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光荣使命1937-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形成和发展为基调,正在形成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同时也是对世界新一轮的瓜分。

    而作为亚洲第一强国,日本政府也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大考验。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想要真正遵循肇国的精神,完成日本在明治大帝时期制定的战国目标,日本就必须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迅速从根本上刷新各方面的庶政,排除万难,所以才制定基这份。

    根据的规定,日本政府今后施政的根本方针是:“皇国的国是是遵循八纮一宇的肇国精神,以确立世界和平为根本。首先以皇国为核心,建设以日满华坚强团结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为此,皇国自身必须迅速确立适应新形势的牢固的国家态势,倾注国家全力,为实现上述国是而迈进。”

    国防和外交方针为:“鉴于皇国内外的新形势,以发展国家总体力量的国防国家体制为基础,充实足以完成国是的军备。皇国目前的外交,以建设大东亚新秩序为根本。首先将重心放在结束中国事变上,综观国际局势的变化。讲求建设性的、富于灵活性的策略,以期推进皇国的国运。”

    在刷新国内体制方面,也有新的规定:“我国内政的当务之急,在于根据国体的本义,改革各项政务,确立国防国家体制的基础。为此,决心实现下列各项:1.革新教育,贯彻国体的本义,同时排除个人功利思想,确立以为国家服务的观念为第一义的国民道德。并振兴科学精神。2.确立强有力的新政治体制。以求国政的全面统一。3.以皇国为中心,以自主地建设日满华三国经济为基础,确立国防经济的根本。4.确保推行国是的原动力,制定提高国民体质和增加人口的永久性方策。尤其制定稳定发展农业的根本方策。5.坚决纠正因推行国策而出现的国民负担不平衡现象。贯彻执行各种福利措施。同时,革新国民生活方式,确保适应忍苦十年、克服时艰的质朴刚健的国民生活水平。”

    在的指导下。为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就在制定的第二天,日本天皇裕仁在宫中召开了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制定了。

    主要方针为:“帝国为应付世界形势的变动,改善内外形势,促进迅速结束中国事变,同时,掌握时机,解决南方问题。在中国事变尚未结束的情况下,有关以对南方施策为重点的体制转变,在全面考虑内外形势之后决定之。极力促进处li上述两项的各项准备工作。”

    具体的工作要领为:“处li中国事变,设法集中政略战略的综合力量,尤其应尽一切手段断绝第三国的援蒋行为,迅速迫使重庆政权屈服。关于对南方施策,尽力利用形势的变化抓住时机加以推进。”

    关于对外施策,在推进处li中国事变的同时,以解决南方问题为目标,大致以下列各项为准则:“一、以对德、意、苏政策为重点,特别要迅速加强同德、意的政治上的团结,大力调整对苏关系。”

    “二、对于美国,保持公正的主张和严谨的态度。因帝国推行必要措施而必然引起迫不得已的关系恶化,固然在所不辞,但应经常注意其动向,采取避免由我方主动增加摩擦的方针。”

    “三、对于法属印度支那和香港等地,力求彻底断绝其援蒋行为,同时迅速迫使其同意我军担负补给任务部队的通过和使用机场等,并力求取得帝国所需的资源。根据情况,可以考虑使用武力。对于香港,与彻底切断缅甸援蒋公路相配合,强有力地推进各方面工作,首先迅速铲除敌对势力。对于租界,曾先谋求消除敌对势力和撤退交战**队,同时,诱导中国方面,使逐渐收回之。”

    “四、对于荷属东印度,暂时利用外交措施,努力确保其重要资源。”

    “五、南太平洋上原德属及法属岛屿,鉴于国防上的重要性,应尽量通过外交措施,使之归我领有。”

    “六、对于南方其他各国,应力求通过友好措施,使其同我合作。”

    还特意提到了对东南亚动武的事情,在的最后提到:“对南方行使武力,应以下列各项为准则:一、在中国事变大体处li完毕时,为了解决南方问题,只要内外各方面形势允许,抓紧时机,行使武力。二、在中国事变尚未处li完毕时,应在不至于同第三国开战的限度内采取对策,但内外各方面形势一旦发展得对我特别有利,为了解决南方问题,可以行使武力。三、关于前二顶行使武力的时期、范围及方法等,应根据情况决定。四、行使武力时,应极力将战争对手只限于英国一国。但是,即使在这种场合,对美开战也将不可避免,因此,应作好充分准备。”

    为了可以最大力度的实施这个,日本政府还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大致分为4个方面:一、实行强有力的政治。二、广泛发动总动员法。三、确立战时经济体制。四、储备战争资材和扩充船只。

    无疑将给日本的前途带来深远的影响,而促使决定本纲要的是日本军部,特别是日本陆军。这样重大的国策,仅仅靠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也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就草草决定下来。

    不过想想,日本提出这个看似疯狂的,也是无奈之举。中日战争至今已有三年,蒋政权虽已穷途末路,但仍未放弃抗战。欧洲战争方面,旧势力正在屈服于新兴国家集团的成力,残存者只有英国一国,形势急剧演变当可预测。

    而中国抗日政权之所以尚未放弃抗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日本的国力估计过低和对第三国援蒋的依赖。因此,日本对此必须进一步全面集中政略战略方面的压力,强化国内体制,以坚决的态度对付援蒋国家集团,谋求战争的迅速结束,即使“被迫”进行长期战争,也务期万无一失。

    另外由于世界局势的不断发展,日本对于自身的现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日本首相近卫文磨的话说:“目前帝国的当务之急在于,迅速从历来依赖英美的状态下摆脱出来,以日满华为基础,大致以印度以东及澳洲、新西兰以北的南洋地区为一环,确立自给自足的态势。今天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尤其是考虑到将来美**备充实后的远东政策和苏联国力充实后的动向,更是这样。”

    本来,日本的全部或部分石油、橡胶、特殊钢原料、铁矾土、皮革、棉花、羊毛、麻类、油脂等重要战略物资必须依靠从美英及其势力范围内进口。另外,堪称工业基础的工业母机,实际上也大部分不得不仰赖于美国。而这时美国已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并对工作母机也实行了禁运,同时早在一年前就将石油、废铁追加到需要批准的输出品项目中。经过认真考虑之后认为,作为对策,当务之急应当是提前大量进口主要物资。其中一部分已经实施。于是,取得南方资源以摆脱经济上对美英的依赖,巩固自给自足的态势,便被看作是自存自卫上必不可少的要求。

    在日本政府看来,以外交方式解决南方问题的工作应该立即付诸实施,以迅速达到所期目的。但也不能不估计到,通过上述途径可能达不到目的,或者为了谋求南方问题的更加彻底的解决而需要行使武力。关于行使武力,当然必须审慎考虑与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事变的调整关系以及其他内外各种形势。

    总之,日本应付变动的世界局势,必须改善内外形势,迅速结束中国事变,并抓紧时机解决南方问题。为此,日军大本营认为,对外加强同德意两国政治上的团结和迅速调整日苏邦交;对内则加强国内战时体制和促进充实战备等各项准备工作,极为重要,日本政府新一轮的外交攻势即将开始。 

第四百三十九章:“大东亚战争”的准备(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在制定和两大指导策略之后,日本整个国家突然间好似摆脱了长久以来的桎梏一般,整个国民机器全都超负荷运转了起来。不过裕仁天皇以及日本军政高层的官员都清楚,这不过是个表面现象罢了,看似美好的形势不过是昭和军阀集团内部妥协的产物。

    日本国内的问题有很多,除了经济方面的危机之外,日本政治危机也很严重。军部与政府以及陆军与海军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日本与所有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一样,行使国家权力的政府机关是内阁,权力最高的长官是内阁总理大臣,这是根据日文假名直接翻译的,我们习惯叫做首相,把陆军部大臣叫做陆相,海军部大臣叫做海相。

    但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明确地把国家权力从幕府手里收回到天皇手中,这也是明治维新的一个主要特点。关于这一点外人知道的很少也很浅薄,只知道日本改革成了君主立宪制度。但是实际上天皇在国家的战略指导思想上占主导地位,他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内阁只是执行他的意见。这一点在明治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明治天皇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很重要,其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唐宗宋祖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这也使得天皇的权力在明治时期达到了顶峰。

    明治死后,多病的大正天皇由于身体的原因。所以将绝大多数的权力交给了内阁,这也使得内阁的权力逐渐在增长,日本也逐渐进入文官政治家主导政治时期,天皇的权力在慢慢地被削弱。

    到了昭和时期,裕仁接替长兄继承了皇位。不过裕仁样子虽然看起来傻傻的,但是这个家伙的内心却极端的狡诈阴险,为了重新夺回内阁手中的权力,裕仁与军队的关系进入了白热化,日本国家的军队被叫做“皇军”。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军队的所有权逐渐在远离政府,靠近天皇。军队也越来越独立化。裕仁不断和军队中有激进思想、投机思想的少壮派军官接近。期望通过军队独立化来摆脱政府。同时裕仁也在不断塑造“天皇”至高无上的神话地位,麻痹普通民群。

    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成立了关东军,理论上关东军属于特殊的单位。不隶属于内阁政府陆军部。直接隶属于天皇。成为天皇的私人部队。这也是关东军为何敢不管不顾政府的反对,肆意挑起九一八事变的最大的依仗。

    很久以来,军部与内阁一直在进行权力博弈。而天皇就是军队最大的头子。实际上,9。18事变并非日本政府可以制造的,而是由关东军一些有野心的家伙揣摩了天皇的意图背着政府私自制造的。政府只是默认了事态的发展,当然了,他们也没有权力来管理关东军。后来,日本发生了两次兵变,终于将内阁的文官政治家彻底清理出了政治舞台,内阁彻底由军部来操纵,而军部的一些极端分子,如寺内寿一、彬山元、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梅津美治郎等人。

    这些人虽然虽然很坏,但是都是很狂热的忠君爱国分子,始终在忠心耿耿地执行着天皇的命令。所以,战后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很多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要求严惩裕仁天皇那是有道理的,因为天皇实际上是日本最大的战犯,不过美国因为种种原因饶恕了他。

    而日本陆军和海军之间的矛盾那也是极为尖锐的,这种矛盾起源于明治维新时期,当时拥护明治维新的主力军是萨摩藩和长洲藩,比如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都是出自萨摩藩和长洲藩。而日本维新开始后建立新军队的基础是从萨摩和长洲召集的,萨摩成为海军,长洲成为陆军。而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没有议会,没有宪法,完全是藩阀政治。萨摩藩和长洲藩各自拥兵自重,左右日本政局。陆军和海军成为各个派系的工具。在顺利夺取国家政权消灭幕府之后,日本很快就形成了两大派系,并且彼此间龌蹉不断。

    其次是日本海军学习英国,日本陆军先学习法国,普法战争后改学德国。所以造成日本陆海军分立,因为西方老师们就是这样。在学习德国创建总参谋部并以此建立内阁国防部成为全国武装的最高机关前,西方各国陆海军都分别是内阁中的陆军部与海军部,君主国由陆军大臣与海军大臣管理直接对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共和制就称之为陆军部长与海军部长可以把陆军部与海军部看成是主管一个军种的“国防部长”,因为其级别就是内阁部长级别。

    日本同样学习了这一套,而且由于发展海军和陆军都要耗费资源,而海军和陆军有分别代表了不同藩阀的利益,所以在争夺发展资源,比如钢铁,石油上矛盾很多。以至于陆海军的兵器不能再同一车间生产,必须是分别的陆军主管车间与海军主管车间分别生产。但这最大的好处在于,即使一个兵种背叛了军阀财阀利益,还有另一军种有着足够的实力可以压制,

    比如二二六事件中,陆军哗变,日本海军陆战队喊着为海军大前辈们报仇的口号听从天皇命令迅速平叛。甚至于为了不形成第三大军事集团,因此日本不设立独立的空军,日本陆海军分设陆军航空兵与海军航空兵,日本海军的陆战队好不弱于陆军地面部队,甚至于一般在各国中大多隶属陆军的空降兵,日本不仅陆军有空降兵,还有海军空降兵部队所以。

    事实上,单纯从协同作战的角度上而言,日本陆海军任一军种都属于一种另类的全能军种,完全可以在本军种内部完成大多数作战任务当然,这种弊病太严重了。

    不过美国人也是这种体制,美国人之所以能胜利,完全在于美国陆海军好歹还能坐下来协商各军种的利益,日本陆海军基本上从不坐下来谈,而是总想着从背后给对方捅刀子。

    现在之所以外表看起来还算不错,彼此间合作的形式还是比较喜人,完全是因为日本天皇居中做了大量的调停,将政府与军部以及军队内部的矛盾暂时搁置一边,大家一条心谋发展。再加上德**队在欧洲创造的辉煌把整个日本的利益集团都羡慕坏了,所以大家伙才有了合作的可能。

    在暂时搁置了分歧矛盾之后,日本国内以大本营为首的昭和军阀集团开始加强对国内政党以及其它政治团体的管理,实行强有力的政治,一时间一些反战团体和进步人士纷纷遭到迫害,甚至是暗杀。整个日本的舆论出奇的一致,全都是歌颂政府和军队的,而美化战争的宣传报纸漫画遍布整个日本城镇。

    而此时日本国内的媒体也完全背弃社会使命,大力迎合法西斯战争的需要,不顾日本此时隐藏在华丽表面下的巨大危机,大肆宣传“大东亚战争”的成功,给战争加上正当化的理由。日本广播则表现更为极端,为了鼓吹其所谓的“日本精神”,维护日本政府的军国主义形象,完全不顾新闻真实性的本质要求,甚至大肆宣扬在战斗中精神可以战胜死亡的论调。

    从日本媒体步调一致地服务于法西斯的内外政策,竭力吹嘘日本“皇军”的“节节胜利”等一系列表现可见,它在制造战争舆论,使日本民众滋生盲目的战争意识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成为发动战争时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抓住时机大力宣传征服中国以及政府亚洲的大东亚理论,广泛的发动日本民众,并且还修改了38年颁布了,与之前颁布的、并称“战时三法”,这三部法律的颁布旨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之走上战时轨道。

    其中,是日本战时国家主义统制立法的核心,它将科技、文教、新闻报道、工业、交通运输、金融贸易等都置于政府控制之下。随后日本政府又根据此法颁布了各种统制法令,将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国家统制范围。

    同时日本政府开始大量囤积船舶和舰艇,一大批的海军主力战舰列入政府军费开支预算,积极加强海军战斗力。

    另外在内阁以及军部的支持下,日本政府开始积极与苏联进行联系,双方经过半个多月的秘密交涉,终于于1940年5月13日正式签订了。

    根据条约内容规定:签约双方承诺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对方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一旦签约的一方与一个或多个第三方势力有敌对冲突,条约的另一方将在整个冲突期间保持中立。本条约自双方批准之日起生效,并保持五年有效期。如果条约双方都未能在条约到期一年前宣布无效,则视为自动再延长五年。

    日本政府这一通组合拳下来,不但迅速将国内的危机暂时化解,同时将国内所有的力量全都集中起来,积极为可能出现的更大规模的战争做准备。 

第四百四十章:反应不一(上)(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苏联竟然与日本和谈了,这让很多等着苏日两国硬碰死磕的国家碎了一地的眼镜,其中就包括德国和中国。

    此时正是大不列颠空战进入最ji烈的阶段,德国虽然将全部的空中力量全都投入到了对英伦三岛的轰炸,但是英国人的抵抗一直在继续,这让希特勒极为恼火,同时却又无可奈何。因此希特勒认为用武力逼迫英国屈服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而从欧洲出兵进攻英国本土的可能性又不大,再加上德国海军原本就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所以希特勒认为德国对西欧的进攻应该告一段落,接下来是时候重新考虑德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了。

    其实在进攻英国之前,希特勒的信心还是很足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空军总体实力远远超过了英国空军,首先从战机的数量上看,德国有着明显的优势。此时德国单单战斗机就有850多架,656架bf109e和168架bf110的总共850架战机在虎视耽耽地盯着海峡对面。除了这些战斗机外,还有多达1200余架的轰炸机。

    其次德国此时已经占领了大半个西欧,德国可以从从英吉利海峡对面的法国、葡萄牙、比利时、卢森堡任何一个地方对英国本土发动空袭,事实上德国人确实是这么做的。进入1940年3月底,德军开始了战前准备,航空兵部队从本土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转场,同时集中了大量的工兵和青壮劳力。大肆扩建前线的机场,从德国本土调运来的物质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尽管部队的调动集结,人员物资的补充,都需要时间。但德国空军不愿这样坐等,以小部分部队在进行战前准备的同时就开始了试探性的攻击。4月初,德军以英国南部港口和英吉利海峡航行的船只为目标发动了攻击,德军作战目的有两项,一是了解英军防空能力,查明英国空军的部署;二是诱使英机出战,在空战中消耗英军力量。

    到4月中旬。德国空军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战争准备。并且对英国展开了大规模空袭。然而效果却令希特勒极为不满,首战德军就遭受重创。开战第一天德军投入1485架次,白天突击英国南部七个机场,晚间则攻击英军飞机制造厂。而英军出动了727架次迎战。在波特兰和南安普敦地区与德国空军展开激战。此战德军有47架飞机被击落。80余架被击伤,英军仅损失12架“飓风”和1架“喷火”,机场遭受的损失微不足道。

    但是在接下来的进攻中德国空军表现得却很是不错。有鉴于英国空军的反抗,德军空军总司令戈林的决定对英军南部的主要基地和英格兰南部的飞机制造厂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在这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德军每天出动飞机都在1000架次以上,对这些重要目标进行毁灭性的的轰炸!

    轰炸一个波次接着一个波次,空战连着空战,在这决定性的阶段,英军飞行员由于一个多月以来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一天就要出动几次,已经非常疲惫。空战开始以来,英军有103名飞行员阵亡,128名重伤,伤亡总数占全部飞行员的四分之一!英国空军开始出现人员紧缺的困境,尤其是富有经验的飞行骨干大量伤亡,连一些年仅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就已经算是老手了。

    同时,英军有295架飞机被击落,171架被重创,而同一时间里英国生产出的新飞机加上修复的飞机总数只有269架,英国空军已经是元气大伤!更严重的是英国南部最重要的5个机场都遭到严重破坏,英国空军最重要的指挥中枢——地下扇形指挥中心也遭到德国空军的沉重打击。

    指挥中心根据雷达站、地面防空观察哨和空中作战的飞行员发回的敌情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再用无线电指挥空中的战斗机作战,德军通过无线电监听截获了指挥中心与飞行员之间的通话,意识到这些指挥中心的重要性,便全力攻击这种指挥中心,在南部地区和伦敦附近的7个指挥中心有6个被摧毁!

    英国空军的指挥和通信系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照这样发展下去,英国空军很快就会失去抵抗的力量!而德军在数量上的优势开始逐步发挥出来,在这两周里,德军损失了214架战斗机和138架轰炸机,但还有足够的力量继续发动攻势。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英国人不得不进行战术调整,而一个偶然的事件给了英国人非常好的机会。1940年4月24日12架迷航的德军轰炸机飞临伦敦,在市中心投下了炸弹。

    4月2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