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情海狂徒之涅盘-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算水里没有蛇,也会有其他有毒性的水生物攻击你的。”老易说。
“嘘——”陈玉良不再说话,只见他双手逐渐合拢,将一条约摸三寸长、脊背黑色的“四足鱼”捧出了水面,喜出望外,“老易,快来看,娃娃鱼崽子!”
老易也兴冲冲地跑了过来,瞥了一眼那“四足鱼”,立马否定:“小陈,这不是娃娃鱼呃,是化骨丹。”
“它有四条腿,和娃娃鱼太像了。”
“初看是一样的,实际上它们不是同一品种。娃娃鱼学名叫大鲵,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
“娃娃鱼是鱼吗?”陈玉良问道,他记得大鲵就是鱼的一种,体色随栖居环境色彩而有差异,背面呈棕色、红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腹面浅褐色或灰白色。
“它不是鱼呢,而是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
“那它们可以长到多大呀?”
“它们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千克,最大的达50千克。”
“哇,和一个孩子的体重差不多,太神奇了。哪些地方才可以找到娃娃鱼呢?”
“娃娃鱼在清澈、低温的溪流或者天然溶洞中活动,栖息在泥中或阴暗的岩石缝隙中。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的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或湖泊之中。
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并选择有回流的滩口处的洞穴内栖息,每个洞穴一般仅有一条。
洞的深浅不一,洞口比其身体稍大,洞内宽敞,有容其回旋的足够空间,洞底较为平坦或有细沙。”老易捏着那条化骨丹,“小陈,你看,它的头部、嘴和娃娃鱼完全不一样,脚趾也不尽相同。这里没有什么大的洞穴,不适应娃娃鱼生存的。”
“哦,我差点闹出笑话了。”陈玉良挠挠头。
“书本上所说的知识和现实世界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就拿山顶上的秦军烈士陵园来说吧,史书上就写写短短几十个字。秦始皇南征百越,派史禄凿灵渠,连通了珠江和湘江两大水系,设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完成了大秦帝国的最后统一。可十万秦军在莲花山一带的垦荒、激战并没有具体写明”老易对这些历史碎片非常清楚,他是从不同的地方志和民间传说中一一甄别出来的,就连一些考古学家不得不参考他的意见。
“山顶上面还有平地吗?”
“有啊,叫铜人冲,易守难攻,可以驻扎数万兵马,当年还是秦军南下桂林、番禺的指挥部呢!十年前,有人在上面打猎,刨到了一把青铜战斧,不识货,拿回家打了铜烟嘴了。”
“那你见过那战斧吗?”
“等我去他家看的时候,战斧连渣子都没有了,变成十几个铜烟嘴,太可惜了。”
“老易,为什么我们不从别的路绕道走上去呢?”
“那得走一天一夜都到不了,那条路在深山老林里,早就长满了草木,想要劈开,谈何容易!铜人冲是个禁区,一般人是不敢进入的。”
一百多米高的悬崖,走走走停停,半个时辰过去了,四人才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向下往去,蓬草苍苍莽莽,一望无际,到处都是隆起的地衣圆包,大小不一。
因为是迎风坡,风夹着草籽,打着卷儿呼啸而来。西野明显感觉风力很大,吹得他几乎睁不开眼了,玉漱紧紧地抓住他的手臂:“亲,我总觉得这个地方阴森森的。”
西野指着下面一处最高大的地衣圆包说:“那个就是秦军阵亡将士的安息之处。2000多年前的一个漆黑的夜晚,这里刀光剑影,人嘶马叫,发生了一场恶战。越族人和秦军鏖战,数万人战死,血流成河,尸骨堆积如山。从此,一到雷雨天气,此地就会有阴魂哀嚎不断。”
“亲,用不着这么夸张吧?”玉漱突然踩到了白森森的头骨,颌骨是张开的,看上去表情非常痛苦,她吓得半死,“吓死我了看来你说的是真的了。”
西野蹲了下来,掏出手套戴上,将头骨翻来覆去地察看了好几次,仍没有放手的意思。
“亲,这头骨恶心死了。”玉漱捂着嘴。
西野的手在头骨后面的一处停住了:“一个头骨上有两个洞,一个是枕骨大孔圆滑有规则,一个边缘破碎无规则,当时外力所致。”
“亲,头骨有什么好研究的。”
“你有所不知,这个战士曾经被穿甲箭头射破后颅骨”西野捧着头盖骨使劲摇晃了几下,头盖骨的耳洞里掉出来一个锈迹斑斑的箭头。
“亲,你推测得真准奇怪,这箭头这么久了还有没完全腐蚀掉呀?”
“或许头骨是在土里的,最近被什么野狗刨出来了呗。”
西野细看了一下周围,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土坑,泥土还比较新鲜,土层疏松,显然头骨暴露的时间并不长。
“要是带了锄头和铲子就好了,或许有更多的发现。”西野将头骨放进了坑内,覆上泥土,在上面踩了踩,“玉漱,如果我变成了骷髅,你会不会害怕?”
“当然怕啊”
“唉,这头骨我也不能确定是不是秦代的,太可怜了,横尸荒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可不事吗?战争很残酷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下来,能够活着回家去的就是万幸了。那些战死沙场的可就是将士忠骨无人问啰。”
“哎,老易带我们来这里做什么?”
“寻宝呗九熊告诉我说,这个地方除了战死的数万秦军将士,还有他们的最高统帅屠睢。有人说屠睢战死后,下葬的地点有好几处,铜人冲是其中一处,为吉穴”
正说着,老易和陈玉良过来了,他俯视着下面的平地,徐徐道来:“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叫太师临朝,为莲花山的龙脉之一。谁下葬在下面的当阳处,子孙后代就会兴旺发达,无论怎么改朝换代,世世代代都出高官。”
“老易,你不会是看中了这块地的风水了吧?”西野笑道。
“小兄弟,这风水的东边已经被破坏了,葬在这里也没有用了。”老易摇摇头,“我要是有这个杂念,就不会带你们来了。”
“为什么?”
“风水好不好,有多种因素的。第一子看子午坤艮向有没有遮挡,第二看下葬的时辰,第三看下葬者的心术,第四看后人的守墓能力”
“墓葬风水这事,信则有,不信则无,乱葬乱发财。秦始皇的骊山陵墓风水没得说,结果又怎么?还不是二世而亡,身死国灭,嬴家断子绝孙”西野手里握着那枚青铜箭头,默然看向远方。
第113章 莲花山天子()
“奋六世之余,征战十年,才有了强盛的大秦帝国。南征的秦军远离故土,苦战而亡,埋骨他乡,再也不能回家侍奉爹娘了,这青山绿水成了他们最后的归宿地。大秦没了,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未曾在史册留下姓名,一将功成万骨枯呀。”
玉漱在草丛里摘了一大束山花,插在了那个掩埋头骨的小坑上面:“虽然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我们去那边看看吧。”老易从腰间取出一把砍山用的长刀,在前头奋力斩辟荆棘和蒿草。
随着老易手臂的不断挥动,一条小路在蓬草冲天的地带开辟出来了。当然这条小路老易一年都要来走一次的,并没有踩到什么沼泽地。
几人沿着小路走了20来分钟,才到了那个最大的地衣圆包的脚下。一只豪猪从土里探了出头来,竖起耳朵,听见附近有脚步声,赶紧缩了回去。
“这里就是传说中的秦军烈士陵园了,方圆约十里,它远看就像行军煮饭用的大锅,近看却似战士的青铜头盔。”老易比划着,“因年代久远,集体墓葬上覆盖了大面积的草甸,原来的夯土层痕迹不太明显了。”
“老易,你怎么确定这地衣圆包就是秦军的集体墓葬?”西野走近那豪猪进出的洞口,抓了一把细沙,放在鼻子下面闻了又闻。
“我也怀疑过它的真实性,苗款上有这么几句——屠睢将兵五十万,一路扎于铜人冲,一路扼守线水寨。适逢疾病大爆发,我族三千经黄泉,杀北人三万有余。自此麻风山无敢入”老易蹲在一块巨大的青石板上,“这里三面环水,有险可据,易守难攻,而栈道是外界唯一可以进入山顶的通道。按理说,越族人和诸苗是无法突破这道防线,攻进秦军大本营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风高夜黑,驻扎在莲花寨周围的数十万秦军遭到了突袭,乱成一片”
“我族三千经黄泉这黄泉是什么?”玉漱问老易。
“黄泉路上让我想想黄泉、地泉,二者当为地下的泉水,地下通道吗?”老易琢磨着。
“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公庄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武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西野念叨着。
“亲,你说的这段文言文和烈士陵园有个毛线关系啊?”玉漱不解。
“别打岔,黄泉见母的故事或许能够给我们打开思路。”西野应道。
“黄泉见母到底怎么一回事啊?”陈玉良问。
“郑武公与夫人武姜生有两子,大儿寤生,小儿名段。武姜在生寤生时难产,险些丧命,受了惊吓,因此十分讨厌大儿子,而对小儿子段非常溺爱,一心想要他上位。
武公去世后,窹生按古制继承了郑国的王位,是为郑庄公。因小儿子没继承王位,武姜很是生气,强烈要求郑庄公将都城的地盘封给公子段。
郑庄公明明知道这是‘逼宫’,干预朝政,但还是按母亲的意思照办了。武姜仍然不知足,她密谋与段里应外合起兵夺权。
庄公有所察觉,并暗中做好了应对措施,希望偷窥王位的弟弟能够悬崖勒马。不久,太叔段在母亲武姜的怂恿下,起兵造反,但很快被庄公的军队击败,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杀。
弟弟和母亲联手想要自己的命,为此郑庄公非常愤怒,将母亲软禁在颖地,并发誓‘不到黄泉,绝不再见!’
可日子久了,作为大孝子的庄公思母心切,可贵为国君,是不能随意更改自己的誓言,让他寝食难安。
臣子颍考叔说黄泉即地下,如果挖一个地道,找到了泉水,盖上地宫,在地宫里与母见面,就如同黄泉见母。如此一来,既可见母亲,又没有违背当初的誓言,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不为?
郑庄公听了甚为高兴,马上采纳了颍考叔的建议,派人日夜掘地挖泉,盖了地宫,终于在‘黄泉’宫与武姜见面了。母子二人抱头痛哭,言归于好。”
西野才说完这一个典故的由来,陈玉良恍然大悟:“黄泉很可能是地下通道,难道除了栈道,还有别的隐秘通道可以到达山顶?”
“古时用兵者凡山顶扎营,当进退自如,忌讳腹背受敌。一些打猎的山民告诉我,铜人冲一带有一处长达五六里的溶洞,但现在因为一次山体滑坡,洞口入口处已被巨石堵死了。
那些多年前去过溶洞的老人传言从洞口进入溶洞后,中途有一股泉水,到了那泉水的位置,溶洞就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了。继续往前走一段,即可直达这里。”老易总算回忆起来了,“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山顶上溶洞的出口就好了。”
“此地到处都是蓬草,以及无数看不见的沼泽地,还是不要去找了。再说时间也不允许,我们还得回去。”陈玉良一想起紫萱,就有点后怕。
“既然来了,我们就得去找找那个下山的洞口,证实一下这种可行性的存在。”西野不想无功而返。
“小伙子,这山顶之地方圆十几里,得花多少功夫呀。即使可以找到下山的洞口,也不一定进得去的。”老易并不赞同西野的说法。
“没有尝试,为什么就说进不去?”西野钻牛角尖了。
“我们没有带火把、开山斧、绳索,那里面如地下迷宫,危险重重,万一迷失了方向,滞留在洞中,手机信号极弱,求救基本无望,那麻烦就大了。”老易说。
老易在山上生活了多年,去过不少的溶洞,积累了丰富的探险经验,困在溶洞中意味着什么,比谁都清楚,西野的提议他得考虑再三才行。
“今儿意外捡到一个箭头,并不能证明此地就是数万秦军的烈士陵园。来日方长,等时间充足准备好了考古挖掘工具,再来探寻也不迟。”西野拿着箭头在老易踩过的石板上裸露处敲了数下,石板下传来清脆响亮的声音,他寻思道,“不会这里就是溶洞的出口吧?”
“老易,过来帮帮忙”西野试着挪动石板,可石板纹丝不动。
老易笑了笑说:“重达十数吨的石板,就是几十个精壮男子一起上,也未必能够搬开,更何况我们没有任何辅助的机械。”
石板上长满了厚厚的青苔,风化并不严重。西野突然想到了和陶金在灵山梵刹看石碑的事情,他拿起老易的砍山刀,将青苔一层一层的剥离了下来。
二十分钟过去了,这块花岗岩石板的表面全部显露出来了。石板表面光滑细腻,上面好像还有几个大字呢。只是有点模糊,西野用青苔擦拭了几遍,终于可以看清楚了,是秦小篆!
莲花山大秦将士之陵墓
除了这十个大字,两侧密密麻麻的小文字破损太严重了,大多根本无法辨认了,能够勉强认出来的不足三十来个。
“太遗憾了”西野长长叹了一口气。
“亲,这个字好像是个趙(赵)字耶。”玉漱指着石板的末尾两行的一个字叫道。
“我看看”西野的头和玉漱碰在了一块,两人看了足足一分钟那么久。
“果然是个赵(趙)字!”西野兴奋不已,“只是下边这个字嘛左边缺失了,右边有个它赵它能够有资格给陵墓书写碑文的,除了屠睢、任嚣,就只有副将赵佗了!终于找到南越武帝的字迹了!”
“赵佗是谁啊?”老易虽然是“莲花寨主”,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甚为陌生。
“南越武帝赵佗。他没有做皇帝之前,就在莲花山带兵搞生产自救运动,开荒种了几年田”西野说。
“老百姓都传言莲花山出了一个皇帝,但没有指名道姓说是谁。”老易说,“我也不清楚是不是你所说的赵佗。”
“不妨说来听听——”玉漱很喜欢老易绘声绘色地讲解莲花山的神话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南蛮子苗族先民和越族人住在岭南地区,分属于不同的部落,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处得融融恰恰,如兄弟姐妹一般。
直到有一天,北边来了几十万大军,兵分五路,要夺取南蛮子的地盘,纳入北军的政治版图。战争打响的第一年,北军凭借着优良的装备和人数优势,将南蛮部落联军击退了数百里。
北军的最高统帅好大喜功,在皇帝面前吹牛说一年就可以征服南蛮地区。他为了尽快尽快结束战事,下令见人就杀,见珠宝就抢,每到攻下一处山寨,所有十五岁以下的男子一律格杀勿论。”老易顿了顿,“这个喜好杀戮的统帅进入了南蛮子生活的腹地之后,遭到了激烈的反抗。”
“老易,说重点。”陈玉良催促说。
“嗯。南蛮子拒不投降,逃入了深山老林,不时袭击北军,给他们以重创,吓得北军日夜挽弓搭箭,兵甲不离身南蛮联军在离莲花山300里外的地方设下埋伏,用浸泡了毒液的弓箭射杀了北军的最高统帅,将北军杀死几十万。幸亏莲花山的部将率兵及时救援,北军才没有陷入灭顶之灾。”
“这个部将叫什么名字?”西野问。
“我们叫他将军就好了。”老易摇摇头,“不过在他的指挥下,北军一改屠杀的政策,安抚蛮人,让蛮人的部落首领继续管理自己的子民,于是这个将军赢得蛮人的欢迎和拥戴。不久,北边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将军没有北上争霸,休养生息,他的领地得以免于战火。在南蛮子和留守岭南的北军支持下,将军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自称天子,做了皇帝,他活了一百多岁才无疾而终。”
第114章 妹子够前卫()
“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古代登基称帝的帝王一共有500多个皇帝,平均寿命39岁,史书记载寿命最长的也就89岁。驻扎在的莲花山将军做了皇帝,而且活了一百多岁,岭南地区除了赵佗,没有其他人做皇帝了。”西野非常肯定地说,“南越王国雄据与西汉王朝对峙了95年。汉武帝初年,南越王国因继承人产生内讧,让汉军趁机给灭了。”
“这么说,这个将军就是赵佗无疑了。以后给游客解说时,我得把莲花山的龙脉传说改一改了。”老易掏出一个小本子记下了“南越武帝赵佗”,“小兄弟,你这些资料是从哪里弄到的?”
“在广州有个南越王博物馆博,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关于赵佗的介绍得非常详细,出土的文物中有一颗南越文帝行玺,会让世人相信在莲花山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老易,如果有机会来广州,我带你去看看。”西野继续往地衣圆包顶上走去。
“好的,等莲花寨森林派出所有人接手管理工作的时候,我一定会到广州来找你蹭饭的。”老易笑了笑,“退下来了,我就写一本回忆录,只怕我文化程度不够用”
“有心去做行了。你可以口述,找人整理啊。”
“求人帮忙很难的,这些年我受的气够多了。”
“这样吧,你把草稿写好,等下次我回来的时候,义务给你整理润色一下,就可以出版了。”
“现在出版社不是都要作者自己掏钱,才愿意给出书的么?”
“出版费用你不用考虑的,我给你赞助一笔就是了。”
“那太好了。”老易高兴得合不拢嘴,“回忆录取个什么名字好呀?”
“让我想想湿地守望者?”
“太文艺了,没有个性,引不起读者的兴趣。”
“深山里的武林高手?”
“更不行,有自吹自擂的嫌疑,要是真有会功夫的游客前来挑战,我未必能每次都能赢的。”
“莲花寨主?”
“土匪习气,要不得。”
“一时半会我也想不出更好的书名,等你完稿了,再定书名也不迟。”
“我想给回忆录取个老易不易,怎么样?”
“嗯。有深度,有内涵,读者一看书名,就有悬念,会带着疑问去看内容的就用这个吧。”
而陈玉良、玉漱则抓紧时间拍摄周围的景色,尤其是对那刻有小篆的石板做了特写,还拍了视频,与西野、老易两个拉开了一百多米的距离了。
“你们两个快点上来呀——”西野大声喊道。
“我们不上来了,风太大了。”玉漱在下面应答着,她将丢弃的青苔又重新覆盖在石板上了。
“是不是走不动了?”西野问道。
“嗯,要不你下来背背我?”玉漱慢慢向上走着,其实她哪里是走不动,是想测试测试一下西野的耐心。
“玉漱,只要你不怕羞,我就敢背你到山顶。”西野小跑了回来,很快就到了玉漱所在的位置。
“来,背我。”玉漱真的伸出了双臂,朝西野扑了过来。
“我的天啦,这妹子也够前卫的。”西野寻思道。
他一转背过来,玉漱就跳到背上来了,双手交叉放在了他的胸前:“亲,我只想体验一下被你背着走的感觉。”
“哦。”西野抓住了玉漱的双腿,一步一步地朝圆包顶上面走去。
玉漱的脸和身子紧贴着西野的背脊,背起来也轻松了许多,不到一百斤的体重压在背上算得了什么,不就是一个小妹妹么?
到了上面,除了几处低矮的灌木丛之外,还有八棵成半圆形分布的古柏,它们苍劲挺拔,格外显眼。或许是风力过大的原因,古柏的高度当在10米以下,正所谓树大招风啊!
“老易,这古柏有多少年了?”玉漱从西野的背上飞了下来,一落地就问。
“据原土著苗民说,柏树自秦代以来就有了的,树龄当在千年以上了。这里在明朝末年都还有一群专门的守陵人,不过这些守陵人非常神秘,行踪不定,没有谁见过他们的真面目。”老易抬头仰望如贝壳一样的树冠。
“除了天子陵寝前种松树,诸侯王以下一般是在墓地两侧种柏树,可这里的柏树却植在坟头,好特别耶。”玉漱绕着古柏转了一圈。
说起坟墓种柏树的传统,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相传远古时期,有一种叫魍魉的恶兽,性喜盗食尸体和肝脏。每到夜间,它们就出来挖掘坟墓,取食死者的尸体。
这种野兽灵活,行迹神速,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但其性畏虎怕柏,因此古人为避这种恶兽,让死者在地下获得安宁,常常在墓地前立石虎、植柏树。
柏树有一定的生殖崇拜意义,人们在墓地种植柏树,还有象征永生或转生、新生的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