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光荣使命1937-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英国人不得不进行战术调整,而一个偶然的事件给了英国人非常好的机会。1940年4月24日12架迷航的德军轰炸机飞临伦敦,在市中心投下了炸弹。
4月25日根据丘吉尔首相的指示,英国空军出动81架轰炸机空袭柏林,作为报复。尽管空袭造成的物质损失微乎其微,但在心理上极大地震撼了德国!
4月28日夜和8月31日夜英军又两次空袭柏林,使柏林市民也真切体会到了战争。希特勒被激怒了,叫嚣要彻底毁灭伦敦!
1940年5月3日,戈林召开了参谋长会议,决定从1940年9月7日起攻击重点转为伦敦。5月4日,希特勒在演讲中声称将以夜袭来回报夜袭,英国人投下一千千克炸弹,德国空军将要以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炸弹去回报!
随后,德军对伦敦的大规模空袭终于开始,戈林和凯塞林站在加莱海岸的山上,目视着第2航空队625架轰炸机和648架战斗机飞越海峡,飞向伦敦。英军没料到德军会空袭伦敦,起飞拦截的战斗机扑了空,德机向伦敦投下了300吨炸弹和燃烧弹。入夜后,又有250架德机来袭,伦敦没有夜航战斗机,夜间防空只能依靠高射炮和探照灯,空袭从晚上八时一直持续到清晨,伦敦有1300多处起火,很多街区成为一片火海,连英国国王居住的白金汉宫也被炸。在当晚的恐怖空袭中,伦敦市民死300余人,伤1500余人。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德军对伦敦不分白天黑夜实施了大规模空袭,使伦敦蒙受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企图以摧毁城区的残暴轰炸,使英国屈服。然而,英国人民在如此惨重的损失下,没有屈服,相反更激起了对纳粹暴政的仇恨和战斗的决心!
当然了这种巨大的损失并没有白费!英国成功地改变了德国的注意力,使空军得到了至为宝贵的喘息之机,迅速恢复战斗力。
迫使英国投降的计划破产之后,德国人最想做的就是对东边的邻居苏联下手,希特勒希望在德**队发动进攻的同时,日本人可以从中国的东北向苏联远东地区以及西伯利亚地区发动攻势,两国东西夹击彻底灭亡苏联。
然而就这在个时候传来了对苏联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的消息,这让希特勒极为恼火。德国外交部立即致电日本政府,希望日本可以终止这个中立条约。
不过日本政府现在的重心已经放在了东南亚地区,或者说日本现在已经对远东地区的苏联红军产生了淡淡的恐惧感,诺门坎战役以及张鼓峰事件已经表明,日本陆军根本就不是苏联红军的对手,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士兵和用钢铁武装起来的士兵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况且苏联现在在远东地区驻扎的军队已经超过了30万,加上其仆从国蒙古的国防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45万,最重要的是远东红军的重火力远远多于日本,甚至于远东红军已经组建了装甲军和炮兵集群,这些都是日本所没有的的。
更重要的是日本已经从苏联代表那里得知,他们已经同中国的陈锋达成了战略上的默契,一旦日本稍有动作,那么苏联会以武器装备以及石油作为筹码,恳请陈锋所部出兵中国东北,到时候关东军能坚持多长时间恐怕只有日本人自己知道了。
相对于和苏联人虎口夺食相比,日本人更倾向于夺取东南亚,尤其是荷属东印度以及法属印度支那,这些地方现在基本上可以算是无主之物了,反正荷兰和法国已经被德国人灭了,有便宜不占那才是傻子呢。
更重要的是日本人对于西方列强在感情上极为不满,甚至可以说是有着很深的仇怨,主要是因为一战时西方国家对日本人的伤害太大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出于日英同盟的情谊以及自身利益的考虑,站在协约国一边同德国作战,同时出兵夺取了胶东半岛。
然而,不幸的是,日本在战后从欧美各国所得到的报酬却是一系列压迫日本的政策。特别是由于培理提督率舰叩关导致日本开国以来,一直对日本保持不寻常的友好感情并毫不吝惜地给予支援的美国,这时却突然一反常态,充当了对日本施加压迫政策的急先锋。
第四百四十一章:反应不一(中)(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日本在一战后受到限制和发展是有目共睹的,首先是美国为了攫取世界霸权,主张废除日英同盟,同时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海军主力舰的力量,废除石井。兰辛协定,限制根据九国条约规定的日本在满蒙的特殊权益以及美国制定排日的移民禁止法案等等,这些都给日本的前途投下了阴影。
不难看出,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要阻止日本的发展,特别是阻止日本向大陆的发展。
另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后必然的经济现象,在世界市场上引起了生产过剩,从而导致了国际贸易竞争尖锐化。
作为后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随着大战期间工业化的跃进,日益需要从海外进口物资同时向海外开辟市场,因而也被卷进已经尖锐化了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去。象日本这样物资、资金都不充裕的穷国,不得不在靠廉价劳动力进行对外倾销上来寻求悲惨的出路。
可是,欧美各国为了对抗倾销,采取了相互间高筑关税壁垒的措施。日本不得不逐渐从印度和南方市场等世界市场上被排挤出去。
昭和四年(1929年)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经济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尤其农村渔村的贫困状况,更是惨不忍睹。而这次危机的结果,致使世界的关税战愈演愈烈,以英美为首,各国的保护产业政策日益加强,终于在昭和7年1932年的渥太华会议上。发展到结成大英帝国的所谓集团经济。
这样,终于堵塞了国际间劳动力、物资和资金的自由流动。凡尔赛和平会议上通过的民族自决主义,只有以正常的国际经济秩序为保障才能行得通。但是,如上所述,国际经济在被集团封锁的情况下,象日本这样人口过剩,资源贫乏,资金不足的国家,其生存就从根本上受到了威胁。
日本人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西方国家的种种举动完全是把日本当傻子的玩儿。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就会对这种行为感到愤怒。事实上也是这样,一战后日本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跌倒了冰点。
时至今日,日本人对于欧美各国根本没有丝毫好感,所以夺取西方各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日本人是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而且还会得到更多国民的支持。但是与之相比。进攻苏联危险性太大不说,而且国内支持的人也不多,该怎么选日本政府基本上不用考虑。
日本人拒绝了德国政府的请求。日本虽然同德国是盟友,但是日本却没必要为了这份“情谊”而将整个日本的前途都搭进去,那不理智,更不现实。
对于日本和苏联签订中立和约,中国方面也极为不满。消息传来,中国国内一片哗然,同时更是愁云惨淡。众所周知,在中日开战之后,尤其是日本将中国全部对外口岸全部攻占之后,唯一可以就近援助并且愿意援助中国的国家就是苏联。
截至目前为止,苏联对华军事贷款达到了2亿美元,培训中国航空人员10206名,中国政府从苏联购买飞机1285架。其中驱逐机777架,ce中程轰炸机328架,iie远程轰炸机30架,te…3重型轰炸机50架,教练机100架。此外还有发动机、油料、航空弹药等。
从1937年12月在南京上空秘密参战,到1939年底基本从各地机场撤出,共有700多名苏联志愿队员直接参加了保卫南京、武汉、南昌、成都、重庆、兰州等地的25次战役,出动飞机千余架次,击落日机数百架,炸沉日军各类船舰70余艘。这还仅仅只是苏联援助国民政府的武器装备数量,如果加上塞北地区的话,那就数量和规模就更大了。
可以说在美英没有正式援助中国之前,苏联式中国唯一的盟友加奶娘,但是一旦这个中立条约签订之后,奶娘就没了,因此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对于中国的影响极大,甚至于关乎中国抗战的前途。
根据苏日两国的约定,今后苏联在中日战争中,由支持中国转向中立的立场,这是苏联在中苏关系问题上的一个倒退。同时苏联援华物资锐减并逐渐中止,这就削弱了中国抗日的军事力量。
因此,这个条约在政治上是对中国抗战的一个打击,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也损害了苏联的形象。此条约不仅引起了国民政府对抗战前途的忧虑和对于苏联政府的恶感,而且也使得中国其他方面对“条约”表现出不满。
正如条约签订当天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对德国驻苏联大使说的那样:“这一条约对于日本是非常重要的,它将是加于中国国民政府的一项极大的压力,可能由此而容易迫使中国屈膝求和;同时,日本对抗英美的地位增强了。”
正因为如此日本政府对此条约感到“很高兴”,近卫首相迅速地取得天皇的批准,近卫文磨在给日本外相松冈洋右的信件中是这样陈述的:“因为这一条约缓和了陆军长期以来想与俄国作战的冲动,带来了使蒋介石屈服的希望,并使南进的道路更安全些。或许甚至美国政府也会变得较宽和一些。”
其实按照日本政府的想法,最好是签订,时尚他们也是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一开始日本驻苏大使东乡茂德在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会谈时提出了第一份日苏中立协定草案;内容包括:“第一条1。缔约双方确认;两国相互关系的基础是1925年1月20日在北京签订的关于日苏相互关系基本原则的条约。2。缔约双方应维持和平与友好关系;相互尊重领土完整。第二条如缔约一方;尽管是爱好和平的行动;遭到第三国或其他几个国家的攻击;另一方在整个冲突期间将保持中立。”
随后东乡大使在拜会苏联外交人员委员时;声称以近卫为首的日本新内阁希望尽快缔结日苏中立协定;请求迅速研究他转交的协定草案并给予答复。
但是苏联人分析了日本提出的内容之后,认为就其内容而言;协定将不仅是一个中立条约;而实际上将是一个互不侵犯与不参加敌对联盟的条约。此外;苏联政府认为有必要声明;苏联与日本的利益;包括中立协定的利益;首先要求解决苏日关系中某些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得不到解决;无论是现在或者将来都会成为改善两国相互关系的严重障碍。
随后;苏联政府在复文中详细分析了日本政府提出的中立协定草案的具体条文;指出:苏联在同日本缔结中立条约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它同中国及在太平洋与南海地区有重大利益的一系列国家的关系;从而可能给苏联造成严重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苏联希望减少损失,所以东乡大使的议案被搁置了。
1940年4月底,新任日本驻苏大使建川美次再同莫洛托夫进行会谈,建川美次表示;日本政府希望同苏联缔结与类似的。两国之间的所有争议问题应在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解决。建川美次认为;中立条约是不够充分的;因为它对互不侵犯问题说得不够清楚。
同时建川美次送交苏方一份,具体内容包括以:“第一条缔约双方保证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不对另一方采取任何侵略行动;无论这种行动是单独的;或是同一个或几个第三国联合的;第二条如缔约一方成为一个或几个第三国侵略的对象时;缔约另一方保证不以任何方式支持这些第三国;第三条两缔约国政府今后保持密切接触;以便在有损两国政府共同利益的问题上交换情报或提供咨询。第四条缔约任何一方保证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第五条缔约双方在任何问题上发生争执与冲突;将按照友好交换意见的方式或在必要时建立调解冲突委员会;以和平方法解决;第六条本条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10年。如缔约任何一方在本条约期满前一年内未声明废除;本条约有效期将自动延长5年。”
但是苏联政府对这份草案并不满yi,因此莫洛托夫在答复建川美次大使时指出:“如果日本政府不准备提出归还苏联早先丧失的领土——南库页岛与千岛群岛问题,那适宜于讨论的是缔结中立条约,而不是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因为缔结中立条约时可以不涉及领土问题,只需取消日本在北库页岛的租让权达成协议。”
第四百四十二章 :反应不一(下)(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为此;莫洛托夫向日本大使递交了苏日中立条约草案与取消日本在北库页岛的租让权的议定书草案。苏联提出的苏日中立条约草案包括以下三个条款:“第一条缔约双方声明维持和平与友好关系;相互尊重领土完整。第二条缔约一方成为一个或几个第三国的攻击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在整个冲突期间保持中立。第三条本中立条约自签字之日起立即生效;有效期5年。如缔约任何一方在条约期满前一年未声明废止;本条约将自动延长5年。”
由于在取消日本在北库页岛的租让权问题以及渔业协定问题上苏日之间的严重分歧,最终致使苏日中立条约的谈判受阻。但是;日本既然准备向南方采取侵略行动;便必须保证其北面的安全;使苏联保持中立。
因此;日本不得不采取主动;提出了调整日苏邦交的条件;包括:“通过德国调停;促使苏联出卖库页岛北半部。如果苏联不同意;则作为有偿地放弃库页岛北半部权利的补偿;使苏联答应在今后5年内供应日本250万吨石油。”
“帝国承认苏联在新疆、外蒙的地位;苏联承认帝国在华北、蒙疆的地位。”,当然这一切必须是在“苏联放弃援蒋活动”的前提下进行。德国已准备对苏作战自然不会支持日本的方案;但日本决心单独调整与苏联的关系,因此日本外相松冈五月初从东京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与莫洛托夫再次进行会面;表示日本政府渴望改善日苏关系;并再次建议同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但苏联只同意缔结中立条约。
会谈中;松冈保证;只有苏联与美国把日本看作它们共同的敌人并彼此合作的情况下;日本才准备进攻苏联。他还表示不希望日本与德国一起进攻苏联;日本忠诚于它的盟友德国;但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日本必然会与苏联绝交。松冈建议苏联政府研究日本方面提出的关于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时表示;他可以将从莫斯科回国的行期推迟几天。
莫洛托夫回答松冈说;苏联方面没有与美国缔结协定进攻日本的打算;但是;苏联当然会继续同美国谈判;并从自身利益出发发展同美国的关系。如果日本政府想在对苏关系方面采取重大的政治步骤,那么;眼下双方即能就缔结中立条约进行协商;同时需要商议的只有取消日本在北库页岛的石油与煤炭租让权;附带还有对日本租让者的投资补偿;以及苏联所承担的在今后若干年内向日本提供一定数量石油的义务问题。
经过与国内沟通;松冈再次会见莫洛托夫时同意缔结中立条约;然而坚决反对取消日本在北库页岛的租让权。同时松冈在会谈过程中提议签署关于势力范围的秘密议定书;议定书将指出日本的势力范围是内蒙古与中国华北;而苏联的势力范围是蒙古人民共和国与新疆。齐赫文斯基的著述认为;莫洛托夫不理睬这个挑衅性的建议;声明必须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即集中在中立条约与取消日本在北库页岛的租让权议定书问题上。迫于苏联方面的压力。松冈在取消日本在北库页岛的租让权问题上作了让步。1940年5月13日举行了以及有关苏日贸易与渔业协定问题和取消在北库页岛租让权的函件的签字仪式。签约同日,双方还发表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这显然是对中国内政的无端干涉,也是对的严重违背,自此苏联对华援助逐渐减少。
1940年5月17日下午,松冈洋右一行回抵东京,在晚上9时召开的政府大本营联席会议上报告日苏谈判的情况。5月18日,日本抠密院通过苏日中立条约。天皇立即批淮。
同一天,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亦批准苏日中立条约。19日,苏联和日本政府代表在东京交换条约批准书,宣布苏日中立条约正式生效。
与此同时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王宠惠于日苏条约签字后第二天发表声明指出:东北四省及外蒙古是中国领土,满洲国是非法的,中国政府决不承认苏日中立条约,中国政府与人民绝不承认第三国妨害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的任何决定。苏日两国公布的共同宣言对于中国绝对无效。
同一时间,塞北省省政府也在归绥召开新闻发布会,刚刚晋升为国民政府陆军一级上将的塞北省主席陈锋公开谴责了苏日政府在违背中国的国家意志,在没有中国政府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随意瓜分中国的领土,这是不道德的,同时也是对中国的刻意挑衅。对此整个中华民族都是=不会承认这个条约。另外塞北省省政府连同第八战区数十万官兵将会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与危害领土与主权完整的敌人展开血战,不死不休,直至将敌人全部消灭。
随后,第八战区在归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所有集团军司令以及政府副主席都必须参加,会上陈锋听取了政府主席团的工作报告。同时制定了下半年的在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尤其是重工业。
根据塞北省省政府统计,塞北省现在已经建成钢铁企业37个,年产精钢3890万吨,纯铁9765万吨;全省范围内建成各种矿场727处,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金属矿、石材等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多达120万人;此外在塞北省省政府的直接干预与支持下,那些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电力、煤炭加工、玻璃纤维原料等工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塞北省4大重工业区一级4大轻工业区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全国各地涌来的1700多家企业一级塞北省本土的800多家工厂企业直接撑起了塞北省的工业框架。其次今年上半年三大农牧业区也发展得很不错。因此陈锋决定从陈氏家族的家族基金中再抽调10亿美元投入塞北省,进行全省范围内的工业建设。
另外这段时间以来,陈锋对第八战区名下的兵工厂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共建成24个大型兵工厂,其中包头4个、归绥3个、乌海4个、伊克昭4个临河4个、大同2个、张家口2个、兴和1个。
整合后的兵工厂不再是单一的分散的武器装备生产单位了,而是成为集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军事部门,而且根据各自兵工厂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生产能力,这整合完的24个兵工厂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例如包头兵工厂,虽然包头只有4个兵工厂,但是每一个却都特具特色的大工厂,可以同时生产所有的轻重武器。
4大工厂分别被命名为一兵、二兵一机、二机,一兵主要生产枪支弹药的,名下的产品包括ak47突击步枪、79式狙击步枪、75式高射机枪、毛瑟98k步枪、m1911手枪、捷克式轻机枪、九二式重机枪以及既各种型号的子弹。由于整合了包头重工业区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兵工企业,所以一兵的生产能力极为强悍,就拿ak47突击步枪这一种枪支来说,每个月一兵可以生产5万支ak步枪,就产能而言已经远远超出了塞北省所有的兵工厂。
二兵主要生产各种火炮,包括60、81、91、12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以及m101重型榴弹炮,同时还生产各种炮弹、地雷、手榴弹、枪榴弹等。不久前陈锋又将德国铁拳火箭筒的生产资料交给了第二兵工厂,现在已经进入了投产阶段,第一批实验用的320具火箭筒已经装备到了前线部队,用不了多长时间各部队就能使用上这种单兵大杀器了。
一机主要是生产各种装甲车、轻重坦克以及汽车的、型号涵盖了霞飞轻型坦克、t34中型坦克以及t34改进型的装甲车、运兵车等,同时也担负着整个塞北地区农用拖拉机以及运输汽车、火车头的生产。
二机主要是生产各种型号的飞机以及飞机零配件,由于技术条所限,现在二机只有陈锋用积分兑换到的那两条飞机生产线,所以只能生产歼5、歼6两种战机。不过在陈锋的大力支持下,一大帮犹太人机械专家以及塞北省自己的工业人才正在研究仿制歼5、歼6的生产线,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经过这种大规模的资源整合,各地的兵工厂的数量虽然减少了四分之三,但是生产能力却提高了近70%,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第八战区已经对所有老部队完成了换装,同时还库存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尤其是战机和装甲装备。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三章:陈锋的小激动(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对于苏日两国这次签订的这个中立条约,陈锋只能表示该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