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光荣使命1937-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那种非战不可的地步。再加上双方之前良好的合作关系,很多人都认为双方最后肯定是要和解的,也许那位中国将军要付出一点代价。
但是事情的发展远远出乎他们的预料,中国的抗日名将无敌大将军陈锋竟然主动向苏联发动了进攻,消息传来,世界震动!根本用不了天亮,这个消息就传遍了世界主要国家,一时间所有自诩为政坛精英的大佬们都疑惑了,那位中国将军到底要干什么,他们实在无法理解陈锋的想法。
苏联。莫斯科。
带着浓浓的不情愿,斯大林同志被侍卫长从被窝里拉了起来,同事告诉他一个很不幸的消息,中国人主动挑起了战争。
听到消息,斯大林顾不上穿衣服以及整理仪容,急忙披了一件睡衣就急匆匆来到了办公室,他最得力的助手赫鲁晓夫同志正在这里等着他。
“赫鲁晓夫同志,中国人真的主动发动了进攻?”斯大林沉着脸问道。
赫鲁晓夫很了解这个大元帅同志,不敢怠慢,急忙回答道:“伟大的斯大林同志,刚刚接到伊索夫同志发来的紧急电报,就在两个小时前中国人主动发起来进攻。”
“伊索夫?”显然斯大林同志不清楚这位伊索夫同志到底是谁。
赫鲁晓夫急忙道:“伟大的斯大林同志,伊索夫同志现任伟大的苏联红军远东方面军第五十九坦克师少将师长。”
“电报是伊索夫同志发的。为什么不是哈切罗夫同志向最高统帅部报告吗?”斯大林又问道。
“很抱歉,哈切罗夫同志在中国人的进攻中受了重伤,右腿面临截肢的危险,现在整个人还处于深度昏迷之中。”赫鲁晓夫道。
“什么,哈切罗夫受伤了?”斯大林震惊地问道。
“是的斯大林同志,还有一个坏消息,不单单是哈切罗夫同志身受重伤,第三十机械化军副司令员穆希尔中将以及第三十五机械化军70%的参谋官已经全部战死,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献身了,另外第三十五机械化军参谋长失踪。所部兵员损失了85%。现在前线最高指挥官变成了伊索夫同志。”赫鲁晓夫战战兢兢地说道。
“这不可能,中国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这不是真的!”斯大林咆哮道。
发泄了一阵之后斯大林两眼血红地盯着赫鲁晓夫,沉声问道:“赫鲁晓夫同志。这不是真的。是吗?”
赫鲁晓夫浑身颤抖地回答道:“伟大的斯大林同志。这这是真的!”
“啪!”一个清脆的耳光扫到了赫鲁晓夫的脸上,半边脸都肿了。
尽管如此,赫鲁晓夫还是大气不敢出。他对于眼前这位浑身散发着血光的最高领导极为了解,他可是知道这为斯大林同志身上有多少人命,一旦令这位最高领导对自己产生不满,那么自己的末日也快到了。
过了好大一会,斯大林才缓过来,眯着眼睛问道:“赫鲁晓夫同志,前线的情况怎么样,还能坚持下去吗?”
赫鲁晓夫急忙回答道:“情况很不好,伟大的苏联红军苦心经营的三道防线现在只剩下了一道,我军4万多步兵损失了两万四千余人,装甲部队损失了三分之一,蒙古军的2个骑兵师也伤亡惨重,现在只剩下不到四千人了。不过伊索夫同志已经在第三道防线组织起了抵抗,他身边现在还有三万多步兵以及六千多装甲部队,另外还有270多辆坦克以及100余门火炮,弹药也很充足。虽然无力反击,但是自保还是没问题!”
“嗯,立即晋升伊索夫同志为陆军中将,同时就任前敌最高司令,统一指挥前向所有的部队。另外立即给朱可夫同志发报,命令他立即前往远东方面军,负责指挥这次作战,命令航空第7师、9师、28师紧急前往中蒙前线作战。”斯大林沉声道。
“是!”
日本。东京。
近卫文磨的情况并不比斯大林好多少,这段时间为了与苏联谈判,近卫文磨可谓是煞费心机,整个人都累散架了,好容易忙过去了,所以这段时间近卫文磨休息的都很早,有时候甚至于九点一过就睡了。
今天这老家伙也不例外,九点半睡下,当侍卫官小林二郎将他叫醒的时候,这老家伙老大不愿意。
不过近卫文磨也知道,非特别重要的事情,小林二郎是不会打扰自己的,尽管不愿意,这老家伙还是很麻溜得穿衣起床。
来到书房,陆相板垣征四郎、海相米内光政等人都在书房等他,见近卫文磨走进来,所有人立即起身,以示尊敬。
“米内君、石原君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你们这样急匆匆来到我的府上,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的!”近卫文磨道。
“近卫阁下,出大事了,不然我等也不会这个时候找您!”米内光政大声道。
“出什么大事了?”近卫文磨惊声问道。
“中苏两国开战了!”
“纳尼,苏联政府对华宣战了,消息是否准确?”近卫文磨急忙问道。
“不是苏联政府对华宣战,而是支那第八战区主动向苏联军队发起进攻,现在双方正在中蒙边界厮杀着!”石原莞尔更正道。
“纳尼,支那陈锋?”
“哈伊,确实如此。今天凌晨时分,支那第八战区驻扎在二连的守军主动向苏蒙联军发动进攻,这个消息是我们潜伏在支那的情报人员传回来的,千真万确!”
“呦西,战况如何?”近卫文磨兴奋地问道。
“现在战况还不明,不过苏联在中蒙边界驻扎了5万多大军,加上其盟军的多支部队,总兵力应该在8万人左右,支那人是不可能打败这支军队的。”石原莞尔大声道。
“未必,那个支那将军不是一个不明所以的人。没有十足的把握肯定不会出兵的。我看这一次可恶的苏联人恐怕要栽了。”说话的是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
看到这些人又有掐架的趋势,近卫文磨急忙道:“都闭嘴,不管是苏联人打败了支那人,还是支那人打败了苏联人。这对于我们大日本帝国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最好是他们能两败俱伤!”
“阁下。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陆相板垣征四郎大将开口问道。
“诸君,我们的目标是南方无主之地,原本我们还有些担心北方的局势。现在支那人和苏联军队打起来了,这下我们再也没有可担心的了。既然支那人喜欢和苏联人打,那帝国又怎么能阻止呢,我们应该撤出双方的势力范围,让他们狠狠地打,他们打得越狠对帝国越有利。”近卫文磨大声道。
“哈伊!近卫阁下英明!”
“我们陆军方面同意近卫阁下的意见!”
“我们海军方面也同意!”
重庆。蒋公馆。
与那两位不同的是,老蒋一贯有晚睡的习惯,再加上这段时间国内国际的局势扑朔迷离,而且趋势对于中国极为不利,尤其是苏日两国签订中立条约,这让老蒋极为担忧,因此这段时间老蒋睡得都很晚。
“蹬蹬蹬!”急促的敲门声将思考中的老蒋惊醒了。
整理了一下仪容,老蒋沉声说道:“进来!”
侍卫长王世和急匆匆地走进来说道:“校长,戴局长有急事求见,十万火急!”
“快请他进来!”老蒋急忙说道。
看到戴笠风尘仆仆的样子,老蒋急忙问道:“雨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何深夜汇报!”
戴笠稍稍喘了口气说道:“校长,出大事了,陈锋那个愣种向苏联开战了!”
“啪!”老蒋手中的茶杯掉在了地上,甩了个粉碎。
“什么,雨农你可调查清楚了?”老蒋惊骇莫名地问道。
“校长,千真万确,消息是从二连前线传回来的,而且康主任那里也已经证实,今天陈锋已经乘飞机前往二连前线了。”戴笠急忙说道。
“娘希匹,他陈某人要干什么,要将党国带入无尽深渊吗,混蛋!”老蒋怒了,一个小日本就差一点让他跑到喜马拉雅山上,更不要说再加上一个更加强大的苏联了。
“校长,事已至此,生气也没有用,我们还是想想应对之策吧!明天天亮后苏联人肯定会有所动作的!”戴笠劝道。
“立即给我接陈锋,命令他立即撤军!”老蒋怒声说道。
“校长,恐怕那位长时间不会听您的命令的,您忘了前几天他是怎么答复您的。他要您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他身上,也就是说他并不害怕苏联人。”戴笠道。
“他凭什么敢和苏联人开战,日本人都不是苏联人的对手,他这是给党国横竖强敌!”老蒋道。
“校长,其实我们都小瞧了这位陈上将,刚刚从前线传回来的绝密情报,这一仗他们打得很好,很漂亮,苏蒙联军近8万大军几个小时内被那位陈上将消灭了一多半,剩下的几万人苟延残喘在最后一道防线上,而陈上将的几路大军已经将剩余的苏联军队全包围了,照这样下去苏联人支撑不了多长时间!”戴笠道。
“哦,果真如此!”
“确实如此!”
“但是总体实力还是苏联强大的多,他这样只会引来苏联更大规模的报复!”老蒋道。
戴笠叹了口气说道:“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现在根本就命令不动那位陈上将,塞北省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就是一个独立王国,中。央的政令在nǎ里根本行不通!”
“哎!雨农,通知下去,明天召开记者招待会,我要亲自出面向世界友邦解释这件事情!”老蒋无奈地说道。
“是”
第四百四十九章:陈锋的想法(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没有人知道陈锋是怎么想的,包括杨毅等人也无法窥探陈锋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从现实的局势看,不管有什么理由,这个时候同苏联开战都是极其不明智的,毕竟任谁都能看得出来苏联与日本的关系绝对不会因为一纸条约就能解决的,上当了和裕仁天皇都不会幼稚地以为那个对彼此有多少约束力,而陈锋在这个时候横插一杠子只会将局势引向最不利于中国的一面。
诺门坎的炮声虽然停止,随着一纸的签订,两国间的战争状态也结束,可是,新的条约并不能抹去旧时记忆,数月前的隆隆炮声更不可能化成尘埃随风飘散。斯大林以及整个苏联高层并未因为一纸条约而对日本掉以轻心,事实上,从头到尾,斯大林都没有相信过日本人,虽然远东战火熄灭,可是苏联始终在远东地区驻扎着重兵。
况且同时与两大强国为敌,可不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有这种魄力与实力的,因此在接到各自情报部门的汇报后,世界各大国的大佬们都惊呆了,第一感觉就是陈锋疯了。
陈锋真的疯了吗?显然不是,他非但没有疯,反而还十分的清醒。他这样做有着充分的理由以及可靠地依仗。
陈锋之所以在这个时候与苏联交恶,甚至于不惜一战,除了那些可以视人的原因之外,还有两个见不得光的原因。第一个就是为了麻痹日本人。为日本人进行最后的疯狂创造条件,或者是扫清道路。
日本人南下应成定局,但是什么时候南下可就是一个谜。对于南下日军是有着重大的顾虑的,主要是苏联和中国。历史上在签订之后,日军并不是立即就发动太平洋战争,而是与美英等国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直至谈判破裂,最终才发动的太平洋战争。
而在日本与美英等国进行的诸多的谈判之中,有些时候双方的诚意还是很好的,甚至于差一点就达成协议。随着历史越来越偏离之前的轨迹。陈锋一直在担心历史会不会发生重大的改变。尤其是在第八战区强势崛起的前提下,日本人会不会推迟太平洋战争,或者是干脆与英法讲和。
第八战区对于日本人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是第八战区的突然出现。现在中国的抗战形势将会更艰难。最起码华北的局势将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随缘、察哈尔以及山西、河南这几个省已经是日本人的地盘了。
现在日本人之所以没有立即发动对美英等国的战争,主要原因就是担心陈锋所部,同时也不相信苏联。所以陈锋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告诉日本人,他们之间已经发生了内讧,北方的道路已经扫平,他们随时可以横扫东南亚。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陈锋要敲打敲打苏联,让苏联人知道中国人不是他们眼中的稀流软蛋,中国人个个都是英雄好汉。现在可以打你,而且还能打得赢,以后老子再提出什么要求你们这群乖孙不要给老子装大尾巴狼。
同苏联开战很多人认为陈锋是在自寻死路,毕竟苏联的国力很强,苏联红军的战斗力也不弱,但是在陈锋看来都是扯淡,现在的苏联红军不过是被掏空了的巨人,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外强中干是最真实的写照。
不清楚历史的人也许不敢这么干,但是深知苏联历史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陈锋,他一点都不担心苏联会对他以及他麾下的那支军队造成多大的威胁。
苏联确实强大,但是那是在斯大林发动大肃反之前,经过这么多年的大清洗,苏联还是曾经那个强大的苏联吗?
此时的苏联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由于在十月革命之后苏联遭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干涉,最终导致国内的分歧一下子变成了连绵数年的内战,这个苏联留下了极大的阴影。再加上一战后,直到二战爆发前,美英等国一直采取敌视苏联的政策,甚至于寄望德国祸水东引以及试图让日本北上进攻苏联,这些都造成了苏联队英美等国的不信任,所以导致世界主要国家对于苏联很陌生。
美英法都知道在过去的几年中苏联对内部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而且整顿的力度相当大,但是他们知道的只是一个皮毛。而陈锋就不一样了,对于苏联大清洗大肃反的经过以及造成的影响陈锋知道的很是详细。
上当了发动的大清洗开始于1936年,结束于二战爆发前。这是一场主要针对原苏共高级领导人的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其最终目的在于巩固斯大林的权威。由于个人崇拜风气的盛行,斯大林的一些错误观点和作法对苏联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导致苏联开展的肃反运动出现了扩大化的情况,大批无辜的党、政、军优秀领导人和著名知识分子,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被加以各种罪名,遭到了“清洗”。
对于知识分子以及普通干部的大清洗陈锋并不在意,也不是陈锋与苏联开战的依仗,但是斯大林对军队的清洗却让陈锋有了与苏联叫板的信心。1937年大肃反运动扩大到了军队,到1938年,大肃反运动的重点转向了对军事机构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进行大规模清洗。在很短的时间内,苏军中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惨遭杀害。即便是在世界上享有赫赫威名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叶果罗夫元帅、布留赫尔元帅都先后被捕并被处决。
清洗规模之大,苏军损失之惨重是骇人听闻的,约有3。5万苏军指战员成了“肃反”扩大化的牺牲品。在这次大肃反中,苏联5名元帅中3名遭到了镇压,4名一级集团军司令中的3人(相当于大将)被杀,而12名二级集团军司令中全部(相当于上将)被处决。
另外,被处决的高级军官中还有67名军长中的60人,199名师长中的136人,4名海军一级和二级最高指挥员中的全部,6名一级海军指挥员中的全部,15名二级海军指挥员的9名,17名一、二级政治委员中的全部,28名集团军级政治委员中的25人,97名市政委中的79人,所有的11位副国防委员和最高军事委员会80人中有75位,军官团中半数以上军官被捕。
大清洗的规模还远远不止这些,除了高级指挥官以外,还有约50%的团长,20%——25%的其他指挥人员遭到清洗。
这场大清洗产生的后果在后来关键性的几年中逐步体现了出来,经过大清洗,苏联军队的大脑被彻底砍下,而最早显示出此次大清洗的恶果不是在苏德战争,而是在此之前的苏芬战争,由于军官被大批的清洗,因此在苏芬战争中以苏联庞大的战争机器却对小小的芬兰无可奈何,损失惨重,就是因为看到这一点希特勒在入侵苏联前对德军高级将领讲到:“他们没有好的统帅了。”
在战后对苏德战争进行总结时,苏联一位德高望重的元帅这样说道:“红军准备不足,不能打退这个强大而又狡猾的敌人(指德国)的突然进攻,原因之一是叶诺夫和贝利亚这帮罪犯给我们的军事干部特别是高级指挥员造成了巨大损失。由于战前几年毫无根据的镇压,苏联武装部队失掉了很大一批有经验的指挥员和政工人员。在大战开始时,军队中许多职务都由年轻干部担任,他们缺乏在复杂环境中统帅军队的充分知识和经验。而且无故镇压造成的局面也不利于培养干部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
就连苏联的埃里克森对清洗后的红军统帅机关也有这样的评论:“除了沙波什尼可夫,最高统帅部的人不是平平庸庸就是缺乏经验。”也正是由于这种平庸和缺乏经验占了主导地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朱可夫和沙波什尼可夫关于组建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的建议未被采纳,而且连现有的机械化部队也化整为零改组掉了。
对于整个苏联来说,这是一场悲剧,不仅仅是军队的悲剧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剧。如果这批杰出的将领存在的话,也许希特勒不敢如此轻易的就下定决心进攻苏联。同样,正因为知道这些,陈锋才会下定决心与苏联开战。
在雄狮的带领下,哪怕是一群绵羊也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而如果将统帅换成了绵羊,即便它率领的是一群狮子,最终的结果也是无尽的溃退。没有合格的指挥官的苏军只是一群拿着武器的散兵游勇,无论他们是否有足够坚定的战斗意志,都无法挽救这场已经爆发了的战争,这也是陈锋发动战争的一个重要依据或者是依仗。
第四百五十章:苏联援兵(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正如陈锋预料的那样,苏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堪称幼稚,与第八战区那些百战雄狮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近8万大军只坚持了不到4个小时就被消灭了大半,剩下的竟然没有后退,而是沿着一座不是很高的低矮丘陵布防,简直是愚蠢之极。
看到苏联军队的这种表现,陈锋的嘴角不由的上扬,就凭这些垃圾还想和他麾下的虎贲作战,苏联人真的是傻的天真。
6月1日早晨七点,天蒙蒙亮,苏军的侦察机就到了战场上空进行侦查,不过却被第八战区的防空部队给击落了,飞行员和战机一起直接被凌空打爆。
此时,经过一夜的休整,伊索夫少将也大致弄清楚自己手中到底还有多少可战之力,步兵尚有两万两千余人,其中八百多伤员。骑兵还有五千一百余人,不过这些骑兵的战马已经全部损失殆尽,此时这些人只能算是普通步兵了,甚至于连步兵也不如,因为这些人的武器装备也几乎丢失了。此外他手中还有两百七十多辆坦克,这也是伊索夫少将最大的依仗。
不过伊索夫也发现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的部队现在严重缺乏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在昨夜的战斗中他的部队损失了大量的高级军官,机械化第三十五军的指挥部几乎被全部干掉,上到军司令、政治委员、参谋长,下到步兵师的正副师长、师政委几乎损失殆尽,旅团长一级的军官也伤亡极大。可以看得出来昨晚的战斗中国人显然是早有预谋,一下子就打在了苏军的软肋上。
此时他的手下只有一个刚刚晋升为副师长的沙白列夫,另外还有4个团长、11个营长。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苏联的军衔制度,苏联红军是一支专业的军队,所以也有自己的一套军衔,但是为了维护官兵平等,所以在1935年之前苏联的军衔一般以职务对等,即从1918年元旦起,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和下属的军事委员会命令在苏维埃红军中建立有别于军衔制的“职务等级”,按上下级关系区分为指挥员和红军战士。指挥员中又划分高级、中级、初级等。共4等12级。具体为:高级指挥员:军团长、军长、师长、旅长;中级指挥员:团长、营长、连长、排长;初级指挥员:司务长、副排长、班长;红军战士:红军战士。
这样的军衔制度虽然起到了维护官兵平等、规范军人秩序、标识军认身份的作用。但由于“职务等级”本身的桎梏,不能“清楚地表现出指挥员和首长的军事、专业水平、军龄和功绩,权利和威望”。
有鉴于此,经过深入研究。苏共党中央和斯大林同志批准。1935年9月22日。由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发布,决议认为:“军衔是正确组织全军人员服役,调配及合理使用干部的重要条件。实行军衔为固定军人的法定职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在武装力量中。根据军衔确定军人之间德隶属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确定与军衔相应的职务,规定服现役和预备役的期限。军衔对规定军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