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孙子传-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达到了入迷着魔、废寝忘食的程度。嘬吮斋是他的书房,这所谓书房,过去很少陈列竹简书籍,多是珠宝古玩,因为常有宫女来此歌舞,故墙上满是丝竹乐器,有时还挂着一两件女人的上衣下裳,整个室内陈设,不伦不类。如今却一改往日情景,室内墙壁摆满了竹制的书架,架上架下全是竹简,琳琅满目,堪称是书籍的森林,知识的海洋。孙子兵法被用核桃大的字写在绢帛上,挂在室内最显眼的地方,正对着这挂兵法的窗下是一张床榻,床榻侧旁是几案,几案上放置的是书籍和文房四宝,这一切告诉人们,阖闾不仅在这里学习工作,而且在这里休息过夜。阖闾读孙子兵法,取小鸡吃谷子的办法,一粒一粒地啄,一颗一颗地吞,每次只抄录一篇,挂上墙去,日读夜研,遇有疑难问题,记在心间,待朝廷之上,议事厅内,见到孙子时,向他请教,直到精通这一篇为止,再换下一篇。
过度的疲劳和长时期熬夜,使阖闾的身体渐渐垮了下来,终于病倒,一连数日难理朝政,但他却并未因此而放弃孙子兵法的学习和研究。他斜依在病榻上,案头放着孙子兵法,对面墙壁上挂着孙子兵法?九地篇,精神稍好一些时,便瞅几眼,琢磨一番。在阖闾看来,这九地篇是他学过的十二篇中最难的一篇,几乎是步步障碍,处处难点,因病不能常与孙子见面,只有当孙子偶尔来后宫探病时,才抓紧时间,将积攒的一大堆问题,一股脑端了出来,请教个没完没了。孙子见阖闾脸上气色不好,精神不济,总是规劝其莫急于求成,待病愈后再研究不迟。
这几天,阖闾睡得香甜,食量大增,顿感精神健旺,忽听孙子自无锡视察练兵归都,忙着内侍召其来嘬吮斋畅谈,目的主要在于请教近日来学习九地篇遇到的难题,顺便了解一下各地练兵的情况。孙子奉命进宫,来到嘬吮斋,见太医正在给阖闾诊脉,不便打扰,立于一旁。阖闾抬头,瞥见孙子,忙挥太医离去,命内侍搬来座椅,置于榻侧,请孙子就座,问寒问暖,似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毫无君王的尊严。孙子躬身请安,询问近日贵体康复情况,汇报各军事基地练兵的战绩,谈着谈着便扯到了九地篇上,阖闾问道;“诸侯战于本土为散地,散地作战,士卒顾家,应该固守,不可轻易交战。倘敌军攻我城池,掠我田野上的粮食、牲畜,禁我采樵,堵塞我交通要道,待我内部空虚而攻伐,则如何?”
第82章 谈军论战 富国强兵(2)()
孙子回答说:“敌军深入我国境,士卒以军为家,不敢远离部队,专志轻斗。我军于国内作战,安土怀生,以之设阵固守则不坚,以之攻伐则不胜。当集结大量部队,积蓄粮食布帛,加固城池,依险设防,遣轻兵断敌粮道,敌挑战则不应。待敌粮食装备无继,野无所掠,三军困馁,我则以利诱之,聚而歼之,必能成功。若与敌交战,定要因势利导,势者依险设伏,无险则利用阴暗昏雾,出其不意,袭其于懈怠之时,必能获胜。”
孙子的回答仿佛是镇静剂,缓解了阖闾的病痛;又好像是兴奋剂,使阖闾精神振奋,他双目炯炯有神,继续问道:“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吾始入敌境,士卒思还,难进易退,背后无险阻,三军恐惧,将欲进而兵欲退,上下异心,而敌人强兵防守,修其城池,固其堡垒,整其车骑,或阻于我前,或追于我后,则如之何?”
孙子答道:“军入敌境,敌凭险固守,士卒思归,欲退难,谓之轻地。当选骁勇之骑,伏于要害之路,我退敌追,来则击之。军在轻地作战,士卒未专,务求深入,切莫为战而战。无近其名城,无行其交通要道,设疑兵,佯走惑敌。选骁勇强卒,官兵衔枚疾进,掠其牛马六畜,三军见有所获,进而不惧。分派精兵良卒,伏于险要之处,敌来,击之勿疑;敌若不至,舍之而去。”
初春季节,乍暖尚寒,阖闾反觉燥热,命内侍打开窗户,透透空气,他实在是太兴奋,太激动了,索性爬起身来,披衣而坐,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是谓争地。争地作战,敌人先至,占据有利地形,保有有利阵地,部队精干,官兵选练,或守或出,以备我骑,我当如何?”
孙子回答说:“争地作战之法,让之者得,求之者失。敌得争地,慎勿攻之,引军而佯走。竖旌旗,擂战鼓,奔向敌之战略要地,曳柴扬尘,惑敌耳目,分吾良卒,暗设埋伏;敌必出救,人欲我与,人弃我取,争取主动。若我先至争地,敌亦用此术,则选吾锐卒,固守其所,轻兵追敌,设伏于险阻之地,敌还斗,伏兵骤起,可获全胜。”
阖闾像个专心听讲的学生,孙子每有所讲,他必聚精会神,边听边思考,边琢磨,力争“得其要旨”。他似乎十分贪婪,永不知满足,孙子的讲解刚一住口,便又发问道:“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称之为交地,交地作战,吾将阻挠敌军,使其不得前进。为达此目的,必保吾边陲城镇,修其守备,固其厄塞;若不先图,敌人已备,彼可得来,而吾不可往,且彼此众寡相当,这该如何?”
孙子回答说:“既然吾不可以往,彼可以来,吾当分卒设伏,严守勿怠;待敌将至,伏兵四起,出其不意,迎头痛击之,敌必狼狈逃窜。”
阖闾见孙子讲解得口干舌燥,令内侍端一盏热茶来。内侍端来茶盏,正欲递给孙子,阖闾责怪道:“不知礼之蠢物!”说着接过茶盏,双手捧着递与孙子:“元帅请用茶!”这时的阖闾,早已不将孙子当臣属,而是尊之为师,以师礼待之。孙子受宠若惊,忙起身接杯盏,躬身施礼谢恩,面红至颈。孙子喝茶,阖闾并不发问,让他滋滋润润地喝,细细地品评,直至孙子将杯盏置之于案,内侍又来斟上,阖闾才又重新问道:“诸侯接壤,先至可结交邻国,取得盟友支持之地者,称作衢地,衢地作战,必先敌而至,倘吾远离而出发又晚,虽快马驰车,亦不能先至,则该如何?”
孙子热茶下肚,滋润了喉咙,解除鞍马劳顿,回答得更加有板有眼,他说道:“诸侯之地三属,其道四通,我以重币厚礼,轻车遣使,与各国缔结盟约,交亲结恩,我兵虽后至,盟国却能简兵练卒,据险设防,亲吾军士,充实吾资粮,代我侦察,我有众助,敌失其亲,诸侯成犄角之势,震鼓齐攻,敌人四面受敌,惊恐万状,不知该如何抵挡,岂能不败!”
阖闾见孙子满身风尘,面容憔悴,疲劳已极,不忍心再问下去,命内侍送其回公馆休息,改日再谈。孙子谈得兴致正浓,竟执意不肯告退。是呀,人生在世,能有什么比受人尊重更令人兴奋和鼓舞呢?阖闾作为一国之君,是这样酷爱兵法十三篇,钻研得竟如此之深透,这本身便是对自己的尊敬与推崇。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刻,便是他的劳动成果为世人肯定和接受,并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此刻的孙子,已经开始在品尝这种幸福。为师者均有体味,弟子肯孜孜不倦地学习,虚心求教,欲壑难填,自己是永不知疲劳的,哪怕苦累而死,也心甘情愿,更何况孙子面对着的是堂堂吴王呢?他竟忘记了阖闾正处病中,需要休息,不能过度疲惫。面对阖闾的好学不倦,孙子心中颇感内疚,在怀疑自己先前对他的认识和评价失之偏颇,后悔当日不该跟伍子胥说那些亵渎吴王的话。
第83章 谈军论战 富国强兵(3)()
正当君臣问对,若飞瀑垂挂,一泻千里的时候,宦者令趋进,请示午餐如何款待孙元帅。阖闾见问,面有愠色,斥责道:“自练兵以来,元帅奔波于各军事基地,整日风餐露宿,辛苦备尝,难得回都一趟,又忙于诲我。该如何款待,尔等自当有数,何须动问!”
阖闾之意,是以最高规格款待孙子,宦者令心领其意,诺诺退下。孙子推辞,阖闾不从,只好客随主便。阖闾心情稍稍平静之后,继续请教道:“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是谓围地。吾入围地,前有强敌截击,后有险隘阻绝,敌绝粮道,以诱我退走,敌鼓噪不进,以观吾能,吾当如何?”
孙子答道:“围地作战,必塞其阙,以示坚守,士卒则以军为家,万人同心,三军齐力,数日之饭,一次做好,不见炊烟,故作毁乱寡弱之形。如此以来,敌人见我,备之必轻。鼓励士卒,令其愤怒,暗伏精卒于左右险阻,击鼓而出,疾击突围,前边战斗,后边扩张战果,左右两军互为犄角,相互策应。”
阖闾又问:“敌陷于我军包围之中,伏兵不动,已有深谋,示我以利,以旗向我军旋绕,纷纷若乱,不知所之,我该如何对待?”
孙子答道:“千人操旌,分塞要道,轻兵与之挑战,挑战者与之对阵而无搏击,一旦交战,则勿撤退,此败敌深谋之法也。”
吴王与孙元帅于嘬吮斋长时间谈军论战的消息传到辛王后耳中,王后不禁有些担忧。大王患病多日,且日趋严重,早已与嫔妃分房,独居于嘬吮斋清养,似这样无休止地与臣下谈论兵法,岂不自我糟蹋贵体?她几次派内侍前往窥探,总回说二人谈得兴致正浓,孙元帅毫无离去之意。不久又听宦者令言道,大王吩咐设盛宴款待孙元帅。一席盛宴,自不足惜,辛王后怕的是大王一时性起,饮酒过量而导致乐极生悲的恶果。她急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虑不安,万般无奈,竟违背宫闱惯例,由宫娥陪同,擅入嘬吮斋,婉言陈词,暗示孙子应照顾大王的健康,早些离去。常言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孙子岂是那愚鲁之辈,任王后怎样言词委婉,他还是心明其意,立即起身告辞。直到这时,阖闾方茅塞顿开,领略了王后的来意,不禁怒发冲冠,呼内侍将一伙女流之辈轰走。沉默片刻之后,阖闾略微镇静,忙向孙子致歉,自责宫法不周,家规不严。男子汉毕竟都有一点胸怀,一阵不愉快过后,君臣又谈论如初。
常言道,说话劳神,况且阖闾与孙子并非闲谈,而是在谈军事,论战法,切磋战略战术,然而畅谈半天之久,卧床的阖闾非但未因此而病情加重,反而精神振奋,生机勃勃,午宴频频举杯,兴致盎然。从此病魔畏避,龙体康宁。
漫漫荒野,男歌女唱,热气腾腾,人们在挥锨抡镐,开荒垦田。草甸上搭起了一幢幢窝棚,炊烟正袅袅上升,似草原上的蒙古包,又像雨后山坡上的蘑菇。这些窝棚告诉人们,许多人为了多垦荒,索性将家搬到了这里来,起早带晚,拼命苦干。更多的人家则是一日两餐送饭到甸,送饭者多是老人和孩子,他们顺便将牛羊牵来这里放牧,忠诚的看家狗也常常跟着跑来凑热闹。绿草地,红女,棕男,白羊,黄牛,来回奔跑的黑狗——好一幅江南塞北图。几个月过去了,在他们身后呈现着平展展的沃野,一望无际,散发着新土的芳香。明年,这里将是稻浪翻滚,稻香醉人。
山坡上,人多如蚁,蠕蠕而动,勤劳的吴国儿女,在这里开出了层层梯田,种植了片片茶林和桑园。用不了多久,这里将是茶树若云,锦缎闪光。
太湖区域多水患,严重地撕毁了这鱼米之乡的锦绣画面。欲强国富民,不治理太湖水患,便是一句空言,对此,吴之当政者看得一清二楚,因而征集数以万计的民工上阵,或疏浚河道,或修筑堤防,或开凿运河,或兴建水闸,上下齐心,万民一力,干得热火朝天。
茫茫太湖,荡荡澄湖,樯如林,楫似梭,白帆点点,渔歌阵阵,一派热闹繁忙景象。环湖村镇,湖中岛屿,比比鱼虾,处处见蟹,待到来年芦花飞,千帆竞发,万船破浪,将这些如金似银的吴地特产运往中原各国,或卖钱币,或易货物,充府库,增民利,以富国强兵。
昆山深处,鹅真荡畔,到处高炉耸立,浓烟升腾,这是在冶铁铸剑;武进城内,吴江岸边,到处铁锤丁当,号子震天,这是在锻造兵刃
吴国的每一山林,每一隘口,每一河道,每一湖面,每一重镇,都设有军事基地,陆军和水师正在日夜加紧训练。
盛夏一日,溽暑蒸人,孙子陪同阖闾,带领众文武,乘车驾辇,来穹窿观看军事演习,演习的科目是:争夺穹窿主峰。兵分左右两队,夫概为左队主帅,被离为右队主帅,先攀上笠帽峰顶,拔取红旗者为胜。欲先拔红旗,不仅自己要快速攀登,还要极力阻挠对方前进。登山路线和阻挠对方前进的方法,均由各队主帅确定,这样,一要看主帅的智谋和指挥才干,二要看部队的素质。战鼓擂响,双方激烈争夺一天,互有高低,但谁也未能获胜,可谓棋逢对手,势均力敌。日落黄昏,鸣金收兵。如此激战三日,终无分晓。阖闾有些着急了,对孙子说:“元帅何不一试,也让夫概与被离长长见识。”
第84章 谈军论战 富国强兵(4)()
吴王既命,孙子何能推辞,经协商,他接替了被离之职,指挥右军,当夜于月光下进行了新的部署。
原来,这穹窿山南北两坡,山势迥异,南坡平缓,易于攀登,但路途遥远;北坡陡峭,悬崖崚嶒,怪石嶙峋,深涧如渊,险壑阴森,飞鸟不至,鬼愁猿惧,其途不过南坡的二分之一。明月照山峦,千壑万谷隐约着森人的寒光,大山深处不时传出怪鸟的鸣叫声,有的似妇人低语,有的若婴儿啼哭,有的像老汉咳嗽。平坦的山丘脊背上,集合着数千右队兵马,孙子正在作战斗动员,进行新的战斗部署,最后他说:“凡有敢违军令者,军法不容”将士们全都明了这“军法不容”的含义,因为孙子斩夏、姜二姬的事,早已在军中传为美谈,今夜主帅重提,无不悚惧。休看这小丘的脊背如此平坦,它的尽处却是悬崖如削,渊深莫测。孙子挑选十名懔悍的兵丁,于山背上一字排开,一声令下,横队齐步向前走去,行至断崖边,有的不畏死,继续前进,坠于崖下,粉身碎骨;有的违令驻足,或踟蹰不前。孙子下令,立斩畏死者于崖前,重赏坠崖的壮士,赠以荣誉,重金抚恤其家属。之后,志愿报名,组成了一支百人的登山敢死队,第一个登上峰顶,拔取红旗者,赏五十金,擢升为军尉。后登上峰顶者,依次各有奖赏。其余将士,于南坡设法阻挠左军登山,也颁布了赏罚严令。部署停当,各自回营安歇,一宿无话。
次日辰时,战鼓又响,演兵开始,孙子并不在右军指挥战斗,依然偕众文武陪阖闾观阵,手摇芭蕉扇,谈笑风生。南坡激战胜似往日,观者无不激奋,且为之提心吊胆。稍有心计者都会发现,今左右队战术大变,精兵强卒不去努力攀登,而旨在阻挠左军前进。他们努力攀上一个制高点,却不再继续向上攀登,而是调转身躯,居高临下,以滚石雷木控制对方,令其前进不得,甚至将其逼压山底。臣僚们都在纳闷,孙子的葫芦究竟装的是什么药,似这样只防不攻,恐怕激战三年,也难分胜负。正当阖闾与群臣心中划魂,百思不解的时候,隐约中见有人登上峰顶,拔起红旗,高高举起,用力招展,以示胜利。相继而登峰造极者,数十余人,他们占领了笠帽峰。文武百官相视而惊,莫不叹服。
深秋一日,孙子率众来太湖观水师演习。翌日卯时,红日升腾,满湖耀金。辰时,天气陡变,狂风怒吼,波浪滔天,群帆归港,鸥鹜隐匿,山岳潜形,湖中诸岛,咫尺不见其迹,仿佛全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风暴卷到了九天云外。熟悉太湖习性的人都说,这样的天气演兵,实在是拿着将士的生命当儿戏,正如吴地民谣所言:深秋十月阴风吹,出湖船只九不归。伍子胥与伯嚭,自幼在水乡泽国长大,自然深知这“十月阴风”的厉害,为将帅者,岂可不爱惜士卒的生命!尽管他们伐楚报仇心切。但在这样的鬼天气里能否进行湖上军事演习,他们拿不定主意,请示孙子,孙子说:“兴师伐楚,多行水上,焉知不遇这‘十月阴风’?平日不练,战时奈何?况且气候恶劣,敌必麻痹,我可乘虚而入,安可因风急浪高而畏惧不前呢?”
元帅既定,身为主将的伍子胥则无话可说,军令如山。于是发号施令,演习照常进行。风急浪高,湖中船只如釜中水饺,上下翻滚,樯倾楫摧,舟翻船打,兵士葬身鱼腹者,不下千人,损失惨重。然而,这次水师演习,在吴军将士中形成了一个信念,造就了一种风气——世上无坚不可摧;英勇顽强,无慑无惧!
岁末,阖闾视察地方和军队,见民富兵强,踌躇满志,似乎腰杆突然挺了起来,走路也高视阔步了。归来后他再次询问孙子何时伐楚,孙子依然摇头,弄得阖闾莫名其妙。
第85章 讨吴叛臣 断楚翅翼(1)()
第十八章讨吴叛臣断楚翅翼
却说公元前513年,阖闾二年岁末,吴王纳伍子胥之谏,视察城镇、乡村和部队,见民富兵强,踌躇满志,归来跃跃欲试,再次询问孙子何时兴师伐楚,孙子依然摇头。
孙子摇头的原因有三,一是练兵过程中暴露了部将们的许多弱点,需对他们集中进行训练,方能委以重任,正式指挥战斗;二是间谍们的情报尚未完全到手,对楚国各方面的情况尚未达到了如指掌的程度;三是余孽未除,先王心腹之臣掩余和烛庸,分别在徐国和钟吾窥视吴国的政权,而自古以来,欲兴师他伐,必先清除内部忧患,方无后顾之忧。申明了这三个原因之后,孙子说:“非过于自卑,胆小如鼠,战争乃国之大事,它关系到民之生死,国之存亡,需考虑周全,深思省察,再予决断。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试想,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焉能复存?死者岂能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乃安国全军之道也。”
这三个原因,是阖闾所不曾想到的,但他毕竟是学过兵法十三篇的人,经孙子这样一提,便心有灵犀一点通了。的确,战争胜败非由感情左右,而是要凭实力决定,故宜少安毋躁,以待时机成熟。
孙子说,优秀工匠在雕木石之前,心中和眼里已见雕像鲜明之图案,只需凿去多余部分,便是一杰作,即画家之所谓“成竹在胸”。战争需有胜算才可开战,一到战时,非为得胜而战,是要确认已胜的战争。若本身并无胜算,敌方亦无败北之要素,则当养精蓄锐以待战机,才是上策。
孙子就何方国君贤明(主孰有道)、何方将帅有才能(将孰有能)、何国占有有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天地孰得)、何方军令得以彻底贯彻执行(法令孰行)、何方军事实力强盛(兵众孰强)、何方士卒训练有素(士卒孰练)、何方赏罚严明(赏罚孰明)等七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吴楚两国的具体情况。吴国的情况,阖闾较为熟悉,但有一点是他所不曾料到的,这便是伍子胥和伯嚭,他们都是楚国亡臣,一旦伐楚战起,百姓定会误解战争并非吴王本意,而是伍子胥和伯嚭为报个人私仇说服吴王出战。倘战争对吴有利,这事便不会表面化;若战争对吴不利,吴王定会招致民怨。楚国当费无极专权时,政治腐败,群臣离心,那时伐楚较为容易。而今费无极已除,国家以昭王为中心,全国团结一致,且左令尹子西,右令尹囊瓦,均智勇双全,伐楚绝非易事。况且楚为华夏东南之一颗明珠,它地大物博,兵强马壮,历与齐晋抗衡,即使在政治腐败的费无极当权时期,亦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轻视不得。
公元前512年,仲春一日,孙子偕阖闾视察各军事基地练兵情况。江南的春天美丽如画,山清水秀,柳暗花明,茫茫太湖,水天一色,空气中弥漫着温湿甜蜜的气息。孙子与吴王安步当车,徜徉于太湖岸边的红花绿柳之中。抬头望去,空中正有一只苍鹰在翱翔,它一会拍打着双翅,盘旋往来;一会平伸两翼,在高空伫停良久,钉住了一般;一会俯冲而下,其疾若箭。孙子被这苍鹰吸引住了,驻足仰观,许久不动,看得吴王颇有些莫名其妙。他有感而发地问道:“大王请看,这高空中的雄鹰,何以会健飞善翔呢?”
阖闾很觉孙子问得幼稚可笑,信口答道:“自然因其有强健的翅翼。”
“倘断其翅翼呢?”孙子追问。
阖闾答道:“断其翅翼,则不若一只笨鸭,焉能再遨游晴空呢?”
“倘于飞翔中断其翅翼呢?”孙子又问。
阖闾毫不含糊地答道:“必坠地摔死!”
“妙呀!”孙子兴奋得跳了起来,在绿草地上手舞足蹈,“大王回答得妙哉极也!”
阖闾虽然回答得很准确,令孙子兴奋失态,但却不明白孙子为何竟如此发问,这司空见惯的事,何以会使孙子兴奋得似痴若狂,懵懂之后虚心求教。孙子分析说,楚犹似一只雄鹰,鹰固然异于麻雀,然而它所以善飞,能够捕捉鸽兔,靠的是强健的翅翼,这翅翼并非别的,便是它那诸多附庸与属国,诸如徐、钟吾、胡、沈、陈、许、蔡、顿之类,倘先断其翅翼,楚岂不就要坠地而死吗?阖闾听了,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