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将神-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史料记载,雒城之战,持续了整整一年!一年的时间,自己要时刻盯紧庞士元?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人物,那么自己能做的,就只有一个,尽早结束这场战争。

    庞士元不能死,凤雏也不能凋落,若凤雏死,蜀汉政权必定落入深渊,且不说失荆州、败夷陵,刘备一死,蜀汉政权便会完全被孔明掌握,无人与之制衡,自己在这个阵营能够发挥的自由空间必然会受到极大限制,自己不会更不愿与卧龙诸葛孔明来一场夺权纷争,不是吗?

第17章 暗下猛志坐朝堂 诸将献计攻雒城() 
此时的霍弋关注的不仅仅是蜀中局势、庞统生死,还有同时期发生在东边濡须坞的那场激烈较量,自己不确定自己过早地登上历史舞台是否改变了一些什么,濡须坞之战是否还是如前世那般,双方互相对峙,小规模较量,然后各自退兵。

    或许自己这只小小的蝴蝶煽动的翅膀会改变一些东西,因为自己担心那个迟暮老人曹操的超高政治军事智商。自己曾经无数次翻阅过《三国志》,这个奸雄人物给自己留下了可怖的映像。

    尽管那人似乎已然没什么岁月好蹉跎,但是这样的人,永远不可以用常理度之。

    霍弋很清楚,根据前世的记忆,大汉建安十八年,注定是来自各个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起初或许是细微的,但逐渐深远,到此时已经促成了汉王朝的崩坏,表现在外表的就是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争。

    在此之前,大战并非没有。比如建安五年的官渡和建安十三年的赤壁,都是三国时代屈指可数的大战役,其中牵涉人物之多,变化之剧烈不可谓不罕见,影响之深远不可谓不深远。

    相比之下,建安十八年以后的王朝末世里的汉中争夺战和荆州争夺战并没有前者那么耀眼。然而,正是这两个而非前两个战役更多的推动了王朝崩坏。因为只有到这时,所谓“三国”的三方魏、蜀、吴才真正强大到足以站在相似的高度运筹博弈。

    自己之所以要在自己尚年幼的躯体并未成熟就选择干预历史,出现在这里,就是要避免蜀汉势力走向日后的悲剧之路,固然诸葛孔明在蜀汉后期扛起大梁,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除了给蜀国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果,这与建安十八年到建安二十四年之间的局势变化是有很深的关系的。

    试想一下,如果蜀汉政权庞统不死,荆州不失,关张二人尚在,在合并荆益的基础上吞灭教化西南夷,保存人口,畜养兵势,如此才是隆重对策的完整再现。

    所以霍弋焦急的出现了,十二岁的他站在了前所未见的历史舞台前,没有手足无措,而是凭着自己独有的历史嗅觉,展露了头角。

    如何在蜀汉政权完全形成前快速的取得高位,这是目前霍弋要严肃考虑的问题,他要做的远不是未来的名将之星,他要切实的走入刘备的视野中,能够在刘备归去后,把握一定的力量,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

    张任的投降让雒城守军上下士气大降,历史上也正是张任再雁桥英勇奋战鼓舞了雒城守军,否则以刘循小儿些微本领,有能凭借什么坚守一年呢?

    而霍弋不知道的是,正是庞统的战死才让刘备恼羞成怒,放弃了庞统制定的围三缺一的战略,而四面合围雒城。

    前有张任慷慨赴死鼓舞士气,后有刘备四面合围断其活路。雒城守军上下能不和你拼命?或许也正是刘备的恼羞成怒导致了雒城守军上下放弃了投降的希望。

    荆州大军中军帐,刘备主位,左有庞统、法正、糜竺、孙乾、简雍等,右有黄忠、陈到、魏延、李严、吴懿等,而霍弋则端坐于陈到身后。

    刘备缓缓道:“雒城城高墙厚,且守军甚众,粮草充沛,急攻之下,怕是一时难于攻下,诸位可有良策?”

    “主公莫忧!末将以为可围城不攻,堕其戒备之心,待其怠慢,末将愿做前军,可一鼓而下。”老将黄忠言道。

    “老将军,曹操南犯,主公怕孙权抵挡不住,所以此间战事需尽快结束!拖不得!”法正起身道。

    “如此,末将也无从下手了。”黄忠无奈叹气。

    “主公,末将以为,此城虽难下,但我军若强攻,未必破不了!明日间,末将愿领本部军马,于城西猛攻!届时敌必遣援军来,主公及黄老将军同时从东北两面出击,使其混乱。再以一支奇兵,自城南突出,一举入城,可破敌!”魏延出班献计。

    “魏将军所言可以一试!”庞统赞同道。

    “好!诸将且各自回营准备,明日早间,以狼烟传讯,听鼓声行事!”刘备下令道。

    帐中东西两支偏军:“这袭南城人马,必从我军出,谁人愿往?”

    “末将愿往。”帐下站出一人,正是蜀中降将吴懿。

    “善,吴将军可带本部五千人马前往南城偏僻处埋伏,待城中诸军皆动,你可便宜出击,以破雒城!”

    “喏!”吴懿自领命出帐而去。

    雒城在朝阳映衬下显得格外壮美,一道道狼烟自此城的东西北三面缓缓升起,继而激烈的鼓声打破了那一丝宁静。

    城头上,刘循领着自己的亲兵巡视着正北城墙的防御,喊杀声中,刘备的中军排列着整齐的队形出现在刘循的视野中,“传令备战!”刘循冷声道。

    “备战!备战!”

    一时间城头擂石滚木就位,弓箭手引而不发,城墙垛墙后,无数刀盾手隐藏着。

    城外,数十架投石机开始运转起来,包着火油的石块被点燃,十数个士卒在绞动着绞盘。城外一箭之地,数十架云梯在刀盾手的掩护下蓄势待发,冲车已经弓箭手的射程内了。

    中军阵前,刘备挥了挥手,庞大的战争机器立刻牵动起来。同时东西两面都突然暴起了喊杀声。

    护着云梯的刀盾手,同时迈开了脚步,一同举盾,动作整齐划一,尤为的训练有素,脚步声如雷音一般踏在霍弋的心里,这他娘的才是精锐啊。

    这一刻,霍弋才看出刘备军能够在如此众多军阀中脱颖而出,不是没有道理的。

    城头上突然暴起一个声音:“放!”

    一时间箭矢如雨。

    投石机旁一名牙将也叫出了统一的声音,数十个火球飞向了雒城的城头。

    一时间城头上乱成一团,刚放完箭的守军弓手还没来得及退下,就躺下了一溜。

    刘循还是嫩了点!

第18章 苦鏖战夺城未果 灵光闪霍弋献计() 
但是刘循很快就发现,投石机的攻击间隔太长,自己的弓手每每射完十几轮箭才会有一波投石,是以把握好敌军的节奏,完全可以避免这些死伤。

    冲车靠近了城墙,但车内的荆州军并不敢贸然出车,无数滚石檑木落下,声势惊人。除了冲车外,荆州军还临时赶制了数十具临车与井栏,在大部分云梯架上城头后,临车井栏缓缓出发。

    投石机停止了发射。

    城头弓手毫无顾忌的射杀城下的敌军。

    此时临车井栏已然近了城墙,凭借着临车的高度,车内弓手以弓箭压制城内守军。

    城内守军则以火箭射井栏临车,不时有攻城器械被毁。

    此时城上火力被压制,滚木礌石大减,冲车移动至城墙薄弱位置,有专门破城门的冲车则径直往城门而去。

    双方打的激烈,无数手段都用了出来。

    刘循虽是公子出身,领兵倒是比刘季玉的多,脑子更是有年轻人的活泛劲。甚至在双方胶着时刻,他还派少量死士骑兵冲出城门,烧毁冲车等工程器械无数。

    而城内刘循还专门将一些神射手调集于一处,让同为宗室的刘珍领着,专一射杀视野之内的荆州军军官。

    一时间攻城受挫,双方互有损伤,时近中午,五月份的阳光已然十分暴烈,刘备无奈下令撤军,此时处于南边的吴懿感到无从下手,南城的守军不管别处打的如何胶着,都没有放松警戒。

    雒城俨然已经是铁板一块,让人无处下嘴。

    魏延的计策显然是失算了。

    刘备又一次召集诸将,毕竟群策群力,帐中诸将都献了好多计策,无奈或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或只是一味强攻,都被刘备否决了。

    刘备无奈了,难道只剩强攻一途了吗?苦于无法的他希冀的看向了庞统,却看见庞统正定定的看着另一个人,刘备顺其目光,看到了陈到身后的霍弋,此时霍弋目光清澈,仿佛胸有成竹一般。

    此时,安静了好久的庞统突然说话了:“霍将军,你认为我军该如何攻下雒城。”

    霍弋惊讶的看了看庞统,心中惊奇为何自己刚有对策,这庞统便似预料到了一般,直接叫了自己的名字。

    霍弋起身道:“末将有一计!”

    刘备激动的起身:“说说看。”

    “喏!雒城城高墙厚,守军甚众,强攻一途不可取,纵然拿下雒城,我军伤亡必重!”

    “废话!这道理我等都知道,问题是不强攻,又如何拿下此城?”魏延冷笑。

    霍弋看了一眼魏延,“既然强攻不能取,智取又无用,不如不取。”

    “不取?哈哈哈,你小子有意思了,不取这雒城,我大军怎么南下攻取成都?”魏延又笑了。

    霍弋自不会跟这个反骨出了名的魏延一般见识,只是淡淡道:“我军可绕过雒城,直趋成都。”

    “我军粮草辎重皆在绵竹,不拿下雒城,我军若绕道而行,岂不是自绝死路?”黄忠疑道。

    “老将军,雒城人可不知道我军粮草辎重在哪。我军只需要直趋成都,届时,刘循救父心切,必然出城包抄我军后路,出了城,那他就别想着回去了。

    吴将军可仍旧埋伏城南,待刘循兵出,城内守军必然大意,吴将军突入城内,掌控雒城各门,如此我军或回身猛击刘循,或寻隐蔽处伏击之,刘循败退只会回雒城,但此时,雒城已经在我手了!”霍弋淡淡道。

    “好!好一个少年霍弋!”庞统听完长身而起,击节赞叹道。

    “主公,我看此计可行!”法正附议道。

    刘备也笑了,他笑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又方法能攻下雒城,他笑的是自己又多了一个能独挡一面的人物,转而又想:这孩子还是太年轻了,磨砺两年,必成大器。

    刘备点了点头:“各军准备拔营,按霍将军的原话布置。明晚,我要在雒城内开庆功宴!”

    “喏!”

第19章 苦肉布衣入贼城 谋远凤雏定伏计() 
雒城城守府,戒备森严,前日一名刺客潜入府中,差点刺伤了刘循,今日刘备来攻城,此处更是三步一哨五步一岗。

    府中正堂,十数名将领簇拥着一个面目清越,唇红齿白的青年,正观看者一副羊皮地图。图上标注着城内守军分布,以及城外刘备军分布状况。

    “急报!”

    “进来念!”那青年依旧看着地图,眉头皱在一处,显然十分揪心。

    “少主公!前方细作来报,刘备大军尽起,绕过雒城,直奔南面官道而去!”

    “嗯?好,刘备自寻死路!叔父,你速带五百轻骑,走乡下小道直奔成都,务必赶在刘备之前到成都,面见我父,告诉他老人家,固守城池,待我率军赶到,出城与我内外夹击,歼灭大耳贼!”刘循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地图,慢慢的握紧了佩剑。

    堂下一方脸武将闻言道:“少主公,我等需提防大耳贼使诈,若此人故意绕过我城,于半道截杀我军,到那时悔之晚矣!”

    “方将军所言有理,少主公,我看不如先派斥候尾随刘备军,细细探报,若贼军确实往成都而去,且沿途并无埋伏,我军到时再发兵为时亦不晚!”

    刘循虽是青年,但唯实稳重,听了诸将的话,转而又道:“命城中所有斥候出城打探刘备军踪迹,有发现速速回报!”

    “喏!”

    转眼一日过去,斥候回报刘备军只是一路南下,未曾做任何停留。这一下,雒城上下文武有点慌了,若刘备到了成都,自己这一棒子人,守着这城还有何用呢?到时主公问责,公子势必没事,背黑锅的还不是自己这些人?

    正当刘循以及雒城上下文武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好消息传来。

    “报!游骑营在贼军扎营故地巡查时,遭遇一批贼军精锐,约百余人,双方相斗之下,贼军败退而走,只抓到一个贼军细作!从其身上还翻出书信一封。”

    “哦?押上来!”刘循闻言大喜,急忙下令。

    不多时,堂外石阶处响起喝咋之声,一荆州军将领打扮的人被四五个亲卫推推搡搡的压了上来。

    到了这大堂之上,此人竟然毫无惧色,只是昂着头,蔑视的看着堂上的刘循。

    刘循自忖自己身处高位,何以此人居然能蔑视自己,恼怒道:“跪下!”

    那人喝骂道:“刘循小儿,你也配!”

    那四五个亲卫一拥而上,欲将之掰倒,这四五个人像猴子一般紧紧的扒在这人身上,竟然不能让其移动丝毫,更不提让他跪下了。

    一个亲卫见状无奈之下,操起短棍敲打在这人的膝盖处,此人无奈跪倒,脑门上全是汗水,可见这一棍之用力。

    堂上刘循仿佛没有看见这一切,定定的拔出自己的佩剑,慢慢擦拭:“汝乃何人?于刘备军中所居何位?”

    那人手撑于地,单膝跪倒在地,冷声道:“告诉你又何妨?某家乃荆州军霍民霍布衣!我奉军师孔明先生令,来传信与主公,军师自带五万军马,携张飞赵云入蜀,以增援我主,你等鼠辈只有乖乖授首的份!”

    “哼!一介无名鼠辈,妄自称雄!来啊,拖下去斩了祭旗!”刘循收剑入鞘。

    “喏!”那数名亲卫被这霍布衣折腾惨了,听了上头说话,真个是无不欣从,拉着霍布衣就往堂下拖。

    “少主公不可!此人武勇异常,想必当在刘备军中任显职,若细细拷问,或许可知机密一二?”那方脸将军进言道。

    “且让你活一会!来啊,拖进大牢!着人拷问!”刘循吩咐道。

    “喏!”

    刘循拿起那封从霍布衣身上搜出的信,细细的看了起来,继而双眼放光,拍案而起:“天助我也,原来这刘玄德是前两月军中起火,烧了粮草,所剩粮草不足一月,故而向诸葛亮求援。这封信就是诸葛亮给刘备的回信。”

    “少主公,看来刘备绕过我雒城直逼成都怕是因为粮食将要耗尽,又得到了诸葛亮进军的消息,进而没有把我等放在眼里了。”

    “哼!大耳贼欺人太甚!传令全军整装待发,待前方斥候一有回报,立刻出发。”刘循下令道。

    一时间雒城内各军收拾行囊,备足粮草,蓄势待发。

    城外,三名益州军斥候正骑马返回,直奔雒城。

    “少主公!前方斥候回报,刘备率军直奔成都,一路上搜集粮草,只做简短停留,直奔成都而去。”

    “好!果然是缺粮了!”刘循大喜,“传令各军,留千余人守城,其余诸军,兵发成都,追击荆州贼军!”

    “喏!”堂下诸将轰然相应,那一刻,刘循的脑子里已经想到自己与成都守军前后夹击刘备后大胜之情形。

    益州军动作很快,由于早已准备充足,这命令一下,前军随即出了南门,上了官道,往南直奔成都。

    成都北有龙泉山脉,刘备军急行军到此,官道自山谷通过,往南可直到成都城,此处险峻异常,乃是伏击的好地方。

    诸将皆以为此地为伏击的好去处,刘备亦有意于此处伏击刘循军。

    庞统则反对于此处设伏,刘备不解:“何以此处设伏不当?”霍弋亦不解,看了看庞统。

    “主公!若主公是刘循,到得此处会做如何想?”庞统笑而不语。

    闻得此言,霍弋豁然开朗,是了,此处固然险峻,是伏击最佳地点,但敌人也必然有所防范。

    “我必会潜斥候游骑先行入谷查探有无伏军!哦……军师高见。”刘备笑了笑,“那么军师以为我军该于何处埋伏?”

    庞统依然不语,转头看向霍弋:“霍将军怎么看?”

    “回主公、军师,末将以为,离此谷南去一二里可以伏兵!敌军入谷时,必精神集中,警戒异常,但出了谷精神必然顿泄,此时出击,可以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刘备白净的脸上突然蕴显笑意:“我得二卿乃是上天要我复兴汉室,真奇才也!”

    庞统也笑了起来:“主公!霍将军可以说是饱读兵书,不愧将门之后,以如此年纪能有此见识可谓主公之福!”

    霍弋心中汗颜,自己不过是献了一计,竟然得到凤雏如此称赞,心中不禁略有得意。正在霍弋在心中无限遐想之际,庞统的又一番议论把霍弋又拉回了现实。

    “但是霍将军毕竟还是年轻,经历战阵之事又少!主公,若我军于此谷外一二里伏兵,益州军见中了埋伏,往后奔逃,我军又待如何?”庞统反问道。

    这一刻霍弋真的被庞统的智慧折服,自忖有着两千年的历史教训便无视古人,视古人智慧如无物了,真真是不自量力了,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

第20章 假借名义下雒城 奇谋定计喋血谷() 
“主公,我军可于两侧山谷谷壁上隐藏行动迅捷灵敏擅射之兵士千人,由黄老将军统帅。再以霍将军本部两千骑兵埋伏于谷外,待敌军进谷后,我谷南口埋伏之兵由魏延将军先行发动,给予敌先头部队致命一击,如此敌仓促之间遇袭,敌必乱,乱而后遁。”

    庞统顿了顿,转而看向霍弋:“霍将军则帅本部骑兵冲杀,仓皇不知所顾下,敌军必又退回谷内,此时黄老将军可率谷壁四周埋伏之擅射者群起,以箭射杀将官,使其混乱,不能组织有效反击,进而降之,如此主公再可得万余精兵。”

    “此外,主公还需在龙泉谷外数十里处扎一大营,以迷惑敌军斥候!”霍弋补充道。

    “庞士元不愧凤雏之名!法正佩服!”法正站在一边,心悦诚服的给庞统行了一礼。

    “善!诸将可由军师之计部署周全,务必将刘循这一支精锐留在此地!”刘备倒也是从善如流,迅速下达了命令。

    一时刘备麾下各部皆领命而去。

    再说这刘循大军出城约一个时辰,早早派出斥候监视的吴懿得到讯报,迅速集合了部众,五千人马轻装而行,这五千人马本就是益州军降于刘备,因此装束军械与益州军皆相同,这吴懿倒也不愧是蜀中有数大将,带着部众到了雒城南门。

    那城门上守将乃是一介牙将,吴懿假称自己是公子刘循调回固守雒城的军兵,城楼上牙将见城下领头者乃是校尉甲胄,品级高过自己,自己倒也不敢为难,当即也不验查关防灵符,轻易被吴懿赚开了城门。

    这吴懿入得雒城,一阵大吼:“吾乃刘豫州麾下大将,尔等速速投降,可免一死!”

    那牙将听闻是刘备大军入城,拔剑欲与吴懿拼命,吴懿身后数十亲卫皆引弓而发,眨眼间那牙将便做了个刺猬,倒在了地上。

    城中留守者多为新兵,此刻见了血,都战战兢兢,不敢稍动。

    吴懿令人下了降卒兵器铠甲,接手了雒城守备。

    城门楼上,那杆绿色刘字大旗缓缓飘下,一杆吴字帅旗迎风凛冽。

    刘循一路急行军,刘备走了一日的路程,他半日就快走完,此时,天也渐渐暗了下来。

    刘循尚算机敏,离龙泉山谷十数里,寻了一平坦处下了寨,准备明日白天过谷。调了自己的堂叔刘璝,让他带着数百骑兵去成都报信,约期里外夹击,攻杀刘备。

    月亮升了起来,但注定这一夜是不眠之夜,刘循想着如何才能成功的剿灭刘备,刘备则想着明日的伏击能否成功。

    战鼓声不知什么时候响了起来,天才刚刚微亮,心急的刘循就命值守校尉击鼓集兵,拔营南下。

    天大亮了,收拾好行装的益州军已然出现在龙泉山谷口,上万双战靴踏地的声音在谷中回荡着,声若雷霆!

    前军行军司马高高的举起了自己的手,身边的旗手打了一连串的旗语,上万的军士几乎同时停下了脚步。刘循下令道:“派百十个斥候游骑进谷查探,看看有无伏兵。”

    “喏!”

    一群身着轻甲的灵敏汉子骑着马脱阵而出,直奔谷内而去。

    约莫半个时辰,一名斥候都伯骑马而出,禀报道:“谷内无明显伏兵迹象!另,一个时辰前,有前探弟兄回报,刘备大营在谷南三十里外,距离成都百五十里!”

    “好!传令各军,进谷需提防伏击,加倍小心,开拔!”

    刘循身边旗手领命打出旗语,大军又动了起来。

    刘循大军进谷,左右各一排刀盾兵,弓手,长矛手,戟手在内,骑兵在前开路。

    虽然斥候回报谷内无明显伏兵迹象,但此处的确是埋伏的最佳地点,小心提防并没有错。

    不多时,刘循前军已经出了谷口,而中军紧接而上,后军护着辎重粮草,才刚入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