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邦-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几日就会把她送到你的军中了,请夫人替我转告单于一声吧!”
“嗯,原来是这样。”阏氏冷冷一笑说:
“这就不必了,这些东西你就拿回去,我自会替你们请和。”
“夫人,您千万别多心,其实,这个美人也是我们万岁非常宠爱的,他本来舍不得给单于,而且又怕单于得了这美人,会对您冷漠了,这不就是夺了夫人恩爱吗?但是万岁一时想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也只好如此了。不过如果夫人能设法说服单于,解除了白登山之围,那就太好了,我们也不必把这美人交给单于,宁可在您面前再多给送些财宝来,不知夫人意下如何呀!”
“那好吧,你回去告诉你们万岁一声,尽请放心,我一定能说服单于罢兵的。”
“那太感谢夫人啦,这财宝就留下,这图我就先带回去了,静待您的佳音!”
汉使卷起那美人图,回去复命了。
阏氏打发走了汉使,回到帐中,心中暗想:看来要不快解白登山之围,恐怕汉帝会把那美人送给单于的,到那时单于定会移情别爱,我就要受冷落了,看来得赶快向单于进言,速解汉帝之围呀。
想到这儿,她立即转身来到内帐,走近单于床前,正想叫醒他,可巧单于醒了,伸了伸懒腰,轻轻拥住阏氏说道:
“美人,你去哪了,怎么还不睡呀!”
阏氏顺势依在单于怀里,娇滴滴地说道:
“你就知道睡觉,刚才你睡的正酣时,军中有人来报,说汉朝已起大兵,前来救他们的皇帝,明天可能就到这儿了。”
“呀,有这种事?”
单于的睡意一下子全没了,他坐直了身子,惊讶地问道。
“怎么你不早对我说呢?”
“现在说也不晚呀!”
阏氏故作镇定地说:
“大王,我看咱们还是撤兵吧!现在汉皇帝虽被我们困住,可那汉朝兵多人广,怎会不集结众兵前来救主呢?这样我们与他们必有一场殊死恶战,我们即使能取胜,也要损失很多人马。再说,就算我们能打到中原,但惟恐那里的水土不服,我们也无法在那里长住呀!倘若真是这样,不就得不偿失了吗?你我也就无一日安宁可言了。”
说着阏氏哭泣起来,单于忙劝道:“唉,别这样,这不是还没打吗,哭什么呢?”
“不,要真是汉兵来战,你我生死双恐难保呀!呜!呜!”
阏氏那里听劝,越哭越痛,竟然泣不成声,单于无奈,只好说:“那依你的意思,咱们该怎么办呢?”
“这汉帝虽说已被困在这里六七天了,可那汉军中并不见有惊恐不安的动静,我想这大概是有神灵保佑他们吧!虽处危难,仍能安然无恙,大王您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违天行事呢?不如早早撤兵,放他出围吧,也免得再起战火呀!”
“你说的也有道理,我明日看看外面的形势再说吧!”
“还看什么呢?就这样决定吧。”阏氏撒娇地说。
“好好,听你的,明日撤兵就是了。”
就这样,第二天,冒顿下令撤了围困的匈奴兵,回师北上了。
汉高祖总算逃脱这一劫难。
第128章 诸王的灭亡(1)()
第十九章诸王的灭亡
刘邦也深知各王公大臣为了打败秦朝,消灭项羽,才不得不联合在一起。等秦朝灭亡,项羽兵败自杀,战争取得胜利以后,各王公大臣必然会各怀心计,谋取天下,所以他要借机铲除异姓王。
刘邦因为很久没有看到韩信,有一天派人召他入宫,与他饮酒闲谈。酒宴中谈到诸将带兵布阵的能力,韩信分析得十分中肯,刘邦听了很高兴,继续又问:“你认为我能带多少兵呢?”
韩信说:“十万人左右。”
刘邦又问:“那么你呢?”
韩信很自信地说:“愈多愈好。”
“既然如此,你怎么会被我擒呢?”
韩信答道:“陛下虽不善于统军作战,却善于统领众将,这就是我所以被陛下擒服的原因,而且陛下的能力是上天授予的,并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刘邦听了心中虽然高兴,但终究因为疑忌韩信的才华,而不敢重用韩信。
这时赵国的边境有番兵作乱,朝廷派陈为巨鹿太守,领兵前去镇压。陈原是韩信手下的一员大将,由韩信一手提拔,所以临行前特来向韩信辞别。韩信拉着陈的手,在院中散步,他仰天叹息说:“今天你领兵前去,如果能打退番兵,那么和我打败楚国的功劳比起来,哪个更大呢?”
陈回答说:“当然比不上将军的盖世功业。”
“可是我今天却只是赋闲在这里。”
陈知道韩信话外有音,于是说:“请将军明示。”
“你奉诏前往巨鹿,巨鹿乃天下精兵集中的地方,你又是陛下最宠信的臣子,现在若有人密告你谋反,陛下一定不相信,但若有人再次密告,陛下就会开始疑虑,这时若再有人密告,陛下一定会恼怒而率兵亲征,到那时我愿替你做内应。”
陈深切了解韩信的能力,也相信他的话,于是说:“一切全听将军的安排。”
陈到巨鹿上任后,便着手谋反的准备,他广招宾客,礼贤下士。有一次,陈请假回乡省亲,路过赵国时,赵国大臣周昌看见陈的随从和宾各,多达几千辆车马,使得赵国都城邯郸的旅舍全部客满,而且陈非常礼贤下士,于是周昌密报刘邦说:“如果让陈继续在边境掌握兵权,不出几年,一定会发生事变。”
刘邦对陈的希望是很大的。陈跟韩信转战南北,颇得了韩信的一些真传,用兵也可谓是神奇。所以刘邦不敢用韩信的情况下,用陈便是最好的选择。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刘邦万没有想到陈对韩信仍是那么忠心。收到周昌的密信,刘邦大吃一惊,急的一头冷汗,自己原以为陈能够平安番乱,却无端又生枝节。
陈受了韩信提拔多年,一直深深佩服韩信的才华,对韩信可谓惟命是从。巨鹿之行陈更是如鱼得水。自己本就平易的性格,对人极为和善,许多宾客都愿在自己的门下献谋献策。陈踌躇满志的一直想将韩信的计划付诸实施。而况韩信为刘邦打下了天下,没有韩信就没有汉朝天下,韩信本也应该得以奖赏,却被刘邦贬为了淮阴侯。以后为建汉朝立下功劳的功臣都要时时防备被刘邦杀戮的结局,自己跟随韩信多年,刘邦不信任韩信,必会怀疑到自己,不能不防。韩信又私下里对自己说过如信得天下,必要重重封赏于我。我必竭力效忠于将军。
这赵国的周昌表面看着很恭顺。自己走到哪里他却都是说好不说坏,而听宾客所言此人为人阴险,极不忠诚,善于阳奉阴违。这几日又多次来到我这里拜访,东看西看定是在探听我这里的消息,像这等阴险小人,不能不防,往往这样的人最易坏大事。
陈对周昌写密信之事全然不知,只是吩咐家人宾客对周昌小心,不得当着周昌之面议事。
刘邦急忙派人前去调查,陈做贼心虚,便暗中联络王黄和曼丘臣。这两个人曾经是韩王信的部将,与韩王信谋反失败后,便逃亡匈奴,却时常在边境出没。陈派人和他们联络,他们立即答应支援陈谋反。
梅子黄熟的季节,韩信特地派人摘一篓青梅子,快马加鞭送往巨鹿。明为送梅,暗为送信,一封书信,便夹在梅篓的竹篾中间。
陈正在庭前阴凉下纳凉,一阵阵的暑热迎面扑来,案上摆着冰凉的茶水,几杯水喝下,陈就觉得暑意稍减。这时家人来报,韩信派人送来梅子,陈一喜,令:“传。”
不久,信使来到,陈忙派人将来人安排好,打开书信。书信只写一些有关梅之事,并无他事。陈又将梅篓打开,仔细察看,终于将梅子篓竹缝里的帛信找到。信文大意是刘邦得到密信,起疑心,派人前去调查。
陈与王黄和曼丘臣联络好之后,便放下心,不再将刘邦的调查放在心上。陈的计划已全盘出台,开始付诸实施,眼下便开始了这第一步。
陈在边境上,带的兵士本已不少,只是马匹略显不足。粮草储备也不十分完足,最急需解决的就是粮草、马匹。陈召集当地一些乡绅世官,很快问题便得到解决。不仅粮食充足了,而且马匹也都换了好马。
下面就开始解决那些不可靠的将领。这原本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细一察访,就可得知哪些人并不服从军命,陈便找借口换掉了这些将领。一系列的措施采取下来,陈的部下都整齐划一的与陈一心了,可这样一来就导致了被撤换将领的不满,这一隐患导致了叛乱的最后失败。
高祖六年七月,刘邦的父亲刘太公逝世,刘邦便召回陈,陈故意装病不回长安,九年就与王黄举兵叛变,并自立为代王,严重地威胁了赵国和代国。刘邦亲自出兵邯郸,看了陈的布阵后,便如释重负地说道:“陈不知兵法,他不利用南边的潭水布阵,也不固守北面的邯郸,我看他是不会有什么作为了。”
于是问左右随从说:“赵国可有足以出任将军的人才!”
左右回答道:“有四个人可以担当。”
刘邦便召来这四个人,刘邦见了以后,心想:这四个人都是充任将军的材料?
虽然如此,仍然赏给这四个人千户封邑,并封他们为将。在当时,千户封邑是很厚重的封赏了。刘邦为什么要给这四个毫无功绩、才能平平的人如此优厚的封赏呢?这是因为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天下的精兵都集中在边境,而刘邦的手中只握有赵国的军队。如果以四千户的代价,就能收买赵国子弟的向心力,那实在很合算,这就是刘邦故意表示大方,重赏四个赵将的原因。
第129章 诸王的灭亡(2)()
刘邦又问:“陈用什么人作将领呢?”
左右回答说:“王黄和曼丘臣,而且他们的手下多半是商人出身。”
刘邦便悬赏千两黄金,收买王黄和曼丘臣的首级。
刘邦的心计可谓深矣。一般人想不到的办法,在刘邦都用到了。悬赏千两黄金收买王黄和曼丘臣的首级只是小小的一步,便使得二人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二人不得不奔命于防备内部人的出卖暗算。而陈却并不像刘邦想象的那样简单。刘邦这一方只是在等待机会,慢慢的将叛军击败。
陈虽然不如韩信,但用兵颇熟,一路过关斩将,东往西安京城。那气势却也如当年刘邦杀往咸阳。
深秋,陈站在了太行山的一个峰顶上,欣赏那满山的红叶,火红的枫叶盖满了山,仿佛正在熊熊燃烧的烈火,壮观而深沉。一条弯曲小路直通山下。再往西去,就是太原城了。
这里正是古今兵家必争的重要关口。那火红的枫叶是不是古今将士们用鲜血染红的?望着碧蓝的苍天,陈问自己:“当年刘邦入威阳是否如我现的心情?”
他哪里能知道当年刘邦的心情呢,不过陈此时的确志满意得。韩信的神威,即使在千里之外也感觉得到,起了效应,如果古代知道有叫“场”的东西的话,那大概就是这样了。
刘邦悬赏王、曼二人首级时,陈就提醒了二人注意周围人等,小心暗算,这两人的行为到也注意,只是有一点两人都是好色之徒,总忘记不了去寻花问柳,陈一再的警告到了此时也全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也曾有几时二人前去烟花巷中寻那烟花女子,被陈碰到,大声的训斥竟也不起作用,后来二人被抓,也就是从那女人的被窝里被抓起来献给刘邦的。
这时放下陈不言,我们但看刘邦。
高祖刘邦听得来报,得知失城损将,连连心疼焦急,也找不到良策。一急之中竟急的卧床不起,病倒了。发烧、噫语不停。这下急坏了后宫的皇后、妃嫔,又急坏了许多王宫大臣。连连叫了御医前来诊病,用了十多副药,不见好转,这一日,吕后见高祖高烧已退,便走出来,到御花园中休息。秋后已是微寒,菊花正开得浓艳。吕后暗自想来,许多年来,刘邦都未得过病,而这一病就十几日,看来身体不如前几年,又操劳,总觉有些心疼。想着便将当年自己刚见刘邦时的情景又翻出来,细细的又琢磨一番。自己虽不是刘邦最初的女人,却也是刘邦的结发夫妻恩爱有宠,得了儿女之后,更是受刘邦的喜爱,日子虽是很苦,但总有夫妻亲情,那份情爱却是他人抢不得的。而此时,吕雉身为皇后,却应了那老人的预言,然而刘邦却不是她吕雉一人的刘邦,后宫的粉黛无数,佳丽三千,刘邦很少再和皇后在一起每日面对着烛灯,吕雉内心那份孤独,那份寂寞是其他人再想不到的。望着刘邦的那份心痛不由自主,虽夹杂许多怨尤,但仍是那样深切。吕雉虽也有过多许非份之想,但毕竟只是想,却从未有过什么真正作为。吕雉许多年来为刘邦做了坚强的内助,外柔内刚也不足形容吕雉的坚强。消除异姓王,本就是刘邦势在必行的,但其难度也相当可观。
刘邦的病因,吕雉十分清楚,心病不医则疾病难愈。
吕皇后的机智精明更是其他人没有想到的,十几天来吕皇后为陈叛变之事也操透了心。暗暗派人去查访边境的情况。其实这叛乱早在吕雉的心中经纬分明了。
吕雉正在深思,忽然有人来报,赵国信使请求皇帝召见。
“赵国信使,要他进来!”
赵国信使带来周昌的信件,信上说王黄和曼丘臣仍未抓到,而陈的军队已一路向西,闯入山西地界。请问皇帝是否发兵从后路追杀。
吕皇后听罢,大骂:“一群笨蛋!”
信使吓得不敢吱声,小心地观察吕后的神态,吕后挥手表示信使下去。
形势紧急不能迟缓,必须马上采取措施。
吕后马上修书太原大尉,命他在太原严加防守,并加紧练兵,以备战需。
另外又修书周昌,命他马上组织兵力,从三面围困陈;陈在三面围困之下必会向西进发,迫使他在太原决战;又下令重金悬赏得到王黄、曼丘臣的首级,重金之外另加高官,这无疑是非常诱人的饵料。
吕后这一计策能否生效,许多大臣都有疑问,但别无高策,只有用吕后之策。
刘邦的病情减轻,不及痊愈。高祖感觉形势危急,如不及时整治,很可能异姓王都会起来叛乱,那时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再三考虑之后,刘邦决定亲征。许多大臣的再三劝阻也未取得效果。刘邦终于亲点大军向东亲征,平定陈之乱。
黄土高原的漫天大雪飞舞而下,银龙一样的卷着高原丘陵,又一个寒冬来临。黄土高原的冬天,干燥而寒冷。陈的叛乱军队在半年的耗费之后,粮草殆尽,寒衣仍像往年一样并不充足,军士又迎来一个更加难熬的冬日。
第130章 诸王的灭亡(3)()
在赵国军队的围追下,陈军队加紧向西进出发,终于到了入太原的重要关隘,这里四周环山,各有一条小山路,这一关隘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陈的叛军面对这样的一个关隘,再加上山路积雪,被士兵踩的像镜面,走过就摔跤,许多士兵跌进了深不见底的悬崖,难怪尸体都找不到。陈被迫在山谷中扎营。
夜间,奇冷的山谷中,向上望去竟能发现几颗蓝莹莹的星星,中军帐中,陈喝得烂醉,士兵也涣散一片,东倒西歪,连站岗的士兵都害怕冬季的野兽袭击,躲到帐篷中不再出来。多日的雪中行军,使得这一行叛军疲惫不堪,昏昏的都陷入了睡眠状态。
而太原太尉周勃却在这雪夜中下天罗地网,要生擒陈。
周勃太尉在这一夜已安排了两支队伍在傍晚未黑之时从山背后爬上了陈所在山谷西边的山脊,这两队人都带了不少的装备:弓箭、火硝、刀枪。
半夜时分,周勃的军士已高高地埋伏在陈的上方了,他们俯视着下面的那些缩在一起的叛军,窥望着将要得到的猎物,暗自摩拳擦掌。对于这一仗,他们已经胜券在握,只要一声令下,就可将这一群挤在一起的猎物全部焚化。
寒星无闻,天赖沉寂,到处一片宁静。连夜猫子都不再叫了,决战前的宁静,孕育着死亡。那宁静参入了杀机,此刻的陈却在梦中,不知在何方云游。
忽然一声惨叫,撕心裂肺,划破天际,惊醒了陈叛军的梦境:“火——,起火了——”
周勃的军队发起了攻击,一支支的火箭直射向山谷中的叛军,陈在一片火光中惊醒了。他惊慌地摸着盔甲,等到大帐外一看,大势已去,便抓过一个兵士坐骑,上马,落荒而逃。
大火中的叛军挣扎着,翻滚着,扑打着身上的火焰,许多叛军扑灭了前胸的火,后背又着起来,更多的被烧成一具黑焦炭,没有烧死的也被山上滚下的巨石砸死,一场叛乱就这样被烧化在山谷中。
山谷的晨曦已来,天空的云,凝成了一张血盆大口,像要吃进所有的活物。一道红云直插向云天。陈的马被巨石砸断了腿,在血泊中挣扎,却并不哀鸣,望着那些无助的士兵,眼里流下串串泪珠。陈逃脱了,而他留下的兵士死伤得所剩无几。
山谷里尸横遍地,有的被烧成了焦炭看不出身体的各部分,有的两个人抱在一起显然在试图为对方扑灭火焰,但力不能及,面目全被烧焦,头发随风四处飘散,手上脚上肉皮被烧焦,黑乌乌的,有些地方血皮翻开,血顺着肉缝淌下来,一滴滴的凝在雪地上,白色的雪地上,映着红红的血水。整个山谷有一道血流在慢慢流淌。军旗的碎片,覆盖着旗手的尸体,旗手的脑袋已被巨石压扁,白色的脑浆,红的血液涂在石头上,旗手的前胸护襟中,一尺白素飘飘的露在风中,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蝇头小字,那是一封托人代写的家书,在身上带了整整五个月,却没有发出去。副将的腿压在巨石下,白色的骨茬露在外面,血流了一地,副将瞪得大大的怒目上翻,努力地想挣脱,然而用尽了最后的力气,便只剩下一张血色全无的惨白的脸。
世界对军士来讲,离去的太简单,没有任何道理。听从别人的命令,干别人意志中的事情,指到东打到东,指到南打到南,打下了天下,自己得不到。失败了,生命就为了战争而化为乌有,挑起战争的人,却指挥着别人东征西战,得胜了取得天下,新皇帝代替了旧皇帝,失败了,隐迹山林不再复出,或投靠其他盟主,另谋他志,计划东山再起,他日争夺天下。
陈的军队覆灭了,陈逃掉了,对刘邦来说可谓去一块心病,舒了一口气。
树倒猢狲散,陈军队瓦解消息传到王黄、曼丘臣的部队中引起一片骚动,多日的鏖战,使王黄、曼丘臣都感觉紧张、憋闷,旧病复发,色瘾又犯,却苦于无空去寻花问柳。
这一日,就派了士兵去寻找几个花容月貌的姑娘来,不多久,派出的人便带了两个风尘女子前来。
王、曼当即摆酒,宴饮,命二女子起舞伴酒,两上女子可以说是面容姣好,久经风月之场,几分媚态又逗引到王、曼情不自禁,看到心动之时就畅饮数杯。二女子舞姿果然不错,在场之人无不心摇神驰,舞着舞着,二女子便抛开外衣只剩一层薄薄的纱衣,美妙的曲线一览无余,二女手一招,果使王、曼二人目直口呆,望的不知所在,二女舞着便到了二人跟前,用温温躯体依在二人身上,斟了酒放在樱桃唇边先饮一口,再端到王、曼二人唇边喂饮,二人在二女手上饮完,刚要抓住二女,二女却如狡兔,一闪脱逃,又舞起来,几次三番将二人逗引得欲忍不能,欲得又不得,险些口涎要滴到衣襟之上。
第131章 诸王的灭亡(4)()
二人不顾饮酒,终于起身将二女抱入各自帐中,寻欢作乐去了。
他二人一去作乐,这里副将李昆就用了心机。他将副将陈化招到自己的帐中商议。二人本就有心将王、曼献出。那时的高官厚禄就成二人的手中之物,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而此时陈一败,军心就已乱。王、曼二人又无德行不能服众,这样一种情况二人看在眼里,想到此事的利弊,于是便商定这夜间行动。
王黄、曼丘臣二人得了两个心肝自行享受,自然顾不得军中的事,此时也只有李昆、陈化作得军中的事。
二人各自带了几个随从,秘密商议好行动计划。天将三更,二人便出发,李昆带两个随从来到王黄的营帐,王黄营帐的护卫军被李昆派的人拉去饮酒,李昆一路通行,进了大帐。王黄正搂着那女子睡的香甜。李昆将王的兵器收去,然后拿出绳子将王黄和那女子连同床一起绑了起来。这一折腾,王黄和那女子都醒了,王黄大怒,却无可奈何,急的嗷嗷直叫,那边曼丘臣的帐中也一样行事。王黄和曼丘臣轻易就擒了。
第二日,李昆带领一哨人马将王黄、曼丘臣押在马上,前去见刘邦。
刘邦大喜,马上封赏李昆、陈化。
可怜王黄、曼丘臣就这样死在东垣。
高祖七年冬天,太尉周勃在太原打败了陈的军队,平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