袁公路重用尔等如何为明主?招贤馆某不去也罢!某还不想明珠暗投与尔等糟粕为伍。可惜天下之大却无英雄人物,某一身绝学也无用武之地。算了,还是回家去做个农家翁吧,哈哈……”

    儒生自嘲一句,大笑着走出酒楼,奔城北去了。

    袁术看到儒生离开,赶忙跟了上去,护卫紧随其后。在他们看来此人如此辱骂自己的主公,当是该杀,想必将军就是跟过去捉拿于他。

    袁术紧走几步超过年轻儒生,伸手拦住他,拱手行礼道“这位先生慢走,某听先生言皆有道理。先生大才,某甚是仰慕,可否赏光到寒舍一续?”

    “道不同不相为谋,南阳无明主,某留下又有何用?某还有事,就此别过!”年轻儒生失落的随口答道,拱拱手绕过袁术就想离开。

    看到年轻儒生如此不给自己主公面子,袁术的几个护卫不答应了。韩庆上前,一把扣住年轻儒生的臂膀,稍微加力道“某主公还未讲完,汝岂可轻离?”

    韩庆说话间手上用力,疼的年轻儒生一皱眉。看了一眼咬牙切齿想要吃了自己的大汉,儒生想到自己肯定是走不了了!于是一横心,转向袁术道“汝待如何?此为待客之道乎?”

    见到年轻儒生答应了下来,袁术喜出望外,一摆手呵斥韩庆道“还不松手,这位先生为某之上宾,不可失礼!”

    韩庆称诺,赶忙松开年轻儒生,又向儒生连连道歉。

    袁术伸手虚引,让年轻儒生走在自己前面,自己则落后他半个身位。

    袁术这是在礼贤下士,收买人心。年轻儒生多聪明一看就明白了,不过有才能的人都骄傲,他也不客气,信步走在袁术的前方。

    这可气坏了韩庆等护卫,在他们看来这年轻的儒生太狂妄了,自己主公贵为南阳太守,他怎可如此?

    袁术并没有表露自己得身份,不过好像年轻的儒生已经猜到了,他走的方向便是太守府的方向。

    袁术在心里称奇,此子确实心思缜密,观察入微!

    韩庆等几个护卫则是跟在袁术身后,看着年轻儒生的后脑勺,暗暗运气,鼻子直哼哼。

    几人很快就走进太守府,来往的官吏纷纷给袁术行礼。看到一个青年走在袁术的前方纷纷称奇,不知道这是何许人也,能让太守如此看重。

    来到书房,袁术亲自把门打开,吩咐韩庆等在门外守候,引年轻儒生进入书房。

    袁术还未引他落座,年轻儒生就当仁不让的坐在首位之上,似笑非笑的看着袁术。

    袁术也不生气,一恭扫地,诚恳的道“某为袁术袁公路,想必先生已经猜到。酒楼一番话语,先生所言非虚,此前术确多有荒诞之事。然‘士别三日需刮目相看’,某已痛改前非,悔悟自新。现天下将乱,诸侯并起,某虽不才愿以天下为己任,匡扶汉室,振兴国邦。先生大才,望先生不以术粗鄙,折身下交,助某一臂之力。某愿以谋主侍之,先生有言,某必言听计从!”

    年轻儒生对天下大势把握的很是清楚,又有急智,如此聪颖之人当是谋主之上上之选,后世有诗赞曰:

    通玄鬼谷晓天机,明辨大势恨天低。

    满腹经纶无人识,一身绝学难相匹。

    鸟随鸾凤上九霄,人伴贤良品质高。

    若无英雄为伯乐,便是蹉跎也逍遥。

第55章 假投效瞒天过海() 
看着袁术表露心迹,年轻儒生也没说话,就这样笑呵呵的看着袁术。

    袁术没有听到年轻儒生答话只得弯着腰低着头,心想自己已经言辞这么恳切了,不应该打动不了他啊!

    良久,年轻儒生才说道“后将军还是起身吧,这样不累么?”

    “这是什么情况?”袁术一呆,居然没有投效自己的意思?!袁术一边起身一边想着“是不是我的语气还不够诚恳啊?”

    于是袁术又道“肯请先生相助!现在南阳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像先生这样的大才的时候。况即将征讨董卓,还需先生出谋划策。某还未开府,先生若来某以主簿侍之!南阳还未有像先生这样贤达之人。若先生肯来必能尽展才学,某必对先生言听计从!某若有半句虚言定叫这天打五雷轰,死无葬身之地!”

    袁术言辞更加恳切,而且又把具体的职务摆给年轻儒生。汉代三品将军才能开府,组建自己的参谋团队。一般将军开府的成员都是将军的心腹,其中主簿更是将军之下第一人,总管将军府一切事务。袁术肯为了这位年轻的儒生开府,并让他做主簿,这是愿意把他做为自己的心腹之人,又给他相当大的权力让他有可以施展所学的平台。大凡有才能的人都不愿意屈居人下,都想让自己的策略谋划实现。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庞统等不投曹操的原因。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年轻的儒生微微有些动容,袁术这是把谋士的最高职位给了自己,这是如何看重自己啊!

    毕竟他就见过自己一面,只是听了自己如何分析天下大势,以此羞辱于他,便认定自己是大才。一路过来自己故意狂傲,不施礼节,他还能如此的礼贤下士,袁术当为明主!

    但是他转念又想,自己出身颍川书院,南阳属于鹿门山书院的传统势力范围。袁术现在又多任用南人,自己这个北人还怎么能施展的开啊?就算主公信任有加但是属下阳奉阴违,越到后面就越是束手束脚,难以施展。自己也不是那种甘于屈居人下之人,要做就做谋主,要么就不做!

    他这一趟来南阳,最主要的就是来看看袁术是不是他的“明主”!

    现在袁术可谓是名满天下,大汉各州都知道南阳有个广施仁政,礼贤下士的袁公路!知名的大儒像许劭、蔡邕等都对袁术赞许有加。袁术可以说是月旦评开评以来第一个没有求评而受评之人!

    而且现在袁术身边并没有什么知名的谋士。韩方、吕范这样的泛泛之辈都能受袁术重用,更何况自己这个张良之才?这一点也是他最在意的。

    有名声,或为明主,又没有谋主,正好是自己最佳之选。

    不过到了南阳以后,他发现前来招贤馆的,还是以南方的儒生为主,北方的寥寥无几。自己出身颍川书院,亲朋好友多出仕于兖州、青州、冀州等。荆州这边多是鹿门山书院的儒生。

    一直以来两座书院就为了争大汉第一书院而大打出手,互相对立。你辅佐一方,我必辅佐反对一方,各出计谋,争斗不断。

    如果自己真的做了袁术的谋主,下面的人会不会不服气?

    其实之前他已经去过袁绍处了。但是看到渤海那里谋士分成几派,互相争斗,袁绍又好谋无断,看似平衡之道,其实是在给自己埋下祸根。谋士不同于其他,必须要有个从属,否则谋划不在一个方向上,不是自掘坟墓是什么?

    在看了袁绍以后他就料定袁绍日后必亡,而且就是败在这上面!

    想到自己的顾虑,年轻儒生道“如若我为将军谋主,将军可否多接收北方士人,少接收南方士子?”

    “哦?这是为何?”袁术出身大族并不明白寒门儒生,两大书院对立之事。

    儒生解释道“实不相瞒,某出身颍川,若为谋主,属下多为南人,某怕日后多生暗斗,徒增消耗!”

    “此事无妨,吾为太守,政令所达,必上行下效。”袁术对自己的御下之道还是有信心的。

    见到袁术如此,儒生在心里叹口气,虽然袁术为明主,却不是我的明主!到此儒生已经绝了投效袁术的可能。

    儒生就是不喜欢那些暗地里的阴谋诡计,跟自己人争权夺利徒增消耗!

    想到这里年轻儒生下定了决心,要离袁术而去。但是看袁术这架势,如果不答应他,可能不会放自己离开,于是儒生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好吧,既然如此,某再推辞就是矫情了。主公在上,某郭嘉拜首!”郭嘉双手抱拳拱手道,似乎愿意辅佐袁术。

    其实袁术早就猜到有可能是郭嘉,出身颍川书院的像他这么年轻的智谋之士只有郭嘉一人,其他都比郭嘉大许多。

    能得到郭嘉,袁术喜出望外,急忙伸手扶起郭嘉道“哈哈,能得奉孝相助,大事成矣!”

    郭嘉也像模像样的跟着袁术放声大笑。

    晚上,袁术宴请郭嘉,两人喝了很多。在袁术不断的劝酒中,郭嘉终于还是不胜酒力,躺倒在席上。

    袁术看差不多了,命人撤掉宴席,安排郭嘉在太守府住下。

    见到事成,郭嘉投效自己,袁术得意洋洋。毕竟着可是后面曹操的谋主,几次力挽狂澜皆有郭嘉的身影,自己能得郭嘉,定能成就大业!

    晚上袁术跟自己的爱妻韩萱说了许多,把个郭嘉夸的天上少有,地上没有,更是说有郭嘉相助能顶十万雄兵。

    见到袁术如此兴奋,这个叫郭嘉的应该非常有才华!韩萱就做了袁术倾诉的对象,在袁术絮絮叨叨之下,直至深夜才入睡。

    相反郭嘉一进入房间就清醒了过来。原来喝醉只是佯装的,这是他为了麻痹袁术,想办法逃出南阳想出的计策!坐回到桌前,郭嘉提笔在手刷刷点点就写了一封书信,放在书桌的角落。

    一夜未睡,第二天天还未亮,郭嘉就起身了,洗了把脸,便走出房门。

    把守的侍卫都见过这个年轻人,都知道主公袁术非常的器重他。于是看到他走出来也并未阻拦,更可况他走的太守府外面的方向,而不是内宅方向。

    把守太守府的军士见郭嘉走出来,还笑呵呵的打了声招呼,心里想着此人确实应该受重用,这天还未亮便开始工作了。

    郭嘉走出太守府也不多待,快步走向北城门。此时北城门依旧紧闭,城门一般到了辰时才会开放。在城门处郭嘉谎称是袁术派他去出使豫州刺史孔伷,商议共同对敌之事,便骗开了城门,逃出城去。

    城门都尉见郭嘉面不改色,对答如流,也就相信了。心里还对郭嘉很是佩服,天不亮就开始替主公分忧,真是个勤奋之人。

    打开城门,郭嘉信步走出宛城。不疾不徐的走了两里多地,郭嘉才回头望望宛城。心道,“袁公路啊袁公路,虽然你为明主,却不是我郭嘉的明主,你我有缘无份,某今日便对不住了,走也!”

第56章 失郭嘉追根究源() 
第二天袁术睡到天光大亮才起床,昨天太兴奋了,拉着娇妻一直讲理想讲到后半夜。也难为韩萱一直听袁术吹牛听了那么长时间。

    袁术起来,稍微洗漱了下,便兴冲冲的去到郭嘉所在的房门外。

    袁术在门口正了正衣冠,咳嗽一声,轻轻的敲了下门,问道“奉孝,昨日可曾歇好?起身了没有?”

    见屋里没人答话,袁术又敲了下门,加大了点声音,怕刚才郭嘉没有听到“奉孝,奉孝,可曾起身?”

    屋里还是没有答复的声音!

    这下袁术心里咯噔一下,什么情况?不会出了什么变故吧?

    越想不好的预感越强烈,袁术先是把耳朵贴在窗上,想听听屋里有什么动静。只听屋中静悄悄的,连睡觉喘息,打呼的声音都没有。

    郭嘉不在屋里?

    袁术也不管什么礼节了,直接用力的拍门道“奉孝,该起身了。今日某还要介绍你给某之部曲!”

    拍了几下门,见屋里还是没有动静,袁术推门就走了进去。

    一看床上被褥整齐,空无一人!

    这下袁术慌了神,郭嘉怎么可能不在,他去哪里了?

    袁术先是找了下茅厕,心中还存着些侥幸心理。但是把前前后后都找了一遍,还是没看到郭嘉!郭嘉就像从来没来过一样,不留一丝踪迹。

    袁术又回到郭嘉房前,伸手拉过走廊上的护卫,问道“这屋里的人呢?去哪了?”

    护卫一脸的茫然,道“将军,某刚接替小三,未看到有什么人从屋中出来!”

    听到护卫如是说,袁术推开护卫,跑向太守府门房,抓住还在交接的军士道“昨日跟随我进来的年轻人有没有看到?”

    “将军说的是否是一个弱冠青年,长相英俊,身着儒衫?”昨夜守门的军士是看到了,于是跟袁术确认道。

    袁术忙不迭的点头道“就是此人!其去往何方?”

    “天还未亮,此人便离开太守府。说是奉了将军的将令,某等不敢阻拦便放他出去了!”军士道。

    “去往那个方向?何时走的?”袁术追问道。

    “是北门的方向!天还未亮,距现在估计已有两三个时辰了。”军士道。

    袁术一把抓住军士道“汝把守太守府岂可让人轻离?唉,误了某的大事!”

    看到袁术发怒,军士膝盖一软就跪倒在地,惊慌失措的唯唯诺诺道“将军饶命,其说有将军将令某才未阻拦的,否则怎得放其离开!将军饶命啊……“

    袁术见他如此,也不好再怪罪于他,这些守门的军士都是自己的亲信,于是道“汝等记下,今后若再有此事,某定斩不饶!快备马匹,某要去寻找于他!“

    下人慌忙去准备马匹,不多时便备好了。袁术任蹬搬鞍跳上坐骑,护卫紧随其后,奔城北去了。

    郭嘉既然不告而别肯定是要离开南阳,他是颍川人,应该出北门,回转颍川。

    袁术在北城门确定了自己所想的正确性,郭嘉确实走的北方。袁术并护卫几匹快马冲出北门,径直奔颍川方向疾驰。

    袁术一边拼命的抽打马匹一面让护卫留意一路上的年轻人。

    几人一路疾驰,经屈申城、博望,过堵阳,经红阳、叶县到了南阳跟颍川的边境。

    再过去就是颍川郡的昆阳、舞阳了,袁术到底还是没有追上郭嘉!如果按照脚程应该是能追上,但是一路行来,并未发现其踪迹,想来是从别的方向回转颍川了。如此广袤的疆土,找一个人,宛如大海捞针一般,难寻踪迹!

    站立在边界之上,袁术看着颍川郡的方向,久久不语。

    在心中袁术后悔死了,为什么不早点起来去找郭嘉,为什么不安排军士看住他,这么一个可为谋主之人离自己而去,怎么不叫人心痛?!

    袁术自问没有做错说错什么,到现在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开罪了郭嘉,让他如此决绝的不告而别!

    想着自己对待郭嘉的一幕幕,如同动画一样在眼前闪过。袁术还在自省,期望能找出不对的地方来,找到郭嘉离去的原因!

    但是从头到尾过了一遍,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疏漏的地方。那就奇怪了,他明明说自己是他的明主,为什么还要不告而别?

    郭嘉的不告而别让袁术非常痛苦。自从与袁氏决裂以来,袁术就渴望被士人认可。他要做一番事业给自己的家族长老看看,他袁术不是你们眼中的纨绔劣子!不用你们帮忙,她袁术照样能成事。

    自从袁绍被家族认可以后,袁术就觉得自己一直活在袁绍的阴影之下。似乎自己不管怎么努力,都不会超越袁绍。于是才有了后面袁术的玩世不恭,破罐子破摔。对于袁绍袁术是嫉妒的,一直都认为是他抢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自从穿越以来,一体两魂的融合,让全新的袁术更加渴望被认可。这才造就了袁术匹马到南阳后一直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拉拢人气名望。以后世的眼光识人,以当世的情况用人,确也开创了个大好局面。

    现在袁术可谓是名满天下,大儒名士多有夸赞。但是往来投效的士人皆是无能之辈,真正有才学的都不来此处,这应该就是没有得到士族认可的原因!虽然袁术出身大族袁氏,但是袁术的所作所为,是士人所不喜的。

    袁术常与武人为伍,跟豪杰侠士称兄道弟。但是东汉士庶不立,阶级分明,武人在士人眼中都是粗鄙的下人,他们不屑同武人为伍!袁术行此逆反之道,在士人的眼中便是在丢他们的脸,此等人物怎么可能入的了他们的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