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光荣使命1937-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方可以说是各取所需。陈锋需要控制全局,要求的是绝对的数量,尤其是基层官员的数量。而国共双方要的是质量,他们也清楚在陈锋的地盘上想要和陈锋比人多显然是一件愚蠢的事情,所以他们要求在绝大多数的盟市中要有自己的人。
商定行政区划和官员调整之后,在陈锋的主持下,塞北省省政府又制定了1940年下半年的工作计划以及目标。陈锋要求在1941年中国农历大年前完成五重五轻四农牧一综合的建设任务,即要求建设5个重工业区、5个轻工业区、4个农牧业区以及1个经济文化政治综合城市。
随后陈锋又召集第八战区所有集团军正副司令以及海空军司令召开军事会议,在总结了上半年的一些列的战斗之后,陈锋给各部队都下达了下半年的工作任务。陈锋通知要各部队,从下个月开始,战区司令部将会陆续从各个部队抽调一到两个旅的部队,但是要求各个部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当地武装部的协助下招募士兵,恢复战斗力。
根据参谋部统计的结果,现在第八战区共有陆军5个集团军零10个整编步兵师、4个装甲师、2个防空师、4个炮兵师、4个陆航旅。空军战斗机3个师、轰炸机3个师、运输机2个师、侦察机4个团、空降兵2个师。海军3大舰队148艘大小战舰、3个海军陆战旅。总兵力已经达到了104万人。
虽然兵力达到了百万,但是由于分守两地,所以陈锋现在依然感觉到兵力捉襟见肘,再加上下半年很可能会开辟东北新战场,所以陈锋要求各部队务必在半年内再扩建30万人。
在军事会议召开之际。陈锋还宣布了几个决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原塞北省省主席、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叶赫莉娜中将从即日起不再担任政府方面的职务,但是具体的工作调动的原因以及今后的安排陈锋却没有对外宣布,这引起了很多军官的猜测。
另外。陈锋决定于八月中旬为战区集团军司令以及师旅级的高级军官举办集体婚礼,按照集团军为单位逐一举办,要求各集团军按照番号的大小顺序做准备,届时陈锋将会亲自去为各个集团军主持婚礼。
不说塞北省的一干军政官员都忙这执行陈锋的各项命令,转过话题说说日本人的动作,长沙会战日本人输了。而且输得还很惨,在薛岳的天炉战法面前日本人表现的实在太次了。这次国民政府尤其是老蒋的中央军表现的极为惊艳,在长沙会战期间,国民政府连续调动了11个建制完整装备齐全的日械师,这让日本方面极为震惊。
11个日械师虽然只有不到15万人,但是令日本人费解的是国民政府哪来的那么多的日制武器。是缴获的还是支那人已经得到了帝国制式武器的生产技术。更重要的是,以日军特高科的的强大的情报收集能力,他们竟然不清楚支那人什么时候组建了这样的日械部队,更不知道这些新部队有多少,难道只有十一个步兵师吗?
消息传回日本,大本营极为重视,急忙命令上海的梅机关和菊机关不惜一切代价弄清楚此事。为此,日本特高科与国民政府军统局进行了多次暗中交锋,一时间上海、重庆等地是谍影重重。
而长沙会战日军的失败更让日本政府认清楚了眼下的局势,想要短时间内结束中日战争恐怕是不可能了。唯今之计,唯一的办法就是固守现有的地盘,先考虑东南亚方面的事情,以确保日本战争资源的获得。
日本政府连续召开了三次御前会议以及八次四相会议,统一了思想,包括日本首相近卫文磨在内的几位重臣都一致认为,只要大日本皇军以最快的速度击溃印度支那的法**队以及驻守在缅甸的英**队。另外还有驻扎在印尼以及东南亚其他岛屿上的荷兰军队,那么大日本帝国不但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包括石油在内的战争资源,同时还可以切断中国政府唯一的对外通道——滇缅公路。因此,日本政府认为有必要与上述几个国家谈一谈了。
根据前一段时间日本政府制定的以及长沙会战的失利,日本政府上下对解决中日战争的态度已决定转入长期持久的态势。日本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到南方去了。
欧洲战局这段时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除了德英之间的空战及潜艇战激烈化以外,法国政府已经彻底投降了,至于戴高乐在英国组成的那个流亡政府,在日本人看来不过是个笑话。而逃往英国的荷兰女王除了空喊几句口号之外,对德国人半点威胁也没有。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等国依然没有半点起色,整个欧洲基本上保持着暂时平静的状态,而这时日本朝野却仍然沉浸在德国对法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兴奋之中。
欧洲各国依然是半死不活的状态,而德国也同样没有和谈的意思,这让日本人极为兴奋,再加上德国政府承诺过,他们无意插手亚洲事务,更不会染指东南亚,这无疑是给了日本人一个信号。于是日本人决定试试水深浅,看看欧洲人的态度。
日本政府接触的第一个国家是荷兰,荷兰这个国家有过自己的辉煌时代,曾经的荷兰号称欧洲的海上马车夫,曾经是一个经济和海军实力强大的国家,在荷兰最强盛的时候,其在海外的殖民地的大小相当于其国土面积的数百倍,包括中国的台湾曾经都是其殖民地。
即便是现在荷兰已经没落了,其在海外的殖民地绝大多数都被英法等国瓜分了,但是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荷兰依然有大量的殖民地,而这些殖民地统归荷属东印度公司管理。
日本打上荷属东印度的主意是有原因的,荷兰在亚洲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后世的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当然还包括文莱,所以那里是橡胶和石油的王国,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号称东亚的石油宝库,年产约800万吨,大约相当于日本的20倍。
日本此时每年需要石油约500万吨。但自给能力却不足十分之一。为了获得大陆土地,为了获得更多的战争资源,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日本对于荷兰这个弱小的国家早就虎视眈眈了。没落的荷兰在日本看来和中国一样,都是那种捧着黄金满地爬的小屁孩,天生惹人犯罪。
不过一直以来荷兰这个国家都很明智。在1939年战争爆发时,荷兰的政策却是明白无误的,这个已经经历了一百年和平的国家,决心实行“坚决的、不言而喻的中立政策”,它虽然是国际联盟的成员,但已明确表示不受强制维护集体安全决议的约束。
尽管它的国民情感是偏向英国的。但是并不介意与德国做生意,这一点和一战时期倒是一样;荷兰对德国的入侵可能高度警惕,并做了一些初步的准备,但同时它对英国的海上封锁措施持续地表达着不满,认为这妨碍了中立国正常的贸易往来;荷兰国内的党派不少,但是谢天谢地,无论是在政治光谱最左端的共。产党还是最右端的纳粹主义。都处于基本无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荷兰在政策上的正确,所以直接导致其国力虽然不强,但是在国家上的地位却不低,因此在没有决心与英法开战之前,日本人虽然眼馋,但是却没有对荷兰下手。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半年前,在5天的战斗后陷落了,荷兰迅速被德国征服。不过,从某种程度上看。荷兰显然是欧洲1940年除了卢森堡之外,被无辜卷入战争的国家的典型。原本在经过两次入侵的惊恐,但是都有惊无险地渡过了,所以荷兰坚信德国人不会向他们发动进攻。
所以军队中的休假照常进行,荷兰人深信他们规模不大的陆军。在洪水防线的保护下,足以保证支持到外援到来。事实证明,他们全想错了。虽然并非毫无警告,但是当德国人大举入侵的时候,荷兰人还是显得毫无准备,虽然他们在各处都英勇战斗过,但是这支小小的力量显然不是德**队的对手,在强大的德国陆军面前,荷兰军队只坚持了5天就被迫放弃了抵抗,不过他们赢得的时间,足够让荷兰女王撤往国外。
荷兰人的软弱彻底刺激了日本人,就这点实力还想拥有大半个富饶的东南亚,真的是白日做梦,异想天开。日本政府根据的决定,于1940年7月26日特派商工大臣小林一三,前往荷属东印度,进行关于密切两国经济关系的谈判。政府则是在7月29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了。
其基本方针十分强硬,内称:“随着世界新秩序的发展,必然产生经济圈,根据日德意三国条约,应确认皇国在荷属东印度的优越地位;从共存共荣的大局出发,迅速与荷属东印度谋求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以期开发并利用其丰富资源,使之实际上成为以皇国为中心的大东亚经济圈之一环”。这当然是最终的目标,而当务之急则是取得战略物资尤其是取得所需要的石油。
日本人现在已经决心耍流氓了,反正对于荷兰这样的小国,日本人是一点心理压力也没有。日本海军甚至扬言,如果荷兰政府敢说个不字,强大的帝国海军将会在半个月内消灭驻扎在荷属东印度的荷兰舰队,而且伤亡不会超过500人。
日本人想要利用压下的有利局势迫使荷兰屈服,但是日本人小瞧了荷兰人的骨气,更小瞧了荷兰对于自己盟友英法美的信心,荷属东印度依靠美英的态度是极为坚定的,荷兰原是美英对日经济战略的一翼,因此同荷属东印度的谈判,实质上几乎与同美英谈判没有区别,所以荷兰并不害怕日本人。
在荷兰人看来,虽然驻扎在荷属东印度的荷兰海军并不强大,人数也不多。但是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英法美等国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如果联合起来的话,日本人根本不足为惧,因此荷兰人的态度同样极为强硬,抱定决心不与日本人妥协,即便是日本以战争相威胁也浑然不惧,完全一副不把日本人放在眼里的样子,令日本人恨的牙痒痒。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四章 :风起云涌的日本政治()
日本与荷兰之间的谈判陷入了僵局,尽管日本有心用武力迫使荷属东印度屈服,但是由于英法以及美国在东南亚势力的强势阻挠,让日本不得不有所收敛。
既然荷兰这边打不开局面,日本政府不得不把眼光转向中南半岛,半岛与中国大陆相连,所以这块地盘也是日本最为垂涎的地方。中南半岛上现在处于一种三国鼎立的局面,除了本土王国泰国之外,还有英法各一块殖民地。日本要进军东南亚,是必要和这些国家打交道,所以日本政府觉得有必要和英法谈谈,如果他们能主动让出一些利益,日本不介意和平解决这个问题。
泰国是日本南下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此以前,日本和泰国缔结了日泰睦邻友好条约,密切了日泰间的关系。日军大本营陆军部为了加强与泰国的关系,特别在泰国设立了驻泰陆军武官府。陆军武官田村浩大佐和泰国总理銮披汶交迫深厚,因而愈益加深了銮披汶总理的亲日态度。
但是,泰国从十九世纪开始,日子就很不好过,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泰国的东边有法属印度支那,并且还驻有大量的法**队。在泰国的西边是缅甸,而此时的缅甸则是英国的殖民地,驻有大量的英**队,即英缅军。由于英国势力渗透泰国多年,根深蒂固,銮披汶总理的政治力量也有一定限度,所以加强日泰间实质性的合作每每受到阻碍。
关于英、法、荷之间的关系是否可分的问题,在日本本经争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就目前而言,不可分论已占了上风。不久前,在大本营陆军部内主管部局长以下的军官之间就已经大体上拟定了一案。这个方案认为英荷一体,不可分离。它的设想是:抓住时机,对马来和荷属东印度行使武力,以便从根本上解决所谓南方问题。
但是,陆军省武藤军务局长主张南方问题必须由海军担任主角,因此陆军方面不要向海军提出此案,原则上要等待海军方面的提案。随后,大本营陆军部的第20班长有末次大佐。将上述的重点。作为个人想法提交给了海军方面的主管人员。这时海军方面主管人员当即强调,对南方行使武力就是对美国行使武力,而英美是不可分离的。
接着,海军方面的主管人员来到参谋本部。以书面形式提示了海军方面的主要意见。其要点是。美英是绝对不可分的。对南方行使武力就是对美作战,所以要促进这方面的准备。至于对英荷行使武力的准备,海军这方面早已作好。这就是说。陆军的打算是,尽管要作对美作战的准备,但要在极力回避对美作战的情况下对南方行使武力;而海军却主张,一旦对南方行使武力,一开始就要对美一战。看来海军方面这种英美不可分论的意见颇强硬,因此,陆军深感实现对南方行使武力的计划极为困难。
此后,陆海军统帅部主要负责人之间几经商讨,才就海军方面对南方行使武力的问题作出了如下明确的结论。日本如果对荷属东印度行使武力时,英国当然要动手,因而就有必要对马来行使武力。为此,在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和泰国取得军事基地,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是随着大本营战略研究具体化所应得出的必然结论。
另外,即使不采取这种武力南进政策,为了确立日本自给自足的态势,也应该将取得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的大米、橡胶、锡等战略物资作为当务之急。
这样,先把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拉进日本阵营就成了先决条件,而且也预料到,要实现这个目的,会遇到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估计到,日本一向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和泰国扩张,同英美的关系势必要恶化。因此,此时日军的行动还是比较温和的,主要是以政治谈判为手段。
在日荷谈判进行的同时,日本也向泰国和法属印度支那派遣了谈判组。而且日本政府的态度很坚决,要求谈判组无论如何要在泰国取得军事基地以及在泰国境内行军的权利。
事实上,日本政府已经感觉到了,自从半年前日本政府出面调停了泰国与法属印度支那发生边境冲突后,泰国收复了被法属印度支那强占了的那两个边境省的领土,但是在收复失去领土之后,开始察觉日本人的野心的銮披汶?颂堪开始在政治上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疏远日本而向美英靠拢,这让日本极为不安。
泰国的重要位置让日本不能失去这个名义上的“盟友”,所以这一次日本外相松冈洋佑亲自带团前往泰国,级别之高出乎泰国方面的预料。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架势,泰国的那位军方独裁者只能选择屈服,不过銮披汶?颂堪虽然选择了屈服,但是并未完全彻底听从日本人的安排。泰国内阁在讨论对日方针时,意见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最后由总理决定选择折中方案,不与日本签定军事同盟条约,也不向中国宣战,只同意日军借道。
8月1日,日本外相松冈洋佑与泰国总理銮披汶?颂堪在曼谷签订,内容共有三条:
为急速处理东亚局势起见,泰国准许日军借道通过泰境,并尽一切可能给予便利。
为执行第1款条例,双方军事当局另议详细附则。
日本保证泰国获得应有的尊重。
“泰日协议”的签定使日军进入泰国合法化,日军的行动远远超过了条约所赋予的范围。日军不仅迅速占领了宋卡,北大年郊外的新机场。此时又占领了曼谷的曼廊机场,铁路和港口也被日军接管,并在各地大量驻军。
从泰国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日本外相松冈洋佑于1940年8月3日转道泰国到了法属印度支那,与法国的安里将军进行了会谈。日本与法属印度支那的关系,一直以来都说不上太好,但是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在日本从中调停泰法之间的争端之后有了一定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则是松冈洋佑造成的。
今年四月初,在东京举行的调停会谈主要是在松冈外相与法国大使安利以及泰国代表旺。怀特亚根之间进行的。日本当初的方针是,压制法属印度支那方面的要求。支持泰国方面的要求。以此来获得日本在泰国的相关特权,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与泰国结成军事攻守同盟。
可是,由于松冈外相对于泰国方面的高压态度心怀不满,中途反而把会谈引向有利于法属印度支那方面去了。在会谈的同时。大本营和政府之间也多次召开了联席恳谈会。与主持会谈的松冈外相保持着联系。
但是。外相却大都凭着个人的设想行事,大有无视上述既定国策的倾向。大本营方面对松冈外相的越轨行动感到无可奈何。在此期间,陆海军及政府鉴于法国方面的拖延态度。曾多次讨论要对法属印度支那行使武力。2月末左右,大本营陆海军部甚至曾一度下了行使武力的决心。
4月11日调停终于成功。随着调停成功,在日法以及日泰之间达成了无论法属印度支那还是泰国,都不得与第三国签定任何形式的政治、军事合作关系的协定。但是,以军事合作为主要宗旨的日泰协定以及日本、法属印度支那协定,却由于松冈外相认为还不到时机而擅自决定不进行会谈,只得等待今后形势的发展,大本营方面对此感到失望。
由于松冈洋佑的维护,所以法国的安里将军对于日本颇有好感,随后便与日本签订了所谓松冈、安里协定,尽管日法在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时曾发生过纠纷,但彼此表面上的亲密程度看来却似乎正在增强。
这次到河内,松冈洋佑主要是为了取得大米、橡胶等重要物资,尤其是大米,日本国内的粮食危机正在日益加深,国民的生活水平正在急速下降,尤其是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大米。以往日本国民的主要食物就是大米,但是现在大米正在向高端食物演变,以往日本人一个星期最少要吃6天的大米,但是现在一星期能有两天吃上香喷喷的大米已经是好生活了,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日本人都以粗粮糊口。
关于这次和法属印度支那之间进行的经济方面的谈判,松冈洋佑并没有太多的信心。毕竟在法属印度支那内部,维希政权和戴高乐政权两派势力勾心斗角,戴高乐派在幕后策动反日。虽然说主管法属印度支那的法国将军安里对于松冈洋佑颇有好感,但是从骨子里讲,安里却是戴高乐一派的人,因此,法属印度支那的对日本态度实际上可以说是不即不离。
果然,谈判从一开始就极为不顺,法国对与日本提出的一系列请求似乎一点都不感兴趣,安里只是出于朋友之间的情谊在河内招待了松冈洋佑几天,之后就躲着不见了,这令松冈洋佑极为郁闷,不得已只得带人返回日本。
回到日本之后,松冈洋佑将谈判的相关情况上报给了裕仁天皇,同时建议海陆军可以准备行动了,他判断英法荷甚至包括美国之间已经达成了默契,不管是单独与荷兰或者是法国谈判都只是日本一样相情愿的事情,上述几个国家只想维护东南亚现在的局面,如果日本非要横插一腿,一定会遭到这几个国家联合抵制的。
与荷兰以及法国谈判结束之后,日本上层已经知道对英法荷等国的战争已经势不可免了,因此大本营要求对国家物资力量有准确的判断,所以参谋本部责成陆军省战备科对于假如帝国在昭和16年1941年春季与美英开战,或者绝对避免战争这两种场合,日本国家物资力量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8月15日陆军省战备科向参谋本部首脑报告了研究结果。其要点如下:
在开战的情况下。日本的国家物资力量如果对美英进行长期战争,是令人担心的。即战争进行到第二年末左右,大概还有充分的潜力足以摧毁敌人的进攻,但到那时液体燃料恐怕暂时要产生困难,同时随着战局的持久,经济上支持战争的力量恐怕将要动摇。
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进口的断绝和扩大生产能力形势不佳。只要船舶没有大量的耗诚,钢铁和轻金属可望逐年有所飞跃增长,但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仅靠国内微小的生产能力是无法弥补断绝进口所造成的亏损的。靠逐渐消耗储备尚可敷衍两年,但到第三年以后,便将逐渐陷入供应显著减少的困境之中。届时液体燃将是令人担忧的。恢复和开发占领地资源的进展与储备的消耗之间。有一段时间会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另外,船舶问题也将严重起来,特别是这会因减少煤炭的运输而带来工业的全面萎缩,而且轻工业资源的困窘也将给国内问题增加麻烦。
由于形势的演变而不得不开战时。为了解除上述忧虑。除了争取迅速结束对南方的作战外。尤需极力不使荷属东印度的资源遭受破坏。另外,关于船只问题,需要深入考虑作战和经济的配合关系。
同时陆军省战备科还就日本如果可以避免与英法美荷等国战争的情况下的物资力量进行了研究。并且形成了书面文件上报到了大本营。日本如果在经济上不和美英断交,同它们在东亚的殖民地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贸易,并且对南方各地区进行的经济谈判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