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系统)清墨书香-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来自中国的学生们非常谦逊,即便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他们也从未沾沾自喜,记者去采访时,正好碰到学生们开饭,今天刚在知识问答中取得第一名好成绩的张同学,正认认真真伏案读书,据他说,因为来美国参加峰会,会错过很多课程,回去之后就是期中考试,恐怕成绩不会很理想……”

    记者显然很不可思议,想不明白刚刚取得这么好成绩的学生,现在转头又要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

    在他们的国家,这显然很不可思议。

    “记者建议所有美国的大学生们,都来看一看中国人使用的教材。”

    这股热潮一直到学生们乘船返回国内还没有下去。

    学生们还没有回国,董婉已经感受到了其中的好处,先不说她赚了多少存在感,光是学校的知名度提升,就足以让董姑娘做梦的时候也要笑。

    如今,她开的这所学校,算得上是声名远播,生源肯定比以前要好很多倍。

    当然,一块儿来的关注和麻烦,那也是必须要承受的。

第103章() 
“怎么这几天到处都听见董卿的名字,不就是个女人,一个女人开的学校,能有多了不起?”

    说话的人嘴里不免带出点儿酸味。

    旁边同伴也没搭理他,这家伙自己不学无术,想走后门花钱进人家的学校,结果连第一关审查都没过去,人家招生,要家世清白,无不良记录的,他自己大罪过到没有,小偷小摸的行径一大堆,怪得谁来!

    这会儿,一群意图求学的学生们都来冀州,到有好处,整个冀州发展速度惊人,已经快扩建到学校附近去。

    周围全是各种小吃摊,小货郎们摆的摊位,学生出门就能享用天南海北的美食。

    各处的商铺也在修建中。

    好些学生觉得,放假回家一趟,再回来一看,差点儿寻不到学校的大门。

    若不是董婉提前圈地圈得不小,说不定将来要扩建学校,还要与民争地了。

    大学生峰会终于结束,高雯他们载誉归来,返程的时候,不知道多少记者来送,美国的大学生们,也纷纷送行。

    这场面照出来的照片,一群青春洋溢的学生,穿着漂亮的校服,眉眼间张扬而自信。

    此照片,甚至被好些美国人认为,是年度最佳照片,不少人收藏,多年之后,这些报纸也是身价百倍,成为收藏家们争相吹捧的收藏品。

    回到中国,也是好生热闹了几日,不过,那些贵族们也就觉得很长脸,热闹过去也就算了,唯独学校名气大涨,像严几道那样的名家,都松口来学校担任名誉校长。

    …………

    时间如水,飞流而逝,一晃眼,光绪爷就龙驭宾天,隔了一日,老佛爷也去了。

    风云变幻,就到了一九一一年。

    最近学校里热闹许多,从外地来了不少人,京城里也有很多人过来。

    有的一来就冲进图书馆读书,也有的进了轻易不许人进的地下室,就没了踪影。

    “先生,这是新出的武器,连着弹药,和咱们的药品一起出冀州城,都打点好了。”

    董婉伏案写信,脸上挂着汗珠,张旭替她磨墨。

    “咱们学生们现在都用圆珠笔,好用得很,写字速度也快,先生怎么就这么爱用毛笔。”

    张旭实在是弄不明白,他家先生明明开办的新式工厂有一大堆,发明的各式产品远销国外,赚钱赚到银钱只是数字,偏偏她自己不喜欢,写字用毛笔,用宣纸,穿衣服穿汉服,偶尔穿旗袍,不爱那些洋装。

    董婉没理会好奇的学生,分别把信装进信封里,给张岚他们送过去。

    今年,可是1911年了。

    “您又给那个姓袁的写信!”

    张旭皱了皱眉,他不喜欢那个矮矮胖胖的家伙,偏偏先生好像很看重对方,这些年来,经常通信,关系还挺不错,因为先生牵桥搭线的,读书会里好些学长都去给那家伙干活去。

    “这信我可不送,我不喜欢他。”

    董婉笑了笑,并不勉强,她向来只引导和帮助自家那些学生们,不真正做他们的主,哪个老师会事事都给自家学生安排好一切?那不是老师,而是主子了!

    “那你就去负责新生的军训,长途拉练,去账上支钱去吧。”

    张旭高高兴兴地应下,这活儿他喜欢,他就爱学校的训练场。

    学校所在哪儿都好,就是有一点儿,没有山,水也不是海,这些年来,地下训练场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但还是不够用,学生毕竟不像以前似的,就那么几十人,最多上百。

    于是,军训的活就变成了长途拉练,天南海北,哪里都去,这帮学生们大多是年轻人,谁不乐意出去长见识,哪怕学业完成,毕了业之后,大家最怀念的,还是新生军训的时候。

    张旭自己没赶上这好时光,就一直磨着想当新生的军训教官,早年他年轻,董婉怕他担不起事儿,始终没同意,今年终于松了口儿,一时间,这小子早忘了别的不满,高高兴兴干活去。

    临走,还忍不住回头叮咛:“我的好先生,别忘了您答应编辑部的新书。”

    最近董婉在写——《水浒传》。

    其实,水浒传这种书,也算是开武侠小说先河的作品,林冲之类的,都能算侠客,但这类名作,消遣性上来说,还是有些人觉得不喜欢。

    这一点儿,董婉都没想到。

    那是四大名着之一啊!

    当然,即便是有一小部分人不喜欢,也阻止不了这本水浒传的盛行。

    就是清廷恐怕不太高兴,但眼下都是什么时候了,谁还管得了一个作家写东西!

    董婉刚想摊开稿纸,写点儿东西,就听见外面孙悦在大声叫喊,她心里一咯噔,连忙推开椅子,抓起墙角的万能药箱,就出了办公室大门。

    “先生,您快去看看,老爷子他,他恐怕不行了。”

    下了楼,董婉气息还没有喘匀称,就让孙悦抓住,一口气拉着上了马车,直奔老爷子现在住的别墅而去。

    眯着眼看外面的街景,董婉一颗心也难受的不行,现在她依旧穿着素服,去年干娘去了,就是一场风寒而已,明明她有很多药,可无论怎么吃,干娘还是说走就走。

    这会儿老爷子也不行了,好像身边的亲人,一个跟着一个离去,让人撕心裂肺的疼。

    老爷子在她心里,如今不是贵人,是真真正正的亲人。

    因为离得很近,也就一眨眼的工夫便到了,进了门,就见一群孙家的孩子们张皇失措,脸上带着无奈。

    “怎么回事儿?”

    “……你去看看。”

    孙家几个孙辈的兄弟脸色又红又紫的,推着董婉进去,结果一进客厅,就看见孙老爷子端端正正地坐在布艺沙发上,还换了新衣服,一本正经地训斥身边那些管事。

    “早让你们准备,早让你们,又不是盘点孙家的公账,我的私房钱而已,就盘点不完了?赶紧的。”

    “还有,我都说得很清楚,阿婉是要记在多字辈的,随男丁走,你们听不明白不成?还不快去叫王大师来,给她取个好名字,这个都要我提醒?”

    老爷子年纪大了,去年就告老,可积威甚重,一群头发花白的管事,给他训得和孙子似的。

第104章 成就() 
老爷子如此中气十足,董婉也不觉稍微笑了一下,就算是回光返照,她也认了,总不愿意看到一个躺在床上人事不知的孙老爷子。

    至于老爷子的儿孙们,个顶个都哭笑不得。

    尤其是他儿子,又不能和自己亲爹吵架,只能柔声安抚:“老爷子,咱可不是不愿意真正让董先生记入族谱,只是这实在不合规矩……也需要时间安排。”

    他儿子说的绝对是大实话。

    董婉是什么人?着名的作家,教育家,历史学家……一大堆名号能往她身上安放,做孙家的子孙,那肯定是绰绰有余,但她到底是个女子,又这么有名望,她记入孙家,肯定会是大事儿,说不得闹得满城风雨,实在不美。

    只是孙老爷子年纪大了,小孩子脾气居然上来,一根筋,认准了一定要董婉真当他孙女,还说什么,怕将来到了下面,从望乡台回看,看不着董婉的人。

    董婉眼睛有些红,嘴唇动了动,就道:“大伯,就遂了老爷子的意吧。”

    既然董婉都说了话,孙家就行动起来,速度极快地把董姑娘记入了族谱。

    从了男子那边,多字辈,多依。

    “以后她要是不成亲,也给她过继个孩子,别断了香火。”

    孙老爷子看到这个,才心满意足。

    董婉靠着他的膝坐下,哄着老爷子说话,心里这才明白,是这些年,老爷子劝了半天,她死活不成亲,看样子是真没成亲的意思,老爷子年纪大了,反而越发洒脱不起来,是真心不愿意自己看了这些年的女孩子,将来连给上柱香的人都没有。

    孙家其他人也知道自家老爷子的心思,只是都不好意思说,他们觉得老爷子的脑子怕要不够用,人家董先生是什么人?人家桃李满天下,学生里面不乏优秀人才,只去年一年,送去美国读书的就有七十多人,回国的还有三十多人,哪个学生不把自家先生当祖宗拜,怎么可能让她将来没香火。

    董婉检查老爷子的身体,的确是油尽灯枯。

    老爷子这会儿到不在意了:“人总有一死,我觉得我前两年身子骨就不好,能活到现在,赚了。”

    没两日,老爷子寿终正寝,享年八十六岁。

    八十六岁,放在哪儿那也高寿,而且老爷子死前都没受罪,眼不瞎耳不聋,精神奕奕,子孙都陪在身边。

    董婉披麻戴孝,送老爷子入了祖坟,干脆放下一切公务,老老实实给老爷子守孝去。

    而此时,外面已经是风云变幻。

    安徽寿州

    “先生,我怎么觉得,浓云散了。”

    张旭趴在窗口,看着窗外的风雪,忽然扭过头来,猛地抱住身边的赵兰和孙悦。

    结果让两个女孩子一人一脚踹翻在地。

    连赵兰都气得拎着椅子哐当哐当砸了他几下。

    董婉只是笑,不管学生们打闹,只是闭目养神。

    就在她的系统界面上,大部分任务都已经完成,系统又用它灵动又冰冷的语言调侃她。

    我亲爱的主人,您在清末时空,已经通过自己的奋斗,拥有了别人一生也不可能用的名望和地位,但我们中国的这片土地,依旧深陷劫难之中,请用您微薄的力量,为这片土地,带来光明与希望。

    没有任务,没有奖励,只有这一句话。董婉随手关了,开商城看里面最耀眼的商品。

    神奇网络加教学系统套装。

    根据介绍,这和后世的网络教学差不多,只是更先进更神奇,只要信号覆盖的地方,学生们可以随时进入一个虚拟空间,听老师讲课。

    认真看了看,她稍微有一点儿失望,系统本身不提供老师,充当老师的,是现实中的人。

    但哪怕只有一个互联网的作用,这东西也相当有用。

    现在,董婉要是想买下这个还有点儿困难,但好像也不是遥不可及。

    董婉在寿州安安静静地守孝读书,外面的消息,却从不曾间断。

    张岚他们的根据地已经发展得相当不错,可以说是国内工业最发达的地方。

    也正因为如此,让人觊觎也是很正常的。

    “先生,我哥他们邀请蔡锷将军去医院治疗肺结核,您说,他会答应吗?”

    张旭和长了草似的,整天胡思乱想,董婉一边看书,一边瞧了他一眼。

    他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行了,我已经写信给你大哥,你明天就回湖南去。”

    张旭一怔:“……”

    “学校里研究出来一批机器,这两天要运过去,但这些机器有点儿娇贵,安装的时候,需要特别指导,你去盯着才行。”

    董婉笑起来,“在这个大时代,身为男儿,若不能也踏进去闯荡一番,那岂不可惜?”

    张旭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自家先生是看出他心里长草。

    孙悦和赵兰都抬头。

    董婉又拍了拍两个女学生:“你们办的女报都很不错,写得文章都好,身为女儿,也不比男子差。”

    高雯才去了德国谈生意,孙悦和赵兰都比她安分,在家里陪着先生,顺便办报纸。

    如今,董婉的得意弟子们,可以说遍及世界,各个行业都有,且都是精英。

    几个学生都用那种闪着亮光的眼神看她,董婉难得心情舒畅起来,在这个时空这么多年,她明里暗里做的事情,并不是没有价值,不说那些注定了要流传后世的书籍,只说这一群放在哪里,都是精英的学生,就让她很有成就感。

    这都好几年了,每一年学校里的毕业生,都有无数人疯抢,没办法,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从董婉学校里毕业的学生,每一个在自己的专业方面,都是领先世界的人才,连那些外国人都远远比不上,他们出国去,到了外国人的企业,那都是待遇超高。

    毕竟是理工学校,培养出来的大部分是专业技术人才,现在这个时候,中国也不得不重视科技。

    而且,这些学生还和别的技术人才不同,他们都了解世界大势,有勇有谋,并不是只懂技术的书呆子,甚至有些人觉得,光华科技出来的学生,都有‘预言’的天赋,每一个都是谋臣智将。

    人才这种东西,没人会嫌多,连带着学校每年招生都和打仗似的,要应付各种人情关系。

第105章() 
“点心,点心,点心!”

    一群毛孩子围着董婉打转,一个个抬着头,露出光洁的小脸儿。

    董婉就笑眯眯出几道数学题,答对几道,就能得几块儿绿豆糕,点心不是特别甜,可是在这些孩子们看来,却已经极好吃,说不定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次。

    守孝的日子,清苦是清苦了些,却难得平静,董婉来到这里多年,还是头一次过宁静的日子。

    每天早晨起来,锻炼一下身体,然后就坐在院子里读书画画,写写东西。

    周围一些小孩子们,本来见了外人,还躲躲藏藏的,只是好奇围观,接着就让董婉几块儿点心哄得凑过来玩闹,到现在每天天不亮就要来找董婉玩。

    这是孙家的地盘,大部分也是孙家族人,知道董先生是来给孙老爷子守孝的,闲来无事也会过来说说话,帮帮忙。

    孙老爷子早年回乡开办了很多学堂,年长一点儿的学生们每日都要去上课,到是这些还没到启蒙年岁的小孩子四处跑着没人管,董婉来了之后,当老师当习惯了,领着他们玩,到省了家里不少事儿。

    那些个亲戚邻居们,对董先生自然是相当放心,还有离得老远的村子,也把孩子们送过来,总觉得万一董先生一高兴,直接收自家孩子当入门弟子,那就是天大的好事。

    董婉也不介意,守孝生涯本也清闲,她的那些学生们,都被她打发出去,经历这个大变革时代,她自己守在乡村,日子过得难得逍遥,每天写写东西,还开始写童话。

    说是童话,其实就大部分都是对未来的‘幻想’,只有这些孩子们,才真正会把她故事里的一切当真。

    董婉到觉得,提前在幼小的孩童心中种下种子,也许将来能成长成参天巨树,当然,即便不能,只当写故事哄孩子开心,一样不算浪费。

    一转眼,就到了民国二年。

    春暖花开。

    桌子上摊开的书信笔迹潦草,显然来信之人十分焦急,殷切盼望董婉速回学校的心思,溢于言表。

    信中提到,蔡锷蔡将军已经答应前去湖南治病,只张岚他们担心那边的医疗条件,特意请将军转道冀州。

    如今要说医疗条件最好的地方,不是他们的根据地,而是自家先生的光华技术学院。

    其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治愈过很多绝症病人,一年前,甚至做过十余起心脏搭桥手术,脑外科手术,论技术堪称世界一流,就连美国那边,都和学校医院有合作关系,推荐许多重症患者前来就医。

    学校的附属医院早就名声远播,只是医生实在不算多,看病必须提前预约,哪怕是蔡将军,知道能去治病,也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张岚的意思,希望董婉去见一见。

    对于那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将军,董婉还真想一见,于是东西收拾收拾出发。

    房子外种的花刚刚长出花骨朵,小菜园里的青菜还带着水汽,董婉有点儿舍不得。

    家里锅碗瓢盆,干脆都送给邻居。

    虽然说戴孝的人好像该离群索居,不适合到别人家里去,不过为祖父守孝,一年就算足了,最近一段时日,董婉和周围的村民越发熟识,到像是在这片土地上扎了根。

    周围的邻居们和她关系都不错,闲来逗逗孩子,偶尔聊聊八卦,很有几□□居世外桃源的悠闲。

    总不能让董婉一个人回京,就是她自己乐意,那帮学生也不放心。

    眼下的世道可远算不上太平。

    按照张岚的说法:“先生是大人物,总要有点儿大人物的派头。”

    于是张旭带队,带上学校里一群学生亲自跑来迎接。

    这帮学生可不一般,都是在校好些年的,平均年龄十八岁,个个身材高大健硕,接受过军事训练,穿着统一的校服,出入都是两人成行,三人成列,排队排得整整齐齐,走路时脚步一致,摆臂一致,简直迷得那群村民晕头转向。

    再加上他们来的时候,开的是基地那边新生产出来的大卡车,解放牌。

    卡车还没有开始销售,村子里的人哪里见过,初来乍到,还被当怪兽打了一家伙,后来知道这叫车,吃的是柴油,不吃人,才好了些,年轻人却好奇得不行,没少蹭车坐。

    一群漂亮小伙子,能干活懂礼貌,干干净净的,又有学问,还会开车,不要太吃香!

    董婉没少看见大姑娘小媳妇拎着水壶,拿着家里好吃好喝的东西来投喂他们。

    说起来,这帮学生也是人来疯,还真没多少稳重劲儿,故意帮人家老百姓干活去,显露自己流线般的肌肉,不知道偷偷摸摸勾引了多少小姑娘。

    董婉也无语,瞧着自家学生们和只拼命显示羽毛的孔雀似的,只能摇头苦笑。

    只是她也不管,孩子们毕竟还年轻,这些年又不容易,天天努力学习,辛苦训练,如今有点儿清闲时光,总是好事。

    董婉甚至还打趣,她不是封建大家长,真要是看对了眼儿,想讨老婆娶媳妇,她可是不介意的。

    眼下学生们年纪也不小了,在这个年代,成亲完全不是问题。

    只不过这帮学生面上不害羞,在这方面还是很矜持,谁也没娶一房漂亮媳妇回去。

    等到到了要走的时候,村子里的老百姓都很舍不得,一送就送出老远,各种农家山货给塞了满满一大车,送去车站还得托运回去。

    卡车是挺好的,但道路太差,而且柴油也不够用,这时候可没什么加油站,董婉还是要坐火车回京城。

    火车上的环境其实还算好,服务员给端茶倒水的,服务可比后世周道得多,就是速度慢得惊人。

    董婉拿出书和笔记本,正好趁机做做功课,她回学校肯定要给学生们讲课的。

    手里的书是手抄本,都是她守孝这阵子自己抄写出来,后世的各种理论知识,分析文章。

    这书已经不是一开始简单的入门书籍,里面有一部分《财富论》的内容,还有其它经典的经济学着作,都是专业性很强的,越品位越觉得艰深。

    董婉也要认认真真做笔记才行。

    一边看书,一边品茶,就听张旭低声道:“这位先生,您有什么事儿吗?”

    董婉一回头,就瞧见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正站在她身后,一只手还拎着个水壶,一动不动的。

第106章uaiG。() 
那男人一动不动,双目放光。

    若不是他死死盯着看的,是董婉手里的手抄本和笔迹,估计张旭他们这帮学生得抄起砖头揍他!

    那种目光,就像旷了三十年的汉子见到了貂蝉。

    董婉笑起来,好吧,看样子是个书呆子……不对,应该说是在经济学方面,造诣很深的专家。

    她这会儿折腾的手抄本,可都是经济学专着。

    董婉见这个人是真心喜欢,干脆就邀请他坐下,把书递过去,让他慢慢看。

    这本手抄本是董婉自己私用的,上面还有有意思的注脚,平日里连她那些守着图书馆,从来不缺少书读的学生们,也愿意从自家先生手里借书,更别说这位陌生人,一看便入了迷,那表情之痴迷,简直太让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喜悦。

    当先生的,就喜欢认真的学生。

    不过,稍微一交流,董婉就知道这可不是个一般的学生,他在经济学方面的造诣已经很深了,问的问题特别有深度,就是董婉,若不是现在记忆力特别好,前世也爱读杂七杂八经济类的书籍,估计也要让这位给问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