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棉袄,看着最多就20出头的年纪,任谁来看都是一个清水出芙蓉般的漂亮姑娘,哪里像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徐姐姐,你家小霜这样走出去,活脱脱是孙瑟和陶笙的姐姐嘛!”和徐阿婆关系不错的张家阿婆看着正墩身给两个儿子解释为什么要早起去排队的陶小霜,不由得这样说道。
“我家小霜的长相是显小。”徐阿婆笑呵呵地回答。
张阿婆又看了看,陶小霜正好侧对着她,那一张小小的瓜子脸上,皮肤雪白而紧绷,一对秀眉之下是杏眼俏鼻,两片红润的嘴唇正一开一合的和儿子说着话,那圆润小巧的下巴从侧面看着翘翘的。这姑娘长得可真好,张阿婆点点头:“是显小,我看呀——你的那两个孙子迎国迎泰现在看着都像她哥了!”
“我看也像。”徐阿婆笑着直点头。
陶小霜浑然不知自己已经变成迎国迎泰的妹妹了,她正和两个好奇宝宝解释为什么他们要起个大早去排队买东西——
“因为卖得便宜呀。”
“可是为什么要买便宜的东西?爸爸说过的,一分钱一分货,便宜货不好用的!”孙瑟一边眨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一边问道。
拎着一个小篮子站在哥哥身边的陶笙本来对这个事不感兴趣的,他好奇地转动小脑袋左右四顾,直到听到哥哥提到了爸爸说的话,他才转头看向了陶小霜,“妈妈,我也听到的,爸爸还说了——我们家的药坊不卖便宜货,要卖就卖好东西。”
两个儿子又用好记性来断章取义了,陶小霜想了想,才道:“便宜也分好多种的,有的好,有的不好,你爸爸说药坊不卖便宜货是因为药材便宜了,质量就会不好,而今天我们去买甜瓜就是好的便宜——三百进多了瓜,怕坏掉,甜瓜坏得很快的,所以才要便宜卖。”
“哦”,孙瑟和陶笙听明白了,“妈妈,我懂了。”孙瑟点了点小脑袋,陶笙则举起了小篮子,“妈妈,为什么我和哥哥的篮子只有这么大!甜瓜也分大人和小孩吗?”所以大人们提的篮子比他们的大那么多!
孙瑟低头看看自己拎的篮子,确实好小,比妈妈她们的小了好多,这样想着,他就抬头和弟弟一起用好奇的眼神看着陶小霜。
好吧,十万个为什么的解答时间又开始了!
陶小霜舔舔嘴唇,谁说孩子聪明好问是好事的,让那谁自己生两个好奇宝宝去!
一边腹诽,她一边笑着对两个儿子道:“妈妈都说渴了,嘴巴要休息一下,所以这个问题,你们过去问曾奶奶好伐?”
“好!”孙瑟陶笙一起点头,然后孙瑟道:“妈妈渴了,要记得喝包包里的水。”
脾气急躁些的陶笙则伸出小手去摸挂在陶小霜腰侧的牛皮挎包,“妈妈,我来拿水。”
儿子怎么能这么乖呀!
陶小霜的心里像喝了蜜似的甜,几口白开水都喝出了蜂蜜味。
人到齐后,就开始出发了。直到走到了公交车站,徐阿婆才和两个好奇的曾外孙解释清楚了甜瓜为什么会长得有大有小。
上了公交,先上的张阿婆占到了两个位子,叫徐阿婆过去一起坐了,陶小霜和二舅妈则牵着双胞胎坐到了车子的最后面。
坐下后,彭苗道:“小霜,今天去杨浦买甜瓜其实有我和你阿婆就行了。你最近那么忙,留在家里等着吃甜瓜就好了。”
陶小霜摇摇头,“最近确实很忙,可我在家里一连坐了好几天,想出来走走了。”她说着伸手按着后颈,扭了扭脖子,“感觉人都坐僵了。”
为了保持和深圳还有香港的联系,陶小霜和孙齐圣早在3年前就买了一个长波发报机放在25号。
“那是该出来走走。”彭苗又问道,“对了,大圣这一次怎么走得这么急。”
陶小霜笑着道:“药坊需要的新地皮终于谈下来了,大圣赶去签字了。”
“这可是大好事!”彭苗笑着直点头,心里很是为侄女和侄女婿高兴。
“对呀!”能把新地皮谈下来,陶小霜也很高兴。
因为北角药坊的兴起,原本半废旧的仓库区域居然变成了块热地皮,那家海运公司的几个老板为此简直要悔青了肚皮!
北角药坊所占的那片仓库区,陶小霜夫妻以115万的价格租赁了20年。当时,海运公司的几个老板还觉得这次可是遇到两个傻子了!
结果药坊一开张就客似云来,那两个傻子光第1年就赚了不止115万。而剩余的仓库区,按照双方的协议,海运公司还必须优先租赁给陶小霜和孙齐圣,租赁价格也有限制——最高只能比湾仔码头那边的仓库高两成。
这一条合约在当时可是让陶小霜和孙齐圣坐实了傻子的名头——租都租不出去的破烂仓库,他们倒好,抢着租不说,还要主动提价租!
海运公司的几个老板当时心里有多乐,后来就有多气:药坊火了,剩余的仓库区跟着也火了,可按照协议,他们还得便宜地租给‘那两个傻子’!
真是谁傻谁知道!丢人丢大了!
所以,当陶小霜和孙齐圣提出要长租下剩余的仓库改建成药坊的e区和f区时——剩余的仓库,两人和海运公司的协议里是注明了只能用于仓储的。海运公司的老板们觉得他们‘报仇’的机会终于到了,于是向两人提出了一个高得离谱的价格——1000万租20年或者药坊15%的股份。
这么离谱,陶小霜和孙齐圣自然没有答应,两方陷入了僵持,谈判一直再进行,但也一直没有任何进展,直到82年年底,那家海运公司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走到了破产的边缘,谈判才算是真正开始了。
这些前情说来实在繁复,估计二舅妈也不会有兴趣,陶小霜也没细说,她把话题转向了竟龄。
前面不远处,隔了两排座椅的位置上,住在程家楼下的张惠和女儿何秀英隐隐约约地听着陶小霜和彭苗的谈话声。
何秀英年前刚结了婚,听了一会,她凑到张惠的耳边,笑着嘀咕道:“妈,你说这程家人怪不怪,家里都这么有钱了,还跟我们一起去买便宜水果,简直稀奇了!”
“哎呀——”
张惠紧张地看了下前面,徐阿婆就坐在往前数两排的座位上,她又转头去看了一眼后面。见徐阿婆和陶小霜两人似乎都没听见,她才放松地吁了口气。
吁完,张惠凑到女儿耳边,小声道:“人家前后坐着了,你就少说两句好伐!”
何秀英撇撇嘴,没说话。
张惠见状又道:“别的先不说,那纸尿布你还要不要买,要是得罪了程家,你以后上哪买去。”
“华侨商店不就有吗?”何秀英还嘴硬。
“华侨券呢——你有吗?”
何秀英不说话了。
张惠在心里叹了口气,都结婚了,女儿还是忘不了那个孙佰岁……
何秀英那话虽然是她在迁怒,但真说起来,她的话其实也没错——以程家和孙家现在的经济条件,别说甜瓜正价也才5毛一斤,就是1块5一斤,他们也买得起。
自从开始香港上海两头跑后,只要回了上海,陶小霜就会在二舅家里搭伙,或早饭或午饭晚饭,她和孙齐圣还有双胞胎每天至少会在12号吃上一顿饭,借着给伙食费的名头,陶小霜每年都会往二舅家里补贴两三千块钱。
两三千块钱,搁在这时的上海那是天大的一笔巨款了。
在12号,工资最高的那个人是二舅妈,她一个月的工资加奖金有95块钱,而最低的人是潘颖,她在舞蹈团里能拿65块。再加上徐阿婆的每个月退休金58块钱,二舅家一家7口每个月的总收入刚刚400块出头,7个人一年的总收入加在一起也没到5000块钱。
陶小霜这一补贴,等于一口气就给二舅家涨了一半的年收入。
但她给得多吗?
——还真不多!
老实说,要不是很清楚每年给两三千块的补贴已经是二舅和二舅妈能接受的极限了,陶小霜还想每年补贴他们两三万了!
要知道在香港那边,光是雇佣玛利亚和杰西卡,还有司机老张,她和孙齐圣每月就得开出 平板电子书0港币的人工,每个月只这份开销,换算成人民币就差不多5000块钱了!
可帐不能这么算,至少程谷华夫妇从来没这么算过。
程谷华和彭苗的想法很简单——
当年妹妹谷霞没办法把侄女带在身边,小霜才来了自家。那些年自己夫妻俩要三班倒的上班,家里的大事小事几乎都是老母亲在管在忙,侄女小霜其实也是她一手带大的。
小霜这孩子,因为父母的缘故,从小就特别懂事,很小就开始帮着她阿婆忙家事做家务活。
另外,作为家里年纪最大的孩子,侄女小霜打小就是一副长姐的架势,家里的3个小鬼头要是听话,她就会带着他们去弄堂或者街上玩,要是不听话,她就会告诉她阿婆和自己夫妻俩,要求罚他们在家里做家务什么的……
等到年纪最小的采红也要上小学时,这3个小鬼头全都成了侄女小霜的跟屁虫,有侄女管着3个孩子,真是不知道给自己夫妻俩省了多少事。
仔细想一想,程谷华和彭苗觉得家里有侄女小霜在,这么多年里没多负担,反而是轻松了不少,所以陶小霜给的这份补贴两人打心眼里觉得受之有愧,要不是徐阿婆和程谷霞都劝他们收下这钱,他们是真不好意思收的。
对于这么‘固执’的二舅和二舅妈,陶小霜感觉既高兴又无奈,心里却暗下决心,以后要对他们更好才行,好人就该有好报不是吗!
至于徐阿婆,她见多识广,倒是没这么多顾虑,毕竟连那么神奇的葛根粉和丸药她这老婆子和儿子女儿都吃着用着了,这明面上的两三千钱又算得了什么!
虽然和药材有关的事一个字都不能和家里说起,但徐阿婆的心里一直觉得,程家能有小霜这个孩子,那是祖上积了八辈子的德才能有的福报!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点晚,有些卡文o(n_n)o
结束的时间?其实已经进入结尾倒计时了。
第220章 保姆()
这时的上海从不堵车——20年后的阿拉们估计会羡慕死。只过了半小时; 车就开到了杨浦; 一行人下了公交车,浩浩荡荡地走到了三百。
大家来得正好,一辆半旧的大货车就停在三百门口靠左侧的位子; 后车板已经打开来; 几个男子上上下下; 正在搬瓜。在大货车的旁边,放着一个方桌和几筐甜瓜,大约十几个买瓜人正围在那里选瓜掏钱。
“我们也快过去选瓜——”龙泉里的众人见状急忙就往那边大步而去。陶小霜一行也跟着一起走了过去。
一走过去; 陶小霜就惊讶地发现那群先到的选瓜人里面居然有一大半都是她们家的老熟人。
李照弟; 张姆妈,吴剪刀和他的侄子……全是同寿里的老邻居。
见方桌那边这么热闹,双胞胎跃跃欲试,也想跑过去凑热闹,陶小霜赶紧一手拉住孙瑟,一手拉住陶笙; “先别过去; 那边乱,小心被大人踩到脚。别急,我们等会再过去。”
双胞胎听话的点了点头。
徐阿婆见他们神情有些沮丧,就弯下腰来笑着哄道:“我的两个小乖乖,听妈妈的话,阿婆等会让你们来选瓜,好伐?”
“妈妈; 可以吗?”孙瑟和陶笙一脸期待地看向陶小霜,见她点了头,才一起高兴地道:“阿婆,妈妈,好的呀,我们都听你们的!”
两个小鬼头这叫个嘴甜呀!徐阿婆笑得眯了眼。
然后,两个小脑袋就凑到了一起,兴高采烈地讨论起等一会兄弟俩该怎么选瓜了。
有双胞胎在,陶小霜3人也不好往人群里挤,她们就站在外围等待——见来买瓜的人越来越多,坐在桌前的两个工作人员已经开始组织买瓜人排队了。
“他们怎么都来了?”见到以前的老邻居,彭苗很有些惊喜。
徐阿婆道:“王国栋是果品公司的,他们这是也得到消息了吧。”
“估计是吧。”
人经不得念叨,才提到王国栋,他老婆李照弟就提拎着4个瓜挤出了人群。她一抬头就看到了陶小霜5人,“唉哦,我这是看见谁了——”她惊喜地大叫一声,然后提着瓜就跑过来了!
“徐阿婆,彭姐,还有小霜,好久不见了!这住在上只角人就是不一样,早上不用倒马桶,晚上不用听壁角,你们看着气色好好哦,看我——两个耳朵边头发都白了,彭姐你就一点都没有。对了,王阿婆他们也来了,还有张姆妈,他们全家都来了……”
好久不见的李照弟不改其大喇叭本色,人一过来,嘴里就噼里啪啦地说上了,完全没给3人插话的机会。
“哎呀,小霜,这就是你和孙齐圣的儿子吧——果然长得好像你小时候,不过眼睛像爸爸。”虽然没见过真人,但李照弟常听迎军和方娅提起双胞胎的。
陶小霜低头道:“孙瑟,陶笙,来打个招呼,这是李奶奶。”
“李奶奶上午好!”双胞胎很有礼貌地道。
“好好好!真是乖孩子!”好看又乖巧的小鬼头谁都喜欢,李照弟喜欢地摸了摸双胞胎的头顶,然后回头道:“王阿婆,张姆妈,你们快过来,看我遇到谁了!”
“这不是徐阿婆吗?”先过来的王阿婆喜得大声道。然后,陶小霜5人就被来买瓜的同寿里的邻居们给包围了。
十几年的老邻居,突然间遇到了,那自然是越聊越开心。大家热火朝天地聊了一会,就听张阿婆在刚排好的队伍里喊道:“徐姐姐,你们快过来排队呀。”
李照弟听到后就道:“你们不用去的啦——我在三百里有熟人,我带你们去后面买,不用挤在这里排队。”
一旁的王阿婆则和徐阿婆道:“老姐姐,我们等你们一会,你们把瓜选好了,和我们一起回同寿里坐坐吧。”
和程家人更熟一些的几个老邻居也跟着纷纷开口劝说。
“这个……”徐阿婆有些意动了。
陶小霜见状就笑着道:“好的呀,我们也好久都没回去了。不过,提着瓜去毕竟不方便,我叫辆车来,把瓜先运过去,我们就空手回去好伐。”
不用自己拎瓜,那当然好了。众人高兴得直点头。
陶小霜就去街边给老鳖沈章华和方娅打了电话。等她们跟着李照弟去三百的仓库买好甜瓜后,沈章华叫来的货车也开到了。
不止叫了车,陶小霜还让沈章华帮忙买了100多盒老大房的点心盒子。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程家在同寿里那是很有名的,陶小霜知道等自己一行到了同寿里后,肯定会有很多人跑到客堂间来看‘名人’的,她准备到时一人给一盒点心,别让老邻居说程家抠门不是。
货车先把甜瓜运走了,众人空手回了同寿里。
大舅和大舅妈有事去了郊县,接到陶小霜电话的方娅托人把门钥匙送了回来,就放在李照弟的家里。
就像陶小霜想的那样,来客堂间凑热闹的邻居一直络绎不绝,光是茶水就喝掉了两个暖水瓶。那100多盒点心也发了个干净。
到了中午的饭点前,客堂间总算有了一个空挡,把门一关,彭苗立刻道:“妈妈,小霜,我们还是回去吃午饭吧。”除了大儿子结婚的那一天,彭苗就没有哪一天说过这么多话的。
陶小霜也是累得不行,她倒了3杯水放在桌上,拿起自己的那一杯,一口气喝了一半,点头道:“好,我们回去吃!”
徐阿婆站起身,“我去叫孙瑟陶笙。”今天起得早,双胞胎来了同寿里后不久就困了。
3人带着双胞胎逃难似的走了,回去后吃完午饭,陶小霜才想起她们走得太急了,居然忘了收拾一下客堂间,她赶紧叫来玛利亚,让她去同寿里给客堂间做个大扫除。
下午3点左右,玛利亚回来了。
她脸色有些奇怪地道:“太太,有人让我转告您一件事。”
“谁呀?什么事?”
“有个叫张爱国的男人让我和您说——吴家那个王小慧出狱了。”
听到王小慧出狱了,陶小霜不由就皱起了眉头。王小慧当年和歹人合谋,意图偷窃客堂间不说,还想趁机划破她的脸,这事陶小霜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张爱国还说了什么没有?”
“他说,王小慧已经和吴清华和好了,前几天她回了同寿里一趟,很得意地说起他们一家要搬去香港了。”玛利亚回忆了一下,才点头道:“张爱国就说了这些。”
吴家和王小慧要搬去香港?陶小霜想来想去,心里怎么都觉得有些介意,第二天她从家里拿了一大袋水果,拎着去了同寿里。
她找到张爱国,问了他,原来他也是听李照弟说起吴家的事的。陶小霜谢了他,然后就去了李家。
“吴家的事我最清楚了,吴清华刚离婚的那个老婆,她娘家是我堂姐的老邻居。”
“和她离婚后,吴清华就又和王小慧结婚了。”
李照弟把她知道的事托盘而出,“吴晴的老公不是有海外关系吗?他的亲戚就是个香港人,听说很有钱。那人在两年前病死了,把钱都留给了吴晴和她老公,他们家立马就去了香港。王小慧这次能回吴家,吴晴可是出了大气力,说是不能让孩子没了亲妈妈!”
说到这里,李照弟就直摇头,“要说这吴晴我也是看着长大的,小时候真没看出来她是这么个怪脾气,一身上下的幺蛾子,简直邪了门了!”什么亲妈,那王小慧是什么人呀,有这样的亲妈还不如没有!
“是这样。”知道这些事后,陶小霜心里觉得更不舒服了,她勉强笑了笑,再三谢过了李照弟,留下了那袋水果,然后离开了同寿里。
因为心里有事,她就没去客堂间打照面。
几天后,程谷余夫妻知道这事后,觉得侄女之所以会过门不入,是还再为女儿采红的事生他家的气了,夫妻俩连忙往龙泉里跑了好几趟,又是帮着做饭又是帮着带竟龄的,好一通地忙,就怕真得罪了侄女!
而陶小霜根本就没注意到大舅夫妇的讨好之举,她正一心等着私家侦探的调查报告。
一想到王小慧也有可能会去香港,陶小霜心里就颇为不舒服,所以她就想调查一下吴晴的情况,要是她真要把吴家人包括王小慧都接去香港那边,她想心里有个数,别到时候突然就在什么地方遇到王小慧了!
一星期后,从香港回来的孙齐圣顺路带回来了那份调查报告。
“快给我看!”
他一边把报告递给心急的陶小霜,一边颇有意味地勾起嘴角,“这里面写的东西,你绝对想不到!”
“……到底写了什么?”陶小霜急忙低头去看调查报告。
“天呀!居然是这样——”看到一半,她就惊得张大了嘴。
只见那报告上写着:两年前,吴晴和她老公马建明确实去了香港,也继承了马建明亲戚的遗产,但那只是位于九龙的一间8平米的旧屋,和一个卖烟酒的小店而已,那店面还是租来的。所谓的很有钱,不过是两人借着香港和上海之间的收入差异,在上海充充阔罢了。
“你继续往下面看——”孙齐圣帮陶小霜翻了一页。
说来这吴晴和马建明也着实倒霉,这两年香港的经济不是不太好吗,那个小店的生意也受了影响,而小店的老客人见接手的是两个大陆仔,就更不愿意去那店里买烟买酒了。
赚不到钱,小店只能关张了,为了养家糊口,吴晴和马建明现在一个在做钟点工,一个在做搬运工。
居然是这样!
陶小霜忍不住笑着道:“所以,她说要让吴家人和王小慧去香港的话是骗他们的。”
孙齐圣点点头:“对,除非她想要家里人和她一起做保姆。”
陶小霜感觉心里面那隐隐的阴霾完全消失了,她轻轻推了一把孙齐圣,笑着道:“大圣,你快去洗澡,然后我们早点上床去——”一边说,一双杏眼就对着孙齐圣妩媚地眨了眨。
孙齐圣立刻就接到了她想亲热的信号,他十分欢喜地朗笑一声,抱起陶小霜就往浴室里跑,“小霜,我们一起洗,岂不更快!”
“啊,我洗了的!”陶小霜一边惊叫,一边笑着抱紧了他的脖子。
作者有话要说: 看了评论,谢谢小天使们喜欢这文!好高兴!
不过一条龙没有存稿的,而且刚换了工作,每天都忙得不得了,只能两天一更,哭唧唧~
其实,写到现在,已经超过4月时说的10万字结束的话了,没办法,一条龙的写法就是这么拖沓。至于结尾,会照大纲来结束,以后发生的事就交给番外吧。
下一篇文,会是穿越文。女主会穿到18世纪末的英国。一条龙超爱英剧的,英伦风情美如画,英伦男神闷且骚呀!一条龙还在想大纲,想好了后会先发文案的,大家有兴趣的话到时可以先收文,鞠躬拜谢!
第221章 妹夫()
第二天; 天刚亮; 孙齐圣就醒了。
他身旁的陶小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