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话夜谭随录-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林摇摇头说:“我被官职拴住了身子,又能去什么地方呢?”倩霞深情地望着他说:“夫君,这是你没下决心啊。如果你下了决心,不用怕没有存身之处。我有个姨妈在京师,我们还可以去投奔她呢。”
小林也知道耿精忠意图造反,自然也想为自己打算,只是一时想不到办法无法远离这里。现在听了倩霞的话,他的心里自然是非常高兴。于是他急忙收拾了家里值钱的东西,买了两匹骏马,和倩霞一起骑马趁着夜『色』往北而去,投奔到倩霞姨妈家。
倩霞姨妈家在宛平县,他们二人到了那里,就用手里的积蓄贩卖茶叶为生,没有想到,竟然生意兴隆,没过多久,他们也成了当地的富户。
倩霞原来是开原人。耿精忠当总兵时,有一年他带兵经过兴城,在道上看见一个小女孩在地头上放猪。那个小女孩当时不过九岁上下的样子,虽然一头蓬『乱』的长发,身上衣服破破烂烂,一看就是穷人家的孩子,但是皮肤白皙,尤其是那眉眼竟像画的一般好看。耿精忠看见旁边有一个扒麻的老太婆,就问她:“你可知道那小姑娘是谁家的孩子?”老太婆回答说:“她是我的孙女,叫倩霞。”
耿精忠给她丢了十两银子就要把倩霞带走,老太婆说:“这是我家唯一的女孩,不要说是十两银子,就是一百两也不卖。”于是抱住他的腿,怎么说也不愿意放开。耿精忠大怒,一脚踢开了老太婆,然后抱着倩霞骑马而去,就这样把她抢走了。
倩霞长大后果然是个美女,她长得不高不矮,身材窈窕,多一分嫌胖少一分嫌瘦,皮肤如玉,容貌如花,尤其那一双眼睛如同午夜的繁星一般。耿精忠屡次要娶她为妾,可是耿家有个姓袁的姨太太,娘家颇有背景,她说什么也不答应,所以倩霞到了十九岁耿精忠还没有得逞,最后机缘巧合,只好把她嫁给了林青。
倩霞在耿家当了十年的丫鬟,对于耿府中的事情,她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到了宛平县以后,每当没事时,她都要把自己在耿府中的所见所闻向姨妈家的街坊邻居说一说,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据倩霞说,耿精忠是个荒『淫』无度的人,他有很多老婆,除妻子外,穿绸缎像夫人似的有二十余人。其中只有袁姬最年轻,最漂亮。她出身名门,也是因此耿精忠对她有几分忌惮。袁姬得宠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姬妾。可是袁姬既荒『淫』,又好妒成『性』。她常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挑逗侍卫、随从,却不愿意耿精忠多看其他女人。
福建的夏天非常炎热,袁姬常常在晚上冲过凉后,穿上薄如蝉翼的丝织衣服,就是那种肉体隐隐约约都能看得到的衣服。耿精忠的小儿子也是一个小老婆生的,这家伙年纪虽小,却生『性』轻佻放浪。袁姬总是出现在他的眼前,一来二去两个人常常泡在一起,人前还称为母子,人后却有了『奸』情。时间长了他二人竟然肆无忌惮起来,胡搞时连丫鬟和使女们都不避开,这件丑闻几乎全府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瞒着耿精忠和妻子。
耿精忠有个属下名叫卢大眼。这个人为人刚直,颇有本事,深受耿精忠的重用,是他的左膀右臂。一天,他陪着耿精忠闲聊时,正好耿精忠的小儿子从他的跟前走过。只见小儿子身上穿着华丽的衣服,腰带上挂着很多小玩艺儿。耿精忠看着小儿子,心里很高兴,对卢大眼说:“你看我儿子,他真的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啊!我想要让他到河阳去当官,但是又担心他到了那里会成为万花的主人。这地方风俗不好,你一定要好好保护他,让他出入平安,千万不要让他接近坏人,以免沾染不良的习气。”
卢大眼颇有深意地说:“我刚刚看到少爷腰间挂了块美玉,这块美玉王爷好像还没挂过呢?”
耿精忠听到他话里有话就问:“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卢大眼答道:“从前小臣我在野外打猎,一面架着鹰另一面牵着狗,我一路打了不少猎物,一两只小兔子也不放过。可是,离我一百多步有只鹿我却没有看到。我的心里十分后悔,一直在想:难道是我见小不见大,还是精神有时集中,有时不集中吗?王爷看见公子的穿戴而不会感到太过分妖娆,就像小臣我只看见兔子而看不见麋鹿一样啊!王爷明鉴,人们戴帽子是为了给脑袋增光,穿衣服是为了给身上添彩。因此,戴獬豸冠的是表示打击『奸』邪,戴蝉冠的是表示高洁;穿豹皮衣服是表示勇猛,穿貂皮衣服是表示美德;有志于道则佩玉环,修养德行则佩玉石,佩玉玦的表示有解决疑难的能力,带镌的表示有排解纠纷的办法。所以通过佩戴就能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如今公子穿的衣服很奇特,这是不中正的,打扮得油头粉面是招祸的阶梯。我担心丑事就发生在大门以内,而不在大门之外呀。”耿精忠听了此话,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特别生气,当时没有发作,过了不久以后他就找了个借口,把卢大眼用『乱』棒打死了。
耿王府里养了许多戏子,都是当时挺出众的。其中有个唱贴旦的名叫珍儿,她的长相十分的娇媚。耿精忠的小儿子看上了她,就找了个机会同她好上了。有一次,小儿子趁耿精忠进京不在府里的时机,就偷偷去了珍儿家,同她睡在一处。袁姬得知这件事后很生气,说道:“小没良心的,敢如此胆大妄为!”于是她立刻带领十几个丫鬟,打着灯笼火把,从王府后门出去,乘其不备,打进了珍儿家。耿精忠的小儿子见他们的『奸』情败『露』,吓得趴在地上叩头向袁姬告饶;珍儿也跪倒在地上,浑身打战。
袁姬喝令一声:“你就是珍儿,抬起头来!”然后她又命人用灯一照,发现珍儿长得特别漂亮,立即安慰她说:“你别怕,我又不是吃人的。”于是袁姬便把珍儿带回王府,将她留在房中同她胡来一气。当天晚上,袁姬即因房事过度而死。袁姬死后,王府中经常闹鬼闹怪,还常常现形,凡见过的,都说是个白『色』的猿猴。耿精忠得知后,哭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她是巴山老猿猴变的呀!”就把珍儿杀死给她殉葬,从此妖怪就再也不见了。
耿精忠的『性』格十分暴躁。每逢大怒时,他往往都会活剥人皮以取乐,这样杀人剥皮的事情每年都要发生十数起。还记得曾经有一个丫鬟叫玉笙,在一次宴会上,她一不小心失手打碎了玉杯,为此耿精忠非常生气,立即下令剥了玉笙的皮。这个玉笙胆子非常小,刚刚被一个士兵绑住,就吓死了过去。耿精忠看到她已经死了,就命令一个老士兵把她扛出去埋在了『乱』坟岗。谁知道刚走到半路上,玉笙又醒了过来,老士兵看她可怜,就把她藏了起来,还把她认做干女儿。几年之后这件事被人们淡忘了,他就做主将她嫁给了李秀才。李秀才发奋读书,后来考中了进士,现在担任山东一个县令,玉笙至今还是官太太呢。
耿精忠的儿子喜欢每天夜晚外出寻欢作乐,当时有个刘参将刚刚上任城守营,他执行军纪特别严,打更鼓,敲刁斗,整肃森严。有一次他在巡夜时,正赶上耿精忠的儿子穿着便衣打算到相好的家去。
刘参将命人将他捉住了,问他:“你是谁,为什么大半夜里不睡觉,在外面行走,快快报上姓名,免受皮肉之苦。”耿精忠的儿子害怕被别人知道了自己的丑事,故而只字不提。刘参将看到他的样子十分生气,就命令手下在街头扒去耿精忠儿子的衣服,打了二十大板,打得血肉横飞,在家躺了一个多月才好。耿公子吃了皮肉之苦,又不敢告诉父亲,只好默默地认了这个哑巴亏。
耿精忠平时喜欢吃鸡尾巴肉,每次非吃几百个不够,有时仆人一次买的鸡不够多,就会被他砍掉脑袋。袁姬生前特别爱吃榛子、栗子和熊胸口的白油,为了满足她的口腹之欲,耿精忠让人千方百计弄来,而这熊胸口的白油十分难煮,火小了煮不熟,火大了就会煮化,有许多厨师就是煮熊油火烧大了,就立刻被他们处死了。
府中有一名使女叫灵芝,不知怎么就被狐狸精上身了。从此之后灵芝行为放『荡』,喜欢接近男人。耿精忠得知这件事之后十分恼火,他立即挑选二十多个年轻力壮的部下,挨个脱光衣服去轮『奸』灵芝。可奇怪的是,被轮『奸』过后的灵芝仍不疲倦。耿精忠看到这样的情景却又笑着说:“山沟可以填满,这个可没个够啊。”说罢,竟然又把灵芝放了。
倩霞又说,自己在耿王府时,唯独耿精忠的妻子最喜欢自己,她把自己当成女儿一样,常常同睡一床。耿妻是个大户人家的小姐,『性』格贤惠,乐善好施,她看到耿精忠的行为,常常暗自落泪,于是长年吃斋念佛,以求保佑子孙平安。耿精忠有那么多的美妾,也很少来看她,更不要说同房之事。也是因为有了耿妻的庇佑,自己能够保全住身子。否则,也难免同那些干活的丫鬟们一起被耿精忠污辱糟践。但是因为在众人眼前光着脚叫人家挑选这件事,倩霞始终感到是一辈子的耻辱。
耿精忠死后,林青才带着倩霞又回到了福建。他们一直勤勤恳恳地做生意,童叟无欺,林家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从此以后他们子孙昌盛,至今不衰。
兰岩评论道:热闹场中,能抽身远远躲开,士大夫也很难做到。倩霞作为一个女子,看到大逆不道的藩王凶暴成『性』,就知道灾祸跟着要来了,劝说林青急流勇退,见识多么高,行动多么坚决呀!真是女人家胜过了大丈夫。
第13章 落漈()
落漈
所谓落漈,就是水往下流而不往回流的意思。海水一到澎湖,水势渐渐就低了,当海水接近琉球,就形成了落漈。常常有洋船到了澎湖,遇上飓风刮起来,漂到海中就消失了,一百只也回不来一只。
我以前在鄞江的时候,听说曾经有一艘福建去的船打算去台湾,这艘船后来漂进了落漈,它的速度迅猛如飞,一眨眼间就驶出了几千里。这艘船里的数十个人,都认为这下肯定活不成了,一个个吓得面『色』惨白,也都毫无办法,只能听凭船只漂流颠簸。
不知道过了多久,忽然间船身猛烈地一震『荡』,发出一声巨响,人们都摔倒了,船也不动了。大家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个个都慢慢钻出来。这时他们才知道,这是抵达了一个荒岛,船被漈水推动,直蹿上沙岸,搁浅了。大家看到得救了,都欢呼着,一起登上岸。
众人一登上岛,就发现这里的砂石全是赤金。天空飞过许多形状各异的怪鸟,有的足有几丈长的翅膀,这些怪鸟胆子很大,见到人也不惊飞。人们饿极了,就捕鸟来吃。其中有一种鸟的样子非常像鹅,呆头呆脑的很容易抓,它的肉味特别香。
天渐渐黑了,夜『色』降临,这个岛上便传来了极为恐怖的声音,啾啾叫个不停。众人害怕极了,相互依偎着靠在一起,不敢睡觉,直到天亮时鬼叫声才消失,他们才轮流放哨,休息了一会儿。可是到天黑以后又照样传来啾啾的声音,叫个不停。过了几日,他们才知道这些声音都是死在海里的鬼魂发出的声音,但这些鬼魂也没有伤害他们的意思,于是就相安无事地过了半年。慢慢地,人们逐渐同鬼熟了,也明白鬼的语言了。这些鬼说,这里离中国数千里,他们也都是中国人,是从前行船时掉进落漈,尸体漂到这里,因离家太遥远,梦里也无法回去,每每思念家乡只能哭泣聊以慰藉。不过也是因为他们长期待在这里,倒熟悉了海洋『潮』汐的规律,大概每隔三十年就有一次落漈平满,现在屈指算来,一两个月后,落漈又要平满了。鬼魂们说:“你们快点修补船只吧,落漈平满了,你们还有希望活着回去。”
众人听了他们的话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忙向鬼道谢。又有人问鬼:“我们吃的像鹅的那种鸟叫什么名字?”
鬼回答道:“那不是鸟,也是鬼呀。经过的年代太久了,精气耗散了,所以变成这个形状。”大家听后不免叹息一番。
于是,大家分头拿起斧子、凿子,连夜修理破船。破船刚刚修好,落漈果真平满了,同一般的海水没有了区别。众人欢声雷动,把船推下了海,张起船帆就要开船的时候,他们又听到了群鬼的哭声,有人问道:“你们可是有什么心愿没有实现?”鬼魂说道:“我们离开家乡已久,就是魂魄也没有办法回去,如果你们真的有心,就请把这岛上的金砂带一些回去,分给我们的亲人,也好让他们可以好好过日子。”说完就争着捡岸上的金砂相送,并嘱咐道:“回去后不要忘了我们,希望给家人捎个信,好让他们做一场佛事,超度我们。”众人争着答应。于是,众人张起船帆,船破浪而去。
船在大海上行驶一天一夜后,就到达了福建的金门。众人感激鬼的情义,为他们的魂灵沦落他乡而难过。他们一起出钱做了水陆道场,还查访了当时死者的家,给予救济。大家将鬼赠送的金砂平分了,每个人都成了富翁。
兰岩评论道:赤金为人所争、所爱,至亲好友为这个东西结怨打官司的多了。竟然有地方金子和沙子掺在一块儿,听凭拾取,这实在是安乐国了。没有人肯舍弃这个地方而到别处去的,可是群鬼却痛哭不已,乞求超度,大有不愿再住一天的念头。鬼为什么不贪恋这些金子呢?因为死是可悲的啊!世界上占有很多金子、可心却死了的人,自然活着也没什么趣味了。不想离开金子而予以留恋,佛爷有灵,怕不能超度这种人吧。
第14章 伊五()
伊五
古时候有个士兵,名叫伊五。他不但长得身材矮小、面目丑陋,而且穷得家徒四壁,他常常感觉到活着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有一天,他觉得心灰意冷,于是便出城到树林里,找了一棵歪脖子槐树,系了一根绳子正准备上吊,这时候碰巧被一个路过的老头看见了。老头问他:“小伙子,你这么年轻,有什么想不开的事,为什么不想活了要寻短见?”
伊五正愁有话没人说,就把自己的烦恼和穷苦告诉了老头。老人笑话他道:“小伙子,常言道茅草还知道保护它的根茎,人怎么能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
过了一会儿,老人见伊五停止了伸颈上吊,略有沉思时,接着说:“这样吧,我看你精力充沛,人心眼儿也很好,该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里有一本书,送给你,你好好看看,足够你一辈子受用了。”说完,他就从袖筒中拿出一本书来。书中全是符咒,抄写得很潦草。伊五打开一看,完全都不明白,就把书还给老头了,说:“你给我这本书,就好像贫瘠的土地,对我来说没有用处。”
老头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呢?”
伊五说:“我租别人的房住,房屋又低又矮,靠着大街,这个符咒就算灵验,我怎么练习它呀?”
老头沉思了一会儿,点点头说:“这的确是个问题,值得考虑。你如果没事,就跟我一起去一个地方,你愿意么?”
伊五点点头说:“我这个连活都不想活的人了,还有什么地方不能去呢?”
于是,伊五跟着老人一起走了。他们沿着一条僻静小道,往左边走去。不大一会儿,他们来到一片水塘前,这里有一大片芦苇,延绵好几里地。苇子深处,有一间小矮房,房顶的茅草虽没有修剪,但是里面却很宽敞、干净。伊五就在里面住下了,跟着老头学习。他们一天两顿饭,有酒有肉,还不限量管够吃。伊五觉得日子过得畅快极了。就这样直到第七天后,他竟然掌握了所有的法术。伊五很高兴,打算和老头一起分享,可是转身却发现老头和茅草房全不见了。伊五明白自己是得到了仙人指点,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从此伊五的生活慢慢地好了起来。
他平日的那帮酒肉朋友,看到他过上了小康生活感到很奇怪,就经常来到他的家里蹭吃蹭喝,还常常对他说些奉承话,伊五为人豪爽,凡有请求都爽爽快快地答应了。
有一天,他们一起来到富春楼,七八个人尽情大吃大喝,共花了八千四百文钱。朋友故意坐着看他如何结账。这时,一个黑脸大汉来到桌前,对着伊五作了个揖,说道:“我家主人知道伊五爷在这里请客,特地送上酒钱,请过目。”说完就从腰上解下钱包,放在桌上就走了。朋友一数,正好是八千四百文。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都大吃一惊,只有伊五毫不见怪。
从饭馆出来后,大伙都酒足饭饱,几个人一起到街上溜达,只见迎面有人骑一匹大白马,从他们身旁急驰而过。伊五放开脚追了上去,抓住马嚼子大声呵叱道:“你快点把这东西给我!”话音刚落,那个人立刻从马上跳了下来,跪在地上哀哀地向伊五央求,显出一副很怕他的样子。
伊五生气地说:“你如果不给我,我就动武了!”
那个人看到他的样子,知道自己没办法打过他,非常不情愿地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交给了伊五。
伊五接过来,依然厉声说道:“以后少做这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再让我遇到你,我定不饶你。”这才放了那个人。那个人很不高兴,但是面『露』惧『色』地骑马跑了。
众人都觉得奇怪,围上来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给了你什么,你也不拿出来让我们瞧瞧。”
伊五只得拿出那个东西给大伙看,原来是一个小皮口袋,淡藕『色』,像个胀起一半的猪『尿』脬,不知是什么东西。伊五解释道:“这就是你们常听说的储气口袋,里面装的是小孩的魂魄。那个骑马的是过往的神灵,往往偷摄人家小孩的魂魄。如果不是碰上我,又要死一个小孩了。现在咱们大家去救那个小孩。”众人虽然不太相信,也只能跟在他身后走着。
过了一会儿,他们一行人都进了一条小胡同。这里有一户人家门朝西,静悄悄地关着门,院里传出哭声。伊五拿出小皮口袋,凑到门缝,打开口袋,从里边出来一缕浓烟,像蛇似的飘游进去了。不一会儿,他们就听到院内有人说:“孩子苏醒了!没事了!”这些哭声随即被一阵笑声代替。伊五连忙招呼众人回去,人们从此把他当成了神仙。
南城有位大官,女儿好像中了邪,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他们听说伊五有神术,便拿着厚礼把他请来为女儿看病。伊五刚到这户人家,这家的女儿在屋里就已经知道他来了,脸『色』很难看,六神彷徨无主。伊五进屋后,这家的女儿屏住气,靠在屋角,提着熨斗自卫。伊五在屋里环视了一圈,然后退出来对大官说道:“小姐的病是器物成精在作怪,今晚给老大人把它除掉。”大官听了很高兴,问清了伊五需要什么东西,都给准备好了。
晚上到了一更天时,伊五打开口袋拿出一把小铜剑,剑刃飞快,闪着白光,像彗星似的。伊五拿着小铜剑进了内室,大官领着家人在院外等着。不一会儿,听见屋里传出一阵怪声,有斥责声、扑打声,还有扔东西的声音及小姐的谩骂声,『乱』嘈嘈吵成一片。过了许久才安静下来,只听到小姐叩头的声音及带着哭腔苦苦哀求的声音,众人吓得不敢动弹。又过了一会儿,所有声音都消失了,房间里一片寂静,这才听到伊五急急忙忙地叫点灯来。丫鬟仆『妇』争着点起灯,一涌而入。这时,伊五已经把小铜剑收到口袋里去了,只见小姐趴在床下不动弹。伊五指着地上一件东西对大官说:“这就是作怪的玩意儿,现在捉住了,小姐的病就好了。”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藤夹脉。众人把它放到柴堆上用火烧,不一会儿那东西通身流脓淌血,气味像烤肉似的,一直过了两个时辰才烧完。伊五又写了一道符,叫小姐吞下去,没有多时,病就好了。大官很感激他,送了他许多金银。
伊五用捉妖得来的这些钱买房子、娶媳『妇』,俨然是个有钱人了,过上了富裕满足的日子。
兰岩评论道:伊五想死没成,反而得到了法术。伊五实在是有造化啊!不然,那老人每天各处周游,一碰上穷困之人就救助,我想老人可救不过来哟!
第15章 段公子()
段公子
平阳县是尧建的都城。这个地方民风勤俭,人们都住在窑洞里。有钱人就喜欢多修几个窑洞。御史赵吉士曾在《竹枝词》中写道:“三月山田长麦苗,村庄生计日萧条。羡他豪富城中客,住得砖窑胜土窑。”这首诗就是对平阳县的真实写照。
离平阳县镇台衙门三台不远的后院里,也有五个窑洞,窑上还盖楼五间,围着女墙,有人传说那里常常有狐狸出没。
乾隆初年,平阳县来了一位姓段的总兵,他非常勤政爱民,经常外出巡防不回家。家里只剩下他的儿子,这个孩子刚满二十岁,他就带着一个小书童住在花厅的西里屋。
有一天晚上,大约二更天以后,那天的月光照得夜晚像白天一样,台阶下的传来虫子唧唧的叫声,夜晚的空气很清凉,公子不想睡觉,就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