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邦-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叔孙通忙说:

    “万岁放心,虽说我们这些儒生在战争年代难以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功业,但在这种和平年代,我们一定会全心为您治理好国家的,我久读古书,对礼仪之事更是颇为重视,古书上曾写道:朝仪的制定,不应求同无异。五帝不同乐,三王不同礼,但他们都能使自己的礼仪为百姓所接受,为众臣所遵守,这也成了他们为后人所学的榜样。所以一定要因地制宜,适时而定,现在主上让我略采古礼,再同前秦之礼相折中,并将我们汉室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那样做出的礼法就一定会被大家接受的。现在我就请求您下旨派我到鲁地这个礼仪之圣地,征召一些儒生前来商议定朝仪的大事,另外还有我的一些门徒也一起召入宫来演习礼仪,您看如何?”

    “好吧,这事全委托给先生,望您勿负圣望,早日成功。”

    叔孙通很高兴地领旨出宫,当天就带着随从数人,收拾行装,前往鲁地,求贤纳士去了。

第123章 楚王被贬(13)() 
鲁,就是今日山东,当时只是指曲阜一带,因为这里是孔子的故乡,所以当地的人们尊孔重礼的思想很浓厚,这里也就成了礼的圣地。叔孙通到这里,便命侍从四处贴出告示,晓谕鲁人,有能为朝廷定礼制者可自告奋勇地出来报名。

    告示没贴出多久,鲁地就有很多儒生蜂拥而来,叔孙通一看,足有二三十位,便决定带这些人入朝去定礼仪,正在这时随从来见他说:

    “门外有两位儒生想见先生一面。”

    “两位儒生?”叔孙通不觉一愣,“那快请进来吧!”

    一会儿,两位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来到叔孙通面前,一齐拜见道:“叔孙先生,我们是本地的两名百姓,今见到您贴出的告示,心中便有一事不明,前来向您请教!”

    “两位有什么事,自管当面问吧!”

    “那就不客气了。我们只是想说一下心中所想的。”其中一位年轻人说道:

    “叔孙先生以前曾是秦的博士,后来又弃秦侍楚,不久又背楚投汉,历事数主,不能忠守一朝,不知是何道理?可就是您这样一位博学多识的人,如今又成了行礼心腹,重命大臣,恐怕这都是您这个人善于迎合奉承的结果吧!现在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死未尽葬,伤未尽复,当今天子刚从杀场上走出来,便就想兴师动众,大搞礼乐制度,谈何容易呀!”

    “另外,我还听说古来圣帝明君,都是积备百年的圣贤之人,然后再兴礼作乐,而当今天子还没有百年功德之业,就要做礼乐,我看这肯定是先生您在天子面前奉承献媚的结果吧。”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这通数落,羞得叔孙通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真恨不得立即将两人赶出,可一想到自己是堂堂朝中博士,怎能和平民儒生一般见识呢,于是只好强忍气愤,故作冷笑状,说:

    “哼,你两人乃凡夫俗子,根本不配和我谈什么国家大事,还是快回去务你们的农事吧,真是鄙俗小人,根本就不像有学问的人!”

    这两位年轻者也不在意叔孙通的嘲讽,自是离去便了事。

    叔孙通坐在原处生了半天气,但一想自己还有大事要做,便立即动身和其他鲁地儒生一同回朝,途中经过薛地又召集了自己的百名弟子,共同来到栎阳城外。

    栎阳位于长安郊外,叔孙通一行到这里后,就先用竹竿和茅草搭了一个草棚,然后百余人住在这里,开始制定和演习朝仪。

    演习和朝仪的初定搞了一个多月,叔孙通就请高祖来观看,高祖看罢,说:

    “这种礼仪都很简单,我能学会,大臣们也不会有多大的麻烦,好,那就照这样办吧!”

    于是高祖下令朝廷中的全体文武大臣都来学习朝仪,并决定公元前200年,也就是刘邦当皇帝的第三年十月正式实行。

    文武大臣着实忙了一阵子,许多人一开始不能适应,但好在这套新礼仪不太繁杂,大家也只好遵旨而行,硬着头皮学习了。

    这演习场很开阔、平坦,四周有许多竖起的竹竿,这是固定位置的,另外用绵线搓成绳索,横缚在竹竿上面,互相连接,同时再剪下茅草,捆成束,分别植立起来,或在竿上,或在竿下,作为位次高低的标志,这一套演练方式,叔孙通给它命名为绵蕞可仪。

    布置好场地,先让好些弟子们充当文臣武将及营兵卫士,依着草拟的礼仪演习一遍。他们有前有后,有退有进,无论怎样动作有一定的秩序和规格;高祖和大臣看罢,便都觉得叔孙通的仪礼很好学,又能体现尊卑之序,心中对叔孙通先生很佩服。大家学起来也就很快了。

    到了十月初一这一天,正值秋高气爽,一派秋意浓浓,丰收喜庆之气。正好长安的主要宫殿乐宫也落成了。天还没大亮,朝拜的仪式便正式开始了。

    准备朝见皇帝的文武百官,个个身着官服,精神抖擞,他们按官职大小排好,在宫门外等候。宫殿外面,悬挂着五彩缤纷的旗帜,迎风而动。威武雄壮的卫士,立在旗旁,手执刀枪斧铖等兵器,排列两侧。

    这时,只听传命官一声口令:

    “传大臣们上殿!”

    大臣们便分两路进入大殿,太尉等武官立于西边,面向东;丞相等文官站在东面,面向西。等大家站定以后,传令官代表群臣请皇帝上朝。

    汉高祖这时已坐辇车由内宫来到殿上,接受群臣朝拜。参加朝拜的群臣,各人要自报姓名官职,恭恭敬敬地向皇帝行跪拜大礼,然后再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朝拜完毕,汉高祖赏赐群臣饮法酒。群臣把酒杯举到和自己额头相平的高度齐声道:

    “谢酒!敬祝皇帝万寿无疆!”然后同饮而尽。

    其实,这酒是有限度地发到每位大臣杯中,完全是为了礼仪的需要,决不允许喝醉,所以称为法酒。

第124章 楚王被贬(14)() 
在朝拜过程中,御史负责执法,凡是在礼仪上出了差错的,就叫卫兵把他带出去,因此大臣们都很严肃认真地对待这次朝拜。从始至终,没有一个人敢像往日一样喧哗失礼的,都是提心吊胆地行动,唯恐出错。

    朝拜仪式结束后,出身寒微的高祖十分高兴,他说:

    “今天我才真正感到一个做了皇帝的人有多么尊贵和崇高呀!”

    于是传旨,封叔孙通为奉常,专管朝廷礼仪的官职,后又改称太常,并赏赐他黄金五百斤。

    从此之后,高祖每次临朝,都有这样的礼仪,朝中大臣们再也没有乱哄乱闹的。

    而那叔孙通领旨后,便亲自来谢圣恩,并乘机进奏道:

    “这礼仪的制定和演习,并非我一人之功劳,我的弟子和鲁地的儒生们也都有一份功劳,他们也都付出了心血和代价,望圣上体恤下情,也酌情给他们一些封赏吧!”

    高祖笑道:“叔孙先生真不愧是仁义之人呀,有福不忘众人,好,就依了你的意思,封那些人为郎。”

    “谢圣恩!”

    叔孙通高高兴兴地退出宫来,这时他的随从们都正在外面等他,叔孙通便把自己的赏钱全拿出来分给众人,并说:

    “大家随我这些日子,很是辛苦,今日圣恩宏大,封我官职,赐我厚金,我哪敢独自享受,现在就把这些钱分给大家同用吧。另外刚才我还向皇帝请了大家的功劳,皇帝已封你们都为朝中郎了。”

    “哎呀,先生真是圣明的贤人呀,我们真是感恩不尽呀。”

    众人前呼后拥地和叔孙通一起离开了宫殿,回府中去了。

第125章 亲征匈奴(1)() 
第十八章亲征匈奴

    高祖下诏御驾亲征,当时正值冬季,冰天雪地,他召集马步兵三十二万人,又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般,前去北方征讨匈奴。

    汉朝建立之后,所统辖区的地域东至大海,西到川蜀,南到桂林、象郡,北到长城,这些边境地区的情况,最属北部对汉室的威胁最大。这北方之国最强盛的要算是匈奴了。

    匈奴这个北方游牧民族,逐水草而活,以畜牧业为主。匈奴人个个凶猛强悍,善射箭猎狩。在以前秦朝时,曾被秦始皇派大将蒙恬赶出河套地区,使他们举族迁徙朔方。

    到了秦朝末年,中原刀兵四起,一片战乱,历时多年,这北方边境也已无人驻守了。那凶悍的匈奴人于是驰马而下,又来到河套一带,占据了这块水草丰美、气候适宜的理想土地。当时匈奴中的国王单于是头曼。

    头曼有个长子名叫冒顿,这人比他父亲还凶悍,个子也高大,武艺也好,自幼跟父亲出入杀场,早已练就一套好身手,也比他父亲更凶狠毒辣。头曼起初对这个儿子非常满意,常常指点他武艺,教他些功夫,并立他为太子。冒顿自然很受宠爱。

    可是好景不长,头曼单于在一次出外掠夺中,又抢来一位漂亮的外族姑娘,硬逼她做了小妾,也就是匈奴人所称的阏氏,后来,这位阏氏便为头曼生了一个儿子。这下老单于就更疼爱这位瘀氏和小儿子。日子久了,冒顿渐渐察觉父亲对自己的疏远和冷漠,心中很是惆怅,总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担心有一天,父亲会将他废掉改立弟弟为太子。

    其实,知父莫如子,一点不假,老单于早有废立太子之意,只是找不到借口,不好决定。但总在待机废掉冒顿。

    这一天,天下着大雪,外面寒风呼呼地刮得正猛。头曼在阏氏的陪伴下刚刚吃过早饭,正在闭目养神。一会儿他慢慢地抬起眼皮,看了一眼身边早已来请安的冒顿,说:

    “嗯,冒顿呀,最近听说月氏人有向我们这里进兵的动向,我派你去月氏那里,做我们的先锋部队,不久我会领兵去接应你们的。”

    “是的,父王,儿今日便领兵前往。”

    冒顿率先遣的一支五百人的队伍,向月氏赶来。这月氏在匈奴西部,平时和匈奴人也很和睦相处,这一日忽见冒顿带人来攻打,便立即集众反击,冒顿心中自知不是对手,没战几个回合,便率众往回逃命,好在月氏人也不紧追,才算保全了性命。

    这时头曼单于正准备点兵出打月氏,一见冒顿已率众回来了,不觉大惊道: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月氏人众势强,我等自知不是他们的对手,便行撤回来,等待和您合兵一处,共击月氏。”

    “我儿所言极是,真不愧是智勇双全的太子呀,好吧,现在给你一万人前去和月氏交战。”

    “儿听命就是。”

    冒顿率万人大军,又杀了回来,一场恶战在冰天雪地上展开了。刀光剑影,旗展号响,直至十几个回合下来,仍难分胜负。

    正在难解难分时,忽有一骑兵飞奔至冒顿面前,马还未立稳,人便跃了下来:

    “报,太子,单于要你立即收兵回去。”

    “好!传命鸣锣收兵!”

    !!一阵救命锣响,冒顿的部队立即收兵,大队人马向东奔去。

    虽说这次和月氏交战,冒顿并没受什么损伤,但这就更使他的老父亲更不放心。本来他是想借月氏的强兵置冒顿于死地,可没能如愿,而冒顿在这次交战中显出了无比的勇敢和有心计,这就更让他心中不安了。

    其实,冒顿也很清楚父王的心思,知道这次虽未战死,但若不早做安排,早晚会死在自己父亲的手上。于是他整日踌躇,左思右想,琢磨如何先发制人。“欲想保住自己,就要争取人心,让众人信服,这样才能有把握夺取王位。”

    冒顿在帐中踱来踱去,心中思忖着这句话。

    一夜未合眼,第二天,天刚亮,他便踩着积雪,顶着寒风,走出帐下,来到外面,找了些平日狩猎得来的小动物的骨头,将他们拿回帐中,在每根骨头上穿上孔,作成箭的样子,使它在被发射时能发出声音。费了半天的功夫,总算作了不少骨箭,一丝笑意也终于浮现在冒顿的脸上,他便给这种箭起名叫鸣镝。

    做完箭,他就召集来自己的部下,对他们说道:

    “你们都是我的部下士卒,应当绝对听从我的命令,现在我做了一种箭,大家看看。”他边说边拿出一根骨箭让人们看,“这箭上有一小孔,一射出去就有一种声音响起,我叫它鸣镝,从今以后,你们只要看我把这支鸣镝射到那儿,你们就必须一齐把箭射到那儿,不能违反我的意志,自行其是。如果谁敢违令,我一定立即将他斩首示众,你们是否明白了?”

    “明白。”众人齐答道,但谁心中也不明白今天太子为什么搞出这种名堂,只是没人敢说个不字。

    “那好吧,现在我们就去狩猎,看看大家是否能照我说的去做。”

    于是冒顿率众人骑马到远处演练,他每射出一支鸣镝,便看看大家谁不依命射箭,一旦看到那个部下稍有迟疑,便立即斩杀他。这么一搞,大家都吓坏了,谁也不敢贸然违命,只要鸣镝一发,万矢齐攒。

    演练了一上午的狩猎,冒顿还是不放心,又命人牵来一匹好马,这马纯一色的白毛,非常健壮,冒顿平时很喜欢它,但为了大事也只得忍痛割爱了。他传令道:

    “众将注意了,现在我用鸣镝射这匹宝马,你们必须一齐发箭,不得有误。”

    左右部将这时早已吓得不知如何才好,一见又要以宝马为靶子,心中更迷惑了,可又不敢违命,这时鸣镝一声呼叫,万箭齐射向宝马,这马长嘶不停,疯狂地乱跳乱窜,但众人谁也不敢停止射箭,还都争先恐后地你一箭我一箭地射出去,这时只听冒顿哈哈大笑道:

    “我意已成,众将如此尊命不违,太好了,现在各赏你们十只羊,一张牛皮,大家回帐领赏吧!”

    部下一听,心中更是纳闷,疑心这冒顿今日是否发疯了,但又不敢去问,只好都随冒顿回帐中。

    就这样,冒顿率众演练多日,使众将谁也不敢违命,而且不管鸣镝射向任何人或物都只能跟着放箭,否则就是自找苦吃。

    这一日,一大早,冒顿就又召集众人练箭,可谁也没料到这次冒顿竟命人牵来了单于心爱的一匹好马,放在野外做靶子。

    大家正惊诧地不知如何是好,冒顿已搭箭拉弓,嗖——鸣镝射出去,正插入宝马的肚子上,众人哪敢怠慢,一时乱箭齐发,这宝马转眼成了大刺猬,冒顿提弓握箭,哈哈大笑。

    “单于到。”正这时头曼已率许多骑兵出来狩猎,他一眼看到自己的宝马被射死在雪地上,大叫一声,便催马上前观看。就这时,冒顿拉弓上箭,只听“嗖”一支鸣镝正射中头曼的身上,立即冒顿手下那些人齐发乱箭,可怜这老单于,还没等弄清怎么回事,已死于马下。冒顿随即大声喊道:

    “我本是太子,可单于竟有心废我而另立,并多次设计加害于我。现在,我杀了这老贼,自立为单于,有愿跟着我的,就请随我一同来吧!”

    说完,手中弓箭一挥,一马当先,冲入单于帐中,这时帐中的阏氏和少弟,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一见冒顿闯了进来,便瘫坐在地上,一句话也说不出了。冒顿也不问什么,上前用刀子将头颅砍下。接着,又杀了几个死心追随先王的大臣亲戚,便收兵升帐,举行了仪式,从此,匈奴的人们都知道冒顿的凶狠残暴,自然不敢反抗。

    冒顿即位单于,便着重训练军队,总想借武力,统一北方,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

    不久,他又乘着势盛,一鼓作气向西赶走月氏,向南大破楼烦白羊,席卷长城以北,将秦时蒙恬所占的一些领地,也全收归已有了。接着,冒顿准备移后燕一带,继而南下中原。

第126章 亲征匈奴(2)() 
汉室建立以后,匈奴经常骚扰北部边境,成为一个极其不安定的因素。为了整顿边防,确保汉室的安全,高祖便派韩王刘信移兵镇守太原,控制匈奴南下势力。韩王接令后,便火速引兵扎营,不几日到了马邑,为了有效打击匈奴势力,就上书请求改马邑为都城,驻守在那里。高祖对刘信很信任,就依了他的主意,以马邑为都,驻守边防。

    可马邑的城防刚修好,匈奴冒顿的大队人马已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将马邑团团围住,并准备要攻城。

    刘信亲自登城观敌,一看城外密密麻麻全是胡人的帐篷和旗子,估计也有一二十万人马,他心中暗想:恐怕我手中兵少力弱,不是他们的对手呀。

    于是,传命速向朝中报急,请求援兵。

    但边镇距朝都路途遥远,一时怎能到达?可冒顿已下令麾众猛攻马邑,一场攻与守的恶战开始了。

    这时刘信又派出使者速去求救军,同时他怕城陷人亡,也派出使者向匈奴冒顿单于求和,而那冒顿战得正盛,怎会答应呢?议和失败了,刘信也只好硬着头皮死守了。

    正在这时,有人来报,汉援军已在途中了,刘信心中很高兴,正准备组织再坚持几日守城作战。可又有圣旨传到,大意是责问,为什么前日韩王信不向皇帝奏请,就擅自和匈奴议和?

    刘信一听,大吃一惊,心中恐怕汉朝援兵到了,会被问罪,便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向匈奴投降,将马邑献给冒顿,自愿向他称臣了。

    这下,冒顿更加不可一世,率大兵南下中原,南逼太原。

    警报像雪片般飞入都城,高祖忙召群臣商议,如何应战,这时有人献计道:

    “万岁,冒顿是匈奴人的国王,亲率大兵来犯,必是气势猖狂,不如万岁您也亲自出征,率军迎敌,我军心才会鼓舞,一定能灭匈奴气焰,大举取胜的。”

    高祖下诏御驾亲征,当时正值冬季,冰天雪地,他召集马步兵三十二万人,又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般,前去北方征讨。

    刚与匈奴兵交战时,稍有胜利,可北方的天气正是严寒,又整日整夜地大雪不停,南部来的这些汉兵个个冻得皮开肉裂,手缩足僵,甚至手指掉落,不堪目睹。

    高祖对这一切却不很清楚,他听说匈奴人都是些老弱残兵,不堪一击,便亲自率大队人马前去迎敌。

    可没料到刚到白登山,就中了冒顿的埋伏,被围困在山中,不得脱身。冒顿同时又在各山路上布防匈奴兵,截击汉援兵,这下高祖可难以脱身了,每日急得团团乱转。

    一连三五天过去了,大家也想不出办法脱围,天气又寒冷无比,粮食又吃光了,又冻又饿,许多人都熬不住了,偷偷投了匈奴。

    随行的陈平,这时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来到坐立不安的高祖面前说:

    “万岁,我倒想出一个办法,不知可行否?”

    “这都到了什么地步,你有什么计谋,就快说吧!”

    “是这样,我们派一个有胆识的使臣,带上金银珠宝及画一张美人图,乘着山上大雾,下山到番营中,看他们有何瓜,再做决定。”

    “那好,就先试试吧!”

    高祖依着陈平的意思,派出使者。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这使者带着金银财宝到了番营,一路贿赂守兵,进到内帐见到单于的妻子阏氏。

    这位阏氏,是冒顿最宠爱的,每次出战,必带在身边,朝夕不离,也巧了,这次他围困高祖时,正被陈平看到他们夫妇同行,便决定在他的阏氏身上打主意了。

    果然,阏氏仗着自己的容貌美丽,在军中比单于还有权力,平时自己的事也不必向单于通报,自有一班心腹在她手下听令。

    这几日她正高兴地等着抓住汉朝天子,好挥师南下抢掠一些财宝,忽听有人来报:

    “有位汉使,要来求见。”

    “快让他在外帐等着,我这就去。”阏氏看了一眼刚喝醉的冒顿,轻轻地从床上坐起来,整了整衣服,便下床来到外帐中。

    汉使一见阏氏出来,忙拜见道:“夫人,我是汉使,特来求见,有要事相告。”

    “噢,左右先退下。”

    阏氏看了一眼这位汉使,屏退了左右闲人,问道:

    “你有什么话,就说吧。”

    “是这样的,”那汉使先将所带金银珠宝呈上,“您看,这是我们万岁让我特意送给您的,另外,这还有幅图,是让转交给单于的。”

    说着,又拿出一张美人图。这图上的美人貌若天仙,非同一般。

    阏氏先是看了金银珠宝,眼睛顿时一亮,那金光闪闪的珠宝,多让人目眩心迷呀!接着她又看了一眼那张美人图,那美人绝世无双,她是自愧不如,非常气愤,立即起了妒忌之意,口气很不安地问道:“不知你们万岁这是何意?美人图送来是做什么用的?”

第127章 亲征匈奴(3)() 
“噢,夫人,汉帝现今被困多日,非常想和冒顿单于休战议和,所以把这金银财宝送来,交给你,望您能在单于面前为我们多多美言,乞请单于休战,但又恐怕单于不允许,就愿将我们国家中最美的美人送给单于,只是这美人现在不在这营中,万岁特命人绘了这幅画像,送给单于,并已派人速回京将那美人领来,不几日就会把她送到你的军中了,请夫人替我转告单于一声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