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学知识大全-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简介:本书收录吕思勉先生《国学概论》《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是迄今讲授国学入门门径最全面的指导书。
 ://139962

第1章 国学概论(1)() 
何谓国学

    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为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吾国汉代古谚曰:“少所见,多所怪,见橐驼言马肿背。”吾国旧时视外人来华者,不知其学。较进,则知可学其一二端。更进,则知其自有其学术,而与吾国为截然不同。然由今之所见,则知中国之与外国,实为大同小异者也。古代各部落,有知造舟者,有知制车者,各有所能,各有所不知。今外国自工业革命以来,文明日启,距今亦为时不远。由将来观之,东西两洋之文化,犹古代各部落间文化之关系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然。今世之各社会,皆为文明之社会,其程度相差无几,善亦同善,恶亦同恶,固无何高下也。

    中国学术之分期

    1。中国学术之渊源:(1)古代之宗教哲学。(2)政治机关经验所得,所谓王官之学。

    2。合此两者而生先秦诸子之学,诸家并立。

    3。儒家之学独盛。

    4。儒家中烦琐之考证,激起空谈原理之反动,偏重易经,与道家之学相合,是为魏晋玄学。

    以上为中国学术自己的发展。

    5。至此而佛学输入,为中国所接受。萌芽于汉魏,盛于南北朝,而极于隋唐,其发达之次序,则从小乘至大乘,是为佛学时代,而玄学仍点缀期间。

    6。至唐而反动渐起。至宋而形成理学。理学之性质,可谓摄取佛学之长,而又去其不适宜于中国者。

    此为中国学术受印度影响之时代,至明亡而衰。

    7。而欧洲学术,适于此时开始输入。近百年来,对中国学术逐渐发生影响。'前此与欧洲之接触,仅为技术上,而非学术上的,故未受若何之影响。'

    先秦诸子之渊源一—古代之宗教哲学

    宗教哲学,今日为对立之物,在宗教起源之时则不然。一种宗教之初兴,必能综合当时人之宇宙及人生观,而为之谋得一合理之解决。此时之宗教,亦即其时最伟大最适宜的哲学。'凡一种大宗教,必具高深及浅显二方面之理论,以满足于高等与低等之人。'但宗教之为物,不徒重理智,而兼重意志及感情,故易于固执具体的条件,久之,遂变为落伍之物,而哲学乃与之分离。'宗教与理智方面,仅为其一种手段,使人得理智上之满足,其注重者,乃偏于意志及感情方面,使信之者得感情之安慰,秉坚强之意志以信仰其宗教。夫意志坚强之人,固不免易于固执也,故信教者,常以强烈之感情徘徊,以坚强之意志守旧,以致久而落伍。'故宗教之与哲学对立,非其本来对立,而由于宗教之陈旧。而论古代之学术,仍必溯源于宗教。

    中国之宗教思想,最早盖系“拜物”,周礼分祭祀之对象为天神、地祇、人鬼、物魅四类。物魅盖即拜物时代之遗也。此时之思想,太觉幼稚,对于学术思想,无甚影响。

    稍进,则为“天象崇拜”,其中又分为二期,前期盖在女权昌盛时代,所崇拜之大神,'神之为物,表面视为与人无关的,人外的,实则此种之神,已成为人为的神,具有人之性质。神之组织及一切,皆以人为依据,与人相类。'悉视为女性。礼记郊特牲曰:“郊之祭也,大报天而主日。”可见古无抽象的整个的天神。后世祭天之郊祭,只是祭日,而楚辞山海经皆以羲和为女神。整个的地神,古代更其没有,所祭的只是自己所住所种的一块土地,是为社祭。地神的被视为女性,更古今皆然。关于此问题,可参看日本田崎仁义所著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及制度,王学文译,商务印书馆本。

    女权时代之思想,存留于后世者甚少,只有一部老子,是表现女性优胜思想的。礼记礼运,孔子曰:“我欲观殷礼,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说者谓殷易先坤。这该是一种女性优胜的遗迹,但殷易之内容不传,今所传之周易,则完全表现男性优胜之思想矣。'周易先乾。'

    大概中国学术思想,大部分是从周朝流传下来的,殷以前的成分,已经很少了,周朝宗法特别发达,可见其为男权昌盛的社会。而殷朝兄终弟及,是一个母权社会的遗迹。周在西方,殷在东方。后来齐国长女,名为巫儿,为家主祠,不出嫁(汉书地理志),而齐太公为出夫(战国策)。燕人宾客相遇,以妇侍宿,婚嫁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亦见汉书地理志)。楚王妻妹(公羊桓公二年)。皆可见风俗与周不同。然此等文化,多已沦亡了。

    古代宗教哲学之骨干,为阴阳五行,但二者似非一说。'阴阳最早见于周易,然不及五行之说,五行最早见于洪范,然不及阴阳之说。且自古至今,从未有合论二者者,后世言阴阳者众,而说五行者寡,则以阴阳能自圆其说,而五行不能也。'五行之说,见于书之洪范,后来衍其说最详者,为白虎通义之五行篇,虽煞费苦心,然究属勉强,予意水、火、木、金、土乃古代管此工事之五种官。'水,通沟渠,建桥梁。火,未知钻木取火,得火不易,设之以保存火种。木,伐木制物。金,冶金之事。土,营建之事。'本非哲学上分物质为此五类,后来哲学家就已成事实而强为之说。'物体之之然,气、液、固体。印度之哲学,言地、水、风、火四大。地,固体;水,液体;风,气体,益之以火。如此分法,尚觉可通。而五行之水、火、木、金、土,水为液体,木、金、土为固体占其三,无一气体,不必哲学家,亦知为不妥,故决非哲学家分物质为此五类。'其说本来不合论理,故虽煞费苦心,终不能自圆其说也。'五行之变化,有生胜之说,亦作生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其中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木克土、土克水等,实不甚可通。'

    至于阴阳,则因人之认识,必始于两,而现象无论如何错杂,亦总可归纳之而成二组,即谋与非谋,此即正负,正负即阴阳也。故其说处处可通,而古人推论万物,必自小而推诸大,于是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此时以阴阳为实质,尚未合哲学之原理。'再进,知万物之原质推一,乃名此原质曰气。假想万物之变化,皆由于气之聚散,而气之所以动荡不已,则由于阴阳二力(阴静阳动)之更迭起伏焉。至此而哲学上之泛神论成立矣。'泛神论者,即谓神即宇宙间一切现象之本身。'

    宗教哲学之进步,既进于泛神论,则事物变动之原因,即在事物之本身。(古代野蛮人不知自然规律,只知人律,其视万物为有知,一切皆神所为。而其所谓神,亦有实体,墨子天志明鬼之论,所谓天、鬼者,皆有喜怒,欲恶如人,则其证也。遂泛神论既成立,至此自有神而进为无神矣)而别无一物焉,在其外而使之者,此之谓自然。'自,始也;然,成也。古书自然之“然”字,无作如此之解者。'自然之力,至为伟大,只有随顺利用,而不能抵抗。而自然界之美德,如“不息”“有秩序”“不差忒”等,均为人所宜效法,此之谓“法自然”。'法家即如是,谓政治上之赏罚,当以自然界之美德为准则也。'自然之规律,道家称之曰道。'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自然现象,永远变动不居,而其变动也,又有一定之规律,是为“变易”,“不易”,加以永不止息,若人之任事,不觉其劳苦然,是为“简易”。所谓“易一名而兼三义”也,不易之现象,是为循环,祸福倚伏之义,由此而生。'吾国古代以农为主,注意于不易之现象,故有祸福倚伏等义。盖以为自然界之现象既如是,人事亦当如是也。'自然力既伟大,人根本绝无能为,委心任运之义,由此而生。

    自然之力,固无从从时间上指其原理,亦无从从空间上指其根源。然强为之名,固可如此。'盖泛神论者,本无因果也,惟无因果之关系,则无可加以思想,故强为之名,而为是说者,亦明知其为强说而已。'此种力之原始(系人所强名的),儒家称之曰“元”。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卦彖辞)春秋家谓:“春秋以元之气,正天之端。”(公羊隐公元年何注)是也。'其他如公羊何注,隐公元年,曰:“天不深正其元,则不能成化。”春秋繁露重政曰:“元者,万物之本,在乎天地之前。”'(古人以天为万物之原因,而元为天之原因)在男权优胜时代,最贵此种健行的美德,但女权优胜时代柔能克刚、静以制动等见解'今所存者,以老子为代表。'亦仍保有相当地位。

    先秦诸子之渊源二——王官之学

    儒家,出于司徒之官。'汉书艺文志曰:“儒家者流,盖出于古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游文于六经之中,留义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孔子,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徒,众也,司徒主教化。周礼谓惟战事付司马,狱讼付司寇,此外治民之事,皆司徒掌之也。儒家治民,最重教化,此为其出司徒之官之本色,其欲合西周以前之法,斟酌而损益之。其处己之道,最高者为中庸。待人之道,最高者为絜矩。中庸者,随时随地,审处而求其至当;絜矩者,就所接之人,我所愿于彼者,即彼之所愿于我,而当以是先施之。'

    道家,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曰:“道家者流,盖出于古之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为君人南面之术。”其宗旨:一在守柔,一在无为,所称颂者,为黄帝时之说。'

    墨家,出于清庙之守。'汉书艺文志曰:“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尚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盖古明堂、清庙、辟雍,皆一物也。蔡邕明堂月令章句谓:“明堂者,天子大庙,所以祭祀、飨功、养老、选士,皆在其中。取正室之貌,则曰大庙;取其正室,则曰大室;取其堂,则曰明堂;取其四时之学,则曰大学;取其圆水,则曰辟雍;虽名别实同。”(详见续汉书祭祀志注)阮元明堂说谓:“有古之明堂,而有后世之明堂。古者政教朴略,宫室未兴,一切典礼,皆行于天子之居,后乃礼备而地分。礼不忘本,于近郊东南,别建明堂,以存古制。”(见所著揅经室集)盖古之清庙,原极简陋,墨家出于清庙之守,即欲以清庙之旧法,救当时之弊。其根本义曰兼爱,即所谓夏尚忠。其所欲行,盖夏道也。由兼爱故不容剥民自奉,而节用、节葬、非乐之说出。由兼爱故不容夺人所有,而非攻之论出。'

    名家,出于礼官。'汉书艺文志曰:“名家者流,盖出于古之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礼主差别,差别必有其由,深求其由,是为名家之学,督责之术;必求名实之相符,故与法家,关系殊密也。'

    法家,出于理官。'汉书艺文志曰:“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为切于东周时势之学。东周之要务有二:一为富国强兵,一为裁抑贵族。前者为法家言,后者为术家言,说见韩非子定法篇。申不害言术,公孙鞅言法,韩非盖欲兼综二派者。法家宗旨,在“法自然”。故戒释法而任情。不主宽纵,亦不容失之严酷。'

    阴阳家,出于羲和之官(古之历法之官)。'汉书艺文志曰:“阴阳家者流,盖出于古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以邹衍为大师,本所已知,推所未知。其五德终始之说,亦犹儒家之有通三统之论也。亦欲合西周之法,斟酌而损益之。'

    纵横家,出于行人之官。'汉书艺文志曰:“纵横家者流,盖出于古行人之官。当权事制宜,受命不受辞。”又曰:“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则正指苏、张之流也。'

    农家,出于农稷之官。'汉书艺文志曰:“农家者流,盖出于古者农稷之官,播百谷,劝农桑,以足衣食。”孟子所载云许行,实为农家巨子,其言有二:一君臣并耕,一则物价但论多少,不论精粗也。此盖皇古之俗。农家所愿,即在此神农以前之世也。'

    杂家,出于议官。'汉书艺文志曰:“杂家者流,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盖专门之学,往往蔽于其所不知。西汉以前,学多专门,实宜有以祛其弊。故但综合诸家,即可自成一学也。所谓议官,盖即管子所谓“啧室”(管子桓公问:“黄帝立明台之议,尧有衢室之问,舜有告善之旌,禹立谏鼓于朝,汤有总街之庭,武王有灵台之复。欲立啧室之议,人有非上之过内焉”),而秦、汉之议郎(秦置,掌议论,汉特征贤良方正之士为之,秩比六百石,统于光禄勋。晋以后废),盖即古议官之制。而齐稷下谈士,四公子之养客,皆为此类。'

第2章 国学概论(2)() 
家,出于稗官。'汉书艺文志曰:“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疑周官诵训、训方氏之所采正此类。九流之学,皆出士大夫,惟此为人民所造。汉志所载,书已尽亡。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十六引风俗通,谓宋城门失火,汲池中水以沃之,鱼悉露见,但就取之。说出百家。犹可略见其面目也,他如塞翁失马、鲁酒薄而邯郸围等,亦或此类。'

    以上为汉书艺文志诸子十家,其中去家,谓之九流,见后汉书张衡传注'刘子九流篇同。'汉书艺文志本于刘向、歆父子七略,'汉书艺文志:“成帝时,诏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向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向子歆总群书,而奏七略。故有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乃据汉时王室藏书而为之分类,故于学术流别,最为完全。古平民无学术,'王官者,大国之机关也。诸子出王官说,虽为汉人推论,然极有理,当时平民,无研究学术者。虽有学术思想,有志研究,亦无所承受,无所商讨,即有所得,亦无人承继之。而古代学术,为贵族所专有,然贵族亦非积有根柢,不能有所成就。王官专理一业,守之以世,岁月既久,经验自宏,其能有所成就,亦固其所。'近人胡适据淮南要略作九流不出王官论,'载新青年杂志,约当民国四、五、六年时。'以驳汉志,殊不知汉志言其由来,淮南言其促进之动机(所谓救时之弊)。'盖王官之学,固颇有成就,然非遭世变,乡学者不得如此其多,即其所成就,亦不得如此之大也。故汉志言因,淮南言缘也。'二者各不相妨,且互相补足也。'若谓出于王官之说非,而惟本淮南之说。则试观诸子之内容、文辞,多今古间杂,明非一时之物,惟其源本王官,故能多本往事以立说也。'

    先秦诸子之学

    讲先秦诸子之学,有应知者数题:

    1。诸子之学重在社会政治方面,不重在哲学科学方面,因诸子本身之发展及其对后来之影响皆如此(此意章炳麟曾言之)。'诸子之于哲学方面,颇与古代希腊之哲学相近,其程度亦相仿。盖吾国古代原有此等与宗教混合之哲学思想。诸子即上承此等哲学,而并非加以发展,故诸子之哲学思想,大致相同,不若社会政治之学经发展进步而分歧也。于科学方面,亦有称述,而以见于墨子者最多。盖亦旧时之所有,墨子承之也。惟亦不重于此,故其后迄未有何发展。'

    2。古有专门'专门者,以如今观之,实即一种学问之派别。'而无通学,'通学者,兼取各派,择善而从,至汉方有通学。'故诸子之学,就一方面论之则精,合各方面论之则空。其相互攻驳之语,多昧于他人之立场,不合论理,如墨子贵俭,所欲行者乃古凶荒札丧之变礼。而荀子驳以“不足非天下之公患”,'见荀子富国篇'殊不知墨子本不谓平世亦当如是也。'古代治学者寡,而因交通不便,得书不易,学术之传播亦难。学者仅能就其近者习之,远者不知或知之不详,且人具成见,学问常以先入为主,故当时人可与一种学问接触,终身不知其他者。此专门之学之所以成也。'

    3。先秦诸子之学,非皆个人创造,大抵前有所承,新旧适不适不等,盖其时间有早晚,又地域亦有开通与僻陋之别也。鄙意先秦诸子最要者六家,其新旧之别略如下:

    最早者农家,沿袭简陋(时代或地域)之农业社会之思想。次之者道家,代表简陋之游牧社会。次之者墨家,其思想与夏代政治颇有渊源。次之者儒家及阴阳家,见多识广,知若干种治法,应更迭使用。最新者法家,对外主张兼并,对内主张摧毁贵族,总而言之,是打倒封建势力(以开明专制为手段)。

    农家之书尽亡,仅存者许行之说,见孟子滕文公上篇。'农家之书,真系讲树艺之术者,为吕览之任地辨上审时诸篇。然此非所重。先秦诸子皆欲以其道移易天下,非以百亩为己忧者也。汉志论农家之学云:“鄙者为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可见孟子所载之许行,实为农家巨子。'(1)谓贤君当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此犹乌丸大人,各自畜牧管产,不相徭役(见后汉书本传)。(2)主买卖论量不论质,此由交易不重要,物品本少使然,古盖自有此简陋之世;亦或战国尚有此等落伍之地。许行欲率天下而从之,则其事不可行矣。'且复古必有其方,许行未尝有言(如其有之,则陈相当述之,孟子当驳之,不应徒就宗旨辩难),此则不能不令人疑其徒为高论者也。'

    道家之代表为老子,老子之旨在无为。为,化也。'无为,犹言无化,古“为”“化”实为同字,观“譌”“訛”为同字之例可知。论语:“子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耐)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此“为”字即“化”字义,言不能使谷物变化也。'无化者,无使社会起变化。此犹今人慕效欧、美之文明,社会组织,因之改变。守旧者遂欲闭关绝市耳。当时落后之国,输入先进之国之文明者,盖(1)由其君大夫之好者,(2)由其自谓野蛮而欲驱其民以从当时所谓文明之俗,如商鞅谓秦初父子同室,吾今大筑冀阙,营如鲁、卫是也。'古人恒以是为戒,如由余对秦穆公之言是也。'老子最反对此等,故谓“无为而无不为”,犹言勿以汝之道化民,则民无不化而之善也。此说认社会之恶化,'盖当时之效法文明,不过任其迁流所心,非有策划,改变社会之组织,以与之相应也。则物质文明日增,而社会组织随之坏矣。然道家不能改变社会组织,以与新文明相应,而徒欲阻遏文明,则何可得?'皆由君大夫措施之误。而不知社会因日日在自化,'盖人之趋利,如水就下。慕效文明,其利显而易见;社会组织变坏,其患隐而难知,且亦未必及己,人又孰肯念乱?故社会日日在自化也。'老子特未之见也。

    庄子历代著录,皆在道家,管子或属道或属法,二家之论,一部分诚与老子同。然讲个人在社会中自全之术而归结于委心任运,此庄子所有,而老子所无。'列子说亦同庄子。盖其时代之晚,各个间互相之接触已多,世事变化无方,其祸福殊不可知,故有齐物论之说(论同伦,类也)。物论可齐,复何所羡?何所畏避?故主张委心任运。'不思彻底改造,而只想因势利导(如不思去民好利之心,而徒欲因其好利而利用之),亦管子所有,而老子所无,此可见其时代之晚,其社会已不可控制,犹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之异也。

    陈旧于农家道家者,为墨家。淮南要略云:“墨子学于孔子而不悦,背周道而用夏政。”'今观墨子书,修身亲士所染纯为儒家言。他篇又多引诗书之文,则淮南之说是也。'吕氏春秋当染云:“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天子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鲁,墨子学焉。”'史固辨于明堂行政之典者。故墨子之学,诚为明堂之学也。'古大庙大学,皆与明堂同物,前已言之。墨子最讲实用,而其书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讲哲学、伦理,兼及自然科学,极其清深者,古明堂为宗教哲学之所存也。然此非墨子宗旨所在,特师授以书,则从而传之耳。'大学虽东周后尚不能尽废。然未闻有一人合,学成而出仕者,则以所肄者为宗教家言,非实用之事也。大学所教,既为宗教家言,故为涵养德性之地。礼记曰:“君子如欲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