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后攻略-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胡青青倒真添了几分伤感之语,“等这些年轻貌美的小娘子进了宫,只怕妾身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了。”

    林云熙闻言失笑道:“你好歹是有名位的嫔妃,圣人又不是不宠爱你了,怎么说起这般灰心丧气的话来了?”

    胡青青露出满面苦涩,道:“年前妾身陪着去秋猎,圣人对妾身的眷顾就不及从前了。等回京后更是平平。到底圣人更宠爱您和修容一些,只是妾身如今连静贵仪都赶不上了,哪里还敢奢求其他呢?”

    有林云熙、丽修容等珠玉在前,胡青青不敢对庆丰帝生出什么不分之想,但比起眼下,总是从前得宠时的日子好过得多。她在林云熙面前还算得脸,是而庆丰帝多日未曾召幸,也无人敢对她不敬,分例用度都按时按量送来,宫人们也都安分,只是不像从前那样讨好奉承了。

    这种礼遇,不是真心真意的恭顺,不过是把她供起来,当做个不能得罪,却也不必费心的塑像罢了。看着受人仿佛敬重,其中的滋味,也只有胡青青自己知道。

    看着宫里住进更年轻、更漂亮的小娘子,多少也觉得碍眼了。更怀念当初得宠时的日子。

    林云熙微微皱了皱眉头,庆丰帝不去找她,胡青青也可以主动去找庆丰帝,哪怕是有意的巧遇,或是送些荷包络子,总能叫庆丰帝知道她是有心的。

    谁会喜欢个说一句动一句的木美人呢?何况胡青青并非仙姿玉貌的绝世美人,只需一张脸就能得宠。她不去就圣人,难道还要圣人去就她么?

    林云熙简直有些恨铁不成钢起来。

    多顺当的机会!眼下庆丰帝正是膈应程家的时候,若胡青青得力些,要捧起来还不容易?有这么个人戳在程氏面前,让程氏日日夜夜看着这根心头刺却不能动,那才叫痛快!

    庆丰帝未必没有这个意思,只要胡青青立得起来,有什么护不住这块挡箭牌的?可惜胡青青太软弱了,软得甚至有些懦弱。圣人施恩,是要叫她忠心效命的,她却一味唯唯诺诺,怎么能叫圣人再记得她?

    林云熙想着还是提醒了胡青青一句,“圣人是个念旧情的人,怎么会随意冷落你?你好好想想怎么侍奉圣人,圣人看见了,自然会眷顾你的。”

    胡青青神色微微有些不安,道:“妾身……妾身只怕做不好。”

    林云熙无奈道:“要你一步登天,你大概也学不会。那就做你会的,绣个荷包缝件衣裳送去总行吧?就算立政殿那里一时顾不上提你,但圣人偶尔问一句,你不就显出来了?”

    胡青青手心里都是汗,终究期盼圣宠的迫切压过了惶恐,努力点了点头,涩声道:“昭仪费心指点,妾身不敢辜负。妾身尽量一试就是。”

    她迟疑了一下,并没把原先想要说的话吐露出来。

    胡青青可不是来找林云熙嚼闲话的,就是要陪林云熙闲聊,也得换个说得人高兴的,她还没那个胆子光叫林云熙听她细碎的抱怨。

    她原本是想说一说关于选秀的事。尤其是皇后这几天见过的秀女,容貌姣好不说,还有不少家室不俗的名门淑女。

    她母亲胡杨氏费尽功夫使人给她传了话,杨家这回有个旁支的女子,恰好十四岁,颇有明睐秋水之容光,杨家已经露出话来,想送她入宫。

    胡青青当夜就睡不着了,一直躺着到天亮,脑子里都是乱哄哄的。一面是担心母亲家人,一面又为自己惶恐难安。

    自胡为荣获罪流放,她家中就是靠着杨氏帮扶,才没有一败涂地。几个哥哥虽不能再借着荫封出仕,总能够继续读书科考,家里的官邸住不了,胡杨氏就带着一家老小搬去了杨家附近她的陪嫁庄子上,有杨氏在边上立着,好歹能平安度日。甚至胡青青正得宠的那段时日,还能收到杨家偷偷递进来的银票钱财,只说给她用来赏人的,不必挂在心上。

    胡青青心里清楚,对杨家来说这笔钱根本不算什么,无非顺水推舟表露的善意罢了,可对于在风口浪尖上的她来说,几乎就是天大的人情了。当初她空有宠爱,却毫无根基心腹,若没有这些钱银,她连身边的宫人都辖制不住,还论什么其他?这笔钱一直没有断过,即使翻年她仿佛骤然失宠,杨家也一样把钱送到了她手里。

    而现在,杨氏要送本姓的女子入宫了。

    胡青青不知道胡杨氏是花了多少力气、陪了多少笑脸才得到的这个消息,也不知道这个杨氏是什么模样、最终会不会得宠,但她很清楚,有了杨氏,只怕杨家就不愿再供着她了。

    宫里的形势,胡青青不敢说。可昭仪却是实打实的盛宠,连皇后都要避退三分,只能寻些嘴角上的不痛快。要不然这回皇后怎么会频频传召秀女?还不是想捧一两个起来分宠?

    太皇太后那里又早就是一副要让程氏入宫的架势,杨氏与程氏虽不是死对头,也难说和睦。有皇后夹在中间,肯定是恨不得她们斗起来,斗个你死我活才好。

    最叫胡青青不安的还是林云熙这里。

    昭仪是帮了她,教她去邀宠,教她在合适的机会里跳出来,走进圣人眼里。胡青青对昭仪是真心的感激和顺服。

    她隐约明白圣人的意思,她的得宠不过是牵制程家的棋子。可没有人在她沦落泥淖的伸手,只有昭仪肯帮她。

    可昭仪不会再帮她别的了。

    昭仪会推着她上去,却不会教她怎么站得稳。也不会给她分毫的扶持。昭仪愿意给她得宠的机会,这是恩德。但之后的每一步路,都要胡青青自己走。下棋的人不会在意棋子的好坏,只要能达到目的,废了这一颗,还能换一颗来用。

    所以她对圣人对昭仪不敢有一丝一毫的不敬,昭仪说什么她都愿意听,也愿意去做。

    但胡青青不知道,她是不是重要的那一颗,是不是不可缺少、不能取代的。她怕她只是昭仪随手放下的,有她固然好,没了也不要紧。她更怕昭仪会找到其他更合适、更能干的人来代替她。

    比如杨氏。

    要两个世家争起来难,可要两个女人斗起来,却太简单了。昭仪只要在后面轻轻推一把,就能得到一个比她更得力、更有用的人。到时候昭仪会不会放弃她选择别人?如果她没有昭仪在背后,又会落到什么下场?

    胡青青只觉得背后有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在一点点吞噬她。

    她对昭仪的敬畏越深,对杨家的不满就越多。杨家的扶持对她来说已经不是人情,而是包袱了。杨家不帮她,是应该了;而帮了她,她要感激、报答,不能有一句怨言。

    早知道要在半路上丢下她,当初又为什么要伸手?把她拉起来,又亲手推下去,看她摔得更深,这样有意思吗?

    关于杨氏,胡青青半个字都不想在昭仪面前提起。却又不得不提。她知道杨氏要入宫,又被皇后传了去说话,哪怕日后昭仪选杨氏而弃她,她也要说。她想要昭仪继续帮她,就要尽忠,不能有私心,叫昭仪以为她满肚子小心思,让杨氏白白被皇后拉拢了去。

    可现在昭仪已经开口帮她了。

    胡青青犹豫起来,她还要不要提杨氏的事?

    她心底有个小小的声音在说,算了吧,说不定昭仪早就知道了。若真叫杨氏入了昭仪的眼,昭仪会不会舍她而就杨氏?她又要如何立足?一旦失了圣人的宠爱,太皇太后早把她生吞活剥了,哪里还能容她活到现在?

    林云熙见她怔怔出神,笑问道:“在想什么呢?魂都飞了。”

    胡青青忽地一个激灵,手中抖了抖,茶盏里的水晃荡出来落在手上、衣服上,烫得她一阵刺痛。她“呀”一声匆匆搁下茶盏,林云熙也吓了一跳,赶紧道:“快瞧瞧,伤着那里没有?”

    一旁的宫女忙打了水拿了湿帕子给胡青青擦手,好在那茶水不是很烫,胡青青手上只红了一块,并没有起水泡,落在衣服上的都没碰到身子,也很快叫人擦干了。

    胡青青又羞又愧,用湿帕子捂着手起身请罪道:“妾身失仪,还请昭仪降罪。”

    林云熙笑道:“罢了,些许小事而已,你又不是有心的。”又命人取来芦荟膏给她敷上,“你这两日别碰水,好好歇着,若真有什么不好,再打发人去请太医。”

    胡青青再三请罪道谢,方才告辞出去了。

    青菱叫人收拾了桌案上的东西,又换了新茶递给林云熙道:“也不知芳仪在想什么,主子面前都能出神。您也是好脾气,若要较起真来,她可不是请罪就完了。”

    林云熙笑道:“怎么好端端得又抱怨起来?”

    青菱道:“奴婢是替主子不平!您心善,一手把芳仪提拔起来,还肯教她。她倒好,陪着主子说话都能走神,可见不是个忠心的。”

    林云熙不由觑了她一眼,笑道:“你倒长进了。忠不忠心,可不是脸上看得出来的。何况我又不指望胡氏的忠心,优待她也是看在圣人的面子上。你恭恭敬敬地供着她就是,还管她心里想什么。”

    不论胡青青有什么打算、想求什么,都和她没关系。她肯伸手,不过是猜中了庆丰帝的心思,顺水推了一把而已。上一回是,这一回也是。但凡叫庆丰帝不痛快的人,庆丰帝也不会叫他们痛快。

    太皇太后想逼着圣人纳了程氏,圣人自然要捧个宠妃出来,好好膈应膈应程家的眼,最好是个有仇的。程家越是憋气,圣人心里的气才越是顺畅。

    再来,有个胡青青立在前面,她即便得宠,在太皇太后那里也不会显得太碍眼,省得她老人家心里不高兴,转头来找她的麻烦。

    四月里地气都暖了,太阳一开,就叫人热得冒汗。宫人们都换了夏天的衣裳,嫔妃们也都花枝招展起来。今岁进上的宫绸花样极多,光颜色不同的就有不下数百种,送到昭阳殿的都是上好的提花软罗、孔雀绸等,纹样精美漂亮,简直叫人看不过来。

    林云熙就一样样铺开来挑,其中有一匹石青色海水纹的软绸,摸上去又细又滑,样子又好,她都舍不得随便裁了。尚宫局的司衣又笑眯眯摸出另一匹水红梅花竹叶纹的,道:“娘娘瞧瞧,是不是和那石青色的是同一个品种。这是广州进贡的上等潞绸,总共不过二三十匹,娘娘这里有石青、水红、杏红、月白四五个颜色,您要喜欢,马上就能出成衣。”

    林云熙摸着那匹石青色的道:“别的不急,先用这个做身衣裳出来。”报了几个尺寸。那司衣做惯了衣裳,一听就知道是圣人的,笑意又添了两分,连连道:“娘娘放心,奴婢们保管叫娘娘满意。”

    林云熙笑了笑,倒不接话,又挑了杏红色的给寿安,自己留了匹水红的,还有一匹月白、一匹银红的就先放起来,对青菱道:“你且记着,我留着要赏人的。”

    又留了次一等、颜色不显的赏了宫人,众人纷纷笑着行礼道谢。

    庆丰帝还没进门就听到动静了,不由笑道:“在说什么这么高兴?”

    林云熙上前迎了迎,忙叫人把摊了满桌的绸缎拿下去,换上茶水点心,笑道:“今儿尚宫局送了宫绸,妾身挑些来做衣裳。”

    庆丰帝扫了一眼,看她挑的颜色都是素净雅致的,转头对李顺道:“朕那里还有苏州新贡的绮罗,挑朱、紫、青、杏黄各一,再添上别的,凑齐了十样给昭仪送来。”

    李顺就写了条子叫人去拿东西了。

    当朝以玄、赤、黄、青等正色为尊,衣料上尤其以红色不好分,大红朱红殷红看起来都差不多,与赤色比也就差了一层,等闲人是不敢上身的。真要论起来,贵妃穿朱红才算不逾矩,三妃九嫔一般都用石榴红、绯红、银红等色,再往下连红色都不能多用。

    林云熙倒无意在这种小节上和庆丰帝争论,这是圣人的心意,她好好接着就是了,只抿嘴笑道:“天热起来,穿得艳丽晃眼睛。浅些的衣裳看着还清爽。”

    她也不提胡青青的事,先顾着问庆丰帝热不热,“小厨房里备着冰镇过的白凉粉和杏仁露,井水里还泡着西瓜,妾身叫他们切半个来?”

    庆丰帝晒了一路太阳正好鼻尖冒汗,道:“那就来碗白凉粉,不要太甜。”

    不一会儿就送上来了。

    碗是翠玉的,绿的浓郁纯正,剔透得像上好的琉璃。白凉粉是透明的,上头隔着各色的鲜果,下面蜂蜜水,甘甜清凉。

    林云熙陪着用了两口,一旁宫女打着扇子,微风阵阵,再吃冷的就觉得有些凉。庆丰帝吃完了摸摸她的手心,吩咐青菱道:“给你主子加件罩衫。”

    青菱忙应声去拿衣裳,庆丰帝便坐着跟林云熙说话。他半下午过来可不是闲的,还真有事跟林云熙商量。庆丰帝说了几个名字和官位,林云熙听着都是武官,要么就是军中的文职。

    “你找个合适的时间,传他们家有诰命的进来说说话。”

    林云熙不知道庆丰帝想做什么,但依旧笑吟吟点头道:“好啊,我在宫里本就清闲,有人来陪我,那再好不过了。要是有几位老夫人,还能给我讲讲古、教我怎么治治寿安那个皮猴子。”

    庆丰帝笑道:“你高兴就好。”

    又跟她说悄悄话,“朕这两年外头竟都是在打仗,两面开支国库也吃不消。眼下玄武军、江浙、福建水师都有战功,要是凑着一处,朕只怕连赏银都封不出了。”

    林云熙一边听一边笑,嘴角压都压不下来,“打了胜仗您还不高兴?这等‘怨言’,您该说去给朝中的贤臣们听去。”

    庆丰帝柔和得看着她,“你不嫌朕无用?连功臣的封赏都拿不出来。”

    她瞪大眼,十分吃惊,圣人居然这么没底气?打胜了怎么还要小心翼翼?连忙认认真真安慰他道:“您接连打了两回胜仗!翻翻史书,也没几个圣人有这份功德。您还叫这没用,别的人都该回娘胎去了。”

    庆丰帝一面应她,脸上现出被宽慰的神色来,一面忍着笑想,宁昭还当真了……

第116章 心腹() 
庆丰帝倒有一半说的是真的。

    打了胜仗确实是令一个帝王振奋激动的事情,所谓文治武功,他这辈子,后面一个已经不用愁了,只要安安稳稳守住江山,传个能干、清明的儿子,就是马上去见先帝,他也不用觉得脸上羞愧。

    不过兴兵动武也确实费钱。

    庆丰帝登基至今快有**年了,先帝虽留了半个烂摊子给他,也同样留了不少忠心的能臣干吏,除了开头两年还闹个饥荒流民,剩下的就尽是太平年岁,治吏也算清明。他手里又有不少来钱的,不敢说是盛世,但总能称得上仓廪充足、犹有富裕。

    但就是这样,两场仗打下来就已经捉襟见肘了。

    打倭国的是江浙福建等沿海,都是鱼米之乡,调粮发饷倒还便宜,打下倭国后又能得到大量钱粮,即便睁眼闭眼暗中落下不少,也是一船一船运回来。不仅有钱,还有俘虏的倭人。再卖了倭人又是一笔入账。

    但北蒙就不一样,大草原上哪里去找吃的?燕北又不适宜产粮,都靠国库支撑,抄了北蒙亲贵的金银珠宝充给军费也远远不足。

    钱就流水似的花出去。

    因倭国还没全打下来,现任的水师统领安正祁尚算得用,但还远不如镇海候蒋定国,勉强能推着战线前进,却没有大捷的胜仗。故而朝中大都是打算先让玄武军班师、受封,然后遣一部分军士返乡,留下一部分暂时配合治理的官吏一起驻守北蒙,等倭国打下了了,再让水师回朝献俘、受赏。

    可庆丰帝偷偷命叶相连夜清算了国库,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国库没钱了。

    没有切实的钱银封赏,难道光给将士们勋位?就是勋位还要出俸禄呢!还不止给活着的人封赏,战死沙场的要抚恤、受伤残疾的安顿、继续留守的也要安抚加饷……

    耗钱的地方数不胜数。

    要是只有这一回,那咬咬牙,勒紧裤腰带也就出了。大不了狠下心,先动一部分湖广明年的赋税。再好好修生养息个三五七八年,也就养回来了。

    可后面还有个打下半个倭国的水师等着呢!

    这仗已经打了快两年,三年之内要打不完,水师统领就该提头去向圣人请罪了。

    但如果三年内打完了……这赏钱哪里出?

    庆丰帝还没那个胆子为了封赏将士给老百姓加税。只怕他前脚出了圣旨,后脚就被御史骂个狗血淋头,起居注上还要添一笔他穷兵黩武,是个独夫了。

    几个丞相聚头开了个小会,心里都明白寅支卯粮是怎么个事儿,不过拆了东墙补西墙而已。叶相琢摩了半天,就道:“不如先停一停,命一部分水师回朝,带着手头的战俘、钱饷请圣人授封。待玄武军班师,再整顿军备,一举拿下倭国。”

    意思就是先派一部分把从倭国搜刮来的战利品带回来,国库里这点钱刚好赏给他们。那些战利品充了公,国库不就又有钱了?再筹措一笔,叫玄武军班师庆功,最后再想办法整顿军备,最好一下把倭国打下来。

    咳咳,倭国的国库里总还是有钱的。就算那边也因为打仗打穷了,总还有不少大臣亲贵吧?反正到时候是要拉回来当做昆仑奴卖了,能抄出多少家财还不都是大宋的?

    这钱不就正好作为给玄武军封赏嘛。

    当然,其中还有很多需要商讨转圜的地方,但毕竟能勉强圆回来,不会叫墙陷个窟窿就是功德了。

    庆丰帝心里先给叶相记了一小功,和颜悦色道:“叶相既有了说法,此事就交由你来办。”眼锋压过严相徐相等人,“若有什么不便,尽管来与朕说。朕为你做主。”

    严相徐相才冒出一点点小心思,又被庆丰帝摁灭了。军国大事,圣人不允许有人捣乱,要是办砸了,那就是打圣人的脸。要是这边找了叶温清不痛快,那边就要被圣人削,那还是算了。

    两人对视一眼,不由默默腹诽,圣人,每回叶温清办事儿,您都站他那头,您什么时候站到臣这边儿来啊?!

    叶相既然开了口,对此事自然是有几分把握的。他本就管着户部,连位子都不用挪,直接找人干活就行。若真给他做成了,他就能凭着这个稳稳当当地把严相徐相压下去,成为名副其实的首辅。

    庆丰帝也高兴有人接手,他不怕几个丞相能干,只怕他们不够能干!

    这三个丞相里头,徐相世家大族,家室最高,脾气最差,精明不缺,但喜怒全写在脸上,办事马马虎虎,有时还要底下人事后给他找补,满头的小辫子可抓;严相是三流氏族的出身,胆子最小,也最为稳妥慎重,做事谨慎细致,几乎找不到空子可钻,但他太过小心,出不了差错,也立不下大功;而叶相出身最低,寒门士子,还无亲族支持,全凭己功,却最有能耐,抓的了小节,也担得起重任。

    庆丰帝不惧叶温清步步为营地爬上来,说到底,叶温清也是要给他这个皇帝干活的,他又不是昏庸无能的软蛋,还拍捏不住一个臣子的忠心?!

    只要叶温清敢上来,他就敢用。

    严相徐相还有政务堆积,陆续告辞了。叶相新得了差事,要先拟个陈条,在庆丰帝这里挖了几个人,也笑眯眯得走了。

    留下庆丰帝批完了折子,只好在立政殿里来回走着磨地砖。

    这时候,到哪里去凑上一笔钱呢……

    *******************************************************************************

    林云熙翻找了这两年递进来的帖子,对着礼单查了一遍,庆丰帝说的几个名字是武官不错,可那都是南下去打倭国的武官。

    除了沿海,各地的水师规模都不大,升官也难。故而能做到京官的,大部分仍是江浙沿海出身,杀海盗剿倭寇,差不多是实打实的靠着军功上来的,有一半还是镇海候的旧部。

    两年前镇海候披甲出战,又把这些人统统拉回去了,他临终前托付的水军副统领安正祁就是其中一个。

    庆丰帝要她把水师的家眷叫进来说话,是什么意思?

    朝中不是商量好了,由玄武军先班师,再是水师吗?何况安正祁那里仗还没打完呢!就算国库空缺,不能加赏玄武军,难道水师回来就行了?这两边都来人,不是雪上加霜么?

    林云熙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庆丰帝既然说了,她就要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

    林云熙暗暗思忖,圣人这样叮嘱她,可不是叫她随便把人唤进来赏些东西就完了,其中必然有什么目的,或是想借着这件事露出些风声。

    但不管是为了什么,她要是没把人声势浩大地接来,就没人知道她传召了水师的家眷,圣人想借此达到的‘目的’也就成不了。最好让所有人都知道,昭阳殿召见了水师家眷,亲切问候,恩赏厚赐。

    哪怕林云熙没猜中,也不要紧。就当是为圣人拉拢在外征战的将士。反正是庆丰帝要求她做的,她光明正大地办,怎么都不会错。

    青菱碧芷帮着她看了半天帖子,总算找着了一个合适的理由。

    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