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道奇才-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所以马俊提议将杨定的挂职时间增加一年,一来也算是对这次县里出现在紧急情况有了交待,二来保下了杨定。
白展鸿看着马俊皱了皱眉头,这家伙今天怎么这么反常,明知道杨定是自己的打压对象,他这个意见不是帮了杨定吗。
白展鸿说道,“马县长,这个处罚是不是太轻了。”
纪委书记刘洋接上了话,“不轻,白书记,我看可以,杨定同志因为自己的言行失当,但没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其实按白书记负责改革的魄力来讲,小江村村民的福利早晚会兑现的,现在只不是提前了一些,对吧,所以杨定同志并没有酿成什么错误。”
省云飞在一边儿琢磨起来,这个杨定升迁太快,确实对自己没好处,他可是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打压一下也好,省云飞讲道,“要不给他背个处份吧,挂职时间加一年,再给个处罚,这个处理的力度才有说服力。”
严崇喜看着省云飞,这家伙上回在会上帮了杨定,今天又落井下石,他到底在想什么呀。
不过严崇喜不方便正面帮助杨定,杨定与小江村村民的话确实有些擅自作主的意思,而且差一点儿真会导致县里的秩序不稳定,所以处罚是必然的。
“行了,我看就这样吧,白书记不用再插手后续了,纪委刘洋书记负责此事,先加一年的挂职时间,咱们讲下一个议题。”
现在已经到了年末,每年全市都会公布出一些杰出的市民。
比如解决劳动力的企业家,比如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苦脏乱岗位上的工作。
而登河市公安局,则要提出几位见义勇为、维护社会风气的市民,候选人很多,名单和事迹都已经报送到了局长刘平的办公桌上。
刘平看到了杨定的相关资料,心里在笑,有意思,这家伙还喜欢搞这事情,不过现在社会风气确实很差,需要更多的年轻人站出来,杨定这小子居然不怕别人报复,还上了报,不过自己当时确实没在报上注意到。
刘平拿笔在一张名单上圈了三个名字,其中一个就是杨定,交给了下边儿的人,报送到市委、市政府去。
市委、市政府并没有进行什么严格的审核,相关部门报上来的,他们几乎都认可,只是权衡一下每一个杰出市民的职业和事迹,相同点不能太多,一个类型的树立一个典型。
报到市里的东西没有图片仅有名字,尽管彭开源在锦州市参加企业家座谈会,但每天他的秘书和政府办主任都会告之他每一份需要他知晓的文件内容。
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杨定是谁,彭开源根本就不知道。
他知道丰台县有个坏事儿的小子,但却不知道杨定的名字,所以告诉属下,呈市委陈卓榕书记阅示。
很快,一份文件下发到了市里各部门和各区县。
一天早上,丰台县纪委书记刘洋看了看对于杨定的处理方案,非常不忍的在签发人上写下了名字。
“刘书记,这是市委刚下的文件,严书记作了批示,请您过目。”
刘洋在处理文件上写下了“刘”字,便放下了笔,一般的文件得经过纪委办的传送,这份文件直接由纪委办主任拿到自己办公室,肯定是份急件。
于是刘洋接了过来,认真看起来,是一份关于年度表彰的文件。
刘洋惊喜的拍了拍桌子,“好啊,这文件来得太及时了!”
纪委办主任不明白领导的意思,“刘书记,怎么了。”
刘洋摆了摆手,“没什么,你先出去吧。哦,等一等,把这份文件碎掉。”
市里的表彰有杨定的名字,那么县里还能对杨定进行批评处理吗,这不是打市委的耳光,刘洋把纪委拟好的关于杨定处理的方案递给了纪委办主任,这份文件已经没有用了。
市委书记陈卓榕在十位杰出市民的名字附近都作了批示,刘洋看了看陈卓榕对于杨定的意见,旁边儿写着:因此人为政府公务人员,请当地政府酌情考虑表彰、提拔等事宜,在当地政府内进行宣传,提升政府公务人员的形象,提高公务人员的素质。
除了陈卓榕的批示意见,严崇喜在上边儿也作了圈阅: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拟将三桥镇杨定同志级别提升,请县委组织部速办!
有了这东西,刘洋认为,杨定不仅不会受到处罚,他还能得到提拔,太给力了,杨定这小子运气也太好了吧。
有人欢喜有人愁。
白展鸿气得跳起了脚,其实前些日子白小飞在宣传部上班的几天,他已经知道了这事情,因为儿子的心机,所以刻意把杨定的照片等在了报纸上,还给他刻画了一个向恶势力宣战的形象。
可是杨定至今还活蹦乱跳的,妈的,现在居然还要提拔,就算只提拔一级,他这个挂职副镇长的“挂职”二字也会提前取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副镇长,正二八经的副科级干部。
早知道当时就让宣传部把杨定的事迹卡下,现在反而成全了他。
白展鸿气得半死,最近没有一件事情是顺利的,很快白展鸿作了决定,努力做好三桥镇的改革试点,结束以后找彭开源市长想办法,自己捞到一些政绩离开丰台县,在这里多年,现在居然水土不服了。
“杨定啊,现在忙不忙。”
“没事儿蔡镇长,我在这里闲得很,随时有空,什么事情。”杨定接到了蔡国良打来的电话。
蔡国庆心里高兴,所以卖起了关子,玩笑着说道,“有两件事情,一件是好事儿,一件是坏事儿,你先听哪一样。”
和大多数人的选择一样,杨定选择了坏事儿,应该坏事儿听了心里还有底,好事儿在后头。
“蔡镇长,先讲坏事儿吧,我听听又是谁在背后要整我了。”
“哈哈,杨定,你小子真是有前瞻性,确实有人想整你,白书记在县里开会提到了你的事情,说你盲目为小江村争取福利,导致县里处于被动的局面,建议把你挂职副镇长的时间调整至两年,两年以后考核通过,才能转为副科级。”
该死的白展鸿!
杨定就知道有人对他使坏,不过两年就两年吧,杨定想知道的不是这些,“蔡镇长,小江村村民的福利怎么样了,能不能领到手。”
那家企业投不投资和杨定没多大关系,爱来不来。
蔡国良回答道,“钱已经拔到了镇里,随时可以发放,白展鸿现在成了丰台县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他比谁都担心此事,哈哈。”
天呐。
听到此消息,杨定也有些意外,使用这一招杨定是知道的,不过严崇喜主动让出所有的权力,让白展鸿负责改革事宜,这还真需要一定的胆识和魄力。
不过看来效果不错,这次赌博暂时看来是赢面较大,因为白展鸿已经批了小江村的款子,达到了自己和严崇喜预期的目的。
杨定想了想,蔡国良要告诉自己的好消息,便是小一村村民的福手快到手了吧。
“蔡镇长,相比这件好事情,你刚才讲的坏事儿我看不算什么。”
“杨定,你在说什么呀,好事儿我不还没告诉你吗。”蔡国良说完便猜想到,杨定以为给小江村村民发福利便是好事儿,不过杨定这人就是这样,群众们幸福他便觉得快乐。
杨定一想,还有好事儿吗,那又是什么呀,确实猜不到,“蔡镇长,你能不能一次把话讲完啊,快说快说。”
蔡国良心道,不是你问起小江村的事儿吗,又不是自己主动向你提的,“杨定,恭喜你,我今天厚着脸皮当三个代表。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正式向你宣布,从即日起,你,杨定同志,正式任命为丰台县三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级别副科级!”
蔡国良有些兴奋,杨定出头是大势所趋,这样的年轻人不能成为领导,那未免也太可惜了,所以蔡国良认为,只要是肯干事儿、会干事儿的人,就应该有属于他们的平台,就应该让他们在平台上挥舞,展示自己的才华。
太突然了,杨定能不高兴吗,刚才还说得挂职两年,这还没两分钟吧,职务便挂上去了,副科级啊,自己此刻才真正站上了的仕途起点,就像一个跑步运动员一样,随时准备冲击终点。
听到蔡国良讲起的原因,杨定最后挂上了电话,好人有好报,张穆这个狗东西把自己弄上了报纸,结果呢,自己现在风采依旧,等着吧,老子回到三桥镇再找你麻烦。
第121章 难得糊涂()
“你们领导是”
杨定有些费解,自己在锦州市肯定不认识什么领导,如果说是丰台县商务局的人找自己,不可能这么高的规格吧。
因为从杨定的观察发生,这个传话人相貌堂堂、衣装光鲜,绝对是个有身份的人,气场底气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来历,杨定在官场上也算是有一定的见识,所以知道这个人职务不会低。
能让他来传话,他背后的领导一定不简单。
男子回答道,“去了杨镇长便知道了,对吧。”
此时会场内有一名经济学研究员正在作讲话,杨定也没再多问,站了起来,“赵雅,你在这里等着我,要是散会了我还没回,你给我打电话,我去一去。”
经常会碰上这种古怪的事情。
上回也是,陈涛打来电话,严崇喜很神秘的请自己在伯森酒店吃了顿饭,不过当时杨定并不知道严崇喜的身份。
这次感觉同样是那样的神秘,不过杨定知道,自己很快要见的领导,级别肯定比严崇喜高。
穿过通道,杨定走出了会场,经过一座小桥,来到了财富中心大楼的主楼。
企业家座谈会已经过去了一周时间,作为主管全省经济新上任的副省长,汪正东不能在此久呆,下周便会返回省政府开始日常工作。
今天是呆在财富中心大楼的最后一天,汪正东要了一份花名册,想看一看参会的人员明细,包括杨定那类私下组织考察的,进入会场以后都进行了登记。
于是汪正东很容易看到一个经常在他耳朵提及的名字——杨定。
仔细看了看人员的信息,丰台县三桥镇,汪正东很容易联想到这个人,便是老婆收的干儿子,紫涵的干哥哥。
汪正东拿了手镯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也正是他可以平步青云,短时间当上副省长的原因,所以汪正东不排斥与杨定见上一面。
之前答应汪紫涵,手镯发挥了作用便认可杨定,不过汪正东心里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只是对老婆、女儿的做法不再反对,因为机缘巧合,杨定送来了手镯,而自己用这手镯完成了一件大事情。
至于何时真正接受杨定,汪正东还得严格考核,今天便可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领导,杨定来了。”
汪正东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门“啪”一声关上了,将杨定送来的人已经离开,杨定看着这间华丽的房间,很便将目光集中在眼前的男人身上。
怎么是他!
杨定此刻心里起着千重浪,什么情况,这不是汴江省的副省长吗,头一天自己还在会场的角落听他讲话,那时的距离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此时两人距离约三米,不过杨定心中的敬畏比当天高了三倍不止。
“汪省长,您好。”
不知道说什么,杨定只能由衷的热情打招呼,副省长离他实在是很遥远的距离,杨定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还是听听大领导找自己的缘由吧。
这个房间并非是办公室,更像是一间会客厅,沙发、茶几、投影电视、小会议室
汪正东坐在沙发上稳如泰山,仿佛他的一举一动便有着排山倒海的威力。
“杨定?”
杨定木愣的点点头,“是的汪省长。”
汪正东点了点头,目测的第一印象还行,看上去挺有实干精神,很爽朗的年轻人。
汪正东指了指附近一个单人沙发座,“坐下说话。”
杨定缓缓向汪正东指定的位置走去,根本不敢忤逆汪正东的意思,两腿有些发软,并非是恐惧的感觉,而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杨定认为每一个步子不能走得很平稳,落脚以后小腿有些往下坠的感觉。
五秒时间,杨定总算是坐在了沙发上,感觉像过了很久,因为他并不知道,汪正东究竟为何召见他这个小人物。
杨定感觉身体热呼呼的,不仅因为房间内有空调,更因为杨定心里的激动和紧张,其实脱掉外套会好一些,不过杨定好像没有勇气这么做,因为汪正东并没有指示他把外套脱下。
此时杨定呼吸都均匀起来,呼吸声音不敢太大,怕惊忧了房间内平静。
记得老婆讲过,她干儿子是房管局工作的,这个杨定是在三桥镇,不可是同一人的可能性很高。
汪正东有种直觉,这个男子不管是气质、长相还有年龄看来,都符合他的感知。
“杨定,你一直在丰台县的三桥镇?”
等了一会儿,汪正东终于说话了,杨定也长长吐了口气,再不说话,自己快要闷死了。
杨定不知道汪正东问话的用意,总之领导问什么,他便答什么就行了。
“是的,哦,不是不是,我调到三桥镇的时间不长,以前在丰台县房管局工作。目前是三桥镇副镇长,主管我们县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杨定确实很紧张,差一些就回答错误,此时脑海里的空白慢慢的被填满,讲了一句话,身体也开始放松着。
汪正东已经进行了最终确认,是这个年轻人。
丰台县的此次改革汪正东清楚,所以他在想,杨定这个年轻人居然可以主管改革试点工作,是祈子君暗中推波助澜,还是他确有才华,看来得考考他才行。
汪正东以前看过改革方案,所以针对几项重要的问题,让杨定发表自己的观点。
要是问别的事情,杨定可能会稍加思索,不过问到改革试点,杨定可以这么说,整个丰台县几乎没有比他还要熟悉的人,不仅是方案和细节,包括试点镇自身的情况,杨定都一清二楚。
所以回答起汪正东的每一个问题,包括这次改革所面临的阻力和难题,杨定全都对答如流,就像是提前做过准备一般。
汪正东非常满意杨定的每一个回答,可以摸透政策,可以熟悉区域内的大量情况,已经说明了杨定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优秀领导干部。
汪正东来了兴致,讲出一个故事。
甲乙两人分别担任相邻两县的书记,两县都有一条大江横穿,拥有不小的安全隐患。
甲到任后兴修水利,消除隐患,乙到任后建房修路,政绩显着。
数年后大水,甲领导的县固若金汤,农业大获丰收。
相反,乙领导县损失惨重,但乙作为县委书记,组织各方力量日夜奋战,电视铺天盖地宣传。
最后,洪水退去,省市抗洪表彰大会上,乙获得嘉奖,而后晋升提升为副市长,甲一无所获。
故事讲完以后,汪正东感叹的讲首,“甲老年时候,泪水纵横仰天长叹,既生甲何生乙!杨定,这个故事你怎么看。”
汪正东所讲的故事很容易理解,一个领导为民做实事,任何事情抓住了重点来做,另一个领导只知道捞政绩,做的事情围绕政绩工程。
最后一个因为有前瞻性的大工程保住了县城,另一个则没做实际的工作县城被洪水冲击。
结果令人震惊,做了好事的领导原地踏步,没做什么好事儿的领导却因祸得福,这简直是一种深深的讽刺。
杨定想来很有道理,其实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情况,没办法,你不闹出什么动静,怎么让上头的领导注意到你。
虽然很矛盾,问题也很尖锐,不过杨定的答复是那样的坚定。
“汪省长,您让我来选,我这样说吧,我现在的身份仅仅是副镇长,我支持甲的做法,哪一天我真有机会成为当上甲的职务,我同样会这么做,从政为民不为己,我愿为民鞠躬尽瘁!”
神马都是浮云,既然为官一任,自然得造福一方,要不有何必要当这个官儿,成为党员干部的初衷变了,整个社会和国家怎么进步。
汪正东当然不会因为杨定的一言片语就认为杨定是个新时代的能吏。
汪正东说道,“好,希望你可以记住今天的话,任重道远,难得糊涂”
杨定离开了,又是一次摸不着头脑的谈话,不过和上回见严崇喜不同,这次知道对方的身份,但召见自己的原因呢,杨定什么也不知道,最后思考着“难得糊涂”四个字,回到了会场当中。
是啊,其实为民做事儿不一定可以捞政绩升官,不过很多官员都愿意这么做,他们难道不知道怎么样做可以打造一条通往金字塔顶端的捷径吗,他们知道,这些清官、能吏都知道,只是他们“难得糊涂”。
白展鸿对改革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彻底转变,白维维当然得惟命是从,不过镇里分管改革试点的副镇长不在,工作推动确实很缓慢。
根据白展鸿的意见,镇得必须马上成立一个专职的办公室,全权做好此项工作,把以前镇里各个办公室管各管一摊儿的现象进行颠覆。
所以三桥镇需要杨定马上回来。
一个项目没谈成,只是见到一个泰国商人,没邀请一个领导吃饭喝酒,却莫名奇妙受到了副省长的召见。
第122章 通报张穆()
没有出乎杨定的意料,他和赵雅去锦州市一个星期,除了蔡国良,没有一个人问起这次锦州之行的收获。
其实蔡国良也是说说客套话,哪里会有什么收获。
杨定正好赶上新一周的镇党委会议,杨定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党委委员、副镇长了,坐在会议室里腰杆挺得直直的,除了不敢正眼大大咧咧看向丁绕勤,别人领导杨定都投去了自信的目光,宣誓自己回归以后的强势。
排名最末不要紧,重要的是杨定如此平步青云,仿佛无人可以阻挡他升迁的脚步,这种冲天的气势也令杨定气场大增。
听白维维讲要成立一个专门办公室负责改革,杨定心里哼了一声,这事情早就该落实了,要不是白展鸿的分工变化,这事情根本没有人会理会。
杨定故意刁难起来,“白书记,我看没这个必要吧,以前的工作开展十分顺利,现在浪费人力物力搞个专门的办公室,是不是显得多余了。”
谭亮接到了马俊的指示,从现在起,他也要全力协助白维维,把镇里的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谭亮心里就奇怪了,杨定离开一周时间,怎么性格大变呀,说话也更加随意,而且观点也发生了改变,按理说,杨定应该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成立专职办公室的人呀。
谭亮说道,“杨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对,过去的工作慢慢悠悠、稀里糊涂还是在推动,确实没出什么大乱子,可是镇里各个办公室全无配合、协助,各做各的,很多数据和资料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地方保管、收集、分析,成立一个三桥镇改革试点办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专人专办,别的办公室也可以腾出时间处理他们自己的业务。”
蔡国良当然能听出杨定是有意刁难白维维的,现在白展鸿坐镇县里改革第一把交椅,白维维能不上心吗。
蔡国良也正二八经的讲道,“杨镇,今天我也不同意你的观点,我的想法和白书记一样,其实你想一想,成立一个改革办对你也是有好处的,你是分管领导嘛,手底下也有机动的人可以做些事情,要不你还是孤家寡人一枚,白书记的意见,其实是为你减轻工作压力,你还不感谢白书记。”
蔡国良没别的心眼儿,既然现在全镇上下一心,那大家暂时就是盟友了,与其针锋相对,不过表面和气。
杨定自然得给蔡国良面子,既然蔡国良给出一个台阶,杨定只能顺势站上去。
杨定说道,“嗯,听大家这么一讲,我不再发表什么言论了,听白书记安排吧,不过白书记,你可得给我配上强有力的助手才行,你是知道的,我平时有些放松懒散,呵呵。”
这件事情上杨定没别的想法,只是提醒一下白维维,这个试点办主任得精挑细选才行,自己要是不给力,改革办主任没能力,那这项工作最后能做出何种成绩,就真不好说了。
趁热打铁,既然是白维维主动提出来的,丁绕勤在想,不如在会上把人员给定下来,以免中途有变。
丁绕勤想了想说道,“党政办副主任庄烨,笔杆子出生,经过在党政办的磨练,现在应付各项工作都已经游刃有余,善于思考、注重学习,是个好苗子,我建议由庄烨同志担任试点办主任。”
杨定赞同的看向丁绕勤,这女人眼睛贼呀,庄烨平时低调朴实,根本不打眼,做事情老老实实、兢兢业业,能得到丁绕勤这样的评价,庄烨的能力可想而知。
丁绕勤本就是在乡镇里摸爬滚打多年的女干部,能力很强,他看好的人,一定是有潜力的。
既然有丁绕勤的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