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主她不想穿-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俞兄弟不止品貌出众,还有一身的好学问,无论是军国大事,还是古今异闻,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然而他的性子却又冲淡谦和,并无丝毫自矜自傲之意,实在是一个深含不露、有大智慧的雅士。

    宁采臣直呼遇到了良师益友,欢喜的邀请对方家中做客。

    俞青微微一笑,“宁兄盛情难却,在下就叨扰了。”

    宁宅在东街上,地段不错,是宁父早年置办下来的。

    这一处院落虽然不甚大,收拾的却颇为雅致,前面种了株桂花树和几株芭蕉,旁边摆着一张石桌,两个石凳。

    穿过月洞门便是正院,中间三间正房,左右各有几间厢房。

    俞青随宁采臣进去,只见窗明几净,厅堂两边是和对面雪白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山水图。

    角落的高几上摆着一尊小小的香炉和两个插满菊花的白瓷花瓶。

    另一边摆着一张雕漆梅花茶几和两张圈椅。

    两人方坐下,宁采臣的母亲听说来了客人,也出来招呼,一面忙命人去整治酒席。

    俞青忙止住了,“老夫人太客气了,不必如此。”

    闲谈了一会,宁母便回房了,两人便坐在桂花树下对弈。

    忽有一个年轻的女子带着个小丫头端了个托盘上来,生的姿容妍丽,虽是一袭素衣罗裙,亦难掩天姿国色。

    宁采臣笑道:“俞兄,这是贱内聂氏。”

    对上俞青的眼睛,聂小倩似乎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气息,抓着托盘的手微微一紧,然而等她凝神去观察的时候,却发现什么也没有。

    难道是自己的错觉?聂小倩心中疑惑,定了定神,垂下头福了福身,“见过俞公子。”

    俞青微微侧身,回了一礼,“嫂夫人客气。”

    聂小倩将东西摆上桌,却是一壶清茶和几碟精致的糕点,将碗碟摆好,“贵客慢用,妾身少陪了。”

    “多谢。”

    聂小倩福身行了一礼,袅袅娜娜离开。

    俞青摸了摸下巴,心道看这情形,聂小倩对这俗世生活倒适应的挺好,完全是当家主母的模样了。

    宁采臣见状微觉奇怪,他与俞青闲谈了半日,早已被他的人品才学折服,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是无故失礼,便清咳了一声,“俞兄。”

    俞青收回目光,微笑道:“不瞒宁兄,其实在下略通相面之术,方才也是因为看到嫂夫人的面相有些奇特,这才起了好奇之心。唐突之处还请见谅。”

    宁采臣闻言一怔,难道对方看出了小倩的来历?

    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大可能,小倩如今已经是真正的普通人,燕道长曾说过,除非是得道高人,或许能看出些许端倪,一般修行之人根本察觉不出什么。

    俞兄如此年轻,即便懂些相面之术,也定然看不出什么。

    俞青见他神色便知道他心中所想,当下也不解释,微微一笑道:“我观嫂夫人面相,早年虽有些坎坷,然只要度过命中劫难后却是十分平顺的的命格,虽不能大富大贵,然子嗣却有位极人臣之相,乃治世之才。”

    宁采臣闻言先是一惊,随后又是一喜,小倩早先确实命运坎坷,这俞兄果然有些本领,若按他所言,岂不是说我和小倩会有一个儿子,不会绝后?

    “多谢俞兄,那就承您吉言了。”

    虽然知道有可能不是真的,宁采臣的心情还是好了许多。

    俞青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孩巴掌大的碧玉葫芦,递给宁采臣,“我看宁兄神色黯淡,似乎运道上差了些,这是我偶然从一位高僧处得的一件法器,有驱邪避灾,招财添丁之效,今日便送与宁兄。”

    宁采臣见这玉葫芦小巧精致,玉质虽然不甚细腻,但也是颇为贵重之物,何况还是件法器,哪里肯收。

    “这般贵重的礼我不能收,俞兄还请收回去吧。”

    俞青见他态度坚决,不由有些头疼,想了想道:“这样吧,宁兄先收下,全当我借给宁兄的,过一段时日我再收回去,如何?”

    宁采臣闻言一顿,想到俞青刚才说的话,招财倒没什么,只是这添丁

    俞青见状微微一笑,将葫芦推了过去,笑道:“宁兄不必再推辞了,只管收下罢,记得摆放在寝卧便可。”

    宁采臣犹豫片刻,想到妻子的心病,还是郑重道谢收下了。

    夜间,聂小倩在床上辗转反侧,白日里那位俞公子的那双眼睛不断地浮现在她脑海中。

    明明只是个凡人,为什么当时那一刹那她会感受到一种深沉恐怖的威压,难不成是她的错觉?

    宁采臣被她吵醒,担忧地问道:“娘子,怎么了,这么晚了还不睡,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聂小倩从无边思绪中回过神来,勉强笑了笑,“没什么,只是有些睡不着。”

    宁采臣却误会了,以为她因为今日母亲的一番话,还在担忧孩子的事,不禁轻叹了口气,轻轻拍了拍她的手,柔声道:“别担心,今日俞兄不是说了吗,我们日后一定会有孩子的。

    我虽然与俞兄初相识,却也看得出他是一位君子,虽然言行有些奇特,却并不是那等信口胡说之人。他既如此说,那自然是有几分把握的。

    你若还是不放心,下次我们就去京城一趟,上次听燕道长说京城有一位高僧,佛法高深,性情也极为宽宏慈悲,到时候我会想办法去求见一次,看能不能请他老人家帮帮忙。

    实在不行我们再想其他办法,不过你放心,不管将来怎样,我都不会让你伤心的。”

    聂小倩闻言心中一暖,方才的诸般思绪也都抛开了,转身依偎进他怀里,“相公,谢谢你。”

    她原本只是一只客死他乡的孤魂野鬼,被树妖姥姥奴役,只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哪里会想到有逃出生天的一日。

    如今不但再世为人,还有这么一位情深义重的夫君,自己也该知足了。

    宁采臣温柔的抚了抚她的秀发,“说什么傻话,快睡吧。”

    夜色深沉,两人依偎着睡去,摆在书桌上的玉葫芦蓦然泛起一团淡淡的绿光。

    只见那团绿光跳了几跳,飞到床榻边,来回转了两圈,好奇地看着床上沉睡了两人。

    吱呀一声轻响,一阵微风从窗外吹入,带来一阵常人无法听见的呢喃声。

    那团绿光却似乎听到了什么,犹豫了片刻,身子一抖,便飞入了聂小倩的腹部。

    睡梦中的聂小倩不知梦到了什么,嘴角泛起微笑,双手不自觉地覆上了小腹。

    宁宅外,俞青隐身在半空,注意着这厢的动静。

    片刻后,她似有所觉,抬起头望向布满繁星的夜空,只见北方一颗星辰蓦然大亮,随后又沉寂下去。

第118章 倩女幽魂(完)() 
永宁三十七年;江南大旱;赤地数千里;民间无米炊;饿殍遍地。

    苏杭一带素来粮米丰足,这次却也没有逃过;金华城附近山上的树皮都被啃光了;老百姓只得以观音土为食;短短数月便饿死了近百人。

    旱情越来越严重;朝廷的赈灾粮食却迟迟不来,老百姓饿到了极点,有许多人便将主意打到了城外的黑山上。

    在一片荒芜中,那一大片山脉上苍翠的树木实在十分显眼。

    因为一直以来都传言黑山上有吃人的妖怪;从来都没有人敢靠近;然而对如今已经饿疯了的老百姓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比填饱肚子更重要了。

    就算打不到野味;也能采些野果野菜树皮什么的;多多少少都能填一下肚子。

    自从有人开始带头后;后面的人便再也没有犹豫,都纷纷背了篓子进山。

    不过他们到底还是心有畏惧,都只在外头几座山上翻找,并不敢深入山脉。

    李季是一名秀才,家住金华城外的桃花村;这日因为母亲病重;好容易托大夫看了;都说已病入膏肓,不过是挨日子罢了。

    李季不死心,想起曾听人说在黑山里面采过人参灵芝,便咬了咬牙,背了竹篓上山采药。

    废了千辛万苦总算登上了山,一路上倒没碰到大型野兽,只是山上人迹罕至,到处都是藤蔓荆棘,李季原本就破烂的衣裳几乎成了碎布条。身上也被割出了一道道的血痕。

    李季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用砍刀劈开藤蔓,一点点往上爬,这山势极为陡峭,他爬了许久不免有些精疲力竭,一时大意,脚下一滑,便往山下滚去。

    李季急忙伸手抱住头,咚咚咚往下滚去。

    只听到耳边呼呼响,幸而片刻后就停了下来。

    原来这下面是一个小土坡,地势平缓,地上又有许多堆积的枯叶,李季除了左手撞了一下,有些头晕目眩之外倒没受什么伤。

    李季挣扎着坐起,见手肘上红肿了一大块,摸了摸骨头,发现只是刮到了一下皮肉,没伤到骨头,不禁松了口气。

    只是用来开路的砍刀已经不知道哪里去了,只有一个竹篓挂在一株小树上。

    李季爬过去捡起竹篓,正暗叹自己倒霉,忽然一个清越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你还好吗?”

    李季顿时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抬头,才发现他身前不远处站着一个身穿青衣的年轻男子。

    只见他一袭青袍广袖,腰系锦带,一头乌黑的头发用玉簪挽着,丰姿如玉,极为隽雅。

    李季揉了揉手腕,背着竹篓慢慢站起身,“多谢关心,在下并无大碍,不知这位兄台是?”

    李季留心打量了两眼,不禁暗自疑惑,今年江南大旱,农田颗粒无收,所有人都饿的皮包骨头,连城中的大户也不可避免,怎么这人却好像一点儿也没受影响?

    况且他往日也时常进城,怎么没听说过金华城中何时有了这么一位谪仙似的公子?

    男子微微一笑,没有答话,挑了挑眉道:“你没听说这山上有妖怪吗?怎么还敢上这来?”

    李季闻言收回思绪,苦笑了一声,“有妖怪也没办法,现在外面的树皮都吃光了,谁还理会这些传言,这里至少可以挖到点野菜,否则没被妖怪吃掉就已经饿死了。”

    男子扫了一眼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李季,若有所思,“我隐居深山,许久没有出来,原来外边的情形竟已经这般严重了?”

    李季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人是山中隐士,怪不得。

    “兄台不知道,今年已经三个月没下一滴雨了,整个江南几乎颗粒无收。

    偏偏朝廷的赈灾粮食迟迟没有下来,草根树皮已经吃干净了,只能吃观音土,甚至有易子而食的,老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

    男子闻言,面色有些凝重起来,微微皱起眉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季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看了眼天色,歉意道:“这位兄台,家母重病在床,我还要去采药,恕我失陪了。”

    男子抬起头,上下打量眼李季,点了点头道:“倒是个孝义之人,你母亲是什么病?”

    李季微觉奇怪,难不成对方还是个大夫,顿了顿道:“家母原先便有哮病,如今吃多了观音土,腹胀如鼓,病情愈发重了。大夫都说没办法,我听人说曾在这山上采到过人参灵芝,便想来试一试。”

    男子微一沉吟,道:“这倒也不是大病,你要找灵芝的话对面的那座山头便有,只是在一处极为险峻的悬崖上。

    这山中地势复杂,你只怕找到明天也不一定能找到。如今天色已晚,天黑后不少野兽出没,你还是先回去吧,明日再来。”

    说完从袖中取出个几个野果,“这个是我方才在山上采的,你先带回去吃吧。”

    李季面色微红,“这”

    虽然只是几个果子,但在这饥荒时候却是非常难得的,李季原本不想收,只是想到家中的老母,又有些犹豫。

    男子微微一笑,将果子放入李季背后的竹篓,“快回去吧,不必担心,这旱情不会再持续很久,很快就会降雨的。”

    说罢指着山下,“你沿着这条小道下去,便能回到你来的山脚下了。”

    李季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却发现山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条窄窄的山道,从脚下蜿蜒而过,一直通向山顶。

    李季心中一惊,他分明确定刚才那里是一片荆棘,怎么这时候凭空冒出一条山道来?

    待欲细问,一转身却发现那青衣男子已经沿着山道往山顶而去。

    衣袂飘飘,好似闲庭散步一般,然而不过片刻就走出了几丈远。

    忽然一阵朦胧的白雾弥散开来,那个青色的身形越发飘渺,似乎即将乘风而去。

    须臾,白雾散去,山道上空空如也,那道青色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

    李季死命揉了揉眼睛,半晌后才回过神来,难道自己遇上神仙了?

    意识到刚才发生了什么,李季忽然想起方才男子给他的果子,急忙低头看去,只见原本空荡荡的竹篓里堆了满满一篓果子,水灵灵的果子上静静躺着一株盖碗大的灵芝,通体泛紫,清香扑鼻,绝非凡品。

    李季知道自己这回是真的遇见活神仙了,他麻利地跪下,向青衣男子离去的方向重重磕了几个响头,“多谢神仙保佑。”

    天色慢慢暗下来,既然已经得到灵芝,李季也不再耽搁,背着竹篓匆匆下山了。

    回到家中,李季将紫芝熬汤给母亲服下,才喝下一口,原本奄奄一息的季母面色便红润起来。

    李季大喜过望,将紫芝汤全部喂母亲喝下。

    不过片刻,季母便从床上坐了起来,不止身体康复如初,满头花白的头发尽数转黑,看着还比之前年轻了好几岁。

    季母又惊又喜,“你从哪里采来的药,竟这么神?”

    李季闻言便把竹篓提了过来,给母亲看了篓子里满满的果子,将自己在深山里遇到神仙一事详细说了。

    季母听完,双手合十念了一声神仙保佑,道:“你多半是遇到山神老爷了,他老人家慈悲,一定是见你孝顺,才给了你这株灵芝和这些果子。

    明日咱们便去山脚下祭拜一下,谢谢山神老爷。”

    李季点了点头,忽想起一事来,忙道:“娘,还有一件事,山神老爷还说叫我不必担心,很快就会下雨的。”

    季母又惊又喜,“你记清楚了,山神老爷真的这样说?”

    “儿子记得很清楚,山神老爷就是这样说的。”

    季母再无怀疑,一迭声道:“好,好,既然山神大人这样说,那定然错不了,神仙保佑,老天总算开眼了。”

    次日一早,母子俩便去山脚下祭拜。

    季母一夜之间不药而愈,还年轻了好几岁,自然引起了村民们的好奇,季母便把自己儿子得山神赐药的事说了。

    短短数日,李季在山上遇到山神的事便在村上传了开来,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不止周围的村落,竟然金华城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大多数人都对此嗤之以鼻,觉得是李季的谎言。但也有不少人对此深信不疑,尤其是桃花村的人,他们可是亲眼看到季母的变化的。

    听说了李季的遭遇,许多人都结伴去山上,甚至有几个胆大的去了更深的山头,却再也没有碰上神仙,不过吃的野果野菜倒采到了不少。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一定是有山神在保佑他们,不然那些去黑山上找吃的人怎么没有一次遇上妖怪?连凶猛点的野兽都没有碰到过。

    何况那城郊闹鬼的兰若寺也许久没有出事了,一定也是山神老爷的功劳。

    山神大人说旱情不会持续太久,那是不是说明他老人家准备施法降雨了?

    不管是真的相信也好,还是假的相信也好,许多人都行动起来,预备拜祭山神求雨,希望能早日脱离这苦海。

    终于这件事传到了太守耳朵里。

    这位太守姓宁,是年初才来金华城任职的,一心想着能做出些政绩来,没想到上任才几个月就碰到这数十年不遇的大旱。

    这几个月全靠他的铁血手段才勉强维持住了金华城的安稳。

    只是如今城中所有的粮食早已发完了,朝廷多半是自顾不暇,赈灾粮不见踪影,这位昔年潇洒俊美的探花郎也瘦的皮包骨头了。

    他抬头看着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干燥如火,没有丝毫下雨的迹象。

    他深深地叹息了一声,如今江南一带已是饿殍遍野,虽然金华城情况稍好些,但老百姓也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再这样下去只怕易子而食的市都要出现了,他身为父母官,却什么也做不了。

    当初万般无奈之下,他也曾带领官员百姓到龙王庙求雨,然而跪了三天三夜,人都晕了几次,却没有丝毫作用,龙王爷没下一滴雨。

    这次山神的事越传越广,宁太守心里是不大相信的,不过死马当成活马医,抱着权且一试的念头,这次还是全力凑了些香烛果品等物,带着一众官员百姓前往黑山脚下拜祭山神。

    跪拜,点香,上贡,宁太守念完祈雨词,紧张的等待着。

    天空依然没有什么动静,宁太守的心也慢慢沉了下去。

    正在此时,人群中忽然传来一阵惊呼,“你们看天上!”

    宁太守猛地抬头望去,只见天空倏地暗了下来,原本没有一丝云彩的晴空,此时竟乌云密布。

    天空上的乌云越来越密,无数道雷电在云中闪现,乌云开始翻滚起来。

    “轰隆”一声巨响,一道雷电划破乌云,在众人耳边炸响。

    ‘噼里啪啦’,密集的雨水自空中落下。

    宁太守伸出手,接住几滴雨水,差点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跪在地上的一众官员和老百姓们也都满面狂喜,哈哈大笑起来:

    “下雨了!下雨了!山神老爷显灵了!”

    “山神老爷显灵了!”

    人们又叫又跳,在雨中奔走欢呼。

    雷鸣接二连三的响起,雨水也越来越密集,大雨倾盆如注,砸在众人的脸上、身上。

    宁太守抹了把脸,终于相信这是真的,不是在做梦!

    “山神真的显灵了!”

    大雨直下了一个时辰才停,而自那日降雨后,又接二连三的下了几场雨,大大缓解了旱情。

    没过多久,朝廷也发放了赈灾粮食与良种下来。

    虽然接下来的日子依旧辛苦,但老百姓们总算是熬过了这一场灾难。

    所有人都记得这是山神老爷的慈悲,此后宁太守特意在黑山脚下建了一座山神庙,请了工匠,依照李季的描述,雕了山神老爷的神像。

    此后金华城的老百姓们都来此祭拜山神,山神庙的香火也越发繁盛起来。

    岁月流转,朝代更迭,转眼百年过去。

    金华城外的山神庙依旧香火鼎盛,常有百姓百姓前来祭拜。

第119章 末世求生(1)() 
俞青没想到;时隔那么多年;自己居然再次回到了现代社会;

    虽然并不是她原本的世界;但看着一幢幢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街道,还是让她升起久违的亲切之感。

    这次她穿成了一个十九岁的女孩;身体的原主姓周;叫周菱;正在n市读大二;父母早逝,家中只有一个九岁的弟弟周璟,还在读小学。

    原主家境就十分普通,父母去世后家里便没有了收入来源;生活越发拮据。

    大学的学费生活费就不是一笔小数目;又有个弟弟要养,因此课余时间基本上都在做兼职;每天晚上都在市中心的一个咖啡厅做服务生;周末两天则是做家教。

    昨天晚上原主从从咖啡店下班回家;谁知在巷子里碰上一伙小混混,不止身上的钱被抢了,还差点被劫色。

    幸好当时正巧有人路过,吓跑了那群混混,原主这才逃过一劫。

    只是到底受了惊吓;之前又淋了一场雨;当晚便高烧不退;过度劳累的身体支撑不住,在洗澡时不小心摔倒,撞到了头,当场去世,这个身体的芯子才换了俞青。

    俞青坐到沙发上,发现身上的衣服上一大片暗红色的血迹。

    摸了摸后脑勺,血已经干了,结成了厚厚的一层血痂。

    俞青走到盥洗池边,只见镜子里的人面色苍白如雪,眼眶下一片青黑,嘴唇也没有一丝血色,晚上走出去绝对会吓死人。

    不禁微微皱眉,这个身体长期营养不良,又过度劳累,这才又出了这么多血,基本上被透支的差不多了。

    其他的事不急,现在最重要的把这个孱弱的身体调理好。

    昨天原主请了半个月的病假,现在正好趁这段时间好好调理身体。

    俞青清理了浴室的血迹,处理好伤口,缠上绷带后又戴了顶毛线帽。

    换了身干净衣服,带着在抽屉里找到的九百块现金出了门。

    在中药店买了需要的药材,又去菜市场买了两样新鲜的蔬菜和一只乳鸽,带着的钱便花的差不多了。

    回到家里,俞青将所有药材研成粉末,按比例调和,敷在了伤口上。

    这是她自己研究出来的方子,长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对于内外伤都有奇效。

    这原本是丹方,炼制起来破为复杂,只是现在条件有限,只能将药方简化。

    不过对于现在她头上的伤,这药粉就已经足够了。

    敷了药不过片刻,头上的疼痛便好了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