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离离小草,春风又生-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奈Ы恚车岸车煤炱似耍妥磐罚派系拿扌故侨ツ甑模叩南咭丫サ袅艘恍酵獗叩男郑滥歉鋈死戳恕C饺肆熳判』镒颖淮赜到宋荩榉锫鹕硖房醋叛矍暗恼飧鋈耍行┟媸欤匆膊幌朊叭淮罨啊�
“小周过来,你看,这就是我跟你说的林家大丫头书凤,怎么样长得俊吧。”张婶拉过小伙子,介绍了起来。
“书凤,你好,我叫周正,我是上岗村的。”周正伸出手想要和书凤握手,但书凤只是点了点头,便再次坐了下来。周正也随着坐在了炕边,一双旧了的棉皮鞋,一身青色,一头爽快的短发,浓眉大眼,笑起来两个酒窝。书凤打量着周正,在这滚土堆的村子里,眼前的这个人还算干净,说话的声音也很温暖,心下是中意的。而周正也不是看着书凤,对面这个轻轻咬着嘴唇的害羞姑娘,贤惠能干,安稳持家的性子也是惯有耳闻的,如今见了真人,除了家境差了些,长得倒也不俗。
屋里屋外热闹极了,书凤的母亲和一些老姐妹在厨房忙活着包饺子,不住地说笑着,媒人和亲戚们站满了屋子,议论着这对郎才女貌,小弟小妹正屋里屋外的闹着跑着,书凤的父亲坐在客厅的桌子旁和几个老哥们盘算着来年种地的年成。只有13岁的二妹书阳乖乖站在书凤身边,不肯离去,俏皮地搭着姐姐。
媒人凭借多年专业经验断定这单能成,笑着说:“书凤啊是我们村里数一数二的好姑娘,小周这孩子,那更是劳动能手,你们要是能在一起,将来这日子肯定过得红红火火,哈哈哈哈哈。”周围的人也跟着附和着笑了起来。
“咱们呐,让俩孩子自己唠唠,大家伙儿都出去吧,咱们老哥老姐们儿也坐一块好好唠唠家常。”媒人撺掇着屋子里的人在西屋说说笑笑,等席儿。家里人都觉得两个孩子般配。
“听张姨说,你对弟弟妹妹特别好,当姐挺不容易的吧,我也有弟弟妹妹。”周正打开了话题。
“嗯,我是大姐,照顾他们是应该的。····我听说,你考过大学··”书凤的语气里充满好奇并有些敬佩和赞扬。“嗯,但是没考上,现在帮着家里经营猪场呢,我其实之前也听说过你,长得好看,性格和顺,品质好,你要是到了我们家,我···我,我们全家保证会对你好的。”
“我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好”书凤腼腆的笑了笑。初次见面,彼此心生好感,媒婆看在眼里,喜上眉梢。
接下来是会亲家,周家老两口赶着马车带着彩礼,彩礼是一对绑了红布的猪崽,一台老式收音机,和给媳妇的一只祖传金戒指,虽然东西不多,但在方圆的村子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了。
“你家大丫头真是命好,那么大的金戒指我还从来没见过呢”“以后啊,你们两口子的日子肯定越来越红火”“看这小猪崽子长得就是招人稀罕”“书凤有福啊,摊上这么个好人家。”“周家也不赖,娶了这么好的儿媳妇。”邻里乡亲们站在林家院子里看热闹,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林家两口子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两家就这样定了亲。
“书凤,这是我上次进城给你捎的,我看城里人时兴带这个,你要是不嫌弃就带上吧,你带上肯定好看。”周正说着,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条杏色的丝巾,递给了书凤。
“这大冷天的,给我买这个干啥,花着钱还不实用。”书凤嘴上一丝埋怨的语气,可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将丝巾拿在胸前比量着,然后小心翼翼的叠起来放在了胸口的口袋里。周正见状也十分的高兴“马上就入春了,可以戴在脖子里,挡风。”听了周正的话,书凤噗嗤笑出了声,自从定亲以后,这还是周正第一次给她买礼物,从此杏色成为了大丫头最喜欢的颜色,那是爱情的颜色,是幸运的颜色。
“那我就先走了,还得赶紧回去帮我爸干活儿,过两天我再来看你,天还不算暖和,赶紧进屋吧。”周正说着,向门口走去,书凤往前跟了两步便停了下来,瞧着周正离去,正待转身的时候,瞥见大门口的角上放着什么东西。
书凤好奇地走过去拿起来,是一个袋子,袋子里放着一把口琴,书凤皱起眉,思忖着是谁把口琴放在了这里,翻过口琴的另一面,她泪水盈眶,我进了口琴冲出大门,可是却什么也没看见。
口琴上刻着一个字:源。
原来,就在书凤定亲那天,李源从北京回来了。当他听说书凤定亲的时候,心里虽然有些不舒服,但确信那一定不是书凤自愿的,他愿意带着书凤离开这里,虽然在北京那么多年吃了不少苦,但如今至少稳定了下来,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房子,在北京话剧院做演员,虽说不是什么名爵,至少能够生活的不错,他也攒了一些积蓄,准备给书凤更好的生活条件,对于李源来说,一切都准备好了。
然而,就在他信心满满地准备向书凤诉说衷肠的时候,却看到了周正送丝巾的一幕,那一刻书凤的笑意里渗出蜜似的甜,这股甜蜜的气息却深深刺痛了李源,他扶着栅栏杆,心口一阵刺痛,顺手放下了准备已久的袋子,默然转过身离开了。
夜里,书凤辗转难眠,她知道,李源真的回来了,而且是来找她的,他没有失约。第二天一大早,书凤不顾一切的跑向李源的家,打算问个清楚,至少有个了断。
“书凤来啦,进屋坐啊。”李大婶身体已经不太利索了,声音还是清亮的,“大婶,我就不进屋了,听说你家李源回来啦。”“回来好几天了,但是昨天下午匆匆忙忙就走了,说是呀单位有什么急事,这孩子也是,工作忙,回来也顾不上跟乡亲们打个照面。”
张大婶说着,书凤却没有听到后边的话,“他走了,他走了···”书凤此刻心如刀绞,失了魂魄,与其遗憾的擦肩而过,倒不如从未相识。也好,至少再也不必执着儿时的痴念,所有的怀恋化作一缕云烟,就此散去,各自两相欢。
第4章 土味红嫁衣()
林家嫁女,自然是头等喜事,邻里乡亲们挤满了院子,一边等着开席,一边等着林家新姑爷的到来,想要知道是什么样的孩子有这么好的福气娶了林家大丫头。
屋里,林母为书凤盘起了头发,发间插了一朵红色的假花,一件大红小袄是周正买给她的礼物,红袄将她的脸也映得红扑扑的,一双黑底红帮的棉布鞋是二妹做给姐姐的结婚礼物,书凤坐在炕上,眼睛里满是幸福和期待,替书凤梳了头,林母便去厨房准备“上车面”,面上再放两个荷包蛋,希望女儿女婿长长久久,百年好合。
“大姐,你是要嫁人了吗,你还会回来吗。”小弟书宇拽着姐姐的衣角撒着娇,“大姐,你放心,我会照顾好爸妈的,要是那边有人欺负你,就跟老妹说,我给你报仇去。”二妹一向是豪爽倔强的性子,所以书凤相信二妹能够照顾好这个家。“你们呀,要乖乖听爸妈话,别老惹爸妈生气,啊。”大姐,抚着小弟的头笑着嘱咐。
这时,外边的鞭炮噼里啪啦地想起来,院门口顿时烟雾缭绕,火药的味道飘到了屋子里,一辆挂满红绸的马车停在了院门口,周正放下马鞭子,整了整胸前的大红花,走进了院子,林父领着新姑爷进到屋里,看到书凤,周正脸红了起来,按照习俗,林父林母坐在北炕上,周正向二老分别鞠了躬,喊了爸妈,算是改口了,随后周正往炕上撒了一袋子高粱和一些零钱,由书凤捧一些带走,剩下的留在炕上,按照农村的说法,娘家留的越多,说明女儿留给娘家的福气和财气越丰厚。
在孩子们的起哄声中,周正将书凤背上了马车,书凤的二妹和老姨将准备好的包袱和脸盆放上了马车,包袱里裹满了书凤的衣服,脸盆中放满了香皂、木梳等女儿家的生活用品,林父林母站在马车旁看着女儿终于出嫁了,满心的欣慰和不舍,林母不禁涕泪纵横。
书凤回过头看着父母,看了看住了19年的家,看着二妹和小弟,从前书凤一直盼着有一天能够离开这个家,事到如今,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真的到了离巢的时候,书凤泪如雨下。乡亲们送别了马车,林父一声“开席”,顿时再次热闹了起来,喜气洋洋的开了席。
周家和林家隔了一个村子,说起来并不是很远,但毕竟是土路,坑坑洼洼总是有的,路途有些颠簸,书凤却不觉得累,周正挥着鞭子赶着马车,不时回过头来看她一眼,并安慰一句“快到了,你再忍一会儿”,书凤感觉暖洋洋的,抬起头阳光照进了书凤的心里。
“哎···,新娘子到喽···”周家门口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请来的乐队开始吹吹打打起来,农村所谓的乐队,基本上由鼓、锣、钹、唢呐组成,专门承接各种红白喜事,曲调比较单一固定,有钱人家的再请一场戏,算是大操办。
踩着锣鼓唢呐喜庆的节奏,书凤下了马车,媒婆领着书凤跨过事先备好的炭火盆,再喊一句“小两口日子红红火火”,书凤踩一脚高粱袋子,媒婆再喊一句“步步登高”,接着书凤来到公婆面前为公婆带上两朵红花,在喊上一句“爸”“妈”,公婆答应了,算是礼成,接下来便是开席,新郎带着新娘问候每一桌的亲戚朋友,敬酒的是新郎,新娘只要跟着招呼一下即可。
闹腾了大半天,酒席散去,公婆一家开始收拾残局,正房分东西屋,公婆和小姑子住西屋,新房是东屋,偏房住着周正的两个弟弟,周正的大姐已经出嫁了。小姑子陪着新娘说着话,新房贴满了喜字,炕边撒了些红枣和花生,炕里放着崭新的红被子和枕头,地上的立柜也是新买的,黄色的漆泛着亮光,窗台上摆着两盆君子兰,翠生生的叶子十分惹人喜爱。周家在村子里首先盖起了砖瓦房,房子的气派自不用说,单说那透明的玻璃窗格外干净,显得屋内敞亮了许多。
转眼天已经黑了,热闹了一天的小院总算是安静了下来,公婆也已经睡下了。“折腾了一天,累坏了吧,看你白天也没怎么吃东西,给,这是我特意给你留的,吃点儿。”周正坐在书凤旁边,将手里的酥饼递给书凤。
“你还有这个,”书凤结果一块轻轻咬了一口,“你也吃呀,白天喝了不少酒吧,我看你也没吃多少东西,净顾着照管客人了,正好你也吃点压一压。”书凤向周正示意着一起吃,周正拿了一块也吃了起来,两人相视而笑。
“书凤,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咱爸妈都是实在人好相处,我的弟弟和妹妹也很好,你放心,来到这个家差不了你,保证都对你好。”周正向书凤做了保证,书凤心里很满意,赞许的点着头应道:“嗯,我相信,其实只要你是真心对我好,就够了。”
雄鸡一唱天下白,书凤婚后的第一天就在雄赳赳过的鸡叫声中开始了,公婆和小叔子忙活着喂猪和那些家禽,书凤也早早起来和小姑子给一大家子做饭,农村早上基本没有喝粥的习惯,因为早上喝粥,白天干活的时候特别容易饿,不实惠。
婆家的第一顿饭,书凤做了她最拿手的酸菜汆白肉,浓郁的汤汁,醇香的肉味裹着酸菜特有的酸味,成了全家最受欢迎的菜,小姑子的木耳炒蛋也不含糊,木耳是前一个秋天采摘晒好的,泡开来肥肥嫩嫩,鸡蛋是家养的鸡新下的,炒出来黄油油的,玉米面的馒头口感虽然有些粗,端上来热气腾腾香喷喷的,一家子其乐融融。
周正不时地给书凤夹菜,原本还有些怯懦,但是家庭和乐的气氛让书凤感觉轻松了许多,以后这里才是她的家,眼前的这些曾经的陌生人如今都成为了自己的亲人和依靠,结婚的感觉真好,书凤心里这样想着。
这天是镇上赶集的日子,周正和书凤一早便起来赶着马车到镇上,购买种地用的化肥农药,顺便打听打听猪肉的市场价。赶大集的人熙熙攘攘,两旁的小摊贩不住叫卖着,路过一个卖头饰的小摊,小摊上老式的发卡和彩色的绸布发带是主流,书凤看到了几个被放在角落里的小发卡,发卡上有一个小小的黑色布蝴蝶结,简单不失精巧,书凤拿起来看了看,
“老板,这个多少钱啊。”“八分钱,姑娘真有眼光,买一个吧,现在城里时兴这个,所以我才特意进的货,谁成想咱们这边不好卖,没有人认这个,主要是比那些卡针儿贵6分钱,但真是挺好看。”
书凤听了老板的话默默放下了发卡,转过身向着旁边正在询问菜价的老公走去,挽着的胳膊,两个人对笑着离开了。马车旁,周正将最后一袋子化肥搬上马车,书凤坐在周正的身后,周正挥着鞭子,好像接亲那天的场景,书凤看着周正的背影,默默地笑着,享受着这份甜蜜和安静,哒哒的马蹄声和着吱吱的车轮声奏出一曲最动听的乡间协奏曲,曲调里讲述的是平凡的生活和朴实无华的爱情。
晚间,书凤坐在炕边为小姑子纳着鞋底,“书凤,歇会吧,喝口水。”周正将水杯地给书凤,书凤放下手里的活计,接过水杯刚要送入嘴边,却发现杯子里放着那枚,“是···发卡”书凤瞬间惊诧了,回过神抬头看着坐下来的丈夫,感动的落下了泪。
“白天觉得你带着特别好看,不买可惜了,趁着你去买针线的空档便买了下来,快带上看看。”周正将梳妆镜捧到书凤面前,书凤小心翼翼的将发卡戴在发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虽然少时吃些苦,但如今苦尽甘来,书凤心底默默承诺着,为了这个家,无论做什么都心甘情愿,她一定会全心全意对待自己的丈夫,珍惜眼前人,绝不相负。
这一幕被站在门口的婆婆看到了,婆婆酸溜溜的眼神扫过,顿时恢复了笑意,至于这笑意是虚情还是假意,已经无从考证,此时的书凤怎么会在意呢。
“邻居家送来些冬天存的核桃,我吃了几个,还挺香,你们也尝尝,尤其是书凤,多吃点,多吃点。”婆婆说着走了进来,将盛着核桃的小笸箩递给周正,书凤赶紧将镜子放了下来:“妈,您过来啦,坐。”
“我就不坐了,就给你们送点吃的,我回去了,你们也早点睡,明天早起呢。”婆婆说着话转过身准备走,“妈,天也晚了,你也快睡吧。”周正将母亲送回了西屋。
都说陷入爱情的人智商为零,那是因为备受呵护,不需要依靠智商来保护自我,生活中经常有人戏谑:嫁对了每天都是情人节;嫁错了每天都是清明节。书凤认为自己遇到了天底下最好的丈夫,可是不经年,谁又能够预知未来呢。
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是不同的,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才会有那么多耐人寻味,流年岁月真心有多少,恐怕只有时间知道,是一时兴起,还是天长地久,只有故事里的书凤才知道,即使是塑造这个人物、讲述这个故事的笔者也无从得知,现实和未来无法被推测,就像明明此刻还站在你面前活生生的人,下一秒却变成一座只能祭奠的,冷冰冰的墓碑。
第5章 小姑子的遗言()
书凤的小姑子叫青瑶,诗意的名字确是如火的性格,爽朗洒脱,爱憎分明,她十分中意书凤这个新嫂子,觉得嫂子善良大方亲切,每天喜欢绕在嫂子身边,跟嫂子一起干活,给嫂子讲各种新鲜事儿,逗得嫂子哈哈大笑。书凤也喜欢这个俏皮可爱的小姑子,姑嫂只差了两岁,虽然相处时日不长,却情同亲姐妹。
“嫂子,我哥娶了你,命可真好。”书凤坐在院子里,深红的大洗衣盆里都是周正和两个小叔子的衣服,书凤正在将所有洗好的衣服晾起来,听了小姑子的话不禁笑了起来,“我也很幸运啊,抽中了你个这个大奖。”“哈哈哈···”姑嫂两个大笑了起来。
“嫂子,除了我哥,你还喜欢过别人吗。”
书凤停了片刻,继续抖抖手中的衣服挂了起来,没有回答,那个影子掠过心头,一阵胸闷,这种感觉不是爱情,而是不曾擦肩的遗憾,还来不及好好道别,便已天涯两端。
“嫂子,嫂子”“什么,只顾着晾衣服了,都没听清你问什么。”“嫂子,你是不是中了我哥的迷魂阵啦,给他洗个衣服都能犯痴。”小姑子调侃道。“净瞎说,好了,总算洗完了,走,咱们去田野里挖野菜去,晚上嫂子给你包荠菜包子。”书凤收起了地上的搓衣板、肥皂和盆,青瑶听了话,跑到仓房里找来竹筐和铲子,两个人手挽着手出了大门。
“嫂子,我告诉你个秘密,你可不能告诉别人,”小姑子凑到正在挖菜的书凤跟前,“就连我哥也不告诉。”
“放心,我肯定谁也不告诉,说吧,什么秘密?”书凤笑着。
“嗯···我好像看中了一个人。”青瑶低着头摆弄着手里的野菜,“是吗,谁家的小伙子这么有福气,能进了小妹你的法眼啊。”“哎呀,八字还没一撇呢,而且我也不敢多想,他家穷得很,爸妈肯定不会同意的。”小姑子撅了噘嘴。
“哦,我知道了,是偶尔来咱们家帮忙干活的那个小伙子吧,人倒是挺老实,还不错。”书凤想起来,确实有这样一个人,有时候路过家里会帮着干些零活,每次那个小伙子来家里,青瑶都会给他烧热水喝,找些吃的,再搭上几句话,那时的青瑶显得格外灿烂、阳光、体贴,从大大咧咧的火辣姑娘变成一个温柔的小女子。
“嗯,就是他。”
“那他知道你的心意吗,他是不是也稀罕你,要不怎么总是借机来咱们家帮工。”书凤搭着话。
“不知道,也许吧,我也没想以后的事儿,肯定成不了,我得嫁一个有钱人。”小姑子站了起来,看了看天,踢着一块石头。
“有钱人?你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心思?”书凤听了小姑子的话内心有些震动,曾几何时,她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只是如今,究竟是爱情太甜,还是时间久了心底的那份执着已经冲淡了,已经分不清了。
“我的两个哥哥还没有娶媳妇,我妈和我爸跟我说了,让我早些嫁人,给两个哥哥娶亲铺个路,嫂子,我说句不好听的,听说你家也不富裕,当初我妈也是不同意这门亲事儿的,是我哥一直坚持说····后来我妈见了你,觉得你能照顾好我哥,这才放心的,嫂子,你可不知道,我大哥一向特别的孝顺,为了你,跟我爸我妈据理力争了好几回呢。”
“是吗,哦对了,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吗,就这样放弃了是不是有点可惜,没有商量的余地吗。”书凤试探地询问着小姑子的想法,虽然两个关系好,但毕竟是姑嫂,尤其是感情的事情,书凤的心里是有界限的。
“我什么打算都没有,也由不得我做主,嫂子,遇见我哥是你的幸,嫁进这个家是你的不幸,我还有解脱的一天,嫂子你,才刚刚开始。”小姑子收起灿烂的笑容,眼中充满怜悯、同情和,一丝绝望。
“青瑶,不要这样想,你的路还很长,说不定老天眷顾,你想要的都会得到呢。”书凤站起身来,安慰道。
“算了,不想啦,咱们挖了这么多菜,晚上等着长嫂子的手艺啦。”小姑子挽着书凤,两个人说说笑笑地往回走,夕阳的余晖洒满田野,红霞半边天。
“嫂子,这个菜包子真好吃。”小姑子塞了满嘴,“嫂子,以后万一要是给我生个大侄女,也肯定像你这么心灵手巧。”
“爱吃就多吃点,外屋地还有一大盆呢,这个苞米面我可是筛了好几遍呢。”书凤说着又在小姑子的碗里填了两个。“一天就你宠着她。”周正笑着插话。
“青瑶净胡说,呸呸呸,书凤屁股大,肯定能给咱们添个大胖孙子。”婆婆边吃着包子,边责怪着青瑶不懂事。
“你们脑子里只有儿子孙子,那为什么还要生下我呢。”青瑶放下手里的包子,目光犀利看着自己地妈,“要是知道生下来是你这么个要账的磨人精,我肯定不要了。”书凤婆婆也不甘示弱。
“行了行了,吃都堵不上你们的嘴,一个个的不嫌丢人吗,给你们吃都白瞎了这好粮食。”公公终于说了句话。
“哎呀,才消停几天,你们烦不烦啊,我不吃了,老三咱们走,出去溜达去。”两个小叔子手里拿了两个包子走开了。“什么溜达,还不是成天出去打麻将,有那功夫,不如老实干活,娶一房媳妇。”婆婆念叨着。
吃过饭一家人各归各位,书凤收拾过厨房,也坐在炕上歇着,周正出去将那些鸡鸭鹅关起来,转回头发现门口的柴垛上有半个身子的人影,向着柴草垛那边喊着:
“青瑶,快下来,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淘,柴垛上多凉,赶紧回来。青瑶,青瑶··”周正发现妹妹没有回应,向着门口走去,近了,发现真的是青瑶,只不过已经变成了冰冷的尸体。“青瑶····”听到周正的叫喊,全家人跑了出来,书凤看到眼前的一幕,当即晕了过去。
青瑶双手搭在肚子上,面目狰狞,很痛苦的样子仍然坚持挺起身子坐在那里,她睁着那双大眼睛,只是眼睛里毫无神色,嘴角沾满了白沫,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