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凤命天下之夫君,温柔点-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上官瑾一走,他们依然该干嘛干嘛,马成带着人很快发现城中有商户高价出售粮食,平日里八文钱一升的粮食如今涨到二十两银子一升。他们丝毫不避讳的开铺做起了这黑心的生意,可是买粮的人依然排起了长队。
这简直是在抢,用仓廪中用以战备和灾情的粮食来发国难财!马成气得发抖又不能擅自处理打草惊蛇,出了城门走到他们藏身的地点,打马就往上官瑾的方向狂奔。
他恨不能马上把这些勾结的官商立马斩于刀下,一刻都不想多等。
军中有监军跟随,上官瑾虽不能停留,但以进入太原境内,大军进入战备状态,刻意压慢了速度,所以并没有走多远。
马成一到,上官瑾立即下令大军就地休整两日,又派了斥候去前方探听军情。
第836章 重返杨县()
跟随的郭监军并未反驳,他是皇上身边的心腹太监,自小跟随在皇上身边,没吃过这样的苦头。而且他善于宫内的那套勾心斗角,眼见着要兵临城下却有些本能的发憷。何况连日来的急行军已经让他叫苦连天,能好好的休息下舒舒服服的泡个澡自然是极好的。
上官瑾等大营一扎,便带着王府的亲卫队以勘察地形为由,呼啦啦箭似的就冲出了营地。彼时郭监军刚刚泡进舒适的大盆,听手下的人来报时只皱了皱眉头准备回去的奏折上多参上一条便成。
上官瑾马不停蹄的赶往杨县,丝毫不敢怠慢。在他看来,想要解决太原之乱,就必须先解决民生问题。如果刘明不得到妥善安置,那么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流民为了生计加入叛军之中。
他上官瑾征过蛮夷,打过倭寇。可是从来没有用自己的刀口砍杀过自己的臣民。他内心的信仰,不允许他这么做。
只要解决了生存问题,那么就是断了太原城内的兵源,在以利诱之,那么太原城自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毕竟,多数人只是为了活命迫不得已。
马成在太原城外留下了接应的人手,上官谨行在太原城外三四里处拐到岔道,一刻钟时间便下了马,旁边的林子里跑出几个人,正是马成就在太原接应的其中几个。
一行人风尘仆仆统共二十几个,不停不休的跑了一日,此刻却仍然站姿如松,丝毫不见半点懈怠之色。
你可便有人上报杨县城内情况,不过短短一日功夫,他们不但摸清了杨县中的官员名单及其背景,甚至杨县城的兵力部署,主要几个指挥人员的日常行踪都一并弄得清清楚楚。
上官瑾眸色深沉,点了点头,道:“原地休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之后准备行动。”
见手下的亲卫哗啦一声整齐坐下,上官瑾却并未休息,转到一旁细细问了起来。
他却并不问城中官员的背景,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放过任何人,甚至从一开始就想好了,把杨县作为他进入西北的第一战。
是痛恨,更是震慑!
也是让西北的黎民百姓看到希望的曙光,让他们明白,既然他平西将军来了,整个西北便不是有人能够只手遮天的。
这是他作为一个战士的尊严,救黎民于水火,至于这样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那就得看各自本事了。
一个时辰眨眼便过去了,上官瑾一声令下,地上悉数闭目养神亲卫瞬间睁开眼睛,眼中精光闪现,犹如一把把出削的剑,只待一声令下便可撕裂对手。
他们总共只有30来人,却个个是以一敌十的好手。此刻聚在一起,就像即将准备围猎的群狼。无畏、配合、精准、所向披靡。
为防止他们狗急跳墙,上官瑾把人分成五个小队,一队负责控制城门的守卫,一队负责控制衙役,还有控制主要官员及其家眷,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剩下的两队负责控制粮仓和疏导百姓。
他们人数不多,好在杨县只是一个普通县城,并非军事要地,兵力部署本就有限。加之这些人在杨县作威日久,并不成多加防范,为了拿取方便又不引人耳目,把从仓廪中转出的粮食悉数存放在了那商铺附近的一个四进院子了,只派了十几名官差乔装成家丁看守。
吩咐完毕,三十来个乔装成流民的亲卫便像那离弦的箭,眨眼间消失在这片小树林中。
上官瑾也换了衣服,这才和马成一路往杨县走去。
马成小心的跟在上官瑾身后,琢磨片刻才道:“王爷,此番事成之后,只怕监军哪里省略号。”
他没有说完,上官瑾却听明白了。杨县事了,这件事便很快会传进郭监军的耳中,此后,王爷若想行事,只怕会遇各种阻扰,甚至会影响行军,他们此行进入西北,不但要安抚百姓,更要平定太原,以平西北之患。
“不足为虑!”上官瑾讥讽的一笑并未有半分迟疑,一个缺根的阉人而已。且不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成王败寇,谁的拳头大,谁才有说话权。此刻离了皇宫,他一个断根的小人难道凭着那支弱鸡一样的禁卫军,还妄图掀起风浪。就是他想回京告状,也要看自己给不给他这个机会。
如今鱼跃大海,自己再不是在京中自己处处受他制肘的时候了。
一时之间,杨县城中暗潮汹涌。守城的侍卫长手中拧着小酒,正春风得意的哼着小曲,在如今斗米尺布的西北地界,能像他这样能不愁缺粮,养活一家老小,还能喝上二两小酒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这种感受让他非常受用,生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来。他出身低微,自己今天能够混到这样的地步,着实大大的让他生出满满的成就感来。
还未等他感叹完毕,脖子便被人从身后勒住,随即一道重力击向他的颈子,她连呼救的声音都来不及发出,倒头便晕了过去。
“流民!”
这是他晕倒脑中最后闪现的想法。
和他还有同样想法的人却不少,杨县的县丞是在自已偷养的外室床上被人打晕的,正在风流快活的他甚至连来人都没看清楚。
和他们比起来,作为父母官的知县却是谨慎多了,据马成他们探听来的消息,这太原城发生暴乱以来,他便率着一家老小搬进了县衙的后衙,除了必要,他从不离开县衙,即便外说也是前呼后拥的恨不得带上所有衙役。
当然,也只是费力了些而已。
县衙外两个流民哄抢打了得眼红,缠上了正办差回来的一个衙役。偏生那衙役被缠得脱不开身,当即就怒了,这简直就是在老虎身上拔毛。随即大吼了一嗓子,县衙外守卫的见自己人居然被流民欺负了,这还得了,说不去岂不脸上无光,他们还怎么管理一方。
于是两人一人上前帮忙,一人开了大门进去找同僚来帮忙,两个贱民,竟然哄抢到县衙门前来了,今天若不给点颜色瞧瞧,他们就不知道锄头是铁打的。
第837章 计抓贪官()
那个衙役去开门的同时,街道两边原本稀稀落落的横七竖八的躺着的一些难民也在悄悄移动,动作并不显眼,速度却出奇的快,不过几息之间,就到了大门的两侧,开门的,打架的却无一察觉。
大门“吱嘎”一声刚开了个门缝,开门的衙役正要推门,便已经有人从他后面把门推开,他有些意外的正要抬眼回头看,就被七八个鱼贯而入入的大汉裹入门内,与此同时,街上原本打得眼红的一个流民挥手便砍到了来帮忙的一个衙役,另一个顺势勒住原先被缠住的衙役,两人像拖死狗似的就把他们拖到门内,并且还顺势关上了县衙的大门。
不过片刻功夫,街上就恢复了以往的宁静,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只是假象。
衙门内还是乱了起来,今日,当值的衙役统共不过二十来个,也只是些会些拳脚的普通人罢了,在瑾王府的亲卫面前能走上三个回合的都不多。
后衙却被女眷尖锐的哭喊声闹的鸡飞狗跳,中年发福的知县大人闻声欲逃的时候已经晚了,被人堵个正着。
这时候,比起那些平日里只会梳妆打扮的只会尖叫的妇人,读书人的聪明就显示出来了,知县大人脸色铁青的抬头看着这些人,个个身强体壮,腰壮体结,一看就和那些面黄肌瘦的流民不同。
“你们是谁的人,我要和你们主子说话。”只要不是流民,打到县衙当然必有所图,就是不知图的是什么,若自己付得出代价,也未尝不能保命。
这些人却并不理他,动作敏捷的处理了那些衙役和家丁,又谨慎的拿了绳子继续绑后宅妇孺,见状知县大人的心就一直往下沉。
此刻,偏有被吓得花容失色的女子大叫:“放开我,放开我,我爹爹是朝廷命官,谁敢动我,就将你们满门抄斩!”
知县大人看着花容月貌的女儿,胡子都气得翘了起来。蠢货,蠢货!这是逼人家杀人灭口呢。
他这个女儿天生丽质,容貌俏丽,为此他特意花了大价钱悉心培养,还特意请人教了诗词歌赋,没想到一到紧要关头,才发现念诗念得满脑子都是水了。
可他早就对这个女儿做了安排,当然不想她因匪徒悔了名节,而遭了贵人嫌弃,因此道:“祸不及妇孺,求贵人们高抬贵手,放过小女。”
上官瑾进门的时候,正碰上这番热闹,他大手一挥,绑那名女子的亲卫便退了下去。
知县正欲说什么,上官瑾却连看也不看他一眼就让人把他拖了下去。
县衙出奇的简陋,若不是心知肚明,只怕连他也要以为这是一位一心为民的父母官,这些装模作样,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做着天理不容的勾当,却又假模假样的学着圣人之道,不过处心积虑的达到往上爬的目的而已。
一边做着婊子,一边还想立个牌坊。
知县大人满心筹划的谈判在他被塞上马车,被运到卖米的铺子里见到昔日的同僚时便彻底冷了下来。
今日的杨县一如往日般沉寂,街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游荡的人,但凡能吃的,几乎都被人扒得精光,实在有孩子饿得哭急了,有气无力的父母便从墙上扒拉一点泥土塞到孩子嘴里,孩子的哭声住了一瞬,紧接着就又高声哭起来,哭着哭着,耗光了力气后声音就渐渐小了起来。
妇人抹着红肿的眼睛,眼见着孩子气息渐弱,心痛得像要死过去一样:“孩子,是娘不好,让你生在这个吃人的地方。”
一通自责并未减少半点内心的痛苦,索性心一横,抱起孩子就要起身,一旁的男人见状,有气无力的道:“他娘,你要去那?”
那妇人双眼通红,拧着脖子哽咽道:“我去给孩子找些吃的。”
男子闻言,愣愣的麻木的道:“哪里还有吃的,别去了。”
妇人通红眼中闪着母狼般凶狠的光芒:“我就是去抢,也要给我们石头抢点吃的去。”说完又嘤嘤的哭了起来,她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就这么饿死在她眼前。
哭了两声,空出只手抹了眼泪,心一横就颤颤巍巍的往外走。男子见状也红了眼,绝望的叹了口气,扶着墙拖着竹竿似的双腿跟在娘俩的身后:五娘,就是死我们一家至少也要死在一起的。
妇人推开门,刚走出几步,听见后面的脚步声,回头看了身后的男子一眼,抿了抿嘴,眼泪就滚了出来。忙低头拍了拍孩子,见孩子气息越发微弱,狠狠咬破自己的指头就往孩子嘴里放去。
男子从后面轻轻的扶住他,看着孩子本能的吸吮着手指,正觉悲痛难当。
突然,“哐哐哐”的锣鼓声响起,“施粥,施粥,福生米铺前施粥。”
“他爹?”妇人以为自己听错了,满脸震惊的看向男子。
“施粥,施粥,福生米铺前施粥!”
男子还未开口,锣鼓声再次响起,洪亮的声音传了过来。
是真的,是真的,她没有听错。
男子本能的就笑了起来,不过片刻,翘起的嘴角又耷拉下去,虽不忍看妇人失望,还是忍不住道:“那福生米铺是什么地方,岂会轻易施粥。”
妇人随即明白过来,二十两银子一升的米呢,那些黑了心肝的。她男人是读书人,又有自己的铺子,家中也算薄有资产,那福生米铺哄抬米价,不过短短数月便被掏得家徒四壁,最后实在没法,为了活下来,那铺子被福生米铺用两升米便换了去。
迟疑片刻,那妇人眼中之色便坚定起来:“只要能让石头吃上东西,他就是要我的命我也给他就是。”
男子听妇人如此说,点了点头,和妇人往福生米铺的方向走去。
两人刚拐到福生米铺的大街,男子便张大着嘴巴震惊不已,妇人还在神色柔和的看着孩子,察觉孩子的异样,抬头便看见福生米铺旁,原本的掌柜和伙计被捆在一旁,一队态度森严的军士立在两旁,门前支了几口大铁锅,里面白生生的熬得全是稀饭。
妇人有些木然的走到哪里,便有人端了碗粥递给她,看了看她怀中的孩子,又回头替装了一碗,指了指一旁,道:“别挡着,端旁边去。”说完,看她抱着孩子空不出手,两步上前把粥给她放在地上。
那声音冷漠得不带一丝情感,可她却觉得是她听过的最温暖的话,直到垂垂暮已,依然记忆犹新。
第838章 安定杨县()
这两人之后,陆续有百姓半信半疑的赶来,慢慢的一传十,十传百,陆陆续续人人就多了起来。
许是被压迫惯了,许是慑于列队森严面带煞气的军士手中的粼粼的钢刀,更或者是被福生米铺前的斑斑血迹和原掌柜被砍断在一旁的手臂手臂。涌来的人潮自发的排起了长队,一人一碗,然后在各自的里长登记在册,凡多领冒领者一律去其资格驱逐出城,借机滋事者格杀勿论并驱其家族出城。
如今除了福生米铺,哪里还别的粮食,被驱逐出城就是死路一条。
常常的队伍安静下来,饥饿的百姓暗自祷告,只要有官府施粥,撑过这场干旱就能活下去。西北已经连续干旱三年,没准撑过这个夏天,老天爷就会开恩的。
上官瑾神色严肃的看向临时搭建的粥棚,如今虽然解了一时困局,可杨县一干官员,均被他悉数拿下,接下来的管理才是重中之重。
思虑中,视线就落在了一个身形瘦削的男子身上,他是最先到达粥棚的原因,跟随的妇人怀中抱着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孩子,惹得上官瑾一旁的马成骂了一声娘,回头便一脚踹断了福生米铺掌柜的小腿。
那男子一口一口喝完粥,妇人把孩子喂完孩子,把剩下的粥递给他,他却并不接,冲那妇人一笑,拍了拍那妇人示以安慰,起身却并不离开,自发的在人群中维护起秩序来。繁忙的间隙中,不时回头看看坐在远处的妇人,见那妇人的视线落在他身上温和一笑,他又回头继续忙碌起来。
这一幕落在上官瑾眼中,便觉得这些日子以来积累在心中的阴霾撕开一条口子,洒进暖暖的阳光,让人也为之一震,随即便豁然开朗起来。
“等会把那人叫进来。”
不用他道明,马成便知道他说的是谁。
那男子进退有度,落魄中却不显狼狈,文雅中不见矫造,喝了粥就留下来帮忙,可见此人知恩。在这样的灾荒中,易子而食之事常有发生,他家的孩子却还能活到现在,而且把孩子喝不完的粥推让给妇人,足见其重情。
重情重义,知恩图报。难怪会入了王爷的眼。
那男子本家姓宋,本名宋钰,人称宋二郎,祖上薄有资产,他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原本在杨县之中也是小有才名。他生性端方,为人稳重,首次下场后就中了秀才,他不想被盛名所累,所以准备磨砺三年后再次下场,不成想后来父母相继病亡,临终前怕守孝连累他的亲事,做主替他娶了和他青梅竹马的荆五娘为妻。
婚后不到一月,宋父病亡,宋母因为思念亡夫心切,久病卧榻一年后也相继而亡。宋钰再守孝三年,还未出孝便遇到灾荒,一来二去,如今已是二十有四。
好在他和荆五娘本就郎情妾意,由双方父母做主成了婚,婚后相濡与沫,两人这才得以艰苦支撑到如今。
宋钰的情况,很快被人查清送到上官瑾的面前。
上官瑾对他的履历非常满意,此刻正是百废待兴用人之际,他或许没有出众的能力,但至少他是可靠的。
宋钰糊里糊涂的被马成领着去见上官瑾,西北不是没有巡抚,更不是没来过钦差。可是朝廷礼乐崩坏,官官相护,贪赃枉法,可怜西北大旱三年,竟被这些人瞒得滴水不漏,这才有了太原暴乱。
宋钰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时候,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本是秀才出身,除开最初的守孝,这几年来,亲眼目睹这些贪官污吏是怎样欺上瞒下只手遮天,宋玉对这个朝廷充满了失望,渐渐也息了科举的心思。
他的激动在知道眼前的人竟是九王爷时达到顶点,他真诚的跪在地上用力磕头,马成、眼疾手快的拉住了他。
上官瑾看似随意问了他几句,听他言之有物又并不浮夸,实实在在是个务实之人,便指了指屋内捆了一地的人道:“杨县城中的的情况你想来你是清楚的,说说看这些人该怎么处置?”
宋钰这才看到屋内背光的地方,整个杨县城中的要员捆了一地,先是一愣又是释然。
难怪!如果九王爷没有控制住这些人,就不可能有福生米铺前的施粥之事。
这群被百姓称其父母官的昏官,在政时不仅鱼肉乡里,更是在天灾时视人命如无物,隐瞒灾情。
这些人罪大恶极,罄竹难书,万死不能辞其疚!
宋钰鞠了个躬,道:“首恶者按律当斩,诛其九族,悬头于城外一月,用以警之。”
说完,他顿了一下,在心中叹了口气,道:“从恶者,斩首示众,其家人充军三千里。”又一口气道:“其余迫其淫威听令者,可戴罪立功,待西北大定后,再行论罪。”
他越往下说,上官瑾眼中的满意之色更盛,直到他说完后,上官瑾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本王知道了。”
随后让人把他带了下去。
眼下今晚也大可以杀了杨县众人,可西北大旱波及范围之广,牵连人数之多。若是杨县这些人全部杀了,虽可以解一时之恨,可接下来还有无数个杨县,逼得那些人拧成一股绳、狗急跳墙、负隅顽抗,造成的损失何止一星半点。
宋钰深受其害,此时能够放下个人私怨,以大局为重,一整个西北黎民百姓为重,这才是最难得的品性。
马成跟在上官瑾身边最久,亲自把人送了出去,见宋钰走出大门就走向荆五娘身边,安慰式的拍了拍她的手,又看了看孩子,再次走向人群继续做先前的事情。
难得的是,还有份宠辱不惊的胸怀,倒是没有辜负王爷的一份重视。
上官瑾这边风云变幻,军营中连等了两天的郭监军也淡定不起来,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拍着红木茶几,声音尖锐的道:“赶紧去给我找,误了皇上的事,你们担当的起么!”见随行的锦衣卫退了出去,瞪着阴柔的三角眼道:“咱家要上书告他私自离军,藐视皇权。”
第839章 皇嗣()
他此刻的愤怒,皇上却是不知道的。皇上此刻正春风得意,觉得最近可是万事顺遂,心想事成。
上次在御花园巧遇惠贵人之后,才知道是自己误会了她,两人之间的误会解开,正是浓情蜜意之时,他新封的玫才人又爆出有了身孕。
真可谓是双喜临门,让他喜不胜喜。当即把玫才人的分位提为贵人。
如今宫中便多出了一位玫贵人。
兰妃心中却似着了火一样,皇上忙着安慰刚有身孕的玫贵人,又和重新得宠的惠贵人好得蜜里调油,已经很久没有到她的兰宸宫中留宿,她不但错过了上个月易于受孕的好日子,连这个月容易受孕的日子也只剩今天,偏生皇上又翻了惠贵人的牌子。
这让她如何不气,偏生越是做不到,就越觉得那女圣手的话有道理起来。
可自从皇上上次腻歪了兰妃和当时的玫才人之间的腻歪,在御花园偶遇惠贵人,忍不住在御花园中就荒唐起来后,隔两日他思及那晚的愉悦,主动去了惠贵人的宫中,她依然素衣素服,正在佛堂前的观音菩萨像前盈盈跪拜,皇上叫她脸上神色祥和,漂亮的五官也显得慈眉善目,像极了袅袅烟火之后的观音菩萨。
他已到中年,又贪念美色,自皇子时在这方面便没有委屈过自己,当了皇上后更是后宫三千,说是阅遍佳人也不为过,却不知为何,自御花园后再次被惠贵人勾得浑身燥热,心痒难耐。
他从不委屈自己,当即扑了过去,强行压着惠贵人在佛堂中的蒲团上行其好事。
直到通身舒泰后,他躺在佛堂的中间,竟生出自己才是三界之主的感觉来。
他是天命所归,鬼神亦要敬之。
他满足了,又不是小气的人,赏赐便源源不断的流入惠贵人的宫中。所吃所用,无不极尽奢华,唯有衣服首饰,却淡雅清逸。
接连两次,惠贵人便从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