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光荣使命1937-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7日下午六点,两路大军向日军的外围阵地进行了试探性进攻,发现日军在齐齐哈尔外围竟然建筑了完备的防御工事,都是由地堡群和永久性火力点构成的,防御水平和能力极高,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试探性进攻就让两路大军损失了2个营,可见日军的工事是何等的坚不可摧。
与此同时中路军也轻松拿下了科右前旗,并且在科右前旗消灭了日军的一个步兵大队和伪军的半个团,缴获了大批的牛羊,主力直逼乌兰浩特。
显然,日军对于乌兰浩特很重视,在这里驻扎了大量的军队,而且乌兰浩特外围的工事也是相当的坚固完善的。
此时,在北起齐齐哈尔,南到双辽如此长的一条战线上。中日双方聚集了一百余万大军,在齐齐哈尔、乌兰浩特以及双辽一线摆开架势,颇有战略决战的势头。
8日,齐齐哈尔攻防战正式打响,张敬俊亲自坐镇碾子山区,指挥6个步兵师1个炮兵师以及3个技术兵种旅,约22万大军对日军驻守的齐齐哈尔展开围攻。而叶赫丽娜则是指挥麾下的2万多杂牌兵北上黑河!准备夺取北满的这个军事重镇。
而中路军也在这个时候对乌兰浩特发动进攻,二十余万大军全线进攻,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日军第三方面军不得不紧急向乌兰浩特增兵。
南路军,经过一天一夜的连续进攻,那木斯的日军终于再度崩溃了。日军第一师团师团长横山勇带着不足两千残兵继续向东溃退,撤的时候日军将那木斯四百多中国老百姓连同三千多吨弹药物资全部炸毁。
那木斯惨案发生后,陈锋亲自致电李大牛,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干掉横山勇,不然他就不要回来了。
而门达镇前线日军被机动兵团咬的死死的,不得已只得留下大批的日伪军断后,掩护主力撤退。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机动兵团消灭了伪军的三个师和日军的两个步兵大队,不过日军的主力部队车已经撤到了50公里之外了。机动兵团即便是想要追击,时间上也来不及了。
正在此时,围困开鲁县城以及通辽城的部队发来紧急电报,说日军第八师团在十分钟前主动出击,现在战斗还在进行,看样子是想突围。
李斌和王基铭分析。突围事假,牵制机动兵团使冀东兵团不能追击日军这才是真的。看看日军主力已经撤得远了,再想追击也晚了,所以李斌等人商议之后决定主力回援通辽,现将日军定在通辽境内的这两颗钉子拔掉再说。
8日中午,李大牛所部来电,经过6个小时的追击。他带着一个机械化步兵团终于在双辽城外35公里的一座小山下将横山勇等人截住了,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在日军援兵到来前将这支不足两千人的溃兵全部消灭,并且生俘了横山勇。至此,在日军中颇有盛名的第一师团以及战车第一师团全军覆没。
消息传来,机动兵团指挥部一片欢呼,不过下面所说的就让他们笑不出来了。虽然林黛玉和包兴华所部取得了大捷,全歼了日军两大主力师团,但是自身损失也是相当惊人地,李大牛的机械化步兵4师一万五千余人战后只剩下不到八千,剩下的还有两千六百多伤员,死亡人数达到了五千余人。
而包兴华的装甲一师更惨,一万两千多人六百六十余辆坦克只剩下一半左右了,死亡人数高达六千六百余人,包括装甲一师师长包兴华在内的大批官兵受伤。而调给他们指挥的那个防空旅的损失也是相当惊人地,四千四百余人的一个旅,战后只剩下两千八百余人,死亡人数高达一千六百余人。
此战李大牛所部消灭日军三万八千余人,自己损失一万五千多人,其中战死的就高达一万一千余人,可以说是伤亡过半。另外装甲一师的装备也损失过半,六百多辆轻重坦克只剩下两百余辆完好无损,剩下的全都成了破烂。
接到李大牛所部的电报之后,机动兵团指挥部立即致电李大牛,命令他们原地休整,救治伤员,主力部队马上就会南下和他们集合。
在北中国,陈锋所部在中国东北与日军最大的军事战略集团关东军死磕,双方动用的兵力已经超过了一百二十余万,甚至更多。在南太平洋中南半岛,国民政府15万大军从中国云南出发,进入缅甸开始接替英缅军抗击日本南方军。双方在曼德勒进行大会战,谁也没能奈何的了谁。
消息传来,整个世界震动,尤其是在美英荷等国全面败退的时候,中国政府则是主动出击何日军死磕,欧美等国惊呼,是中国人在抵抗日本。尤其是那木斯大捷全歼日军两大精锐师团,生俘日本陆军中将横山勇,击毙陆军中将山田通次郎,毙亡日军官兵三万八千余人,这个消息一经报道,迅速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
在看美英等国,美国刚刚经历了巴丹大溃败,八万七千名官兵向日军投降。而英国是刚刚丢了仰光,被迫将缅甸的防御全部交给中国政府,并且明确表示放弃缅甸的所有权,至于荷兰和法国更是垃圾,在国际上已经销声匿迹了,这样一比较,中国人似乎一下子成了整个太平洋战区的主角英雄。
一时间,美国的各大媒体报纸都充斥着中国以及中国/军队的身影,而陈锋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一张张身着戎装的照片被发表在了报纸上,就连美国的国家广播电台也连篇累牍的介绍着这位大洋彼岸的中国将军,他创造的军事奇迹一下子点燃了美国国民的热情。
美国政府还向国民透露,哪位中国将军对于美国很有好感,不久前还派人在菲律宾拯救了四星上将麦克阿瑟,并且还向巴丹岛上的美菲军队运送了大量的物资,使那些英勇的士兵们有力气和邪恶的日本军队继续战斗下去,即使是最后依然没能守住巴丹,但是这份恩情美国人民的记住。
尤其是当听说威震美国的华夏公司就是这位将军的产业,而风靡美国的新式摩托跑车以及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的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药物就是那位将军发明的产品之后,大量的美国人涌到华夏公司的直销店,大肆购买着华夏公司的产品,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华夏公司的销售额就翻了3倍。
同样的事情还在英国和苏联发生着,中国以及陈锋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曝光率最高的词汇,迅速风靡整个世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东北战略——远征军的同古会战()
正如美英等国媒体报道的那样,日本政府虽然在南太平洋战场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但是在中国战场却遭遇了滑铁卢,不说中国北方的关东军遭到中国悍将陈锋大军的全面围攻,就说的南太平洋中南半岛上的日军缅甸方面军也遭到了中英军队的全面阻击。
日军是于9月中旬起起,以第55、33两个师团为主力,由泰国分别向缅甸南部的土瓦、毛淡棉发动进攻,短短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击溃了由八万多英缅军组成的防线,占领了缅甸行政中心仰光。
占领仰光后,日军并没有满足,随即组成缅甸方面军,以陆军大将河边正三为总司令官,统帅18、33、55、56四个师团进驻缅甸。随后河边正三命令缅甸方面军兵分三路北进,追击撤退的英军,侵入米内瓦,直趋卡原里,占领仁安羌油田,截断英军退路;同时打算攻占同古,进逼曼德勒,围歼英缅军主力;另外河边正三还以一个师团为主力,由同古东进东枝进攻腊戍,北进八莫、密支那,迎击南下的中国远征军。
英缅军的糟糕表现直接迫使国民政府不得不派兵南下缅甸作战,为了打赢这一仗,老蒋也下了血本,直接从中央军的战斗序列抽调了9个师15万人参战,并且以罗卓英为总司令,美国陆军中将史迪威为总参谋长。
除了国民政府的远征军以外,在缅甸还有英联邦的英缅军,总兵力有十万人左右,以亚历山大为总司令。就兵力而言,中英联军是日军的3倍左右,另外各种物资以及装备也不比日军差多少,所以盟军方面对于这一仗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根据日军的动向,缅甸战役总指挥部随即做出反应,在国民政府没有彻底接手缅甸的防御之前。英缅军要联合国民政府一起守卫缅甸,毕竟缅甸要是丢了,受害的也不仅仅只是中国,毕竟缅甸是进入印度的东大门,缅甸丢了日军主力很快就能进入印度。
英联邦虽然不愿意为中国政府埋单,但是却不得不同意这样的做法,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女王陛下头上最漂亮的珍珠被日本人摘去。中英联军商定。以仰光至曼德勒铁路为界,铁路以东至泰国边境为中国远征军防御地区,铁路以西为英军防地。中、英两国联军按照日军进击的路线分三路布防迎敌,计划在平满纳至曼德勒地区,与日军会战,围歼敌人。
9月底。中国远征军第5军为中路军,军部设于漂贝,其先头部队第200师到达同古接替英军第1师防务,防守同古,另外隶属于第五军的新22、第96两个师集结于曼德勒东北地区。远征军第6军为东路军,军部设于雷列姆,暂编第55师。位于垒固地区,第49师,位于孟畔地区,第93师,位于景东地区,防止降日泰军从东进攻,及掩护第5军左侧背。远征军第66军,位于曼德勒至腊戍之间。为机动部队。
第5军入缅的先头部队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是一支机械化装备的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勋的部队,先行入缅,士气高昂。军运卡车身上,贴满了用中、缅两国文字书写的标语:“中**队为保卫缅甸人民而来!”“加强中英军事合作!”“缅甸是中国最好的邻邦!”“驱逐倭寇,扬威异域!”“为国争光,不胜不还!”
同古南距仰光250公里。北距曼德勒320公里,是仰曼铁路的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西北还有克永冈机场,是日军“必须迅速占领”之地。而远征军则认为。它与西线普罗美和东线毛奇互相呼应,构成阻止日军北犯的屏障。仰光失陷后,同古争夺战,就显得更为重要。
驻守在同古一带的英缅第1师士气极为低落,既不了解敌情,又未作迎战准备,只准备安全后撤,保存实力。9月26日,日军向同古推进,英军同时撤往普罗美。从27日起,日军第55师团第112联队向同古发起攻击,第143联队于29日投入战斗,双方激战至10月8日已达14天之久,谁也没能迫使对方后退半步,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未曾遇到过的猛烈抵抗。
由于根据不久前重庆军事会议上陈锋提出的建议,认为英缅军不会也不可能积极行动配合,如果将英军作为战略上的重要一环,很可能因为英军的失误而造成远征军的巨大损失,所以陈锋建议国民政府只将英军作为辅助部队,而不是主力守军,所以同古会战虽然和历史上一样惨烈,但是结果却截然不同。
当然了,这也和陈锋的出手有关,在陈氏家族大量的武器装备的支持下,国民政府在远征军的装备和编制方面也变的财大气粗起来,原本十万人的编制硬是变成了15万人,当这15万精锐抵达缅甸之后,所产生的影响非同一般,再加上英国政府宣布放弃缅甸的所有权,这也使得缅甸本地的军民对于日军的态度和历史上截然不同。
历史上日军之所以能如此的猖獗,高歌猛进,以区区三四个师团就能打的十余万远征军以及十余万英缅军屁滚尿流,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日军战斗素养高,部队战斗力强悍,而盟军方面则是士气低落等等。但是还有一点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包括缅甸本地居民在内的广大东南亚人对日军的支持。
没错,就是支持。因为在东南亚各国的民众眼中美英军队都是侵略者是殖民者,而日本人则是解放者,是不是很讽刺,但是这是事实。在缅甸,战前许多缅甸人曾寄希望借助于日本人就可以结束国内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很多人自愿充当日军的向导,为日军带路,并且为日军提供英缅军的去情报。
另外,还包括缅甸独立运动领袖昂山领导的缅甸独立军更是直接加入日军的阵营,同日军一起向英缅军发动进攻,这也是日军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但是随着英联邦公开声明放弃缅甸的所有权,并将其移交给缅甸的宗主国中国,这极大地平息了缅甸内部的反对浪潮。再加上缅甸独立军的领导人在与日军合作的过程中很快就看清了日本“同盟者”的狡诈和虚伪,因此很多人并不愿意同中国远征军进行战斗,所以导致日军在同古遭遇前所未有的抵抗。
在同古会战进行的同一时间,远征军后续部队纷纷按预订计划运送到同古前线,截止10月8日中午,集结在同古外围的远征军已经超过了6万人,而同古外围的日军只剩下不到一万五千余人了,其主力已经陷入远征军的半包围之中,如果不撤退,将会被远征军包了饺子。
10月8日晚,日军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大将下达最后命令,命令第55师团立即撤出同古,同古会战结束。历时14天的同古大战终于以中**队取得最后胜利而告结束,尽管同古城此时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但是其意义却非同一般。
首先同古会战遏制住了日军迅速推进的战车,减除了中国西南边陲以及印度方面的危机。其次保住了滇缅公路,这对于国内的抗战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消息。最后就是日军在东南亚终于吃了败仗,这等于打破了日军在东南亚不败的金身,对于东南亚各国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消息传来,全国振奋,当然了最高兴的莫过于陈锋本人了,远征军竟然取得了同古会战的胜利,这真的是出乎陈锋的预料。尽管他为远征军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另外还提了很多建议,但是陈锋也知道有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不能改变远征军的命运他是一点信心也没有。
历史上就是因为日军攻占了同古,远征军整个战线开始崩溃。日军一路追击攻占腊戍,切断滇缅路,随后又进占曼德勒。中英军队被迫向印度和中国境内撤退。在撤退过程中杜聿明见滇缅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军占领,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除了孙立人的新38师撤往印度以外,其余部队跟随杜垏明取道野人山回国。
绕过密支那经野人山回国不但路途较远,且道路艰难,渺无人烟,给养困难。在野人山中的第5军大部队却迅速陷入困境,粮尽弹绝,军心涣散,疾病流行,病死饿死大量官兵,以至沿途尸骨遍野,前后相继,惨绝人寰,3万5千多人只剩3千多人,其中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团长柳树人、第96师副师长胡义宾、团长凌则民等牺牲殉国。
最后只剩半条命的杜聿明还是率军直属队和廖耀湘新22师撤到印度,另跟随第5军后入野人山的66军第28师5千人因前面第5军已将树皮草根芭蕉叶等都吃完,处境更惨,最后只剩百余人活命,结局极为悲惨。
没想到远征军改头换面之后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缅甸的命运。有了同古会战的胜利,想必可以守住缅甸了,最不济也能守住缅北,不至于被日本人打到云南境内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东北战略——陈锋的阴谋()
中国火了,南北两个战场皆取得了巨大胜利,这让美英等国关于中国的定位产生了怀疑,这样的一个国家真的甘愿做他们的炮灰吗?
显然这个答案还有待商榷,中国的领袖蒋在参加华盛顿会议时的态度他们还记得,明确不同意先欧后亚的战略布置,最后是迫于无奈才同意的,他的心里对于美英的这种做法肯定是很不满意的。至于中国国内的那位陈上将更是不同意这样的安排,多次致电他们,认为先欧后亚的战略不妥。
现在中国政府在南北两个方向都取得了重大胜利,这对于美英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必须重新审定中国的国际地位,绝对不能将中国视为简单的炮灰国家,那样只会让彼此间的关系变的更糟糕。
然而,还没等美英两国的高层做出反应,华盛顿邮报突然刊登出来的一份报道彻底燃起了美国民众的怒火。
这份报道是10月9日刊登出来的,而且还是以华盛顿邮报头版头条的形式刊登出来的,标题为《美国大兵的死亡行军路》,撰稿人叫克莱尔。摩根。
这份报道很长,主要是报道了美菲军在巴丹战役失败之后向日军投降,但是投降之后并没有得到日军的善待,而是踏上了一条不归的行军之路。
文章的最上面是一个美国将军,很多人都认识他,他就是金,美国陆军中将,巴丹守军总司令官。不过这张照片远比之前报纸上刊登出来的照片逊色,因为中将阁下的精神萎靡,身上的衣服也破了,而且还很脏。最重要的是环境,只见将军阁下的旁边是一个拿着指挥刀的日本军官,从军衔上看好像是一个日本中将,有关注新闻的人一眼就认了出来,那个日本中将叫本间雅晴。是日军南方军的一个高级将领,同时也是进攻巴丹的最高指挥官。
“。。。。。。将军最终还是下达了投降的命令,他是为所有已经失去援兵并且消耗掉最后一颗子弹的士兵们着想,他不希望他的士兵做无谓的抵抗,五万多人的死亡已经对得起美利坚合众国的所有纳税人了。士兵们郁郁不乐地聚在一起,有些人眼睛里闪烁着耻辱的泪水,他们不安地等待着征服者。。。。。。”
一段文字过后又是一张照片。第二长照片是一个美军上尉,照片上除了上尉之外还有一个主角,那是一个日本士兵,只见上尉倒在地上,满脸鲜血,日本士兵正在用枪托猛击他的头部。
“。。。。。。陆军航空队上尉马克。沃尔菲尔德首先看见了日本兵。他们驮着一门山炮,笑容满面,说话温和。他松了口气,暗想,他们毕竟还不是那么坏。但是当这些征服者走到他们面前的时候就变了样子,他们面孔铁板,一到现场就忙着搜索财物。把俘虏的毯子、手表、首饰、刀片、餐具、食品甚至牙刷一扫而空。一个日本兵在沃尔菲尔德身上搜出了二十发四五手枪子弹,便一面吼叫一面用枪托猛击他的头部。。。。。。”
文字过后又是一张照片,第三张照片是一个美军中校和一根断指,当然还有一个笑逐颜开的日本士兵。
“。。。。。。陆军中校杰克。塞韦尔被日本士兵看到了手上的金戒指,伸手就要。但是那是他的结婚戒指,塞韦尔把手往后缩,不想将它交出去。那个日本兵刷的一声从枪上拔下刺刀,亲手残忍的将塞韦尔的手指切了下来。把戒指取走。。。。。。”
这些还只是一个开头,虽然令人生气,但是还不至于让所有人感到愤怒,毕竟作为征服者他们有理由享受征服者的快感。然而接下来的一张照片却让所有的美国人都愤怒了。
这次的主角依然是一个美国士兵,破烂的军装已经看不出他的职位,或者是一个军官,也可能是一个普通士兵。但是这些都不重要,照片上的他是一个俘虏,而且还是一个被残忍杀害的俘虏,只见这个士兵倒在地上。一只手臂伸的高高的,而在他的身上却插着七八把明晃晃的刺刀,旁边则是几个狞笑着的日本兵。
“。。。。。。他是一个美国士兵,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和所有的美菲俘虏一起将要被送到100公里外的俘虏营。炎炎的烈日下,战俘们口干舌燥,拖着虚弱的身体步履蹒跚的前行着。他们不知道前面的路还有多远,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突然,这个士兵滑倒在路边的灌木丛中,他试图挣扎着起来,可是力不从心。几个日本兵朝着他跑去,一个日本兵恶狠狠地朝着汉克虚弱的身体连轧了四五刀,紧接着又有几个日本兵在他身上扎了几刀,鲜血从他的上衣里流出来,他挣扎着想重新回到队伍,可没由于失血过多倒在了行军路上。。。。。。”
下面的一张照片更是惨不忍睹,照片很清晰,从上面看那是一处池塘,面积很大,但是令人不堪直视的是池塘边上到处都是死人,从死人身上的衣服看,他们都是美军士兵,仅仅照片上露出的一小块面积,至少有上百具尸体。
“。。。。。。日军并没有按照国际公约对战俘的规定来优待他们,就在行军开始之前,日本菲律宾派遣军司令官本间雅晴已经命令这些押解的日本士兵,对任何不能坚持走到战俘营的巴丹战俘都要消灭掉。这已经是行军开始的第三天了,俘虏们依旧没有水和食物。巴丹半岛上有很多的泉水和自流井,但日本人就是不让战俘们喝。日夜行军,使得战俘疲惫不堪,饥渴难忍。几乎每到一处水源,就会有踩踏事件发生,高温之下,人们极端口渴,遭受的苦难也就更多。一看到水,战俘们依旧像发疯一样,越来越多的尸体倒在了池塘边,有被践踏而死的,也有被日本兵枪托和刺刀捅死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