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孙子传-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袭桐。
第114章 吴国遭灾 楚国进兵(1)()
第二十四章吴国遭灾楚国进兵
公元前508年,阖闾六年,吴国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夏天暴雨成灾,太湖区域江河无不泛滥,房屋村舍被毁,庄禾田园被淹,人畜溺死者不计其数。秋季蝗虫为害,仅余的稻谷为其所食,这一年的粮食收获微乎其微。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饥饿严重地威胁着吴国人民,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比战争更为残酷。怎样度过灾荒?天下诸侯会不会趁火打劫?强楚会不会乘虚而入?敝楚、误楚的方略要不要继续实施?全面伐楚还有没有指望?如此等等,这是摆在吴廷君臣面前的严酷现实。
吴王阖闾毕竟是个有作为的君王,身边又有孙子、伍子胥、夫概等贤臣相佐,君臣一心,上下一体,共渡难关。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抗灾救灾,恢复生产,力争头不低,腰不弯,腿不颤,使强楚和天下诸侯不敢觊觎,莫能有非分之想。阖闾首先大幅度压缩宫廷开支,裁减无用人员,诸如宫娥、舞女、乐队、内侍、在宫内吃闲饭的皇亲国戚之类,先后被一批批赶出宫去。紧缩奢侈用品,限制衣食住行,自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吃什么样的饭,穿怎样的衣,住怎样的房,乘怎样的车等,都有严格规定。标准较灾前一落千丈,俸禄缩减一半以上,只是保证不致冻馁而死罢了。吴国地处江南鱼米之乡,太湖区域素有粮仓之称,数年来一直风调雨顺,自惩治腐败以来,极少浪费,因而国库存储粮丰富,阖闾颁旨全国各地,在精确统计、精打细算的基础上,迅速开仓赈民。各地都有些财主富户,他们所储粮食的数量很大,有些甚至不亚于地方上的国库。这样的粮仓像夜空的漫天星斗,村村寨寨,比比皆是。阖闾下令,这些大大小小的粮仓,一律收归国有,统一赈济灾民,有敢抗拒不从者,严惩不贷!这样以来,全国上下,在节衣缩食的原则下,基本上可以蔽体果腹,再有欠缺,尽出国库之钱财,到友好邻邦去购买粮食和布匹。三年内不兴土木,公家的房屋可让给百姓居住。虽然如此,但不减少军费开支,孙子强调,各级军官、将领,包括他自己在内,缩减俸禄以后,要与士卒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同生死,共命运,不得有任何特殊。在这官兵三同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事情。
张相吉是某部的一位下级军官,大约相当于现在军队中的连长。一天亥牌时分,张相吉起夜小解,发现室内少了一位名唤赵阿东的战士。开始,他还认为赵阿东正坏肚子跑厕所呢,可是待他从厕所归来,仍不见赵阿东的影子,不禁有些着急起来。深更半夜的,他不忍心惊动酣睡的战友们,蹑手蹑脚地回到铺位上,默默地等候了一刻,再也耐不住了,将大家从睡梦中唤醒,询问赵阿东的去向,战友们一律摇头不知。一位平时跟赵阿东最要好的战士说,三天前有一位同乡来找过他,从此他便精神萎靡,寡言少语,闷闷不乐,晶莹的泪珠常在眼圈里转悠,问他为何伤心,他也不肯告诉。既然大家全都茫无所知,只好暂且安歇,待天明后再设法寻找。张相吉躺下,如卧针毡,翻来覆去,难以成眠。与其躺着受罪,不如索性起来,到外边去找找,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许由于连年征战,目睹战友们一个个倒下离去的缘故,每当这种时候,张相吉总是往坏处想的时候多,他的脑海里常常会莫名其妙地浮现出一种不祥的预感,而不久这预感便会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他想,三天前来找赵阿东的那位同乡,准是给他带来了出人意料的不幸消息,因而才使他泪珠晶莹,失魂落魄。他真担心赵阿东经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会有什么三长两短。他这样想着,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弯弯街巷,茫茫夜色,张相吉漫无目标地寻觅,寻觅,仿佛那微弱的星光便是一线希望,要在它的辉映下寻得蛛丝马迹。突然,他发现前边不远处一所低矮的房子里正亮着荧荧灯光,莫非赵阿东正在那里?他心头一闪,来不及细想,不顾脚下坑坑洼洼,几次险些摔倒,大步流星地奔向那线并不明亮的希望之光
张相吉闯入磨房时,赵阿东正坐于木墩之上,以磨盘为几案,两肘支撑在磨盘上,双手托着嫩腮,泪水扑簌簌地滚落,打湿了面前的帛稿,帛稿旁是一盏菜油灯,灯光如豆,荧荧闪烁,苟延残喘,映照着赵阿东那满是泪痕、悲哀孤寂、显得是那样灰暗惨白的脸。忽听有人走来,赵阿东急忙欲将帛稿收起,掩藏袖中,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他抬头瞥见来者正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默默地站起身来,垂手立正,低头敛声,不知该如何是好。张相吉并不责怪什么,态度和蔼地指指帛稿问:“这是什么?我可看看吗?”
赵阿东点点头表示同意,依然默不着声,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站在父母面前,等待着严厉的惩罚。
张相吉拿起帛稿,伏到油灯下去仔细阅读,读着读着,不禁黯然泪下。果不出那位战士所料,这帛稿正是三天前赵阿东的同乡给他带来的家信。信中说,阿东的祖父母被夏天的那场洪水双双夺去了生命,前不久,他的母亲又一命归阴,如今父亲正病得卧床不起,想念儿子,希望阿东尽快回家一趟,以便离世前能够见到儿子一面,他有许多话要对儿子说,身后的事需向儿子交代。这是怎样的家书呀,真乃字字血,声声泪,像一座泰山,压在这位年仅十八岁的小战士头上,怎不使他六神无主,魂魄出窍呢?他真想插翅飞回家乡,来到垂危的父亲身边,喂饭喂水,煎汤熬药,以尽人子之孝。然而,不久即将全面伐楚,自己怎么能在这种时候离去呢?他很想写一封书信让来人带回家去,解释不能回家、难以满足父亲这一起码要求的原因,父亲素来通情达理,相信他老人家是会理解和原谅儿子的,因为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呀。他向老乡借了一盏油灯,偷偷来到这间磨房,苦苦坐了半夜,灯油即将熬干,却连一个字也未写成
听了赵阿东这饱含辛酸和泪水的介绍,张相吉唏嘘再三,感叹不已,这是怎样可爱的战士啊!回想三个月前,就是这位十八岁的小战士,驾着一只木帆船,在茫茫黄汤中奔波了三天三夜,救出了数以百计的被洪水围困的灾民,其中有嗷嗷待哺的婴儿,也有七老八十的长者,最后昏倒在木船上。谁能想到,就在赵阿东奋力抢救那些素不相识的老人的时候,他的爷爷奶奶竟被洪水所吞噬,这又是怎样无私的战士啊!
张相吉没有慷慨激昂地大发感慨,而是将他带回了宿舍,再次将沉睡的战士们唤醒,连夜举行会议。会上张相吉宣读了赵阿东的家信,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感动得士卒们无不热泪盈眶。张相吉带头慷慨解囊,战士们纷纷捐资,众人拾柴火焰高,虽在大灾之年,军饷压缩,但仍凑了数额可观的钱财,让赵阿东带回家去,探望挣扎于死亡线上的父亲,赵阿东被感动得涕泪交流,磕头致破。
张相吉,一个基层军官,无权准假让战士回家探亲,逐级请示,直请示到孙子那儿,不仅慨然批准,而且通报全军,表彰赵阿东的美丽灵魂,英雄事迹,和张相吉关心战士、善解人意的做法。不久,这件事便在军旅中传得沸沸扬扬,战士深受鼓舞,对各级军官均有促进。
第115章 吴国遭灾 楚国进兵(2)()
深秋一日,孙子于天池山举行下军全体指战员会议,处决军佐叶楠梓。
周制,天子设六军,诸侯大国设三军,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鲁、吴三国亦设上、中、下三军。在三军中,各设将、佐,以中军将为三军统帅。佐,顾名思义,是辅佐统帅部队的,军中的财粮后勤工作多由佐主持,叶楠梓为吴下军佐。
部队依山势而列,沟谷中,山坡上,青石板,枫林里,赤松下,到处是人,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将士们人人兵刃在手,个个顶盔擐甲,一队队,一列列,庄严肃穆。凄厉的秋风在山谷中奔窜,掠过枫岭,枫林火焰般的在燃烧,云霞般的在飘舞,掠过松海,涛声阵阵,怒吼滚动。当红日爬上东山冈的时候,下军将专毅登上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大青石,宣布大会开始,请孙元帅讲话。这大青石位于天池山腰,形成一个天然讲坛,讲坛的上下、前后、左右全是将士,孙子立于石上,昂首挺胸,不断地转动身躯,犹群星拱月一般。孙子给今天的会议命名为“宣判大会”,宣布叶楠梓的罪行,判处他的死刑。宣判之前,孙子作了长篇演讲,他讲述了这场灾害严重的程度,吴国军民的艰难处境,举国上下抗灾救灾取得的辉煌成就,全军将士练兵习武的高昂情绪和艰巨任务,军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事迹。宣判之前,有赳赳武士将叶楠梓押上了大青石,他上身索绊,下身镣铐,领插亡命旗,双膝跪地,面对全军将士。孙子满脸阴云密布,声音嘶哑而颤抖,字字带血、声声含泪地宣布了他的罪行。
孙子来下军暂住,与士兵们同进饮食,发现这里的伙食标准与上中两军相距甚远,不禁诧异,于是便组织人明察暗访,寻找原因。原来,叶楠梓借职权之便,克扣将士伙食,侵吞官兵军饷,将非法所得之不义之财,或高利贷与饥民,或囤积稻谷,高价出售,获取暴利,大发国难财。对此,专毅并非全然不知,但碍于孙子的情面,置若罔闻,致使叶楠梓有恃无恐,肆无忌惮。为何是“碍于孙子的情面”呢?因叶楠梓是孙子的救命恩人,孙子才将他带到军中,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上。全军上下全都知道这层关系,因而十分敬重他,他也就因此而妄自尊大,飞扬跋扈,弄得民怨沸腾。孙子主持三军工作,兼摄相事,日理万机,忙得焦头烂额,对此自然知之甚少。倘不是遇有灾荒,官兵三同,恐怕孙子要长期蒙在鼓子里,被他毁了名声。数完罪行,孙子判处叶楠梓死刑,立即正法,叶楠梓闻言,连连叩头求饶。他承认自己十恶不赦,罪不容诛,但希望孙子念往日情分,赦其一死,让他戴罪立功,报效国家。听了这可怜的乞求,架着的武士几乎松手,并有几个将领上前跪地为其求情。孙子板着铁青的脸,不为所动,他果决地挥挥手,武士们架起瘫软的叶楠梓,勒死狗似的拖向山谷,后边跟着手持明晃晃大砍刀的刀斧手。瞬间,山谷里传来了一声杀人的惨叫,孙子转过身去,低垂了头,两眼汪着晶莹的泪水
那还是孙武自齐来吴,隐居穹窿山的初期,为了结合南方的山水地貌和自然环境,进一步修改兵法十三篇,他扮成了樵夫或采药汉,遍游吴地的山山水水。一天,他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天池山腰,已觉筋疲力尽,抬头望,前边有一方方正正的大青石,颇似床榻,不觉紧赶几步,攀上青石,卸下竹编背篓,从中拿出干粮水壶午餐,孙武虽说年纪正轻,又自幼练兵习武,可谓体壮如牛,但在故乡时出门一马平川,很少翻山越岭,偶走山路,很不习惯。周游天下,考察古战场时,虽说也曾与山路打过交道,但多是骑马乘车,时间充裕舒缓,行行走走,悠悠荡荡,不似现在这样,每日必须朝出夜归。初登青石时虽觉筋酸骨软,但却能够支撑,既至匆匆用过午餐,略作休息,便觉浑身瘫软如泥,而且困倦袭来,上下眼皮直打架。看天色尚早,睡过午觉再走不迟。他解下腰间包裹当枕头,以石为床,倒头便睡。不知睡了多久,忽被一阵狂风惊醒,他一个骨碌爬起身来,但觉这风不同往常,阴森可怖,令人毛骨悚然,且阴风送来了阵阵异腥,臊臭难当。莫非有虎?他尚未来得细想,一声怒吼,山崩地裂,空谷回响,与此同时,一只斑斓猛虎从高山之巅狂奔而来,直扑青石,龇牙咧嘴,所呼之气将他冲了个趔趄。孙武不愧是兵法大家,他遇事不慌,巧妙周旋。论力气,怕有十个孙武也不是猛虎的敌手,但人类乃万灵之长,智谋理当胜野兽十倍,怎可斗不过一只畜生呢?孙武有这个自信。他又毕竟是习过武的青年,反应机敏,手脚灵便。他拔出腰中短剑,用尽平生之力向虎头掷去,猛虎先中一剑,疼痛得以头触地,欲将额头的利剑擦掉。趁此机会,孙武窜进不远处的密林中。虎乃庞然大物,既入密林,行动不便,英雄无用武之地,孙武又借机爬上了一棵高树。树虽高,但却极细,虎扑向树干,树几乎倾倒。猛虎这样三摇两晃,高树岌岌可危,树梢上的孙武正摇摇欲坠。再过一两分钟,猛虎就要将高树扑倒,填塞饿虎辘辘饥肠,是孙武的必然归宿吉人天相,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一虎背熊腰的猎人手持长枪,斜刺里的冲进密林,照着猛虎的臀部便是一枪。猛虎疼得在草地上窜了三窜,跳了三跳,舍弃树上的孙武,返身扑向猎人,猎人并不躲闪,从容地从袖中拿出涂毒之镖,乘虎咆哮之机掷入虎口,刺伤虎舌,剧毒随唾液下肚,循血液流往全身,可谓双管齐下。虎既受伤中毒,先是狂奔乱窜,继而满地翻滚,继而喘息痉挛,最后僵卧成尸,一动不动了。这位虎背熊腰的猎手不是别人,正是叶楠梓。孙武感恩不尽,以重金厚礼相谢,叶楠梓誓死不受,二人遂成刎颈之交。孙武出山后,为感戴叶楠梓的救命之恩,便将他带于军中,委以重任,不料竟有今日之悲惨结局。莫非孙子是那种薄情无义之辈,恩将仇报之徒吗?自然,稍有是非标准者,谁也不会得出这样荒谬的结论。救命之恩是私情,执法如山为公义,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故大义灭亲被视为传统美德。今天的宣判会,孙子之所以安排在叶楠梓救自己性命的地方举行,旨在弘扬这一美德,并向全军指战员无声宣布:法不徇情,无论是谁,只要触犯法律,就要依法治罪!
第116章 吴国遭灾 楚国进兵(3)()
却说公元前508年,阖闾七年秋,楚右尹囊瓦因受舒鸠人姚氏兄弟的诱惑而兴水师伐吴,大军出豫章山(今大别山)向南,舸、舰、艨冲、楼船齐排江面,相衔相接,鱼贯而前,旌旗飘飘,鼓角阵阵,浩浩荡荡,好不威风气派!
囊瓦及其部将,在郢都过惯了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难耐军旅之苦,虽是出征,却带有数十名歌妓,以资途中娱乐。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沿途所经,足迹所到,抢粮草,夺财物,掠民女,每宿一村,便纵其部卒淫人妻室,百姓视楚军为洪水猛兽,纷纷远避。有不幸女子落入魔掌,淫乐之后,坠于江中,另寻新欢。囊瓦颁令全军,所掠珠宝及美女,必须经他过目,选珍贵与绝色者为己所有,余者依次分给部下,因此,每当出征,他必得到比在郢都更丰硕的收获和更糜烂的享受,这是他喜征战的根本所在,并因此博得了楚昭王的赏识与重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然而世上却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存在,少司马蘧(qu)远便是这样一位廉臣贤将。西周始置司马之官,春秋战国时沿置,除掌军政外,还兼掌制赋,教军旅等,是治军的最高长官,其佐助称为少司马。蘧远已是八十高龄的老臣了,曾与伍员之祖父、上大夫伍参同朝为官,共辅楚灵王,堪称三朝元老。年龄虽高,资格虽老,但却终不得志,平王时就受少帅费无极排斥,昭王时又遭国丈阎怀远打击,不然的话,风烛残年之臣,何须再鞍马征战。蘧远深知自己是老迈腐朽之辈,黄土没顶之人了,难以左右楚军形势,因而出征以来,总是屏息瞑目,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甘做行尸走肉,囊瓦对他也就并不介意,仿佛身边并无此人存在。然而,蘧远忠君之心未变,报国之志尚存,刚直不阿的性格难改,靠伪装难以持久,隐忍总有限度,军中的肮脏使他无法睁眼,军中的龌龊让他窒息,军中的种种腐败现象令其发指。疾恶如仇一生的蘧远,怎能总作这麻木不仁的朽木疙瘩,他再也忍耐不住了,几次找囊瓦交谈,苦口婆心地劝谏。囊瓦身为令尹,表面上总要装出宽宏大度的样子,对这位三朝元老不便发作,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样子,心中却恨得咬牙切齿,几次暗暗地骂道:“老而不死始为贼!”一心欲将其于死地,但苦无把柄。总不能治罪于苦口相劝者,况且蘧远须发若银,虽说不上德隆望尊,但在楚之朝野上下,总还有些声威与势力,怕是昭王也不敢轻易治其罪,自己更需谨慎对待。囊瓦虽不聪明,但在正常情况下,亦会思前虑后地想问题,一遇财色,便像输红了眼的赌徒,双目放射着贪婪攫取的蓝光,有谁触犯了他的利益,他便公驴似的嗷嗷乱叫,野兽般的猛扑过去。
此番囊瓦率楚之水师出征,并不昼夜漂于江河之中,而是晓行夜宿,游山玩水一般。每到黄昏,船靠码头人登岸,或支撑帐篷,安营扎寨,或驱赶百姓,腾房倒屋,宿于千家万户。一天夜里,戌牌时分,蘧远刚刚躺下,尚未成眠,忽听街上人声嘈杂,哭嚎声、厮打声、谩骂声乱作一团,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急忙披衣下床,出门观看。朦胧的月色中,许多人正将身着艳丽服装的女子围于中间,一群兵丁正与数名男女在撕扯这位泣不成声的女子,人群外有一老妇坐地嚎哭,边哭边诉,边骂边撞,其声嘶哑,其情凄惨,其泪如瀑,痛不欲生。经打听,蘧远获悉这是楚军夜闯民宅,抢新婚女子供囊瓦淫乐,不由得气炸了心肺,急忙登上了一个土堆高台,居高临下地大喝一声:“楚军将士不得无礼!”这苍老的喊声深夜里显得特别响亮,格外沉重,在场的人全都被镇住了,夜空中,一弯残月在颤抖,稀疏的星斗明灭不定。做贼心虚,楚军将士隐约中瞥见高台上蘧远那铁塔般的高大形象和阴沉的面庞,一个个不寒而栗,为首的校尉胆战心惊地问道:“令尹怪罪下来,我们如何担当得起呀”
“天塌下来由我承托,与尔等无干,快将这女子放了!”蘧远雷鸣般地吼道。
楚军将士不敢违抗蘧远的命令,放弃了紧拽乱拖着的女子,灰溜溜地离去了。蘧远忙走下高台,向遭劫的百姓赔礼道歉,略作解释。虎口余生的可怜女子扑通跪倒,磕头致破,其父母亦跪倒在地,谢恩不止。
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这一夜蘧远睡得既安稳,又香甜。然而,囊瓦却一夜不曾上床。
囊瓦身边有数十名女色,有从郢都带来的,有沿途劫掠的,但他是个喜新厌旧的色鬼,时间一长,玩得厌腻了,便很想换换口味。近几天前进在豫章山区,深山出俊鸟,他很想尝尝山野美味,哪怕酸得流口水,辣得伸舌头,刺激性越强烈越好。昨天来到这山前庄,囊瓦一直心烦意乱。他早已嗜酒成性,晚餐却滴酒未沾,饭也用得极少,不时地向身边的人发脾气,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亦不知这是从何处来的风和雨,只好倍加小心,以免招惹是非。申牌过后,忽得心腹密报,该村今日正有女嫁男娶,那女子长得十分美貌,可令铁石动心。囊瓦闻报,眉飞色舞,满脸阴云一扫而光,急令前去抢劫。鹰犬离去,囊瓦一边盥洗装束,整衣正冠,一边命侍姬铺床放被,待抢来村姑,马上入帐就寝鹰犬们迟迟不归,急得囊瓦坐立不安,他像春天里一头发情的公狗,急得团团乱转,门里走到门外,门外又走到门里。时近午夜,前去抢人的爪牙方败兴而归,一个个像经霜的枯草,耳断头低。囊瓦见鹰犬们赤手空拳,并无猎物,怒火万丈,眼珠子都烧得赤红,像两只烂柿子。他不顾自己的身份与尊严,扑上前去,抓住为首校尉的前胸,搡来搡去,弄得东倒西歪,站立不稳,吓得浑身颤若筛糠,哪里还能回答他提出的“为什么”。是一位胆壮的兵丁叙说了原委,囊瓦听后,怒火中烧,急命斩校尉之首喂狗,其余统统收监,以待发落。他欲命人即刻将老不死的蘧远捉来,碎尸万段,以解心头之恨,可是话到喉头,却又强咽了下去,因为三朝元老的少司马蘧远毕竟不同于一般将领,他不敢贸然行事。每当这种时候,囊瓦便悻悻愤愤,恨自己虽在万人之上,却在一人之下,这个人泰山似的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倘使上边没有这个人,抑或自己就是这个人,那么便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有谁不服,有谁持疑义,有谁胆敢反对,立即处死,勿需像现在这样顾虑重重,痛苦熬煎了。想到这至高无上的权力,囊瓦对昭王仰手是天,覆手为地,张嘴是法,闭口为律的金口玉牙垂涎三尺,他面前闪现着那体现至高无上权力的一场场,一幕幕。
第117章 吴国遭灾 楚国进兵(4)()
昭王大兴土木,美其宫室,劳其人民,收全国美女居其间,以资娱乐。群臣不忍心目睹强楚倾覆,纷纷进谏,昭王不纳,连杀数名文武,谏言遂止,不久宫殿巍峨林立,美女若云。
楚宫中豢养群象,而任人民饥寒冻馁,勿加衿恤。有忧国忧民之上卿批评昭王,昭王恼羞成怒,拍案高呼:“推出午门斩首!”喊声未落,鞍马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