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尚(吕尚),即太公望,民间习惯上称他是姜子牙、姜太公。毛泽东多次谈到过姜子牙。如1939年7月,华北联合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成仿吾校长请毛泽东作报告。毛泽东针对学校即将迁往敌后根据地一事,在报告中引用了封神演义中的一段故事。他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象和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上前线,我也赠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毛泽东引用的最多的是姜太公渭水垂钓的故事。1927年10月,秋收起义的红军行至遂川大汾圩附近,毛泽东遇到张宗逊,当他知道张系陕西渭南堰头村人时,就立即说:“你是姜太公的老乡呀。姜太公钓鱼于渭水嘛。”(张宗逊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107页)有一次行军途中,他应战士要求,讲了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姜太公当年在陕西渭水上钓鱼,他用的是无饵的直钩钓鱼,还唱着‘鱼儿,鱼儿,愿者上钩’,后来嘛,他还是辅佐周武王取得了天下,建立了周朝。”(刘恩营从井冈山走进中南海——陈士榘老将军回忆毛泽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91页)毛泽东还恰如其分地将姜太公钓鱼故事作为形象的比喻应用于报告和著述。1945年4月24日,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说:“我们对于只要不是坚决的反动分子,而愿意革命并和我们合作的,就来者不拒,‘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他发表宣言:你愿来就来,不愿来的就拉倒,人家了解得很清楚,钓鱼都可以发宣言,我们也可以发表一个宣言。”(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7页)1949年他在给新华社写的评论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为揭露美国援华的别有用心,又形象地指出:“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37页)对于姜尚这个历史人物,毛泽东有很高的评价。1954年春天,他在浙江杭州玉皇山参观玉皇观时,谈起姜尚的故事,说:“姜子牙可是不得了的人哟”,“智勇韬略,远虑深谋。八十岁时被周文王拜为丞相,辅佐文王为兴周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省委书记们李约翰、镡德山、王春川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88页)

第9章 周公旦明堂摄政朝群后,丹心唯有鬼神知() 
周公旦即姬旦,亦称叔旦。周文王第四子,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称周公。佐武王伐纣。武王死,又佐成王,因成王年幼一度摄政。曾平定武庚和三监之乱,大规模分封诸侯。又推行井田制,制礼作乐,制订典章制度。

    周公旦是中国古史上的大人物。他在周武王后为巩固周王朝基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孔子最钦佩他,一生就以他为最佳模式的。

    毛泽东对周公旦也持肯定态度。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里谈到各个时期都需要有知识分子时说:“任何一个阶级都要有为它那个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奴隶主有为奴隶主服务的知识分子,就是奴隶主中的圣人,比如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我们中国的奴隶主也有为他们服务的知识分子,周公旦就是奴隶主的圣人。”他认为,周公旦是西周初期的伟大人物。1952年10月27日,毛泽东视察济南,和陪同的许世友等谈起山东和济南的历史沿革时说:“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加强对广大被征服区的控制,进行了大分封。在山东地区分封了曹、滕、齐、鲁等国,但主要是齐鲁,这就是山东也叫齐鲁的原因。齐国的首领是姜太公,鲁国的首领就是周公的长子伯禽。”(杨庆旺毛泽东指点江山1146页)第二天,在曲阜参观孔庙时又谈起了周公。毛泽东说:“周王朝封周公于鲁,因当时中央离不开他,就命周公儿子伯禽在这里建国。他就是鲁国第一位国君了。”(杨庆旺毛泽东指点江山第1161页)

    周公为西周王朝建立了辉煌的功德,但他本人却一贯敬谨、谦恭。即使这样,仍有种种流言诬蔑,说周公有谋反之意,至使他几不能自拔。后来白居易还由此写了一首诗。1939年5月30日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讲话中说:从前有一首诗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在我们的历史学家那里叫做“盖棺定论”,就是说,人到死的时候,才能断定他是好是坏。假使周公在那个谣言流传的时候死了,人家一定会给他一个“奸臣”的头衔。当时毛泽东是在中华民族存亡之际,针对张国焘叛党、汪精卫叛国而说的。1972年,毛泽东针对林彪最终自我暴露又提到了这首诗,用以说明,要真正认识一个人是要有长期过程的。
://140483 。
手机阅读请点击://14048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