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光荣使命1937-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是口径的重型榴弹炮。
有了这些家伙,薛岳对于这次作战很有信心,他唯一担心的是长江里的那些日本军舰,陆军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将触角伸到水里去啊,况且海军军舰的舰炮可不是吃素的,离得远了咱打不着人家,离得近了就得挨轰。海军舰炮可不像陆军炮兵那样只有几十毫米口径,动则几百毫米,那一炮下去方圆几十米内就是绝对死亡区域。
不过陈锋并没有将对付日本海军舰队的任务交给薛岳,而是交给了空军,陈锋要求空军方面不惜一切代价将游弋在长江里的那支日本海军舰队给干掉,同时让周铁蛋的特战队配合空军行动。
8月18日,宜昌保卫战打响,华中战区副司令长官张自忠亲自到宜昌前线指挥作战。
日军在宜昌方面共投入了4个师团的步兵以及50余艘大小战舰,总兵力十万余人,由日军华中派遣军参谋长冢田攻中将指挥。
冢田攻此人很崇拜德意志军队,以精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德国方面战史著名。关于德军一九一八年之塞姆河大反攻,即史家所称之德军最后攻击,冢田曾搜集一切材料,辑为专书,仅斯帕德军大本营之活动材料已搜集一厚册。一战后,冢田专门赴德问学于埃里希。冯。鲁登道夫,执弟子礼甚恭。
对于宜昌冢田攻是志在必得,根据情报部门传回来的情报先是,宜昌方面只有中国新成立的华中战区的2个步兵师的兵力,而且这两个师都是以之前被击溃的支那溃兵和新招的新兵组成,战斗力十分有限,即便没有海军的支持,单单靠手中的陆军也能轻易地打下宜昌。
所以冢田攻从一开始摆出来的就是一副强攻的架势,在未与海军方面沟通的情况下,冢田攻就命令麾下的4个师团齐头并进向宜昌正面征地发动了强攻。
冢田攻想当然的认为,凭中国守军的战斗力,2个师也就相当于大日本皇军的一个师团,甚至于还远远不如,现在他一下子摆出四个师团,中国守军应该会主动撤出宜昌吧!即使是抵抗,也不过是做个样子而已。
但是事实上,在进攻宜昌的第一天,日军就遭到了张自忠所部的猛烈阻击。由于陈锋明确表示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所以张自忠直接命令部队沿宜昌附近有利的地形进行布防,甚至于将城门一带全部改造成了防御工事,城内的老百姓也被紧急转移走了一多半,剩下的全都躲进了防空洞。
张自忠所部在宜昌城外共建立了4道防线,2个师零2个团6万余守军分批次进驻阵地,阻击日军。另外,在战场以西300公里处,有3个整编师正快马加鞭赶往宜昌前线。
冢田攻所部第一天就发动了23次冲锋,但是都被张自忠所部给打了下来,所部损失惨重。不得已,冢田攻只得联系海军方面,要求他们立即配合陆军方面做战。
但是就在海军刚刚出了武汉港口,在赶往宜昌的途中遭到中国空军的阻击,80余架中国轰炸机在30余架战斗机的掩护下突然出现在长江航道上,对日本海军舰队展开了追逐轰炸。
日本海军舰队也不甘示弱,一方面利用军舰上的高射机枪和高射炮反击,一边向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发报,请求空中支援。
很快从武汉机场起飞的日军战机就赶抵战场,双方空军在长江上空进行了一场极为惨烈的空战。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双方才结束这次空中搏斗,此战双方各增援2次,共投入620余架战机。最终以日军被击落183架、被击沉16艘舰艇,中国空军被击落112架战机而告终。
在宜昌保卫战开始的同时,日军第十一军主力12个师团外加伪军9个师,共计48万人在指挥官阿南惟几大将的指挥下沿常德向前推进,其前锋部队已经到了大庸(张家界)。
而华中战区则是以15个整编步兵师、3个装甲师、7个炮兵旅迎战,指挥官为薛岳,另外在大军后面,陈毅率领6个整编师作为预备队压阵。
大庸此时还只是一个督察区,相当于一个县,还不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旅游大市张家界。但是这里却是通往湘西进入重庆的必经之路,所以这里也就成了中日双方争夺的重点。
不过这里相对于宜昌来说,对于守军更有利。大庸多山,多大山,而且地广人稀,守军沿山布防,日军是 仰山而攻,处于不利地位。
再加上地形的限制,日军一下子根本不能投入太多的兵力,只能采用添油战术。因此战斗从一开始日军的伤亡就很惨重,而且进展很小。
阿南惟几自从吃过薛岳两次亏之后,对于这位中国将军很是重视,在视察完前线之后,阿南惟几认为这样打下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添油战术是兵家大忌,这样既便是打上一年两年也不可能打下大庸,只会徒增伤亡。
鉴于麾下有四十多万大军,所以阿南惟几一方面继续攻打大庸,一方面则是派出2个师团南下古丈,准备抄了大庸前线数十万中国守军的后路。
但是薛岳岂能给日本人这个机会,当日军的两大师团抵达古丈县罗溪镇的时候,突然发现这里竟然早就有中国守军驻扎,而且还修有完备的工事。
恼羞成怒的阿南惟几不顾参谋长的劝阻,命令部队立即对罗溪镇发动进攻,可惜的是,日军猛攻一日,除了给自己造成一些伤亡之外,罗溪镇阵地岿然不动。
第六百八十一章 背地里的阴招()
日军中路军遭到陈锋所部阻击的同时,南路的4个师团的日军外加7个师的伪军也遭到了西南战区的阻击,相比而言,龙云没有薛岳那样自信,作为中国北洋时期就存在的老牌军阀,龙云可谓是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尽管手中掌握着四十多万精锐部队,但是却不敢主动出击,而是命令部队沿黔北的山林布防,目的是为了阻止日军进入贵州。
当然了,龙云这样做还有一个顾虑就是为了随时增援缅甸战场,刚刚接到消息,日军在缅甸再次纠结了十余万部队,对远征军展开了全面进攻,同时泰国的5个步兵师也出兵中泰边境、泰缅边境,配合日军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区区十五万远征军兵力明显单薄,况且还是在境外作战,补给十分不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距离缅甸战场最近的西南战区责任就空前沉重,不但有保土之责,同时还要兼任缅甸战场的奶娘,一旦远征军作战不利,西南战区就必须无条件南下增援。
不过,即便是西南战区不能全力应对,日军想要进入云贵高原也是千难万难,云贵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地形是西高东低,且多山少路,地贫人穷,有价值的目标并不多。就那整个黔北来说,能让日本人看上眼的只有一个遵义。
但是从湘南进入黔北再到遵义这段路,路程虽然不长,但是全都是盘山路,而且十分崎岖狭窄,有的地方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需要一挺重机枪就可以将整条道路封死。
龙云虽然没有制定反击计划,但是单单一个防御作战的方案就把日军难住了。十余万大军在黔东北的山道上整整堵了七八天,依然没能将不到百公里的黔东北山道走完。
其实纵观日军所谓的“勇”字号作战计划,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豪赌,是一次军事冒险。虽然看似计划周密,但是这毕竟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整出来的,几乎所有的战略设想都是在最理想的想法下制定出来。一旦在一个点上出现问题,那么整个作战计划就露洞百出。
军事上还未取得任何战果就被英勇的中国精锐遏制住了攻势,作为此战的最高指挥官,烟俊六大将的心情可想而知。
到了烟俊六这个级别,大本营方面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因此烟俊六大将很清楚“勇”字号作战计划对于日军来说意味着什么。胜利了那还好说,一旦进攻遇挫,计划失败,那么意味着大日本皇军必须要接受从中国撤兵的事实。
中国事变(卢沟桥事变)到现在已经整整五个年头了,打到现在这种地步。整个日本国民和军队所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惨重。高达几百万人的伤亡让日本每五十个家庭就会有一个家庭承受失去亲人的悲痛。可以说现在所占据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日本国民用鲜血换来的,要是就这样灰溜溜的从中国撤兵,政府和军队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更何况作为一个军人,为大日本帝国开疆拓土是他的最高荣誉。现在疆土没有开拓好,反而被人家赶回了老家,烟俊六深以为耻。
经过再三考虑,烟俊六大将决定放手一搏,他命令隶属于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直辖的所有的谍报人员全部出动,对于之前预定的目标进行全方位的清除,一方面是为了打击中国人的抗日锐气,同时也为了搞乱中国社会。
8月23日,重庆南大街丁字路口发生一起枪击案。一名少将军官被当街刺杀,事后调查发现这名少将军官是国防部主管后勤的李光烈,是老头子在位时的红人,没想到竟然被人当街枪杀。
据目击者描述,枪手是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当时李光烈少将的车子路过丁字路口的时候,这个女人突然窜出来倒在了路边,李光烈少将的司机还以为自己把人撞了,于是急忙下车查看,没想到这个时候凶手迅速跳起,对着车内的李光烈少将连开三枪,李光烈少将当场不治身亡。
同一时间,成都通往绵阳的公路上发生一起迫击炮伤人事件,四川行署主任贺国章的助手王学利在前往绵阳的途中遭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的炮击,造成19人伤亡,王学利也在此次袭击中身亡。
24日上午,归绥市长许光英在归绥市政厅门前被刺杀,凶手是市政厅的一名男清洁工,在众人反应过来之前,凶手自杀身亡。
在短短5天的时间内,多地连续发生了三十多起军政官员被刺杀的恶性事件,造成一百余名官员伤亡,并且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经侦查,则是日均针对中国高级军政官员的一次特别行动,陈锋随即反击,急招新成立的国家安全局局长戴笠、副局长李克农、花荣、国安局机要科主任王静雅前往军委大楼,商讨对日间谍战。
要说新成立的这个国安局,陈锋要多郁闷就有多郁闷,原本按照他的想法,这国安局还是要秉承平衡原则,由原国民政府、延安方面以及他手下的情报机关共同组建而成,一方面当然是为了正和情报资源,建立一支强大的情报部队。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希望通过整合情报部队增强各方的联系和凝聚力,毕竟情报部门是最能了解和挖掘秘密的。
因此在组建国安局的时候,陈锋让国民政府的情报之王,老头子的得力干将戴笠出任局长,而代表延安方面的李克农和代表他陈某人的花荣出任副局长,另外让康泽出任行动组大组长。
但是让陈锋感到郁闷的是,当命令下达之后花荣亲自来找陈锋,向陈锋主动承认自己是延安方面潜伏在陈锋身边的人。
花荣的话令陈锋颇为震惊,这华荣可是和他一路走过来的老弟兄了,从他1937年起兵以来就一直跟着他,没想到竟然是延安方面的人。不过花荣随即也解释说,一开始他并不是可以要潜伏到陈锋手底下的。
当时花荣正奉命前往塞北地区收编晋察冀交界地带的一支土匪武装,正当花荣成功收编这支土匪的时候,陈锋所部神兵天降,将花荣和百十多个土匪全都整成了俘虏,之后花荣通过重重考核成了陈锋手下的情报之王。
更让陈锋感到无语的是,根据花荣所说,在他身边除了花荣自己以外,还有一个隐藏的很深的间谍特务,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陈锋的小姨子王静雅。
要说这王静雅可远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作为北平大学的学生,王静雅在很早以前就入了党,正是因为王静雅的牵累,在北平大学当教授的王老爷子被北平当局以通匪的名义抓了起来,最后冤死在了狱中,王家姐妹也被迫到处流浪,最后机缘巧合之下和陈锋结缘。
陈锋没想到自己家的小姨子竟然也是延安方面的人,这个消息可比花大脚自己的身份更令人震惊。与此同时陈锋最想知道的是与自己同床共枕的王清雅是不是也是延安方面的人,这对陈锋很重要。
令陈锋欣慰的是,王清雅虽然是王静雅的亲姐姐,但是却和延安方面一点关系也没有,同时也不知道王静雅是延安党员。
花荣之所以向陈锋坦白,一方面是因为一直以来陈锋对他都很不错,而且他也知道陈锋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如果不是陈锋的老婆太多的话,他就是一个最合格的党员了。再加上陈锋任命他当这个国安局副局长的意思他也清楚,因此花荣觉得自己不应该继续隐藏下去了。
其次就是现在通过统一的趋势已经很明朗了,延安方面也觉的没必要再在陈锋身边安排花荣这样的高级棋子了,毕竟时间长了难保陈锋不会发觉,与其被陈锋自己发现,还不如大家说开的比较好,毕竟当时只是机缘巧合,不管是花荣本人还是延安方面都没有刻意的对陈锋设过局。
最后就是延安方面认为花荣和王静雅确实不能再呆在陈锋身边了,因为陈锋现在的地位不一样了,虽然陈锋自己将政府首脑的身份剥离了出来,但是陈锋强大的个人威望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消失的,一旦让人知道延安方面在陈锋身边布置情报人员,这很可能引发全民不满的,甚至还会诱发更为严重的事情。
得知了这些事情之后,陈锋虽然心里确实有些不好受,有一种被亲人兄弟背叛的感觉,但是却又发作不得,正如花荣说的那样,不管是他还是王静雅,当时和他结缘真的是机缘巧合,他们没有针对陈锋制定过任何的计划或者是行动,一切的一切真的只是巧合。
其次就是这几年陈锋对于延安方面一直是另眼相看,双方的关系一直都很不错,所以花荣和王静雅也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陈锋的事情,所以思来想去,陈锋还是决定任命花荣为国安局的副局长,同时任命王静雅为机要科主任。
这次日军在暗地里动作频频,陈锋就想起了这支强大的情报部队,是时候让他们履行自己的职责了。
第六百八十二章 :日本人要和谈()
陈锋深知,出动大部队对付日军的间谍特务是不明智的,那样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况且现在前线正在交战,每一个团的野战部队都是极其珍贵的,日本人这样做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他分兵吗,陈锋岂能让日本人称心如意。
对付间谍最好的手段就是用国安局这样的内卫部队,况且陈锋也想检验一下国安的战斗力,要知道现在的国安是由原来的军统局和陈锋手下的情报部门结合延安方面的特科组成的,囊括了中国最顶尖的情报人才,实力十分强悍。
就拿兵员来说吧,尽管只是一个主管情报的部门,但是单单原军统就有足足十几万人,陈锋所部的情报部门也有十多万人,加上延安的特科,三个部门外围加核心成员就超过了25万人。
经过整合,现在的国安分4个组,每个组又分4个部,国安虽然没有正规的成建制的部队,但是却有大量的锄奸队,就拿行动1组来说,其主管的范围是长江以南的锄奸、刺杀、伏击等任务,在每个省都有一个大队,每个大队各有40个中队,每个中队都10个小队,每个小队5个5人行动组,遍布江南地区的行动组成员超过了2万人。
这些人也许拉上战场并不能同日本鬼子面对面的拼刺刀,但要是说在敌后战场或者是阴暗战场的话,这些人所发挥的战斗力是惊人的,因此这次面对日本间谍特务的挑衅。陈锋决定派出国安来应对。
事实证明陈锋做法是十分正确的,戴笠等人从军委大楼出来之后,很快就制定了反击计划,对已经掌握了的日方间谍立即予以逮捕,然后通过那些人逐步深挖,各个击破。
很快,日军在重庆、成都的间谍机构就被摧毁了,击毙和抓捕了大量的日伪间谍。与此同时,国安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反间谍特务的大行动。
战至9月中旬,东北战场再次取得重大进展。在卫立煌的指挥下。中苏联军在敦化取得大捷,全歼日军4个师团,一举扫清了东北腹地的障碍。同时,大军攻占伪满洲国的国都新京。伪满皇帝和大批的伪高官在日军的协助下逃往通化。
新京失守。日伪军损失惨重。除了被歼灭的4个野战师团之外,日军还在新京损失了2万余人,另外还有十多个伪军师看到日军败象以露。在关键的时候战场起义,倒戈一击,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接到梅津美治郎大将发来的电报,大本营方面彻底沉默了,中国战场由北向南延绵几千公里的战线上,中日两国一共投入了480万大军展开决战,在北方是中苏联军占有绝对优势,处于进攻的地位。而在华中地区,日军在表面上处于上风。
但是日军现在是有苦自知,东北华北大局已定,仅剩的北平、奉天已经不足以支持大日本皇军继续战斗下去了,而华中地区又迟迟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再这样拖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大本营认为趁着现在还有一点优势,应该同中国政府进行最后之谈判。
日本方面认为,只要大日本帝国以从中国战场撤兵为条件,中国政府应该愿意和大日本帝国进行谈判,因此裕仁天皇亲自命令外相和中国外交部进行沟通。
日本人要谈判,当毛周两个人拿着外交部长转呈上来的电报让陈锋看的时候,陈锋若有所思,不过陈锋却认为中日两国其实并没有什么可谈的,已经打到这个地步了,要么一方倒下,要么大家同归于尽,万没有中途休战的可能。
同时陈锋也说了自己的理由,日本人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谈判,甚至于不惜以撤兵为条件,那是因为日本人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他们的战争资源已经不允许日本继续将这场战争继续下去了,现在喝汤就是给日本以喘息的机会,等日本恢复了实力,新一轮的侵略扩张就会再次到来。
日本与中国不同,千百年来中国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国,直到现在都没有完成最基本的工业化,工业基础薄弱。而日本就不一样了,经过明治维新百余年的发展,日本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工业基础雄厚的工业强国,只要给日本人十年的时间,到时候日本就能恢复实力,受伤的还会是中国人。
我们将日本人拖到现在这种地步完全是用几千万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因此绝对要打蛇打死,绝不留后患。
况且日本人提出的条件也太想当然了,竟然想把局势恢复到37年之前,想得美。打了五年又回到了原地,你想打就打不想打就不打,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和谈,没门。
中国地大人多,再打十年还是中国,日本就不一样了,不要说十年了,再打三年恐怕就会被拖垮。
陈锋的态度很明确,除非日本方面无条件投降,否则中国是不会停止进攻的。
得知日本方面正在加紧与中国政府交涉,双方有和谈的意图,美苏英等国的政府都慌了,中国政府经过重组后之后,在亚洲战场上所发挥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可以说是中国独自撑起了亚洲战场,要是这个时候终日和谈,那么对于美英等国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为此,罗斯福和丘吉尔紧急磋商,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盟国首脑间的会晤,加大沟通,同时也商讨下一阶段的战争。
对于罗斯福的提议,丘吉尔和斯大林都认为很有必要,但是他们担心陈锋不会出席这次会议。一方面是陈锋这个人很神秘,这么多年来也只是去过一次莫斯科,其余的不管是罗斯福邀请还是其他各国首脑人物邀请都被他拒绝了,况且现在中国正在与日本进行战略决战,这个时候陈锋未必就愿意赴会。
另一方面是这个现在正在实施军政分离的国策,陈锋已经于几个月前主动交出了政府方面所有的权力,只保留其对军队的领导权,也就是说陈锋现在并不能代表中国政府,种植问题很多很麻烦。
但是罗斯福却认为这些对于中国来说都不是问题,作为一个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深了解的人,罗斯福对于中国人的行为办事习惯也有所了解,在中国,很多规定都只是摆着看的,人们并不会因为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而死抠,他们相当的灵活。
陈锋现在虽然已经将政府主席的职位交给了毛,但是毛并没有被所有人认可,现在不过是一个代主席,而陈锋的政府首脑身份依然被国民认可。况且陈锋现在掌管着国家的所有武装力量,在中国陈锋是最有力量的男人,没有人能比他更能代表中国,现在唯一的担心就是陈锋愿不愿意参加会议。
9月20日罗斯福致电中国政府,邀请陈锋参加原计划在10月初举行的开罗会议。
对于罗斯福的邀请陈锋倒是很想去,毕竟开罗会议上的很多协议对中国还是很有利的,要是不参加的话对于中国来说可是一个莫大的损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