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柳暗花明又见鬼![三国]-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这么一说,曹丕眼眸一亮。是啊,或许张华还不一定想要嫁给他呢!若张华有看上他,前几年的相处可就不会是这样的反应了,张华本质上压根就没把自己当女子,还娶了妾侍,对美女们的兴趣明显比男子更大,还曾随郭军师逛青楼,流连烟花之地!曹丕深信,是上天让张华生错了性别,否则张华必定妻妾成群,子孙一堆,而不像现在这样,养着妾侍与别人偷情生下的孩子,太惨,太惨了。

    曹丕想到了曹植曾说过张华心悦过司马懿的事情,感慨说道:“难怪仲达近几年与秋实关系有所生疏,原来是为了爱妻而避嫌吗?”曹丕万分同情司马懿,被张华这样的女子看上,可不得像他这样,夜夜噩梦?

    司马懿心下一惊,他坦然说道:“不,在武王说出这话之前,臣也不知道张华原来是女郎,毕竟她的妹妹娇美柔弱,与张华的身貌全然不同。”

    司马懿之妻有仙女之姿,长得花容月貌,否则也不会令曹植此前心心念着想要娶她,曹丕并没有怀疑什么,在他看来,张华与张春华分明是两个不同的人,他们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曹丕哀叹,张华的身貌,实在太可怕了,这让他如何能直视她?

    司马懿不高兴了,曹丕若要娶张华,他会愤怒,可曹丕显而易见嫌弃张华,他也不高兴。

    哼,他不知道秋实究竟有多好!还好他不知道,司马懿又暗自庆幸,就像是守着秘宝,别人都不知道,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的秘宝,并且暗搓搓想将她偷偷藏起来。

    若有人敢窥视他的秘宝,即便是善于隐忍的王八精司马懿也是忍不了的。

    要知道,王八轻易不咬人,咬起来才是真的狠。

第112章 曹丕称帝(二更)() 
“孤知道了; 孤这就去与张华坦言直说; ”曹丕精神一振,有些迫不及待。

    司马懿说道:“王上若要顾全张华颜面; 不如与张华兄妹互称; 您即位以后将自己兄弟封为诸侯; 让他们去往封国就任,您何不也为张华封国; 让她去往封地上; 为您抵御侵略; 防止灾难呢?”

    曹丕有些犹豫; 毕竟张华非曹家本家人; 算是异姓王; 曹操的义子之中,就属她的官职最大,权势也最大了。

    但是就连曹操这么敏感多疑的性子都能够直言张华比他兄弟还可靠,可见张华的忠诚是无可指摘的; 如此一来,走古代帝王之道,用功勋以使亲人和睦,分封兄弟; 视张华为兄弟; 也是可行的。

    “张华此前在各地功勋显著,政绩斐然,河内、司隶、荆州; 都是她曾经待过的地方,声望巨大,”曹丕若有所思,更让他放心的是,张华是女郎,没有男人称霸天下的野心。

    曹丕找到了张春华,对她谈起曹操临终前让他们成婚的事情。

    张春华吃惊道:“我原以为王上一直不提,是因为不想迎娶我,这样我也能安心了,因为我也不想嫁给你,我一直将你当作好友、好兄弟,根本没有男女之情。”况且她已经有家室了,还老是在外头拈花惹草的话,可就太委屈仲达了。

    曹丕见她眼神清明,真没有要嫁给他的意思,立刻就松了口气,吓死了吓死了,可算是将心中的巨石落地了,再也不用在夜里做噩梦吓醒了。

    曹丕说道:“父亲去世前就说让我要善待你,你手握大军,为我们立下汗马功劳,又是女儿身,实在是不容易,我将兄弟们都封王,给了他们封地,自然也不会漏了功劳最大的你。”

    张春华没想到曹丕那么好说话,她轻笑一声:“子桓初任魏王位,还不习惯吧?”

    曹丕别扭了一下,轻叹一声:“父亲新丧,大权初立,我虽有父亲留给我的班底,但仍为这纷乱的朝政而感到棘手,三年瘟疫啊,留下了太多的祸患,每每想到十室九空的乡里,我心里就不平静。”

    “此时正是要实施仁德之政的时候,你也能发挥所长,这么些年在各地历练下来,你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父亲信任你的能力,我也会帮你的,”张春华轻叹一声:“只是我这女儿身的事,恐怕会引起世人所诟病。我一直以来希望女子也能够独当一面,更以荆州为地广招才女,她们都是很有才华的女子,此前却因性别与偏见而只能待字闺中。我也是,我当初若非是做郎君打扮,苦练武艺,主公或许也不会让我担任大将军了。主公临终时的话语真的是将我整怕了,我不怕上战场去厮杀,也不怕被贬官或者流放,可我独独难以接受的是养在深闺里的日子,若只能日日夜夜面对方寸天地,那会比杀了我还让我难受。”

    确实,他也难以想象张华待字闺中的样子。

    曹丕沉吟片刻,心想这正是与张华交好,施恩于她的时候,于是他说道:“我们不如以兄妹相称,我与父亲一样信任你,知道你是不会背叛我们的,欲将你立为异姓王,食邑一千户,封地武陵,为武陵王,任荆州牧不变。”

    张春华条件反射就想去看鬼魂之中曹操的脸色,但是她生生忍住了,她摇头说道:“异姓王之先例,不可开啊!还请王上慎重。”

    曹丕见张华并未因此而欣喜,反而劝说他收回成命,逐渐找回了曾经与张华相处时候的感觉,他感叹道:“秋实一心为我大魏,实在难能可贵,既然你一再坚持,我也不再勉强,不如封你为武陵公主,食邑一千户,封地不变,职务不变,如此可两全其美。”

    张春华愣了愣,这一封公主,可不就相当于将她女儿身之事昭告天下了?

    鬼魂们连连劝她:“宁愿不要封号,也不能暴露女儿身啊!”

    张春华抿唇想了想,第一次与鬼魂们的想法背道而驰,答应了曹丕的好意。

    私底下,张春华对鬼将们说道:“此前我不敢暴露女儿身,是怕主公让我嫁入曹家,尽管有左慈道长的批命在前,我对主公的忠诚绝未变过。主公待我极好,最是真心不过,我又怎能辜负主公的期望呢?”

    曹操鬼魂听后,脸色复杂中透露着欣慰,他轻叹一声,摇摇头,对下属们说道:“张华是极好的,也是懂得感恩的人,只可惜,为何她偏偏嫁给了司马懿?又为何独独对司马懿动心了呢?”

    曹操嘀咕着:也亏得司马懿下得去口,若是寻常男子,看到张华这外貌可不得与子桓的反应一样惧怕?

    曹操对身侧的鬼将们说道:“司马懿当真是善于忍耐的人啊!他这样一心利用秋实,你们便不提醒她吗?”

    在曹操看来,司马懿表面上待人谦和,实则内心嫉刻,并且喜怒不形于色,恩怨不露于行,城府之深令人胆寒。

    “如此能够忍辱负重之人,以巧施机谋夺得秋实真心,你们也不劝劝秋实,擦亮眼睛看看吗?”曹操无奈道。

    鬼将们沉默片刻,郭嘉对曹操劝说道:“主公可千万别在春华面前说司马懿坏话,不然会发生不可描述的事情。”

    他此前作死多次,在放浪的边缘试探,被其他鬼魂联合起来摆了一道,塞进了方天画戟中关小黑屋,其他人都找不到他,也无法救他,若非是春华发现了方天画戟的异动,郭嘉还真不知道要被关到几时。

    张春华忠于曹魏,可龙有逆鳞,这位能够见鬼的女郎唯一的逆鳞便是她的丈夫司马懿。司马懿爱重张春华,张春华不是石头,本就与他互有好感,两人成婚多年,早已是日久生情。

    其他阵营的鬼魂则一个劲地煽动曹操去质问张春华,蛊惑曹操张春华是被司马懿所欺骗,唯恐天下不乱的模样,一看就是有巨大的坑在等着他。

    曹操不傻,他才不会如他们所愿,他做了鬼以后得张春华坦白,虽一时有些难以接受,时日久了,也渐渐摸透了戏忠与郭嘉的意思。

    只要张春华坚定扶持子桓,大魏政权可屹立不倒,无论其他鬼魂们折腾些什么,他们曹营鬼将稳坐钓鱼台,绝不会吃亏的。

    做鬼以后,哪怕签下了鬼将契约,张春华依旧对曹操敬重万分,只是私底下不再唤他为父亲,而是恢复了主公的称呼。

    那句发自内心的主公,令曹操心安,也令其他阵营鬼将心头拔凉拔凉。

    张春华一直都是这么梗的性格,小时候就倔得人脑阔疼,现在长大了,更是坚定自己的心内,绝不会在原则性问题上受到旁人的蛊惑与动摇。

    正如曹操去世前质问张春华是否对他有所欺瞒,张春华愧疚不已,念及主公时日无多,当即老实交代,坦白以对。

    她不想再欺骗曹操了,他对她太好了,好的她不愿临到死了都欺瞒他。

    结果曹操神来一笔,还真让鬼将们给猜准了,曹操竟是要曹丕娶张华为正妻,若曹丕称帝,日后张华可就是大魏的皇后了。

    孙策、吕布、庞统等其他阵营的鬼将们一听这话,心想:完了,春华被曹营鬼将洗脑地不清,这是丝毫没有自立的打算啊!

    没有盼头了,玩不了啦!她若一心要扶持曹丕,日后怎么可能会称帝呢?难不成还得熬到曹丕死后,为他现在那刚刚启蒙的儿子曹睿守曹魏吗?

    张春华又道:“十几年来,我一直小心翼翼隐瞒自己的身份,活像是我的女儿身见不得人似的,分明是世道的错,不是我本身的错,现在终于有机会能够向世人坦白身份,以女儿身来做事,我为什么要畏手畏脚呢?有我作为榜样在外封侯做将帅,想必那些还有所顾忌的才女们也会多一些勇气来踏出第一步吧?”

    张春华想要勇敢地踏出这一步,她想正大光明的告诉世人:我是女子,我的成就不输给任何男儿,女子亦能与男子比肩!

    鬼魂们大部分都是男子,难以理解张春华此刻的感受,丁夫人则率先为她鼓掌,她年轻时候也曾有鲜衣怒马的时候,到头来瞎了眼,跟了曹操这冤家一辈子,丁夫人说道:“我支持春华的决定,当初若是女子也能够外出做官,我还会嫁给当时还微末的曹孟德吗?哼,我早就做我的大将军去了!”

    他们丁家虽是寒门,当初与微末的曹操也能算是门当户对,丁夫人年轻时候崇尚武力,也是练过的人,只是后来进了后宅,荒废了自己,又伤了身子,这才一直不能生育。

    曹操鬼魂苦笑着,他望向曾经寄予厚望的长子曹昂,目光满含求助之色。

    曹昂为难地摇摇头,他轻叹一声,无能为力。

    丁夫人对曹操鬼魂视而不见,每每都会避开与他独处,就算是众鬼魂都在张春华身边开小会的时候,她也只是远远避开曹操,将他当作空气,冷漠以对。

    曹操碰了一鼻子灰,又轻易不想放弃,人只有在失去以后才会懂得珍惜,他死前念叨着文若,文若鬼魂对他依旧,还是会温柔地喊他明公,他也念叨着丁夫人,可夫人却不要他了。

    曹操屁颠颠跟着丁夫人飘,对于活人之间的是是非非,他在确认过张春华对曹丕的忠心耿耿后,就觉得稳了,不再多管。

    多管又能如何呢?鬼魂之体,如何能参与活人之事?只能尽鬼事听天命,从旁影响神异之人。

    他活着的时候不会相信这世上有鬼,张春华也不会将这事告诉他,只可惜啊,没想到秋实竟是嫁给了司马懿,如此隐患,终究要防一手。

    这时,有人上奏曹丕说道:“而今窥视王上之位者,都是王上的同族兄弟,王上厚待他们,可他们却又是如何待王上的呢?曹植、曹熊二人竟在前魏王死后不来奔丧,他们不孝顺,还蔑视王上。王上应当对他们时时戒备,贬谪他们。”

    又有人参奏曹植在本该是孝期的日子里与狂放文人丁仪兄弟饮酒作乐,出言不逊,辱骂曹丕之位本该是他的,曹丕听后勃然大怒,当即命人赶往曹植封地,诛杀丁仪兄弟及曹植府中大小属官,又贬了曹植爵位。

    曹操鬼魂气得跳脚:“子桓怎能听信小人挑拨离间,疏远同胞兄弟,犯猜疑大忌呢?孤当初从未教导过他要猜疑自己兄弟,如此家族本宗不团结一致,难以长久,一旦被外敌侵入,将无兄弟帮助,只剩下孤家寡人啊!”

    曹操怒极了,常常飘在曹丕身边,叨叨着斥责曹丕外宽内忌,目光短视,他常常对左右感伤道:“孤当初谋事之初,若有兄弟帮寸,绝不会辛苦至此,事事需要劳心劳力,子桓足有三位同母同胞兄弟,这可是血浓于血的亲兄弟啊!他不重用他们也就算了,缘何还要迫害他们。”

    其余鬼魂们看得明白,唯有作为父亲的曹操钻进了死胡同里,看不真切其中。

    荀彧解释道:“主公此前放任曹植曹丕两位世子之争,恐怕是埋下了祸根与隐患啊!”

    曹操不赞同道:“孤选择继承人,当慎重考虑,要考察他们的心性与能力,如何能只因长幼而轻易决定呢?”

    郭嘉直言道:“于魏王曹丕而言,同胞兄弟才是威胁最大的人,若他死了,兄弟们完全可以代替他接任丞相,这三位同胞兄弟,都是主公您的嫡子,是能够代替他、威胁到他的存在,如此他怎能放心让兄弟们做大?”

    戏忠低声说道:“主公新丧,您的次子曹彰纠十万大军前来送丧,索询您的印绶,魏王曹丕,已是对他心生忌惮。”

    曹操哀叹道:“子文与子桓曾经的关系是多么好啊!没想到现在却闹成了这样。”

    不久,曹丕派遣使者前去质问两位弟弟,为何不前来奔丧?却不想曹熊惧怕罪责,竟自缢而死。

    曹丕命人厚葬了曹熊,对弟弟的冷漠无情令曹操鬼魂痛心疾首。然而曹丕于朝政的处理之上又令曹操欣慰夸赞。

    他即任魏王以后,牢记太平盛世要做仁君之事,他希望自己能做个明君,名垂青史。

    他效仿汉文帝时期以德化民的理念,宽厚仁慈,渐渐的,曹丕的魏王府内外氛围变得宽和民主,下属敢于谏言,曹丕择善者而从之,时常聚集下属一同商讨国家大事,他的宽容德政传扬至天下,群臣鼎力相助,钦慕于君王美德。

    唯有张华,曾想劝说曹丕不要太过仁慈,应当学习曹操的挑剔忌刻,甚至还询问他:“您能对自己弟弟们多疑多虑,为何不能对朝臣外人们报以戒心呢?”

    曹丕并不赞同张华所言,他说道:“我若挑剔忌刻,秋实还能像现在这样尽心辅佐我吗?我相信你,用人不疑,你才如此真心待我,甚至忠言逆耳也在所不惜,我若如你所说猜忌于臣下,若猜忌到你的头上,你会是何反应呢?”

    张春华愣了愣,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她不再与他争辩,反正她已经提醒过子桓了!

    曹丕太过仁慈的背后,隐藏着种种危机,其中最大的危机便是有人能够借着劳苦功高而身居高位,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终有一日,会有人来做曹魏政权的掘墓人,将主公打下的基业翻个底朝天!

    张春华自己就是劳苦功高的那个,甚至还有些震主,对于曹丕的倒打一耙,张春华被噎个半死,她一时无语,曹丕似乎看出她的焦急,忙安慰她道:“孤知道秋实不会这样,也不会与孤离心,所以孤才放心大胆的用你啊!你是孤认的妹子,亦是公主,孤不会猜疑你的。”

    张春华黑着脸:“那我谢谢你啊!”

    曹丕见她黑脸,噗一声笑出了声:“秋实赤子之心孤甚是感激,你的劝告,孤听进去了。近日有番国前来投靠,还有进贡的葡萄,秋实妹子一起来吃不?”

    说着,他吧唧吧唧地就将葡萄往嘴里塞,吃得津津有味,那甜蜜蜜的滋味美好得他眯起了眼睛,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也不吐葡萄籽,嘎嘣脆,最有味!

    为此,他文思泉涌,还写了一首葡萄赋。

    张春华听他文采斐然,全用在赞美葡萄上,气得跳脚:“你压根就没听见去啊!”

    曹丕对这妹子并无架子,又因她赤子之心,屡屡喜欢逗弄她,对于张华手握重兵之事,朝野之中也曾有人参张华行事无顾忌,恐时日久了会生有异心,这些参奏的文书都被曹丕压下了,反而对她越发亲厚。

    张春华嘟哝着“反正我提醒你了,以后你倒霉了可别怪我乌鸦嘴!”眼看曹丕对司马懿越来越信任,重用司马一族的子弟,而司马一族也借此经营起了自己的党羽。

    司马一族为氏族大家,其枝繁叶茂,长此以往发展下去,恐怕会让世家人脉做大啊!

    张春华心惊不已,她闭了闭眼,她总不可能将刀子对准自己亲人的,这样进退两难的事情,她不愿意去做。

    张春华逃避似的打算眼不见为净,她对曹丕说道:“我已经提醒过了,以后会如何,我不管啦!”

    曹丕不置可否,他觉得张华到底是女郎,心思也太敏感多疑了些。

    张春华领了封地与食邑,转头就跑回了荆州,司马懿眼看娇妻再次落跑,无奈极了。他回到家中,司马昭小大人似的问他:“父亲,阿娘今日回来吗?”

    司马懿黑着脸说道:“你娘她又回荆州了。”

    司马昭歪了歪小脑袋,嫌弃地说道:“您真没用,连个女郎都不会哄,我实在对你太失望了。”

    司马懿气得仰倒,将他揪起来问道:“你从哪儿学来的这话?”

    司马昭无辜道:“这不是爷爷对您说的话吗?我都听见了。”

    司马懿呵呵一笑:“我是没用,但我可以打你屁股!”

    于是司马昭又一次被打了小屁屁。

    司马昭哭爹喊娘,嚷嚷着要去荆州找阿娘,再也不和阿父亲了!

    如今形势,朝野之中尽是魏臣,放眼望去,真正的汉臣已寥寥无几,希望曹丕以魏代汉的呼声越发强烈,各处“祥瑞”显现,华歆等臣一同奏请汉帝刘协退位让贤,奏疏言明:“魏王代汉乃顺应天意之举,望陛下以天下为念,效法尧舜禹禅位让贤之礼。”

    刘协愤怒说道:“尔等是要逼迫朕舍弃祖宗基业,让乱臣贼子得偿所愿吗?”

    “汉朝气数已尽,自古以来,万事万物周而复始是天道轮回,有兴有废,有盛有衰,而今天道让这天下尽归于魏,陛下禅让也是在情理之中,何必以篡逆之责骂来忤逆天道规律呢?若无魏王,陛下早不知死了多少次了,想要杀死您的野心人不知凡己,您能活到今天可全靠魏王的保护,如此,您又何必眷恋皇位呢?您禅位让贤,天下人都会感激您,魏王也会好好待您,让您安享晚年啊!”

    前来逼迫汉帝退位的曹魏重臣言辞犀利,连哄带吓得,刘协迫于无奈与朝野之中的呼声,最终将帝位禅让给了曹丕。

    那一日,洛阳城外,受禅坛前,文武百官高呼万岁,天下万民顺服低首,魏王曹丕玉树临风,意气风发,他登台仰望四方,天下皆入我手,创下千秋基业,豪情万丈,从此史册之上,我主兴亡。

    同时,曹丕昭告天下,骠骑将军张华为武陵定国公主,享食邑一千,领职荆州牧。他大赦天下,同时公开支持武陵定国公主招募征辟女子为官。

    大喜的日子里,文武百官无人会去触曹丕的霉头,况且张华手握重兵,是肱骨之臣,这一道诏令给了张春华极大的方便,让她能够再无后顾之忧,积累了前所未有的人脉资源。也让张春华思考起了选拔人才之法。

    张春华召集鬼将们,对他们说道:“之前我随先生学习时不敢懈怠,生怕主公考验我的时候回答不上,由此反而看进了更多的书,我现在要让天下人也尝尝被考验的滋味,近日前来投奔我们的人越发多了,我得好好想想该怎么为难他们,以此来不计门第,选拔出有真材实料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爱吃葡萄,用甘蔗吊打邓展,给笔友孙权写信,为王粲学驴叫悼亡他,“贱妾茕茕守空房”的二丕挺可爱的,想日*/ω*可惜他不是主角,戏份有限,略略略

    PS:我写的难道不是正剧吗?好多历史走向耶,看,该死的都死了,该惨的还是那么惨,只有少数几人暂时逃脱了盒饭命运嗯

第113章 招贤之法() 
此时的洛阳城中; 司马懿与陈群在院落中对弈下棋; 陈群虽比司马懿大上许多,与他却是平辈相交; 他们即是政见相合的同僚; 亦是志趣相同的挚友; 陈群在拥立曹丕时或许并没有司马懿的功劳那么大,但也因美言几句而让曹丕在与曹植的争斗中脱引而出。因此; 曹丕非常倚重这位曾经曹操身边的重臣。

    因陈群与司马懿私交好; 两人时而聚集在一起; 弹琴下棋; 论事商议朝政。

    司马懿落下一字; 对陈群说到:“此前长文便有向武王提起九品选人之制; 武王因有所顾虑,并未立即采用,而是实施了其中的一部分,而今时机已然成熟。必须尽快草拟奏折; 奏明陛下,才可选出更多有才之士,稳固朝政啊!”

    陈群赞同道:“仲达说得不错,而今陛下初即位; 天下因天灾而百废待兴; 有才德的官员也折损不少。无奈如今朝中某些重要位置,有些甚至只是陛下无奈之下勉强任用。有些人无才无德,靠关系而得以为官; 先前陛下身边的旧臣并不认可他们,长此以往,任由朝中大臣凭借关系自相举荐,恐怕生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