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光荣使命1937-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5月9日,防卫总司令部下达命令:“东部军以其指挥下的航空部队,包括随时担任防空任务的飞机计800架及高射炮部队,主要负责掩护以皇宫为首的京滨地区的政略战略上及生产的中枢部门。此外,在立川、太田、常陆、釜石等地配置部分兵力,掩护该地区的生产设施。此外以近卫第一师团为首的24个师团沿岸防卫,首先迅速加强伊豆诸岛的战备,随后加强八户平原、仙台平原、水户平原、房总半岛、相模平原附近重要地区的战备,把重点放在伊豆诸岛、八户平原、房总地区。”
“中部军以其指挥下的航空部队及高射炮部队,主要掩护名古屋、广畑、京都等地的生产设施。以步兵第33、55师团为骨干的36个师团负责沿海防御滨松平原、丰桥平原、纪伊平原、高知平原附近重要地区的战备,把重点放在滨松平原。另外,准备随时可以将5个师团调往他处。”
“西部军以其指挥下的航空部队及高射炮部队,主要负责掩护仓幡地区的重要生产设施。另外,在长崎、福冈、大牟田等地配置部分兵力,掩护该地区的生产设施。另外以41个师团负责沿岸防御,首先迅速加强西南诸岛的战备,随后加强种子岛、宫崎平原、鹿屋平原、萨摩半岛附近重要地区的战备,把重点放在西南诸岛、宫崎平原。另外做好准备,如果敌军侵犯西南诸岛,能够增援4个师团。”
“预备总军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国内的在乡军人集结起来,加以训练,随时准备增援各个战场。”
“第1航空军与海军紧密合作,当敌军机动部队来袭时,一并指挥第5飞行团,歼灭敌航空母舰;当敌军侵犯时主要歼灭敌军运输船。”
。。。。。。。。
ps:
写到现在本书已经快要220万字了,同时剧情也到了快要结束的时候了,本书预计在本周内完结,结局之后还会有几章的番外,感谢大家的一路陪伴与支持!!!
第六百九十七章 希特勒之死()
其实关于本土决战的设想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就有了,因为就当时的战略环境而言,日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击垮美英两国,因此在制定对美英作战计划的同时还想好了后路,一旦进攻不顺利,第一阶段的战争无法彻底击垮美军占领南太平洋地区,那么日本就打算在本土与美英决战。
虽然后来由于战斗出奇的顺利,日军在开战半年左右就攻占了南太平洋上绝大多数的岛屿,所以关于本土决战的相关一切东西都被束之高阁。不过之前所做的一些准备却没有荒废,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日军预先确定的本土决战的战前准备终于完成了,大兵团的配备也大体就绪。
不过,由于盟军空袭加剧,导致日本国内大量的工厂被炸毁,军工生产能力骤降。此外,由于大量的桥梁个公路被炸毁,日本国内大量的道路被阻塞,燃料、粮食、布匹等资源也严重不足。
除了这些之外,日军各部队的装备和训练以及后方的准备进展也十分迟缓,主要原因是日军从海外各个殖民地撤兵的时候,丢掉了几乎全部的重武器和一半以上的轻武器。没有武器,部队那就不叫部队。
即便是布置在前线各部队的武器装备也不是十分完整,有些一些部队还缺少部分火炮与重武器,特别是马匹、汽车缺欠很多。关于阵地的构筑,在九州、四国、关东地方沿岸的重要正面战场。仅完成计划的60%至80%,而其他的正面战场则大都仅完成50%左右。
训练问题,除了在后方集结的决战兵团外,都忙于构筑大规模的阵地,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训练。
关于最重要的后勤方面的准备问题,九州、四国方面,弹药的集结完成100%,燃料的集结完成94%。粮秣的集结完成16%;但决战时集中兵力所需的物资集结,则十分令人担心。关东方面,粮秣集结了50%,但是弹药、物资器材的集结,由于优先供应九州,仅集结了一部分。其他地区,除京都方面外,后勤准备工作更为迟缓。
5月19日,盟军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战。终于在菲律宾西北部的山区内将日军第十四方面军仅存的十万余人歼灭,日军第十四方面军最高指挥官山下奉文大将被击毙,至此。统治菲律宾3年多的日军第十四方面军就此覆灭。
得知山下所部全军覆没。日军方面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大本营正式追授山下奉文为大日本帝国陆军元帅,并且在东京为手续费举行了大规模的国葬。
日本政府和军部的意图是想借此激起日本国民同仇敌忾的情绪,毕竟此次作战和之前的任何一场战争都不一样,这是要在日本本土作战,相对于日本人来说。盟军就是侵略者,如果宣传好了,对于本土决战助力可不小。
果不其然,经过日本政府的刻意宣传,日军设在各个城市的征兵点都挤满了满脸愤慨的青年。
不说日本政府正在试图将整个日本变成一座大的要塞。反过头再说欧洲方面的战事,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准备已经进入了尾声。
为了一举撕开德军的西线阵地,盟军对诺曼底登陆战役十分重视,为实施这一大规模的战役,盟军共集结了多达288万人的部队。陆军共36个师,其中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空降师,约153万人。
海军投入作战的军舰约5300艘,其中战斗舰只包括13艘战列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在内约1200艘,登陆舰艇4126艘,还有5000余艘运输船。
空军作战飞机13700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架,运输机滑翔机3000架。为此,盟军的空袭由轰炸德国的工业区转变成轰炸德国的交通线,由于盟军对德的轰炸,使修建大西洋堡垒的进度一再变慢,甚至有些修建大西洋堡垒的工人被迫去修建铁路。
从1944年3月底至5月底,美国、英国、加拿大的数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截止5月20日。盟军全线准备妥当,只要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一声令下,几百万大军就会出现在诺曼底,对法国境内的德军展开全面的进攻。
但是前线各部队等待的吗,命令却迟迟没有下达,原定于5月中旬的登陆计划直到20日都没有任何动静,这引起了前线很多高级军官的不满。
不过艾森豪威尔也没有办法,这是盟军最高统帅部的命令,要求他们继续集结待命,只有得到盟军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他们才可以发动登陆战役。
盟军最高统帅部为何迟迟没有行动?那是因为有人要他们等着,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陈锋。
10天前小威廉发来电报,说已经和隆美尔联系上了,不过来么对于刺杀希特勒还有一些顾虑,他正在试图说服他。
5天前,小威廉再次传回消息,说他们已经和德军内部反对希特勒的青年军官领导人霍法克取得了联系,并且说服了隆美尔,正在制定刺杀希特勒的计划,预计将会在五月底行动。
根据双方的约定,在希特勒死后,负责西线b集团的隆美尔会放开西线战场,并且全力说服西线总司令克鲁格配合盟军的行动。但是盟军只能对德国的纳粹分子进行围剿,不能对德国国防军动手,战后对于德国的审判也要公平公正,绝对不能重蹈一战的覆辙。
陈锋就此事和罗斯福、丘吉尔以及斯大林进行了沟通,他们原则上同意隆美尔的要求。这对于双方来说试一次共赢的合作,因为就目前收集到的证据看,德军已经在西线做好了防御准备,如果强行登录的话,盟军的损失将会十分惨重。
如果隆美尔能配合盟军开放西线,那么盟军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登陆法国,然后长驱直入攻占巴黎和柏林,战争也将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大逆转,盟国也会以极小的代价尽快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
有了罗斯福等人的承诺,隆美尔也表示愿意全力配合盟军的行动,同时会亲自配合特工人员的刺杀行动。不过在刺杀行动没有开始之前,隆美尔希望盟军不要急着进攻。这也是盟军最高统帅部要求前线的部队集结待命迟迟不肯进攻的主要原因!
1944年5月25日,在德国柏林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德国元首希特勒遭遇了汽车炸弹的刺杀,生死未卜!
根据现场流传出来的情况看,似乎是希特勒当天要去柏林陆军学院参加一场演讲,而刺杀者似乎事先已经得知了他的目的地,因此在前往柏林陆军学院的必经之路上设伏,当希特勒的车队在路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一辆满载炸药的汽车突然冲了出来,并且恨恨地撞在了希特勒的座驾上,随后便发生了大爆炸。
希特勒到底死没死,这个脸隆美尔也不清楚,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根据上百次实验的结果以及隐约传出的消息,隆美尔等人可以判断出,即便是当时希特勒没有当场死亡,也会身受重伤,暂时不能理事。
对于隆美尔等人来说,一个死了的希特勒和一个不能理事的希特勒是一样的,只要他不干预德国的军政,那么德国就不会随着他一起走向灭亡。
同一天,在德军西线总司令克鲁格的命令下,138万德军放开西线阵地,迎接盟军登陆,同时配合盟军反攻德国。
欧洲战场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大逆转,可以预料得到,最多一个月的时间,欧洲战场就会有好消息传来,而这一切陈锋居功至伟。
5月30日,盟军攻占巴黎,同一时间,苏联红军进驻华沙。
31日,德国国防军在东线发表声明,愿意配合苏联红军反攻德国。至此,德军的两大集团同时背叛了希特勒政权,希特勒一手缔造的第三帝国摇摇欲坠。
6月1日,柏林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德国元首希特勒于5月28日晚在柏林伤重不治死亡,在死前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在遗嘱里,任命邓尼茨为德意志帝国总统和国防军最高统帅,负责整个德国的军政事宜。
对于这个任命,邓尼茨感到非常意外,从1943年7月以来他本人仅在公众场合与希特勒谈过话。希特勒从来没有向邓尼茨暗示过考虑让他做继承人,之前希特勒已经决定由帝国的空军元帅戈林做自己的继承人了。
但是戈林因为德军在前线的不断失利向希特勒建议,希望希特勒能够授权他掌管国家一切事务,并建议与盟军进行谈判。希特勒恼羞成怒,将之视为最严重的叛国罪,决定解除戈林的一切职务。
即便是戈林丧失了继承权之后,邓尼茨也从未从其他方面得到这方面的暗示。在邓尼茨看来,没有任何一个纳粹首脑人物会猜到这一点。虽然大家都明白,戈林已不可能成为希特勒的继承人。但希姆莱却在四处活动,企图代替戈林的位置。没想到到头来竟然会元首竟然会选择让他成为帝国的新元首。
第六百九十八章 德国投降()
尽管对于希特勒的遗嘱感到很惊讶,不过,邓尼茨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命。对于德国政府现在的局势,邓尼茨感到绝望。
不过希特勒的秘书马丁。鲍曼却在邓尼茨抵达柏林的第二天,将一份秘密文件送到了邓尼茨手中,文件的内容很简单,但是却令人震惊,希特勒授权邓尼茨代表第三帝国向盟军投降。
据马丁。鲍曼说,希特勒被炸伤之后一直处于昏迷,一直到5月27日晚才醒来,不过因生说他的情况十分不妙,能治愈的可能性只有5%左右,再加上得知隆美尔等人放开西线,配合盟军倒戈,希特勒深受刺激。
同时希特勒也知道第三地过完了,失去了国防军将领们的支持,单凭党卫军和盖世太保根本就抵挡不住盟军的进攻,在他死后如果想要保证第三帝国不被肢解,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无条件投降。
至于选谁当做自己的继承人,希特勒煞费了一番苦心,但纵观树倒猢狲散的第三帝国,除了邓尼茨,希特勒再也挑不出别的继承者了。戈林和希姆莱与盟军私下接触,在希特勒看来是严重的背叛;隆美尔更是想要置他于死地,显然也不是一个很好的继承者;宣传部长戈培尔和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都是文人,没有统率军队的能力。陆军将领们一向和希特勒不和,又不执行希特勒的“焦土政策”。
而邓尼茨,有威望、有能力、没有参与此前的政治斗争。最重要的一点是——忠心。证明邓尼茨忠心的例子有很多,他的两个儿子作为海军军官都在二战中阵亡。尽管他实质上从未加入过纳粹党,但是1944年1月30日希特勒曾送他一枚金质纳粹党章,因此他认为自己是纳粹荣誉党员。正因为如此,希特勒选中了邓尼茨。
回到柏林之后,邓尼茨接到的消息一个比一个坏,除了盟军还没有打到柏林之外,似乎没有一个好消息。这种情况下。邓尼茨认为有必要和隆美尔等人谈一谈。
他让自己的副官给隆美尔打电话,希望它可以来一趟柏林,商讨帝国的未来。隆美尔在电话里拒绝了副官的邀请,邓尼茨亲自给隆美尔打电话,隆美尔答应了。
至于邓尼茨和隆美尔说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只是在他们会面的第二天,邓尼茨在柏林召开陆军、海军、空军、党卫军、秘密警察军官会议,决定向盟军无条件投降。并且当中展示了希特勒的遗嘱。
1944年6月15日,欧洲战场全面停战,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
与历史上盟军攻占柏林不同的是。此时盟军尚未进入德国本土。有了隆美尔等人的协助,盟军未发一枪一弹就解放了大半个欧洲,德国几乎没有受到战争的波及。
欧战结束了,这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尽管关于怎么处理德国,美英苏三国争论不休。苏联和法国坚持肢解德国,但是美英却不同意。
就在他们扯皮的时候,陈锋要求盟军立即将精锐部队转到亚洲,准备对日本本土发动最后的登陆作战。
相对与德国,日本给美英苏三国造成的伤害同样不小。因此,在接到中国人的要求之后。中美苏英四国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商讨此事。
对日进行登陆作战是必须的,只要日本政府一天不投降,那么总有一天要对日本列岛进行登陆作战。但现在问题是盟军主要兵力都集中到了欧洲,短时间内很难在亚洲地区进行一场同等规模的登陆作战。
会议一开始,罗斯福就提出将登陆日本的时间定于45年年初或者是年底,等盟军彻底解决了德国问题之后再做决定。
但是罗斯福的意见遭到了陈锋的强烈反对,陈锋很清楚日本这个国家的韧性,一旦给了日本充足的准备时间,那么再想登陆作战就不太容易了。
陈锋认为,对日登陆作战不能超过7月,最好是在六月初开始。鉴于盟军的主要病理和战舰都在欧洲,陈锋认为盟军可以以便集中航空部队对日本全境进行地毯式大轰炸,同时从美国本土以及欧洲调集战舰和部队。
丘吉尔则认为,如果现在可以通过外部压力迫使日本投降是最好的,登陆作战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人员损失,在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发动这样一场规模巨大的登陆战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
对此罗斯福若有所思,日本所依仗的不过是几千万人口以及五六百万军队而已,如果美利坚可以将那种威力巨大地武器研制成功的话,一定可以从根本上摧毁日本,迫使其投降。
德黑兰会议关于登陆日本四国分歧很大,主要是因为欧战的巨大损失令美苏英各国不愿意再承受如此巨大的伤亡了,而中国则是坚持摧毁日本。
最终四方达成协议,从1944年6月20日开始,中美苏三国同时出动大型轰炸机对日本本土所有大中城市展开毁灭性轰炸,同时按照200万军队的规模布置登陆作战。并且于六月底攻占琉球群岛。
其实对于怎样进行对日登陆作战,陈锋心里也颇为矛盾,按照他的战略设想,战争进行到现在他将会祭出大杀器原子弹,在日本东京或者是其他城市将其引爆,然后陈兵于日本海岸,想必日本很快就会投降。
但是陈锋却不希望暴露自己拥有原子弹的秘密,因为原子弹这种东西涉及的东实在太多了,也会让中国瞬间被美苏等国列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和假想敌,这与陈锋设想的十年生聚十年休养有极大的冲突。
而且陈锋也不想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核武器的国家,这不是一种荣誉,不值得争夺。况且现在美国关于原子弹的研制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如果能让美国充当这个冤大头的话,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6月20日,在陈锋的命令下,国防军空军的6个战略航空师的2400架战机从内陆各个机场被调到了北平、沈阳以及平壤等机场,并且成立了以空军副总司令刘倪佳为首的战略指挥部,专门指挥对日轰炸。
几乎在同一时间,美苏两国的轰炸机群指挥部也相继成立。苏联预计投入日本的战机大约1400架左右,美国则是大约3200架,其中960架为航母上的舰载机。
22日,三国空军在时隔8个小时内相继对日本东京、名古屋、横滨等城市展开轰炸,8个小时内投入日本本土的炸弹高达20余万吨。当盟军的大轰炸结束后,日本政府和民众都惊呆了,如果说之前的大轰炸是开胃小菜的话,今天这才叫豪华大餐,整个东京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到处都是断壁残垣。
更重要的是,盟军出于对日本房建材料的了解,轰炸中多以燃烧弹为主,一旦爆炸,整个东京顿时间变成了火海,被炸毁的工厂以及被烧毁的民房多得不计其数。
然而,令日本政府甘道惊恐的是,大轰炸刚刚结束不到8个小时,前一天的大火还没有全部扑灭,新一轮的轰炸就又开始了,同样是豪华大餐。
在盟军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轰炸的同时,15万中国陆军以及13万美国陆军则是在菲律宾完成了集结,然后在1300余艘运输船只和登陆舰,在15艘航母以及80艘大型战舰的配合下向琉球群岛开去,盟军任命麦克阿瑟上将担任战役总指挥官,王汉生中将为副总指挥。
琉球群岛在日本被称为冲绳群岛,该岛由冲绳岛、庆良间列岛、伊江岛等岛屿组成,主岛冲绳岛是琉球群岛的最大岛屿,位于日本本土和中国湾岛之间,北距九州630公里。南北长约108公里,东西最宽处约30公里,最窄处仅4公里,面积约1220平方公里。
琉球群岛在日本本土防御中的重要的战略位置,岛北部多山地,南部则是开阔又平坦的丘陵地带,岛的东海岸有两个天然港湾,金武湾和中城湾,日军建有那霸军港,岛上还有那霸、嘉手纳、读谷和与那原四个机场,是日本在本土西南方向的重要海空基地,被誉为日本的“国门”。
就在中美两国的陆海军准备登陆琉球群岛的时候,日本政府和大本营也知道了冲绳保卫战的作战计划,日军决心集中使用海空力量,摧毁中国海军以及美太平洋舰队主力于冲绳岛附近海域;争取时间,加强本土防御准备。
为了保卫琉球群岛,日军调集了6个师团的步兵,加上岛上的军警部队,总兵力大约15。6万余人,另外日本还以及海军基地部队为骨干加上岛上居民编成的特编团等共10万余人,由牛岛满陆军中将指挥。
日军防御重点在岛的南部,以首里为核心构筑有牧港、首里两道防线,在西北端八重岳、与座岳地域构筑有第3道防线。每道防线都依托丘陵地构成多层次的坚固防御阵地。由战列舰、巡洋舰各1艘和驱逐舰8艘组成的联合舰队第2舰队以及潜艇部队和驻扎在九州的航空兵部队,担负抗登陆支援与掩护任务。此外日军在冲绳岛及其邻近岛屿还有1个鱼雷艇中队和600余艘自杀攻击艇。
第六百九十九章 琉球登陆战()
然而,就在双方一触即发的时候,琉球群岛却发生了一件惊天的大事,致使整个琉球登陆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44年6月28日晚,3000多武装到了牙齿的琉球居民在数百个身穿黑色战衣的年轻人的带领下,趁夜幕袭击了那霸日本海军军港,炸伤一艘巡洋舰,炸沉一艘鱼雷艇,同时还打死打伤大量的日本士兵。
负责冲绳保卫战的牛岛满中将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立即派出部队镇压。然而令日军感到愤怒的是,那些突然出现的士兵像突然消失了一般,任凭日军怎样搜查都没有半点踪迹。
此时冲绳保卫战即将打响,牛岛满中将深知在岛上有这么一支神秘部队潜伏着,将会给守军造成多大的压力,因此不顾副官的劝阻,派出大军对琉球岛所有居民进行审查甄别,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有大量的琉球居民被抓紧了宪兵司令部,还有一些居民因为不在家中,因此被日军认为是畏罪潜逃,家人和子女被抓入大牢,一时间,岛上居民是风声鹤唳,气氛十分紧张。
日军虽然抓了不少人,但是却依然没有找到那支神秘的敌军,就在日军刚打算把此事先放一放,专心对付盟军登陆部队时,这支部队突然再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