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二只鬼附身:衰神来了-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我知道了,上次“贼王”曾经说过,他把你身上政府拨给“希望小学”的工程款给偷走后,你避责潜逃了,啊,没想到你竟然跑了几年,其实你不用逃的,把这事给警察说清楚不就行了,何必舍妻离家的,你这样做,岂不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你老婆和学生。。。”“车王”一时忘了虎妞的事,接上话说道。

    “我没有逃,希望小学工程款的事,我也和警察说清楚了,我只所以几年没回家,是和老婆说好了,她在家教孩子们知识,我在外面打工赚钱好给孩子们盖一所学校啊。。。”“孩子王”淡淡地说道。

    “啊?”

    两只鬼和申帅又都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

    “就凭你一人之力能挣多少钱?靠打工赚的钱能盖座学校?你、你、你这种精神是好,但怎么觉得好像和“愚公移山”的故事差不多。。。”“骂王”又连珠炮地发问道。

    “唉,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青基会拨下来的希望工程款是有指标的,他们的钱也是死的,又不光是我们这个山区穷,其他地方的“希望小学”也要建啊,所以,要想青基会再给我们拨钱,那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这件事既然是因为我的疏忽造成的,我当然得承担这个责任,所以,我就在外面打工,每半年给老婆寄一次钱,叫她先张罗着盖着,能盖多少盖多少,总不能让孩子们没有地方学习吧,再说,虽然我挣的只是微薄的工钱,但也算是再赎我的过错吧。。。这样的话,我的内疚也会减轻些。。。这也是我的心愿,不看见孩子们住进新学校,我。。。死不瞑目啊。。。”“孩子王”无奈地说道。

    “孩子王”说完,“骂王”和“车王”沉默了,申帅也在心里唏嘘着,自己和这些鬼相伴了将近两年,“孩子王”从来没有提过自己的事,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是无私?什么是伟大?像方老师这样的才能称的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好了,不说我的事了,现在让申帅决定,他愿意进山就进山,不愿意进山随便找个地方凑合一夜也行。”“孩子王”说道。

    “我觉得。。。小帅还是进山的好,毕竟身无分文,也寸步难行,你到了方老师家,总能解决一下饿肚子的问题。”“骂王”建议道。

    “对,对,对,小帅还是进山吧,现在天也黑了,在哪睡都不安全,也不可能找到杂耍团了,进山后,也让方老师见见爱人,毕竟方老师有几年没回来了。。。”“车王”讪讪地说道。

    “行,进山,正好我的“木木”也饿了,到大山里,它不知道该有多开心呢。。。”申帅故作高兴地说着,大步朝前走去。

    也许是“孩子王”的无私让别人的自私无处可藏,大家竟都希望去大山里看看。

    由于在车上睡了一觉,申帅虽然有些肚饿,精神却很充足,他决定加快步伐,争取尽早赶到山里。

    望山跑死马,一开始,申帅总觉得走几步就能进山,但真走起来,大概走了近一个小时,才到了大山的脚下。

    他简单地歇了口气,把背包里的“木木”放出来,窝在背囊里憋屈了近一天的眼睛猴“木木”像回到家似的,忽地弹了出去,眨眼的工夫,就不见了人影。

    申帅并不担心“木木”,它玩累了,吃饱了,自然会找了自己的。但“木木”毕竟不是只宠物,它和人一样也有追求自由的权利,大自然才是它生活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动物也有自己的家,自己在北韩时无时不刻想着家乡,就连那些鬼死了死了,灵魂还在牵挂着家人,难道“木木”就不想念它的家人?

    看来,有机会还要把“木木”送回家才行啊。。。

    申帅边走边胡思乱想,不知不觉已走进了山里。大山被一片黑幕笼盖,虽然有些阴森,但更多的是静谧,安静的让人心慌。好在月亮露出了头,使山路依稀可见,只是那飕飕的冷风从空谷松林里钻出来,让人真是躲无可躲。

    “方老师,讲讲你的故事吧,我总觉得你博学的很,不像是一个小学教师啊?”申帅突然说道。

    “嗨,我的事不值一提,还是不说了。”“孩子王”谦虚地回道。

    “还是讲讲吧,您让我完成您的心愿,最起码得让我知道这里的情况吧。”申帅故作轻松道。

    “孩子王”明白申帅是为了有人说话给自己壮壮胆,就爽朗地笑道:“好,我就讲讲我的故事。”

第五百一十六章 从大学到小学() 
第五百一十六章:从大学到小学

    “哎哟。。。”

    申帅冷不丁地叫了一声,在寂静的山谷里显得异常刺耳,小树林里随即扑棱棱地飞出几只鸟儿。

    山路毕竟是山路,而且还是在夜间,申帅没留神脚下,刚才一脚踏空,差点滚落山下,幸亏他身手敏捷,抓。住了一棵小树,才没有出什么意外。

    一阵山风掠过,申帅不禁出了身冷汗。

    “小心点,没走惯山路,还是多看着点脚下。”“孩子王”关切地说道。

    “没事,您继续讲吧方老师。”

    申帅定了定神,继续朝山里走去。

    “孩子王”又开始讲了起来。

    张老师带病支教一心扎根在山区从事儿童教育的精神,很是让方小民感动,但他当时想的是回去后怎么来帮助山区里失学的孩子,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里支教。

    白头山地处偏僻,虽然离公路并不远,但正好在两个省的交界处,属地没有厘清,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属于三不管的地方。其实,这地方在古代是军事上的重要要塞,也是抵御西域入侵的最后一道防御,只是发展到现在,地理位置已显得无足轻重,似乎被人给遗忘了。

    这大山里的居民是古代驻军的后代?还是后来才迁移来的?已无从考证,但没来过这个地方的人,绝对想不到这里的恶劣环境,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常年风沙呼啸,夏天干旱,冬天干冷。。。这些,大概就是这些人躲到山里的缘故吧。

    有人会说,树挪死,人挪活,环境恶劣,不会搬家换个好点的环境?

    说得轻巧,户口、粮本、身份证、暂住证、无业证、流动人口证。。。光是办证就能让你走投无路。

    也正因为如此,这里的孩子几乎与世隔绝,这里几乎没有游客,方小民大概是除了张老师之后的第二个山外人。

    方小民脖子上挂的照相机显然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许多孩子从没拍过照,也没见过照相机,他们好奇地围着方小民,既不敢靠近,也不肯离得太远。

    看着孩子们充满好奇清澈的眼睛,方小民突然有了个想法,他决定在这里拍一些照片,然后把照片放在大学里展览,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大山孩子的求学情况,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世界上还真实生活着一些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儿童,让更多有爱心的朋友来关注和帮助这些贫困山区的儿童。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方小民很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激动。

    张老师听了方小民的想法也很高兴,他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照相机在当时还是奢侈品,他也只是想想而已,如今,有人帮他们宣传,当然是件好事。

    拍了一些照片,也该到下山的时间,万一汽车修好了,让司机等着自己也不太好。所以,方小民把张老师和孩子们集中在一起,准备给大家拍张集体照。

    这大概是孩子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照相,大部分的孩子面对镜头不知所措,有的用茫然的眼神看着镜头,有的连鼻涕也没有擦,还有的一个劲地对着镜头傻笑…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新奇、羞赧、开心和激动,直到方小民说“好了”,孩子们还在摆着姿势。

    “好了,回去后我把照片给你们寄过来,一人一张,保证每个人都有份。”方小民笑着说。

    “噢。。。”

    孩子们激动地欢呼雀跃起来。

    方小民和张老师寒暄了两句,然后告辞下山,那些孩子一直送到山下,直到方小民走了很远,一回头,那些孩子还在站在原地不舍离开。

    回去后,方小民把照片洗出来,也把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向领导做了汇报,学校领导很支持,就这样,方小民顺利地办了场照片展。

    自然,这次展览在大学里引起不小的反响,那时的大学生也没钱,但书本和衣物捐了不少,方小民就将这些捐物、照片邮寄到白头山属地的县教育局,委托对方将捐物送到山上。

    很快,张老师和山里的孩子都给方小民来了信,不但表达了感谢之意,每个孩子都用铅笔给他画了张画。

    这让方小民很是感动,也为自己做了件好事而感到开心。

    大概过了一年,方小民已渐渐淡忘了此事,白头山的腾蛋蛋给他来了封信。

    信上说,张老师去世了。

    那是二个月前的事情,白头山罕见地下了场暴雨,把羊圈给淹了,当张老师赶到羊圈的教室时,地面已积了一尺多深的水,好几个孩子惊恐地站在羊圈外,见到他,孩子们全涌了过去喊“怕”,一个年龄最小的孩子一下扑到他的怀里哭了起来。

    “孩子们,不怕,有老师在呢。”

    张老师一边安慰孩子们,一边卷起裤腿,拿起一个脸盆就向外排水。在他的带动下,孩子们也跟着排水。

    排完积水,张老师把孩子们安顿到自己的破屋里,又是换被褥,又是为孩子们擦身子,等安顿孩子们睡下后,他刚站直了腰,突然感觉呼吸急促,全身无力,扑通一下倒在地下,再也没能醒过来。

    自从张老师去世后,山里的孩子也没了老师,而腾蛋蛋之所以给方小民写信,是怕自己所学到的字给忘了。

    收到腾蛋蛋的信,方小民彻夜难眠,连做了两天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做出一个决定,到山里去做支教老师。

    难得学校出了个这么有觉悟的同志,校领导没理由不同意。

    一时间,大学教师自愿到山区小学支教的事迹迅速传开,电视台采访的来了,报纸杂志的记者来了。

    方小民一夜之间成了名人,当然,他也顺利地把自己从大学教师降到了小学老师。

    带着无数荣誉和名人的光环,方小民终于来到了白头山。

    等方小民上山,白头山小学已经处于停学状态,本来山民们就穷,孩子们一没学上,那些砍柴喂猪放羊的活就由他们来承担了。

    方小民只好一家一家地做工作,让孩子们重新回到学校上学,但有很多家庭连学杂费都交不起,方小民又主动承担起了孩子们的学杂费。

    怀揣着梦想和激情,方小民爬遍了周遍十几座大山,终于让失学的孩子重新又回到了课堂上。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方小民虽然了解到了山区的一些状况,虽然也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山区的艰苦条件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白头山的孩子还好,其它山的孩子光走路就要四、五个小时,带的红薯和窝窝头到了学校也变得硬。邦。邦的,城市的孩子有干净水喝,可他们只能喝山上小溪里的水,即使是大冬天,也只能捧着冰冷的溪水喝。

    千万别说喝山泉水好啊,就像广告里说的一样,xx山泉,有点甜。

    别的山上的水可能甜,但白头山的水却是苦的,原来,这座山石头里的硫磺含量很高,不但水难喝,而且还有一股浓浓的硫磺味,喝得山里的大人小孩个个牙齿黄黄的。

    然而,那里的孩子却只能喝这样的水,而且是生水,有时候就是直接爬到溪水边喝。

    水不好喝,但又不能不喝——不然,让他们喝什么呢?

    这里的孩子是没有玩具的。课间休息时,女孩子们只能用山上的小石头搭房子——小石头就是她们的积木。而男孩们玩的游戏就简单的多——就是撒尿活泥。

    没有玩具,又没有业余生活,方小民只好给孩子们讲故事,刚开始还行,但后来,方小民把所有知道的故事都讲完了,再搜肠刮肚也讲不出来时,孩子们别提有多失望了。

    是啊,山里的生活太单调了。

    生活上的事倒还好克服,山里的孩子也没什么奢望,最关键的是,还是缺老师。

    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在大山里,老师能得到最大的尊重和最高的地位。

    然而,在这个地方,这里的孩子,最缺的,就是老师。

    白头山就方小民一名老师,他就得身兼数职。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有音乐、体育、美术……几乎所有的科目样样不落;而且还要横跨小学的几个年级。

    当然,没有人和他竞争,方小民也兼着白头山小学的校长。

    说起孩子们的成绩,实在有点让人难过。方小民曾做过测试,很多读到5年级的学生,拼音仍然认不全。有的三年级学生还不能准确写自己名字,而一篇100字的作文,常常会出现一半的错别字,想要明白什么意思基本靠猜。这并不是因为山里的孩子就笨,是因为他们时断时续地上学,交的起学杂费买的起书本就上,交不起,就休学一段时间,什么时间有钱交学费了再接着上学。这是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

    家访中,孩子们的父母心里也很矛盾。没有做父母的不希望孩子们不要读书,几乎每个家长都知道知识的重要,但是家里实在是没钱,供不起。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孩子能读完小学认识字,也算可以了。更何况,他们也需要孩子们早点出来赚钱,帮忙养家糊口。

    归根到底,山区孩子们只所以求学难,就是一个字——穷。

    没办法,这也缺钱,那也缺钱,方小民就只好自己贴钱,然而,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他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但终究是杯水车薪。

    好在方小民把羊圈修缮了一下,变得像了一个教室,就这样,这里白天当教室,晚上就变成了卧室,而方小民就和学生们挤在一起休息。

    没办法,山里没有学校,也没有老师的宿舍,他只有和学生们将就在一起。

    没多久,因水土、气候不适,方小民浑身上下长满了红疙瘩,瘙。痒难忍,再加之饭菜单一,生活条件简陋,二个多月下来,他整整瘦了十几斤。

    简直太苦了,方小民有点后悔自己的选择。

第五百一十八章 爱的承诺() 
第五百一十八章:爱的承诺

    爱情总是猝不及防地到来,让人无法预料,而方小民的爱情更是像戏词里唱的那样: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

    确实像从天上掉下的一样,一个江南女孩不远千里赶到白头山,要与他共结连理。

    这个女孩是从电视里“认识”的方小民,那个年代的姑娘还没被“拜金主义”所完全侵蚀,她们崇尚的是知识、是英雄,方小民自然得到许多姑娘的青睐。

    写信示爱的女孩自然不少,为此,方小民经常遭到乡邮递员的抱怨,但千里迢迢找上门的就罕见了。

    方小民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和前来的姑娘一见钟情。仅仅相处了几个星期,两人已难舍难分卿卿我我了,他们憧憬着未来,计划着幸福的生活,双双沉浸在爱河之中。

    一个月后,正好学校暑假,方小民随姑娘回江南拜见对方的父母,没料到,姑娘父母对他的态度十分冷漠,让他尴尬和失望,不得已,带着痛苦返回了白头山。

    很快,那女孩又跟着去了白头山,对方小民说,自己的父母已做出让步,方小民是大学生,只要他离开白头山,工作及结婚所有的事宜都由自己父母安排。

    经过痛苦的抉择,方小民最终选择了留在白头山,女孩只好伤心地离开了他。

    这段感情给方小民的打击很大,一度茶不思饭不想,身体整整瘦了一圈。

    罗曼。罗兰说过:累累的创伤,便是生命给予我们的最好的东西。

    但放弃城市的生活、可预见的锦程、幸福的爱情。。。

    这一切,值得吗?

    新的学期开始了,学生们不但一个不落地回到了学校,更远山区的孩子也慕名赶了过来,他的学生已达到四十多个,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和家长们期待的表情,方小民在心里说:值得。

    忘记一段感情最好的办法是重新开始另一段感情。

    方小民没想到,天上又给他掉下个林妹妹,又有一个姑娘从河南长途跋涉来到了白头山。

    这个姑娘叫董丽清,是教育局派来的支教老师,也是她自告奋勇要求来白头山的。

    “这个地方很艰苦的,生活上有诸多不便,你一个女孩子不怕苦吗?”方小民试探地问道。

    “怕苦就不来了,男人能做到的事,我们女人也能做到。”董丽清笑吟吟地回道。

    “你父母同意你来支教?”方小民又问道。

    “我是孤儿,十几岁才送到福利院,我知道孩子们最需要什么,所以我来了。”董丽清淡淡地说道。

    “对不起,我。。。”方小民抱歉地说道。

    “没关系,你是校长,请分配我工作吧。。。”董丽清爽朗地笑笑,向方小民要求工作起来。

    就这样,白头山又多了一位老师,由于新老师的加入,白头山显得比以往有朝气多了,更因为是位女老师,方小民浑身也充满了干劲。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好像是顺理成章,好像是缘分注定,两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有了第一次的感情受挫,方小民变得有点畏缩,还是董丽清先发起的进攻。

    但当董丽清一吐芳心时,方小民却忐忑地说:“我一无所有,你跟着我会受苦的。”

    董丽清回答道:“无爱的人生,无论多么奢华也苍白,而有爱的人生,无论多么清贫也生动。”

    多好的回答啊,方小民庆幸老天待自己不薄,把这么好的女孩送了过来。

    结婚那天,方圆近百里的山民几乎都赶了过来,白头山的山民作为主人,家家户户都摆起了酒宴,来招待其他山头的山民,白头山开天辟地头一次这么热闹。

    这里山民的生活有个特点,虽然都住在山里,但家家住的都是土房,因为,这里的树木很少,仅有的一些树木,都成了山民居住的地方,山民们也不敢砍伐,他们知道,一旦大山没有了树,他们就失去了依靠和屏障,就没有什么能挡住山洪和风沙的肆虐。

    山民们很穷,拿不出什么东西,他们就在一起合计,每家砍一棵树,给方老师董老师盖座木房做为他们的新婚礼物。

    那一天,山民们合力给方小民夫妇搭了座宽敞的木房子。

    看着新房,方小民夫妇俩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把一棵树翻山越岭地搬来,是多么的不容易,更何况,这些树木是山民的保护神,山民们是把自己保命的东西给了他们。

    这是山民们的一片真心,他们是在报答方小民夫妇对他们所做的贡献。

    没有什么礼物比这再贵重了,方小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全都是值得的。

    结婚后,方小民和妻子商量,俩人把户口全迁到了白头山,从此,他们俩成了名副其实的山里人。

    婚后的日子是甜蜜的,方小民夫妻俩把所有的精力,全部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虽然学校不正规,但他们用一个专业教师的素养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方法,探索山区教育的特点,认真把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他们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给学生补习功课。每天晚上,针对学生具体情况,为每一个学生编写学习基础薄弱部分的习题,第二天进行练习讲解。还针对不同的学生,建立学生个人进步档案,每天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作出评价。

    看着学生们一天天进步,他们虽苦犹乐。

    每到周末,方小民夫妇俩也没闲着,天还没有完全亮时,他俩便带上水和干粮,相互搀扶,跋涉在家访的路上。

    有时去一个学生家,往返就需要一天,经常天已经黑了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学校。而随着家访的不断深入,学生家庭贫困的情景让方小民夫妇越来越揪心。他们意识到,这么多贫困家庭,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必须去呼吁更多的爱心人来关注这里。

    于是,在寒暑假里,方小民夫妇又开始了奔波,这次奔波不是去家访,而是走出了大山。

    他们尽自己所能,到原先的单位,找所有认识的人,联系更多的爱心人,来帮助山里的孩子。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大学同学、甚至亲戚,为学生捐助学习用具。他们跑了许多的小学,找校长求老师,为白头山小学建立了图书室。他们还找各种慈善组织,也不管人家是做什么的,死皮白赖软磨硬泡,为孩子们筹集衣物。

    与此同时,他们还冒着烈日或风沙,背着背篓,带领学生搬运沙石,硬是整出了一个小小的操场,甚至操场上还立着一个木杆,上面悬挂着红红的国旗。

    在方小民夫妇的努力下,白头山的羊圈学校,终于像个真正学校的样子了。

    然而,正当方小民夫妻俩为山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