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系统)清墨书香-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伤兵们肆无忌惮地大谈特谈自己对于中国土地的垂涎,对中国人民的轻蔑,当着女孩子的面也不例外,他们大概以为女孩儿不懂日语。

    女孩确实什么都不懂,但她有个邻居就是日本侨民,日常的日语对话,她还是会说的。

    日复一日地在这样的环境中辛劳,她就算不知道什么国家大义,还是知道这些都不是好人。

    再听到这些日本人谈论前辈们在旅顺抢回去的战利品有多么多,多么珍贵……女孩儿甚至想尽办法,弄到了一些□□,打算下毒毒死这些人,但当她快要下手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满身伤痕的日本兵,双目失明,双腿也截肢。

    这个日本兵半夜里疼的啼哭,哭着喊妈妈,女孩儿因为这个,勉强压抑下下毒的心思。

    没过多久,那个日本兵因为发表厌战的言论,被人认为精神失常,很多士兵都对他非常冷漠厌弃。

    整个小说写到最后,女主角也没有什么大作为,唯一做的就是忍受不了这种生活,决定逃离战场,去和平的地方度过自己未来的人生。

    说她是主角都有些不大合格。

    故事不算短,足足十八万字,可董婉的手速快,写得也顺,很多情节都是亲身经历,自然写起来很流畅。

    她收了尾,又慢慢检查修改,修改到一半,天色就暗了。

    在阴暗里写东西本来就对眼睛不好,董婉还是觉得,她虽然不是没办法弄到眼镜,可一双完好无损的眼睛,明显比戴眼镜要强得多,伸了个懒腰,收拾好东西。

    “先生!”

    才收拾妥当,赵兰就过来找她开小灶。

    要说和先生被困在这种地方,有一千个一万个不好,但有一点儿,天天能开小灶,那就是好的。

    董婉笑眯眯把小丫头叫过来上了会儿课,也有几个新军的军士凑过来蹭课。

    她一概不惧,愿意听就听。

    不过,正经的课上了一个多小时,把人打发走,董婉就拎着学生,还有那个一看便知道性情坚韧的张旭,开始夹杂着私货讲故事。

    她给这俩人神侃,侃政治,侃法律,畅想未来,虽然是神侃,但每一句貌似猜测的话,都会给出合理的解答。

    讲到满清王朝,董婉就说,满清王朝上下也在谋求改良,但他们的改良,必然要维护王权。

    “满清王朝,就是一个家族式的势力,他们一心只想着自己的祖宗家业,在现在的太后,皇帝,当权者的心目中,天下是他们的私有物,再过几十年,几百年,他们也不会认为,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是老百姓的。”

    “所以,他们其中就算是开明人士,看出国家不变革不行,也谋求改良,也搞宪制,但他们制定的宪法,必然以维护私利为最高法则,那样制定出来的宪法,又能有什么意义?革命党人不会同意,天下万民不会同意……”

    董婉很少跟学生们说这些,虽然也隐隐约约透露了,但只有在眼下这种封闭的环境里,在眼下这种大家心中都充斥着怒火和失望的环境中,她才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说话。

    赵兰都听得目不转睛。

    听自家的先生慢条斯理地剖析一切,她见识不广,也不知道先生的剖析是不是完全正确,但却一听就觉得有道理。

    像张旭之流,看董婉的目光,已经像是在看一个怪物。

    他们这些人,也不是没想过未来,可除了坚定要打倒满清的信念,其它的,根本就没有计划。

    清政府倒下之后,中国的未来如何,谁也没有概念。

    今天,他却在一个年轻女子,聊天一样的语言中,看到了艰难,却有希望的画面。

    只是意犹未尽。

    他听得出来,这个女士说话的时候,总带着几分保留,不过这也正常。

    张旭不是傻子,他知道这位女性的身份不一般,在京城也很有名气,还和那位孙阁老有密切关系,人家根本不可能才一见面,就对你掏心掏肺,什么都说。

    如果董婉真什么都说,张旭反而要担心了。

    长夜漫漫,日子难熬,很快他们这些人就混得熟悉起来,就连像乔小姐那样的娇小姐,在这样的环境下,性情多少也被打磨得坚韧了些。

    董婉也不是总说些沉重话题,大家白天本就因为战火连天,压抑愤怒,还要时刻小心,精神紧绷,夜里也该松缓松缓。

    神经绷得太紧,很容易崩断的。

    她就带着一群人玩玩游戏,打扑克没有道具,下棋一帮大老粗也不爱玩,就不如玩天黑请闭眼之类的,还能活动活动脑子。

    一群人,不分年龄,不□□份,聚在一处,嬉笑怒骂,白天的痛苦,也稍稍远离。

    日子就算漫长不分昼夜,总是要过下去的。

    等到战争终于结束,他们这一行人居然顺顺当当活了下来,也没精神崩溃,没病没灾,各自回家去,好些人都说,多多少少要感谢董姑娘能文能武。

    不过,他们回到家里,没多久却忽然发现,自己好像成了小有名气的人物。

    这也正常,董婉的日记被报纸刊载,里面大部分都是真实的记录,虽然没指名道姓,却也不难猜出里面的人物原型。

第63章() 
“王先生,听说您花费七万两白银,从宋先生手里买下三幅版画?您觉得,这几幅画当真值这么多?”

    最近董卿的版画出售,一开始虽然也有不少人喜欢,想收藏回家,可毕竟不是什么名家名作,几幅版画而已,刻画的又算不上精美,条件简陋嘛,大家出价最多五百元。

    五百元一点儿都不少了。

    就是寻常画画的名家,能拿这个价码,也相当了不起。

    这几幅版画还是即便普通人,也真能从中体会到真情实感,能让人一看就受到触动,所以才有不少人想买。

    最后一共九幅版画,落到六个人手里。

    最高的五百银元,最少的一百三。

    成交价都很高。

    却不曾想,刚刚从南方回来的一个京城有名的大佬,居然重金求购,最后还从同为富豪的某位先生手里,花了七万两白银,把最后三幅画给收到手,一下子就成了热点新闻。

    不光是京城,全国各大报刊都免不了要报道。

    趁着这股热潮,董婉写得战场纪实的日记体小说,还有她写的取名为《阿瑾》的书,很快也由出版社出版。

    无论哪一篇,也许有些匆忙,遣词造句都有点儿疏漏,但绝对写得感人肺腑,好多着名作家,名人都说,完全不输给老残游记,也是能传世的作品。

    其实,她也仅仅是想真实记录这段历史而已,等到很多年后,人们说起这段历史,不用只凭猜测。

    无论是谁,只要有点儿文笔,置身于那样的环境下,写出来的东西必然有血有肉。

    别人不知道,报社的宋编辑却知道,这些稿费,董婉是一分钱都没有留,私下里百分之六十都捐给东三省的普济红十字会,另外百分之三十,她邀请肖女士,还有几位名媛,组建‘积善堂’,专门用来收容因为战争而伤残的士兵,还有孤儿,其它慈善事业,也会逐步展开。

    其实一开始,董婉是想加入红十字会,在日俄战争期间,好多人打着这个旗号,做了很多事,不少人也知道了所谓的日内瓦公约。

    没办法,国内早就多灾多难,少不了战争,慈善事业也要向着战争靠拢。

    红十字会的名气最大,也最容易让人接受,国内上层社会的人都比较支持,肯定特别容易得到援助,都没必要成立本土的慈善机构了。

    但考虑了许久,董婉觉得,她还是只做点儿力所能及的小事就好,没必要让别人捐款做慈善,还是自己来,最多加上几个亲近的朋友和学生们。

    当然,更重要的没好意思说。

    如果加入红十字会,即便是做出贡献,有了影响,但这个影响,好像也是算在人家红十字会上面。

    董婉自己得到的不多,反正她捐款不少,回头看影响力,几乎没有增长的迹象。

    可自己一组建积善堂,即便她都是匿名在做,那影响力也一下子有了一个小幅度的波动。

    如今善堂没有名气,自然波动不大,等到帮助的人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的时候,一准儿能成为影响力的固定来源。

    董姑娘一开始确实是真心实意地想帮帮别人,她又不是冷心冷肺,看到自家同胞受苦,基本的同情心还是有的。

    这次东北受难的村落,超过三百,那真是枪林弹雨当中,血肉横飞,产破家倾,惨不忍睹。

    董婉是亲历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她要是不想办法伸伸手,帮帮忙,她自己的心里都过不去。

    可既然做得工作都差不多,都是帮人,她还是更愿意在帮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好处。

    相信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会做同样的决定。这阵子,别看举国都是一片肃杀气氛,青年学子示威□□越来越多,革命的呼声都传到四面八方去,不过,董婉的心情还是挺高兴。

    不为别的,确实如她所想,她去了一趟东北,用得快干涸的影响力数值,一下子又丰沛起来,足够她想用就用,随便用,甚至连超级工坊,都近在眼前,再努力一把,东西就能到手。

    学校那边,担心她的精神受到摧残,毕竟是在东北战场上呆了这么长时间,就给她放了假。

    董婉干脆就窝在家里写自己的小说。

    她的福尔摩斯探案正勾搭得欧美很多国家的读者抓心挠肝,不知道多少人恨不得她一天连载个七八十万字!

    但因为战争,断更已经很久了。

    前阵子还出了一桩新闻,外国的报纸刊登出她在东北战场的消息,顺便刊登她的版画,很多福尔摩斯的读者都去教堂,恳求上帝保佑董婉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最主要的意思,福尔摩斯千万别断更,甚至因为这个引发了好几次反战□□。

    还有人叫嚣,让自己的国家发兵,去拯救大侦探福尔摩斯,女孩子们哭得声嘶力竭,连男人也很担忧。

    当地的报纸都当成趣闻给报道了,传回国内,国内一帮人也傻眼,简直哭笑不得。

    清廷拼命努力,希望国际干预,结果人家连搭理都不搭理,这下因为个小说人物,居然闹出这么大的乱子,何等稀奇!

    董姑娘听了这个,却不免有那么点儿愧疚。

    她这阵子忙东忙西,几乎把福尔摩斯给忘在脑后,她自己以前就是个读者,自然相当清楚,那些追文的读者们看着喜欢的文,死活不更新时的难受别扭。

    这几日清闲,自然要努力一把。

    不只是写福尔摩斯,还要给自己国家这些心情沉重的读者们来点儿福利,轻松轻松。

    她准备开新书了。

    像《老残游记》,还有最近这几本,固然不是不好看,很多读者都很喜欢,但读了之后,并不能用来放松心情。

    董婉想了半天,决定写喜闻乐见的穿越。

    俗气一点儿不要紧。

    一个清末的女学生,随老师去西安,出外野游迷路,遇到几个盗墓贼,居然无意中发现了秦始皇的陵墓,并误入其中,她本来想告诉老师,毕竟这是个大发现。

    可从陵墓中出去的时候,时空变幻,居然去往秦朝。

    虽然是荒诞的穿越,此时应该没什么人读过这样的小说,董婉写得时候,却不敢像后世一样,对历史什么的也胡编乱造不要紧,除了考据党要较真,其他人就是看故事,你写得故事好看,就是一本好书了。

    可在眼下的时代,她又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如果写得历史背景差太远,恐怕会让人批判得见不得人。

    董婉还特意吃下好几个记忆药片,专门寻找秦朝的历史文献阅读,衣食住行,说话方式什么的,都仔细读过,即便如此,她也不敢保证自己写的背景资料完全不出错。

    不过只要认真对待了,想必出点儿错误,读者也完全能理解,毕竟是小说而已,又不是历史专着。

    董婉都有很长时间没写过穿越,以前看得简直不愿意看,这会儿一写,却兴致大增。

    这次也不等写完,只写了一部分,就让宋编辑拿去刊登。

    她如今一个名字也值钱,送去的稿子根本不必审,直接就登出来,即便如此,宋编辑读了也忍不住直冒冷汗。

    “……简直……简直……”

    简直太冒险了。

    董先生一直是写侦探,再不然就写批判现实的小说,一下子转了文风,让人不免有些不知所措。

    偏偏宋编辑还读得欲罢不能,再新鲜不过。

    他还忍不住浮想联翩,要是自己穿越回到秦朝,那会如何?封侯拜相不在话下吧。

    只是主角是女性,恐怕国内很多人会觉得不适应。

    宋编辑想得不错,因为主角是女性,而且董婉依照古老的穿越传统,穿越女主颇为无敌。

    不是武力上,或者智商上的无敌,事实上,她穿越过去也是处处不适应,处处碰壁,一开始连语言都不通,但是她就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凭着她还不错的动手能力,在学校里学到的物理学,化学的知识,还有比当时的那些人多出的见识,一步步混成了名家,混成了智者,不知道多少人想让她成为自己的座上宾。

    谈情说爱那是细枝末节,女主大杀四方,‘男女通吃’才是真的。

    但很多读者根本不能接受,也许换成个男性作为主角,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些。

    或者,董婉就是让女主穿越去和男人谈恋爱,那也没什么,但让她去参与百家争鸣的大时代,在乱世中搅风搅雨,读者们,尤其是年长的读书人,都免不了要斥责——‘有辱斯文!’

    “一个女人,不老老实实回家带孩子,折腾什么事儿!”

    “不守妇道,都订了亲,怎么能逃婚?”

    不过,有反对的,自然就有支持的。

    董婉学校刚刚有了自己的女报,影响力还不大,报纸上就和那些批判的人针锋相对,为自家先生写的小说摇旗呐喊。

    “一听就是不懂历史的白痴,在秦朝,女性的地位不敢说男人平等,可那也相差不远,妇女可以拥有私产,拥有婚姻自主权,法律还保护合法的婚姻,并且特别保护妇女,许多社会活动,女人一样能参加!”

    “就是,翻翻史书吧,还逃婚?又没有经过官府登记,她当然能选择自己的婚姻,人家秦朝的法律都支持!”

    女作家们虽然势单力薄,可也不是不能发出声音。

    一时间,京城文艺圈里热闹的不行。

    吵闹得再凶,这种事儿也不会惊动朝廷,估计朝廷还巴不得这些人因为这点儿事儿吵闹,也省得整天给他们找不自在。

    董婉收到一大堆支持她的信件,也有点儿无语,总体来说,这就是篇胡乱意淫的言情小说,怎么也有那么多人乱想!

    不过没办法,作者把一篇小说写出来之后,读者要去怎么读它,作者可就不能控制了。

    有人从中看到秦朝的国力强盛,秦朝军队的勇武,战无不胜,有人欣赏它的严刑峻法,有人批判,有人看到百家争鸣的盛况,也有人只看美酒佳人,欣赏歌舞。

    同样一本小说,有人夸赞,有人批判,都很正常。

    董婉的小说,也不是没有人批评,只是这一次她大概写得的确是离经叛道,甚至还有某个有些名气的大儒给气得吹胡子瞪眼拍桌子发火!

    那位大儒的弟子们,恨不得来砸董婉的窗户。

    学校里的学生,还有肖女士都吓了一跳。

    董婉哭笑不得,简直不敢置信——你不喜欢你别读啊,还偏偏每一期都跟着读,读完了就发表评论破口大骂,这都什么事儿!

    肖女士,宋编辑那些人,特别担心董姑娘的心理状态,还有她的学生们。

    高雯眼眶都红了,大有先生一声令下,她就去挨个打肿了那些敢说胡话的白痴的嘴巴。

    “先生别伤心,您写得小说好看极了,我们都喜欢,一定要继续写下去啊!”

    董婉:“……”

    她有这么脆弱?

    拜托,这不算什么吧,作为一个也曾经写过网络小说的作者,如果不能在看到一大堆各种嘲讽,讽刺的评论之后,还安之若素,那趁早别写了。

    别人如何,她不知道,至少她现在看读者五花八门的评论,还看得挺津津有味。

    至于不写,那不可能,大家尽管骂,她照写不误。

    董姑娘还安慰忐忑不安,一脸紧张的宋编辑:“怕什么,让他们骂去,咱们也组织一批人给我吹捧,一骂一吹,这热度不就有了?现在你们报纸的销量如何?”

    宋编辑:“……”

    节操呢,身为一个文人,一个简直要往‘大家’上奔的文人,您的节操呢!

    不过,咳咳,销量确实让人笑得连牙花子都露出来。

    好像越被骂,自家摇钱树的小说就越火爆。

    以前不看的读者,或者一看是女主就没兴趣的读者,也不免因为骂战被吸引进来。

    只要董婉自己不介意,宋编辑摇了摇头,他也就不用介意了,怪不得总编一点儿都不着急,天天稳坐楼台,脸上还洋洋得意。

第64章() 
董婉却写得很艰难。

    虽然这是一本喜闻乐见的穿越小说,可她要和在现代那般,只为了痛快而写,那在这个时代,最大的可能就是变成那些处于纸醉金迷中的权贵人士们拿来消遣的小说。

    如今整日醉生梦死,什么都不去想,不关心国家,不关心未来的纨绔子弟就算真有,又有谁会想看书?再者,真是那样的东西,能够获得的影响力,想必也微乎其微。

    她总要在大俗之中加入些有用的东西才好。

    眼下刚刚经过一场战乱,虽然是在东北,不是在京城,可全国上下,目光开阔之人,想必都憋屈的要命。

    连她在学校里,都能闻见一股子火药味。

    这时候,董婉不大乐意继续添柴加火,眼下革命党不成熟,理论储备根本不完善,也没有武力储备,一个个急功近利,只会跑去胡乱刺杀。

    甚至还有革命党因为不想清廷改良成功,就毫无计划地去刺杀那些主张改良的大臣,简直乱作一团。

    这种时候,她想要缓一缓。

    写点儿愉快的东西,让人在一片绝望中,看到点儿能放松心情的东西,在愉快中学习,看到希望,看到老祖宗的辉煌,把岌岌可危的民族自尊心重新拾起来。

    外国很强,但我们中国这条龙,绝不能服输。

    我们的老祖宗在看着。

    她想来想去,还是想写一点儿能让人觉得提气的东西,可要是特别严肃地讲历史,作为小说,并不算好看,而且写了普通老百姓也不会去读。

    穿越就不同了,作为如此新鲜的题材,肯定很多人都会乐意去看一看。

    人们喜欢看新鲜,古今中外,都不会有什么不同。

    果然如她所想,一本穿越引来热议,读得人越来越多,只不过,有些读者们不去讨论百家争鸣,不去看大秦的勇武,不去读董婉很努力再影射的那种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斗智斗勇,偏偏盯着主角的性别暴跳如雷,这事儿想想真让人不痛快。

    肖女士她们都说,让董婉别搭理这些人。

    中国几千年下来,都是男权社会,那些人接受不了女人走出家庭,拥有自己的思想,都是挺正常的事儿,真要较真,也只能把自己给气死。

    董婉想了想也就不生气了,好像很多气都让学生们,还有女性读者们替她生得差不多。

    甚至有牙尖嘴利的学生开骂,直接就问对方你这么看不起女人,你娘不是女人等等?

    董婉瞧了一眼,觉得这文风有点儿像高雯的。

    想一想,高雯那丫头确实做得出这种事情来。

    她从东北一回学校,高雯和孙悦都哭得连形象也不顾,听说当时在那边,她们死活都不肯离开,让人家绑回来的。

    董婉忍不住训了这俩丫头一顿。

    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该保持冷静,那种情况下她们留下,除了增加负担,除了更麻烦之外,还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董婉干脆在学校的女报上,刊登了一连串的文章,探索从古至今女性的地位。

    问一问看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女性变成男人的附属品,及其原因等等。

    在最开始,中国可是母系社会。

    用语很克制冷静。

    她就开了一个头儿,开头之后,有很多女性作家,还有女学生们愿意和那些大男子主义者‘开战’。

    一时间,报纸上热闹的不行。

    其实早在几年前,女性就开始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力,也不是现在才开始热闹。

    董婉其实也相当清楚,她这些号召,虽然言辞多少偏于激烈,那是因为她心里明白,即便是言语激烈,给女人的触动也只是一时的,女人会认同她的话,在实际的生活中,却还是过着自己的生活。

    除了真的是实在生活不下去,或者天性中死也不愿意困守后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