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代赋评注-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5]惟非德义,不以为家:不讲道德仁义,不为家庭着想。惟,句首语助词。
[16]安逸无心,如禽兽何:贪图享受,不顾虑他人,和禽兽没有什么不同。
[17]非唯辛苦,乃丁大殃:假如不吃点苦,不辛勤劳动,就要遭受大的灾祸。非唯,除非、只有。丁,遭受、遭逢。诗大雅云汉:”耗斁下土,宁丁我躬。“高亨诗经今注:”丁,当,遭逢。“
评
这是一篇咏物小赋。作品借寄生于蓼草中、以吸食蓼草汁液为生,却不知蓼草苦辛的蠕虫,批判了膏粱子弟整天无所事事,好逸恶劳,贪婪骄奢的行径。
赋开篇首先描写了一个美好的场景:夏季的酷暑渐渐消退,凉风送爽,天气宜人。作者身心舒畅,悠闲自得。吟诵之余,逍遥徜徉于东园。只见蓼花”结葩吐荣,猗那随风,绿叶紫茎“,是那样的茂盛、美丽。但是,就在读者跟随作者尽情欣赏蓼花的繁盛与娇艳时,眼前突然出现了极不和谐的一幕:美丽可爱的蓼花丛中竟然集聚着一群丑陋可恶的蠕虫。它们贪婪地吮吸蓼花的汁液,丝毫不体恤其苦辛。可以想象作者乍然看到这一幕时的惊诧。当他平静下来时,立刻联想到人世间的膏粱之子,他们正像蓼虫,好吃懒做,安逸无心,尽情享受父母的辛苦所得,却不理解父母的辛劳。这种做法与禽兽又有什么区别呢?在愤怒谴责之后,作者对他们提出忠告,假如不知悔改,最终必定不会有什么好结局。
整篇赋以四言为主,语言简洁明快。由小及大,见微知著,在有限的篇幅中阐述了一个深刻道理,称得上咏物赋中的佳作。
(杨玲)
第23章 士不遇赋()
董仲舒
董仲舒(约前180—约前115年),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西汉武帝时代著名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历仕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著有春秋繁露董子文集,文学创作方面,今仅存士不遇赋一篇。
董仲舒以大儒学者的眼光来看待”士“的”不遇“问题,因此本赋说理成分较浓,与同代大赋作家的夸饰写法不同,与稍后的司马迁悲士不遇赋的兼糅儒道思想也微有区别。就残篇而言,可知本赋谈儒家文人学士应该积极干预社会,为时所用,执意探求士的安身立命之所。
呜呼嗟乎[1],遐哉邈矣[2]。时来曷迟[3],去之速矣。屈意从人[4],非吾徒矣[5]。正身俟时[6],将就木矣[7]。悠悠偕时,岂能觉矣。心之忧欤[8],不期禄矣[9]。皇皇匪宁,只增辱矣[10]。努力触藩[11],徒摧角矣[12]。不出户庭,庶无逼矣[13]。重曰[14]:”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15],而丁三季之末俗[16]。“末俗以辩诈而期通兮[17],贞士以耿介而自束[18]。虽日三省于吾身兮[19],繇怀进退之惟谷[20]。彼实繁之有徒兮[21],指其白以为黑。目信嫮而言眇兮,口信辩而言讷[22]。鬼神之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兮[23],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24]。出门则不可与偕往兮[25],藏器又蚩其不容[26]。退洗心而内讼兮[27],固未知其所从也。观上世之清晖兮[28],廉士亦茕茕而靡归[29]。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周武有伯夷与叔齐[30]。卞随务光遁迹于深渊兮,伯夷叔齐登山而采薇。使彼圣贤其繇周遑兮[31],矧举世而同迷[32]。若伍员与屈原兮,固亦无所复顾[33]。亦不能同彼数子兮,将远游而终慕[34]。于吾侪之云远兮[35],疑荒涂而难践[36]。惮君子之于行兮,诫三日而不饭[37]。嗟天下之偕违兮,怅无与之偕反[38]。孰若反身于素业兮[39],莫随世而轮转[40]。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41]。纷既迫而后动兮,岂云禀性之惟褊[42]。昭同人而大有兮[43],明谦光而务展。遵幽昧于默足兮[44],岂舒采而蕲显[45]。苟肝胆之可同兮[46],奚须发之足辨也。”[47]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中华书局影印本)
[1]呜呼嗟乎:感叹词连用,加强语气。
[2]遐(xiá)、邈(miǎo):均为久远的意思。
[3]曷:同“何”,为什么。
[4]屈意从人:委屈自己的意愿以迎合他人。
[5]吾徒:我们这一类人。
[6]正身:端正自我。俟:等待。
[7]将:将要,行将。就木:指走向死亡。
[8]欤:感叹词。
[9]期禄:期盼禄位。
[10]皇皇:同“遑遑”,不安貌。匪:同“非”。宁:心境平和宁静。增辱:增加耻辱。
[11]触藩:易大壮:“羝羊触藩”。触,抵、撞。藩,藩篱,篱笆。
[12]徒:只不过。
[13]庶:庶几,差不多。
[14]重曰:相当于“乱辞”之“乱曰”,是对全文的总括。
[15]丁:当。三代:指夏、商、周。盛隆:指太平盛世兴隆景象。
[16]三季:夏商周三代的末年。季,末。末俗:指末世的道德沦丧、风俗败坏。
[17]辩诈:能言善辩,伪善奸诈。期通:期望通达。
[18]贞士:品行忠贞高洁之人。耿介:正直。守志而不趋时。自束,自我约束,严于律己。
[19]日三省于吾身:语出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指从三个方面来反省自我。
[20]繇:通“由”。进退惟谷:进退两难。
[21]实:实在,确实。
[22]嫮(ju):通“嫭(hu)”,美好。眇(miǎo):盲。信:确实。辩:巧言、口才好,善于辩论。
[23]戾(li):乖张,暴戾。
[24]违惑:违,不遵从、违背。惑,迷惑、困惑、惑乱。
[25]偕往:一同前往。
[26]藏器:“藏器待时”的略语。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时,待时而动”。器,引申为才能。蚩:迷惑、惶惑。不容:不被所容。
[27]内讼:内心矛盾、斗争。
[28]清晖:他本作“清浊”。清浊指善恶好坏的情形。
[29]廉士:清廉之士。茕(qiong)茕:孤独无依貌。靡:无,没有。
[30]卞随、务光:商汤时代的著名隐士。伯夷、叔齐:周武王时著名隐士,本孤竹国君的儿子。兄弟二人因义不食周粟,最后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
[31]繇,同“犹”。周遑:彷徨、犹疑不定。
[32]矧(shěn):何况。
[33]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吴大夫。楚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杀伍奢,为报父仇,伍员帮吴王阖闾攻破楚国,鞭平王尸以解恨。屈原: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因忧国事,自投汨罗江而死。固亦无所复顾: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34]数子:指伍员、屈原等上文提到的人物。终慕:当作终古。钱熙祚云:“九卷本’终‘下脱一字,此章氏以意补也。顾千里云,’终‘下脱’古‘字。终古,离骚文。”终古,一直到死。
[35]吾侪(chái):我们这一类人。
[36]荒涂:废弃的路途。践:踏,走过。
[37]惮(dàn):惧怕。不饭:不吃饭。饭此处用如动词。
[38]偕违:普遍违背。偕,普遍。
[39]孰:哪里。素业:清素之业。
[40]莫:莫要,不要。
[41]矫情:掩饰真情。
[42]褊(biǎn):狭小、狭隘。
[43]昭:显扬、彰明。
[44]幽昧(mèi):忽暗、阴暗。
[45]舒采:展其文采。蕲(qi)显:祈求显达。蕲,通“祈”,祈求。
[46]苟:如果,假如。
[47]奚:何。须发:胡须和头发。
评
开首以沉重笔触“呜呼嗟乎,遐哉邈矣。时来曷迟,去之速矣。”感叹建功立业、实现人生追求机遇的难得,充溢着一种对生命的焦虑。接下来谈到“士”的两难处境:“士”追求独立不迁的人生操守,与“屈意从人”正相悖反;而保持自我的耿介,“正身俟时”,人寿几何?这种生命的大悲哀直搅得人心乱如麻。你看他:静以待时吧,将永无出头之日;刻意追求吧,又有探求禄位之嫌。弄不好,还会事与愿违,自取羞辱。自己的努力,就像抵触篱笆的羝羊,徒然自我损伤。那么,足不出户总可以了吧?可是,又怎能做到心如死灰?
“重曰”相当于“乱辞”之“乱曰”,是对前文的总括。作者认为,决定“士”“遇”与“不遇”的关键,主要是时代的好与坏。在作者生存的那个时代,世风崇尚以辩诈期通,贞士却追求耿介自律。这就形成社会环境与生命个体价值追求的矛盾冲突。士越是注重自我修养,“日三省吾身”,就越背时。世俗人情既指黑为白又人多势众,连鬼神都无可奈何,圣贤也难能为力,士就只有痛苦煎熬自我了:出门与之同流合污心有不甘,自藏其器又增不合时宜之病。作者看到,历史与现实也有惊人的一致性:历史时空中的清廉之士同样没有出路。像商代的卞随与务光,周代的伯夷与叔齐这些往古贤人,他们也只能以甘守贫贱作为生命的归宿;刚烈些的,如伍员、屈原,则采取了极端的方式。但对于具有理性精神的“士”来说,极端方式未必可取。
与天下时尚相违,有可能找不到真正的归宿,这令作者忧虑彷徨。内心激烈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向“返身于素业”作自觉认同——默足与幽昧,不求显达,而以道德自我完善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因为,“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作者并且申明,如此举措是理性的明智选择而非禀性褊狭之举。毕竟,追求道德完人不失为儒家提倡的一种理想人生境界。道德完人的追求能使人身心肝胆如一,也就不用顾虑琐屑的胡须与头发有何区别了吧!
本赋写西汉时代特定条件下知识分子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矛盾痛苦。今天看来,这种描写仍具有一定的时空穿透力,仍能够让我们感觉到当时环境下文人那种时不待我的苦闷与悲哀。
(刘志伟)
第24章 屏风赋()
刘安
刘安(前179…前122),刘邦的少子淮南厉王刘长的长子,汉文帝十六年被立为淮南王,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因谋反事发自杀。为人好书、鼓琴,善为文辞,武帝时曾受命作离骚传。招集宾客数千人,编著淮南鸿烈二十一卷,即今存淮南子。作赋八十二篇,今存唯屏风赋。
由篇中“遭遇征禄,中郎缮理”及“列在左右,近君头足”等语看,是赋君王身后的屏风的,故其中多表示对于君国之恩的感戴。
维兹屏风[1],出自幽谷[2]。根深枝茂,号为乔木[3]。孤生陋弱[4],畏金强族[5]。移根易土,委伏沟渎[6]。飘飖殆危[7],靡安措足[8]。思在蓬蒿[9],林有朴樕[10]。然常无缘,悲愁酸毒。天启我心[11],遭遇征禄[12]。中郎缮理[13],收拾捐朴[14]。大匠攻之[15],刻雕削斲[16]。表虽剥裂,心实贞悫[17]。等化器类[18],庇荫尊屋[19]。列在左右,近君头足。赖蒙成济[20],其恩弘笃[21]。何恩施遇,分好沾渥[22]。不逢仁人,永为枯木。
(古文苑卷三,四部丛刊本)
[1]维:句首语助词。兹:此。
[2]幽谷:深谷。
[3]乔木:高耸的树木。
[4]孤生:孤独生活。
[5]畏金强族:害怕各种金属器具的砍伐。
[6]委:通“萎”。沟渎(du):沟渠。
[7]飘飖:即“飘摇”。殆危:指生命岌岌可危。
[8]靡:不能。安:安然。措足:此处指扎根。
[9]蓬蒿:指飞蓬蒿草之地。
[10]朴樕(su):一种小树。诗周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这里是套用此句,指山野之地。
[11]启:启发。此处引申为帮助。
[12]征禄:征召录用。禄,借为“录”。此句说:碰上了被朝廷取材者选用的好运气。
[13]中郎:官名,秦置,汉代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缮(shàn)理:整理,修理。
[14]捐:除去。朴:指粗劣的本色。
[15]攻:加工制作。
[16]斲(zhuo):砍削。
[17]悫(què):朴实,诚笃。
[18]等化器类:指隔离室内器物,使内外有所分别。
[19]庇荫:遮掩。
[20]赖蒙:幸赖、承蒙。成济:帮助而成就其事业。此处指野木赖人之力而成为屏风。
[21]弘笃:又大又深。
[22]分(fèn)好:机遇正好。沾渥(wo):承受恩泽。
评
作者以屏风为题而赋物言志,故在内容上并不限于描述屏风的形状、图案等等,而从屏风由木材制作而成这一点生发出一番议论。先写为木之贱,次写得以征用、治理,末写作屏风之高贵(列在左右,近君头足)。其中以“天启我心”一句为转折,由“天启我心”一下而显得一片光明。赋虽不长,而层次分明,语言善于变化。结尾二句归纳全篇,既点出主题,又未离屏风,简练而韵味深长。这是汉代较早的一篇咏物赋,篇幅短小,形制别致,值得注意。
(赵逵夫)
第25章 招隐士()
淮南小山
淮南小山,淮南王刘安的一部分门客的共称。汉书艺文志载“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流传于世的仅有招隐士一篇。刘安及宾客生当武帝之时,他们的辞赋本应与当时流行的大赋在风格与形式上保持一致,但他们却追踪屈原,继承了屈原骚赋的特点,所以汉书艺文志把他们的作品列入“屈原赋”一类。
招隐士收录于楚辞与文选,王逸楚辞章句云:“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赋的立意和结篇深受九歌影响,表现了劝解山中隐士放弃隐居生活的主题。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1],偃蹇连蜷兮枝相缭[2]。山气兮石嵯峨[3],谿谷崭岩兮水曾波[4]。猿狖群啸兮虎豹嗥[5],攀援桂枝兮聊淹留[6]。
王孙游兮不归[7],春草生兮萋萋[8]。岁暮兮不自聊[9],蟪蛄鸣兮啾啾[10]。坱兮轧[11],山曲岪[12],必淹留兮恫慌忽[13]。罔兮沕[14],憭兮栗[15],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栗[16]。嵚岑碕兮[17],碅磳磈硊[18]。树轮相纠兮[19],林木茷螅В20]。青莎杂树兮[21],草欤遥22]。白鹿麏麚兮[23],或腾或倚[24],状貌崯崯兮峨峨[25],凄凄兮漇漇[26]。猕猴兮熊罴[27],慕类兮以悲[28]。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虎豹斗兮熊罴咆[29],禽兽骇兮亡其曹[30]。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楚辞补注,中华书1983年标点本)
[1]桂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秋季开黄色或黄白色花,极芳香,亦称木樨。山之幽:山中幽静之处。
[2]偃(yǎn)蹇(jiǎn)、连蜷(quán):同义,都是屈曲宛转的样子,形容树枝。缭(liáo):缠绕。
[3](long)(zong):云气聚集貌。嵯(cuo)峨(é):高峻貌。
[4]谿:同“溪”。溪谷,山中水流冲击的沟壑。崭():通“巉”。巉岩,本指高峻的山石,这里形容溪谷的险峻。曾(g):通“层”。层波,水波重叠。
[5]猿狖(you):猿猴。啸:长声吼叫。嗥(háo):大声呼叫。
[6]攀援:攀引而上。聊:姑且。淹留:逗留。
[7]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具体指谁不详。游:离家远行,这里指隐居山中。不归:李善注:“违背旧土,弃室家也。”
[8]萋萋:茂盛貌。
[9]岁暮:年终。不自聊:百无聊赖,指生活或情感上没有依托,心情空虚。
[10]蟪(hui)蛄(gu):蝉的一种,身体较短,呈紫青色,有黑纹,善鸣。啾啾(jiu):象声词,此处指蟪蛄的鸣声。
[11]坱(yǎng)、轧(yà):山路高低不平貌。一说云雾浓厚貌,楚辞通释:“山气郁蒸之貌。”
[12]曲岪(fu):山势曲折貌。
[13]恫(dong):恐惧。慌忽:同“恍惚”,神思不定。以上三句大意是说:山势高低不平,曲折盘旋,虽欲留下却心中恐惧神思不定。
[14]罔:同“惘”,迷惘之意。沕(mi):深藏起来,这里指心情沉郁。
[15]憭(liáo)栗(li):凄凉。栗,洪兴祖楚辞考异引一本作“慄”。指因害怕而发抖。
[16]丛薄:草木丛聚。以上四句是说:心情迷惘沉郁,环境凄凉可怖,又有虎豹洞穴,草丛深林,人上山行进至此会因恐惧而发抖。
[17]嵚(qin)岑():山势高峻貌。碕(qi)(yi):山石错落不平整。
[18]碅(jun)磳(zēng):高耸貌。磈(kui)硊(wěi):楚辞集注:“石貌。”以上二句写到处都是奇形怪状的石头。
[19]树轮句:太平御览卷九五三引作“树轮囷以相纠兮林木茷螅А薄B謬铮呵病>溃壕澜帷
[20]茷(fá)螅В╳ěi):枝叶茂密屈曲貌。
[21]莎(suo):亦称莎草。多年生草本,地下有纺锤形的块茎,名香附子。
[22](fán):草名,洪兴祖補注引司马相如赋注云:“似莎而大,生江湖,雁所食。”欤В╯ui)靡(mi):草随风披拂貌。
[23]麏(jun):即獐子,毛粗长,黄褐色,雌雄均无角,行动敏捷,善跳跃。麚(jiā):母鹿。
[24]或:有的。腾:跳。倚:立。
[25]状貌:指鹿獐的模样。崯崯(yin)、峨峨:都是鹿角高耸貌。
[26]凄凄、漇(xi)漇:王夫之楚辞通释:“毛色濡泽貌。”
[27]猕猴:猴的一种,毛色灰褐腰部以下橙黄,有光辉,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颜面和耳裸出。群居山林中,喧哗好闹。罴(pi):兽名,似熊而高大,猛而多力。
[28]慕类:思慕同类。悲:悲鸣。
[29]咆:咆哮。
[30]骇:受惊。亡:失去。曹:同类。这二句大意是说,由于虎豹相斗,熊罴咆哮,其他的禽兽受惊而离散。
评
本篇题为招隐士,但所招的“隐士”是谁,历来众说纷纭。王逸招隐士序以为小山之徒闵伤屈原,“虽身沉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此赋以章其志。但从作品内容看,毫无“闵伤屈原”之意,所写也与屈原没有任何关系。王逸之说难以置信。近人金秬香在汉代辞赋之发达中认为汉武帝猜忌骨肉,淮南王刘安到京城朝见武帝,小山之徒知道谗衅已深,祸乱将起,作招隐士劝刘安尽快返回。此说证据不足,也只能作为参考。联系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的为人来看,所招“隐士”很可能是当时隐居山中的高才俊伟之人,本篇是为网罗贤才而作。清人王夫之楚辞通释、今人姜亮夫楚辞通故等皆主此说,较合原文之意。
在汉代辞赋中,招隐士是较有意境的抒情之作。文章的主旨是召唤山中的隐士,却用大量的笔墨极力铺写深山险情,以此来诱导隐士归来,显得情深意切。楚辞通释中说:“其辞致磅礴弘肆,而意唯一致,真得骚人之遗韵。”本篇艺术特色至为明显,首先,极少直接召唤隐士归来的语句,而是致力于环境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作品把一些可怕的事物如奇石怪木、猛兽群啸相斗集中在一个画面里,传达了召唤隐士归来的情感。其次,结构上继承了屈宋辞赋的传统。描写隐士孤危的恶劣环境,不烦笔墨,大肆铺陈,回环往复,层层加深,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再次,句式错落有致,整齐中富于变化。辞采华丽,造语新奇。历代文人受其影响,常常化用其中的语句创作诗文。如谢灵运悲哉行“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皆由“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化出。
(贾海生)
第26章 美人赋()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汉景帝时以赀为郎,为武骑常侍,非其所好,而景帝又不好辞赋。适逢梁孝王来朝,游说之士邹阳、枚乘、庄忌等皆从之。于是司马相如以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