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本尊分身-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桓一时不语,毕竟当年母亲被封皇后时,的确遭受不少阻力,尤其太监为权斗争,母亲差点被废,此事怎敢忘记,然父皇仍护着童贯等人,看来得另谋他法了。
    赵佶道:“蔡京、王黼等人,或做的过分些,但诛杀大臣之名,毋需揽在身上,放逐他们,是生是死,全是天注定,毕竟一切交予上天处理,乃上上之策。”
    赵桓道:“孩儿受教了!”见父亲去意已坚,不再强留,随即告退,不久拟得诏书,公布天下,其诏书写着:。
    “恭奉道君玉音,比以忧勤感疾,祷于太清,旋日康复,方宴处琳馆(道观),靡有万机之繁,可以躬伸报谢,今春就贞元节前,择日诣毫州太清宫烧香。朕只奉睿训,其令有司前期戒具,供顿储亿,毋或不虔。”
    诏书虽说明太上皇将往毫州烧香祈福,然百姓怎敢信其真?但觉皇族皆已先行落跑,百姓小命岂能保?于是乘夜摸黑,又逃去泰半,京城更显空荡。
    太上皇开溜一事既已传开,忠贞臣子个个诧愕,登时谏言不断,钦宗赵桓却避不见客,只传话表示太上皇只是去烧香,碍不了事。
    那童贯自知十万火急,怎敢一刻待在京城,立即奏请赵佶,趁着暗夜整装南逃。
    赵佶却不愿暗夜开溜,有失颜面,仍熬到黎明,择得吉时方走人,同行者除了太上皇后、嫔妃、宫女太监外,另有童贯、高俅、蔡攸等人。而那鱼景红早知赵佶失势,怎肯跟他前去?童贯亦变成落水狗,人人喊打,自靠不住,更不能跟他,几番思考后,终避不见面,决心另寻如意郎君为是。
    蔡攸当知情势,纵使钦宗当朝,恐亦难挡金军,何况外头请诛六贼不断,父亲迟早遭殃,且据侧面消息传来,父亲似比自己更早一步逃离京城,如此更形不妙,群众若寻父亲不着,岂非将另觅对象?自己势必成为目标,故暂离京城,方为上上之策。
    高俅除了倚靠赵佶外,他还能倚靠谁?一副忠贞狗奴才,粘着赵佶不放,以保性命。
    至于童贯亦知局势,不但怂恿赵佶南逃,他且调集两万捷胜军以护驾,心想有此两万军护守,自可保全实力及性命,而那捷胜军全是童贯心腹,自无叛变可能。
    然二万余军南逃,声势何其浩荡,登被一些忠贞烈士得知,立即引领群众追堵而来,而那州桥守卫姓李名胜,虽是小小头领,却以李氏同宗,自认为是李纲手下,当有一股傻气,竟然敢挡太上皇,跪地祈求太上皇莫要出京,应以京城共存亡。
    赵佶闻得消息,甚为不悦,冷道:“本帝君乃前往南方神殿祭拜,又非逃难,怎一堆死脑筋家伙,老是转不过来!”
    童贯为抢时间,立即说道:“臣立刻前去处理,毕竟误了时辰,甚是不吉!”
    赵佶颔首:“时辰为要,不得耽误!”童贯立即策马向前,见得李胜只不过年轻小头领,登喝道:“大胆!敢挡太上皇御驾,难道不怕杀头?”
    李胜道:“杀头事小,太上皇开溜事大。”仍跪地不起。
    童贯更怒:“谁敢说太上皇开溜?妖言惑众么?来人,拿下他!”捷胜军应是,立即奔来十数人,想逮李胜。
    在旁诸人见状甚是不服,斥道:“阉贼还想作怪么?”有人捺之不了,石块、暗器飞砸过来,童贯大骇,若非学得武功,凌空劈落暗器,必定被砸得满头包。尽管如此,却狼狈得差点滚落马背,气得他七窍生烟,怒喝道:“反了反了,竟敢偷袭朝廷大将军,来人,全部拿下!”
    捷胜军应是,又冲来十数人,已和群众大打出手。
    然群情激动,捷胜军竟然招架不了,被揍得鼻青眼肿。后头更有无数吆喝者。
    童贯但觉若不立即突围,待正规大军一到,恐无法走脱,登时狠下心,怒道:“敢挡御驾,死路一条!弓箭手,给我射!”
    弓箭手乍愣,毕竟禁军亦是自家人,如此岂非自相贱杀?
    童贯怒道:“犹豫什么?太上皇远比皇上尊高,难道也可以挡驾么?”抓来长枪,猛往禁军射去,当场射死一人。
    李胜诧道:“你也敢诛杀同袍?!我跟你拼了!”抽出大刀,强势扑杀而去。其他手下见状,亦奋不顾身抢攻。
    童贯惧于事态扩大,登时下令:“快射!否则以抗命罪砍头!”
    弓箭手无奈,挽弓而射,终自相残杀。
    李胜只是小头领,武功不佳,怎能斗得两万兵,且童贯又退躲兵阵中,根本沾其衣角不着,已被射中十余箭,临死前仍冷斥:“阉贼当道,迟早必亡!”说完倒地不起。
    童贯怕事态扩大,喝令快攻,利箭射死数百人,群众不敢再挡驾,纷纷退去。童贯乘机下令全速前行,终能赶在另一波大军到来之前,逃离京城。
    然其诛杀同袍消息传开,更让众人发指,诛六贼之说再次鼎沸。
    郓王赵楷更是痛恨六贼,已和苏小凤同去找得太常少卿李纲,三人一并前往御书房,想找钦宗赵桓谈诛六贼一事。
    钦宗乍见赵楷,诧道:“你未跟随父皇前往南京?”
    赵楷道:“父皇走的快,我来不及跟上,且六贼未诛,不甘心离去。”
    李纲道:“不错,六贼未诛,不足以平息民怨。”
    苏小凤道:“尤其蔡京,竟然陷害忠良无数,怎可让他脱身!”
    赵楷瞧及苏小凤,她原该是自己心上人,谁知却未正视自己一眼,心头多少怨怼,且她又看上郓王,看似将结为夫妻,实让人吃味,若非自己当了皇上,她怎肯觐见自己,正视一眼呢?然纵有如此嫌隙,但四目交错下,竟也让他怦动难安,小时候跌入湖中,被她撞见,且拖救上岸糗事一一浮现,尤其当时竟然在她面前哭泣,实是丢脸,不知她可曾忘了呢?
    苏小凤瞧他目光闪动,心不在焉,登又奏道:“皇上脑门在转啥?请诛六贼一事,总该有个答案吧!”
    赵桓顿觉失态,干声道:“是该诛之!是该诛之!”
    苏小凤道:“那好,快下旨令,我去砍他们脑袋!”赵桓突又觉不妥,急道:“不成,不成!太祖有遗令,除了叛国逆谋之罪外,不能诛大臣!”
    苏小凤斥道:“皇上倒也昏庸?难道大臣就可杀人放火,强奸掳掠而不受罚么?”
    赵桓一愣:“我非此意思……”
    苏小凤道:“那又何意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且想袒护谁?”
    赵桓急道:“绝无此事!只是……”忽觉自己乃一国之君,怎可让臣子呼来喝去,登时扳起脸面,冷道:“你忒也过分,连‘皇上’都不称一声,你你我我,成何体统!”
    苏小凤亦愣,自己的确忘了他乃皇上身分,然既已卯上,退缩下来,又觉乌气难忍,冷道:“是该称你为皇上,但请别岔开话题,诛六贼命令请快快降旨,大家好收拾残局,皇上!”后一句“皇上”乃吊高声音,别俱胁迫意味。
    赵桓生性原较软弱,并无定见,被她气势所慑,轻轻一叹,道:“朕何尝不想诛六贼,只是太祖遗言的确如此,若朕违反遗命,将来如何向后世交代,三位既然想办此事,总得替朕想个法子吧!”
    赵楷自知太祖有此遗训,然六贼不除,无以平定民怨,心念转处,忽有想法,道:“皇上可将诸臣放逐,我等暗中跟去,找机会收拾便是。”
    赵桓目光一亮:“好办法,只要放逐他们,依其作恶多端,迟早将遭受报应!”击掌一笑,道:“就这么办!”
    苏小凤笑道:“皇上总算暗露智慧!”
    那句“暗露智慧”倒让赵桓颇为玩味,不知是褒亦或是贬。
    太常少卿李纲道:“皇上既忌于太祖遗言,可先从内宦下手,毕竟他们称不了大臣,顶多只是阉官!”
    赵桓道:“有道理!尤其那李彦、梁师成,当年竟说太后有痴呆症,简直是侮辱!定要赐死他们!”当时亦包括童贯,然童贯仍跟在赵佶身边,只好暂时不提。
    苏小凤道:“那好啊!赶快赐死阉官,也好为天下人出口气!”尤其梁师成竟然自认苏轼私生子,那简直是苏家耻辱,不除他,难向苏家祖宗交代。
    赵桓虽对苏小凤虽有腻怨,然在她眼前,总不愿让她看扁,尤其自己又继位皇帝,怎能输予郓王,遂道:“朕必让你如愿!”
    苏小凤、赵楷、李纲这才满意告别而去。
    赵桓痴坐片刻,自己虽贵为皇帝,然自出生到现在,倒也未害过一条人命,此时竟然要赐死他人,心神颇为不安,然既已答应苏小凤,岂可反悔?否则必让她真的看扁了。挣扎中,又将白时中,李邦彦两宰相给宣来,讨论此事。
    那李邦彦外号“浪子宰相”,当年曾混过江湖,自有市侩江湖味,他最忌那阉官李彦,竟和自己名字一模两样,居中只差个“邦”字,此若江湖名号,明明有个翻江龙,偏偏另有个捣江龙,听来忒也刺耳,他早想除去李彦而后始畅快。遂道:“皇上赐死臣子,天经地义,何况李彦敛财无数,死有余辜,需知对敌人仁慈,即对自己残忍,皇上若不赐死,日后将被拖累!”
    赵桓道:“说的也是……”低头沉思,道:“那梁师成呢?他原受太上皇宠爱,若贸然收拾,恐不妥吧?”
    白时中道:“可找借口,让他出宫,自有仇家收拾他,且皇上应做得无声无息,自无他人怪罪!”
    赵楷已无定见,道:“你们拟个方案就是!”
    两相受重用,心花怒放,此时正是铲除旧势力时机,立即研商,拟除二贼计策,赵桓同意执行。
    当日,大内总管李彦立即被杀,且抄家充公。由于事出突然,李彦未防备而潜藏财宝,其虽极度挥霍奢华,然搜得金银竟达几十万两之多,珍宝古董更不计其数。至于田产亦全数没收。
    至于梁师成,则暂未动他,找得时机,且让他传令出城,再暗中派人刺杀便是。
    而那蔡京竟然先行逃出汴京城,暂不追究。未及逃走者只剩朱勉、王黼,则照太祖遗命及徽宗告戒,不杀人,但贬逐。朱勉贬至江南为庶民,王黼则除去所有虚衔,放逐永州。与王黼有宿怨之开封府尹聂昌,派遣高手追至雍丘南面辅固村,宰是王黼,一代奸相终结束罪恶一生。
    钦宗当然不愿承认诛杀大臣之责,皆以王黼遭盗匪劫杀传之。但奸相一除,百姓大快人心。
    然溃败宋军不断涌逃四散,金军冲破黄河防线终被证实。任诛得奸贼,亦只是短暂畅快。激情过后,百姓仍慌乱难安,弃城弃家逃难,到处可见。
    京城再次陷入恐慌之中。 
第二十三册 太古雷阵
    金军已迫近汴京城百里之近。www。fsktxt。Com
    钦宗赵桓已坐立难安,复找来大臣,商量对策。
    那宰相白时中、李邦彦见及数十万金军不费吹灰之力即已攻破黄河,梁方平、何灌落荒而逃,勤王之师又未到来,京城何以再战?终极力劝得赵桓暂弃京城,西迁洛阳,待勤王人马到来再反击为是。
    东宫师保唐恪、耿南仲和赵桓亦师亦友,两人早以京城为家,不舍弃守;且两人既为人师,当有教诲之责,故力劝赵桓亲征黄河,以阻挡金军入侵。
    赵桓岂有此胆量,直道将做仔细考量。
    至于太常少卿李纲则极力争取守住京城,以逸待劳,打持久战,必能成功。道:“金军千里迢迢出征,无根无底,决不能持久,我方胜算较大。”
    白时中冷道:“那且得势均力敌方成事,如今我军勤王之师未至,京城军力单薄,且黄河已结冰,分明是老天示警,何需苦苦应战?暂时退去,日后寻得机会再反击不迟!”
    李纲冷道:“宗庙社稷皆在此,怎可舍弃?那岂非背祖叛宗?宋国国都皆保不了,何以安抚天下?且守城和攻城完全不同,调动得宜,以一敌百,我等乃打持久战,何惧于敌军多寡?纵使百万兵,能接触城面者,永远只是一两万人,有何难守之处?”
    白时中被说得老脸无光,一时无言以对。
    浪子宰相李邦彦冷道:“要是守不住,你待如何负此责任?”
    李纲道:“愿奉项上人头一颗!”
    如此等于以死相谏,李邦彦一时亦难以回应。
    赵桓急道:“究竟该采何种对策?”
    李纲道:“为今之计,只有坚守城池,护佐根本,以维宗庙社稷安全,以待勤王之师到来。”
    赵桓仍在犹豫,然诸臣如聂山(昌)、秦桧、吴敏、李若水等人乃主战派,全数支持李纲。
    秦桧道:“都城若弃守,将影响大宋国运,得坚守为要。”
    赵桓已无主见,道:“好吧,既然要守,又该如何守?派谁当主将?”
    李纲道:“国之重臣以宰相为最高职位,既在京城,当以宰相为主将,如此方能号令众臣。”
    白时中斥道:“我乃文官,不懂兵法,竟要我当主将,想害死我么?”
    李邦彦道:“对抗金军岂是儿戏,李少卿玩笑开大了!”
    李纲如此建议,乃想套住两人,免得临阵开溜,道:“相国可以坐镇,以定军心,至于战术可相互研究,如此自可万无一失。”
    李邦彦冷道:“你只知死守,难道你不能引兵出征,杀他个片甲不留么?亏你还曾当过主将!”
    李纲道:“在下官卑,何来职权主军事,然若皇上用得了微臣,必定以死相报!”
    李若水道:“禀皇上,李纲用兵如神,战术、战略样样精通,此时此情,非他主将莫属,愿皇上复他军职!”秦桧、吴敏等人一一附和。
    赵桓道:“既然诸卿皆荐李少卿,那便由他当主将,朕立即免你太常少卿一职,改封尚书右丞,总掌京城军队,务必将金军阻挡于外。”
    李纲登时下跪接旨,从此摆脱以编订礼乐为职之太常少卿文官,升为掌有兵权之尚书右丞,官位晋升不少。
    那白时中、李邦彦实是惧于金军气势浩强,以京城之力恐无法抵挡,然李纲等人又坚决留守,实是玩命,故在退朝后,偷偷寻往耿南仲,知其为东宫保傅,和赵桓相依十余年,感情甚笃,自俱影响力。
    白时中道:“金军倾巢而出,连破数十城,甚至黄河天险皆挡不了,先生应知此刻局面,徒留京城,备增凶险,又何苦让皇上冒此危险呢?”
    李邦彦道:“何况黄河结冰,乃警讯,金军长驱直下,我军如何抵挡?万一皇上有个闪失,大宋江山岂非岌岌可危,更无法向太上皇交代!先生为何支持李纲力主战事,那是在冒极大危险,把宋国前程赌注全押上了啊!”
    耿南仲一向以老资格自居,然却见李纲、吴敏等人为后进之士,竟然位高于己,原即暗藏不快,此次会支持李纲,亦是看准李纲将无法打赢金车,如此将贬官受惩,以报私怨,然听及两相说得如此绘声绘影,亦起惧心,道:“金军当真如此厉害?我总觉以讹传讹,多少有假。”
    白时中道:“岂是假的?梁方平、何灌两军加起来亦有十余万军,不到一天即被击破,两人落荒而逃,至今下落不明,何况若不厉害,童贯怎会事先开溜?”
    李邦彦道:“童贯最好大喜功,他不但于太原战败,且知假国师方虚默于黄河岸战败,大势已去,始逃难,我等何需做困兽之斗,冒此危险,甚是不值。”
    耿南仲想及童贯为人,的确好大喜功,他都溜了,看来金军恐真的难以抵挡,终后悔先前助李纲,道:“既是如此,我劝劝皇上,毕竟冒险不得!”
    白时中、李邦彦闻言始拜行大礼而退。
    耿南仲暗喜,两丞相皆向自己行大礼,地位提升不少,终熬出头。想及急事,随又快速觐见钦宗。
    及至延福宫,遇得钦宗,立即说明金军气势如虹,暂时避之为佳,钦宗早有避去之意,闻言说道:“既要朕避去,怎在当朝支持李纲?”
    耿南仲道:“臣只支持李纲守城,并未支持皇上留京看守。”
    钦宗道:“对么?你似支持朕御驾亲征!”
    耿南仲道:“绝无此事,此乃以亲征之名,行移都之实,如此既可激励士气,又可保身,一举两得。”
    钦宗道:“倒是伎俩不少,但总觉不妥,该暂时避开则避开,毋需冉玩此花样吧?”
    耿南仲道:“皇上说的极是!”
    钦宗道:“既要避开,何时启程最好?”
    耿南仲道:“越快越好!”
    钦宗道:“那就明日黎明吧!皇上总不能偷偷摸摸趁夜开溜!”耿南仲暗喜。
    钦宗当真下令整装,准备逃离京城。
    次日李纲入朝,准备奏知布局迎战一事,却见宫前舆驾皆备妥,分明是钦宗欲出城,李纲无奈问向禁军:“尔等愿战,亦或成亡国奴?”能留在京城者,多少忠肝义胆,尤其李纲镇军,信心增强不少,众人皆回答愿死守京城,李纲这才寻往钦宗,沉痛奏之:“皇上皆已授命臣下力守京城,何又急于出城避去?如此将动摇军心,实是不妥。”
    钦宗道:“金东路军即已四十余万之多,加上西路车,恐达七八十万,京城兵力恐无以抵挡,何不等勤王之师到来,再寻作战?朕暂先避去亦无不妥。”
    李纲道:“既知敌军数十万之多,且兵临城下,皇上贸然出城,金军迟早得知消息,届时半路拦劫,皇上又将如何抵挡?”
    钦宗诧悟:“对啊!朕怎未想及此?看来还是别出城为妙!但李卿可有把握镇守京城,确保安危?”
    李纲道:“人头担保,确无问题!”
    钦宗这才下令取消山城。fsktxt。Com白时中、李邦彦、耿南仲虽再奏言,然钦宗实不敢冒出城之险,表示看看局势再说。佞臣无奈,只好另寻机会。
    钦宗且下诏亲征,以提士气,实则躲在宫中保命,一切交由亲征行营使李纲坐镇指挥便是。
    李纲虽知钦宗软弱且反覆无常,但为人臣子,只能鞠躬尽瘁,尤其他乃为大宋江山人民而战,又怎敢丝毫松懈,当即日夜督军,工筑堡垒,严以待阵。
    正月初六,方离太上皇赵佶逃往亳州不及三天,金军再破南黄河,长驱直入京畿之地。
    白时中见无法劝钦宗离京,为保小命,请辞宰相一职,钦宗遂立张邦昌为相,和李邦彦共相辅国。
    那张邦昌当年即曾庇护苏小凤姊妹,自知苏小灵和杨扑相爱,而杨扑逃往金国当军师,即为了迫赵佶下台一事,他多少知晓一二。张邦昌亦曾为苏轼家族,和蔡京作对,不断谏言,谁知赵佶就是不听,时日已久,自觉无力回天,始放弃谏言,进而随波逐流过活,倒是让苏小凤失望不少,如今临危授命,倒有了责任感,毕竟凭他和杨扑关系,自有可能议和两国战事,免得生灵受戕,死伤无数,故而主张议和,不想开战。唯此时李纲上阵,若不让他吃点苦头,他怎知金军厉害?故暂且不表意见,待双方交战后,复谏言不迟。
    李纲怎知去了白时中,来了张邦昌,竟然更想议和?他仍全面备战,以期退敌保国。
    正月初七,金军浩浩荡荡迫近京畿,四面封锁,阻断交通,若有百姓逗留,全以秘探通敌罪嫌诛之,死亡不计其数。
    杨扑诧觉不妙,立即找向完颜宗望,追问此事。完颜宗望登时自责,未善尽督促之责,立即下令改善,杨扑始未再追究。然瞧得金军布局作战,似想直捣皇宫,并非只作骚扰性攻击,心头已起不安。遂退回住处(已近京郊,暂借民房为住处),并将爱儿宋两利给找来。
    道:“你可确定徽宗赵佶已经下台,甚至南逃而去?”一路上即有此传言,然未经证实,故无法肯定。
    宋两利干笑道:“孩儿近日拼命作战,倒忘了感应京城变化,也许传言是真,但那赵桓亦是混蛋,还是要把他逼下台,改为赵楷,大宋才有救!”昨日又将南黄河给冰封,连引金军二次渡黄河,爽心已极,一切小细节已忽略。
    杨扑轻轻一叹,无言以对。
    宋两利感觉异样,道:“爹,有了问题?”
    杨扑颔首,嗯了一声,仍不知如何回答。
    宋两利感应父亲想法,急道:“金军不只是要逼赵佶下台而已?!”
    杨扑道:“宗望布局,乃想抢攻京城,且他不该屠杀附近百姓,虽然他道歉,但爹可感觉出来,那只是在敷衍,何况西路军完颜宗翰再攻来,京城几乎无人能挡!”
    宋两利闻言两眼直打结:“那我们岂非当真变成汉奸,引金兵入关,灭我大宋?!”
    杨扑叹道:“借金兵之力和汉奸助金兵破城,只有一线之隔。”
    宋两利苦笑道:“看来汉奸罪名恐洗刷不了了……”
    杨扑轻叹:“有任何罪名,爹来担负,目前最重要是别让金国大肆屠杀,免增伤亡。”
    宋两利道:“该如何阻止?待孩儿暗算完颜宗望,让金军群龙无首,知难而退?”
    杨扑道:“此乃其一方法,但宗望必有防备,否则不会把四大护法紧紧安排在身边,想刺杀,恐不易达成,另一种方式是双方暂时议和,让金军退去,待日后再战不迟。”
    宋两利苦笑道:“连极乐圣王都亲临京城,恐不容易摆平。”
    杨扑轻叹:“既知如此,何必当初,爹的确低估完颜宗望野心,亦高估宋军实力,竟然吓得皇上落跑,难怪金军有恃无恐。”
    宋两利不忍父亲难过,道:“咱至少把赵佶赶下台,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