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邦-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章邯闻讯赶来,却也抵不住势如破竹的楚军而撤退了。

    项羽率领楚军在巨鹿展开激战。先前来救援巨鹿的诸侯军,为数颇多,但他们虽诚心想救赵,却畏惧秦军的强大战力,只在巨鹿的四周布阵,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他们在壕沟中观战,秦、楚的激烈战斗,使得观战的诸侯们紧张至极。楚军的厮杀声,惊天动地,以一当十,最后终于战胜。诸侯们被这种紧张的情势震慑得不知所措。

    战后,项羽接见各诸侯、将军,他们都无颜正视项羽。

    项羽的勇武,因为这一战而更加出名,使得诸侯们佩服得五体投地,都愿意跟从他。

    秦将章邯于巨鹿败退后,就转而镇守棘原(河北平乡南),隔着漳水与项羽的联军对峙。

    这段期间,因为项羽军队的压迫,使他节节后退。

    秦军在巨鹿大败的消息,很快地传到咸阳。

    暴怒的秦二世,即派遣使者严责章邯的失误,章邯也怕被处罪,立即派司马欣向二世请求将功赎罪的机会。

    司马欣到了咸阳,投书想谒见秦二世,但是掌握实权的赵高,却因嫉妒章邯,而未安排章邯的使者谒见二世。因此司马欣就在宫殿外围的司马门空等了三天,仍未获准朝见皇上。机警的司马欣猜到自己会有危险,就急忙沿着原路返回军中。

    果然不出所料,赵高不久即命令部下追捕司马欣。

    司马欣脱离虎口回来,向章邯报告说:

    “朝廷里,赵高掌握着政权,其他人毫无插手的余地。即使你现在打了胜仗,赵高也一定会嫉妒你的功绩;万一打了败仗,那更是必死无疑。将军,这一点请你仔细三思!”

    这时陈余劝章邯投降的书信也送达了。内容是:

    “白起、蒙恬都是秦的名将,功绩辉煌,但最后却都被奸臣所谋害。秦虽颇能起用干才,但等到他们功成利就时,就以某种不实的罪名将他们处死。将军现在的处境正是如此。将军率领大军离开都城已快三年了,这期间,损失的将士为数不少,而诸侯的举兵却有增无减。秦帝国的朝廷里,由赵高掌握着实际政权,面临国家存亡的大事时,他为了避免被二世诛杀,便会将罪过转嫁于将军。这样一来,将军无功会被杀,有功也难逃厄运。不管如何拼命为秦效力奋战,生命都无法长存,这点将军应该甚为明白。在内蒙上叛逆的污名,在外成了亡国的将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与其如此,倒不如和关东诸侯联合攻秦,然后分地自立为王,这才是将军聪明的作法。”

第35章 联兵抗秦(4)() 
看完这封信,章邯起先举棋不定,其后仔细思量自己的处境,终于决心投降项羽。

    于是章邯派遣使者到项羽那里,传达秦军投降的旨意。

    随后项羽询问诸将的意见说:

    “我军粮食也已缺乏,这时我接受章邯的投降,各位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吧?”

    诸将均表赞成。

    过去几次转战于关东各地的名将,陪同项羽和章邯,在殷墟(河南省安阳)见面,订立盟约。项羽为了安抚章邯,封他为雍王,使章邯不禁感激涕零。

    这么一来,章邯所率领的秦朝远征军,全部隶属在项羽的帐下。

    增添数十万兵力的项羽,意气更加昂扬,他大声地说:

    “我要一举灭秦!”

    于是项羽挥军西进,开始朝咸阳进击。

    项羽进军到新安时,军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楚和秦原是宿敌,楚人对秦的怨恨非比寻常。所以,章邯投降之后,要双方军队联合行动真是煞费周章,问题重重。楚、秦两军之间的协议,似乎只是项羽和章邯二人的事情,兵士之间仍然存在着很深的隔阂。

    向西进军时,楚的诸侯和士兵们回想过去被迫参加劳役或兵役,饱受强秦的欺凌,不禁怨由心生,于是对秦兵采取报复的行为。秦兵极为不满,悄悄的议论着:

    “将军章邯诱骗我们投降项羽,将来进入函谷关后,能够灭秦最好,如果不能,项羽一定会将我们俘掳到楚地,并杀害我们的父母和妻儿。”

    有一位将军听到了这番话,立即去密告项羽。

    项羽对于士兵之间的问题,确实煞费苦心。当秦军投降时,项羽把章邯安排在楚军里,另派司马欣代为上将军,率领秦兵前进。其用意在直捣秦的根据地,并避免兵士之间的隔阂。

    当他获悉秦兵有反叛的思绪时,他再也无法坐视不顾。于是,项羽找来黥布和几位将军,共同商议道:

    “秦兵似乎并未诚心归顺,我们都快到关中了,如果这时他们不听命令,那么后果实在不堪设想。我决定留下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三人,至于兵卒,则通通除掉。黥布,此事就拜托你了!”

    黥布应允后退下。

    这天晚上,当秦兵正在熟睡之际,有一支武装部队悄悄地包围了秦兵的营帐。他们并未将四周完全包围,而故意留下一边的出口。

    “杀!”

    指挥者一声令下,划破了静寂的天空。

    “冲呀!”

    武装的士兵缩小包围的阵线,发出厮杀声。

    秦兵因白天行军疲乏,正处于熟睡的状态,突然遭到袭击,都忘了抓武器,就狼狈地落荒而逃,他们冲向没有被围的唯一出口。

    “哇!”

    士兵们发出一阵阵惨叫声,迅即消失于黑暗中。

    我国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土壤为黄褐色粉状的黄土。富含促进植物成长的矿物质,只要雨量充沛,农产品就可丰收。然而,黄土的抗水力很弱,黄土曾因为水的侵蚀作用,产生地缝,深坑遍布。这些坑洞有的广达十多公里,峻峭得像是用刀削成一般,深度有的达数十米。

    这些秦兵就是掉落在这些深坑内惨死的。

    只一夜之间,二十万具尸体堆积如山,情况之凄惨令人不忍目睹。项羽这种大屠杀比起始皇帝的坑儒,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36章 西征路上(1)() 
第六章西征路上

    “郡守都降了,其他城池必效仿,沛公西行路上所遇各城,必然会开门迎接沛公,这样,沛公可长驱直入,毫无阻碍了。”

    项羽与章邯的决战,使项羽吸引了秦军主力。所以,当项羽与秦军奋力拚杀的时候,刘邦进军关中的战斗势如破竹,十分顺畅,几乎没有遇到强劲的抵气,直指秦关。刘邦捡了一个大便宜。

    与此同时,刘邦不仅没有消耗力量,反而势力得到不断扩充;收编了大量的队伍,网罗了大批贤才。

    刘邦按照怀王的命令,从彭城出发,西征关中。西征的第一仗是攻打昌邑(今山东境内)。

    昌邑秦军守令自知战不过刘邦,便紧闭城门,据高墙固守。昌邑守令就用弓箭与石块来对付刘邦军队的刀与枪。

    这一招还真灵,刘邦几次攻城,均被如雨的矢石挡回。

    刘邦不仅没有攻进城池,反而伤了几百攻城兵卒。

    正在刘邦一筹莫展之际,有人通报:

    昌邑人彭越带领千余人前来帮助刘邦。

    这彭越决非等闲之辈,在此,我们应有所交待。

    彭越字为仲,原在湖中以捕鱼为生。

    早年,彭越力量过人,在青年人中有较强的影响力,捕鱼的青年便将彭越推为渔长,以便在彭越的协调下,众渔民互相有个照应。

    待到陈胜、项梁相继起兵,海内鼎沸,各地纷纷叛秦,拥戴彭越为渔长的那部分青年坐不住了,也想乘乱世捞一把,都劝彭越据地自立,带领众人反秦。众青年十分乐意这样做,因为只要据地自立,就有可能不再干打鱼这份苦差事。就是打鱼,起码也可以不向官府交纳苛捐杂税。然而,彭越对此举十分慎重,说是两龙方斗,看看再说吧。

    彭越要看看局势,如果秦朝在各地反抗下仍稳如泰山,他不会轻举妄动。

    转眼到了二世二年,各地抗秦义举更盛,而秦朝力量日衰,捕鱼的百余名青年再也按捺不住,决心跟定彭越,推彭越为领头的人,定期举事。

    彭越见局势如此,也下定决心,决计起事。于是,他与拥戴他的那帮青年们约定:第二天早晨举行起事大会。

    彭越认为尽管这帮青年心气很高,但打起仗来肯定是乌合之众。要想使这支队伍成大业,必须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建立严明的军纪。

    所以,彭越特别规定:明早举行起事会议时,延期到会的定斩不饶。彭越以此验证部属的状况,也借此大作文章,树立权威。

    第二天,天还未亮,彭越就起床了,提前赶到集会场所。旭日东升,众青年陆续到来,十一群,三一伙,稀稀散散,许多人未按期到会,有的中午才到。

    见到这种情况彭越一脸忿然之色,对众人说:

    “我原来并不想当大家的领头人,是你们极力推举我为长,既然如此,你们必须听我指挥。昨天,与各位有约,日出即是举行会议的时间,现在已到了中午,我数了一下,违约迟到的有十人,按昨天约定,本应一律处斩,但念人数太多,不可全杀,只有将最后一名迟到者斩首示众,以肃军纪。”说到这里,彭越看了看那位青年,说:

    “军令如山,兄弟,对不起了。”

    众青年并没有把彭越的话当回事,仍然说笑着,有的人还不以为然地对彭越说:

    “干什么这么认真,晚到一会哪至于斩首呢,以后我们一定遵守你的命令就是了。”

    彭越也不答话,命令心腹将最后一位到会者,推到外面,剁成两段。

    诸青年顿时惊得目瞪口呆,连惊带怕,每个人的头上都冒出了冷汗。从此再也不敢怠慢彭越,再也不敢违令了。

    彭越此举,将一帮乌合之众,在短时间内,建成准军事力量,尽管有些残酷,但确实证明彭越有胆有识。

    彭越起事后,又招募各地散兵游勇,不久,就建立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

    当听说刘邦来到昌邑,彭越遂前来助他。

    刘邦与彭越合兵一处,再攻昌邑,仍然未果。

    刘邦见昌邑久攻不下,意欲改道进兵,便与熟知本地情况的彭越相商。

    彭越告诉刘邦:改从高阳,也无不可。

    刘邦采纳了彭越的意见,便与彭越约定日后再会,自己带着人马直奔高阳。

    高阳有一位老儒,贫寒落魄,无以为生,于是便充当里中监门吏,聊以口。此人姓郦名食其,是一位高士。此人善言,且足智多谋,但自视清高,很难看上别人,常有指摘别人的言辞。旁人并不知其才,笑他满口狂言,并称他为“狂生”。

    郦食其有两大特长:善言、善谋。所以,在刘邦西征的过程中郦食其功不可没,许多城池由于郦食其的游说不战而降。

    当然,善言而不多言才是最佳,多言,有时会带来麻烦。日后,郦食其就因多言而招杀身之祸。

    刘邦到了高阳之后,自然成为高阳百姓议论的话题。

    郦食其也与一位他熟悉的友人谈起了刘邦。

    郦食其说:

    “我听说沛公性情倨傲不肯礼待下人,是不是这样啊?”

    友人说:

    “这种传闻,也许有些原因,但据我所知,沛公喜求豪俊,每过一地,都要找当地贤人交谈请教,没有听说对哪位高人有些许轻视。”

    郦食其若有所思地对友人说:

    “照你说来,沛公确有大略,看来不同凡响,我愿与沛公一谈,你可否为我先通报沛公?你可对沛公这样说:里中有个郦生,年六十余,身长八尺,素好大言,里人都视为狂生,他却自谓非凡,读书多智,能助大业。”

    友人摇头道:

    “据说沛公不喜欢儒生,每遇前来求见的儒士,沛公就命他脱冠,作为溺器,就是平日谈话中也常说儒生迂腐,笑骂不休,你怎么以儒生名义与沛公晤谈呢?”

    郦食其十分自信地说:

    “你先为我通报一声吧,我料沛公不会拒绝。”

    友人到刘邦的大营后,按照郦食其的吩咐通报了刘邦,刘邦二话没说,就同意与郦食其晤谈。

    郦食其果然前往刘邦的营帐。

    走进帐中,刘邦正坐在床上,床下有两名使女正为刘邦洗脚。郦食其大模大样地站在帐中,既不行礼,也不开口,一副高傲的神态。

    刘邦见了,心里很不高兴,谁见了刘邦不是恭敬小心呢?一个人如果习惯了别人的尊敬,心里很难容忍别人的傲慢。所以刘邦对郦食其不理不睬,专心致志地看着使女洗脚,好像根本就没有看见闯入的老头子。

    郦食其开口了:

第37章 西征路上(2)() 
“阁下带兵至此,是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率领诸侯攻击秦国呢?”

    刘邦见郦食其举止粗疏,语言唐突,已由不悦转为大怒,刘邦开口大骂:

    “糟老头,不要胡说八道,你应该清楚,天下百姓已受够了秦朝的暴政,都起而抗秦,难道我会逆天道,帮助秦朝吗?你听着,我奉怀王之命,是进攻秦朝的正义之师!”

    郦食其不紧不慢地说:

    “阁下如果是伐秦的队伍,是正义之师,那么,你在会见年长的人时,竟然坐着,还让下女为你洗脚,这成什么样子。行军不可无谋,若傲慢地对待贤士,谁还来献计呢?”

    刘邦一愣,人家说的有道理,看来是自己的不是。刘邦连忙起身,整理好衣服,请郦食其坐上位,虚心求教。

    郦食其详细讲六国成败,谈古论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便向郦食其讨教伐秦的计策,并吩咐手下端出酒菜款待郦食其。

    郦食其说:

    “不论是纠结乌合之众,或是集合散兵游勇,你的军队不过一万人,以如此薄弱的兵力去进攻强大的秦国,就好比羊入虎口。据本人所见,不如先攻占陈留。陈留系天下要塞,地处交通要道,进可战退可守,城内又贮存了大量的粮食,先攻下陈留,就可以有了进攻秦军的根据地。我和陈留县令是好友,已相交多年,我可以帮助阁下前去游说,倘若不成功,我也可以作为内应,帮你攻取陈留。”

    刘邦听到此,已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连忙请郦食其先行,自己带着人马连夜赶奔陈留。

    郦食其到了陈留,径直进见县令。

    两人寒暄几句便转入正题,郦食其将陈留的守与弃的利害得失详说一遍,怎奈守令不为所动,一心跟定秦朝。

    事已到此,郦食其便见风使舵,对守令的忠心夸奖一番:

    “大丈夫不事二主,好!好!”

    郦食其佯装关心陈留防务,与守令谈论如何守城。陈留守令十分高兴,设宴相待。郦食其本是酒徒,灌上几斤酒,就像喝水一样。

    陈留守令不善饮酒,刚下几杯就脸红脖子粗。郦食其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将守令灌得烂醉如泥,不省人事。

    郦食其见火候已到,便趁黑夜悄悄混出县衙,打开城门,放刘邦的一支精干人马入城,并引兵到县衙。

    县衙守军早就逃之夭夭。陈留守令尚醉卧未醒,被刘邦的兵卒乱刀砍死。

    此时天已大亮,郦食其命人打开四门,迎入刘邦,并贴榜安民,秋毫无犯。

    刘邦没有去县衙,直接去了粮仓。打开仓门一看,刘邦乐坏了:里面的贮粟太多了,足够吃一阵子。军中有粮,心中不慌,刘邦进军关中的信心更足了。

    郦食其因攻占陈留有大功,被刘邦封为广野君。

    刘邦带领军队占领陈留后,接着西行,准备攻打开封。

    此时,郦食其将他的弟弟引荐给刘邦。此人智勇双全,不几日就招募四千人,刘邦封郦食其的弟弟为裨将,命他与自己一起合攻开封。

    开封是一个大城,刘邦几次强攻均未奏效。

    事不凑巧,此时,秦将杨熊带领秦兵前来解开封之围。

    刘邦的军队面临被合围的危险。

    刘邦在郦食其等人的帮助下,放弃开封,转而截击杨熊的军队。

    杨熊猝不及防,被突然而至的刘邦军队杀得人仰马翻,只好急速退兵,退兵时,由于混乱,死伤无数。

    杨熊退至一空旷地带,稳住人马,就地布阵,准备与刘邦决一死战。

    刘邦带兵追击,杀入杨熊阵地。双方各不相让,势均力敌。正杀得难解难分,忽有一支大军及时赶来,向杨熊的阵地横扫过去。杨熊的军队马上被分成两截,首尾不能相顾。

    战斗的优势马上转到刘邦手里。

    刘邦乘势驱杀,杨熊眼看大势已去,急令退兵,带着残兵败将退入荥阳。

    退入荥阳时,杨熊的兵将已所剩无几。

    刘邦知道,他能有此大胜,皆因那一支突然夹攻杨熊的援军,否则,后果尚难意料。

    刘邦正要前去道谢,那支军队的首领已经骑马跑到刘邦面前,低头便拜。

    刘邦下马还礼,亲自扶起来将,仔细一看,一种意外的惊喜急速地冲击全身。

    “啊!是张良。”

    原来,项梁在薛地召集天下诸侯拥立怀王、复兴楚国的时候,张良没有忘记他的韩国梦。遂向项梁建议:秦所灭的六国除韩国外均已恢复,不如恢复韩国,可以号召更多百姓起兵抗秦,当然,韩国名为自立,突乃属于楚。

    项梁接受了张良的建议,立韩王后代成为王,任命张良为韩司徒,派他们到韩地广招兵马,收复失地。

    张良依依不舍作别项梁,与韩王成一起攻取原属韩地的城池。

第38章 西征路上(3)() 
因为张良的人马过少,只有千余人,虽然夺得几座城池,也时得时丢,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只得到处打游击,现在听说沛公到此,于是特来相助。

    两人战场重逢,自然都十分高兴,当即择地安营,共叙衷肠。

    刘邦决意帮助张良夺取原属韩地的颖川。

    颖川守将是死命跟定秦朝的人,见刘邦来攻,便立于城头破口大骂。刘邦大怒,命士兵迅速攻城。

    数日后,刘邦取得颖川。尔后刘邦乘胜进军荥阳,追毒杨熊。杨熊是秦朝的一员得力战将,杨熊不除,刘邦心中不安。

    正在此时,探马来报,由于杨熊战败,秦朝已派使者到荥阳,杀死了杨熊。

    得到此信,刘邦乐了:“杨熊已死,附近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尽可放心地进攻秦军。”

    刘邦军队势如破竹,连下十余城,与张良一起,直逼南阳郡。

    南阳太守多少懂得点兵法。南阳太守为了争取主动,免于围困,便主动迎战刘邦。

    哪知南阳太守根本不是刘邦的对手,被刘邦迎面一击,就败逃南阳郡的宛城。

    刘邦追至宛城下,见宛城的城防确实高于它处。宛城城墙高大而厚重,城头上秦兵人头攒动。看来,城内秦兵早有防范。刘邦深怕久攻城池不下,形成消弱战,影响进兵关中的速度。故而,刘邦命令士兵避开攻城,从城外绕道而过,向关中急进。

    刘邦的军队浩浩荡荡,迤逦而去。

    走过宛城十余里,张良骑马追上刘邦,力主刘邦先攻宛城。

    熟读兵法的张良比刘邦要高明,他已看到轻易越过宛城后患无穷。

    张良对刘邦说:

    “沛公想急入关中无可指责,可我们要注意身后,防止秦军两面夹击。前面,秦军的防守肯定更坚,若不拿下宛城,肯定留下后患,秦兵在前面抗击我们,后面,宛城的守军再堵住我们的退路,我们难以进退,处境可就危险了,不如先攻宛城。乘宛城守军没有防备,突然而至,收伏宛城,可解后顾之忧。”

    一席话,刘邦恍然大悟。刘邦一拍脑袋:

    “多亏有了子房,要不就坏大事了。”刘邦个性粗犷而缺少涵养,对于战事是外行,没有张良等人的帮助,他是无法夺取关中的。

    刘邦马上掉头而回,给宛城一个回马枪。刘邦军队偃旗息鼓,悄然而行,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宛城城下。待到天色微明时,已将宛城包围三圈。

    南阳守令做梦也没有想到刘邦这么快就杀回来,原来,他见刘邦队伍绕开宛城而去,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便邀集部下,痛饮一场,尔后,痛痛快快地睡了一夜觉,那觉睡得真叫高枕无忧。

    早晨,他尚处在甜甜的梦乡,他的亲兵突然而至:刘邦又回来了。

    南阳太守战战兢兢地穿上衣服,跑到城楼往外一看,魂飞天外,傻了。城外,刘邦的军队环集如蚁。南阳太守自感自己的末日到了,此次必死无疑。人失望到了极点,便只有一种办法来解脱——自杀。

    南阳太守口中反复说着两个字:

    “完了,完了”’

    说着说着,便抽出佩剑,横在肩上,意欲自刎。

    在千钧一发时刻,后面传来喊声:

    “大可不必,离死还早着呢!”

    南阳太守忙回头,见是舍人陈恢,便冷冷地又毫无希望地问:

    “你不叫我死,你有什么办法解脱困境?”

    “办法有的是,就看郡守办不办了。”

    “那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