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难从命-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姨娘颤巍巍地从被子里伸出手来,长长的指甲从那庚帖上划过,终于满意地将手垂了下去,“老太太……慈悲,我……到了……那边必不忘了……老太太的恩情。”
陶老太太道:“我已经这般年纪,答应你的事,必然不会骗你。”顿了顿又道:“只是今天的事……”陶老太太不知如何开口。
四姨娘却已经如释重负般,长长出了口气,“大小姐……说的话……我都听见了。竟没想到……五小姐是这样没的。”想到陶正安的薄情,对亲生女儿都如此,更何况她。
陶老太太目光闪烁,“这么说,你以前不知道?”
四姨娘道:“我……是个……要死的……人,不骗老太太。刚刚……我本是想死了……”一了百了,也不必在受折磨,“只是……我怕老太太来问我……会将事算在研华身上,我才……不敢死了。”
“如今……清清楚楚说给……老太太,那种话我没有说过……她们……是听到消息以为……我真的说不出话来……才……赖在我身上。只要……老太太……想……就一定能弄明白。”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话里怎么听都不像掺了假。
四姨娘伸出手从自己后腰间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陶老太太,“还有……件事求老太太……这盒子……里的东西,等到……研华出嫁了……拿给她压箱吧!”
那盒子不知道被四姨娘放在身后多久,带了些体温。陶老太太将盒子接过来答应了四姨娘,又站起身,叹了口气道:“你的事我都记着,你好好歇着吧!”
四姨娘重新闭上眼睛。
都说吞了金的人来世能得富贵,在这府里这么多年,最后总是落得这样一个好处。若有来世……富贵不敢求,只求名正言顺地做个普通人。
陶老太太打开门,芮青忙上前将老太太扶了。
陶老太太看看芮青,想芮青在门外总会听到些只言片语,沉下脸来嘱咐,“刚才我们说的话,不准向任何人提起。”
芮青知道里面的厉害,急忙答应。
第71章 旧事(下)
陶老太太回到千禧居坐在椅子上,看着众丫鬟忙来忙去,芮青端来一杯热茶,陶老太太喝了一口。
她是不是老了,怎么身边的人都看不清楚了,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陶老太太坐了一会儿,又让芮青拿出瑶华留在她这边的东西来看,有字帖,有绣帕,有瑶华做的小玩意儿。
瑶华字迹俊秀,针线上虽然并不出色,但是绣给她的东西,却像她本人一样的秀雅,老太太又拿起那个新得的香囊来闻,那花香极是沁人心脾。
芮青看出了陶老太太的心思,上前来道:“老太太要是想二小姐了,就将二小姐叫过来。”万一这里面有什么误会,要解开才好,怎么也不能伤了祖孙的情分。要说二小姐对大太太心里有什么,芮青是相信的,可是对老太太,二小姐那是认真的孝敬这位祖母,里面绝没有什么假。
陶老太太想了想摇摇头,“算了,今日已晚了,明日再说吧!”
陶老太太这样胡乱躺了一晚,因心里始终有事,翻来覆去竟是折腾到天亮才睡了个小觉。
第二天瑶华早早过来请安,陶老太太还没有起床,瑶华站在厚厚的帘子外问芮青,“祖母怎么还没有起来?是不是身上不自在?”
芮青知道其中的因由,也不好说什么,只笑着道:“可能是大小姐的事,老太太昨儿夜里一直睡不着,天亮了这才闭会儿眼睛。”
瑶华点点头,“那我就在一旁坐会儿。”
陶老太太在内室睁开眼睛,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芮青撩帘子,看到陶老太太醒了也不声张,只是轻手轻脚地又退了出去。
芮青撩帘儿的功夫,陶老太太从帘子缝隙里看到瑶华那双精致的绣鞋。
瑶华在外间安静地坐下来。陶老太太心知肚明,要是别人来到她老太太这里,都会嫌她屋子里枯燥乏味,要是听到她没有起床,还不高高兴兴地得了借口走了,只有瑶华是真心来给她问安,所以才会一旁坐着等她起来。
瑶华一边坐着,一边跟丫头仔细问老太太的生活起居。
陶老太太暗暗叹口气,这些年,她们祖孙一直都是这样亲近,瑶华对她也是上心,这些情谊长年累月地这样下来,里面怎么会有假?
想到这里,陶老太太扬声叫芮青,“端些茶过来。”
芮青忙去沏茶,走到瑶华身边,瑶华伸手接了过去,然后撩开帘子,亲手送到陶老太太床边。
陶老太太靠在引枕上,笑着看瑶华,“这么早就过来了。”
瑶华眼睛肿肿的,嘴唇也干燥起了硬痂,怎么看都像是哭了一晚上。
陶老太太不动声色地盯着瑶华看了半天。
瑶华有所发觉抬起头对上陶老太太的目光,“祖母,怎么了?”
陶老太太接过茶喝了一口,慈爱地道:“你这是又为你姐姐伤心了?”
瑶华垂下眼睑遮掩,“没有。”
陶老太太笑着道:“你这孩子最是和善又慈悲的,府里谁又个困难你总想伸手帮一把,我最是喜欢你这一点。”
瑶华含蓄地笑了。
陶老太太又道:“昨天我想起你小时候看的书来,就让丫头们拿出来给我看看。那些书都是我教给你的,你祖母念书虽然不多,但是学过那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这些年虽然也经历过不少的风风雨雨,不能说无愧于心,也算是没有出大格。”说着指指外面的桌子,“那都是你小时候看的书,我昨晚都看了一遍,那些书一直是我帮你收着,今天你就拿回去吧,如果觉得好就留下来做个念想,觉得不好,你就随意处理了。”
瑶华脸色变了变,“祖母这是哪里的话,这些东西珍存着还来不及。”
陶老太太笑笑,“那里面讲的东西,你只要平日里记得一二就足够了,存不存的倒是无所谓,不过就是个物件。”
陶老太太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瑶华的脸僵硬起来。
陶老太太似有深意,“你身边那个叫初晓的丫头,年纪也不小了吧?”
瑶华抬起头不禁愣了一下,“初晓一直跟着我,从来没有什么大错,母亲已经吩咐人将初晓打了,初晓受了教训下次一定不敢再乱说……”
陶老太太笑笑,“哪个下人不出去乱说话,这倒是没有什么。”
瑶华小心翼翼看了陶老太太一眼,并不明白这句话里的意思。
陶老太太又道:“只是怕有心机的出去说了些话,将来坏了你的名声,你要知道你一个未出阁的小姐,最宝贵的就是名声,只要一步走错,一辈子就完了。”
瑶华眼睛一红仍要说话。
陶老太太却又躺了下来,挥挥手,“你先回去吧,我要再休息一会儿。”
瑶华见陶老太太闭上眼睛不再理她,只能起身从内室里出来,看到芮青讪讪道:“祖母累了,睡下了。”说着又回头望了一眼,这才带着湘竹走了。
瑶华才走到门口,迎面遇到容华带着锦秀过来。
两个人见了面,容华先笑道:“二姐姐也是来给老太太请安的?”
瑶华这才微微一笑,声音轻柔,“是啊,祖母昨晚没有睡好,现在还在休息。”
容华仍旧道:“我还是进去请个安。”
两个人这才各自领了人往不同的方向去了。
进了屋,陶老太太果然睡着。容华和芮青在外面说了两句话,又让锦秀将手里的小罐子递给芮青,“这是锦秀嫂子做的黄梅,今天托人捎进来,这一罐是孝敬给老太太的。”
芮青笑着接过去,“这黄梅做起来可不容易,不是有话说的好,十蒸九晒,数月一梅。”话已经到了这里,芮青不免问起锦秀哥嫂的事。
锦秀道:“在庄上有了差事,日子过的好多了。这都是府里主子的恩情,才算有了今天。”
容华坐了一会儿就从老太太屋里出来,芮青还没送出院子,就有一个小丫鬟匆匆过来,那丫鬟给容华行了礼,便在芮青耳边悄悄说了句话。
芮青的脸色变了,笑着对容华福了福道:“屋子里还有些琐事,八小姐慢走,我就不送小姐了。”
容华道:“快去忙你的吧!”
从千禧居出来,锦秀悄声道:“不然我去看看。”
容华摇了摇头,看那丫鬟的样子,也不用去打听了,“应该是四姨娘。”出了这样的事,大太太更不放心四姨娘活着。
只要四姨娘一死,一切都会死无对证。这事虽然不会挑破,难免不会有人知道里面真正的情况。
今天看瑶华的样子,她也不会太轻松,难免落了些短处,日后就要更加谨小慎微。
容华抬起头看着晴空万里,大姐一进门就去逼问四姨娘,闹到最后,四姨娘死了,初晓挨了板子。整个府里的气氛这样紧张。
想来想去只有那件事才会这般。
大姐一定是知道了当年五小姐和赵宣桓……不然她明明没有做错什么,淑华对她的态度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转变?
这几日府里传言四姨娘已经病的说不出话来。瑶华是利用了这一点才将所有事都扣在四姨娘头上。
容华又去给大太太请安,大太太不在屋子里,容华连忙去了大姐院子里。
容华进屋一看,二太太王氏、七小姐、九小姐、十小姐、十一小姐都在大姐屋子里坐着,就连坐小月子的廖氏都来了。
她已经是够早的了,其他人比她更早。
二太太极为热络地在跟三太太廖氏说话,廖氏却有些心不在焉,疲于应付,二太太似是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仍旧滔滔不绝地说着。二太太王氏一直都是有名的好脾气,对大老爷、大太太更是心甘情愿地言听计从,从没有过怨言。
容华上前一一行过礼。
二太太说了几句客气话,三太太廖氏长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解脱的笑容,将容华拉过来,十小姐菁华忙给容华让了座位,容华挨着廖氏坐了,菁华坐在了容华下手。
廖氏道:“我刚才还跟你二婶说,过几日就要搬去三庙胡同。”
容华眼睛一亮,“三婶要搬来京城?”
廖氏道:“是啊,你三叔要参加明年的秋闱,这样方便些。”
容华看向菁华,菁华脸上露出些笑容。
容华和廖氏这边说着话,二太太探究地向容华望了一眼,随即就不以为然地笑笑。
容华知道二婶的意思,她虽然是大房所出,却是庶女,就算和三房再亲近,也不具备竞争的条件。
二太太又望向内室,担忧地皱起眉头,“这郎中来了一个又一个,也不知道到底看的怎么样了。”
二太太的样子,分明是已经坐不住了。
果然,二太太站起身道:“我过去看看。”
容华暗暗一笑。都是陶家的人,联姻不一定非要从大房里面选,二房的几个小姐年龄也都合适,之前不过是送过去作妾也就罢了,万一大姐的身体当真不行了,那就不是要挑选妾室了。
瑶华已经看好了武穆侯的亲事,剩下她和研华两个庶女,二太太自然从中看到了希望。
不一会儿二太太从内室出来,果然没有带回任何有用的消息。大太太做事谨慎,什么事都没决定之前,不会将实情说出来。
将屋里的郎中都送走,大太太方从里面出来,见了众人勉强微笑。
二太太上前去问,“那些郎中到底怎么说?”
大太太道:“郎中说的都是一样,是妇人病,急不来的,慢慢养才好。”
二太太这才坐正身子,“这妇人病虽说不好治,也不会太严重。”
正说着话,陈妈妈进来在大太太耳边禀告了两句。
大太太皱起眉头,问道:“怎么回事?找了郎中去看吗?”
陈妈妈道:“看了,都说不得好了。”
大太太又问:“可开了方子?”
陈妈妈道:“哪里肯开方子呢,只说不中用了。”
二太太终于忍不住问,“怎么了?”
大太太神色有些悲戚,“四姨娘病重了,”也不再多说什么,忙起身道:“我过去看看。”
大太太一走,众人都坐不住了,边说话边往外走,走到月洞门,才分开了。
容华过了月洞门,正往前走,忽然有个人影冒出来,吓了她一跳,再一看原来是弘哥。
弘哥笑着凑上来,拉起容华的手,“姐,过来这边说话。”
容华走到一旁问弘哥,“事情办妥了吗?”
弘哥点点头,用极低的声音道:“姐姐放心,这事就包在我身上。”说着从身上拿出一只镯子塞回容华手里,“姐姐将这个收好了。”
容华顿时狐疑,“不是让你拿去当了,怎么又拿了回来?”这是七姨娘留给她的镯子,平日里仔细收起来,别人不曾见过,拿出去当了也不会有人知道,要不是这次需要银钱,她也不会……
弘哥道:“姐姐放心,我已经想到了办法。”顿了顿笑着,“我本想明日里再去当了,谁知道今天就遇到那马道婆,那婆子看我腰上的玉佩,我便将玉佩解下来给她了。倒也省了咱们的事。”
那人竟然这样贪得无厌。想想也是,如果不是贪得无厌,也不会帮人做那么伤天害理的事。
弘哥又道:“她答应我,过两日就将东西拿来给我,还说要帮我一起……到时候看她怎么狡辩。”
容华道:“若是她反悔了,你那玉佩可怎么办?”
弘哥笑着道:“姐姐放心,我已经答应她,事成之后再给她好处,若是她真的反悔,我便说玉佩丢了,顶多挨一顿骂。”
这也是个好办法,先前她还担心,将来到大太太跟前,大太太问起弘哥给马道婆的银钱是如何来的,弘哥没法解释。
容华看着弘哥,那个原来只会躲在她身后的弟弟,现在也能帮她了,想到这里微微一笑,“要小心,不能让她看出什么来,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第72章 斗智(上)
大太太看过四姨娘后到老太太屋里,外面飘起了雪花,大片大片的雪,一会儿功夫就将地面铺了一层。
大太太不小心踩到雪堆里,留下两个脚印,一浅一深。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四姨娘死的时候是舒展着眉宇的,研华有了老太太做主,会有一门差不多的亲事,所以她了无牵挂。
想到这里,大太太不禁心有不甘,她死是死的干净,却害得淑华如此。
丫鬟们过来脱下大太太身上的氅衣,大太太抖了袖子上的雪接过暖炉,进屋行了礼坐在陶老太太身边,“我去的时候就已经……吐的都是血。”
老太太眼前浮起四姨娘的笑脸,四姨娘给正安生下儿子的时候,她还夸四姨娘是个有福气的人。
“这殓葬的事……”
老太太道:“这些事一直都是你来安排,你看着办就行了。”
大太太点点头。
老太太又想起来,“研华,想要去看的话,就让她去看看,毕竟……这是最后一面了。”
大太太道:“媳妇明白。”
“人死了,以前不论有什么事都揭过去了。”陶老太太叹口气,“最近府里事多,你要仔细着点。”
陶老太太想到淑华的事,“义承侯府那边有没有差人来问?”
大太太道:“昨天就来问过一次,今天又来一次。”
陶老太太道:“不管大丫头什么情况,都不能瞒着侯府。淑华有没有再问起那件事?”
大太太摇摇头,“没有,我劝了劝她,让她别听那些闲话,淑华虽然表面上不说了,心里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我瞧着……”大太太眼泪流下来,“这可怎么办?”淑华这个样子,她是真的伤了心。
陶老太太叹口气,压着心里的情绪,“现在这个地步哭有什么用,只能想办法,寻人四处打听看看有没有治这病的名医,义承侯府那边最好去一趟,淑华身子稍稍好,就要妥当地送回侯府去。”
大太太哭出声来,“这个样子,怎好再离开我眼前,真是要了我的命。”
陶老太太沉下脸,“那能怎么办?淑华是已经嫁了人的,不回到婆家难道将来……”话到嘴边,谁也不忍心说出来。
大太太道:“您是不知道,现在我这个心……”
陶老太太叹口气,“我如何不知道?只是后面的事还需要你去安排,在这个时候淑华都靠着你,你不能乱了。”
大太太点点头,用手帕擦干眼泪,“我是知道的,可是……大姑爷那边,以前的打算全都不作数了,淑华醒来就说,绝不肯让容华进门。”
陶老太太道:“我看这事就放一放,淑华养病要紧。以前是怕淑华地位不稳,想着将她一个妹妹嫁过去帮帮她,现在却顾不得这些了。”
大太太张了张嘴,“老爷的意思是绝不能丢了这门亲事。让我要早做安排。可我现在心里乱作一团,没有了主意。”
这话是什么意思?不管女儿如何都要延续两姓之好?陶老太太沉下脸来,淑华亲事定下来之前有一天晚上老大心事重重地来找她,她问他是不是有事,老大却支支吾吾不肯说清楚,只与她提起,有个钦天监的西人,推荐了一个什么炼丹的道士,宫里放出消息来,说圣上服用了那道士炼出来的金石丹药,似是出了问题。她见老大坐立不安的样子,就问他,那道士与他有没有关系。老大虽然矢口否认。她却如何也不能放下心来,连忙找人四处打听。这样胆战心惊地过了几日,上面没有查此事,老大家的五丫头却在这时候不清不楚地没了,老大又和赵家匆匆定了婚事。两家联姻之后,赵家恢复了爵位,老大也擢升为正五品户部浙江司郎中。她就想起那句话: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
陶老太太道:“这事我却管不得了,你和老大好好商议,我们家的小姐适龄的小姐虽多,却不一定能让你们事事满意。”
大太太脸上立即露出尴尬的表情来。
陶老太太看了一眼媳妇,接着说:“四姨娘身边的柳儿,二丫头身边的初晓,年纪都不小了,我寻摸着给她们俩说两门亲嫁出去。”
大太太知道老太太陪嫁庄子上有几家是老太太的亲信,进了这几家就像是被老太太握在手心里,连忙道:“有老太太做主,那是她们修来的福气。”
陈妈妈从外面进来道:“义承侯府遣了郎中和画师过来。蔡夫人还说,晚一会儿会过来看大小姐。”
陶老太太不知道里面的缘由,“画师?”
大太太忙解释,“义承侯夫人说容华长得与弘化公主有几分的相像,要画弘化公主的画像送进宫去给贵妃娘娘,让容华帮个忙做个比对。”
陶老太太听了眉头一皱,“要说弘化公主,她蔡家的姑娘不是会更像,怎么倒拿我家的姑娘做比对来了。”
大太太道:“蔡夫人只说是容华更像一些,弘化公主素有贤名在外,对容华也不是坏事。”
陶老太太这才点了点头。
陈妈妈连忙让人将郎中领去大小姐院子里,画师请去八小姐那边。
大太太知道侯府遣来的定不是寻常郎中,进屋一看果然是上次给瑶华诊过脉的御医。
淑华在侯府里面,是少不了找御医来看的。可大太太心里还是对这御医抱了希望。
等到御医看完脉急忙去问,却跟请回来的郎中说的无不相同,当下心就冷了,等御医开了方子,让人取来玩物一并奉上,御医收了,大太太才道:“我家大姐这病,先生不妨和我说个实话,让我也有个心理准备。”
那御医斟酌了一会儿道:“大奶奶这病我却不好说了。大太太心里要有个数,大奶奶小产之后,我请过三次脉,大奶奶的脉象是一次比一次严重,再这样下去恐是不好。”
大太太心里更加沉重起来,脸上也勉强支持,送走了郎中,大太太独自在侧室坐了一会儿,心里百感交集,不知能去想什么法子让淑华好起来,万一淑华真的有什么闪失,大太太想到这里就一阵心酸。心里正思索着老太太的话,就算是找到擅治此病的郎中,也不一定就能收效。实在不行也像瑶华那般先去供奉药王,不论管不管用总要试一试。
“太太,马道婆来了。”
耳边突然响起声音,大太太一惊转头看过去,原来是陈妈妈。
陈妈妈又说了一遍,“马道婆进府来了,”马道婆这几日来的也太频繁了,“要不要给她些香油钱,将她打发了?”
大太太想了想也正有事要问,“将她叫进我屋子里说话。”
马道婆被陈妈妈领进大太太屋里。
给大太太请了安,马道婆一脸讳莫如深,不等大太太问,她便开口,“太太,如今可相信我说的话是真的?”
大太太回想起马道婆所说,大姐儿的事必须要她来办才能好的。淑华病情如此,她已经是束手无策,虽然对马道婆多有不信,现在却也想听一听。
大太太道:“你且说说,怎么才能化解?”
马道婆道:“这便是那里的因种就了哪里的果。好在还能补救,那些个阴暗邪祟才是这祸事的起因,我早说要太太在府里供奉菩萨,以佑阖府康宁,就是这个道理。”
大太太道:“我们府里从来不曾落下这些香火钱,你那三圣庵里不是就供奉着。”
马道婆道:“那些供奉可保平常,这些就管不了了。供奉菩萨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府里的人在佛前虔心侍奉才好。”
大太太脸色一变,“那怎么行?我们府里也没有这样的人。”
马道婆一脸禅机,念了句佛,“上次来之时已经向大太太说了人选,府里的八小姐八字里带着贵,极为好的。”看大太太面色不善,马道婆接着道:“也不是像别家家庵那般,要族里女子出家修行,只是在府里我选的地方向外扩建个佛堂,侍奉佛祖几年,这不但对府里好,对八小姐自己也是件功德,而且八小姐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