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本着良心活下去-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太太(林岚)拄着拐杖,拿着打手板,走了出来,莫名的,让人觉得,这位穿着便装的曲偻老太太,很有气势。

    特别是那些自封的老臣,见到老太太手中先帝的“打手板”之后,脸色都非常精彩。

    “小和帝,吱吱歪歪的做什么,都来了,赶快上手肝,一眨眼就到中午了,懒汉可是会饿死的!饿死自己是活该,让娘亲婆娘都饿到就是无能了!”

    皇帝:

第168章 第七章() 
收玉米;印象中,是全副武装之后;将玉米杆上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再将玉米棒子掰开剥皮晾晒后储存的。

    玉米伤地;种完一轮玉米之后,原本种玉米的地,就需要另外种一种作物休养土地,才能再种玉米。

    而这位老太太家的玉米不仅长得神奇,收割方式有些特别。

    他们要做的就是快速的将玉米树下的那片黄豆收了就好。

    比起那几乎变了物种的玉米,黄豆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不过有熟悉黄豆种植的官员却是知道的。

    这种黄豆大概也是变种的神物;因为普通的黄豆不可能像野草一般;有如此夸张恐怖的密度,而且黄豆荚子里面的果粒也不可能如此金黄饱满。

    怪异的玉米产量比普通的玉米产量翻了一倍有多,而这个看似正常的黄豆,却是比普通的黄豆;产量多了十倍不止!

    这些皇帝和满朝文武都能接受;但是,为什么每当玉米树下的黄豆摘得多了,树上的玉米就会自然的脱苞砸落不,掉落,黄金橙橙的,可以直接拉去晒好收仓了!

    如此利落的省掉了几节的劳动需要,是非常大快人心;不过那沉重的玉米从高空砸落

    皇帝陛下因为全程有许国公三兄弟的保驾护航,所以至今还游刃有余。

    武将们凭借敏锐的感知和敏捷的身手,摘黄豆摘的异常欢乐!

    能不欢乐吗?

    那群喜欢打压他们的,平时尼码的注重风度的文臣们,每个都被砸得满头包,有几个不幸的还被玉米堆埋了。

    跟随前来的御林军将人挖出来之后,直接抬出去,等太医诊断。

    还有一个没有被砸到的就是老太太了,因为她根本没有下地,拄着拐杖,拿着打手板在一旁黑脸看着小和帝,明显是在监督他有没有在偷懒。

    总被盯着的皇帝陛下:

    许国公拿着篮子“小声”劝说:“陛下,别发呆,弯腰,死命的摘吧,我们可以护着你,不过你惹恼了老祖宗,让她认为你偷懒了,我们可没法护着你了!”

    还能怎么办呢,皇帝陛下只能弯腰,玩命的摘摘摘了!

    不到半个时辰,他就觉得腰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也真的很想直腰起来缓缓。

    不过只要他有一丝的松懈,就会迎来一旁那握着他老子特赐金牌的老太太那谴责的眼神。

    和帝陛下一点都不怀疑,要是他敢站起来缓一缓,迎接他的绝对是老太太手上的金牌(打手板)!

    和帝唯一敢做的就是,在老太太的注意力不完全在他身上的时候,技巧的小偷懒。

    就像蹲着的时候,左右脚重心偏移一下,腰板小幅度的角度弯伸一下,虽然作用几乎等同于没有,但是总能有片刻的痛苦转移。

    老太太的注意力不在他身上的时候,往往就是看到有人被砸晕之后,她总会看着那些人,露出鄙视嫌弃的神情。

    这也是和帝最安慰的地方了。

    因为被砸的人,大部分都是他看不顺眼的朝臣,例如比较惨的两位丞相

    至于连他看得顺眼的也被波及?

    没事,看到有人比他更惨更丢脸,他就安慰了。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国公府的最小一代丫头们的到来,皇帝陛下才有歇息的时间!

    其实这群娃并没有要帮忙的意思,不过在三位舅舅轮流搞怪可怜的请求下,才决定帮忙的。

    “老祖宗,我们也来收玉米了,你说好要教我们的!”开口的是年纪最大的赵簪,她对于那个被三个舅舅以绝妙身手,维护得密不透风的人很感兴趣,因为她就没有见过,蠢得那么清奇的人:“而且舅舅他们都累了!”

    能不累吗,被老祖宗盯着,小和帝摘黄豆的速度可是不慢,导致了空袭的玉米成片成片的掉落,国公府三兄弟不仅要保护皇帝不被砸到,还要兼顾自己快捷躲避的前提下,接住所有掉落的玉米,送到一旁。

    不仅考验他们的武功底蕴,也考验他们兄弟的默契以及他们的力量和持久力。

    打仗都没有这么累的。

    老太太(林岚)猴戏看的差不多了,觉得时间火候也够了,才顺势点头同意的。

    小和帝扶着玉米树,哆嗦的扶腰站起:如果我不是要维持形象,我很想哭。

    许国公三兄弟则是毫无形象的背靠背瘫倒在地:终于得救了!

    老太太将龙头杖递给最大的女娃赵簪,将打手板插在后背的衣服中,费劲的挪到了四人处理那棵玉米树的中央,有些颠颤抖地蹲下了。

    调整呼吸,白了一眼还在装的和帝和三个喘着气蠢孙子,开始教育自家的女娃子们:“娃们,咱们种田是有技巧的!这玉米和黄豆是相伴而生的,只要你挖开土,就会发现,其实它们的根是完全相连着的,两者已经不可分割,同生共死了!所以,黄豆没有果子之后,玉米也不会再有能负荷粗壮果实的力气,很快,它的果实也会掉落的!”

    至于他们四个要听不听,她不管:“而果实的掉落,在我们技巧的采颉下,是非常有规律的。”

    愉快的看到在场所有帮忙的人脸色巨变,老太太顽皮的继续解说:“玉米和黄豆本来已经成为一个二合为一的平衡整体,就像在秤砣之上的称物和秤砣,无时无刻都要保持平衡。”

    “当黄豆没有了果实,那它就不需要那一份需要维持果实的能量,那么为了双方的平衡共生,秤砣和秤物必须要保持平衡,那么玉米,也会和它的伴生伴侣一样,将果实卸掉。所以最先掉落的,都是玉米树杆中,最外围的玉米。”

    “所以最适合的采颉方式是一起从内而外的采颉,到达一定的范围后,再改为从外而内地采!”

    老太太?n瑟了一翻,拿回拐杖,重新站起来,满意的看到在场所有人对她都是一脸的崇拜佩服!

    赵簪想了想,问:“那老祖宗,我们转过来,先将树上玉米都打下来,不就好了吗?”

    比起黄豆,明显是头顶的玉米更有杀伤力啊!

    老太太(林岚)利落的抽出后背的打手板,朝那三个一脸赞同的孙子头上就是三连拍!

    暴怒的吼:“有你们这么糟蹋粮食的?比起打下那高处的玉米,当然是采黄豆更加轻松保险!黄豆的茎枝更加坚韧劲强,除非你用巧力折,抑或是用火烧,不然即使你将它踩扁了,有伴生的玉米在,它也很快会恢复!如果是先收玉米,不说难度,就说用刀棍割坏打坏了玉米本身,黄豆也跟着遭殃,那我们下一季的粮食还要不要?!”

    赵簪无视了三位舅舅头顶大包,佩服的点头:“原来是这样,老祖宗真厉害!”

    许国公三兄弟:为什么要打我们!明明问题不是我们问出来的。

    皇帝陛下表情是一副受教佩服,只是心里非常庆幸,制止了自己想要摸摸脑门的冲动。

    幸亏朕虽然也是这么想,但是却没有表露出来。

    不过他这次终于瞬间抓到了重点了:“太夫人的意思是,这种植物不是一季之后就无法结果的?而是能继续长出玉米的?!就像果树那般?”

    这回,老太太(林岚)终于满意了:“是的,它似乎是会长高的!这是我收的第二季粮食了!”

    我特意针对大历朝环境专门研究出来的,既没有违规,又不会被位面报复的品种!

    一棵可以长到十米的玉米黄豆同根系植物!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地盘给黄豆生长。

    小和帝:惊喜太多太突然,我需要静静!

    那边即使被砸晕也要强撑着回来的李右相再次抓住了机会,激动的“砸”在了玉米地上还不忙感动高喊:“恭贺陛下,大历从此再无饥饿,先帝,你的遗愿陛下帮你完成了,老夫即使现在去见你,也无憾了!”

    那惊喜交加的表情,配上到位的泪水,再加上那即使正脸栽倒在乌漆泥泞的田地上,吐出了几口泥土,还不忙激动地拍打泥地的动作,让所有人都觉得他和先帝有多么的熟稔一般!

    看得再次慢一步的赵左相咬牙切齿!

    尼玛,老匹夫,你就装吧,先帝在世的时候,你见先帝的次数一只手手指数不完,但是两只手的手指肯定能数完,不过是恰巧成为了先帝遗照的宣读人和陛下的岳父,就借此得意造势起来!

    卑鄙小人,阴险弄臣一个,装什么大尾巴狼!我就睁大双眼,看你遭殃报应的一天!

    “啪”

    激动的哭嚎声嘎然而止

    皇帝陛下下意识的捂上自己的脸。

    赵左相也惊呆了!

    他真的只是惯性诅咒而已,每次和这个老对头怼上的时候,这种诅咒问候他就从来没有少过!

    不过没有一次像这次这样立马应验的。

    老太太生气的挥舞着打手板呵斥:“乱喊乱叫什么,摔倒了不站起来,你是小娃子?!还在我的地里随意乱刨!不知道我才刚施完肥犁完地,准备养上一会种菜吗?!”

    激动愕然的李右相望着老太太,想起刚刚他吐出的泥土,两眼一翻,晕倒了!

第169章 第八章() 
老太太的一次系统讲解和再次气晕丞相的强大气场;成功的将所有人收服了!

    当然,其中没有少的了自认为底蕴过人的大历世家总代表;赵左丞相一脸同病相怜(阴阳怪气)的给自己手下和李右丞相手下科普。

    从开国徐霸许国公的生平事迹到他当年与皇家的关系。

    “据我祖上的记录,当年许霸许国公为了救被内部叛徒出卖重伤的武帝;逃避前朝夺命追兵,不惜娶了当时为他们打掩护的农家少女,也就是现在的国公府太夫人。”

    “太夫人虽然大字不识一个,甚至连天下必须有主的概念都不甚知晓,却是种田的一把手。凭着这一手的本事,在武帝起事初期,那最艰险最困难的时候;在贫瘠的偏僻村庄中;平安养大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文帝。”

    “武帝和许霸许国公都是讲诚信尽信义的人,不然也不能打下我们大历的锦绣江山。所以大历建立后,已经育有后来两代国公的太夫人就被封为一品国公夫人了。”

    “甚至有传言说,第二任许虎国公没有娶媳妇之前;国公府的内务都是文皇后帮忙处理的。”

    整段话;看似赞扬,其实尽是讽刺。

    让太后和皇帝陛下非常火大的是,这位赵左相,说这些的时候,一点都没有避着许国公府的人。

    眼神时不时瞄着许国公等人,约战意味非常明显。

    许国公三兄弟和几个年长已经懂事的国公府四代丫头也是生气的。

    赵簪和赵瓒不仅生气,还非常羞愧;因为这个指桑骂槐的人,是她们的祖父!

    即使是已经写了关系断绝书,她们姐妹的一切已经和赵家无关了,但是血脉相连,他的确还是她们的祖父。

    在世情看来,还是她们的过错。

    即使舅舅们为了她们母女,已经将一切骂名背负在身,为她们挡住了一切。

    她们的祖父果然一点都没有将她们放在心上,大概还将她们恨上了。

    但凡这位祖父对她们还有一丝的情义,知道她们将来全都要靠舅家的情况下,都不会在这种场合下,当着她们的面,做出这样的事情。

    赵相话中的意思不外符是在贬低老祖宗,能有今天的地位,靠的都是运气。

    不然,一个大字不识一个,连最简单的三纲五常都不懂的农家女,怎么可能做到超品国公府太夫人的地位?

    如此恶心的行为,也只有赵丞相这种伪君子能做出来了。

    可惜,赵丞相的独角戏说给瞎子听形容有点奇怪,但是也真的是这样。

    赵簪和赵簪下意识的一左一右靠近他她们的老祖宗寻求安慰时,发现她们的老祖宗居然老是神在的听着,还时不时的点头表示赞同。

    许国公三兄弟:

    赵簪是第四代中最年长的,所以从她的母亲口中,多多少少听说过这位老祖宗的性格禀性

    加上一直一来几次的相处,也了解了**分了。

    才反应过来,他们的老祖宗,大概不肯定是,听不懂的。

    听得见,却看不懂,不就是说给瞎子听了吗!

    果然,赵丞相说完朝,得意地朝她作揖行礼后,老太太满意激动的鼓起掌来。

    还别扭的翻起身上的衣服手袖,像是找着什么。

    可是一翻折腾,还是什么都没有翻出来,最后还是朝女娃们求救了。

    “娃们,你们身上有金子吗?老太太我今天准备干活,没有带着,帮我赏几个给这个说书的,好家伙,这老伙计说的真不错。”

    不过眼神却是怀疑地看着她的三个孙子的。

    被叮嘱过,叫老祖宗不能佩戴金饰的赵簪和赵瓒:

    许国公想也不想,麻利狗腿的将三兄弟的钱袋递上:“老祖宗,这打赏得自己来才爽,给你,我们有金子!”

    老太太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接过三个孙子的钱袋,将所有的金子都掏出来,用力朝赵丞相的脸扔去:“来,都给你!说得好!继续,再来,给干活的大伙继续说,说高兴了,老太太我有的是金子?没有,我的孙子也有!”

    老太太说得是假话,反正她是一点金子都没有的。

    林岚也对这位老太太的世界观表示十万分的佩服的。

    老太太原身就是一直不懂,为什么丈夫儿子孙子们,都不肯她的听话,总是喜欢这种会遭灾的东西!

    林岚则遵从原身的世界观,拿着金子,朝这位不说人话的赵丞相脸就砸过去!

    砸的时候,林岚觉得特爽!

    赵丞相的话,原身可能听不懂,但是林岚听得懂啊!

    如果原身还在,她此时肯定也会一边埋怨孙子们的不懂事,一边拿他们的金子砸的爽,全部砸完她都不带心痛!

    额头、脸、肩膀都惨遭“赏”的说书先生赵丞相:

    场景别说多尴尬了。

    老祖宗,你是可以的。

    许国公三兄弟即使在老太太的瞪视下心有戚戚,不过看到赵相的下场,他们还是很爽快的怂了!

    要罚就罚呗,不过是在家里被老祖宗盯着,吃素几个月瘦几斤的事情。

    不过得先通知娘亲和媳妇们,将大部分的金饰金块,都藏进密室先!

    老祖宗大概又要生气了。

    留下一些意思意思的给老祖宗消气就好。

    老太太一副待会找他们算账的样子,将三个孙子钱袋中剩的银子都掏出来递给赵簪:“大丫头,藏好,这些可以买好多粮食了!老太太我当年,可是靠着死老头给我留下的几块新疙瘩,换来的粮食熬过来的!银子才是好东西!”

    “他们三个不靠谱,总是拿着这种要遭灾的东西和银子到处走!你可不能学他们!”

    赵簪下意识的看向砸在她祖父身上的那堆金子,再看看一脸牙痛的三个舅舅,直接忽视了老太太她手中这堆银子的价值,都比不上她扔出去金子的零头的事实,郑重的接下了:“是,老祖宗,簪儿保证帮你藏好了!”

    这种时候多说多错,顺着老祖宗的话,绝对没有错。

    至于想不明白,到时候再问母亲就好。

    老太太也是一脸恨铁不成钢般,凑近赵簪耳边,“小声”的说:“傻丫头,藏起来做什么,这东西不能吃不能喝的,你们家就你们母女三,当然是换粮食!家里有粮心不慌!”

    老人家的听力不好,所以她以为的小声其实足以让所有人都听到:“男娃皮实,不能让他们拿太多银子,不然他们在外面吃饱了就不肯回家了!为了他们媳妇,我就不能让他们有太多的闲钱!”

    许国公三兄弟:

    再次受到了老太太偏心眼的攻击!

    只是许国公三兄弟对于这位老太太的各种奇葩价值观已经放弃拯救了!

    毕竟,连他们的祖父和武帝那一代都没有成功的事情,他们就不执着了。

    老太太眼中,最值钱的就是粮食,接下来就是银子!

    金子嘛

    是不好的东西!

    这种奇葩观念的行成,得说回老太太的农家老父亲,那位老父亲也是用心良苦了。

    知道自家闺女的情况,又恰逢乱世,所以再三教育傻闺女,金子这种东西,会带来灾祸,有的话,就扔了,千万别沾手!

    老农民父亲不是不知道金子的价值,但是再贵重,也没有闺女的命重要。

    像她闺女那样,只要有土地在,找个男人生个娃,幸运的话,能有花不完的银子就好。

    金子,以闺女她那智商,守不住,还可能招惹祸事,不如不要的好!

    随着年龄增长,见识过好几次兵乱之后,亲眼看过兵匪强盗,都喜欢挑那些金子多的人家去,好运的不过是财去人安乐,不好运的就是家破人亡。

    见识多了,就更加认定了金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即使后来不论许霸许国公和武帝怎么解释教育,老太太都依然认为这些金子是坏东西。

    即使许霸许国公和武帝他们都极力解释,绝对不会有人够胆强她的金子,金子可以换好多银子,银子能换好多粮食,也没用!

    依然还是到手就扔,扔的特爽快那种,一点都不带心痛的。

    老太太的意思就是,用这种金子换回来的粮食,晦气,不要也罢

    主要是,她手上,已经有足够的田地,足够的粮食了,多了,吃不完也浪费!

    所以,在许家,所有人都知道,在这位老祖宗的面前,绝对不能戴金子的首饰。

    一旦被老太太看到,那绝对会被她“抢走”藏回她的屋子里面,谁都不给碰。

    然后再趁大家都没有发现,全扔了!

    他们的大伯娘嫁入许家的时候,她嫁妆中,所有的金饰金条都被老太太搜刮了,藏回了她的农庄中,转头给大媳妇送上了成堆的银子和许多粮食。

    开始,大伯母还以为是老太太贪财想霸占媳妇嫁妆。

    只是后来文皇后带回被老太太“扔掉”的金子,亲自解释了,才知道,那是老太太的诡异三观造成的蜜汁爱护。

    大伯母才知道,文皇后千叮万嘱,让她将金子藏好是什么意思。

    因为老太太觉得,这种会遭祸的东西绝对不能就在儿子媳妇的地方。

    她房子安全,不怕遭罪!

    不过胆子不大的老太太也不会藏很久,很快她就拜托当时的皇帝,帮她“扔”掉了。

    所以到了他们母亲嫁入许家的时候,就被吩咐了,金饰金条之类的嫁妆最好不要出现,老太太喜欢农庄田地

    导致的结果就是,自武帝开始,直到文帝,兴帝,总是被老太太拜托处理金子。

    老太太为了家宅平安,每年都要来那么一遍

    因为这年头,送礼总会带上一些金光闪闪的东西的。

    对于权势不缺的许国公府,那是不可能缺少的礼物。

    直到许狼国公,也就是老太太的二儿子,现任许国公他爹去世之后,老太太才心灰意冷的不再理会了。

    许国公他们一直担心老太太会这样消沉下去,无力回天。

第170章 第九章() 
在老太太打赏般砸了一通后;许国公一家心情好了,太后和皇帝陛下也因为能亲眼看到两位别有用心丞相相继栽在了这位老太太手中;而浑身舒爽。

    唯一不额,不算唯一!

    很多人都不爽;以两位丞相为首的文人集团就非常的不爽!

    即使看不过眼两位丞相为人处事的文官,也对老太太的行为皱起了眉!

    文人的思维奇葩得很,相互不顺眼,会谈笑间,将对手往断子绝孙方向整,却也会在彼此共同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默契的联手御敌。

    老太太连续两天;干掉气晕作弄完两个丞相;还勉强在所有文人的接受范围。

    毕竟前者,老太太是为了孙女。

    武将人家,不注重礼教,痛爱女儿家一些也能理解。

    都在京城;赵丞相的儿子是什么货色;谁不知道。

    当年,许珊也是明震京城的贵女名媛,下嫁赵家新科进士时,让多少人伤心落泪了!

    那时还年轻,没有发现赵家长子是个高级装,现在发现不过是个运气的猜对题的死读书,只有相貌属于中上等;志大才疏,就是一个靠祖母父母庇护,吃住穿都是靠妻子的二世祖绣花枕头!

    这样一个人,不仅敢打着自己父亲妻子的旗号到处?n瑟,还敢背着妻子养外室?

    大家并不是鄙视赵家长子养外室的行为,男权世道,谁没有一二知己,不过男子风流而已。

    大家鄙视他的是……用妻子的银钱,养外室。还一边鄙视唾弃,一边花的心安理得。

    简直是又怂又没用的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